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历史上,苏文茂有哪些故事?

上世纪50年代开始,相声演员开始评级,评级直接决定着工资待遇,而天津相声界评级中挨骂最多的是才30来岁的苏文茂,因为天津相声界有个规矩:除了个别的老艺人,所有的相声演员评级都不能超过苏文茂,没评高的艺人暗地都骂起了苏文茂,而这也说明了苏文茂出类拔萃的相声水平。苏文茂是相声文字辈演员,也是著名的文哏大师,对于相声的发展尤其是文哏相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大辈小,早年成名”

苏文茂生于1929年,这个年龄在相声界来算,宝字辈偏小,文字辈偏大,或者说文字辈和宝字辈都可以,苏文茂在上世纪40年代,拜师相声小蘑菇常宝堃,正式成为相声文字辈的演员,据说相声的文字辈本来是“伯”字辈的,因为苏文茂成名,后来才更改为文字辈,这也足见苏文茂的能耐。

苏文茂小时候家穷,当过学徒,并不是相声门里出身,但是年纪尚幼的苏文茂酷爱相声,尤其喜欢当时小蘑菇常宝堃的相声,细心好学的苏文茂后来如愿以偿的拜师常宝堃,并成为常宝堃的大弟子,也成为师父最喜爱的弟子,对于苏文茂,常宝堃不仅倾囊相授,而且还废除了许多相声界的旧规矩,对待苏文茂也是疼爱有加。

文字辈公认的门长是赵新敏,但也有人认为是苏文茂,而这两位都是文字辈的大师哥,属于典型的人大辈小,但这两人能耐都不小,甚至不少宝字辈还要跟他两位学,苏文茂更是在学满出师后开始走红,解放前就已经成名,到了解放后,天津相声界开始对演员评级,评级是个得罪人的活,因为评级直接影响着演员的工资待遇,大家都想着评高点,这难坏了评审的领导,后来天津曲艺界干脆定下了个规矩,除了马三立、张寿臣、常宝霆等几位老艺人外,其他演员参评一律不准高过苏文茂,许多辈分高的前辈一看不能超过苏文茂,暗地都开始骂苏文茂,而当时的苏文茂也就三十来岁,这也足见他的能耐之大。

一代文哏大师

相声界的大师屈指可数,一般公认的有侯宝林和马三立,而苏文茂被诸多相声爱好者誉为文哏大师,这足见苏文茂在相声界的地位,而他开创的文哏相声也成为相声发展中的重要方向。

相声属于地摊文学,相声艺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讲伦理哏、荤段子,而苏文茂推崇的是文哏,也就是带有文艺性质、教育性质的文学作品,加上苏文茂先生的形象很适合文化人的形象,而他演出不急不躁,四平八稳,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听苏文茂先生的相声不吵不闹,如沐春风,徐徐道来,包袱意味深长,不低俗,这是他的主要表演风格,尤其是他表演的《文章会》堪称相声界的模板。

侯宝林大师在解放后一直推崇新相声和净化相声,而苏文茂的文哏相声很符合侯宝林大师对相声的认识,因此,侯宝林大师很喜欢苏文茂这个晚辈,据说侯宝林大师喜欢推崇的三个文字辈晚辈,苏文茂就占有一个。

桃李满天下

苏文茂不仅自己对相声要求严格,而且对于徒弟也同样如此,苏文茂的大弟子是赵新敏的公子赵伟洲,据说赵伟洲是先会喊师父,后会喊爸爸,而赵伟洲由于在这一辈拜师最早,因此也成为了相声明字辈的门长,赵伟洲相声水平高,郭德纲更是称赞赵伟洲是他这一辈中最会说相声的。

苏文茂先生一生中收徒较多,而且质量也较高,属于高产且高质的一位相声演员,其徒弟包括武福星、刘俊杰、宋德全、崔金泉等,都属于相声演员中水平较高的,也比较好的继承苏文茂先生的文哏相声表演风格。

苏文茂先生的几段轶事

苏文茂先生曾经和侯宝林大师有关争议,而争议的结果则是苏文茂先生胜出,当时东北的相声演员杨振华表演吉他相声,遭到了不少同行非议,在一次研讨会上,相声大师侯宝林大师就指出,这不是相声,相声应当更注重说。对于权威侯宝林大师,许多人也都没敢质疑,苏文茂则提出不同意见,说到:之前相声艺人也用快板,玉子,也都属于相声。而侯大师听完之后,也是连连称道,并收回自己的意见。

苏文茂是典型的人大辈小,但是他严格要求自己,即便是比自己岁数小的宝字辈,苏文茂也是按照辈分称呼,上世纪80年代,苏文茂更是呼吁许多相声前辈不要再收年龄小的徒弟,但是这个呼吁并没有多大作用,相声界该收徒的仍然还在收。

苏文茂晚年和郭德纲有过节,但是并没有外界传得那么多,郭德纲当时放狂言,说自己会传统相声600多段,而苏文茂先生就指出,传统相声就没有这么多段,并告诫尚年轻的郭德纲要低调谦虚,郭德纲为此还编排白眉大侠来映射苏文茂,不过两人过节并不大,毕竟苏文茂是前辈名家,值得学习。




苏文茂在文字辈里面未必算是能耐最大,但绝对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如果文字辈只能选三个大师,苏文茂稳拿其中一个名额,谁也挤不动。

别看苏文茂就是一个文字辈,但人家照相都是跟宝字辈站一排,而且在相声界敢用辈分抄苏文茂便宜的宝字辈,一个也找不出来。只不过苏文茂自己看重辈分,经常管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宝字辈叫师叔,对方也只能亏着心答应一句。

在苏文茂之前,文字辈本来定的是“仁”字,给他取艺名的时候,谢芮芝给的是“苏伯光”,但张寿臣觉得不妥,因为几十年以后香港有个查良镛,会给小说《笑傲江湖》里的大淫贼取名“田伯光”,这对孩子的影响不好,于是张寿臣给改了一个“苏仲仁”。

常宝堃对苏文茂是开放式教育,让他自己选择艺名,苏文茂觉得两个师爷取的都不中意,干脆就叫本名了,于是才有了“文”字辈。

常宝堃为了苏文茂,破了不少相声界的规矩。首先就是把旧式师徒契约中的“生死患病,投河觅井,打死勿论”这类下作又反人类的词汇全部删掉,另外三年学徒两年效力也没用,常宝堃是倒贴钱养着苏文茂,而且学成后苏文茂赚多少都自己揣着,常宝堃根本不过问。

常宝堃虽然疼爱苏文茂,但对他绝不溺爱,发现有坏毛病直接黑脸。比如苏文茂爱打麻将,而且瘾超级大,有一年常宝堃给他钱,让苏文茂卖礼物回家看母亲,结果苏文茂出门就去打牌,输了个精光,臊眉耷眼的回来找常宝堃,小蘑菇气得差点把苏文茂揍一顿。

只不过苏文茂瘾太大,实在戒不掉,后来又有一次被常宝堃抓了现行,吓得苏文茂魂飞魄散,直接不打了回去找常宝堃认错。但常宝堃也想明白了,年纪轻轻也没别的爱好,你不让他打牌,万一哪天他沾上别的毛病也是事儿。于是常宝堃改变了策略,跟苏文茂约牌三章:

第一条,不允许以输赢为目的打牌,可以“戏赌”,例如谁赢了谁请客之类的;

第二条,不能跟外人、不认识的人打牌;

第三条,不能跟自己的晚辈或者是孩子们在一块儿玩牌。

于是乎,苏文茂赌瘾戒了,保留了牌瘾,而且牌技还练得极高,苏文茂后来去美国看小女儿,被小女儿带去赌场体验一下,结果直接大杀四方,被赌场老板当成中国赌神,还专门发请柬到天津请他再去美帝光临指导。

除了谨遵师父教诲,远离赌博之外。苏文茂后来跟刘宝瑞去香港演出,刘宝瑞这人超级没溜儿,自己好抽一口就算了,还让年轻的苏文茂也跟着来一口。苏文茂哪儿敢忤逆这个师叔,勉为其难抽了一口,结果头重脚轻忘乎所以,被同行的高元钧看见了,气得他冲进刘宝瑞卧室,差点把单口大王打成花瓜。当晚高元钧就带着苏文茂回天津,苏文茂也是运气好没上瘾,不然也就没有后来的文哏大师了。

正因为苏文茂得到了师父跟师叔的各种照顾,所以他对徒弟也是传承这种美德。苏文茂不但免除了徒弟所有的人身束缚,他还禁止徒弟三节两寿给他送礼。后来还是赵伟洲等人商量,故意把崔金泉收徒仪式时间定在苏文茂75岁寿辰当天,硬给苏文茂过了一次生日。

苏文茂知道徒弟们的孝心,也就破例接受了徒弟们的贺寿,还发表了一番正能量演讲:

我从来不让徒弟为我贺寿,但今天例外。你们收徒,这是送给我的最好寿礼。对于相声事 业来说,我个人不重要,艺术的传承才是大事。你们有了徒弟,就是后继有人了,我把它看做是我的生命的延续。贺寿,是希望我长寿,相声后继有人,就是我长寿的秘诀。

苏文茂就是这么一位德艺双馨,内外兼修的老艺术家,文哏大师名副其实。




苏文茂先生,有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演员、相声名家、相声大师常宝堃的弟子、被誉为“文哏大师”、我国相声界“文哏”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相声界“大师哥”、被称为“文哏巨匠”。

活到老、学到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苏文茂

苏文茂从小就热爱相声,他最喜欢的是有“小蘑菇”之称的常宝堃先生的相声,后来几经波折,终于如愿投到了常氏的门下,他于1943年正式拜师到当时已经快60年了,这段拜师的经历充满了艰辛、充满了曲折,我们不由为苏文茂那种不屈的精神肃然起敬,我们也由此看到了苏文茂对相声艺术的执着追求。

1942年他在天津市一家药铺叫“九春堂”药房,他在那儿学徒,听到相声特别是常宝堃先生,以后是他的老师,他和赵佩茹先生那么两个人演出,苏文茂他是听他们的节目入迷,有一天他就跟他们说,他说常先生赵先生,他说我喜欢听你们的相声,我是在“九春堂"学徒的,我很想学这个相声。当时他们老师呢就有一种好像是推辞吧,就是说,哎呀、你还是学徒吧,因为学买卖还是有前途的,你学我们这个行业好像自己有一点客气,说这个没有什么大发展。

有一天他们老师坐车来,坐的是黄包车,来呢按现在来讲拿一百块钱呢这么一个整票,可是到这雇车呢那么才十块钱,十块钱当时拉车的没有钱找,他们老师也没有零钱,就给他一百块钱找不开,他们老师这时候还差五分钟就得进播音室,就得去播音,所以说他们老师就拿这钱就交给他了,说这个小孩,你天天不是到这来嘛,这样吧,我托你办点事儿,你呀、把这钱换开,换开你给他十块,剩下那个你明天再来的时候你再给我。嗬,自己简直是就等于自己最尊敬的人、最崇拜的人他能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而且这么信任我,苏文茂他当时那简直是高兴得了不得,他拿着这钱他到处去换,最后把这钱换开了。后来了,大家、因为他们剧团的人对他全印象特别好,他又是北京人,说话呢、会说普通话,说话也比较清晰,大家都认为这个孩子又好、又听话、又有眼力见,说(是)这孩子将来绝错不了,你就收了他吧。那时候大伙儿就给他做工作,给做工作,后来他们老师就说“好吧",就说一句“好吧”,他才蹦起来,这是1943年他拜的师。

虽然师从相声名家,苏文茂却没有照搬照抄老师的表演风格,相反在继承了常宝华的表演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为相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演员、特别是相声演员,那你比方说吧,分派、京剧啊、或者是怎么着,他们曲艺唱得(的)也分派,捧哏它就分成了派,你比方说,逗哏它分的是什么呢,是侯派、侯宝林派,常派、常宝堃派,马派、马三立派,苏派、苏文茂派,马派、马季派,它把这五个人分成了五派。相声啊,你要是师傅怎么教你怎么学,你达不到成名就被淘汰了,也就是说你啊,你学了老师的经验、学了他的理论丶学了他的作风、学了他的品质、学了他的各方面,那么全学到了,然后发挥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是有出息的演员,他才能够达到甚至赶上老师、甚至超过老师。齐白石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也就是你学我的,似我者、你跟我一样、跟录下来的一样,这个画家就完了。

苏文茂对境界的要求似乎永不停止,他的儿子便是继承了他的优点,同样在相声表演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他的那段《扔靴子》表演起来神形兼备、丝丝入扣、引人发笑,把这一名段子演绎得惟妙惟肖、颇有乃父风格、得到了观众的好评。

他的儿子呢,虽然我们现在不叫官,他也是、他挂衔是中校,他叫苏明杰,他也演相声,“马三立"杯、就是全国业余相声大赛他跟一个搭档、他们俩人得一等奖。他呢,什么小品、那个相声TV,就等于是音配像似的,你比方说他配得那个那叫什么,派出所的那个叫《纠纷》,《纠纷》是马志明说的单口,那么他给配的人物、演出来的相声TV。因为他们这个相声,苏文茂他认为它是时代艺术,它是跟着时代走的,到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的作品,为什么说我们这个传统相声那么多呢,那全是历代的相声演员创作的、创作保留下来的、而且是比较好的、那么才放在我(他)们这个相声宝库里丶这传统宝库里头,也就是说是我们今天我们需要推陈、需要出新,但是,我们把我们传统的东西我们也要呢,很好地去整理它,也就是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当时他们采访了他,他说:“《中国名人名家》这个栏目、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你们好,自己是天津的相声演员,自己感谢那么所有关心自己艺术成长、支持自己的人,借此机会自己向你们问好,感谢你们多年来对自己的帮助,那么今后呢自己要拿出更好的作品、那么来回答自己亲爱的观众”。




在天津除马三立马老外,说相声有嚼头的就是苏文茂了,相声说的不闹腾,又能让你回味,代表作和朱相臣和说的论捧斗。什么时候听让你什么时候乐,相声说的干净。




侯耀华曾经说过侯宝林最喜欢的三个晚辈(指文字辈的)就是苏文茂,刘文亨和赵振铎,这老三位绝对是文字辈里面的翘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相声   辈分   晚辈   天津   块钱   学徒   能耐   师父   徒弟   蘑菇   艺人   演员   大师   老师   文字   故事   财经   苏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