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去世了,丧葬费子女应该平分吗?

我来回答:时代变迁,社会进步了,过去儿子继承父母遗产的时代早已过去。父母去世了,丧葬费的分配问题,肯定是儿女平分,不容置疑的。

说说我家的分配:我的母亲早已去世,我的父亲是一个军人,三年前得了脑梗。那一年我刚好退休,我家三个子女对待父亲的照顾,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孝顺。


我的家在北京,娘家在兰州。退休了正赶上老父亲患病。这三年,我基本都是在兰州照顾生病的老父亲,只希望在老父亲记忆的心里,能多看上女儿几眼。

我们三个姊妹,照顾老父亲,都是尽心尽力,尤其是我的老姐,更是操心操肺,给老父亲做的营养餐,都成为我们那个楼层的典范。看病的医生与护士,说我们三子女,照顾病人最有耐心的。


三年后,老父亲还是走了。身前没有遗嘱。父亲安葬后,我们三个商量,房子给儿子(200平米),而且之前,父亲就曾给儿子买了房。

这个房子,如果按照内部收购,可以拿到150万。丧葬费我和老姐分了,是房子的三分之一。虽然我们拿得不多。但是,我们心安理得。


我和老姐是这样想的,无论父亲给儿子过去买的房。儿子毕竟是家里的传承,家里的血脉,如果老父亲在世,肯定也会很满意我们的做法,含笑而去。

钱的确是个好东西,有钱可以旅行,可以买更大的房子,买好车,可以享受美食,可以做更多期待与满意的事。但是金钱在亲情面前,我们选择了亲情。


如今,我们兄弟姐妹很团结,小弟说:姐,我给你留一间房子,你回兰州就住家里。父母没了,我的家永远是你的娘家,永远是你回到娘家的念想。

总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不分男女,丧葬费平分,合情合理。有所轻重,那就是血浓于水的情感。这就是我家丧葬费的分配。秋韵的英子!




点开头条就看到平台给我推送这个问答了。尽管不是热点,还是回答一下吧!

这个问题从法律的层面来讲,父母去世以后,丧葬费应该由几个子女平均分配。

我们家是,我父亲去世以后,我领完丧葬费一分不差地交给了母亲。

我今天就说说我邻居家是怎么处理丧葬费的。我家邻居高老爷子去世以后,丧葬费都给了后老伴。关于丧葬费的背后有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都说二婚过不到一起,我家邻居耄耋之年的二婚生活过得比年轻人还甜。邻居姓高,大家都习惯叫他高院长。他和我父母原来都是一个科研院所的。他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分过来就是付院长,这个职务一直干到退休。他老伴在六十多岁的时候,突发脑出血去世的。

高院长(下文就称呼老爷子)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他住隔壁。小时候高烧,留下后遗症,反应有点迟钝。找个媳妇智商更是低下,孩子也遗传她母亲的基因,四、五岁孩子的智商。上学挨欺负,索性就不去了,一直跟他爷爷在一起,爷爷把他扶养大的。这孩子长的像个竹竿,有一米九高。一天没事干,游手好闲的。二儿子和女儿跟老爷子同城,但是住的不近。三儿子和老爷子有四个多小时的车程,在省会城市工作,是个领导,经济富裕不差钱,非常优秀,属于高屋建瓴的那种人。在家颇有话语权。老爷子有什么事都和老三商量,老三最后定夺。

老爷子带孙子过了十几年,在他八十岁的时候,感觉干活吃力,有病也没有人给做口热乎饭。于是通过中介找了一个老太太,这老太太比他小有十岁,是农村人,但是老太太曾经当过民办小学老师,是个识文断字的人。虽然上了年纪,但是看得出年轻时也是有几分姿色的。老太太为人热情,有城府有智慧。就一个儿子,年轻时因为家暴跟丈夫离婚了,以后再没有成家。和高老爷子生活到一起,知道老爷子是付院长退下来的,是离休老干部,每月工资7000多,有涵养有素质。她和老爷子过日子很上心,最关键的是老爷子对她温柔以待。

刚开始两个人就是搭伙过日子,老太太心灵手巧,针线活好,衣服修修改改都会,还能做一手好饭菜,且干活麻利,对老爷子知冷知热的。老爷子对她也尊重,遇事征求她的意见。每月7000多的离休金,给大儿子1000,给女儿1000,剩下的就都交给她支配。她每天按照老爷子口味换着花样买菜做饭,给老爷子洗洗涮涮,照顾得周到体贴。每天上午九点多钟,就能看见她和老爷子在休闲广场手拉手散步。

老太太对婚后生活特别满意,感觉自己找到了真爱,七十岁品尝了爱情的滋味。看得出来,她对这样的日子倍加珍惜,对老爷子体贴入微,疼爱有加。老爷子也感觉两个人相见恨晚,相爱太慢。从眼神里就看出你侬我侬的,过着自己的岁月静好。高老爷子的孙子和别人说,我爷爷总亲奶奶,还把她手放脸上。

老爷子决定和老太太结婚,趁他还清醒,把老太太以后的生活安顿好。怕身边的儿女不同意,他直接给三儿子打电话商量此事。三儿子当即拍板说:爸,只要她把你照顾好,你过的舒心开心就行。你们想结婚我没有意见,别人有意见无效。

就为这事,三儿子特意回来一趟,和老太太详谈说:……把我爸照顾好,你们结婚我没有想法。但是现在这个房子你们先住着,我家还有一个一室房子,老爷子百年之后房子归你。家里一切财产我一分不要,他们三个分。

……

高老爷子和老太太本就情投意合,这回感情更加瓷实了,情深潭水。老太太以后的生活没有顾虑,老两口倍加珍惜为数不多的时光。每天形影不离,如漆似胶,形影不离,用秒过日子。

高老爷子赖赖巴巴地活到了九十岁。去世前几年,数次住院,每次都从鬼门关绕回来了,他说上天眷顾,舍不得老太太孤零零的一个人。

在老爷子最后日子,家里虽然雇了保姆,老太太还是衣不解带地伺候老爷子,亲自接屎端尿,握着老爷子的手,盼着老爷子慢点走慢点走,祈盼熬过这一关。老太太也知道这次是回不来了,整天以泪洗面,夜里无数次的起来,脸贴着脸地拽着老爷子的手说:你要是走了的话,以后能不能让我跟你葬在一起?

老爷子说:我要死了,这个事我哪能做得了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亲妈,我同意了,他们也未必同意呀!

老太太流泪说,能不能让我葬在你旁边?让我看着你,来世我们早点见面,过奈何桥别走丢了!老爷子泪流满面,遗憾地闭着眼睛,无法言语。在临走的那一刻,他还握着老太太的手,依依不舍,三步一回头,五步一招手走的。

老爷子的儿子看不过去了说,我爸的生命力太强,哪来的那么大劲?

高老爷子去世了,老太太继续住着老房子,每个月都定期去看老爷子。拿着老爷子爱吃的饭菜,和他唠家常。邻居劝她说,别想了,回不来了!她说想的受不了。

老爷子的丧葬费一共十八万,三儿子履行诺言,一分不差全都给老太太了,把房子也给老太太了。

现在老太太都有80多了,还是定期去墓地看老爷子。她说我这一辈子,到晚年才遇到了自己的真爱,他还早早地走了,把我扔下了,我和他没过够啊!

看看九十岁走了,还嫌早了。

老爷子都走一年了,老太太还是日思夜想寝室不安的。他儿子怕她做毛病,就把他接走了。

高老爷子去世以后,他家的保姆就来我家做保姆了。也就有了今天这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人与人相遇,靠的是缘分;相处,靠的是真情诚意。爱情不管多大年纪,不管是几婚,遇对了人,以诚相待,放下私心杂欲,就能感受到爱情的真谛。




谁的条件好,又情愿,可以多出点,没必要太认真。若这样做条件不够,可按乡俗办。




这个问题叫我说,平均分也是可以的,现在都男女平等子女都赡养老人,平均分配也无可厚非,退一万步讲,要是那一个人生活困难多给一点也是应该,虽然钱是好东西,有了钱办好多事,但是亲情更重要。多点少点我觉得无所谓。




按理应该平分。

我朋友告诉我他们家是怎样处理这个问题的。

朋友兄弟姐妹5人,在处理完母亲后事(父亲早些年己去世)后,剩余的丧葬费、抚恤金以及以父母名义的人情来往等共结余近8万元。

我朋友上面有一姐姐,男孩中排老大,在兄弟姐妹5人中,家庭经济状况二弟(排行三)略差一些,大家商议的意见是,因为他们母亲年龄大一些后一直跟二弟一起生活的,所以结余的钱都给二弟。二弟感谢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说什么也不答应。最后我朋友拿出了一套方案。方案是①母亲去世后按当地习俗,还要过几七、过周年,需要的费用,预估留下。笫三年脱孝的费用AA。②最小弟弟的儿子还没有结婚,按母亲操办这些事情的惯例,给侄子留下份子钱。③今后家里亲戚的人情往来各自承担。④剩余费用除老二外每人分5000元,结余多少包括预留的钱都交给老二。我朋友说出方案后,除老二有异议,其他兄弟姐妹都赞成。老二感觉自己多了些,不愿意要。后来在大姐的说服下同意了这个方案。

我认为我朋友的方案是合情合理的,我更认为我朋友的兄弟姐妹相处得好,大家都明事理,想得通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丧葬费   父母   结余   兰州   老爷子   老太太   院长   子女   家里   儿子   父亲   母亲   我家   房子   方案   朋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