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奸臣”为什么不做忠臣而要做奸臣?

两个字:“人性”!

《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所谓的“人性”,则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

纵观历史,俺个人是非常信服“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观点。

人性,还会根据环境、时局、条件、地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等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派生出“忠臣”“奸臣”的两极分化。

比如:“鼠在所居,人固择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置酒咸阳,人臣极位”的秦相李斯。那么一个从老鼠的生活中提炼出自己人生理想的人,不远万里,来到秦国,协助秦王赢政一统了天下,居功甚伟。

然而,还是这么一个人,居然在沙丘政变中联合了赵高,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公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为秦帝国的覆灭,挖了一个大大的坑。

譬如:早年曾扬言“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至今仍跪在今杭州市栖霞岭南麓鄂王墓前的秦桧。早年苦读四书五经,进士及第后被任命为大学校长时,面对金国的兵锋,秦桧一点也不畏惧,多次上书宋朝皇帝赵桓,强烈呼吁积极备战。当赵恒皇帝给秦桧加官晋爵并让他主持割地求和时,秦桧力辞不就,羞于当什么“割地使”。并多次发声,激烈反对割地求和。徽钦二帝被金国废为庶人,秦桧联合监察御史马伸等人,一点也不顾及个人安危,强烈要求金国再立赵氏为帝。宋太宰兼门下侍郎张邦昌被金人立为“伪楚”皇帝后,秦桧羞于为伍,跟随徽钦二帝被金人押往北方。此时的秦桧,可是妥妥的一个“忠臣”。

然而,时过境迁。秦桧忍不住北方的寒冷和肚子的叽里咕噜,屈服于金人的威逼利诱,见风转舵。后来就充当了金军统帅鲁王完颜昌的“随军参谋”,什么起草文件,出谋划策,写信劝降……秦桧干的不亦乐乎,活脱脱地成为金人的一条狗。后来的后来,诸君可以说是清清楚楚,秦桧摇身一变成为中国古代史上,著名奸臣的代表人物。

再如:早年投身反清革命,曾谋刺大清宣统皇帝的亲爹——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擒,而在狱中吟出“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兆铭。年轻时的汪兆铭,参加了同盟会,常以“精卫填海”的精神自励。然而这个国民党元老级的汪兆铭,却步入秦桧后尘。以他最为喜欢的汪精卫之名,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令人不齿的头号大汉奸。

人啊人!人是会变的!但做人一定得有原则。勿忘祖国!莫忘祖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因为中国官场从来都是逆向淘汰,忠臣和正直的人压根就混不上去,很快就会被官场淘汰出去。

《儒林外史》中,有个高乡绅评价名声很好的杜家:杜家祖上几十代行医,广积阴德,家里也挣了许多田产。到了他家殿元公,发达了去,虽做了几十年宫,却不会寻一个钱来家。到他父亲,还有本事中个进士,做一任太守,已经是个呆子了。他做官的时候,全不晓得敬重上司,只是一味希图着百姓说好;又逐日讲那些‘敦孝弟,劝农桑’的呆话。这些话是教养题目文章里的词藻,他竟拿着当了真,惹的上司不喜欢,把个官弄掉了。

这是高乡绅胡说八道吗?还真不是。

《儒林外史》中,有几个乡民同一个县政府的差役聊天,才发现原来这些握有实权的差役就很能捞钱:一个人道:“衙门的李老爹这几年在新任老爷手里着实跑起来了,怕不一年要寻千把银子。只是他老人家好赌,不如西班黄老爹,当初也在这些事里顽耍,这几年成了正果,家里房子盖的像天宫一般,好不热闹。”荀老爹向申祥甫道:“你亲家自从当了衙门的门户,时运也算走顺风。再过两年,只怕也要弄到黄老爹的意思哩。”申祥甫道:“他也要算停当的了。若想到黄老爹的地步,只怕还有做几年的梦。”

看看,一个县衙的衙役有点实权,就能每年捞上千两银子。

而杜家的爷爷做了几十年大官,竟然没有捞到一点油水到家,在官场来说就是极度失败了。

这还不算,杜家老爸是个太守,因为事事为老百姓考虑,结果连官都没保住。

《红楼梦》中的贾政是个正经人,家里又非常有钱,成为粮道以后不愿意贪污。

结果怎么样?首先是手下那群依靠贪污赚钱的衙役们,全部辞职离开不干了,政府基本运作都进行不了。

贾政自己没有贪污,当然也没有贪污的款送给同僚和上级。结果其他同级官员都送钱送礼,只有贾政不送。上级节度使对贾政很不满意,说了他很多坏话,这个官肯定做不长。

搞笑的是,连普通老百姓也不满意。他们认为贾政不愿意贪污,其实就是想多捞,或者用其他方式捞。他们宁可按照以往的行贿标准,直接出一笔行贿款了事。

结果就是,贾政做了几年官,最终惹得皇帝勃然大怒解除职务,差点入狱坐牢。他自己没捞到一分钱,还搭进去很多钱,老百姓也没有好的评价。

这就是所谓做好官的下场。

因为古代官场本质就是为了利益,所以官员一切都为了捞钱。

换句话说,你做官就是为了贪污的。你现在不贪污,在整个官场就是另类的另类,根本就无法立足,或者始终只能在最底层。

你想做清官、想做忠臣,在古代官僚体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反,只有了解官场游戏规则的奸臣,才能比较好的混下去。




哈哈,《大明王朝1566》中就告诉了大家,我来给大家讲讲那些贪官都是怎么说的:

比如何茂才教训海瑞:

“海知县,我比你多当了几年官。送你一句话,在官场要和光同尘。”

郑泌昌替自己辩解道:

“文官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

严嵩被定性为奸臣了吧,看看他怎么跟儿子严世蕃说的,为什么做奸臣了,朝廷还离不开他:

“不是皇上离不开我,是大明朝离不开你爹,二十年了,你爹不光杀人,治人,罢人,也会用人。国库要靠我用的人去攒银子,边关要靠我用的人去打仗,跟皇上过不去的,要靠我用的人去对付。只有用对了人,才是干大事的第一要义。”

严嵩:

“水是往下流的,人心总是高了还想高啊……”

而作为皇帝又是怎么看待忠臣和奸臣的呢:

“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做人难,做官难,都不难。不做小人,做个好官,这才难。朕知道你们难,朕也难。我们都勉为其难吧。”

还有这段总结:

裕王:

“启奏父皇,我大明朝哪些是真正的贤臣?请父皇教诲。”

嘉靖:

“没有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看清楚了,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大宋提刑官》著名“奸臣”刁光斗有一句话——你不是成天口口声声,说什么王法王法,你知道什么叫王法?好,就让刁某来告诉你吧。王法,王法,就是皇家的

刁大人的意思是“法(标准)”是皇家的“法(标准)”,哪一个人是忠臣,哪一个人是奸臣,不是由你我说了算,而是由皇家说了算。

那么作为“皇家”的天下,皇家需要什么样的“打工人”呢?就是能干奸臣。条件有二,一是有能力治理天下;二是能为皇帝捞钱背黑锅,即皇帝要钱,你就当“奸臣”背黑锅

一般的“忠臣”,是有极强的能力治理天下的,但皇帝不用,为什么?

因为“忠臣”是真的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有能力治理天下,但没心思替皇帝捞钱,皇帝想捞钱,忠臣还出来阻止。那皇帝用你干吗,给自己找不快吗?

而”奸臣“就是题主所说的,是想通了”天下“是皇帝的天下,非”天下人“的天下。所以才替皇帝背锅,要牺牲天下的利益,去供养皇帝一人,皇帝见你会捞钱,又主动愿意替自己背黑锅,还有一定的能力治理天下,就这种”大才“,绝对要重用,要安排到宰相的位置。

所以秦桧,严嵩,和珅等”奸臣“都是有这样的性质,一是有能力,二是愿意背锅,三是认清了”天下“的意义,而且这种意义上的”奸臣“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少数的,能让皇帝对其的依赖,而且一般不会被杀,死后清算就不算了。

而一些只会捞钱,没有半点治理能力的庸臣,是当不了”奸臣“的,皇帝只会视他不会”可持续性贪污“,这种人只适合当手套,用完即扔——借汝头安民心




中国古代到现在的人,做忠臣不是万人之上 ,样样想到百姓,有谁读书读到成才了,也缺少了解老百姓 ,就容易做奸臣,去做奸臣时时有人巴结送礼 ,做奸臣能享受一切最好东西,做奸臣不伤脑筋,只想自己的利益 ,奸臣如是为自己子民就没有搞头,奸臣特别聪明 不可能为人民 ,艾教授曾经说过 ,国家强大不强大就看人民百姓,人民百姓也是真实生活亲身经历过来人,现在不说远,就说眼前,国家也提过打击违法游戏 ,游戏公司能公开出来毒害老百姓 ,现在反过来这些游戏能害死人也能在各个网络平台有游戏传播 ,如没有奸臣 外国能打入进来,可以查看奸臣能为人民服务过吗 ?奸臣不可能去为自己子民好过,中央纪委也说过, 永远吹冲锋号在路上 ,打击腐败和保护伞 ,中央纪委从十八大到现在一直非常给力 打击腐败和保护伞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奸臣   忠臣   儒林外史   中央纪委   太守   差役   明朝   王法   黄河   老爹   官场   中国古代   皇家   老百姓   皇帝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