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大院》中,请工商局长吃饭,拿上来茅台后局长为什么不高兴了?

《县委大院》开播至今,最有意思的饭局就是老崔请刘局吃的这一顿了,要说刘局为什么不高兴,原因还挺多的,因为老崔每一步都在“踩雷”。

首先,老崔由于想在光明县开火锅店而找郑三帮忙,想请相关领导吃个饭,拉拉关系,往后好办事。

郑三没法推脱,就打电话邀请刘局吃饭,刘局却以八项规定为由,装模作样推辞了一下。

人精郑三秒懂,立即表示:“哪有宴请,就是简简单单的家常便饭,你放心,绝不超标,也不喝酒。”

刘局这才答应下来。

而一旁听完整个通话过程的老崔,根本听不出那两人的对话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关键他还不知道问问郑三,甚至都不向郑三打听打听刘局的为人、喜好、口味等东西,为饭局做准备,只牢牢记住了“家常便饭、不超标、不喝酒”这三点。

于是,老崔从一开始就定错了方向。

其次,郑三领着刘局和所长曹建林到火锅店时,老崔并没有提前去迎接,反而让人家等他出来,就显得老崔很不重视刘局和曹所的到来,也没有一点求人办事该有的态度。

紧接着,郑三问该去哪个包间,老崔却非常不上道,愣是安排客人坐大厅,说大厅宽敞……

真是一点体面都不给领导,也完全没有考虑到他们的身份不适合在显眼的地方组局,所以刘局和曹所脸色瞬间就垮了。

显然,这两人要的不是“宽敞”,而是最大的体面和最高的礼遇,可老崔却没有半分眼力劲儿,丝毫没有看出领导的不悦,只继续傻呵呵地将人请到了餐桌边上,还指着那桌饭菜自豪地说:“严格按领导要求,绝不超标,酒也没准备。”

那朴实的家常菜,看得刘局和曹所直接愣在当场,没翻脸走人算郑三面子够大。

郑三实在看不下去了,连忙开口补救:“你厨子是还在热锅灶啊,赶紧起菜吧,还等什么。”明显是在告诉老崔这桌菜不行,得换一桌丰盛的。

可惜老崔空有一把年纪,根本听不懂郑三话里的意思,当着刘局和曹所的面就大咧咧地问:“可以超标啊?”赤裸裸地打刘局和郑三的脸。

整得郑三都不知道该怎么接了,只能打发他去买酒,为免再出错,郑三还特意叮嘱道:“刘局喝酱香的啊,别把那清香的拿来。”提醒老崔买真茅台。

结果老崔却拿来了两瓶“迎宾台酒”,红丝带上还写着“茅台镇传统XX”,妥妥的茅台镇系列假酒。

那一刻,刘局看着那两瓶假酒,感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和轻视,表情都快扭曲了,心情更是不爽到了极点。

在他看来,老崔那么大一个人不可能这么不会来事,加上郑三都提醒老崔了,老崔居然还这么搞就是不给他面子,既不尊重他,又不愿意付出成本就想白嫖,算盘打得噼啪响。

老崔却没意识到任何不妥,自以为周到地在那招呼领导先喝着,随即大喊一声:“顺子,加两个硬菜。”

而旁边洞悉一切的郑三都快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了,但碍于情面,不得不干笑两声,再次给老崔递台阶,“这酒谁送你的?”

老崔无比诚实地回了句:“在旁边食杂店刚买的呀。”一点没领会到郑三的好意。

搞得郑三都无语了。

最后,郑三实在没办法了,只能自己打电话叫人送酒过来,让老崔先拿一些啤酒来。

然后,老崔刚把啤酒放桌上就说:“领导,这光忙着抢工期,等我这儿装修好了,我一定开业好好请请你们。”

很实心眼的表示道歉,可在刘局和曹所听来就是:老曹根本不把请他们吃饭的事情放在心上,约等于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那刘局也懒得再周旋了,便开门见山问老崔到底想干什么。

老崔一听,终于到正题了,开心得一拍大腿,搬来一把椅子坐到领导面前,一点也不把自己当外人,然后就巴拉巴拉说他想办理营业执照的变更手续……

就这毫无分寸、一点没不知道恭维、捧人的态度,刘局和曹所怎么可能帮忙呢?

于是老崔只得到了一句:你得按规章制度办,要走流程的。

老崔没想到他们会拒绝,呆愣了一下,正好那边厨子的“硬菜”炒好了送过来。

两位领导一看“硬菜”是青菜炒蘑菇,脸登时比青菜都绿了,曹所眼里的鄙夷、嫌弃和不屑都快溢出来了。

郑三见状:……

得,这回是彻底得罪刘局和曹所了。

TMD算了,带不动,毁灭吧。

综上,刘局不高兴并不仅仅是因为酒的问题,而是老崔的一言一行全都在“踩雷”,不断在得罪人的边缘疯狂蹦跶,换了谁都不会高兴。

不过饭局之外,老崔的为人还是值得肯定的,虽然他不太懂人情世故、不精明、情商低不会来事儿、不适合做生意,但他是个实实在在的老实人,品格好,没有半点世俗的“花肠子”。

这样纯粹的实诚人,在如今功利的大环境下,也算是一股难得的“清流”了,不该被一棍子否定掉。

反倒是刘局、曹所那等虚伪势利、做事弯弯绕绕的老油子惹人反感,如今越来越歪的酒桌文化也是这一类人给带起来的,工作不好好干,净整一些歪风邪气,并不值得倡导。

要我说,老崔没有砸钱奉承刘局、曹所是对的,说白了像他们这种人都是让人给惯出来的,被人捧久了就真以为自己是多了不起的大人物,可以随便摆弄普通人了,呵呵。

这社会还是踏实做事,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更好。


我是@萝卜追影视,欢迎关注我,原创文章,禁止抄袭、搬运。




主要应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火‬锅‬店‬老‬板‬大崔太老实,犯了太实诚的毛病!太不会来事了!

2、他‬在外边小超市买的假茅台酒,不‬该‬拿到工商局的领导跟前,这不是在‬打领导的脸吗?他‬没‬听不明白郑总的意思是其‬实‬是‬让他去买真的茅台酒!

3、如果是真的茅台酒,也不能直接将茅‬台酒拿上桌‬来,因为有八项规定不能超标,所以最好是装在什么别的瓶子再拿上来!

4、大崔不应该安排领导坐在大厅里,而应该安排领导进‬包间,因为领导并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被别人宴请!

5、没有领会领导的真实意图,上的菜太家常!太不给领导面子了!

6、给领导‬拿啤酒时,说了不该说的话,你跟各位领导并没有那么熟!不能不过脑子什么都往外说!

7、是你请领导吃饭要办你的事,而你自己却不会‬来事,不懂分寸,领导问你想干什么,你却直接从旁边搬个凳子坐过来了,这样没有了与领导的界限感!领导肯定不喜欢这样的‬人‬!

8、既然是让郑总当中间人去求领导办事,就让郑总去跟领导慢慢说,而你就不要那么没有界限地再去直接跟领导说了!

9、你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领导不一定这么认为!小青菜是不错,但领导不是真的来你这儿减肥的!想减肥人家可以去健身房,而不是来吃你的炒青菜!


总之,这大崔就是太老实太实诚太不会办事也太不会来事了!如果不是因为有‬郑三的面子,领导可能早就拎包走人了!


所以这官场上的规矩和学问还真是挺大的!

有‬些‬人‬需要用心学习的地方还真是不少?


尤其是太老实太实诚的人,最好还是别在跟领导打交道的时候乱说话乱行动!


写在最后,所以,相‬对‬于‬大家来‬说‬,这‬八‬项规定其实还‬是‬挺‬‬好‬的‬,既‬防‬止‬了‬领导们‬会‬犯错误‬,也‬让‬一‬些‬老‬实‬人不‬会‬来‬事‬的‬人‬‬也‬‬不‬用‬想的‬


















‬太‬多‬!


但‬是‬,话‬又‬说‬回‬来‬,其实即使大家不是请领导吃饭办事,但最起码的餐桌上的礼节礼仪也是要讲的,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人,大家彼此都要学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1.路边杂食店买的假茅台,而郑总的意思让他去买正规的茅台

2.把茅台直接放上来不合适,官场里应该把茅台装进矿泉水瓶里

3.让领导坐在大厅里,而不是包间,局长需要私密性

4.做的菜太寒酸,局长缺你这顿饭吗,能来就是给面子了,局长说超标什么的,你就真摆上那几道菜?

5.拿啤酒时,说是干装修剩下的,领导喝你剩下的?

6.接待领导不热情不谨慎,领导让你说什么事,你直接搬着凳子坐过来了,你什么身份?可以和领导一个桌吃饭?

7.求人办事要慢慢说,要兜弯子,不要那么直接

犯的忌讳太多了,不是郑总,估计局长早就拍屁股走人了




那不是上了茅台,工商局局长才不高兴的,从一进门他就不高兴了,到后来上了这假茅台后,他都想抬屁股走人了。

这求人办事就该有求人办事的样儿,要不想求那就按流程走,要真心求人办事就得有诚意。

这工商局局长这饭没吃着,酒没喝着,还被恶心得跟吃了只苍蝇一样,人家能不生气吗?

其实,人家本来也不想来吃这顿饭,碍于郑三的情面才来的。

没想到一来,没说有人在门口迎一下,反而是姗姗来迟了一位这样的“老实人”。

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知道他本身就是这么个人儿,但他们两领导不知道呀,人家免不了想着你这莫不是办证受了委屈,专门来膈应我们的呀。

就算是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看到这一幕,也觉得太尴尬,怎么有人这么办事儿的呀?太把领导当自己人了,太没眼力劲儿了吧。

非要拉人家俩领导在大厅坐着,说宽敞,方便给人看见呀?

领导还没来呢,先自作主张把菜都上齐了,还都是些家常菜。

菜不在多,在精,要有特色,至少你这店里的招牌羊蝎子得上一个吧?

上个啤酒还非得来一句,这是装修时喝剩下的,把“不把领导当根葱”践行到底。

领导没说话,自己拿了把椅子就坐下了,也不怕领导看到他吃不下饭。

还当着领导的面儿说怕超标之类的话,这种话都是人家领导自己说的场面话,他们可是最忌讳听到别人这么说。

“老实人”这一通操作,给中间人郑三都给整无语了,只得忙说这主事的是他弟弟,他平时就是这么个人。

但领导听了还是不高兴啊,你求人办事,我人都到了你不来,派了这么个傻大粗的哥哥来恶心人啊。

从这里看出来,郑三这个商人还是蛮重情义的,就这么个朋友还再三地出手相助。

一开始看到那一桌子的家常菜,郑三说“厨房灶还热着呢吧,赶紧起菜吧”,意思是你这菜不行,得再整些硬菜上来。

没想到,等了半天上了盘香菇青菜。

郑三说你怎么没上酒啊,他傻愣愣地说:“可以超标啊?”看他这样,郑三实在不放心,又追过去加了句:“刘局喜欢喝酱香的啊,别把清香的拿上来了”,完了还拍了拍他的肩。

看到这,我心想:说得这么含蓄,这傻大粗肯定听不懂。

果然,过了一会儿,傻大粗拿了瓶茅台迎宾酒上来了,跟郑三交代的完全搞反了。

这就好像是,郑三要他用矿泉水瓶装高级茅台,而他呢,找了个茅台酒瓶装满矿泉水端上来了。

所以供电所所长才会说:“这酒喝了,不会打人吧?”,因为这假的茅台太烈了,喝了容易上头发酒疯。

最后给郑三都给整无语了,只能打电话让人把他车上的好酒拿上来。

这“老实人”还真是不适合做生意,太实在了,也不懂人家话里的玄机,把人得罪光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县委大院》里描写的喝酒故事,那只是餐桌腐败的冰山一角。八项规定之前,奢靡之风无所不在,大吃大喝风行一时,各级官吏因此出事为数不少。酒桌上的奇闻丑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只能从自身经历的故事说起,窥一斑而知全豹。

八十年代末期,官场风气还好。那时我在县委办公室工作。有一天商业局长前来找我,说今年双节之前,上边给我们县供给一件茅台酒,只有十二瓶,不知怎么分配才好。那时是计划经济,没有别的购进渠道。这事让他犯难,便把皮球踢到我的脚下。四大班子共有二十多位领导,我和他掐指一算,恰好只能满足一线班子成员,常委和县长每人一瓶,其它人随后再说吧。临出门他问了一句,把酒分给他们,每瓶7.5元怎么收帐?我便对他说,这事我来办,从领导工资内扣。

后来到镇上任职时,饭桌上的风气就不太好了。企业请客吃饭,最高礼遇就是喝茅台、吃老鳖。我在县城不喝酒,而且看不起整天闹酒的人。原打算换了工作环境,从此把酒戒掉。有人就悄悄告诉我,到下边你不喝酒,基层干部就认为你为人虚伪,连实话也不对你说,以后就没法一起工作啦。我也只好和光同尘,从啤酒开始,往白酒上进步,从普通酒喝起,往茅台酒上档次,彻底和镇村干部打成一片。有时借酒发疯,张嘴骂人;有时上门讨酒,村支书就知道又要挨批;有时酒杯一端,工作不用交待,回头他会拼命;有时自带酒水,实则为了道谦。

回到市区工作,又是一番新景象:工作不看能力看酒量,能喝半斤喝八两,能喝八两喝一斤;政绩煮酒论英雄,先进单位茅、五、剑,其它单位张、宝、林。喝得职工没工资,喝的财政没经费,酒店签了一本帐,酒行欠了一屁股债。

公款吃喝吓死人,正派人没法干下去。我三次请辞上级不批准,第一次假装身体有病,第二次又说到了二线年龄。领导先许升官的愿,最后干脆把话挑明,垂直系统不退二线,有人想干不让他干,咱俩一起顶门户,留我一个人也扛不住。我听了心里叫苦不迭,怕就怕的是这档子事。人来客往应酬多,秋后算账难说清。苍天圆我辞职梦,领导调走我高兴,趁机躺平提申请,落得无官一身轻。从此再不言酒事,远离职场得自由。

中央提出八项规定,我举双手赞成,庆幸自已己经不是局中之人。十年来坚持不懈,让腐败分子闻风丧胆,人民群众拍手称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实诚   茅台   县委   局长   茅台酒   老实人   家常菜   饭局   官场   青菜   矿泉水   大院   啤酒   面子   领导   工商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