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的南朝鲜现在叫韩国,是音译还是意译?

现在韩国(大韩民国)引以为傲的“韩”,其实是来自于受尽日本欺凌的“大韩帝国”!

韩国和朝鲜自朝鲜战争后,以“三八线”为界,各自独立以前,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作为一个整体,以中原王朝的藩属或屏障存在,并长期以来主要沿用着“朝鲜”这个名称。

中国古代典籍《山海经》、《尚书大传》等书中就已经出现了“朝鲜”的记载。周武王灭掉商纣王,将朝鲜之地分封给殷商贵族箕子,成为箕子朝鲜,后来又有卫满朝鲜,名称也先后出现过新罗、高丽等称呼,朝鲜之名的来历也有多种解释。

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建立李氏政权,为了获得中原明王朝的支持,李成桂提出两个名字“朝鲜“、”和宁”,遣使请朱元璋裁定国号。朱元璋认为“朝鲜”为古名,又有“朝日鲜明”的良好寓意,便裁定李成桂的李氏王朝国号“朝鲜”。1948年9月9日,金日成在朝鲜北部建国之时便沿用了这一国号,因朝鲜地处朝鲜半岛北部,有时也会被称为“北朝鲜”。

韩国的国名起源于1897年朝鲜国王李熙改元“朝鲜王国“为“大韩帝国”。朝鲜几千年来,不是作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就是以藩属和屏障的形式存在。清朝末期,中原王朝开始衰败,1875年,日本尝试征服朝鲜,将军舰“云扬号”驶入江华岛附近海域,遭到朝鲜守军的还击,日本征服朝鲜的企图以失败告终。但是朝鲜却在日本的强迫下签订《日朝江华岛条约》,条约中“日本承认并尊重朝鲜是一个独立国家”,不再承认朝鲜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为日后侵略吞并朝鲜提供法律依据。

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清朝势力彻底撤出朝鲜半岛,崛起的沙俄开始把势力渗透都朝鲜,日本在没有能力,实现对朝鲜半岛完全控制的情况下,便扶持李熙称帝,李熙为了撇清与中国中原王朝的关系,朱元璋赐给他们的国号,就理所当然的被抛弃了。李熙使人查遍古籍,认定朝鲜半岛的根为“三韩”(古代朝鲜半岛南部有三个小部族,它们是马韩、辰韩、弁韩。)就把国号定为“大韩”,1897年10月,朝鲜高宗李熙建立大韩帝国。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退出朝鲜半岛,日本强迫大韩帝国签订《韩日合并条约》,日本开始殖民朝鲜半岛,大韩帝国灭亡。

1919年,在上海法租界成立一个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948年8月15日起朝鲜半岛南部的国名就被定为“大韩民国”,简称韩国。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韩国的国名形成于,日本对其进行的蚕食和侵略过程之中,起源于朝鲜半岛的小部落名称,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名字实在不够光彩,为了进一步与中华文化进行割裂,还处心积虑把“汉城”改为“首尔”。

要论正统,大韩民国实在赶不上朝鲜。看完之后,大家是否也有同样的感觉呢?




韩国,英文名south korea, 位于朝鲜半岛的南部,三面环海。朝鲜战争后,以三八线为界把朝鲜半岛分为两国家,即北朝鲜和南朝鲜两个国家。1992年南朝鲜改为大韩民国,即韩国。

韩国的英语名“South Korea”,Korea音译为高丽,“Korea”也是对汉文“高丽”的直译,而非意译,两者谐音,而英文名korea也逃脱不了与高丽谐音,高丽的意思是山高水丽。韩国的读法既不是英语的直译音也不是中英文的意译音,韩国也不允许这做,这样又要与中国历史挂上钩了,伤害他们的脆弱的自尊心。韩国应是韩语的发音,韩国是汉语对韩语的音译,看起来与中国文化没有一点关系了。

高丽是朝鲜的前身,现在也可译为朝鲜,但不能译为高句丽,高句丽的英文名为Goguoreo,高句丽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的地方政权,自古以来和台湾一样是我国固有的领土。而韩国为了达到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目的,总是故意把高丽和高句丽混为一谈,高丽和高句丽就是同一个王国,混淆历史,并借此向联合国申遗,为以后要求中国归还领土作好准备,但韩国并没有如愿,我国在有许多充分的历史证据下申遗成功,韩国罔顾历史事实,篡改历史的幻想最终破灭,但是韩国并没有死心,继续以下三滥的手法否定真实的历史,否定中华文明圈,否定曾是中国的附庸国和附属国,脱钩中华文明,抢夺中华文化遗产,把韩国打造成虚构的有5000年的世界文明古国。

二战以后南朝鲜跟着美国混,在美国护持下,经济得到飞速发,曾甩中国几条街,现在成了发达国家,韩国人的思想也快速膨大了,他们从心底瞧不起中国。

在历史上,中国也是世界的老大,建立起一个巨大的汉文化圈,有众多的附庸国和随属国。韩国就其中个,韩国始终不承认这段感到屈辱的真实历史,于是韩国废除长期使用的汉字、把南朝鲜改为韩国、把首都汉城改首尔、抢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名人、历史古迹等等骚操作,就是想脱构与中国历史的主仆关系,脱钩中华文化圈,来证明韩国历史上曾经和中国平起平坐,甚至超越了历史上中国的世界文明古国。

历史的真实性是无法用假证据来篡改的,始终改变不了韩国历来不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和附庸国,后来又是日本的殖民地,现在是美国的附庸国,但韩国现在非常乐于成美国的一条忠实的走狗,其奴性从来没有改变过。历史证明跟着老大混有汤喝。(谢邀)




其实韩国跟朝鲜的英文都是“Korean”,如果直接翻译的话是“高丽”,从近代开始,国际上则将其意译为“朝鲜”,半岛南北的不同,在于其名称前面加了方位词。

朝鲜叫做“North Korean”,而韩国则称作是“South Korean”。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韩国将朝鲜称作是北韩,而朝鲜将韩国称作是南朝鲜,在国际上也有这样的情况,亲近韩国的按照韩国的叫法,亲近朝鲜的按照朝鲜的叫法。

我国则在中韩建交后,采取折中办法,北边称朝鲜,南方称韩国。



很多人都以为“朝鲜”这个名字就是明朝太祖朱元璋取的,其实,并非如此。

在《山海经》之中,就有“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的记载,而西周王朝建立了之后,商纣王的叔叔箕子远走半岛建立王权,武王“因以朝鲜以封之”。

此后,在很多的中原古代典籍里,都有“朝鲜”这个名字出现。

公元936年,王建消灭后百济王国一统半岛,建立了著名的“高丽王朝”,而这个王朝的名字与此前中国东北的高句丽完全没关系,其意为“山高水丽之地”。

高丽王朝时代,半岛文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时期,大量中原文化涌入,而高丽绵延长达五百年岁月,高丽这个名字,也深深烙印在了半岛的历史文化当中。



高丽王朝晚期,蒙古人建立了元王朝,高丽成为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也就是这个时期欧洲人通过蒙古人,知道了朝鲜半岛的存在。

公元1246年,意大利传教士柏朗嘉宾前往哈拉和林参加贵由大汗的登基,他在自己的拉丁文著作《蒙古行纪》中,首次提到了朝鲜半岛的高丽人。

后来,又有个更著名的人物提到了高丽人,那就是马可波罗,他将高丽人称作是“Cauli”。

元朝被明朝取代之后没多久,半岛上的高丽王朝也发生了大事,高丽大将李成桂在“威化岛回军”事件后,回国夺位,并且在1392年自立为王。

李成桂称王后立刻派人前往南京请求册封,他选好了“和宁”与“朝鲜”为号让朱元璋裁定,最终朱元璋圈中了后者,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半岛再次被正式称作朝鲜。



朝鲜王朝又称李氏朝鲜,中原历经明清两朝,李朝居然存在了五百年时光,直到近代。

清朝在近代被列强打得七零八落,而旁边的朝鲜也逐渐产生了与其脱离宗藩的意思,尤其是在甲午海战以后,半岛落入了日本人手里。

1897年,朝鲜高宗李熙正式宣布称帝,改号为“大韩帝国”,简称韩国,取代朝鲜作为新号。

在高宗的诏书中明言,“韩”乃是高丽旧称,也就是当年的三韩部族,只不过这个大韩帝国尴尬的存在了十三年,就被日本给一口吃掉,1910年,日韩正式合并了。

此后的数十年岁月,半岛民众在各地展开着各种抵抗运动,而他们还是称自己的故乡为韩,可短暂出现的大韩帝国,导致了近代长期的韩国、朝鲜混用的状况发生。



日本吞掉韩国的条约叫“日韩合并条约”,可他们在半岛设立的机构叫“朝鲜总督府”。

今天韩国最出名的报纸,叫做《朝鲜日报》,而当年韩国人在上海宣布重新建国,还是自称为韩国,反正都是各说各的,说韩国也可以,说朝鲜也可以。

不管是朝鲜还是韩国,他们的英文其实都是“Korean”,直接按发音翻译则是高丽。

二战之后,半岛南北分别建立了对立政权,北边的称作是朝鲜,而南方称作韩国,双方都想着一统半岛,成为唯一的合法存在,因此大打出手。

在朝鲜战争之后,南北互不相让,还是没有分出结果,也由此导致了半岛的撕裂。

在半岛的北部,存在着朝鲜,而半岛的南方则是韩国,双方都认为自己的半岛真正也是唯一合法合理的主人,因此都以自己为主称呼对方,北边叫南边南朝鲜,南边叫北边北韩。



朝鲜半岛与其他地方不同,其深受中华文化影响,其很多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汉字名,整个半岛也就韩国首尔没有,这么说可能很多人听不懂,觉得“首尔”不就是汉字么。

说简单点,“首尔”是个音译,因为“Seoul”是韩语固有词,意思是都城。

朝鲜跟韩国的英文名字都是一样的,所以外国人对此并不在乎,反正都一样,最多在前面加上个南方北方的方位词罢了,但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是叫朝鲜还是韩国,就值得商榷了。

当年咱们与韩国互不承认,所以只认朝鲜,因此称韩国为南朝鲜,直到1993年中韩建交,咱们这才取消了南朝鲜的称呼,按照韩国的意愿,将其称作是韩国。

朝鲜与韩国的名分之争,也是只有汉字文化圈才会出现的特别现象,我们采取的是折中法,北称朝鲜南称韩国,这都是咱们自己翻译的,并非音译,勉强算是一种意译。





也是因为我们在外交上尊重韩国,才叫了“韩国”,实际上还是有一部分国家把韩国称为“南朝鲜”。

众所周知,在世界地图,伟大的“公鸡”的下巴部分,有一个半岛,名为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和中华文明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周朝初期,而文化渊源上,朝鲜半岛在近代以前,都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分支。

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叔叔“箕子”百般劝阻商纣王不要昏庸,商纣王充耳不闻,后来商朝灭亡,箕子趁机远离政权变换的漩涡。

周武王在多次邀请箕子出山无果后,箕子为了不触景生情,带着前朝的人马前往了朝鲜半岛,这一个朝鲜半岛矇昧的时期,开化了当地的土著,并且建立了一个政权,是为“箕子朝鲜”。

周朝知道了这件事后,也顺应着箕子的意思,把箕子朝鲜也分封为“诸侯”之一,所以朝鲜在周代时所建立的政权,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再后来,箕子的后人被驱赶,朝鲜半岛又经过漫长的演变,成为了“三韩之地”,这个“韩”字,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也成为了后世“大韩民族”的称呼来源,跟咱们古代中国“大汉民族”取自于“汉朝”很相像。

在朝鲜半岛的历史上,虽然他们一直隶属于中原王朝,只能是“诸侯王”级别的封国,而不是帝国,但是他们自己内部的变化还是很多的,偶有政权兴起,有分裂,但统一却是不多的。

大致在明朝嘉靖帝、明穆宗时期,朝鲜有一个著名的文人“林悌”在临死前就说过,朝鲜半岛一直以来都被中原王朝所统属,实在是他们民族的悲哀,如今四海之内的封国无不是“外王内帝”,生在如此懦弱的朝鲜,他宁愿死:

“四海诸国未有不称帝者,独我邦终古不能,生于若此陋邦,其死何足惜!”

林悌还是死了,而朝鲜也没有因为他的话而刺痛反抗,不过林悌代表的是朝鲜这个“大韩民族”的内心雏形,他们想要开始反抗、摆脱中原王朝的控制,想要独立。

这件事情,一直到了甲午中日战争后,才实现。

甲午中日海战,中国战败,在《马关条约》里,中国清政府被迫放弃对朝鲜的“领主权”,承认朝鲜乃是独立的政权,清政府除了同意,别无他法,朝鲜王朝因此在这么多年来,首次摆脱中原王朝名义上的掌控。

不过当时的朝鲜内部也不是很和谐的,有“亲日派”,又有“亲俄派”,朝鲜高宗李熙乃是执政者,行事非常被动。

但经过了“俄馆播迁”后,朝鲜高宗得到了新的支持,又因为在俄国一直逗留,被朝鲜本土的青年人民视为国家不能独立的耻辱,因此民众纷纷请愿,以后也别叫什么朝鲜王朝了,直接来点厉害的,称“帝”建“国”,跟中原王朝的等级一样。

毫不夸张地说,大韩帝国的建立,跟这么多年以来中原王朝对朝鲜的统治,还有清末日本政府对朝鲜的“欺压”所激起的人民反弹心思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经过两轮的“酝酿”,李熙正式称帝,这个时候朝鲜王朝改成了“大韩帝国”,这个“大韩”,就是大韩民族,韩字又取自于“三韩时代”。

在朝鲜历史中来看,好像大韩帝国建立大快人心,可事实上,大韩帝国建立之后,受尽了外来人眼光中的“鄙夷”,特别是大清国内部,对大韩帝国的“冷嘲热讽”是压倒性的局面,譬如唐绍仪就曾说过:

“僭窃之极,从古未闻,似此妄自尊大,不知戒慎,恐东方之祸机亦即伏于此矣!”

唐绍仪觉得,朝鲜一直以来都是中原王朝的属国,你说你朝鲜现在自己称帝建国了,连“朝鲜”俩字都不要了,如此僭越,那么东方世界的祸端估计都要埋在这里了,日后假如有危机,十有八九是这个“大韩帝国”造成的。

持唐绍仪类似态度的人不在少数,以至于造成很多年以后,中原地区的人都不愿意承认“大韩帝国”,仍要把他们称之为“朝鲜”,原因就是,“大韩帝国”乃是对古代中华王朝的一种背叛,高层们都不认。

可惜硬气的大韩帝国没能硬气多久,就被日本实行计划吞并了,公元1910年,日韩合并计划启动,大韩帝国被压制得死死得,他们本以为自己逃出了中原大清国的虎口,可这下子,连独立的机会都没了,直接一锅端,被日本吞并。

这种状况一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放弃了对韩国的侵占才结束。

奇葩的是,韩国被吞并后,韩国内部有爱国份子跑了出来,在1919年建立了一个“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政府机构不是在韩国本土,而是在中国的上海(当时的法租界),且成立当天,“大韩民国”四个字还是用的中文。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被视为逃亡政府,这个政府一上来,就首先否定了本土的君主制,虽然说没有军事实力的支撑,这种否定等同于做无用功,可是临时政府态度很坚决,意志很顽强,明明都没有人认同他们的合法地位,却一直很自信。

这种精神是让人惊叹的,但可惜的是,当时没有任何一国政府承认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合法性”,在外人眼中看来,朝鲜还是那个朝鲜,就连大韩帝国都未必承认,而且大韩帝国已经被吞并了,朝鲜半岛,就是日本的“领土”之一罢了。

即便是中国的民国政府,当时也没有给予承认,不过比起其他国家的漠不关心,民国政府还是在很多方面帮助了韩国友人,所以韩国临时政府时期,跟中国的友谊是很深刻的。

在日本战败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光复军”得以回国,不过这个时候的朝鲜半岛,局势却发生了变化。

1948年,朝鲜半岛出现了两个政权,一个是半岛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个是在半岛南部的“大韩民国”政府,这个大韩民国,就是一直延续至今的“韩国”。

两个国家以日军驻军需要被接管为由,划出“三八线”,之所以会形成两个国家,背后也是“美苏”的博弈,北面的朝鲜被称为“苏军受降区”,南面的“韩国”被称为“美军受降区”,在他们眼中看来,其实两个国家没区别,因此沿用了这个“地区”的旧称。

“三韩”是朝鲜半岛的一个时代,可是“朝鲜”才是这个地区历史的主旋律,所以“北朝鲜”,这里指的也不一定是朝鲜这个国家,南朝鲜,指的也未必是韩国这个国家,也正是因为经济、军事的弱势,在外交权利上,韩国一直很卑微。

直到1992年中韩建交,自李熙建立“大韩帝国”以来就恶化的“中韩关系”才有所缓解,而韩国方面也提出,希望中国在主权和称呼上尊重韩国的独立,也不要再叫“南朝鲜”,关于首尔这个城市,也不要再叫“汉城”。

出于外交的尊重,中国不计前嫌,也没有说刁难韩国人的这种要求,实际上,反而是韩国人一直在“洗白”那么多年附属于中原王朝的历史,在文化上、思想上,譬如什么“节日归属权”、“李白出生地”、文字这些方方面面,韩国人就喜欢和中国较劲。

所以从“南朝鲜”到“韩国”,这背后代表的是韩国人千年以来一直想要“崛起”的独立欲望,在封建社会他们做不到,到了现在提倡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才真正地做到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二战结束后,由于朝鲜半岛分成两派,分别获得了苏联和美国的支持。

北边选择叫朝鲜,而南边则选择继承大韩帝国的称号,改名“大韩民国”,简称“韩国”。

以前朝鲜和韩国同位于朝鲜半岛,在以前朝鲜和韩国其实是一个国家。

后来因为受到两个不同阵营的支持,才分裂成为两个国家,以三八线为界,三八线以北为朝鲜,以南为韩国。

如今在英语里朝鲜和韩国的国名是“K0rea”是这个词音译过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南朝鲜   韩国   大韩民国   朝鲜半岛   附庸国   王朝   朝鲜   中原   帝国   日本   政权   中国   半岛   国家   财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