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拥有航母的国家越来越少?

拥有航母的国家越来越少,主要有两个原因:

1,绝大多数国家,养不起航母。

航母素有“吞金兽”的恶名。构建一个现代化的航母纵队,需要巨额的军费开销。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年均军费开支,远低于一个航母纵队的年均费用!

2,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需要航母。

①,航母是用于远洋作战的支撑平台。当今世界有美国这个霸主在,其他国家没有称霸的空间,当然也就不需要远洋作战的支撑平台了。

②,当今国际体系的运作,还算平稳,所以海上航道十分通畅。因此,各国无须自行打造航母纵队,去为各自的对外贸安全,保驾护航。

③,当下的世界大国,均拥有强大的海军实力。世界大国海军的强大程度,不仅让广大中小国家望尘莫及,而且也让广大中小国家的海上贸易航线,获得了安全保障。广大中小国家没必要拥有航母。




题目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实际情况是:自蓝星第一艘航空母舰诞生以来,世界上曾经拥有航母的国家总计不过14个,同时拥有航母国家最多的时候只有10个,目前全世界拥有航母的国家共9个(不包括两栖攻击舰、直升机驱逐舰)。在可预见的将来,拥有航母的国家还会进一步增加。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航母的发展历程:

世界上第一艘开工建造的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是英国于1917年建造的“竞技神号”,但最先建成服役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却是日本的“凤翔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上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只有美国、日本、英国3个国家,主要包括:美国CV-2列克星敦号、CV-3萨拉托加号,日本的赤城号、加贺号,英国的勇敢号、光荣号、暴怒号。

二战期间,航空母舰进入爆发期,共有6个国家陆续建造了280艘航母(主力航母75艘),具体包括美国158艘、英国91艘、日本25艘、意大利3艘、法国2艘、德国1艘

上世纪80年代初,拥有航母的国家数量达到了顶点,共有10个国家: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巴西、印度、阿根廷、澳大利亚

目前,世界上共有9个国家拥有航空母舰: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印度、巴西、泰国和中国。巴西的圣保罗号航母于2017年退役,西班牙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于2013年退役,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于1993年退役,澳大利亚墨尔本号航母于1982年退役,巴西将购买自英国的海洋号两栖攻击舰改装为大西洋号直升机母舰。

必须注意的是,日本的日向级、出云级直升机护卫舰,韩国的独岛号两栖攻击舰,无论排水量还是武装水平,都超过了泰国的纳吕贝特号轻型航母,已经可以列入“航母”的范畴。

但是,如果这样算起来,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号、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号、埃及的纳赛尔号等一批两栖攻击舰或战略投送舰,也可以列入“航母”范畴。因此,为了避免造成混乱,我们严格按照舰艇拥有国的称谓,将两栖攻击舰、直升机护卫舰等排除在外。

总的来说,最近几十年间,拥有航母的国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日本、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阿根廷5个国家曾经拥有航母,但目前或者已无现役航母,或者仅有两栖攻击舰;而中国属于新加盟航母俱乐部的国家。

实际上,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拥有航母的国家将会增加,而不是越来越少。

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否建造和拥有航母,主要因素在于战略需求。很多人可能会认为,现代航母系统的技术越来越复杂、造价越来越高、日常运作维护消耗巨大,因此一般国家都不会建造和拥有新的航母。

这种认识非常片面,因为没有看到未来海上交通生命线控制、大洋资源开发、地缘政治格局重建等因素,很有可能成为航母远洋军力建设的原始动力。

必须看到,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取得了蓬勃发展,一批新兴国家迅速崛起,比较突出的是日本、韩国。这两个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工业产业发达,尤其是造船业位居全球前两位,完全具备建造、运作现代航母的技术能力和经济基础。更关键的是,这两个国家的志向远大,在远洋海军建设上频频发力,不仅拥有了万吨级宙斯盾舰、先进潜艇,还建造服役了日向级、出云级、独岛号直升机母舰,虽然冠以两栖攻击舰或直升机护卫舰的名称,但这些舰船都能改装成搭载F35B战斗机的航母。

尤其是日本,对于二战期间航母强国地位念念不忘,正在频频发起对和平宪法约束的冲击,试图突破大型进攻性装备的制约。相信假以时日,日、韩两国都会建造真正的航空母舰。另外,土耳其也提出了建造“航母”的计划,预计“阿纳多卢”多用途两栖攻击舰将于2021年服役。

我们据此假设一下,十年之后,泰国航母退出现役或者改变用途,日本、韩国的航母正式建成服役,这样全世界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可能会增加到10个: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意大利、巴西。

除此之外,西班牙、澳大利亚、埃及、土耳其等也会拥有大型直通甲板两栖攻击舰,部分可能会装备F35B战斗机,也可以称之为“准航母”。

关于各国航母建造趋势,大家有什么意见,欢迎留言点评!




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可以供舰载机起飞和降落,是世界上最庞大、最复杂、威力最强的武器之一,是大国综合国力的象征。提到大国,拥有航母的国家越来越少的原因也就明了啦,第一是没有大国作战需求,二是没有造航母的钱,三是造航母难度太大。

目前,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中国、意大利、印度、巴西、泰国拥有航母,这些国家,有的是联合国5常,有的是传统军事强国比如意大利,有的是地区小霸王比如印度、巴西、泰国,这些国家都有把自己国家建成“大国”的决心,无论是在国土面积还是国家地位方面,都在追求“大国”二字。而其他国家,基本上没有这种需求,有的都是哈萨克斯坦这种通过评估认为自己没必要保有核武器而主动废核的国家,当然也有想建不让建的国家,比如日本,但是日本通过建造直升机护卫舰,实现了航母作战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拥有航母的国家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

第二,航母建造费用激增,很多国家想造造不起。美国“尼米兹”级航母建造单价约为60亿美元,最新下水的福特级航母单艘造价已经超过140亿美元,造价翻了一番还多。以超级航母全寿命期为50年,参加轮转部署要消耗大量的航空燃油以及武器弹药,每年的作战成本也要40多亿美元,如此大的开销不是哪个国家都能负担得起的。本文推算,国民生产总值排名在20位之后的国家,基本上就不用考虑建造航母了。

第三,现代航母的作战需求越来越高,相应的技术难度也就越来越大。以中国为例,从1980年代就有建造航母的动议,但是当时技术实力达不到,国家经济发展落后,改革开放事业百废待兴,以至于一直到2012年,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才下水,而且还是以乌克兰的“瓦良格”号为基础改装而成。五常之外,能有中国技术实力的国家并不多,印度想造航母一直没有造出来,都是采购的俄罗斯航母,就是一个明证。




独立造航母的国家很少,买航母太贵,沿海需要航母的国家也不多,航母制造的成本很高,维修的费用也很高,还需要很多高精尖人才,所以拥有航母的国家越来越少!




拥有航母的国家当真越来越少了吗?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一架寇蒂斯双翼飞机从停泊在港口的伯明翰号巡洋舰起飞,飞行了一段距离后安全降落在附近的一片海滩上,这是世界历史上人类第一次驾驶飞机从军舰上起飞。1912年英国海军把一艘老旧的巡洋舰改装成了世界上第一艘可容纳飞机的船只。一战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国是唯一拥有舰载水上飞机的参战方,也正是在这场海战之后英国军方提出将水上飞机用于作战并要搭配保护它的战斗机。因此不能再只使用没有飞行甲板、无法供空战能力更强的战斗机起飞的水上飞机母舰,而必须重新设计另一种新军舰——这就是日后的航空母舰。1917年6月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暴怒号”完工服役,然而这艘航母仍不具有全通飞行甲板,飞机降落仍然十分困难。1918年7月19日七架飞机从英国重新改装后的全世界第一艘安装全通飞行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号”起飞攻击德国停泊在同德恩的飞艇基地,这是航母在世界海战史上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参战亮相,然而这艘航母是由客轮“卡吉林”号改建而成,与此同时英国开始建造世界上第一艘非改建航母“竞技神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等国的航母也相继开始研发自己的航母:1922年底日本抢先建成世界上第一艘非改建航母“凤翔号”并正式投入海军服役,而英国的“竞技神号”直到1923年7月才完工服役。美国在1922年3月22日正式启用第一艘航母“兰利号”——这是一艘由运煤船改建而成的航母。这时全世界只有英国、美国、日本三国拥有航母,截至2018年全世界一共有美国、西班牙、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印度、巴西、泰国、中国10个国家拥有航母。事实上拥有航母国家的数量究竟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得看和什么时候比,如果同航母刚诞生的时候比显然是增加了。所谓拥有航母的国家越来越少这一说法本身就是由瑕疵的,也许更为确切的说法应该是为什么一部分曾拥有过航母的国家会放弃。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放弃了航母呢?首先可能最为我们中国人熟知的应该是乌克兰,因为我国的辽宁舰就是从乌克兰引进的,然而如今的乌克兰早已是一个无航母国家。澳大利亚也曾有过自己的墨尔本号航母,然而在该航母于1982年退役后澳大利亚已成为一个无航母国家。阿根廷曾有一艘“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然而当这艘航母在1993年退役后阿根廷已成为无航母国家。那么这些国家为什么会放弃航母呢?

航母是一国海军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军力可以通过航母投送到远离其国土的海域,可以在不依靠当地机场的情况下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然而航母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作为支撑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航母可以说是大国的专利。首先现代航母建造、使用技术要求高,一般国家很难具备完整的能力。没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工业生产能力作为支撑根本就玩不转航母,事实上即使是目前拥有航母的国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具备玩转航母的技术水平——印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目前全世界能生产航母用钢的只有美、俄、中、法、德、日六国,印度并不具有航母用钢的冶炼能力,为此他们想出的办法是从俄罗斯进口建造航母所需的钢材。问题是钢材的加工和焊接又怎么解决?再加上印度航母的零部件几乎都采自国外,印度国内缺乏相关的维修保养技术。2002年初印度海军开始所谓的国产航母自建计划,然而所谓的印度国产航母却是由法国设计蓝图,部分设计由意大利完成,相控阵雷达来自以色列,舰载机来自俄罗斯。由此可见印度的航母发展计划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作为支撑、缺乏成熟的工业体系作为保障。印度航母的建造出现停工待料的情况并不是什么匪夷所思的事:原计划2008年完工的印度国产航母直到2009年才安放龙骨,这效率恐怕普天之下也就印度一家吧?不过没关系,人家印度人在调整计划后预计在2011年建成并下水。然而由于工期一再延误,印度只好再次修改航母完工的时间——由2011年改为力争在2014年使印度首艘国产航母建成并下水。不过当时就有印度媒体估计航母完工时间不会早于2018年,服役时间不早于2025年。2011年12月29日千呼万唤的维克兰特号终于在科钦船厂举行了出坞下水仪式,这时维克兰特号仅仅只完成了一个船头。2013年8月12日维克兰特号首次正式下水,这时维克兰特号的完工率只有30%。应该说印度的航母计划启动得比我国早,然而印度从2002年制定国产航母计划到2009年正式动工,时至今日距离交付海军正式使用还有相当的距离。且不说以印度的工业生产能力进行加工和焊接的钢材能否确保航母的战斗力,我就想知道等这艘航母正式服役之时其他国家的航母技术已进化到什么程度了?只怕等印度这艘所谓的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式服役之时已属于别国淘汰的水平了吧?可以说印度所谓的“国产航母”不仅名不副实,也没什么战斗力可言,这不过是使印度人聊以自慰的面子工程而已。研发生产技术上的瓶颈直接将研发能力和工业生产水平有限的国家挡在了航母国家的大门之外。同样的例子还有乌克兰:苏联解体时位于乌克兰境内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正在建造瓦良格号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两艘航母:瓦良格号已完成了68%,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完成了30%。然而苏联时代的军工体系是分布于各加盟共和国的,随着苏联的解体就使各加盟共和国的军工生产体系被撕裂,乌克兰缺乏独立自主建造两艘航母的技术,同时又面临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于是瓦良格号只留下一个空壳摆在船厂里就不予理睬了,最终被我国采购后建成如今的辽宁舰。至于只完成了30%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则在美国人略施小计的情况下被两个皮包公司直接给肢解在了船台上。

当然也有一部分国家仗着自己财大气粗在自己没掌握研发技术的情况下选择从国外购买航母: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这样做的缺陷在于:尽管引进了航母,却无法得到航母生产的核心技术,因此等到航母退役时又需要耗费巨资去重新引进,然而没人能保证一国经济状态能永远保持良好。苏联一共生产了九艘航母,然而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直接放弃继续研发两艘在建航母的任何尝试,相比之下俄罗斯则因缺乏足够的后期维修保养资金而不得不让基辅号、明斯克号、新罗西斯克号等航母提前退役,如今的俄罗斯只保留了库兹涅佐夫号一艘航母。1995年底退役后的明斯克号与新罗西斯克号以1300万美元的价格被韩国大宇集团以废铁的名义买下。1995年10月明斯克号到达韩国,韩国国防部门和美国情报官员随即登上明斯克号对舰体和内部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韩国方面试图将明斯克号改造成为自己第一艘服役航母从而实现自己的航母梦。然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韩国无力负担一艘航母所需的开支,于是大宇集团以530万美元的低价将明斯克号转卖给中国德隆公司。从苏联和韩国的经验来看:供养航母绝对是一项烧钱的工程,没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根本玩不起。阿根廷放弃航母同样是因为国家经济的恶化:阿根廷本身并不具备航母研发技术,尽管靠着采购来的航母得以打造一支当时南美最强的海军。然而在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损失了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11 艘舰船(沉5伤6)、100余架飞机。在此之前阿根廷经济就已出现问题,而马岛战争失败所带来的巨大损失让原本就备受经济困扰的阿根廷更是雪上加霜。国民经济的不景气,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生活水平下降、军费开支降低等一系列问题。阿根廷本来就缺乏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一旦无力购买国外先进武器必然使其军事实力呈直线下降趋势,因此当1993年阿根廷唯一的航母五月二十五日号退役后再没任何采购航母的尝试。近年来阿根廷的经济状态持续低迷:截至2018年阿根廷外债已高达2310亿美元,在2018年上半年阿根廷比索贬值幅度已超过50%。目前阿根廷失业率超过18%,全国超过一半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这样的形势下阿根廷的军费开支一路缩水到南美最低水平:到2011年阿根廷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已减少到0.87%,创造了历史性记录。事实上就是这有限的军费开支中有70%左右是用于官兵的工资薪水以及部队的日常运行,也就是说能用于购买新式武器的连军费总额的30%都不到。直到2016年阿根廷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才勉强增加到0.96%。2015年11月30日阿根廷空军宣布所有“幻影”战斗机退出现役,A-4AR“天鹰”也被无限停飞,阿根廷空军就此“重返螺旋桨时代”,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不可能去供养航母了。

除了技术条件和资金条件的制约外也有国家是因为国家战略的转型而放弃航母——澳大利亚正是这样的例子:事实上1982年墨尔本号退役时澳大利亚完全有能力再采购一艘航母,然而澳大利亚最终放弃这样做。原来英阿马岛海战后澳大利亚海军认为:任何先进的反舰导弹都可以让一艘航母葬身海底,因此航母的作用已然弱化。随着澳大利亚海军战略的转型使航母对澳大利亚的意义已不大,自然不愿再花费巨资去供养一艘新航母。1984年墨尔本号作为废船以废钢的价格卖给中国联合拆船公司。1985年5月21日墨尔本号被牵引进广州黄埔船厂。这艘航母卖给中国时已只剩一个空壳,已根本不具备任何战斗能力,所以也不可能作为正式服役的航母使用,不过好在墨尔本号的飞行甲板仍保存完好,可以用于飞行员在航母上的起降。通过对这艘航母的拆卸研究中国海军人得以了解航母的结构和很多设计理念,从而实现了中国航母研发史上0的突破。关于澳大利亚放弃航母的原因除了国家战略转型之外还有一种比较无厘头的说法是澳大利亚人对墨尔本号的表现失望至极,以致于失去了对航母的信心。墨尔本号是1943年4月13日英国皇家海军为应对二战应急设计的巨人级护航航空母舰,1945年2月28日正式下水。1949年1月澳大利亚海军从英国皇家海军手中购买了这艘航母,然而直到1956年5月墨尔本号才抵达澳大利亚的悉尼港。这是一艘长211.2米、宽24.8米、吃水7.2米、标准排水量14200吨、满载排水量20250吨、最大航速25节、可搭载42架固定翼飞机的航母。令澳大利亚方面始料未及的是:墨尔本号带来的不仅仅是现代化的作战能力,还有苦难和灾难。在墨尔本号抵达澳大利亚一年半后的1957年10月28日这艘航母就闯祸了:它在阿德莱德港与蓝卡号战舰相撞。这次撞击事故对墨尔本号造成的损失其实并不大,但这次撞击似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此后这艘航母就放佛是被施过诅咒似的接二连三发生事故:1964年2月10日墨尔本号与自己编队的护驾战舰航海者驱逐舰相撞,这次撞击直接造成航海者驱逐舰被拦腰切断,舰上82名官兵死亡,墨尔本号自身也遭受重大创伤。1969年6月3日墨尔本号在与美军伊文思号驱逐舰进行"海妖"联合演习时将伊文思号撞沉,导致舰上73名官兵死亡。事故发生后美军官兵对墨尔本号谈之色变,于是取消了与它进行联合演习,墨尔本号只好回国返修,谁知墨尔本号在港口里也不老实——6月10日它与一艘名叫"马鲁"的船只发生相撞,尽管这次事故双方损伤都不大,但墨尔本号的"好撞之舰"的名声算是彻底坐实了。1970年9月3日墨尔本号在悉尼港又与一艘渡船发生相撞,不幸中的万幸是双方在港口里相撞,因此只是表面受了一些小伤。1972年10月15日墨尔本号突然燃起熊熊大火,虽然这次火灾及时被控制住了,但人们对它的厌恶已越发严重。1974年7月11日墨尔本号在悉尼港里与一艘客轮相撞。1976年7月24日墨尔本号又在悉尼港与一艘日本货船相撞。1979年3月3日墨尔本号的一台锅炉突然发生了爆炸。同年8月22日墨尔本号在太平洋上行驶时安在支架顶部的雷达罩突然掉入海中。就这样墨尔本号在澳大利亚海军中服役的几十年间事故不断,使澳大利亚海军在和平年代蒙受了人员和装备损失,成为澳大利亚人眼中不折不扣的"惹祸"航母。

事实上一国是否需要航母以及需要多少航母是根据国际整体战略所确定的——航母的确是大国实力的象征,但绝不能为追求大国头衔而盲目布置与国家战略需要不想匹配的航母。在这点上泰国人提供了足够的经验教训:纵观全球拥有航母的国家之中要么是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这样的发达国家,要么是中国、俄罗斯、印度这种国家规模体量庞大、综合实力强劲的国家,然而经济也并不发达、综合实力也不强的泰国竟也有航母就显得比较突兀了。那么泰国这艘航母是怎么来的呢?事实上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泰国的国防重点是陆上边界——尤其是应对当时致力于将老挝和柬埔寨纳入印度支那联邦体系的越南。这一时期泰国对海军建设的兴趣并不大,更不敢想象航母这种烧钱的大家伙。1989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后泰国所面临的路上战略压力骤然减小,于是泰国开始加快海军建设。恰逢这一时期泰国经济进入相对较快的发展时期,于是泰国军队在这一时期购买了诸如F-16战斗机、“魟”式轻型坦克、“纳来颂恩”级导弹护卫舰等大批在当时技术领先的武器,这些武器有的目前仍是泰军主力装备的先进武器。具体到海军建设方面而言:泰国海军在和平时期泰国海军除了肩负着保护国家安全、捍卫海洋权益的基本使命外,还承担着广泛的日常任务。这些日常任务包括海上救灾、处置海上犯罪事件、保护海洋环境等等。泰国是一个台风灾害多发的国家,因此参与台风灾害后的救援行动就成为泰国海军一项基本的日常任务。1989年一场强台风席卷了泰国南部,由于参与救灾的泰国海军舰艇吨位都较小,导致能活动的距离比较近且受海上环境条件的制约较大。这场台风灾害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灾后国内外媒体对泰国海军的救援效率表示质疑。与此同时随着泰国经济进入相对快速发展时期泰国融入国际贸易的程度日益提升,而泰国南部邻近国际贸易的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这本来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然而盘踞在马六甲海峡的海盗也成为了困扰泰国海军的一大难题。当时泰国海军为提升自己救灾和打击海盗的效率需要一个可以供直升机海上机动的平台,从而能出动舰载直升机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其实泰国方面的初衷只是希望购买1艘具备直升机母舰能力的两栖攻击舰,以便于在重大灾害时进行迅速的人口转移疏散。泰国海军向世界上几大造船公司均表示了自己这一意象,随即收到了来自各方的推荐方案以及报价,最终西班牙巴赞造船公司推荐的“轻型航母”方案引起了泰国方面的兴趣。最令泰国方面心动的是巴赞造船公司的报价——不超过4亿美元,这是泰国方面赫然发现:自己只需要花1艘世界二流两栖舰的价格就能买到1艘航母。试想花1艘世界二流两栖舰的价格买1艘航母说出去多有面子啊——毕竟这样一来泰国也算是有航母的国家了。当然吸引泰国方面的也不只是价格,与此同时巴赞造船公司还承诺在5年内交舰。泰国方面综合衡量后发现:巴赞造船公司的报价是最低的、时间也是最短的。此外巴赞造船公司还有一大优势:1988年服役的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轻型航空母舰就是巴赞造船公司的的成功案例,也就是说巴赞造船公司曾有过建造轻型航母的成功经验。1992年3月泰国海军与巴赞造船公司正式签约。1994年巴赞造船公司正式开工建设。1996年1月20日该航母下水并以泰国曼谷王朝开国君主差克里·纳吕贝特的名字命名。1996年10月作为平台部分的航母总体建造工程基本完成,已可进入海上试航阶段。泰国海军派出了接舰部队赴西班牙随舰出海,边试航边交接。1997年3月20日差克里·纳吕贝特号移交给了泰国海军。1997年8月10日泰国皇家海军接舰回国。1998年差克里·纳吕贝特号正式编入泰国海军服役,泰国也由此成为继印度之后二战后第二个拥有航母的亚洲国家。泰国方面还从西班牙引入了AV8S垂直起降战机,这样一来算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作战能力。泰国的这艘满载排水量为11485吨的“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轻型航母是目前全世界最小的航母。小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知道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和加害国是不允许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可实际上日本一直在发展自己的准航母,事实上泰国这艘航母甚至还比不上日本的准航母大:日本的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为27500吨、标准排水量19500吨。看见了吗?泰国这艘航母名为航母,可实际上其满载排水量甚至还比不上日本准航母的标准排水量。如果单纯只是小了点还不算什么,毕竟泰国也并不需要一艘大型航母,然而泰国人从一开始就没弄清大国海军之所以发展航母的意图所在:“差克里·纳吕贝特号”完全是巴赞造船公司按西班牙模式设计制造出来的。西班牙人的航母发展主要是应用于远海反潜,不仅需要大量的人手操作,也需要整个海军舰队的配合。然而泰国方面所需要的其实只是1艘具备直升机母舰能力的两栖攻击舰,在巴赞造船公司的一番忽悠之下泰国以为自己用买两栖攻击舰的价格买下1艘航母是占了大便宜,可实际上舰种并没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是否适合本国国情。泰国人所犯的错误恰恰正在于此:为了争面子、充门面而盲目购买了这艘本来用不着的航母。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经济遭受重创,这时泰国人才发现已越来越难以负担这艘一时心血来潮购买的航母的后期运行费用。航母绝对是个烧钱的大家伙,所以只有大国才玩得起,而泰国一时头脑发热就买下了这艘航母,可航母并不是买回来就没事了,事实上后期的运行费用绝对是一个小国的恶梦:如今的泰国既没钱维修这艘航母,也没钱为其添置新的战斗机,实际上这艘航母已失去战斗能力。当初头脑发热的泰国以为自己用买两栖攻击舰的价格买下1艘航母是占了大便宜,可实际上这艘航母的维护费用却并非和两栖攻击舰一个级别。如今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母尽管并未退役,可实际上已基本不再参加任何行动,它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停泊在港口里供市民参观游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航母   墨尔本   乌克兰   阿根廷   国家   泰国   澳大利亚   西班牙   印度   俄罗斯   航空母舰   英国   日本   美国   海军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