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历史上称王称霸的越国,为何没有被列为战国七雄呢?

因为越国自己把自己给“玩残”了。

越王勾践兼并吴国后,周天子赐其“胙肉”,并承认越国是华夏诸国的“伯”,这就标志着,越国得到了正式成为大国之一。

自此,越国成为春秋时期的一大霸主。

紧接着,在勾践的带领下,越国不断吞并周边小国,其实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甚至已经强悍到与齐、晋、楚等传统大国相抗衡的地步。

但令人奇怪的是,本是春秋霸主之一的越国,却在接下来的战国时代“隐身”了。

不仅连战国七雄的序列都没能混进去,并且还在此期间迅速的衰败了下去,直至到了最后,彻底消亡。

是什么原因导致曾经称王称霸的越国,混到这么凄惨的结局呢?其实说起来,要怪就怪越国自己,自作孽不可活,愣是把自己玩残了不说,还把自己给玩死了。

其中的缘故,还得从勾践去世之后说起。

公元前464年,勾践病逝,接任者为其子鹿郢,鹿郢是一个难得的好君主,他在父亲的基础上,继续励精图治,带领越国走向更强。

因此,在鹿郢在位期间,越国的霸主之位,依然稳若磐石。

但可惜的是,鹿郢寿命不长,仅在位六年就因病去世,而在他死后,他的儿子不寿继位,成为越国新一代国君。

不寿比起自己的父亲和祖父而言,是一个相对低调的君主,他没那么喜欢开疆拓土,反而更喜欢内部发展,因此在这期间,越国虽说在国际上低调了很多,但其实力并未减弱。

按理说这也不错,有道是低调求发展,此方式也是一种稳中求进的策略,所以,照这么发展下去的话,越国的实力将会只强不弱。

不过,到了不寿在位第十个年头的时候,一个意外出现了。

不寿的儿子名为朱勾,当时已经被立为太子,此人生性好战嗜杀,属于是一个激进派,因此,他对于父亲不寿的低调发展做法,就十分看不惯。

在他看来,越国不缺乏实力,所以就应该开疆拓土才对。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朱勾愈发看不惯父亲,到了后来,已经到了认为自己父亲是个软弱无能之人的地步,所以,最终朱勾干脆找个个机会,一刀杀了父亲不寿(这名字也够倒霉催的,确实“不寿”了)。

之后,朱勾自立,而在他上位后,果然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现实,因此在他的带领下,越国就如同上满了发条的战争机器,开始了全面的开疆拓土历程。

今天和楚国打,明天又和齐国打,而打来打去,确实给越国打出了名声,就连当时的墨子都说,“今天下好战之国,唯齐、晋、楚、越。”

而在这种高强度的战争下,越国的整体实力也得到了增强,成为当时的四大强国之一。

但有道是前有车,后有辙,换而言之就是命运给予的一切,其实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而越国虽说一时强横无比,但在不久后,就要为此付出应该付出的代价。

什么代价呢?就是朱勾“弑父上位”所带来的恶果。

由于朱勾是弑父上位,因此他的后人也学的有模有样,谁学了朱勾呢?就是他的好儿子,即他的次子“豫”。

朱勾自然病逝后,他的大儿子“翳”继承了王位,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越王翳,而在越王翳在位期间,齐国和楚国日益强盛,实力更上一层楼,因此就对越国虎视眈眈。

与此同时,曾经被越国灭掉的吴国旧贵族,也在无时无刻的找机会复仇,这么一来,各方面的压力之下,就让越王翳倍感力不从心。

因此,在公元前378年,经过越王翳权衡,他决定将国都迁至吴地(今江苏苏州),这样的好处是,一来可以加强对居住在此地的吴国旧贵族管控和监视,二来,离开了原都城琅琊,压力也会稍微小一些。

总的来说就是,此时的越国已经不比朱勾在位时期,所以,只能避开锋芒,选择苟安。

但这么一来,就让越王翳的弟弟,也就是朱勾的次子豫看到了机会,他决定趁着迁都未稳,且哥哥各方面都不太如意的情况下取而代之,所以,便发动了内讧。

豫先是设计将哥哥的三个小儿子杀死,然后又把黑手伸向了当时的太子,也就是越王翳的大儿子诸咎,利用挑拨离间的方式,向哥哥越王翳,企图除掉太子诸咎。

这么一来,实际上越国就已经开始了自相残杀,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当初的朱勾连父亲都干啥,那他的孙子,杀自己的兄弟,自然没啥心理负担。

不过最终,豫的阴谋没有得逞,诸咎不仅逃过了一劫,并且反手杀了自己的叔叔豫。

而杀了叔叔豫之后,诸咎寻思,反正都已经杀了,多杀一个也无所谓,于是,他带兵直接闯进了父亲的宫殿,亲手结束了自己父亲越王翳的性命,最终自己登基称王。

也就是说,诸咎的王位,同样是靠着杀戮得来的,他的父亲,以及他的叔叔,皆死于他手。

到了这个时候,当初朱勾靠着杀戮而登上王位的恶果,已经开始展现,不过,这还仅仅是个开始,“重头戏”还在后面。

由于诸咎的王位得来不正,因此在他登基后,遭到了越国大臣们的强烈抵制,最终抵制的呼声愈发强烈,而越国人也在这一片呼声中,杀掉了自己的国君,也就是诸咎。

而从诸咎登上王位,到其被杀,仅仅过去了三个月而已。

诸咎死了,自然需要再找一个新的国君,而在越国的大臣和贵族一番商议后,最终决定,由诸咎的儿子错枝继承王位。

杀了人家的老爹,却让他继承王位,不得不说,这越国人的脑回路,属实清奇。

只不过,在一帮大臣和贵族要去拥立错枝登基时,令人错愕的一幕发生了,这个错枝,说什么都不愿意继承王位。

甚至,为了能不继承王位,他还躲到了郊外的山洞里不出来。

之所以错枝不想继承王位,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他是亲眼看到自己的父亲,以及自己的爷爷等人是如何死的,而这种宫廷内乱,给错枝造成了极大的心里阴影,他不想将来他也落这么一个结局,所以,干脆就不当这个越王。

但他不想当越王,越国的大臣们可不愿意,史料记载,为了让错枝从山洞里出来,大臣们是说尽了好话,但依然劝不动错枝。

不得已之下,大臣们只得在山洞的洞口放火,愣是用浓烟把错枝给熏了出来。

最终,错枝极其不情愿的登了基,据说在他登基时,当众大声呼喊,“君位啊!君位啊!还是不可以交给我啊!”

这么一来,虽说错枝登上了王位,但有了极力逃脱的情绪后,他就想方设法想将王位让出去,而时间一长,大臣们看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儿,最终,在卿大夫寺区的主持下,错枝将王位交给了无余。

而这个无余是错枝的什么人呢?按照《竹书纪年》中的记载,应该是错枝的叔叔。

当初,越王翳除了有大儿子诸咎(就是前文提到那个杀死父亲登基,却被大臣所杀之人)外,还有五个儿子,分别被越王翳封为了越候、欧候、余候、之候、山候。

而这个无余,就是其中的之候。

这么一来,无余就是诸咎的弟弟,而错枝则是诸咎的儿子,所以,无余便是错枝的叔叔。

只不过,无余也是够倒霉催的,在他登基成为越王后,越国内部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越国发生了内乱。

前文讲过,越国曾将把都城从琅琊搬迁至了吴地,这么做主要是为了监视居住在此的吴国旧贵族,但搬迁来了之后,越国的宗室贵族,不可避免的就和当地的吴国旧贵族发生了冲突,并且愈演愈烈。

最终,双方开战,互相攻伐,当然,此次内讧得到了平定,而胜利一方,则是以卿大夫寺区(就是拥立无余登基的那个)为首的越国宗室贵族集团。

但内讧平定之际,越国发生了第二件大事,什么事呢?国君无余被杀了。

出手杀掉国君无余的人,正是卿大夫寺区的弟弟,他趁着哥哥带兵平定叛乱的机会,纠集兵马,迅速冲进皇宫,并趁无余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将其杀掉。

并且,有资料记载,他还派人杀了自己的哥哥,即卿大夫寺区。

至于寺区的弟弟(抱歉,史料上没有记载其名字),为何要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争权夺利,在他杀了无余以及除掉哥哥之后,自己又扶持了一个新的越王,即越王无颛。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越国已经在开始走下坡路了,毕竟不管是什么政权,一旦陷入这种内讧,且自相残杀的境地,那必然要越来越差。

况且,就连越国的臣子,都开始敢杀自己的君主了,并且还杀了两个(诸咎和无余),充分说明,当初朱勾靠着“弑父登基”而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

所以,越国走向衰败,也是必然的结果。

而在越王无颛登基之际,其实时间已经进入了战国时期,当时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其他各国也已经开始想方设法做大做强,但此时的越国,却在不断内耗。

当然,越国信任的国君越王无颛,在当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十分想带着越国重新恢复曾经的辉煌,为此他还做出了不少举措。

比如,将国都重新迁至故都会稽,这里是越国最早的发迹之地,越王无颛就寻思,靠着“龙兴之地”的护佑,能让越国重现曾经的辉煌。

另外,他对于内部,也进行了一系列整顿,都是希望让国家更为强盛。

但问题是,越国已经在内耗之中,耗费了大量精力,并且当时贵族与贵族之间的矛盾,也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所以,即便是越王无颛又是迁都,又是整顿,但所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因此,在越王无颛在位18年后,他带着无限的遗憾病逝,继任者,为其弟弟越王无强(也称无疆)。

越王无强也算是个颇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在他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审时度势,要出兵攻打齐国,一来是齐国这些年来,趁着越国内讧,占据了越国的不少土地,二来,当时齐国相比之下,战力比越国稍微逊色一些。

所以,本着柿子挑软的捏这个原则,加上新仇旧恨,越王无强就决意攻打齐国,以此来让越国在国际上立威。

不过,在开打之前,齐国派了一个使者,一番游说下,让越王无强打消了这个主意。

不仅打消了攻打齐国的主意,并且在齐国使者的高明游说下,越王无强还同意了调转兵峰,去攻打楚国。

而最终,越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楚国国君楚威王亲自率兵出击,不仅大败越国,并且还占据了越国及其越国据有的吴国故地一直到浙江沿岸的大片区域。

更重要的是,越王无强也在此战中丧生。

这么一来,就意味着当初越王勾践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土地和基业,都被后辈儿孙给败的差不多了,当然土地没了可以再打回来,但是,越王勾践的后人,却没有他们先祖的本事。

所以,越国就此分崩离析,再也不复往日雄风。

而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在越王无强死后,越国的宗室,不仅没有想办法团结在一起发愤图强,共同应对艰难的局势,以图东山再起,反而开始为了争权夺利大打出手,在仅有的土地上,有的称王,有的称君,相互之间互相攻伐。

这么一来,越国算是彻底完了,再无翻盘的可能,而此时的时代,已经是进入到战国中期,战国七雄都已排好座次,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分崩离析,且内部大打出手的残破越国,哪里还有什么机会与战国七雄论高下呢?

而通过越国从鼎盛到衰落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就能看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怪不得别人,只能怪越国自己。

第一,其从朱勾时代,所开始的为上位而弑君的戏码,反复上演了数次,先是宗室杀君主,到了后来,大臣都敢杀了。

这种自相残杀,除了会给国家带来混乱,导致国家陷入内讧之外,毫无益处。

第二,由于内讧的不断发生,导致越国根本没有精力去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更没有精力去谈什么发展,所以,必然要被时代所抛弃。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越国数次弑君的行为,已经从根基上动摇了国家以及国君的公信力,在这种情况下,国君的地位和威慑力,自然要大大下降。

而一旦下降,哪里还有可能让大臣、将士以及百姓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呢?没有了凝聚力,自然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

要知道,当初越王勾践在位时,正是靠着越国上下一心的强大凝聚力,才得以“卧薪尝胆”和忍辱负重后,迅速带领越国崛起,而他的后辈儿孙,却亲手把这种强大的力量毁于一旦。

所以,越国衰败,那是活该。

所以,正如本文开头时所说,曾经称王称霸的越国,之所以没有被列为战国七雄,并且还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走向衰败,其实没别的原因,就是自己把自己给“玩儿残”了,数次弑杀君主的恶行,导致其陷入内讧,所以最终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被时代的洪流所湮灭。




春秋争霸的历史,以越王勾践称霸告一段落。

在勾践的带领下,越国以霸主的姿态走进了战国时代。

然后···这个霸主就“隐身”了。

战国时代,这个国土面积仅次于楚的第二大诸侯,其影响力不要说与七雄不能相提并论,就是与宋、中山这种次等强国也相形见绌。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嚣张的开局

前473年,越国灭吴。

一口吞掉一个霸主国,这在整个春秋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越国由此声威大振!

随后,越王勾践挥师北上,直抵淮北,与齐、晋会盟,向周王纳贡。周王也赐勾践“伯”,承认其为天下诸侯的领袖。

由此,越王勾践成了天下霸主。越王勾践觉得还不过瘾,又自称霸王,更把都城迁到了琅琊,大有经略中原的企图。

由于忌惮越国的军力,中原这些老牌诸侯不但不敢谴责、打击越国这种自称霸王的无礼行径,反而纷纷向越示好!

此时,是前473年。而按照最常见的口径,前476年,历史就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

越国,是以霸主的姿态,走进战国时代的。

勾践死后,越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是天下强国。

到了越王朱勾的时代,墨子称:天下好战之国,齐、晋(魏赵韩尚未被承认为诸侯,名义上仍属晋)、楚、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

也就是说,到前410年左右时,在勾践去世60年后,越国仍然是天下最强的诸侯之一。

到前404年,朱勾之子越王翳还讨伐齐国,并灭掉了依附于齐的缯国。

可以说,战国开局时,越,是天下超级大国之一。

可是···当战国时代的大幕徐徐拉开,列国的纷争进入高潮时,越国却“隐身”了。

而且,越国从超级大国切换到“隐身”模式的过程有点“非主流”。

一般来说,大国的衰落,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或是遭受了一场重大失败。

可是,越国却在没有遭受重大失败的情况下,几乎在一瞬间,就退出了超级大国的行列。

这是为什么呢?

盛世危机:外强中干

这一切,还要从勾践时代说起。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一举灭吴,堪称奇迹。

可是,吴是前霸主,南方大国,越国要想一口消化是极为困难的。

而且,越灭吴之战,是一场复仇之战。越国对吴的政治中心姑苏等地实行了报复性的屠戮。

因此,越对吴的消化,如囫囵吞枣,消化不良。

一方面,原吴国的许多发达地区,坚决抵抗越,最终没有被越消化。

“越已吞吴而不能正江、淮北”,结果,当时吴国相对富庶的淮泗地区被楚国占领了。

另一方面,越占领的吴地,也因报复性破坏而残破不堪。

所以,原属吴国的地盘,当时经济凋敝。

越国的老地盘呢?

经过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该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可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依然远远落后于中原。

所以,在越国的巅峰时刻,尽管他的兵甲横行江淮,为天下所惧,但越国的经济基础依然非常脆弱。

同时,战国初年,当列国都开始加强集权时,越国的政治水平却依然非常落后。

由于境内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越国实行的是分封制,各地出于半自治状态,难以形成合力。

另一方面,吴境内的旧贵族与越人的矛盾依然非常大!

越国外强中干,何以持久呢?

霸主的负担

如果越能把握住机遇,以强军夺取富庶地区,仍然是可能把握住历史机遇,改善局面的。

可是,霸主的负担,却使越国在巅峰时刻束手束脚。

要当老大,就要给小弟发红包。

为了获取宋、鲁等国的支持,越王勾践将原吴抢占宋的土地归还给了宋,将泗水以东百里之地给了鲁。

当时中原地区的经济开发程度是要远远好于南方的。靠近宋、鲁的地区,更是富庶之地。

越经济基础本就不强,在“霸业”逻辑的驱使下,让出了这些地方,使越“外强中干”的问题更加突出了。

很快,越国就付出了代价。

不战而败

大凡大国衰落,多有一场里程碑式的败仗。

越没有。

因为:不需要打,他就败了。

原本“外强中干”的越国,发现自己“外”也不强了。

越国之所以能与齐、晋、楚相提并论,是因为传统强国当时正经历着阵痛期。

春秋后期,齐、晋等国卿大夫权力膨胀,他们彼此之间征战不休。

因此,齐、晋虽强,却难以集中力量作战。

不过,随着卿大夫的争斗尘埃落定,大国内部整合完成,“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这些力量集中起来的大国,集权得到加强,动员能力极大提升,动辄可以拿出八万、十万大军作战!

齐国,在完成“田氏代齐”的历史进程后,渡过了阵痛期。

楚国,吴起变法虽然失败,但改革红利依然使楚实力大增。

面对齐楚两位威王,越国拿什么来竞争呢?

同时,吴国旧贵族的活跃,更使越在琅琊与江南之间的运输线变得极不安稳。

越,已经没有参与中原竞争的实力了!

无奈之下,越国被迫退出了中原竞争。

前378年,越国迁都到吴,北方越人大批回到了江南。

当战国渐入高潮,逐鹿中原的枪声正式打响时,曾经的霸主越国,一声不响地退群了!

内乱

尽管退出中原角逐,但坐拥吴越之地的越国,其疆域依然仅次于楚,仍是天下大国。

可是,就在魏齐楚秦等国逐鹿中原时,越国却“关起门来内讧”。

越国爆发了持续十余年的“诸咎之乱”。

越国王室不断发生弑父的悲剧。

而原本就尖锐的吴、越矛盾,使这些内讧更为血腥。贵族们反复叛乱、平叛,大打出手。

在贵族们的自相残杀中,越国更加衰落了。

一方面,连续内战,使本就不发达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另一方面,在持续的仇杀中,越国贵族们的凝聚力遭到了严重破坏,新越王在地方的威信严重降低。

由于在吴地的统治越发不稳,越国将都城迁回了故都会稽。

在列国纷纷走上正轨,群雄逐鹿如火如荼时,表面疆域辽阔的越国,实际上已经变成一盘散沙。

越国,更弱了!

“逞强”而散

在内乱逐渐平息后,越王无疆做出了一个不合时宜的决定:征伐中原。

这次征伐,从头到尾都懵逼。

越国的打击目标,选定了齐国。

此时的齐国,可不是当年的阵痛期的齐国了。他们在几年前,刚刚大败魏国,几乎成为新霸主!

齐王正准备应付楚的挑战,不打算浪费力气,遂派使者前去忽悠。

在齐使的一顿忽悠下,越国调转枪口——伐楚!

如此大规模的作战,跟谁结盟,跟谁开打,越王都是懵逼的。

他的对手却不懵逼。

楚国,早已派昭滑在越5年,行分化、侦察之事。

懵逼的越遇到准备已久的楚,结果不言而喻。

楚大败越,杀死了无疆,并攻取了原先的吴地,“尽取地至浙江”。

由于无疆没有指定继承人,越王的几个儿子都占地自立,“越以此散”。

严格的说,越国到这个时候,也不算是灭亡了。

因为,也没有什么标志性的事情,宣告他的灭亡。钱塘江以东,仍是越人的地盘。

但是,各个分裂的小政权,影响已经极小了。


当初,越王勾践灭吴后,问计于文种大夫。

文种反对穷兵黩武,主张休养生息,深根固本而图后举。

越王勾践未采纳,仍急切地北上争霸。

于是,越霸业虽成但根基不稳。

当列强走出阵痛期,纷纷富国强兵后,越连一战之力都没有!

最终,在内部隐患的不断削弱后,越国以一次不切实际的军事行动,为自己上演了一场稀里糊涂的谢幕演出。

越,以忍辱负重而兴,以盲目逞强而亡。




战国时代的正式开启,是从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正式被封为诸侯。而此时,经过春秋的诸侯淘汰赛,数百个国家、部落彻底烟消云散。反而是诸侯国的地盘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

春秋时代的老牌帝国齐、楚、秦、燕,加上新晋诸侯韩、赵、魏,都是万乘之国,所以被并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时代的来临,预视着战争将进一步升级,变得更加残酷。以往春秋的战争,都是几万对几万,而战国的战争,都是数十万对数十万。谁先撑不住了,哪个国家就要灭亡。那么,我们来看看越国在战国时代的角色,到底经历了什么才无缘战国七雄?



越国在春秋时代长期是默默无闻的小角色,一直到了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灭掉了当时的霸主吴国,兼并吴国土地,又开始挥师北上争霸,积极发展与中原诸侯国的关系,在当时属于一流强国。

势力范围北到齐鲁,南至闽越,西至鄱阳湖,东至东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国家资源。春秋时代的吴越人,彪悍而好勇斗,军事素质是诸国难以匹敌的。齐国的技击之兵畏其如虎,更何况是晋楚这样的军事霸主。



战国初期,越国是当时的四强之一,与魏国交好,更是齐国的克星。历代越君,均有好胜之心,虽然不如勾践时代的辉煌,但是在国际上仍是强国。

公元前333年,是越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标志着越国由盛转衰。越王无疆想要恢复祖上的荣光,于是率兵攻打齐国,当时正是齐威王时代,齐国蒸蒸日上。齐国素来怕南蛮,于是诳越国去攻打楚国,越王掉头攻楚,结果中了楚国的埋伏,兵败而亡,楚国趁势达打到了钱塘江。

这一仗,主要有两大影响:第一是越国精锐之师在这次战役中全军覆没,第二是越王无疆身死,诸子争位,国家四分五裂。



公元前306年,楚国联合齐国,向越国发起猛攻。越国北方土地兼并,设立了江东郡,越国主体已经沦为楚地。但是,越国并没有灭亡,还有越国的延续—东越国、闽越国。东越国也曾一度恢复江东之地,但综合实力不强,人数也不多,已经沦为战国末流水平。

因为战国的战争拼的是国力,而不是勇猛。越国的强盛,终究只挺过了战国初期,而后迅速沉沦,与七雄相比,存在的时间太短,底蕴不足,毕竟只有七雄活到了最后(卫国名存实亡)。

但越国是楚国、秦国难以咽下的硬骨头。楚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占领越地,而越国是秦朝最后一个对手。当年,秦国名将王翦率军攻灭楚国,挥师进入越地,打仗十分艰苦,最后越君投诚,才兼并了江南之地。公元前219年,秦国又发兵五十万进军岭南,其中名将屠睢亲率十万大军历时一年攻克了闽越国。



如果越国能保持与楚国齐头并进的势头,军事力量和地盘能够完整保存,那么越国也不会在战国七雄的选拔赛中被淘汰,那时可能就是战国八雄。

相比于中山国、郑国、宋国、鲁国等国家,越国是最有希望的那个。而战国时代,七雄们先后进行了政治、军事改革,更具备一个封建国家的概念,而越国还在处于奴隶与部落并存的时代,两者已经不可同日而言




越国是夏朝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国格为子爵,都城在会稽,职责是守护大禹墓。越国地处中原之外,当时称为南蛮之地,因不是周王室册封的诸侯国,故他僭越称王,常有不臣之心。越国在勾践时代强大过一段时间,之后内斗不断,国势渐微;因不与中原列国相通,故被战国遗忘了,兼之实力又弱小,故不能列为战国七雄。越国不能归于战国七雄有如下三点理由,分享给大家。

其一、越国不是周王室册封的诸侯,不在当时的华夏圈内。秦为东周开国诸侯,燕齐皆为西周开国诸侯,楚国是西周成王册封的子爵国;韩赵魏三国皆出于晋,且是周威王亲自册封的。由是观之战国七雄皆是周王室的诸侯国,他们的争斗可以说是内部争斗;越国、巴国、蜀国等化外之国可以看作是华夏之外的国家,诸侯征之可以看作是开疆拓土。因此秦灭巴蜀、楚灭越国时诸侯国都没有干涉,齐国灭周王室的宋国后就导致了五国伐齐。

其二、越国最终并入了楚国,作为楚国的一部分存在。战国七雄最终都是并入了秦国的,在七雄争霸时楚国的楚威王一战灭越,之后一百余年越国都是楚国的一部分,故越国不能单独称为一雄。战国之世韩灭郑国、魏灭梁国、赵灭中山国、齐灭宋国,故郑国、梁国、中山国、宋国都不能称之雄,因为他们被真正的雄给灭了!宋国曾经想当第八战国,结果被齐国灭了;卫国一直都依附于大国,故他在秦二世时才寿终正寝。

其三、越国的实力不济,没有进入中原争霸。越国消灭吴国后,勾践志得意满,开始贪图享乐,逼死发妻,逼走范蠡,诛灭文种,从此越国国势一落千丈,正应了那句古语:其兴也速焉,其衰也迅哉!勾践死后诸子夺位,内斗不断,越国快速退回原来的四流小国,经常骚扰楚齐两国。公元前306年越王姒无疆统兵北上伐齐,后来听信齐国说客之言,率领大军调头攻楚,楚威王奋起一战,击灭姒无疆,从此越国分崩离析,再不复存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很简单,越国在战国初期就被楚国灭了。

不错春秋末期的越国很强大,消灭了以后将领土到达极致:北与泗水流域小国以及齐国、鲁国接壤,在江淮流域和楚国接壤,南可以到今天的江西省、福建省北部,势力范围遍及今天的山东、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称霸一时。

不过,勾践死了以后,子孙无能,尤其开始频繁的内部火拼,皇族儿子杀老子,弟弟杀哥哥,闹得一塌糊涂,国力缓慢的衰败下去。

而越国地理位置不佳,北面是强大的齐国,西面是更强大的楚国。

搞笑的是,到了公元300多年,越王无彊即位以后,竟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实力。

当时齐国的齐威王正在和魏国交战,无彊认为机会难得,趁虚攻打齐国。

然而,齐国立即联合楚国,要求一同攻打越国。



这边,楚国已经准备多年,正在等待时期一举打垮外强中干的越国。

此次楚国大军东进,在公元前333年重创越军主力,连越王无彊都杀死了。

越国大败钱塘江以北的领土全部被楚国占领,至此越国不敢称王改为君长,成为楚国的附属国。

此时越国实力衰弱,已经无足轻重。


该国领土很小,只有浙东及福建北部、江西北部势力范围。除了浙东相对富裕以外,其余两地在古代都是人烟稀少的地方。

由此越国已经无力称霸,甚至自保都困难。

在秦国南征期间,越国根本没有像样的抵抗,就在公元前222年投降,由此越国彻底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勾践   国君   楚国   战国   称王称霸   中原   吴国   齐国   内讧   王位   公元前   诸侯   大臣   霸主   贵族   实力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