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要怎么计算?

从大的方面说,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直接法,一种是间接法。

一.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这种方法就是按照税法的规定,分别计算:

1.“收入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视同销售收入+投资收益);

2.“不征税收入”(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3.“免税收入”(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等);

4.“各项扣除”(工资、薪金支出、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借款费用、利息费用、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公益性捐赠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等等);

5.“以前年度亏损”(最长年限5年,8年,10年)

二.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这种计算方法是以会计利润总额为基础,然后考虑税会差异进行纳税调整。举例来说,某企业已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全年实发工资总额为1000万元(属于合理限度的范围),实际发生的职工工会经费26万元、职工福利费20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97万元。

目前法律规定的职工福利费扣除标准为工资总额的14%、工会经费扣除标准为工资总额的2%、职工教育经费扣除标准为工资总额的8%。超过标准的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职工福利费纳税调整=200-1000*14%=60万,

职工教育经费纳税调整=97-1000*8%=17万,

工会经费纳税调整=26-1000*2%=6万,

共计纳税调增60+17+6=83万元。




对于如何设计企业所得税,我来讲一下我自己的经验之谈。

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预警负税率,这个企业所得税的税负率,就是年度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占收入的百分比。

就比如蜗牛我是从事电子行业的财务,那么电子行业的预警负税率是2.00%。所以蜗牛我一般都是以2.00%负税率为标准去考虑如何设计企业所得税。

一、企业所得税负税率在2.00%左右

也就是说当企业的负税率在2%的时候,说明今年企业在电子行属于预警边缘,那就没有什么可计划操作的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你们的负税率达到预警边缘的时候,如果你通过一些手段把负税率减低,那么将要迎接你的就是税务局的查税了

这个时候就没有操作的必要的,因为我相信在2.00%负税率左右的企业,基本上经营状况都是不好的,为什么这么说,1000万营业额,利润80万的时候,他的负税率才是2.00%。也就是说它的利润率只有8%,大家都知道电子行业基本上都是高利润的,所以负税率在2%的,要么确实是经营亏损,要么就是存在作假,经不起去查的。

所以在负税率2%的时候,就是把账整理清楚即可。

二、企业所得税负税率低于2.00%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说,那么去税务局喝茶离你不远了,你需要做的是把账整理清楚,想清楚如何跟税局的人解释。

三、企业所得税负税率大于2.00%

这种情况下,那么你就有设计企业所得税的一个操作空间,至于如何做,最常见的就是走优惠政策路线,根据国家的优惠政策去调节,比如国家有利润不高于100万的小微企业企业所得税按10%征收的优惠政策,这时候,你可以再开一家公司把企业的利润分出去,这样就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减免15%的企业所得税。

还有一些人会选择购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可以折成费用成本的,降低企业所得税,同时固定资产可以用于企业贷款之类的,这样资金又可以用于投资。

还有的人会去做研发,等等。只有企业所得税负税率比较高,就可以对企业所得税负税率进行设计。

以上只是蜗牛个人对于如何设计企业所得税的一些看法,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都是合理合法的去操作节税这件事,有不懂的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蜗牛不建议大家去做非法的事情,如果是出于偷税漏税的目的,那么就不要找蜗牛了。




这个问题非常专业,很多老板又非常关心,下面咱们以举例的方式,尽可能用最通俗的语言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让老板们对企业所得税汇算有个大致了解。


一、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以企业的利润表为基础

企业所得税最基本的计算公式:

应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适用税率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适用税率

通过上面的公式推导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在企业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根据税收相关政策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然后乘以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出应纳企业所得税金额。


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举例

假设某公司2021年度营业收入5000万元,营业成本4000万元,税金及附加100万,销售费用100万元,管理费用400万元,财务费用50万元,营业外支出10万元,利润总额340万元。

该公司2020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如何计算呢?咱们下面慢慢地通过举例的方式,就最常见的纳税调整项目做出说明。

1、该公司2021年度发生业务招待费30万元整。

根据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时,按发生额的60%予以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5‰。上述两个标准计算出的哪个金额低,就按哪个金额扣除。

30*60%=18(万元);

5000*5‰=25(万元)。

结合上述规定,该公司当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时允许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18万元,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为30万元,那么就需要纳税调整12万元,增加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2、该公司管理费用中,有一万元支出应当取得而未取得发票。

根据规定,企业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应当取得税前扣除凭证,作为企业所得税汇算时税前扣除的依据;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之前,没有取得税前扣除凭证的,就需要进行纳税调整。该项业务,企业需要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一万元整。

3、该公司在年末计提年终奖50万元,在汇算清缴结束之前,实际发放了45万元,另有5万元没有支付。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34号第二条规定,企业在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前向员工实际支付的已预提汇缴年度工资薪金,准予在汇缴年度按规定扣除。企业实际发放的45万元可以据实税前扣除,没有发放的五万元,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增加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

4、该公司营业外支出中,有税收滞纳金1万元,行政罚款5万元。

根据规定,税收滞纳金和行政罚款不得税前扣除,该事项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

5、该公司职工中有残疾人一名,与公司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并为该职工缴纳了社保费用,当年支付给该职工工资8万元。

依据财税(2009)70号文件规定,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该公司当年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8万元,可以加计扣除8万元,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假设该公司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就是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额计算得出。

应纳税所得额=340+12+1+5+6-8=356(万元)

应纳所得税额=356*25%=89(万元)。

以上只是通过几个最简单的例子,让大家对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有个大致了解,企业所得税汇算业务本身很复杂,很专业,需要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实际计算过程可能要比咱们举的例子复杂得多。因为企业可能涉及到的纳税调整事项还有很多很多,还可能适用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可能还会涉及到弥补亏损等等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因此,不少企业为了减少涉税风险,将企业所得税汇算业务委托给专业的税务师事务所来办理。




以下是A企业某年度的经营情况:

1.该季度A企业实现货物销售收入3000万元;

2.按照合同的约定日期确认租金收入20万元;

3.取得国债利息收入120万元;

4.工资薪金支出100万元;

5.发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300万元;

6.发生业务招待费20万元;

7.通过某社会公益慈善团体向贫困地区捐款10万元;

8.缴纳税收滞纳金5万元。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 实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因此,第一步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敲黑板,这里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第二步:根据公式计算“收入总额”

这里的“收入总额”其实是由“一般收入”和“特殊收入”两部分组成。在A企业的经营情况中,只有“销售收入”的3000万元和“租金收入”的20万元两部分计入“一般收入”,无发生“特殊收入”。

第三步:根据公式计算“不征税收入”

A企业该年度无涉及“不征税收入”

第四步:根据公式计算“免税收入”

国债利息收入120万元属于免税收入

第五步:计算“各项扣除”

这里的“工资薪金支出100万元”是要据实扣除的;

“发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300万元”,要按照销售收入的15%扣除。即3000×15%=450万元;300万元450万元,可以抵扣。

假如有超过部分的,是准许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的。

“发生业务招待费20万元”应按照实际发生额的百分之六十扣除,即20×60%=12万元。因为这里最高不得超过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视同销售收入三者之和的的千分之五,即3000×0.005=15万元,12万元15万元,可抵扣。

“通过某社会公益慈善团体向贫困地区捐款10万元”属于“公益性支出”可直接扣除。

这里提醒大家一下:假如是直接捐赠,是不允许直接扣除的。

第六步:计算“不得扣除项目”

“缴纳税收滞纳金5万元”是属于税收滞纳金,不得税前扣除,那是因为A企业“罪有应得”!

第七步:计算“允许以前年度亏损”

于A企业而言该年度是没有的。

因此,A企业该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3000+20-120-100-300-12-10)×25%=619.5万元




企业所得税计算分几步。

第一步:平时要正确确认收入和费用;

第二步:期末计算出税前利润;

第三步:调整税会差异,准确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

第四步:根据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

另外,还要注意,企业所得税一般是按月或按季预缴,第二年对上一年的企业所得税做汇算清缴。

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应特别关注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企业可以享受哪些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第二,哪些收入属于不征税收入;

第三,哪些费用是限额扣除的;

第四,期末该预提的费用是否都做了预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企业所得税   福利费   招待费   滞纳金   税额   税率   支出   职工   当年   费用   收入   发生   年度   业务   财经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