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广为流出的“历史真相”,其实就是谣言呢?

要说起被误认为“历史真相”的历史谣言,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比比皆是。

有句话叫做“尽信书不如无书”,其实历史也是由人编纂的,只要是人就不可避免地会带出自己的主观情绪,会根据主导者的期望扭曲原本的真相,千年之后,我们看到的未必就是现实。

一、顺治帝从五台山出家。

一直以来人们对顺治五台山出家众说纷纭,其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顺治帝因爱妃董鄂妃病死而一蹶不振,意志消沉,幼年丧父加上多尔衮专权,童年的不幸使他产生了厌世的想法,最终出家于五台山清凉寺。后来又引出康熙多次游巡五台山探父一说。

但在当时的环境来看,顺治出家怕是很难出家成功,当时清军入关没几年,堂堂一国之君要出家,必定会遭到孝庄太后的阻挠。

《清世祖实录》中仅有一个字记载,“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王熙《王熙语录》中记载了当时的情景:顺治说,“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祥朕言,速篡诏书。”

顺治驾崩时仅二十四岁,此时的康熙仅八岁,那么康熙继位后就不存在游巡五台山探父一说了。

二、秦桧是状元出身

说到秦桧,大家都知道他是臭名昭著的大奸臣,与金国勾搭连环,害死民族英雄岳飞。一直以来民间都有个说法,说秦桧是状元出身,博学多才,早年间为官颇正,深受宋钦徽宗赏识。

这不能说完全错,但他并非状元,只是进士出身。

元人编纂的《宋史》中记载“秦桧乃宋徽宗政和五年进士”。进士及第,位列三甲,但并非状元。这一年状元另有其人,《宋史 何栗传》记载“何栗,字文镇,政和五年进士第一”。由此可见,这一年状元是四川人何栗。

三、孝庄下嫁多尔衮

传言说孝庄为了巩固顺治的皇位,下嫁给了多尔衮,而且小顺治封了多尔衮“皇父摄政王”。传言有鼻子有眼儿,合情合理,以至于大家信以为真。

实则不然,多尔衮和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孝庄是皇太极的内室,孝庄和多尔衮是叔嫂关系,顺治封多尔衮为皇父并不为过,毕竟顺治幼年丧父,多尔衮摄政,处理政事,我们不能从一个称号下一定论。

还有人说,孝庄死后并未和皇太极合葬,是因为孝庄下嫁给小叔子有愧于祖宗,所以迟迟未下葬,后来才葬于东陵大红门外。

这个是孝庄临终遗诏: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

康熙对祖母至孝,遵循她遗诏,但没有十全十美的办法,建了暂安奉殿。直到雍正时期,才把孝庄下葬。

孝庄下嫁这个说法主要是反清复明的分子故意抹黑。

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有人说历史就是任人摆布的小姑娘,很多史实没有强有力的证据,都是野史传言,民间传说。

在下抛砖引玉,友友们都知道那些所谓的历史真相呢,一起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宋史》、《清世祖实录》。




郑和下西洋是找建文帝,劳命伤财,亏本赚吆喝。

这个是广为流传的谣言。

实际郑和下西洋打击海盗,开辟新航线,发展黑科技,在海岸线上开拓军事据点,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刺激了经济、军事发展。

通过海上贸易,以丝绸、茶、瓷器等换回粮食、香料、金银珍宝,互惠互利,不可能做亏夲买卖。

在郑和下西洋期间,营造北京城、开通大运河、五次北征北元、南下征服安南,粮饷军饷从何而来?不要说收农业税哈,这期间常免收农税,政府还发牛和犁,鼓励垦荒。没有郑和下西洋挣的钱,能支持这些开支吗?

就因为太赚钱,以后才被大臣趁皇帝年弱以劳命伤财为名停下西洋。从此海上走私贸易开始兴盛。




“纣王无道,天下共伐之!”彻头彻尾的谎话,不过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肆意抹黑罢了!


纣王其实没有史书上的那么不堪,实际上,商纣王是一位颇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这样评价过商纣王:“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从这句评价可以看得出商纣王可谓一名猛士、战士,这在历代君王中还算是难能可贵的。


商纣王继位之后,十分重视领土的扩张,曾多次发兵攻打周边的鬼方、东夷等地。特别是发兵平定东夷诸部落,把古代中国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面积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说他宠信后宫,贪图美色,可是哪一位帝王不喜爱美色,不是后宫佳丽三千呢?

说他害死忠臣之类的话也很可能是后人强加在他身上的,因为‬周朝‬要为自己‬的‬正‬统‬做‬出‬铺垫‬,把这算到纣王的头上也是大有可能的。




唐仲友严蕊朱熹案后半段就是谣言!

许多中华田园女和女文青深信不疑,这些人只生活在自己虚幻的世界不可自拔,一厢情愿相信是真的。

你要问她们为什么深信不疑,她们会煞有其事的告诉你,千百年来大家都这么说。

你要她们提供证据,她们是万万不能的,摊手。

美国有个辛普森杀妻案,本来证据确凿铁板钉钉的案子被推翻,原因就是有个关键证据是警方做的伪证!

同样道理,唐仲友严蕊朱熹案有个致命硬伤!传说中解除严蕊妓籍的关键人物岳霖他根本不可能出现在浙江台州,他是广西钦州地方官,淳熙三年到淳熙十二年连续做了八年,期间除了淳熙五年奉旨觐见皇帝,再无记录,也就是说岳霖即便真的到浙江台州,他也没有权限解除严蕊妓籍。




陈世美,其实关于陈世美的故事,就是一个大大的谣言。

一提起陈世美这个名字,那可真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陈世美这个名字,那就是渣男、负心汉的代名词。

陈世美这个负心汉的形象,最早出自明代小说《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后来在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的续书《续三侠五义》中得以完善,因戏曲《秦香莲》而广为流传。

故事中的陈世美,是北宋时期,河南陈家庄人氏。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一心想要求取功名。其妻秦香莲,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女子,不仅上敬父母高堂,下抚一双儿女,还把家务打理的井井有条。

后来,陈世美拜别父母妻儿,进京赶考。一去就是三年,杳无音讯。

家长遭遇灾荒,父母双双饿死,其妻秦香莲无奈,只能带着一双儿女,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去京城寻他。

不料,此时的陈世美,不仅高中了状元,还被皇帝看中,招为了驸马。整天过着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早就把家中的父母妻儿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秦香莲带着一双儿女,在客栈掌柜马元龙那里,打听到了陈世美的消息,并在他的带领下,来到驸马府寻亲。

不料,陈世美却翻脸不认人,不仅不认他们,还命人把他们给赶了出去。

秦香莲在走投无路,伤心欲绝之际。遇到了下朝回来的宰相王延龄。王延龄找到陈世美,多次劝说,陈世美都不为所动。还派出宫中武士韩祺去追杀秦香莲母子。


韩祺听完秦香莲的遭遇后,不忍心对他们母子下手,于是便自刎而死。

秦香莲在王延龄的帮助下,来到开封府,找到了时任开封府府尹包拯告状。


包拯派人把陈世美骗到开封府,劝他认下秦香莲母子,却被陈世美强硬拒绝。包拯一怒之下,便要将其法办。

公主闻讯后,赶到开封府要人,被包拯拒绝。

公主无奈,只能搬出了自己的母亲。

包拯在国太的压迫下动摇,拿出三百两银子给秦香莲,劝她带着孩子回乡。

秦香莲见状告无门,拒收银两,并控诉包拯官官相护。


包拯闻言,深感羞愧,于是便不顾公主和国太的阻拦,下令铡了陈世美。

这就是负心汉陈世美的故事。

其实这个故事就是假的,是编造的。

真实的陈世美,是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个官员,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曾任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布政使参政。

他有一个同窗好友,名叫胡梦蝶,当初进京赶考时,曾经资助过他。

听说他在贵州当了官后,便去投奔他,想要谋取个官职。不料却被他给拒绝。

胡梦蝶一气之下,便存心报复。把社会上,戏曲中一些负心汉的故事,强加在他身上,编成戏曲《秦香莲》四处传唱。

相传,清末,一河南剧团在陈世美家乡演出时,被陈家后人看到,当场便组织家族众人,砸了该剧团,并且打死打伤多位演出者。

由此可见,关于陈世美是负心汉的故事,纯粹就是一个大大的谣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宋史   政和   谣言   东夷   太极   遗诏   历史   顺治   进士   戏曲   母子   状元   康熙   皇帝   真相   父母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