慈禧假如再多活20年,大清还会灭亡吗?

大清朝的灭亡是迟早的事,问题是善于玩弄权术的慈禧能否延续摇摇欲坠的晚清政权?我的看法是,慈禧不死可以延续数年政权,但大清帝国的灭亡之日依旧不会遥远!

慈禧太后剧照

首先,从道光皇帝时期,清王朝的皇帝个人能力一代不如一代,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烈,外有列强虎视耽耽,内有国内民众苦不堪言,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堪称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黑暗和孱弱的时代。

此时的大清王朝空有一副地大物博人稠的“空皮囊”,这副天朝上国自居的皮囊让大清帝国的掌舵者迷失了自我,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岂是你们这些蛮夷可比的,殊不知这些从乾隆皇帝开始的天朝上国,早已被西方列强赶超。

南京条约签订

鸦片战争后,“强大”的大清帝国竟被英国几艘横跨万里、远道而来的军舰打败,被迫签订了城下盟约-中英《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从此,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洞穿了大清帝国外强中干,各种不平等条约纷沓而来,致使大清帝国面临着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以说,晚清政府承担着中华民族史上最危险的外部威胁!

其次,从内部看,由于清政府的无能,被迫同列强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而清政府为了履行条约,不得不在国内搜刮民脂民膏,以偿还列强的战争赔款,从而诱发了国内的人民起义,比如太平天国运动等。

另外,晚清政府腐朽无能,以慈禧为代表的统治者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军备废弛,装备落后,根本无力抵抗西方列强的船坚利炮,可以说,此时的中国同西方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落后是全面的,从经济到科技,从工业到军事力量,晚清时期的中国已经成为西方列强的待宰羔羊。

图为慈禧太后

我们再来谈下慈禧这个人,这位人称“老佛爷”的慈禧太后,是清朝两位“奇女子”之一,另一位是辅佐皇太极、顺治、康熙三位皇帝的孝庄太后。与孝庄太后不同的是,慈禧的理政能力远逊于其玩弄权术的能力,为了掌权,慈禧可以联合小叔子搞垮八位辅政大臣,最后再威逼小叔子远离朝政,达到其掌控朝局的目的。

图左一是慈禧太后,右一是慈安太后(剧照)

经历一系列政变以后,慈禧成了大清帝国的实际掌舵人,权力在手荣华我有,慈禧利用权力贪图享乐,在帝国内外飘摇的非常时期时期,作为实际统治者的慈禧非但没有锐意改革,提升军力,反而是对维新派、洋务派等当时的先进派系实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果断杀伐,致使当时的中国多次错过追平列强的时机。此外,她还多次挪用军费为其祝寿、修缮陵寝,致使当时的北洋海军有船无炮、有炮无弹,最终不敌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实在可惜!

有人说,慈禧数次挽救当时的清政府,使其没有在西方列强的攻势下亡国灭种,其实我个人并不认同这种做法,原因有二:

一、慈禧为清查的“续命”方式是靠着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尊严换来的,比如签订多个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中国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被侵占,数以亿计的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而清政府为了偿还赔款,只能剥削人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二、慈禧为了讨好列强,甚至下令清军配合洋人夹击义和团,致使义和团运动很快失败。虽然义和团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但它的失败却恰好能证明,在民族大义面前,慈禧个人的荣辱得失是排在第一位的,换句话说,如果真的到了最后危急时刻,哪怕是拱手相让万里河山,慈禧也会“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所以,即便是慈禧再活20年,也只能是靠玩弄权术、崇洋媚外、出卖中华利益延续清政府的历史而已,靠她拯救中国却是万万不能的。




慈禧太后再多活20年,当然可以为清朝续命。

慈禧太后若活到辛亥革命时期,能够压制住袁世凯等人,袁世凯也不会有胆子逼清帝退位。北洋军迅速平定辛亥革命,国家继续向前发展。

1902年,慈禧开启的新政极为成功,建立警察制度、邮传部与邮政局,编练西式新军,重建海军,兴修铁路,禁止妇女缠足,废除科举制度与奴隶制度,严禁鸦片,鼓励民众办厂、开矿、经商,兴办新式学堂,强制适龄儿童入学。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颁布《钦定宪法大钢》。

清朝的工业产值年增15%,1911年财政收入达到惊人的3.2亿两白银,创造了经济奇迹。

慈禧不死,辛亥革命不可能成功,清朝的经济奇迹继续延续,引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迅速工业化,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工厂。清朝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崛起。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强无瑕东顾,清朝民族企业迅速抢占国内外市场,大量向交战双方贩卖物质。

此时清朝国力远迈日本,1916年,清朝对德宣战,废除德国与奥匈帝国对华一切不平等条约,包括停止对德国与奥匈帝国赔款,收回两国在华租界,没收两国在华资产,收回青岛,派海军占领德属太平洋岛屿。

清朝向英法大量派遣劳工,以工代兵,支援英法。

1918年底,德国投降,清朝成为战胜国,并成为国联的常任理事国,英法承认了清朝对德属太平洋岛屿的占领。清朝逐渐开始了废约之旅……




关于“慈禧多活我20年,大清还会不会灭亡”的问题,我的回答是不一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革命党做不大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虽然在全国各地有起义,规模都还不大。他们的势力,还没有到推翻大清的地步。为什么这么说,那时候革命党,手中才有几条枪,和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相比。军事实力,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如果慈禧不死,被镇压和绞杀,也是早晚的事。

第二 袁世凯不敢逼宫

慈禧不去,下面的人心不会乱。晚清那么多能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和张之洞等,当然也包括袁世凯,那个不是被慈禧拿捏的死死的。所以慈禧不死,老袁不敢逼宫。

第三 历史的必然,也并非绝对

很多人,把大清的灭亡,说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以前我也这么认为,毕竟全球大部分国家,都走了民主共和道路,大清也再所难免。这种说法,看似无懈可击,也未必就一定是对的。不信你看看,现在的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为了总统大选,闹的不可开交,那会管老百姓的死活。

最后,如果慈禧不死,起码中国人的主心骨不会乱。至于她最终会把,大清朝带往何方,就很难说了。




慈禧太后就是大清帝国灭亡的罪魁祸首,时间越长,危害越大。慈禧太后死亡前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了?所以下昭:女人不得干政!这就是很滑稽的原因。




慈禧再活多久,也不能改变清朝灭亡的事实。大清朝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并不是那一个器官出了毛病,是已经到了无法抢救的地步!清廷也知道必须要改革。无论是“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内阁制”。想了各种招数为大清续命,无一取得效果。

我们现在分析一下,为什么说慈禧还健康的活着,也改变不了清朝灭亡的命运!

慈禧太后威望江河日下

1,民怨沸腾甲午海战惨败给日本,举国震动。民间广为流传,慈禧为了自己过大寿,而不给海军拨款买军舰,直接导致了,惨败于“倭寇”的奇耻大辱!

2,失去民心“百日维新”以戊戌六君子的流血,宣告失败,皇帝被软禁赢台。老百姓在对蓄意图强的光绪皇帝,给与无限同情的同时。也对革新的敌对面“慈禧”充满怨恨。因为所有人都盼望改革,不革新国家没有希望。

3,离心离德慈禧由于听闻洋人有让光绪皇帝,重新出来掌政的传言,怕失去权利。利令智昏,相信义和团的法术,悍然和十一国宣战!这才有了“八国联军进北京”。也让朝野上下都知道了,“老佛爷”有多愚昧无知!这时的东南各省已经不太听指挥了,提出了“东南护保”。慈禧的统治力,个人威望降到了最低。

朝廷对新军失去控制力

从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开始,清廷开始陆续在各省招募,训练新兵。这些招募的新兵,接受的是西式训练,也接受到了西方传过来的,民族主义思想。军官们也有许多留过洋的,大多同情革命,除了北洋六镇,成立的最早,控制比较严外,各地新军,不少是革命党人实际控制。各地督抚并不能实际掌握。这些革命的火种,一有合适的时机就会形成熊熊烈火。

革命党人的前仆后继

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无论是暗杀朝廷官吏,组织起义,都沉重的打击了清朝的统治。秋瑾,徐锡麟,林觉民等一大批仁人义士的牺牲,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革命。各地革命社团组织,风起云涌。报纸书刊也纷纷宣传革命,推翻满清的口号妇孺皆知。此时只缺少一个燃烧的火把,武昌起义就是这样一只燃烧的火炬!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可以是武昌,可以是四川,可以是上海,可以是任意一个地方,起到的效果都是一样的。事实也是这样,武昌起义的一生枪响,短短几天就有十几个省响应。让清朝这个巨大的房屋,轰隆隆倒塌下来。

慈禧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她也许能让袁世凯不敢逼宫,她也许能让革命流更多的血。但是她不能阻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她不能阻挡辛亥革命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义和团   太平天国   英法   辛亥革命   慈禧   革命党   权术   不平等条约   晚清   帝国   列强   清朝   中国   清政府   皇帝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