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侯宝林生前钦点侯耀文拜已故多年的捧哏名家赵佩茹为师?

坊间传闻,侯耀文想要拜师常宝华,常宝华自然不敢做主,说这事让侯耀文跟父亲侯宝林商量,而侯宝林得知儿子侯耀文的这个想法后,也说道“你拜师这事不能让活人沾了便宜”,言外之意,要拜过世的相声名家为师,之后,在侯宝林大师的钦定下,侯耀文拜师在宝字辈相声名家赵佩茹门下,并由大师兄李伯祥代拉入门。至于侯宝林为何要钦点侯耀文拜师赵佩茹?不让活人占便宜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这事背后则是侯宝林大师更为深远的考虑。

侯耀文的拜师问题

侯耀文出生在相声世家的侯家,侯家因为侯宝林大师在相声界的巨大名望,而一跃成为相声界三大家族侯马常中最有分量的一家,不过作为相声界领军人物的侯宝林却并不同意儿子们学习相声,原因则和马三立不让马志明说相声的原因一样,那就是相声这个行当太苦。

对于父亲的劝阻,侯耀文并没有听进去,从小生活在相声氛围下的侯耀文对相声有着浓厚的兴趣,之后侯耀文更是偷偷瞒着父亲报考了铁路文工团,录取的时候工作人员并不知道侯耀文的真实身份,只是觉得这个年轻人相声天赋不错,在得知是侯宝林大师的公子,并且侯宝林大师不同意儿子进入相声行当后,铁路文工团的领导亲自登门拜访,希望能说服侯宝林大师,而最终侯宝林大师也同意了侯耀文进入相声界,到了80年代初期,凭借自己的相声天赋,侯耀文也开始慢慢在相声界有了名气。

当时特殊时期刚过,相声界的拜师传统一度废除,不少相声演员都没有拜师,大多都是以学生老师身份相称,比如马季和姜昆、赵炎等也都没有举办拜师仪式,至于侯耀文更是如此,自己的能耐都是父亲教的,自然不需要师父,但是随着80年代相声界拜师习俗的恢复,有着传统思想的侯宝林也开始慢慢考虑侯耀文拜师的问题,而侯耀文出生在相声世家,有着传统相声思想的他也希望能通过拜师来真正有相声界的师承关系。

侯耀文拜师常宝华未遂

侯耀文拜师常宝华这事出自常宝华先生的访谈,应该基本属实。常家和侯家的关系非同一般,这在相声界是共识,侯耀文和侯耀华都是常宝华看着长大的,既然侯耀文要拜师,自然要先想到常家,毕竟常家在相声界名望、地位都很显赫,而常家和侯家关系最好的就是常宝华了。

侯耀文找常宝华拜师这事肯定没征求父亲的同意,但常宝华先生对侯宝林大师还是很了解的,听到侯耀文这样说,常宝华也没有同意,而是说让先征求侯宝林大师的意思,如果侯宝林大师同意,自己就收。

之后这事不了了之,主要原因是侯宝林大师并不同意这事,至于原因,侯宝林大师谈及“你拜师这事不能让活人沾了便宜”,言外之意是,侯耀文已经成名,一身能耐都是自己教的,拜在世的人为师,那就是让这位师父捡便宜,所以侯宝林大师并不同意拜师。

这事在侯耀华拜师的时候也得到过验证,因为侯耀华说自己拜师常宝华,算是完成了弟弟侯耀文的一个心愿,说的就是此事。

为何侯宝林要指定拜师赵佩茹?

侯宝林大师对于侯耀文拜师的一个看法是不能让活人占了便宜,所以对于拜师只能选择过世的相声名家,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是,在世的宝字辈中也没有人能入侯宝林大师的法眼的。

至于宝字辈中,能够让侯宝林心服口服的至少有赵佩茹和常宝堃,这两位中赵佩茹是宝字辈相声门长,号称相声界的通天教主,侯宝林对这位大师哥也极为尊重,在赵佩茹生前病重的时候,侯宝林甚至表示愿意等赵佩茹生病好了一起同台合作的愿望。

至于常宝堃先生,则是当时天津最火的相声演员了,其能耐也是让侯宝林敬重不已的,而且常宝堃是革命烈士,是相声界的荣耀,常家在相声界地位也和自己相当。不过常宝堃徒弟太少,而且过世多年,既然侯耀文拜师,自然也希望能多借助师兄弟的关系,因此从这点来说,常宝堃就不能和赵佩茹相比了。

赵佩茹门下弟子多,而且名家辈出,而且赵佩茹本人也是宝字辈门长,深受侯宝林大师敬重,从这点出发,侯宝林大师也更愿意让儿子拜师在他门下,最后侯宝林和赵佩茹的大弟子李伯祥达成一致,并让李伯祥代拉侯耀文拜师,完结了侯宝林大师的心愿。




其实侯宝林钦点侯耀文拜赵佩茹这件事情,说法并不统一,目前有王平和孟凡贵两种不同的说法。

孟凡贵说的版本是,在侯宝林大师临终前几天,孟凡贵王平刘亚津正在电视台排节目,拍完后遇到侯耀文。侯耀文告诉孟凡贵:今儿个开始我就是你们师叔了,你回去给我大哥(高英培)说一下,让他代拉我拜你师爷(赵佩茹),这是你侯师爷(侯宝林)的意思。

孟凡贵转告给高英培之后,高英培认为自己不能做主,只能让大师哥李伯祥出面。于是李伯祥去医院跟侯宝林确认了一下,最后决定代拉侯耀文拜师赵佩茹。

而王平说的版本则是另一回事,当时王平因为照顾手术后的侯宝林,所以住在北京东四头条的侯府。有一天侯耀华把王平叫醒,说侯宝林有事情要告诉他。王平到侯宝林病榻前,侯宝林就给他说了这番话:

今天找你来是跟你说说你三叔的事儿,他说相声这么多年还是个“海青”(相声行业指没有拜过师的人)这是我的一个遗憾,你三叔要是拜师那叫带艺投师,所以不能让活人捡了便宜,你懂吗?

王平其实一开始没听懂,但回去琢磨了一下,明白了这是侯宝林要让他去找李伯祥,让他代拉侯耀文到赵佩茹门下。但李伯祥知道后一直有点犹豫,毕竟相声界代拉师弟是很谨慎的,即使他这个大师兄也不能张口就来。结果就是侯耀华侯耀文反复跟李伯祥磨,李伯祥也跟侯宝林大概聊了一下,最后决定了代拉侯耀文。

于是1994年12月10日,天津中国大戏院的纪念赵佩如先生诞辰80周年的演出上。由李金斗主持,李伯祥负责代拉,让侯耀文成了赵佩茹的门生,解决了他的师承问题。

当然这两个版本都有可能是真的,只不过孟凡贵是负责通知高英培,王平是负责对接李伯祥而已。而侯宝林的真实意愿,就是让侯耀文拜入赵佩茹门下。

但侯耀文之前是很希望拜常宝华的,一来两家关系好,侯耀华侯耀文从小都是跟常宝华像父子一样相处,二来侯耀文比较喜欢马三立的艺术,他的表演就很多模仿马三立的地方,所以希望拜到马三立门下,常宝华就是最佳人选。

可侯宝林的角度来说,侯家跟马家都是名门,而且两位大师其实多多少少有点“王不见王”的味道。当年侯宝林代拉马志明到朱阔泉门下,解决了少马爷的师承问题。但马志明在舞台上却总是说自己是王凤山代拉的,本事也跟王凤山学过不少,侯宝林只是一笔带过。做节目也说是马三立要求侯宝林代拉的,其实是侯宝林主动要代拉马志明的。

说白了对于马家来说,侯宝林这个人情不是那么值得吹嘘。毕竟马侯都是行尊级别,也没有谁欠谁多大一笔钱的程度,如果侯耀文死乞白赖非要往马家拱,对侯宝林来说也是挺丢份儿的事。

而赵佩茹其实是特立独行的一位大师,怹不光能耐大,脾气还特别壮,很多同行都怕他。而且他跟马三立也有点不对付,据说赵佩茹瞧不上马三立这种秀才演员,而且也不以大小辈相称,从来都是叫“三立”,虽然马三立大他一辈。而且两人私下都不来往,台上有时候也拧着劲儿互相撅,但因为两人能耐都特别大,所以这种情绪碰撞反而让演出更加精彩。这也是赵佩茹去世后,马三立特别难过,说他是亘古第一人的原因。马老这点人性特别好,只要你能耐大,无论对他什么态度,他都对你敬重有加。

但对侯宝林就没那么高的敬重了,毕竟两人专攻领域不同,侯宝林京剧底子一绝,学唱是顶尖的。马家是说跟逗无与伦比,唱方面几代都瘸了,所以马家与侯家基本没同过台,私下来往也不多。

所以不想便宜活人的原因,是不想便宜老马家,而且又要找一个分量特别高,能够跟马三立并驾齐驱的门户,于是通天教主赵佩茹就成了首选,反正怹活着不一定会收侯耀文,连马三立他都不看在眼里,估计侯宝林也一样。但怹徒弟就不一样了,侯大师的面子还是没人挡得住的。

以上~~~~~~




侯耀文拜师赵佩茹先生的时候,赵佩茹先生已经去世20多年了。侯宝林先生为什么会钦点侯耀文拜已故多年的赵佩茹先生为师?原因很简单,侯宝林大师说的也很直白:“不能让活人捡了便宜。”这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侯大师没有明说。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位相关的人物:

侯宝林

侯宝林,(1917—1993)出生于天津市,满族,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语言大师 。



1933年侯宝林拜相声艺人朱阔泉为师,经过刻苦学习,再加上原来的京剧功底,几年后,侯宝林大放光彩,成为京津两地的名角。新中国成立以后,侯宝林更焕发了艺术青春,很快就成为妇孺皆知、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此后,他牵头成立了相声改革小组,净化相声。同时又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如《婚姻与迷信》、《一贯 道》等。

侯宝林大师还经常到中南海,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说相声,毛主席非常喜欢侯宝林的相声。侯宝林大师到底有多少徒弟,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赵佩茹

赵佩茹,(1914—1973),男,出生于河北省,满族,著名的相声大师。




赵佩茹原名赵佩如,因与小蘑菇常宝堃搭档,所以改名为赵佩茹。师从焦少海,在同辈艺人中拜师最早,所以他是“宝”字辈的掌门大师兄、大门长。他共有弟子33名,包括李伯祥、高英培、常贵田、马志存等人。

侯耀文

侯耀文(1948—2007),男,北京人,侯宝林大师的小儿子。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铁路文工团副总团长兼说唱团团长。侯耀文一共有28个徒弟,包括奇志、陈寒柏、郭德纲等。



大师和儿子

侯大师一共有三个儿子:侯耀中、侯耀华、侯耀文,如果是四个儿子就圆满了:中华文明。

侯大师深知相声太苦,成名不容易,所以他是坚决不让儿子们学相声。可是侯耀文偷偷学相声,偷偷报考铁路文工团。被录取后铁路文工团到家里要人,正在吃饭的侯大师当时就气得摔了碗。



眼见木已成舟,侯大师只能支持,在侯大师的悉心教导下,侯耀文进步很大,上世纪70年代就成名了。相声界有规矩,父亲能耐再大也不是师父。成名之后的侯耀文虽然也开始收徒弟了,可他还没有师父,他还是海青的身份。

钦点拜师

可怜天下父母心,侯耀文拜师的事情一直没有解决,侯大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侯大师在相声界的地位如日中天,他必须给侯耀文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师父。可是侯大师本领高强,眼界也高,宝字辈的相声名家还真没有能和他并驾齐驱的。

常宝华先生和侯大师两家关系亲密,常先生还是马三爷的徒弟。侯耀文年轻的时候多次缠着常宝华要拜师,侯耀文的母亲也给常宝华打电话,可是常宝华到底没敢答应。常宝华后来说:“侯大师不点头,我是不会收耀文的。在侯大师面前,我整个就是一个不会说相声的人。”

其实侯大师早就打定主意,要让侯耀文拜师赵佩茹。关于这件事有两个版本:

孟凡贵版:侯大师一开始找的是孟凡贵,侯大师向孟凡贵说了让侯耀文拜师赵佩茹的事情。孟凡贵回去向师父高英培汇报,高英培表示此事可行,不过他不是大弟子,得让他的大师哥李伯祥先生来主事。侯耀华和孟凡贵专程到天津找了李伯祥先生。



侯大师有吩咐,李伯祥先生赶紧赶到北京去医院向侯大师请安,当场就把侯耀文拜师赵佩茹这件事定了下来。

王平版:侯大师在弥留之际找来了王平:“你三叔耀文说了这么多年的相声还是个海青。他如果拜师算是带艺投师,可不能让活人捡了便宜,你懂吗?”

王平回到家仔细想了想,明白了:侯大师还是希望儿子能拜在赵佩茹门下。大师不能直接说出来,得让赵佩茹的徒弟主动提出来。于是他给师父李伯祥打电话说了这件事。

1994年12月10日,“纪念赵佩茹诞辰80周年演出”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举行,侯耀文也参加了演出。演出结束后主办方宣布,李伯祥代拉师弟,侯耀文拜已故相声大师赵佩茹为师。三天后在河东饭店举行正式拜师仪式,引师、保师、带师,分别是相声演员王世臣和京剧界的孙玉祥、朱玉良。

不管是孟凡贵版还是王平版,反正侯大师的意思是一样的。侯耀文只能拜师赵佩茹的原因有二:

1.侯耀文是带艺投师,早已经是功成名就,所以不能让活人占便宜捡漏。

2.赵佩茹是宝字辈的大门长,和侯宝林侯大师的相声水准、相声地位是旗鼓相当,门当户对。

朋友们,你们认为我回答的对吗?欢迎留言讨论,谢谢。




“不能让活人捡了便宜。”这不是包袱,这是侯宝林大师临终前,为侯耀文拜师的事留下的话。这拜个师父会让谁捡便宜,又能捡到什么便宜呢?

当年马志明拜师,非常困难。和马三立老先生同辈的演员,大多已经离世。在世的陶湘九先生远在福建,来往甚少。而郭荣启先生和马家素来不睦,这才麻烦的侯宝林先生代拉,拜朱阔泉为师。

而侯耀文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当年在世的“宝”字辈演员还有很多。比如,常宝华,常宝霆,马志明,谢天顺,田立禾,赵世忠,陈涌泉,杨振华,杨宝璋等人。这些人都是造诣高深的相声名家。而其中跟侯家关系最好,和侯耀文走得最近的就是常宝华。

常家和侯家关系十分亲密,当年侯宝林从天津回到北京,就是借住在常连安的房子。侯宝林先生的两个儿子,侯耀华,侯耀文都是在那里出生的。常宝华是看着这哥俩长大的,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最好。

侯耀文对待自己的父亲侯宝林先生,从来都是恭恭敬敬的,不敢有丝毫的造次。但他对常宝华先生,却可以开些玩笑,叔侄二人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侯耀文的母亲曾经跟常宝华提起过,收侯耀文为徒的事,但当年侯宝林反对侯耀文说相声,因此,常宝华就没敢有收侯耀文为弟子,他要等侯宝林一句话。结果,常四爷等来了一句“不能让活人捡了便宜。”

这句话的伤害性极大。侯耀文的相声确实是跟随自己的父亲侯宝林先生耳濡目染学会的,侯先生后来也对孩子有过不少的指点。相声界不能拜自己的父亲为师是规矩,拜了任何人,其实都是捡了便宜。老侯爷却为什么这么反对把便宜给活人呢?

赵佩茹先生是“宝”字辈门长,他的艺术严谨,威望很高。侯宝林和赵佩茹关系很好,还曾经想邀请他来北京为自己捧哏。后来他找来赵佩茹的大徒弟李伯祥,临终托付好代拉侯耀文拜师事。

侯宝林先生宁愿绕个大圈子,也不让侯耀文拜活人,基本上是出于两点考虑。第一,他明知道侯耀文想拜常宝华,但又看不上常宝华的艺术。拜了这样的师父,怕是让人小看了侯门的能耐。

第二点就是在相声中,有侯,马和常派相声三大家。侯家只有侯耀文这么一个传承人,结果成了常家的徒弟,马家的徒孙。这样一来,响当当的侯家,却为他人作嫁,难免内心不太平衡。

其实,侯宝林先生真是过虑了。即使侯耀文拜了常宝华,也丝毫不会影响侯氏相声的地位。当年曾是相声改进小组的主力,侯先生还有这样的想法,不得不说这相声的改进的工作,还是没有做到位。

侯耀文不到60岁就英年早逝,但也收了2、30位徒弟。这些徒弟大都是带艺投师,甚至有人还有自己的师父。按照侯宝林先生的说法,不知道侯耀文占了人家多少便宜。




因为侯宝林也非常希望他儿子来继承传统相声。自己又不能收儿子为徒弟,所以让侯耀文选择当时很有名望的赵培茹为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钦点   文工团   天津   门下   活人   能耐   师父   徒弟   生前   名家   相声   父亲   多年   儿子   大师   便宜   原因   关系   财经   侯耀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