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跑进深山是否有用?

记得有一次去神农架旅游,经当地导游介绍,如果遇到野人,只需要对他/他们说:“抓你去修长城!”这些野人听到就会立刻逃跑。

刚听到这这个故事感觉不明就里,当地人解释后才知道,这里流传的故事跟修长城的工匠有关。

——所谓野人最初就是给秦始皇修皇陵的工匠,为了不被陪葬而躲进深山里,世世代代延续至今,因为蓬头垢面又语言不通,所以被我们当作野人。

但他们祖辈告诉后代,如果听到“抓你去修长城”,头也不回,赶紧跑,所以他们虽然不懂是什么意思,但听到这句话身体反应得更快。

这个故事显然只是都市传说,但当你去过一些山区就能发现,那些地方的确存在避世的可能,深山老林荒无人烟,只要钻进去就可以消失在世界上,但如果想活下去,你需要拥有几个技能。

说到这里,先回答跑进深山是否有用?

答案是有的,但如果需要长期居住在深山里躲避战争,我的答案暂且不表,你可以先看看以下几点是否能做到。

No.1 获取食物或变成食物:

如果为了躲避战争临时躲进深山,是可行的,只需要带够足量的食物即可,但如果需要做长期打算,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首先当然要解决食物问题,我们不是人均贝爷,要问自己是否可以在野外生存,这个能力直接决定我们是否拥有”获取食物的能力“,还是成为野兽的食物。

我们人类进化至今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别说茹毛饮血了,食物不干净都会上吐下泻、口吐芬芳,更不要提身处野外生吞昆虫。

所以为了生存,生火、渔猎、采集这些技能都需要涉猎,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自卫能力,遇到豺狼虎豹知道该如何应对,不说打赢野兽吧,至少拥有保命能力。

当然,可以伤害我们的不只野兽,各种毒草、毒蘑菇、带毒昆虫都可以分分钟要我们命,是否能准确识别,也是衡量野外生存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话说到这里我虽然无法给出建设性意见,但立刻想起2007年上映的一部叫做《荒野生存 Into the Wild》的电影,剧中男主因不满资本主义的污秽而走进深山,最终在133天后因误食毒山豆身亡。

可以想见,没有做好万全准备的情况下,贸然躲进深山是莽撞且危险的,但如果你认为自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接着往下看。

No.2 药品、食用盐是否充足

恭喜你看到这里,说明你已经解决了食物的问题,那接下来就是另一个巨大考验,是否可以准备足够的药品和食用盐。

有句老话“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话糙理不糙,山里解决食物的问题难度如果是6级,那药品和食用盐就是9级及以上。

我们都知道自然法则是残酷的,如果一只野生动物摔断了腿,等待它的只有死亡,但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伤筋动骨100天的事。

另外,一个简单的破伤风,在医院就是打一针的事,但在野外可能会直接要命。

既然要生存在深山里,免不了爬高上低,时间久了也需要和野生动物斗智斗勇,受伤的概率并不低,除了拥有包扎和清洗伤口的能力外,足量的药品也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药品外,食用盐同样非常重要,如果人体长时间没有摄取盐分就会出现低钠血症,所以在深山里要么自己发掘食用盐,要么带够足量的食用盐,不然时间长还是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就如前面所说,需要有足量的药品和食用盐,不一定是现代的药物,也可以拥有足够自救的草药知识,或者知道如何晒盐,这样也可以活下来。

No.3 拥有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

如果你突破重重困难,最终还是毅然决然走入深山,那最后需要的技能就是获取外界信息。

因为是深山,所以周围不存在方便到达的村镇,你需要获得各种消息,其中最重要的无非就是战争是否结束。

在一个故事背景发生在民国时期的电影中,一群土匪穿越沙漠,路上捡到一封清朝的圣旨,上面的内容就是命令沙漠中的一座监狱撤走。

好巧不巧,没走多远就看到一座监狱,其中狱卒和犯人都是清朝模样,他们都是花甲老人,这些土匪不以为然,以为是在拍戏,直到见识狱卒认真的态度后,才让这些人相信眼前都是真的。

因为这些狱卒和犯人身处沙漠中央,他们并不知道清政府已经不存在了,原因恰恰就是那封半路捡到的圣旨没有及时送到。

所以如果想要身处深山,是否拥有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显得至关重要,毕竟世界上不存在永恒,和平不是,战争亦不是。

结论

看到这里答案应该已经非常明确了,在战争年代,跑进深山是有用的。而且在古时候科技不发达,的确曾有部分人因为战争或逃难等原因躲进大山里。

——毕竟任何时候,大山是一座天然的屏障,它就在那里,无论是避世还是逃难,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前提是你有足够的生存技能。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种方式的可操作性极低,对普通人并不具备参考性。前面说的还是古代或者旧社会,如果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吃惯外卖的我们别说野外生存了,就连基本的做饭都不熟悉,跑进深山显然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具备可操作性的是,在古代发生战争时,很多人都会躲开战争漩涡中心,逃难到一个安全的城市生活。

在古代如此,近代的抗日战争时期同样发生过,几次人口大迁徙就能说明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闯关东”,从1644年(顺治元年)一直延续到1949年,300多年的时间,多少人就是因为战争而远离家乡。

战争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主题,反战争又是永恒的话题,就像《三体》中提到的,我们要珍惜和平,但不能忘记战争,因为我们要时刻提防它卷土重来。




先说结论,肯定有用。

首先说部队,部队之所以会选择跑进深山,肯定是实力较弱的一方,并且已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否则一般不会轻易进山。

就像秋收起义,原计划在起义后要向长沙推进,伺机攻取长沙,但在起义后部队损失惨重,到三湾改编的时候,部队人数已不足千人,面对从四面八方围追堵截而来的国民党军队,起义部队面临被全部歼灭的风险。关键时刻,毛伟人力挽狂澜,率部上山,为起义部队争取了喘息的机会和生存发展的空间,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石。



革命圣地—— 井冈山

抗日战争时期,在刚开始的时候,敌我双方实力差距巨大,面对有飞机坦克加持的日军部队,我抗日军民大多选择以山地作为根据地来与日军周旋,最有名的当数太行山根据地,那里崇山峻岭,沟壑纵横,日军机械化部队的优势被大大减弱,使得我军能在敌强我弱的环境下长期抗战,此消彼长后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抗日根据地——太行山

再说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有两支部队的生存环境最为恶劣,排第一的非东北抗联莫属,其次当属海南琼崖纵队(土地革命时期这支部队就存在,曾被叫做琼崖红军游击队)。这支部队长期远离中央,独自作战,几乎得不到任何外界给养,很多时候连上级指示都收不到,但即便如此,这支部队硬是在日军和国民党的双重打击下得以长期生存,并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这一切的得来,虽然以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理念和广大指战员顽强的战斗意志最为关键,但部队依托琼山、五指山等山地地形开展斗争的形式也密不可分。



琼崖纵队战斗地——五指山

到了当代,高科技武器层出不穷,红外成像仪器能让藏身密林深处的人无所遁形,进山的意义已大为减弱。但即便如此,在那个号称“帝国坟场”的阿富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依然能抗击美军二十年不被消灭,其高山地貌可谓功不可没。

因此,对于实力较弱的一方,即便是已经跨进到了现代战争,在战争时期进山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即然如此,那对于平民而言,战争时期进山是否有用呢?

平民相对于军队而言,其生存能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大山深处的生存环境却又异常恶劣,毒蛇猛兽先不说,在众多的奇花异果中那些有毒物种又有几人能分清楚,尤其对于长期在城市里生存的市民而言,其绝大多数连最基本的耕作常识都不懂,又谈何生存可言。因此,战争时期进山对平民来说,一时躲避尚可,长期生存绝无可能。除非拉帮结伙,进山为匪,以“团队”的力量与自然抗争,这或许才能获取一线生机。

综上所述,战争年代跑进深山,对有组织的军队有用,对一般的平民意义不大。

[耶][耶]你赞同此观点吗?如赞同,请点赞关注[赞][赞],谢谢支持![来看我][来看我]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謝邀请:有用,第一不容易暴露目标!第二,山上有充足的食物!

第三便于隐避,第四,有水资源!总之一但战争爆发,最后的选择百姓躲避深山是最佳选择的地方




战争年代,跑进深山老林,是能够起一定的保护作用的。

现代战争,跑进深山老林,就不一定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有发达的网络,有先进的无人机,有科幻的热成像等,无论你跑到哪,敌方都能侦探得到。所以,当外敌入侵时,只有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和反击,才是正确之道。




如果你仅仅想保命,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完全有用,山野中.不仅敌人一般不会去找一个普通老百姓,而且山中有可以赖以生存的野菜,野果和动物。而现在多数年轻人却没有这样的生存能力,躲进深山真不知道能否生存下去。对待战争,最有效的办法是以战争去消灭战争,而不是逃避战争。敢战才能止战,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太行山   深山   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   有用   战争   狱卒   深山老林   野人   日军   部队   时期   食物   年代   药品   能力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