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全家人睡在一个炕的话不尴尬吗?

在东北过了山海关就是“南方”,从一个南方人的角度来看,儿女大了还睡在一张床上确实是件比较尴尬和不雅的事情,不过我媳妇却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

第一次回东北,晚上我是跟岳父一起睡的,对象和我岳母还有小姨子一起睡。就是有时候午睡我会跟她们四口人会挤在一个炕上。但我想这也没什么,虽说女大避父,儿大避母,但儿女与父母亲近不分年龄,可能只是习俗不同。

结婚后有一次回东北,我习惯性地睡在了临时的小床上,我还想岳父岳母真不错,知道我睡不惯炕,还特意为我这个大姑爷准备了床。可是晚上媳妇说让我自己在大屋床上睡,她们一家四口还有我们一岁半的女儿去另一个屋睡一张炕。大屋明明还有一张炕没睡的,为啥挤在一张炕上,这就不是睡不开的原因了吧。

我不能理解,虽然都是媳妇的亲爸亲妈,但我的心里还是有点隔应。炕不就是床么,闺女孩子都有了,能跟爸爸睡一张床吗?说难听了这有违伦理。

后来回东北的次数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就比如东北人习惯吃肉喝烈性酒,南方人却吃不惯油腻吃不惯大鱼大肉一样。东北人吃肉喝烈性酒也是御寒需要,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习惯形成了一种风俗。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没有必要厚此薄彼。虽然睡在一张炕上但仅仅是亲情的交融,如果带着偏见去解读这件事情那你不可能理解,客观地看这件事就再正常不过了。






说说我家邻居大娘吧,这两年一直跟闺女和姑爷住在一个炕上,她来我家闲聊时,就说到了这个让人尴尬的问题。

其实,大娘家不是没有空闲的屋子,也不是一直都跟闺女和姑爷住在一个炕上的。大娘有4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在外地,女儿们也都住在市里。

原来就老两口住在农村,可是,大爷去年得脑中风去世了,大爷去世以后,大娘一个人住就害怕。儿子一直劝大娘去同住,大娘不肯,说除非儿子再给自己生个小孙子,让她有事做,她就去。其实,大娘不是非要让儿子生二胎,其实就是不想去,给儿子初难题,儿子也不恼,只能由着母亲。

就这样,大女儿和女婿,就搬回农村陪大娘一起住,几个女儿都很孝顺,轮着陪伴母亲,自从大爷去世后,从来没让母亲自己住过。

几个女儿中,大女儿和大女婿陪的时间比较多,大娘是个能干的老太太,儿子女儿条件都好,大娘也还是自己种地、养猪,从来没有放弃劳作。大女婿在这一点上倒是跟老太太很像,都是勤快人。虽然人住在市里,每次回到农村,不进屋,第一件事就拿起扫帚打扫院子干活。一家人的感情很好,真是全村里人都羡慕。

可是,虽然感情好,大娘还是觉得和姑爷住在一个炕上不方便,晚上睡觉都穿的很严实。聊天中,大娘总是说,自己也不能总害怕,拖累孩子,已经让她们回去了,但是孩子们不放心,还是坚持要陪着母亲。不得不说,大娘的儿女们对母亲的孝敬堪称典范,值得学习。

其实,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好了,一家人住在一个炕上的情况并不多,大多数家庭炕大,不是因为要住的人多,而是为了宽敞。实际居住情况都跟城里一样,都是分着屋子居住的。




火炕也被称为土炕,不光东北有,在华北和西北也有。

作为一个睡土炕长大的西北人,我来谈一谈土炕上的那点事。一家人睡一个土炕,在西北一带是一件司空见惯的平常事情。

虽然我不是东北人,但炕上的那点事情还是一样的。在我的老家,土炕是每家必不可少的家当,没有什么都不能没有土炕。

我们住的是窑洞,尽管我们也属于陕北地区,但窑洞形式却与陕北截然不同。陕北的窑洞大多是从土坡直接往里钻眼即可。

这种窑洞通常很小,制作比较简单。而我们的窑洞是在平地上用土往起箍,然后将箍起的土堆削出半圆柱,盖砖掏土即可。

这种类型的窑洞比较宽敞高大,与之配套的土炕也是很大。小时候的土炕都是用倒出来的土块制作而成,时间长了会倒塌。

到了九十年代初,土炕全部由砖和水泥来制作,保温性能更好,温度传递的很快。冬天塞上玉米杆一烧,马上就会热起来。

那时候农村用火炉取暖的人家非常少,因为买不起煤。土炕就成了冬天取暖的唯一选择,每次半夜起来要给炕添加柴火。

一家人全部都睡在土炕上,头朝外脚朝里,所有的衣服都要塞到脚底下的被窝里,这样第二天早上穿起来不会冷。

我们家的炕挨着睡,大概能睡六七个人。小时候父母都睡在窗台底下,因为那里比较冷,我们小孩都睡在里头热的地方。

我们村的窑洞每家至少都是两眼,绝大部分是三眼窑洞,孩子多的家庭有四眼或六眼的窑洞,在孩子较小时只用一眼窑洞。

尽管有些窑洞可能暂时用不上,但几乎每个窑都有土炕。过年过节有亲戚来了,晚上就会睡在其它窑里。

当客人很多时,通常采取男女分睡的方式,即男人睡在一个窑洞,女人和孩子睡在另一个窑洞,这样既方便聊天又不尴尬。

等孩子到了五六年级时,通常都会离开父母的土炕,搬到隔壁的窑洞去睡,但类似烧炕之类的工作还是父母在操办。

等到结婚娶妻时,家里就会分给你窑洞,如果儿子多,则会将老家分家出去,重新盖新的窑洞,如此不停的反复循环下去。

全家人睡在一个炕上尴尬吗?一点都不尴尬,城市人知道孩子大了分床睡,农村人照样也会,不会在孩子大了还睡在一起。

东北人也是如此,再困难的家庭在孩子大了时,也要想办法创造条件,要么给孩子隔出小间来住,要么就重新盖房分开住。

东北的老房子最少都有两个睡觉的屋和两个炕,男孩子都会挤在一个炕上,而女孩会睡隔间里,老人们则会睡在另一屋里。

这与城市的楼房是一个道理,住一室一厅的人家还能因为这个不过了?就算你家有住别墅,那卧室不好是一间挨一间吗?

一家人睡在土炕上,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哪个孩子小时候不和父母睡呀。农村的土炕是串联一家人感情的最好纽带。

睡过炕的孩子,都对炕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感情,那是一种安全和温馨感。大多都有尿炕的不堪经历,但绝没有尴尬一说。

我从出生就睡炕,一直睡到初中毕业,从来没有尴尬之处。我想东北人可能与西北人一样,对炕情有独钟但绝不会尴尬。




我是东北人,我们全家六口人睡在一铺炕上不尴尬,很温暖,很幸福,很让人怀念。


1、先说说东北人为什么睡炕?

因为冷,太冷了!

小时候的东北,冬天的气温比现在的冬天冷很多,那真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零下36、7度很正常,有时候下暴风雪,气温超过零下40度,你在外面吐口唾沫,在地上立刻就冻成冰块。在外面走一回,鼻子都要冻掉了。


这么寒冷的天气,在房间里根本不能睡床,太冷,所以睡炕。因为炕是可以用柴禾、木头、煤块能烧暖和的。




2、东北人怎么搭炕?

在我们小城,30多年前,老百姓基本都住平房,没有几栋楼房。小城的街头巷尾,总有人用白灰在某一个胡同口的电线杆子上,写着两个大字:“搭炕”。什么意思?就是这个胡同里住着一户会搭炕的手艺人。


东北的炕,都是土坯搭成的。一般人不会搭炕的。47年前,我父母在城郊老七中后院自己盖了一间半的平房,他们就请师傅来搭炕。师傅搭好的炕是很好烧的,炕热得快,又不会呛烟。


3、东北人怎么烧炕?


东北人的炕不是搭在房间的北侧,就是搭在房间的南侧,一铺炕,什么意思?有些人可能不懂,一铺炕,就是从房间的东侧一直搭到房间的西侧,就是通长的一铺炕。挨近炉火的炕的一侧,叫炕头;炕的最末,也是挨近烟囱的地方,叫炕梢。炕边铺一块光滑的一尺宽几米长的木板,叫炕沿。


炕怎么才能烧热呢?因为师傅搭的炕里,有炕洞。烟火从炕洞里走,直接从炕梢的烟囱里飘出烟,把热气锁在了土炕里,所以土炕是热乎的。


怎么烧炕呢?烧炕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在炕头的最下面留个烧柴的炕洞,我乡下奶奶家就是这种烧炕的方法,每天傍晚时分,将秋天晒开的庄稼棵子抱回屋里一捆,把柴禾塞进炕洞,点燃一张纸,塞进柴禾下面,点燃柴禾。


炕洞里有风,就把柴禾吹着了,火就烧进炕里,烟从炕洞里穿过,从烟囱里爬上去,从屋顶上飘出。


第二种烧炕的方法:是在屋里的炕洞下面安装一个炉子,有的是铁的,有的是土坯搭的炉子,把炉子用柴禾和煤点燃,烧炕。我家就是这种方法烧炕。


第三种方法是在厨房烧炕。厨房搭个炉灶,上面扣一口大铁锅做饭用。这个炉灶的烟也是从炕洞里走过,从烟囱飞出,所以一旦在厨房做饭,也能把屋里的一铺炕烧热。



4、东北一家人是怎么睡在一铺炕上的?


我们家姐弟四人,加上父母,一共六口人,在我们姐弟都还很小的时候,全家六口人是睡在一铺炕上的。不会有尴尬,只觉得很温馨,很温暖,很快乐。


家里的炕头是烧得最热乎的,炕头是归爸爸睡的,因为爸爸在这个家里付出最多,他挣的钱最多,家里院子里的活他干得最多,那时候我家还养猪养鸡,搞点副业,让生活水平提高一点,出苦力的活都是我爸爸做的。所以,爸爸就睡在炕头。


妈妈原先是挨着爸爸睡的,后来妹妹出生了,妹妹就睡在妈妈和爸爸中间。再后来,弟弟出生了,弟弟就睡在妈妈和爸爸中间。


我是睡炕梢。炕梢最冷,但炕梢不被人打扰,所以我睡“炕梢”。我睡炕梢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小时候特别爱睡觉,我老妈给我起个外号:“大觉迷”,这个觉,是睡觉的觉。


我老妈总给我起外号,大觉迷,二胖,二傻,都是我的昵称。我睡在炕梢是因为晚饭后大家都围在炕头父亲的身边听他讲故事,而我呢,爱睡觉。如果我睡在炕头,到时候晚上睡觉,还得把我挪走,于是,我妈一看我听故事的时候,眼睛睁不开了,身体直打晃,我妈就喊我:“小红,别坐着睡觉,赶紧捂被子,你先睡。”


那我就睡“炕梢”吧,不影响别人在炕上走动。



5、一家人睡在热炕上的情景,温暖至今,难以忘怀


我的爸妈都是普通的工人,白天都要上班,晚上回家之后,做饭扫地洗衣服,还要喂猪喂鸡,收拾院子,砍柴收煤,干不完的活。


我的姐姐几乎是个完美的女人,她在学校是学霸,在家里特别懂事,啥活儿都干,还不让我干,可护着我了。一到星期天,早晨我姐姐起床,就对我们全家人说:“把脏衣服都脱下来,我给你们洗。”


我要帮我姐姐干活,我姐姐说:“不用你帮,这点活我一会儿就干完了,你跟老弟老妹玩去吧。”我姐姐不仅洗衣服,还做饭。她一边干活,还一边背课文,可用功学习了。


小时候学校功课不那么紧,冬天的时候下午放学早,三四点钟就回家了。我们姐弟就帮着父母点燃炉子,把一铺炕烧热,屋子就热了。那时候没有暖气,一铺大炕,这就是“暖气”。我们还在炉子上用铁锅熬粥做晚饭。


晚饭后,我的爸爸收拾完外面的活儿了,他就盘腿坐在炕上,给我们唱歌。我爸爸年轻时候当过五年兵,他唱的都是部队里的歌。我姐姐就跟着我爸爸学唱歌。夜里,窗外白雪纷飞,屋内,滚热的炕头上,爸爸带着四个孩子唱歌,那情景一想起来,就很温暖很温暖。我妈妈则坐在炕上织毛衣,不时地跟我的爸爸逗哏几句。



我爸爸还给我们讲故事,讲古人的孝顺,讲古人精忠报国。但我没记住多少,因为我一般到讲故事的阶段,我就困了,睡着了。睡梦中就觉得我姐姐和我妈一起拖着我走,从炕头拖到炕梢,把我塞到被窝里。我有时候故意装作睡着了,就喜欢我姐姐和我妈妈拖着我,把我拖到被窝里睡觉,特别幸福的感觉。

6、孩子大了,分房睡


我们大一些了,我爸觉得睡在一铺炕上睡不开了,也不太方便,家里姑娘多啊。我爸和我妈就在房子的东头,又接出一间房子。东屋是父母住,西屋是我们姐三个住,东西屋中间的走廊里,隔出一个小屋,我弟弟睡单间,这样孩子们做功课都不会被打扰了。


不过,晚饭后的幸福时光,依然还保留着。我们一家人还挤在父母东屋的热炕上,聊天,说话,玩扑克,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最热闹。我姐姐上大学之后,每年寒假回来,一家人都挤在父母东屋的热炕上,关灯很久了,大家还不睡,聊天没聊够。


最后,我妈严厉地说:“睡觉!谁也不许说话了,要不然明天早晨该起不来了!”

母亲大人发话了,我们姐弟四人只好把想说的话,留待明天再说吧。


窗外,大雪纷飞,屋内一家人睡在热乎乎的炕上,真是幸福极了!


写在最后:

东北人全家人睡在一个炕上,不仅不尴尬,还很温暖,很幸福。一家人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有说不完的事,笑声不断,歌声不断。


我真是很怀念几十年前住平房,跟父母姐弟睡在一铺大炕上的情景,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最愿意回到那个旧时光里。




东北大连是我的第二故乡,刚随军那几年正赶上部队营建翻修家属院,于是在金州三十里堡的某个屯里租房住。屯的位置和部队家属院就一墙之隔,老乡把家里靠外一间配有土炕的厢房用于出租,到晚上纯朴的房东还会亲自过来帮忙生火炕,房东媳妇杨嫂白天卖豆腐,晚上没事会来火炕上陪聊闲,因军人老公吃住在连队除周末基本不回家,故杨嫂聊累,就在这边火炕上睡到第二天早晨天亮,大哥叫她卖豆腐去了,才急匆匆地闪人。

入冬到隔年的夏天,虽只临时租住了一年多一点点,杨嫂讲小前睡炕的尴尬,欢声笑语400天从未间断,还了解到东北农村生活的一些旧的习俗,涨了不少见识。杨嫂说早因家穷为节煤节能,整个冬天,全家人都挤在大概用半间屋子盘的一个大炕上,父母睡炕尾,老人孩子睡暖和的炕头。晚上一不小心就起锚,炕上直冒着热气,那味呛鼻子,父母总说小孩的童子尿治腰疼,常让哥哥姐姐与尿炕的弟弟妹妹交换位置,杨嫂说她与父母没少睡尿坑,搞得第二天上学都有尿味。

记忆最深的是某次,杨嫂说她娘家以前那屯里的邻居,隔壁王伯家,有天王伯女儿挺大肚子回娘家了。王大伯和王大娘老两口睡在火炕正中位置,左边靠里是大儿子一家两大人加四小孩六人,靠外是小儿子一家四人,又另上杨嫂家借床被给女儿睡在其右边的位置,那时期也不计划生育,大大小小十几口人都挤睡在一铺炕上没觉尴尬。夜半时分,远道而归的姑爷找了过来,因长时间不见媳妇。于是一整晚都闹有动静,大嫂隔天抱怨妹夫真个不是人,说小姑早产全都耐妹夫造成,那么大的肚子竟然也折腾半宿,是夜无眠。

故事还没讲完,直笑得我肚子疼,杨嫂还常怪我笑点低,这人还讲不讲理?其实东北人睡土炕不单单是为节约,反而更拉近了家人间的感情和距离,即便多少年后,想起那段岁月还会是那样的温馨。而我自己的腰肌劳损在睡土炕那年,完全没感觉~感谢题主的问题,让我在二十年之后重温那次难忘的租房经历,使我对土炕及东北的乡亲,有种特别地亲近和神奇美好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东北人   炕洞   土炕   尴尬   柴禾   炕头   窑洞   大娘   全家人   炕上   家人   爸爸   姐姐   父母   女儿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