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时,为什么老兵宁愿冲在前面,也不愿落在后面?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咱们以战争时期的红军,解放军,志愿军为例,具体分析一下。

这些时期的老兵其实也不想冲在前面,但是没有办法,老兵必须给新兵“打个样儿”!其一是鼓舞新兵勇气,其二是手把手的教新兵。其实老兵班长是战斗指挥员,他指挥全班作战的担子最重,如果全班都是新兵,班长第一个牺牲,全班新兵将面临“打不上去,退不下来”的困境,有可能全班新兵都被屠杀。如果全班都是受过战争洗礼的老兵,班长必须站在指挥位置,这样的战斗班才能发挥最高的战斗能力。最后告诉你一个部队谚语“新兵怕哨声,老兵怕号声”,你自己品吧!




我们村有一个老爷爷,90多岁了,身子骨还硬朗,人也很和蔼,经常拄着拐杖在村里溜达,和村里人打招呼,村里人也都很敬重他。

后来听说,这个老爷爷不简单,年轻时在朝鲜打过仗,和美国鬼子真刀真枪的干过,是位老英雄。

有一次,我问老爷爷,你们以前打仗,真的像电影里面演的那样,冲锋号一响,所有人全都冲上去吗?

老爷爷和我聊了很多,大意就是,冲锋是肯定的,听到冲锋号,前面就是刀山火海,也要上。

但是,不是电影演的那个冲法,像那样一群人大喊着乌泱泱的往前冲,还没等冲到,人就都死绝了。

退一万步讲,就是侥幸没死,等真正冲到敌人跟前,体力也早已经消耗殆尽了。

实际冲锋时都是分梯次的,在冲锋之前,会分成若干波,并且分配好任务。

比如一连你们先冲前面到达某某位置就自行寻找掩体位置就地掩护;二连跟在后面冲,一连卧倒掩护你们接着往前冲,到指定位置就同样停下掩护,后面的三连又到前面。

大概就是这种意思,交替冲锋,比较顺利一轮过去就你接着第二轮继续,这样一般说前面几波冲的其实风险相对较小,越往后风险越高伤亡越大。

所以从心理上讲,排前面冲的人都气势旺,不会有抵触心理,而后面的人跟着前面的冲出去,群体效应下也顺势就出去了,冲一阵心理的恐惧也稳定下来了。

这样一来,冲锋是所有人都冲上去,但是每次冲最前面的总是不同的人。

他们当然会拼了命向前冲到达指定位置,越快到达存活几率越高,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只要我冲到指定地点就任务完成了,下一轮之前可以松口气了。

当然,冲锋路上地形肯定有不一样,有的地段障碍物较多,便于隐蔽,有的地方平坦开阔,冲上去几乎几乎就是活靶子。

像后面这种地形,谁碰到只能算谁倒霉。一般这种地方往往都是冲锋被卡住的地方,有时候连续一两波都冲不过,这时候后面的人就会停止继续冲锋,不做无谓的牺牲,这样是不算违抗军纪的。

当然,如果冲锋号又吹响了,那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不过,一般一个合格的指挥员不会干这种蠢事,让自己的部下白白送命。

当冲锋遇到困难后,就稳住这一线,然后重新计划,或者重新分配冲锋任务,比如之前每波任务大致分配是冲一百米,这次每波缩减为二十米。

总之,就是让冲的人一直抱有生存的希望和侥幸的心理才成

那如果不冲呢?躲起来,等后面的人冲完了在上,是不是就能保住小命呢?

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

第一,部队最看不起你这种怂包了,这样做以后在部队基本没有立足之地了;

第二,这种畏战行为,在战后肯定要接受军法处置的,如果碰上关键战役,没等战后军法处置,战场上就被督战队毙掉了。

总之,一句话,冲不一定死,不冲肯定死。所以老兵宁愿冲在前面,也不愿落在后面。

其实,梯次冲锋这种战术很早就有了,各国军队都有使用。不过,我军在这种梯次冲锋的基础上,独创出了著名的“三三制”。

“三三制”的发明人是林彪,据说,当年林彪在苏联养病时,经常研究八路军与日军的战斗。

他发现,八路军冲锋时经常一窝蜂的往上冲,这样很容易被敌人的优势火力压制,造成较大伤亡。

于是,他吸收苏军冲锋的优点,发明了“三三制”战术。

三人战斗小组呈三角进攻队形,每名士兵分工明确,进攻-掩护-支援。班长、副班长、组长,各带一个战斗小组行动。

战斗小组进攻时,两名士兵在前,组长在后, 呈三角阵型,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冲锋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彼此拉开距离,交替掩护。

“三三制”在抗日战争后期就已经成型,解放战争时四野开始熟练使用,到了抗美援朝时期,“三三制”已经推广到所有志愿军部队,并且使用的炉火纯青,依靠这种先进的步兵战术,志愿军打出了人类轻步兵巅峰的威名。




打仗时,为什么老兵宁愿冲在前面,也不愿落在后面?

确实是这样,我们的师长是老八路,他一生打仗无数。据他给我们讲,真正的战场部队为了夺取有利地形,往往是进行拉据战。那就是我军好不容易站领阵地,不久又被敌人夺去。我军再只好去夺,在夺阵地时,先用火炮对准敌方土工事进行毁灭性的打击,在炮火未停时,我军就把夺阵地冲锋陷阵的队伍组织完毕,趁炮火炸得敌人晕头转向时,我军的冲锋号就开始吹得响亮,战士们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人。冲锋时首长往往按排有经验的老兵打头阵。

后边的新兵跟着老兵学点作战经验,那就是曲线向前冲锋,当敌人枪响时证明进入了有效射程,这时首长们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就命令迫击炮把敌人的机枪干掉,再按排几挺枪找到能压制、还击的有利地形,来掩护大部队冲锋,一切按排好后,再一次吹响冲锋号,这时前排老兵们一起向敌阵地投手榴弹,在烟雾下趁敌人看不清我军时,猛向敌阵地冲锋,在冲锋时不断用手榴弹作掩护,这样能震得敌人晕头转向,趁着烟雾不消就冲到了敌人根前,这时前排老兵用冲锋枪来几个点射,就把工事沟里的敌人消灭一多半,剩下的残兵败将就举手投降了,然后胜利夺取阵地。

为啥老兵在前面冲锋不容易死呢?这是因为他们作战经验丰富,号称老兵油子,他们知道该卧倒时就卧倒,该冲锋时就拼命冲锋。这也就像在战场上常说的那句话,越怕死越死的早,越不怕死,越死不了。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老兵每次冲锋时都是争先恐后在前面带路。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就是胡说八道了,世界上谁不怕死啊?

前几天看一篇文章,说是孙红雷为了演好刘华强,刻意去模仿他认识的一些大哥。

结果他发现这些大哥都有个奇怪的毛病,脖子通常不太好,尤其说话时候会有习惯性的梗脖子情况。

孙红雷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只是照着学,效果很好。

后来孙红雷同一个医生朋友吃饭,就是搞这方面治疗的。这个医生说,人紧张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梗脖子,久而久之养成习惯,脖子就没有普通人好。

这些大哥一只脚踩在监狱,一只脚踩在鬼门关,平时经常生活在紧张中,脖子不好是寻常事。

孙红雷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大哥们平时也是紧张、害怕的,谁不怕死啊。


到底也是一样,无论是什么三三制,还是现代化战争,冲在前面肯定先死,躲在后面活下去的概率较大。

但关键是,任何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肯定都是老兵在前面,新兵在后面。

如果要是反了,这种军队肯定没战斗力,摆明了是让新兵去当枪子。


写到这里,想起抗战一次大规模反攻,当时要求国军一支部队也去攻打日军固守的几个阵地。

但这支部队1年内连续打了两个战役,损失巨大。后来算了一下,剩下的老兵只有五分之一,其余八成都是新兵。


最关键的是,新兵到部队时间很短,也就是练习了队列和跑步。新兵很多人连枪都端不稳,战术动作也不会,更别说有实战经验了。


众所周知,日军火力强大,工事牢固,防御最厉害。国军又没有重火力,完全靠士兵拿着步枪手榴弹往上冲。

即便这么打,国军也是要有一段长时间的训练,将新兵大体训练的差不多了,实战中要一个老兵带一个新兵,这样来打仗。



接到命令后,国军军官犹豫再三,决定抗命。因为让这些训练不足的新兵在没有足够老兵情况下,擅自去攻坚,几乎等于送死,是一种极不人道的行为。

后来上级考虑到实情,就取消了这支部队的攻坚任务。



大家看电视剧《兄弟连》,其实里面老兵们对新兵还都是挺关照的,对于年轻军官也是如此。那个刚从西点军校毕业的琼斯中尉,主动要求参加危险的一线抓俘虏任务,温特斯少校不批准,因为他没有经验,很容易挂掉。


所以,打仗不存在老兵原因冲在前面,不怕死。

顶多是不愿意让年轻没经验战友顶在前面,因为他们更容易被打死,所以自己位置稍微靠前。




确有这种说法!敌对双方一但开战,炮弹往往不是最前边的人!而是机枪和后面的支援。老兵打多了都知道打仗的规律!士兵怕的就是炮!一般来说过去的炮弹杀伤力,在半径15左右的范围之内,在爆炸与枪声喧哗的情况下,士兵无法听到炮弹飞来的声音,这是很危险的。老兵都知如何在战场上如何保护自己并开枪击杀敌人!对付敌人的机枪和步枪他们都有自己的招数。而不是象影视作品中的那样,乱喊乱叫,连续不断地乱开枪!红军、八路军的战士,每次打仗,每个战士身上不会超过十枚子弹、手榴弹更是稀有。每个班最多不会超过三枚!这是专门针对敌人的机枪和暗堡使用的!不能浪费!你若与老红军、老八路交往不多,你绝对不会相信这是真实的事情,先烈们在付出惨痛的教训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听枪定位一记击杀、是红军与八路军对新兵训练的重要环节!那个年代弹药奇缺、一场仗消耗的子弹是要受到严格限制的!老兵的经验就是战场生存的空间!绝不不会有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冲锋号   国军   机枪   老爷爷   新兵   我军   掩护   怕死   阵地   全班   士兵   部队   敌人   位置   经验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