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房地产的春天到了吗?

1,春天没到,泡沫房地产快捅破了,因为14亿人口有37亿间房屋。

2,2023年期房,现房,二手房都卖不出去了。

3,2023年的房地产供大于求,挂牌日益增多,接盘的却很少。

4,2023年的民生经济很困难,温饱都是问题了,没办法考虑买房了。

5, 未来的年轻人都“躺平”了,不结婚,不生育,谁还考虑买房子?

6,不止2023年,未来的房地产也不会有春天了,房地产的辉煌结束了。

7,以前6.8的利率大家抢着买,现在3.8的利率,取消限购都没人愿意买房子。

8,想国强,国富就必须把钱投到实体上,科技上,金融上,所以房地产快崩盘了。

9,一二线的市区中心还可以考虑,居住在三五线小城市的人未来几年不要轻易买房。

10,出生人口减少,老龄化增多,就说明未来空余的房子会很多,房子零首付,房子白菜价,房子免费送的时代会来的。





1、没到,可能永远没有春天了。

2、出生率下降,趋势不可逆转,人口已经开始减少。

3、再过30年,几亿人就没了,房子大量过剩。

4、房地产,黄金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5、有钱人,已经把黄金地段买完了,穷人,只能看着房价,无能为力。

6、城市化进程,基本结束,新增的刚需,寥寥无几。

7、大量劳动力失业,吃饭都成问题,没有钱买房。

8、房奴的悲惨,这些年,体现的淋漓尽致,有钱的人也不敢买了。

9、各大城市,二手房挂牌量猛增,成交却很少。

10、这两年,房价下跌趋势形成,更要命的是卖不出去。

11、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买房啊!

12、降息、喊话,都没用,房地产春天过去了。

13、不仅2023年,以后也不会有春天了。

14、谁也不傻,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亏钱的选择,没人做。

15、没有人口、没钱、没就业,不会有房地产的春天。




房地产行业现在身处寒冬,至于春天什么时候能够到来,甚至还能不能到来,确实是个未知数。

我朋友刘工以前在郑州一家民用设计院工作,一直是我们这群人羡慕的对象。因为他们工作环境好,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主要是他们收入也高。由于知道他平时工作比较忙,所以中间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系。

今年春节,我通过他发的朋友圈看到他在郑州过年,就给他打了电话联系了一下。于是我们就相约初五找个饭店聚聚,聊聊天。

我们前后脚到约定的饭店,简单寒暄过后,就开始点菜吃饭。边吃边聊,一聊天才知道他年前已从原来的单位辞职了,确实让我大吃一惊。

我惊讶地问:“怎么辞职啦?你们单位不是很好吗?”

他说:“我们单位80%的业务都是和房地产企业打交道,帮他们设计房子,这几年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再加上疫情的影响,我们单位效益受到很大的冲击,几乎没有什么项目。”

我不敢相信地说:“不是吧!”

他喝口酒说:“我是04年毕业就进了这家设计院,亲身经历了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20多年时间。在10年左右,那几年我们单位的项目特别多,可以说要天天加班,有时间甲方爸爸催的急话,我们需要通宵完成工作。主要是那时候的房子不愁卖,甚至有的甲方冒着风险也要边设计边施工,房子还没有盖好就已经卖完了,手里有资金后就继续买地,加快资金周转速度,达到资金利用蕞大化。”

“那几年说实话每次给你打电话,你都是在单位加班工作。”我说

“是呀!那时候确实比较忙,手里面同时要进行三个以上的在建项目,都催着出图,加班是家常便饭。”他说。

“那时候挣了不少吧!”我羡慕地问道。

他说:“是呀,那时候虽然平时忙的昏天黑地,但是到年底算账的时候,还能拿几十万年终奖,感觉忙的比较值得。”

我说:“现在呢?”

他眼神无光地说:“这几年时间单位业务不饱和,一是一年下来也做不了几个项目;二是有的项目能拖好长时间,主要是销售情况不乐观,甲方就会放慢开 发速度,甚至停止施工;三是图纸完成给甲方了,由于甲方手里没有资金,一直拖着设计费不给。这几年,我们单位平时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更别说什么年终奖了。”

我说:“这么严重吗?你作为行业内人士,感觉房地产行业什么时候能够回暖呢?”

他说:“我感觉一时半会很难回暖,除非国家出台利好政策。现在市场上已有的住宅库存量过大,房价过高,就是解决已有住宅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再加上这几疫情,很多人的收入受到影响,平时生活成本又比较大,生活压力有点大,导致很多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深深体会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道理。”

我不无感慨地说:“是呀,以前几十万就可以买套房子,现在动辄都是上百万,谁能买的起啊。”

“这是普遍现象啊!现在要想买套房子需要掏空好几个荷包啊,确实不容易啊!”他说。

“那你今后有什么打算?”我问。

他说:“边走边看吧。以前从设计院出来后还可以去地产公司当甲方,现在很多房地产公司都在裁员,也比较难。我身边辞职的同事有的选择转行了,感觉看不到希望。”

我只能安慰道:“一切都会好的。”

随后我们开始不谈工作只聊生活,畅谈人生。




没有春天了,回光返照一下倒是可能。

地产业上下游,一大群人等着解放军来解救,你还要什么春天?

华夏幸福债务违约,恒大在垂死挣扎避免破产,城投债连利息都支付不起了。一大堆法拍房等着拍卖

法拍房从19年开始爆发,别扯什么疫情。

我们假设房价要涨,然后呢?地产商积极卖房子回笼资金,而不是捂盘惜售,政府积极出让土地。他们太缺钱了,没有挺价意愿,有强烈回笼资金的欲望。为什么有那么多法拍房?说白了就是需求不足,有购买力的需要才是需求。很多经济差的人,硬咬着牙凑钱买房,没有还贷能力。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应方强烈出货意愿,买方需求严重不足,这就是严重的供大于求

现在政策暖风频吹,是给那些高杠杆的一个逃命机会,不是让你发财的。2023年地产没有春天,回光返照一下是可能的




这次显然是要“动真格”的了,可以说,2023年,房地产的春天,确定是要来了。

一直以来,广受大众诟病的房地产,真正的核心本质问题,其实并不在于房价高,也不在于利率高,而在于地域分布、城际资源分布的不平衡。

北京、上海、广州,一套50平米的老破小,含金量及其所绑定的城市资源(教育、医疗、商业)可以随便碾压其他二三线城市大平层,全国各类优质的人才、资源,都集中在这些超一线城市,房价自然要和新一线、二三线、四五线和十八线农村拉开梯度来。

试想,假如北上广深的房价,都只卖2~3万,那么成都、杭州、武汉的房价,卖1.5万还会有人要吗?

而成都、武汉、杭州如果都只卖1万+,那么,二三线城市、贵阳、南宁、昆明等城市,卖6000恐怕都没多大吸引力,再往下,地级市、县城呢?



更需要关注的一个因素是,现在的1万元,和十多二十年前的1万元,不可同日而语了,也就是通货膨胀的问题,货币购买力下降,所以,城市之间配套资源的含金量悬殊十分巨大,必须通过房价拉大差距,才能体现出梯度来。

否则,北京的房价和小县城的房价一样,那估计全国都往北京涌,其他地方都空城,这显然不现实,所以,房价也可以是视为一种筛选、淘汰机制,一种城市资源的定价锚定指针。




2023年,结束了过去的3年,百废待兴,很多热钱和有眼光的老板已经在蠢蠢欲动,所谓他人恐惧我贪婪,他人蛰伏我出动,这就是最原始、最经典的商业规律。

3年的时间,倒下了很多强而有力的竞争者,不少领域现在已经呈现出蓝海局面了,进去就是开疆拓土、横冲直闯的吃肉。

一些城市的二手房成交市场已经在逐渐回暖了(比如成都),这体现了民众对于市场的信心正在修复。

况且,信贷宽松、各方面的zc也倾向于重新纠偏过去对房地产的“妖魔化”倾向。



事实上,任何国家、地区,房地产都属于城市的支柱型产业,房地产本身并不存在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城市之间的地域差距和资源分配不均匀、不平衡的问题。

只要北上广深的教育、医疗、商业资源,多朝着新一线城市(成都、武汉、重庆、杭州等)、二三线城市(贵阳、昆明、南宁等)倾斜流动一些,那些超一线城市规模太大、二三线城市房价的过高估值问题,自然能够水到渠成的消除,有一个“削峰填谷”的效应。


而且,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产业,能够替代房地产对涉及关联到的上百多个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和整合作用的。

新能源体量太小,而且技术实力有限,国外一些国家(比如日本)甚至都不认为纯电车是属于“新能源车”,因为最终还是要考虑发电的问题。

外贸又受到COVID-19持续和全球性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影响,其他行业规模、体量都不足以和房地产媲美。

哪怕就算是房地产有大病,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一剂猛药就能解决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仍然需要从长计议,缓缓图之,就好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用药也讲究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用药太猛。

因此,综合各方面判断,我们认为,2023年,很有可能是房地产的一个“大年”,信心正在重塑,希望正在酝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春天   房地产   甲方   二手房   成都   房地产行业   房价   房子   资金   单位   时间   项目   财经   城市   工作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