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等吕雉死后,才开始诛吕?

刘邦死后吕后专政。在吕后专政的十多年时间里,大臣们知道吕后野心很膨胀,想争夺汉朝江山。但是大臣们却并没有反对的表现。他们一直等到吕后去世以后,才开始行动。嫁给刘邦,受尽屈辱;众所周知,刘邦还未称帝时,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穷小子,而吕雉(吕后的名字),则出生于名门望族。

本来两人之间应该是毫无交集,但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刘邦在赴宴时,被吕雉的父亲吕太公相中。从而开启了两人一生的羁绊,其实算是吕雉下嫁给了刘邦,但吕雉并没有因为刘邦贫穷而看不起她。

反而本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心态,为刘邦家里上上下下打理好一切,处处体现着一个贤惠温柔,善良体贴的女子。可刘邦本来就是一个一穷二白的人不说,还整天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花天酒地,好像所有不良的习惯他都沾染了。

经常一连好几天都见不着他的人影,但吕雉也没有因为这个而与他离间,依旧在家当着贤妻良母,还照顾着刘邦的老母亲。直到刘邦加入起义的队伍,吕雉的生活从劳累彻底变为了惊心胆战,她不仅要出钱为刘邦组建出征的队伍。还要为刘邦收拾半路放走犯人的烂摊子,她被官府抓到牢狱里,刘邦作为她的丈夫,面都没有出。最后还是由吕雉的父亲出马,才将吕雉从牢里解救出来,出来后照样还得面对刘邦因四处征战而留下的仇敌。

她一个妇人家,整日在家中担惊受怕,一边忙着躲避随时可能上门的敌人,一边照顾着家里的老小。她只希望有一天刘邦能够成大业,自己的苦日子也算熬出来了,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刘邦另有新欢的消息。

02逐渐心狠手辣

这个可怜的傻女人一心为了丈夫忙东忙西,还养着丈夫的外室和在外面生的儿女们,她都默默无闻地接受了。

直到项羽擒住她,准备要挟刘邦的时候,这时的吕雉才感到了心灰意冷,刘邦对这个糟糠之妻的生死仿佛一点都不在意。任由项羽处置,因为此时刘邦身边,已经多了一个戚夫人,这个女人也是直接导致吕雉心狠手辣的重要因素。幸亏项羽还没有那么残忍,后来双方征讨无果,两军就议和了,吕雉才得以解放,重新回到了刘邦身边。这些日子里,可想而知吕雉作为一个俘虏,在敌军的帐营里并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而今日得以幸存。

刘邦还搂着新宠戚夫人恩恩爱爱,全然不顾吕雉为他曾经做的所有,也不体会吕雉忍辱负重的心情。那一夜,吕雉的眼泪都要流干了,她终于明白了这个自己名义上的丈夫已经不完全属于自己了,他身边还会有源源不断的女人。而他也从来没有爱过自己,这时吕雉的心开始产生了异样的变化。

后来刘邦夺得天下,还算良心没有泯灭,他立了吕雉为皇后,立了他和吕雉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在当皇后期间,吕雉用自己职位的便利,又加上聪慧,拉拢了不少朝廷大臣,在刘邦的事业上也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可戚夫人不满意了,她看着吕雉风生水起的模样,眼里都要喷出火了,于是,她开始不停地给刘邦吹枕边风。这刘邦竟然动摇了,想要废刘盈的太子之位,这可是踩在了吕雉的逆鳞上边,她请来四位世外高人,才勉强度过此次危机。

03独掌大权,无人敢惹

那次有惊无险的行动,让吕雉彻底成为了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在刘邦逝世后,她以很恶毒残忍的手段,将戚夫人一举歼灭。还将刘邦的四个儿子一一处死,扶持刘盈上位,自己成为了幕后的操控者,把握着朝堂的政权。

后来更是专制独权,这时的吕后的手中掌握了天下大权,无论政治方面,还是军事,她都有着一席之地。尤其是对于汉朝的巩固和发展,她都竭尽所能,不仅打败了匈奴,还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么一位有勇有谋的政治家,对于汉朝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这也是那些王侯们一直没有动吕后的原因之一。

一个国家,需要有一个好的统治者来引领,如果他们在此时杀了吕后,那么国体的根本就会动摇。别的国家会就此上来吞噬汉朝,这也是诸多大臣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也是因为吕后手中的权力实在太过强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她背后的势力已经庞大到这些大臣不能动她分毫,再加上吕后本人也是心狠手辣。没有完全的计划,稍有不慎,还会将自己的性命也陪葬进去,所以就更没有人敢动她了。

直到吕后死后,这些王侯们才开展了“诛吕行动”,顾名思义,就是铲除吕后所留下的势力。吕后一死,格局势必会发生变动,那些人一朝无主,就会慌乱,于是王侯们趁此机会,一网打尽。

这也就是为什么王侯们的“诛吕行动”会在吕后去世后才进行,而不在吕后生前就动手。

其实,吕后之间也是一个温柔贤惠、体贴入微的女子,只不过是经历了刘邦的变心之后,才变成如今被世人诟病的心狠手辣之人。

在那个时局下,她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迅速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保障属于她的权益。我们无法判别她的过错,而对于她的经历,只能感概一声,世事无常,难以预料的结局太多了。

在这一批大臣中,唯一表达过不满的,就是王陵。王陵对吕后一家掌权这件事情很生气,坚决反对。他看见陈平不说话,批评陈平不坚持原则。陈平却笑着说,在朝廷上争辩,你比我厉害;但是论保护大汉江山,我比你更有办法。我嘛,就是在等待一个机会。陈平所说的等待一个机会,也就是等到吕后死后才动手。那么,朝中这些大臣们,为什么要等到吕后去世后,才开始诛吕行动呢?


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吕后太厉害,大臣们都惹不起。吕后太厉害不假,大臣们惹不起也不假。不过,最关键还是大臣们不想动手。为什么说大臣们不想动手呢?因为吕后活着的时候,这些大臣们都是受益者,他们怎么可能对吕家人动手呢?相对来说,刘邦对这些大臣们的威胁,反而还要大一些。刘邦建国以后,干了一件大事就是杀功臣。包括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刘邦杀了很多。当刘邦在杀英布的时候,由于受伤去世了,因此才没能继续。虽然刘邦去世了,但是剩下的那些大臣们可以说是“怕定思怕”,如果刘邦不死,说不定哪一天刘邦的屠刀就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了。有人可能会说,刘邦杀的,主要是那些掌兵的大臣们,宰相或者其他文官们并不掌兵,刘邦怎么会杀他们呢?其实不能这么说。刘邦一开始主要是杀掌兵的大臣,但是到了后来,就发生变化了。比如卢绾,本来是刘邦的铁哥们,是刘邦的发小,和刘邦是穿同一条裤子长大的。但是后来刘邦猜忌他,准备杀他。凭着刘邦和卢绾那么铁的关系,都会被杀,其他那些和刘邦关系一般却手中有大权的人,不是更容易被杀吗?

再比如樊哙。刘邦临死前,派陈平和周勃去杀樊哙。樊哙可是刘邦的连襟,居然遭到了刘邦的屠杀。派去杀樊哙的陈平和周勃,他们心里会怎么想?难道他们不担心,樊哙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吗?“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个话,范蠡曾说过一次,韩信又说过一次。显然,它就成了一种规律。功劳越高的人,心里面就会越害怕。再加上当时张良已经明哲保身退居二线,给其他人做出了榜样,因此在朝廷中掌控着大权的大臣们,心里自然是一直打鼓的。萧何甚至要采用“自污”的方式,才能保住自己。一个人要损毁自己的道德操守,萧何的心里多么悲哀啊!然而吕后上台后,她对这些功臣们的态度,和刘邦是截然不一样的。吕后确实举起了屠刀,但是吕后杀的人,主要是刘邦的后妃和刘邦的那些不是她生的儿子们。她并没有杀朝廷中的功臣,不但没有杀朝廷中的功臣,而且她还重用这些功臣们。

比如萧何,吕后从来没有为难他,还一直让他继续当宰相,一直干到死,都没有不让他干。萧何去世以后,吕后立刻又把曹参接到朝廷中,让曹参当宰相。要知道,无论是萧何还是曹参,都是刘邦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经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刘邦继续当皇帝,这些人处境都是堪忧的,但是吕后却没有怀疑他们,而是重用他们。

曹参死后,吕后又让王陵和陈平当宰相。尽管王陵性格比较刚直,还在朝廷中公开顶撞吕后。但是吕后也没有杀他,甚至也没有罢免他。他称病不朝,吕后也由着他。


手里面掌控兵权,应该说,对吕后是一个威胁,但是吕后并没有为难他。尽管吕后想让他把兵权交出来,但并没有对他说过。还是张良的儿子看出吕后眼中没泪水,觉得她是想要兵权,劝周勃交出来,周勃才自觉交给吕后的。

周昌负责保护刘如意。吕后把刘如意杀了,把戚夫人杀了,但是她并没有动周昌。张良害怕被刘邦杀掉,提前退居二线,但是吕后却把张良接回朝廷养起来,而且对张良的儿子还非常重视。其实,吕后死后,朝中的大臣和诸王都不想杀朱禄。当时,刘斐的儿子刘相贤造反了。但他虽然造反,只是夺取了周边诸侯国的土地,并不敢打到京城。又不敢来杀吕布。后来,吕禄和吕产想要平定刘向的叛乱,却又学非所能。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于是,南北两军都交给了灌婴。

吕禄、吕产失去兵权,朝廷官员和诸王有了机会。如果吕禄和吕产严格执行吕后生前对他们说的话,绝对不能把兵权交给别人,那样的话,大臣和国君是肯定没有机会杀了吕布的。

所以,不是吕后的威望有多大,而是吕后手中掌控的兵权有多大。吕后对这些大臣一直非常重视,没有迫害过一个人,没有杀过一个人,大家想想,这些大臣们为什么要动她呢?再一点,吕后对整个汉王朝所起到的作用,还是很好的。她在国内实行“休养生息”的制度,让国内的经济发展起来。她也没有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没有做那些昏庸之君做的事情。在处理国际关系上,吕后也比较冷静。当匈奴单于冒顿想挑衅吕后的时候,吕后并没有头脑发热,派兵去和冒顿打仗,而是非常委婉非常克制地处理了这件事。要知道,冒顿侮辱的是吕后,而不是其他人。吕后牺牲了自己的尊严,保护了整个国家。这样的君王,其实并不算太坏。

所以,于公于私,大臣们都不会碰吕后。那么,为什么吕后死后,大臣们却要“吕”呢?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吕禄吕产这些继承者,没有执行吕后的策略。他们害怕朝中大臣,想要提前对他们动手。大臣们遇到生存危机,他们再不动手,就会被吕禄吕产杀掉了。所以他们是被迫的行为。二是刘邦的孙子辈们已经闹起来了。刘肥的三个儿子因为不满吕家,等到吕后去世的时候,立刻开始动手,想把江山夺回来。既然他们已经动手了,这时候,朝中的大臣就开始做选择题了。究竟是倒向吕家,还是倒向刘家呢?他们必须做一个选择。如果不做选择,他们肯定会遭殃。要做选择题,毫无疑问倒向刘家。所以,他们才开始“吕”。




因为规矩。

吕后是谁?

刘邦的嫡妻,汉惠帝的亲妈,汉少帝的祖母。就算她滥权,甚至违反白马之盟给吕家子弟封王,她也是有资格的。

尤其开国将军里面的吕泽,是吕后的哥哥,更是功勋卓越之辈。

从法理上说,西汉可看作一个店铺,刘邦是创业东主,吕后是老板娘,汉惠帝是法定的二代继承人,汉少帝兄弟是三代继承人。东主和二代继承人死亡后,老太太可不可以代孙子管理家产?

作为掌柜的丞相,家丁的将军,仆役的大臣们,他们有没有权力,对老太太的具体管理资格提出异议?

毕竟这家店铺还姓刘,就算老太太给娘家侄儿一些好处(封王),周勃陈平这些也没有法理去提出反对。

也就是只能等,等老太太死亡之后再灭了吕家,杀了汉惠帝的子孙,换老东主的其他儿子当家主。因为勋贵的地位来自于汉高祖刘邦不是汉惠帝,只要是刘邦的其他儿子当家都可以。




主要是吕雉不死,“诛吕”的难度较大;而吕后一死,许多事办起来就容易了。

首先要明确的是,历史上的诸多事变,并非一定要等到“主政人”死去才能施行,比如唐初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父亲高祖李渊、太子李建成健在的情况下发动是变并夺权登基;

又比如唐朝中叶的“神龙政变”(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神都紫微城发动兵变,逼迫女皇帝武则天退位。

那么回到“诛吕之变”,为何以陈平周勃为首的一众前朝老臣,非要等到吕雉死后才发难呢?

或有如下两端:

吕氏掌权,压力巨大。

惠帝刘盈死后(前188年),吕后专权。身为一介女流,吕后所能指望的也就只余自己的娘家——吕氏一门了。

吕后约有兄弟姐妹五人,分别是大哥吕泽(子吕台、吕产),二哥吕释之(无子,吕䘵嗣位,应该是吕氏旁枝),一个姐姐(不知名,子吕平),以及妹妹吕媭(樊哙妻)。其中,哥哥吕泽和妹夫樊哙早就拥有了兵权,比如早在楚汉相争之时,吕泽就“为汉将兵,居下邑”;樊哙的情况,大家更熟,不必细说。

当然,吕氏一门中仅有两人“将兵”,是没甚么权势的。

于是,吕后又开始了“王诸吕”的行动,希望将部分吕氏子孙立为“诸候王”,以能和“刘姓诸候王”相抗争。

就此,吕后曾征求过右丞相王陵的意见。只是王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心向刘氏宗亲,便回绝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

吕后一听就很不高兴,“不悦”,遂又转头问左丞相陈平、太尉周勃。这二人倒是十分知趣,虑及吕后专权,势力强大,可不能似王陵那般“硬碰硬”,便妥协道:“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诸吕,无所不可。”高帝定天下的时候,以诸子为王;现在吕后您称制,以“诸吕”为王,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有了陈周二人的支持,吕后没有顾虑,遂施行“王诸吕”这策。最终,吕后拜立了三个“吕王”,分别是吕王吕台(“割齐之济南郡为吕国”)、吕王吕产(至于其管辖封地,史料不祥),以及赵王吕䘵。之后,更是令吕产、吕䘵二人执掌禁军南北军兵权……

就此,或有朋友好奇:若是陈周二人与王陵一样站出来反对,那么吕后便难以“王诸吕”,吕氏一族就不会那么强盛,后面的“诛吕之变”是不是就不会有了呢?

或许吧——至少笔者以为是。确切地说,只要陈周等老臣坚持原则,想必吕后也没什么办法。毕竟,这些老臣手里是握有兵权的,她也不敢随便动他们。

此外,为了加强对于“诸刘”的控制,吕后又安排了将“诸吕女”嫁与“刘男”的活动,以让刘氏皇族中吕姓的血脉更浓。不得不接受吕后安排的“刘男”,多达十数人,比如赵幽王刘友、梁王刘恢、营泽候刘泽、燕灵王刘建、朱虚候刘章……

不过,这一活动的后果却十分严重,直接导致了刘邦三个儿子的亡故(刘友、刘恢、刘建)。若是刘邦在天有灵,想必不会放过吕后。

经过吕后这一系列的安排,吕氏一族权倾朝野,荣宠无比。但也存在着一个硬伤,即整个吕氏过于吕后的倚重十分之重,并且这一过程中,吕氏宗族内部并未涌现出一些特别厉害的权术谋臣

——这一点倒是与后世的王政君家族形成鲜明对比。其时,除王政君外,王莽的出现给日渐没落的王氏家族又添了一把火,直致其篡汉自立以为“新”朝。

如果把吕氏比做一株参天大树,那么吕后就是这参天大树的树干了,一旦将这树干砍倒,吕氏一族便只能枝叶飘散、土崩瓦解了。

对此,吕后有清醒的认识,但却又无能为力,吕氏子孙无能,她能有什么好办法呢?以致于其死前(前180年)还苦口婆心地交待吕产、吕䘵二人,说我死后,你们守卫皇宫就好,可千万别出来为我送丧啊!她这分明是在担心皇宫有变啊!而如果产䘵二人有谋略,又何必姑姑如此费心呢?

论谋略,吕后不在刘邦之下,极速爱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多时候刘邦不敢下手,吕后就敢,比如他亲手刺死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又残害了戚姬刘如意母子。这一桩桩一件件直击着当朝的大臣们的心灵。你说,就这么一个女人,谁能不怕?

于是涉于吕后的“淫威”,涉于吕氏一族的气焰,“诛吕”大臣们选择在吕雉死后动手,便是明智之举了。

“诛吕”团队不团结。

常言道:“人心齐,泰山移!”类似“事变”这种随时都有可能掉脑袋的大事件,就要求事变的参与团队,要十分地团结才行。你不团结,不能将力量聚集到一起,那么风险就是十分巨大的了,而“诸吕”团队,就是这样一个不是很团结的队伍。

首先,“诛吕”团队没有自己的主心骨!

“玄武门之变”的主心骨是李世民,就是他负责组织、发动团队,而且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神龙政变”的主心骨是张柬之,是他策划组织了是变,但其受益人却是未来的中宗李显……这都没什么疑问!

那么“诛吕之变”的主心骨是谁?

有人说是陈平,有人说是周勃,甚至有人说是齐王刘襄?你说是陈平?那他发动是变图什么?须知道,吕后对陈平还是不错的,一直让其安安稳稳地做自己的左丞相;

又有人说,陈平是看在其与刘邦的感情上才起事的。刘邦对其有知遇之恩,这没有错。不过,类似陈平这样奸诈刻薄连自己嫂子都敢睡的人,你说他能跟刘氏之间有多深的感情呢?

周勃吗?周勃确实不爽,其因被吕后升为“太尉”明升实降而剥夺了兵权,但是做为一个武将,他能有多少谋略呢?历史上也没有多少事变是围绕一个武将展开的。

刘襄吗?齐王刘襄是想夺权当皇帝的,但长安的那一帮老臣拿他当猴耍,用了他的兵又用了他的人,却始终未将其纳入到长安的“诛吕团队”之中。

既如此,便是没有主心骨了!一个团队没有主心骨,那么他的力量就会比较涣散。不够强大,自然就不敢在吕后健在时动手了。

其次,“诛吕团队”成员各怀鬼胎。

上面已经分析过,陈平没有合适的理由参与事变,参与也行不参与也可;周勃是不甘心,想再次把兵权握在手中……而另外一些人的参与就有的说道了。

比如朱虚候刘章。刘章是原齐王刘肥的二子,其上为哥哥刘襄,其下为弟弟东牟候刘兴居,而他之所以参与到是变中来,不过是为了帮助哥哥刘襄称帝。

陈平周勃等老臣起事,是为了推翻诸吕专权,至于未来刘氏之中谁人称帝,这在事变之前是考虑不到的。因此,刘章理应被拉入陈周的“诛吕团队”才是,但匪夷所思的是,并没有证据对此予以证明。刘章的起事,好像仅仅是偶然行为。

朱虚候以吕禄女为妇,故知其谋,乃阴令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候、东牟候为内应,以诛诸吕,立齐王为帝——《资治通鉴•汉纪五》

至于后来周勃“截取”北军后,刘章参与进来,好像也仅仅是偶然行为。

正是由于刘章目的“不纯”,致使最后以陈周为首的“诛吕团队”,并未立刘襄为帝,而是改立代王刘恒为帝了。

又比如曲周候郦商。他的参与完全是被“诛吕”团队逼的,人家压根就没想参加。考虑其子郦寄与赵王吕䘵的朋友关系,“诛吕团队”绑架了郦商,以逼郦寄忽悠吕禄交出北军军权。

总之,一方面“诛吕团队”之中无有主心骨,另一方面其成员之间又各怀鬼胎,如此一来,便使得“诛吕团队”的号召力、执行力大打折扣,那么你就更难对付以吕后为首的吕氏集团了。

是以,为了确保是变成功,在吕雉死后施行,便是不错的方案了。

大家以为然否?

参考:《资治通鉴》、《汉书》

(网图、侵删)




这个问题很好,如果说诸吕有谋反的异心的话,为什么吕雉活着的时候,这些功臣和诸侯们不动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吕雉主政是刘邦默许,她辅助孝惠帝刘盈治理天下,属于名正言顺,反对吕雉就是犯上作乱,况且吕氏一族的实力在朝野内外都很强大,功臣集团和宗室诸侯单独任何一方,都没有击败吕氏的实力和把握。

吕雉在,没人敢有非分之想,他们只能期望吕雉不要对他们下手,吕雉这个人刚毅能断,异姓诸侯大多都被她铲除,而宗室诸侯也被她收拾了好几个,其他的人也噤若寒蝉,齐王刘肥为了保命,把自己的封地割让出来一部分做为吕雉女儿鲁元公主的封地,还认鲁元公主做母后,这是哥哥认妹妹做母亲,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连脸都不要了。吕雉无论从手段、实力上都无人可比,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对于吕雉只能依附,包括谋臣张良和陈平,他们一个为吕雉出谋划策,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另外一个则放过樊哙,主动做墙头草,表示对吕雉的忠心。

吕雉当然不相信陈平的“忠心”,他只认为陈平和周勃识趣,不像王陵那样顽固不化,因此没有杀他们,但是也把他们架空了,用自己的心腹审食其做丞相,并用吕氏族人控制了南北军,把周勃这个太尉彻底架空成了摆设。对于宗室诸侯,吕雉先是用毒酒鸩杀赵王刘如意,而后又把刘友和刘恢除掉,企图杀死刘肥,但是没有成功,而后又调刘恒从代地去赵地没有成功,这一系列的操作,目的只有一个:巩固刘盈的帝位,加强中央集权,这么做并没有什么错。面对匈奴人的挑衅,大家群情激奋,樊哙表示自己可以带领十万人马踏平匈奴,但是吕雉很冷静,她委曲求全的给冒顿单于写了一封回信,在信里面说:“我年老色衰,无法服侍您,但大汉可以把公主许配给你,以做秦晋之好!”吕雉不只有刚强的一面,也有隐忍不言忍辱负重的一面。

但吕雉去世后,作为继承人的吕禄和吕产没有大智慧,无法掌控局面,功臣们企图夺权,宗室诸侯们要争夺帝位,他们联合起来,很快就把吕氏斩尽杀绝了,可见没有了一个好的领导,团队就会变做一盘散沙,表面看上去强大无比,实际上却不堪一击。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吕雉,那打下天下有其功,而且吕雉是正宫娘娘,谁敢反她谁就是造反。

谁有胆谁敢相信聚集推翻吕雉会有大批人跟随,会得天下人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项羽   主心骨   兵权   老臣   心狠手辣   丞相   刘邦   宰相   事变   功臣   朝廷   诸侯   大臣   儿子   团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