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左宗棠近妖?

如果说这世上有人真的能闭门造车并弄出名堂来,那么左宗棠就是这么一个人。

说左宗棠近妖,这话其实是引用鲁迅对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智而近妖”,所以对左宗棠“近妖”的评价,主要就是对他的才智、智力、思想逻辑所进行的描述,事实上,左宗棠这个人,真的有些“邪门”。

从教育上来说,左宗棠是“神童”,他生于1812年,在1816年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到长沙读书,当时四岁能读书的孩子本就不多,但是左宗棠却颇受老师们的喜爱,都说左宗棠是个不折不扣的神童,可问题是,这个神童其实根本就没有考中过进士。

神童不第。

说到这一点,或许有很多人不敢相信,但事实上,左宗棠是真的没有考中过进士,他的学识渊博,大多数都是靠自学自悟。

1827年,左宗棠母亲去世,他要回到家乡守孝,虽然为母亲守孝让十五岁的左宗棠错过了院试,但是左宗棠却没有浪费在家的时间,他展现了自己强大的阅读能力,对历史、军事、经济等等包罗万象的内容的书籍进行深读并且理解。

如果是别人,那么可能需要强大的家世才能为他打开这些眼界,但是左宗棠,光靠自己看书就能对这个世界有了深刻的认识。

假如某某少年的父亲是总督,那么根据父亲的身份,自然就能将眼界打得开阔,这是经验带来的好处,但试问又有多少人能一出生就能获得这等眼界,所以左宗棠的才智,那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这就是“经世致用”的天才,即便没有八股取士的好功名,依然不能否认左宗棠将是整个大清未来五十年最需要的人才。

1830年,左宗棠父亲也去世了,左宗棠再次守孝,也是守孝期间,左宗棠接触到了“务实派”官员贺长龄,此时的贺长龄跟左宗棠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人物,贺长龄此前已经担任过巡抚,乃是实打实的封疆大吏,但是贺长龄却丝毫不敢轻视左宗棠,因为左宗棠这个年轻人,有着很多新颖的想法。

比如军事、经济、工业等等方面,左宗棠的观点与那些保守的官员完全不同,贺长龄笃定左宗棠能成为大清的未来,于是很乐意扶持左宗棠,或许贺长龄不是亲眼所见,都不敢相信这世上真的有人能够闭门把车给造好,还是一辆豪车。

可不管别人怎么看重,左宗棠依旧想要考取一份功名,因为想要实现抱负,就得先成为官员,而想要成为官员,一是掏钱捐官,然后等到合适的机会补缺,二是考取进士,表现出能力,让朝廷迅速安排工作。

从金钱和骄傲的角度出发,左宗棠都只能选第二种方法,他实在是太穷了,也太骄傲了。

或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左宗棠从二十岁开始追逐的“功名”,竟一生都与他无关,左宗棠考了乡试考会试,可左宗棠三次会试都没有考上,所以他的功名只是一个“举人”。

神童出了这么大的滑铁卢事件,这可该如何是好?

其实根本没人在意左宗棠考得好不好,大清朝堂早有一批人不再迂腐,比如陶澍、林则徐,他们都深谙唯有“新术”强国,所以他们根本不在意左宗棠的官身功名,他们只想坐下来和左宗棠聊一聊国家大事,希冀能受到启发。

潜修于陶。

而开始明白继续科举就是浪费时间的左宗棠放弃了追求功名,1840年,28岁的左宗棠在安化陶澍的家里“任教”,事实上等于是在帮助陶澍打理陶家,而两江总督陶澍在一年前已经去世了,左宗棠能坐镇陶家,靠的是他与陶澍的“儿女亲家”的关系。

在四年前,左宗棠担任湖南渌江书院主讲的时候就认识了两江总督陶澍,而陶澍在接触之下,发现这个左宗棠竟然天赋异禀。

比如左宗棠他会画地图,他通过在书本中了解到的地形描述以及自己所观测到的地理状况,竟然真的能画出各省主要位置、山脉走向等重要地图,陶澍一度为左宗棠“掌灯”,不久后陶澍以自己的儿子和左宗棠的女儿“结亲”为名义,让两人成为亲家。

陶澍此举,就是为了给左宗棠一把梯子,顺便再给他一个“官二代”都有的通天大道。

如果左宗棠最终会看遍全世界,那么陶澍就先给左宗棠看清楚“大清”这个世界的机会。

可惜的是,陶澍在1839年去世了,而左宗棠受陶澍嘱托坐镇陶家,在这个过程中,左宗棠将陶澍一生的藏书、心路历程、思想成果全部吸收,整整八年,左宗棠将自己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当他离开陶家的时候,已经是一个三十五岁的中年人了,但陶家不知道的是,一个“妖”,已经从陶家走出,即将面世。

长沙论世。

1850年,左宗棠和胡林翼(陶澍女婿)所推荐,与林则徐在长沙会面,两人在长沙展开了一场思想的交换,这场会面对左宗棠的影响很深,也让林则徐对左宗棠这个“不是进士”、“闭门造车”的妖孽有了很深的认识,此时的林则徐已经知道世界列强是什么意义的存在,而腐朽的大清缺少的又是什么,林则徐对左宗棠毫无保留的支持,让左宗棠

“出山宰相”。

在南朝梁的时候,江苏茅山上住了一位“宰相”陶弘景,其实陶弘景不是官,但是梁武帝却认为当世唯有陶弘景可以治国,于是每遇到大事都要亲自来到茅山“请教”陶弘景,梁武帝都能得到答案,而梁武帝多次请陶弘景出山,陶弘景都是拒绝,因此当时的人便把陶弘景称为“山中宰相”。

身在深山,眼即天下。

这就是山中宰相,而左宗棠其实也是这个级别的人物,1852年,左宗棠四十岁,他深谙富强之道、富强之志却还没有真正的实践过,可是却有人无条件信任他这个“新手”,时任湖南巡抚张亮基就是这个人。

张亮基知道湖南有“神人”,在太平天国军杀向长沙束手无策之时,张亮基很从心地下令:

“速速将左先生请来”

所幸,左宗棠不是陶弘景,大清也不是南朝梁,而且左宗棠也不需要三顾茅庐,仅是家国危难这么一个理由,他便能挺身而出。

“张巡抚,我来了,需要我做什么”

而张亮基也不做作,他十分坦诚:

“除了巡抚的位置你不坐,其他一切事务都交给左先生你了”

一个巡抚竟然对一个教书匠放开全部权力,说出来没人敢信,左宗棠自己都以为听错了,但事实就是,张亮基的确让左宗棠当了这个实际意义上的巡抚,而左宗棠这个“山中宰相”也没有谦虚推辞,到了存亡危机时刻,左宗棠也将印证自己这数十年的“天才”之名,到底是赵括的纸上谈兵,还是韩信的一鸣惊人。

其实赵括的纸上谈兵若是赵王愿意放权,那么也未必全军陨灭,而韩信的还定三秦全靠刘邦的放手才得以实现,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高度一致并不难,难的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而左宗棠显然没有这个问题,张亮基放权,左宗棠管理军务、加强城防,又调兵遣粮,把长沙城经营得固若金汤。

整整三个月,势头正盛的太平天国军拿长沙城毫无办法,最终只能离去。

左宗棠的人生第一战,成功了。

大清峥嵘。

从此开始,左宗棠成为了大清“湘系”官僚的热门人物,就算是总督级别的人物,都得将左宗棠当作“座上宾”,当时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在湖南广泛传播:

“天下不可无湖南,湖南不可左宗棠”

之所以不可无湖南,那是因为湘军崛起了,之所以不可以无左宗棠,那是因为就连湖南巡抚骆秉章都要对左宗棠恭敬有加,从1854年到1859年这五年时间里,左宗棠辅佐骆秉章管理湖南,提出了经典的“外援五省”,湖南在左宗棠的经营下不但稳坐钓鱼台,左宗棠还能分出精力帮助广东、广西、湖北、贵州、江西五省。

在大清风雨飘摇之际,竟有人在湖南救世,怎么能令朝堂不惊讶。

而管理湖南这六年的时间里,事实上也印证左宗棠是有“宰相”之实力的,左宗棠在湖南的境内梳理经济、稳定货币和物价,另一方面又改革军制,置换先进的船和兵器,这不亚于一场变法,可惜的是,朝廷此时不需要一个什么经天纬地的宰相,他们要的是能保住爱新觉罗江山的大将。

1860年,太平天国攻破江南大营,左宗棠被安排跟随曾国藩阻击太平军,而左宗棠自行招募了五千人号之“楚军”,对太平军开战。

虽然左宗棠的楚军名声比不过湘军,但始终比清廷自己的军队强,1862年一月,左宗棠被任命为“浙江巡抚”。

这一年他五十岁,他没有考过进士,也没有到北京当过很长时间的官,跟绝大部分“封疆大吏”从中央外派到地方任职的程序不同,左宗棠是从湖南杀出来的,他终于,初步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1863年,左宗棠再次升任闽浙总督,1864年,左宗棠打下杭州,加太子少保衔,这人生不鸣则已,一鸣确实惊人,甚至是吓人,有着左宗棠和曾国藩这两根“国柱”在,日益腐朽的太平天国已经独木难支,最终被灭,在太平天国消亡后,左宗棠力主发展洋务海军,是洋务运动的忠实支持者。

左宗棠是我国工业思想最早的一批奠定者,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福州船政局”,正是左宗棠主导建立的。

但别以为左宗棠就此成为了“改革人员”,晚清风雨飘摇的命运仍未改变,左宗棠晚年没有坐在北京指点江山,而是成为了大清的“救火队长”,竟是带着一口棺材明志,开始征战。

1866年,左宗棠54岁了,此时平定太平天国没多久,朝廷派遣左宗棠进入陕甘担任总督,目的是为了平定“捻军”之乱。

平捻之事本是水磨功夫,但左宗棠却遇到了“官斗”,他和李鸿章之间互不对付,所以李鸿章不愿意协助左宗棠把捻军的路堵死,导致捻军从河南进入中原,直指北京,这一惊变吓得慈禧六神无主,立即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不要内斗,最终配合平定了捻军。

抬棺西征。

可若以为“捻军”是大清“火灾”的终点,那就是痴人说梦了,当国内的叛军逐渐被平定后,国外势力又开始入局。

1864年,因为陕甘地区的“回变”,让在新疆的大量豪强看到了脱离大清的希望,于是新疆的豪强们纷纷反清,在新疆建立割据政权,与此同时,他们还向西边的浩罕汗国“求援”,于是浩罕汗国派出了“阿古柏”前往新疆,于是阿古柏控制了新疆绝大部分地区,北边的沙俄又趁机夺取了伊犁。

1873年,左宗棠平定捻军之乱,而左宗棠的强项在于“抚定经略”,跟大部分湘军“战胜即掠夺”的宗旨不同,左宗棠很重视军纪,要求手下不能够掠夺百姓,随后在陕西、甘肃一带建立大量的学堂,这些里的年轻人有“出头之日”,左宗棠没做复杂的建设,但却给了这里的人“走出去”的希望。

当陕甘的事务处理好了之后,新疆的危机便不能再拖了,1867年,阿古柏建立“洪福汗国”政权,1871年,沙俄趁机夺取伊犁,如果大清再无表示,新疆必然被抢夺出去,所以左宗棠排除万难和非议,决意收复新疆。

可惜此时西边有难,东边也不太平,日本侵略沿海,李鸿章主张海防,专注应对日本,而左宗棠则是主张塞防,收复新疆,以保蒙古,之所以会有著名的“左李之争”,根本原因就是大清没有钱了,本来左宗棠在朝议中还处于劣势,但他一个“保新疆就是保蒙古,保蒙古就是保北京”的理由,说服了慈禧太后。

说白了,慈禧只把自己的安危放在第一位,于是慈禧同意了左宗棠的西征大计,可左宗棠最“窘迫”的日子也来到了。

因为大清太穷了,连打仗都没钱,左宗棠只能想方设法,多方周旋借钱,除了户部给予的两百万两,还有各省“协助”的三百万两,在整个西征时期,左宗棠还借了近两千三百万两的白银,这一战难不在于打,而在于没钱举步维艰。

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也是因为此时全力支持左宗棠,才得以把生意做得鼎盛。

1876年,收复新疆大战打响,左宗棠的“先北后南”之战略起了很大的效果,左宗棠在偌大个新疆上带兵征伐,连连击败叛军敌军,在1878年,那个带棺出征的老人终于收复了新疆,此时仅剩伊犁被沙俄占据着,这一年,左宗棠六十六岁。

无奈病终。

伊犁的归属,只能落到外交层面的交锋,而左宗棠对于大清此前签订的种种协定十分愤怒,1878年,崇厚和沙俄签订《里瓦几亚条约》,大清是割地又赔钱,左宗棠愤怒无比,于是左宗棠弹劾崇厚,强行要求重新签订协议,于是清廷又派了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去进行新的谈判。

随后便是新的《中俄伊犁条约》,这份条约仍然具有不平等性,但比起崇厚的软弱好了太多了,而在曾纪泽谈判之时,左宗棠非常硬气引三路大军进军伊犁,甚至说过,让俄国沙皇要掂量一下后果,此等霸气之举,大清朝廷无人能及,还真的让俄国被左宗棠震慑到了。

可惜左宗棠本身对不平等条约非常不满意,即便尘埃落定了,他也并没有什么开心,只是左宗棠不知道的是,他的晚年将在见证大清这个政权的“软弱”下郁郁而终。

1883年,中法战争在西南一带局势升级,七十一岁的左宗棠请命南下坐镇战场,可大清朝廷却害怕左宗棠的脾气导致局势升级,于是不让左宗棠亲自前往。

1884年,中法战争转移到了东南沿海,福州船政局被法军破坏,左宗棠立即前往福州坐镇,并且组织大军准备东渡台湾,而此时,在西南的黑旗军、恪靖军勇创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此消息振奋人心,左宗棠也有意继续扩大战果,可大清朝廷的“撤军命令”就来了,理由是不要趁胜追击。

这个命令让左宗棠郁闷非常,为了大清救火多年的左宗棠最终决定病退,他已经不想再看到如此软弱的局面了,在1885年的九月,左宗棠去世,在去世前,他对光绪帝写了很多的“富国”思想,只是最后光绪看到了能不能实行,那就不得而知了。

一个名臣的陨落是让人感到悲哀的,更让人感到悲哀的是,左宗棠“传奇”、“近妖”的一生确实以这种心情落幕,这不是左宗棠不行,而是朝廷不行,时代不利。

而大清那么多名臣、能臣中,唯一一个有着“粉身碎骨浑不怕”精神的人,也唯有左宗棠。

这人不仅才智近妖,精神更是绝代。

近妖的人不仅有,但左宗棠,大致成为近妖中的仅有。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1881年,70岁的左宗棠娶了17岁的小妾。成亲当晚,小妾嫌弃不已,左公仅用一招,就让小妾死心塌地,从此心甘情愿跟着左宗棠!

两年前,章怡带着全家人的期望,以宫女的身份,进入紫禁城,她凭借少有的机智和才华,成了慈禧太后身边数一数二的大红人。

原以为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朝一日能到皇帝身边,受宠封妃,谁知左大帅西征凯旋归来,慈禧太后竟把她作为奖赏,赐给了年届70岁的左宗棠为妾!

章怡满心不愿:左帅的年龄都能当她爷爷了!可是太后赐婚,她不敢、也不能拒绝。

成亲当晚,左宗棠看着娇小可人的章怡,面露不忍地说:“这桩婚事,本是太后的恩旨,可我心里明白,跟了我,会耽误你一辈子。等过些年,太后忘了这事,我会做主,再给你寻一门好人家。眼下,你不用到我房里伺候,只当是我家的丫头吧。”

章怡惊愕不已,想不到一向雷厉风行的左宗棠,私下竟是这般体恤下人。

自此,章怡心中存了一份感激,对左宗棠的饮食起居更加用心照顾,就连日常军政大事,也积极献言献策。

英雄虽然迟暮,但正气犹存、佳人在侧,小说家们为左宗棠的晚年增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

可在正史的记载中,此时,左宗棠的身边只有一位跟随多年的妾室张氏,且年老多病,左宗棠自己也深受眼疾之苦,双眼几近失明,可这丝毫不影响左宗棠的拳拳报国之心。

直到四年后,左宗棠在福州抱憾而终,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大清的朝廷和国土。

翻开晚清的历史,满篇记载的不是对洋人割地,就是对洋人赔款,当权者昏庸,大臣们无能,整个神州大地一片衰落之气。

而公然敢和洋人叫板的左宗棠,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异类。

一、屡试不第,弃文从武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一向自命不凡,20岁就高中举人,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

可自此之后,左宗棠的科考之路就算到头了,他先后三次赴京赶考,却一连三次名落孙山。

失望之余,左宗棠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决定——弃考、回乡教书

这之后的14年里,左宗棠时刻以“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自勉,不再埋首于四书五经,开始遍览群书,通读兵法,研究经济、水利。

从此,这世上少了一个满口“之乎者也”的俗儒,而多了一位经世致用的实干家。

随着才干的日益增长,落魄举人左宗棠也名声大噪,机会就这么不经意间降临了。

1838年,左宗棠26岁,两江总督陶澍主动提出要和他结为儿女亲家,并赠言:“君他日功名,定在老夫之上”;

1849年,左宗棠37岁,云贵总督林则徐与之秉烛夜谈, 顿时"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并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倾囊相赠;

1852年,左宗棠40岁,适逢太平军围攻长沙,湖南巡抚张亮基力邀他出山担任幕僚,并将湖南全省的军政大权悉数托付,左宗棠开始弃文从武,“昼夜调军食,治文书",最终不辱使命、一战成名,大挫了太平军的锐气;

1854年,左宗棠42岁,新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对他依然信任有加、言听计从,此时左宗棠名义上是幕僚,但代行的却是巡抚实权


在他的治理下,湖南 "内清四境、外援五省",成了为大清力挽狂澜的一个重要省份,以致工部尚书潘祖荫发出了“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的千古一叹!

1860年,左宗棠48岁,当时太平军已攻破江南大营,危难之际,左宗棠紧急受命,自行招募了一支5000人的军队,肃清了江浙一带的太平军,这就是湘军中相对独立的“楚军”。

自此,左宗棠完成了人生中的重要转折,在短短的四年中,他从一个没有品级的幕僚,升任四品闲官,又一路高升为浙江巡抚、闽浙总督,受封二等恪靖伯,后又晋封为二等恪靖侯

1866年,左宗棠54岁,在切身体会到洋人的船坚炮利后,他上疏请奏,希望朝廷在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因为“借不如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造“,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要发展自主核心技术

150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在努力践行着这句话。

这,就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眼光!

一年后,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创始人”左宗棠却早已接过陕甘总督的大印、转战西北。

当时,陕西有捻军起义,甘肃有回民起义,然而,这一切对左宗棠来说,还不是最难的。

要平定陕甘之乱,少不了地方官兵的支持,可由于左宗棠与剿捻钦差大臣李鸿章不和,地方大员无人肯出兵相助,朝中大臣也处处掣肘,左宗棠举步维艰,只能对捻军围而不打,放任捻军进入河南、直隶等地,一时间,京师告急,慈禧震怒。


一天之内,朝中发出了几十封革职诏书,左宗棠一雪前耻,最终在曾国藩的调解下,和李鸿章联手,剿灭了捻军。

三年后,左宗棠又率军大举进攻甘肃,收复了肃州,陕甘回变彻底结束。

不久,左宗棠补授正一品东阁大学士,正式进入朝廷中枢,然而,前方等待他的,不仅是高官厚禄,还有一场规模更大、更残酷的战争。

二、一力主战,收复新疆

1874年12月,朝中又起纷争。

直隶总督李鸿章的一封奏折,直接让朝中大臣炸了锅:

“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帝倾全国之力,收回新疆,也不过徒增百万开支。依老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元气无伤,不如不收回,省下银子,建设东南海防的好。”

“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李鸿章全集》

此时,李鸿章刚和日本签订完《天津专条》,合约里不仅将日军入侵台湾,说成是“保民义举”,还主动赔偿给对方50万两白银。

奇耻大辱啊!

李鸿章很憋屈,但他心里明白,就凭自己手里那几条老掉牙的战舰,日军一旦北上,他就是拼了老命,也没法保卫京畿之地的安全,所以,为了以防后患,他希望朝廷能多购买军舰、加强东南海防。

可此时的西北也不太平,不仅中亚浩罕汗国的军官阿古柏趁陕甘之乱,霸占了南疆沙俄也趁火打劫、出兵强占了伊犁,陕甘总督左宗棠义愤填膺,早就跃跃欲试,想要进军新疆、讨回伊犁了。

所以,在听到李鸿章建议朝廷放弃新疆时,左宗棠立即火冒三丈,反唇相讥道:

“李中堂此言差矣!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更是惊人,所谓赤地千里,实为沃野千里!”

紧接着,左宗棠话锋一转,开始阐述新疆的战略意义:

“想保卫京师,必须保住蒙古,而要保住蒙古,必须守住新疆。新疆一旦被弃,英俄等国必然得寸进尺,到那时,我西北边疆群狼环伺,将永无安宁之日。”

“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李鸿章全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防与塞防之争”

原本,海防与塞防,二者并重,并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可当时清政府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朝廷权衡之下,只能有所取舍,说到底,这场争论的根源,不在于观念,而在于银子啊


最终,慈禧考虑到京师的安全,决定采纳左宗棠的意见。

1875年,清政府正式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权督办新疆军务,年已64 岁的左宗棠,再一次披挂上阵、剑指西北。

大军出征前,左宗棠认真分析了新疆的实情和地形,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略原则。

所谓“先北后南 ”,就是大军先夺取北部的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然后再攻占吐鲁番、打开通往南疆的门户,最后全力以赴,一举收复南疆;

而“缓进速战”,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双方一旦交战,兵、粮、饷、运必须全都跟上。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为了保证战斗力,左宗棠将西北军不断裁撤,最后筛选出了 6 万精兵

为了保证粮食的供应,左宗棠日夜督促,终于在大军开拔前,筹集了4000万斤粮食

为了将士们的饷银能按时足额发放,左宗棠特意向朝廷申报了1000万两白银

当时清政府入不敷出,但还是咬着牙给左宗棠下了一纸诏书:

“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要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五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五百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眼下粮食有了,钱也到位了,左宗棠随即购买了最先进的洋枪、洋炮,把 6 万精兵武装到了牙齿。

1876 年 5 月,左宗棠万事俱备,遂率领全军正式向新疆进发,出发前,他命人打造了一口棺材,并当众立下军令状:“新疆不复,此躯捐国”!

雄关漫道,魏巍河山。

2000年前,冠军侯霍去病饮马瀚海、封狼居胥,是何其威武!

如今,边疆不稳、列强环伺,一位倔强的湖南老人又一次踏上了河西走廊,此时,他的信念一如当年的冠军侯:国家领土,寸尺不能让人!

在左宗棠的运筹帷幄和广大将士的英勇奋战下,整个战斗进行得毫无悬念——阿古柏的部队一触即溃,接连战败。

一年半后,左宗棠终于率部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全部失地

消息传到京师,人人都称赞左宗棠用兵如神,只有左宗棠自己知道,西征途中的每一步,走得有多么艰难。

大军出征前,妻子周氏曾写信给左宗棠,劝他不要太过拼命,可左宗棠不以为然,回信驳斥道:“西事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当,亦是欲受尽苦楚,留些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

此时,左宗棠已经66岁高龄,早就到了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年纪,可他心中始终记挂着一个地方,那就是——被沙俄趁乱占去的伊犁。

三、抬棺上阵,坐镇哈密

1871 年,沙俄占据伊犁时,曾大言不惭地照会清政府:“我们目前只是代为管理伊犁,什么时候你们能收回乌鲁木齐等新疆重镇,我们就归还伊犁。”

在沙俄看来,清政府想打败阿古柏、夺回北疆,简直是痴人说梦!

可左宗棠没打招呼就来了,他不仅率军夺回了北疆,还收复了南疆!

本该履行承诺之际,沙俄却扮起了无赖,不管你怎么说,人家就是拒不归还伊犁。

无奈之下,清政府只得派崇厚为全权大臣,出使俄国谈判。

也许是伏特加喝多了,又或者是西伯利亚的北风吹傻了,崇厚到了俄国之后,未经批准,就擅自与对方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不仅把26万多平方公里的伊犁拱手让人,还很大方地要赔偿对方200 多万两白银。

更奇葩的是,崇厚签完约,竟大摇大摆地回来了。

崇厚一到京师,朝野上下骂声不绝,左宗棠更是怒不可遏:仗还没打,就割地、赔款,我大清威信何在?

但和约已经签了,怎么办?左宗棠一拍桌子:重新谈!重新签!

一年后,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奉命出使俄国、重议条约。

可重新议约,谈何容易?为了给曾纪泽增加谈判的砝码,时年69岁的左宗棠,再次上奏,请军出征:“如沙皇一意孤行,应诉诸武力。臣虽不才,愿当此任!”


落日余晖在,黄沙漫卷天。

曾纪泽在异国他乡唇枪舌战,左宗棠坐镇哈密,屯兵四万。

曾纪泽的身后,站着以身许国的左宗棠,可左宗棠的身后,只有一口漆黑的棺材,常年征战四方,左宗棠的身体早已是强弩之末,可为了要回伊犁,左宗棠必须再次抬棺出征!

1881年,曾纪泽与沙俄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清廷收回了伊犁九城和大部分领土,但也做出了巨大让步,允许沙俄占据部分土地,同时,赔款也增加到了 500 万两

尽管如此,较之前的条约来说,这已经算是弱国外交的胜利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如果没有左宗棠的誓死相护,哪有我们今天160多万公里的新疆省!

四、中法之战,抱憾而终

1884年12月,72岁的左宗棠又一次临危受命,出任钦差大臣、南下福建。

当时,中法两国已不宣而战, 战火已由越南境内延伸到了中国东南沿海,驻扎在福建马尾的中国海军全军覆没、基隆也一度落入法军手中,形势万分危急!

朝中主和派以李鸿章为首,又一次站了出来:

“现在中法和谈,失去的仅仅是越南这个藩属国,如果再打下去,恐怕边境难以安定,那时想不赔款都难,与其兵连祸结、更生变乱,不如丢卒保车、图个安稳啊!”

左宗棠向来与李鸿章政见不和,他很看不惯李鸿章一味求和的做派:

“李少荃这人就知道和,就知道在洋人面前低声下气。殊不知磕头磕不来和平,你没有战的本钱,也就没有和的本钱,如果一味赔笑脸,那只会让对手也看不起你。”

左宗棠刚到福州,就扬眉吐气了一把。

当天,守军匆忙来报,一艘法国军舰正往闽江入海口驶来,左宗棠闻言,并不惊慌:“只管放它进来!”

当法舰旁若无人行驶到长门山下时,左宗棠突然下令:“火炮全部上膛,给我狠狠地打!”

一时间万炮齐发,法舰被打得晕头转向、千疮百孔,只得开足马力,仓皇逃窜。

这之后,左宗棠在东南沿海积极布防,并组成了“恪靖军”分别东援台湾、坚守广西门户。

次年3月,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夺回了谅山。

就在左宗棠打算乘胜追击时,朝廷突然下令:“前线各部悉数撤军”,中法恢复和谈。

1885年6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清政府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任由法国占领,自此,中国的西南门户洞开,清政府逐渐滑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消息传到衙署,病重的左宗棠痛骂不止:“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啊!“

9月5日,左宗棠突然咳血不止、病逝于福州,临终前,他依然愤懑不已:

“此次越事和战,实中国强弱一大关键。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遗憾平生,不能瞑目!”

左宗棠走了,一个敢真刀真枪和洋人叫板的时代也结束了。

总结:

左宗棠一生仰慕诸葛亮,常以"今亮"自称,时人也常以诸葛亮比之 。

鲁迅先生曾评价:“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左宗棠身有硬骨,心有谋略,不仅想做事、能做事,而且还能做成事,这样的人,不就是当今诸葛亮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厦将倾,英雄柱赖其间。

有人说:左宗棠是晚清的最后一块硬骨头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敌人,无论对方的枪炮有多强,左宗棠始终铁骨铮铮,他的回应只有一个字——打!

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独有左文襄!

也有人说,如果让左宗棠取代李鸿章,估计晚清的结局会是另一个样子


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

左宗棠敢战、能战,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脾气太臭,对看不惯的人,一言不合就开骂,人送外号“左骡子”,在官场上,左宗棠得罪的人不计其数,如果不是远离朝廷,左宗棠想做成事,是何其困难?!


可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像左宗棠这样不通人情的硬骨头,不是吗?




古人云:“大善近伪,大智近妖。”这里的妖指的是“妖孽,远超常人”的意思。左宗棠以2万兵力收复英国占领的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吓得沙俄退避三舍。以73岁高龄打得法国主动求和



我们先来看看,跟左宗棠斗了一辈子的对手对他的评价。

曾国藩: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李鸿章: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争,唯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从上面大致可以看出,左宗棠是能文能武的。


那么我们详细分析下左宗棠所做的那些事。


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在英国的支持下,率兵侵入新疆,建立哲德莎尔伪政权,实行殖民统治。


此时的清廷还在对抗太平天国,无暇顾及新疆,短短几个月,英军就占领了整个新疆。之后沙俄见到清廷无动于衷,于是也派兵占领了伊犁。


当新疆被英军占领的消息传回北平时,在朝堂上引起了很大争议。


然而,清廷此刻是真的无暇顾及,自太平天国之后,清廷大伤元气,国内百废待兴,国外列强虎视眈眈,到了真正的内忧外患。


此时不仅是新疆的问题,清廷还要面对法国入侵清属国越南,日本入侵清属国朝鲜和台湾。



因此,朝堂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1. 一种是以慈禧、李鸿章为主的“求和派”。


他们主张放弃塞防,全力海防,并将日本作为主要的设想敌人。并且提出:“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

意思就是放弃边疆防务,抽调银两、兵力用作海防建设。


2.另一种是以左宗棠为首的“主战派”。


他们认为海防塞防同样重要,不放弃任何一寸土地,维护领土完整,强力打击敌人


左宗棠提出:“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牵制,白白损耗兵饷,如果放任不管,则我退寸进尺”。

只是从表面上看,两方的观点好像都挺适合当时的情况的。


因为经历过鸦片战争,清廷已经清楚地知道西方已经有“蒸汽轮船”的存在,清廷的水师在西方铁甲舰的攻击下,好似螳臂当车。


然而想建立一支铁甲水师岂是那般容易的!所以海防反而成了重点。


但是呢,左宗棠提出的观点好像也很重要,他认为此时的清廷还没有到无力反击的时候,要是一味地软弱、退缩,那么在西方国家眼里,清廷就是一块蛋糕,谁都可以上来吃。


要是以强硬的手段打败敌人,就可以震慑那些想来分蛋糕的人。


此事就这样僵持不下,直到1875年,光绪帝继位。


英军意图侵占西藏,左宗棠出兵新疆



1875年,身为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得到了英军想要入侵西藏的消息,马不停蹄地赶到北平。


在朝堂之上,左宗棠与李鸿章再次为“海防、塞防”的问题吵了起来。


李鸿章还是一如既往地主张海防,他对慈禧说:“新疆土地贫瘠,每年不仅得不到税收,还要为之拨款,还不如放弃新疆,防守陕甘要塞即可。一来可以节省花销,二来可以支援海防建设。


左宗棠听闻,再也控制不住怒气,破口大骂:“你对得起祖宗吗?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你说不要就不要了?我看你早有二心!”


李鸿章看着左宗棠指着鼻子骂他,当着慈禧的面直接怼了回去:“你拿什么收复?凭你的一腔热血吗?朝廷有那么多钱让你挥霍吗?还不如放弃新疆,守住陕甘咽喉即可,剩下的银两用来建设海防。”


慈禧看着两人相互争吵,并没有打算劝架,在慈禧的心里,还是更加倾向于会拍马屁的李鸿章。

左宗棠见与慈禧、李鸿章沟通无果,便对光绪帝说:“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意思就是说,只有重视新疆了,你才能保证蒙古不被侵犯,保住了蒙古你才能保住首都。


左宗棠的话被光绪帝听了进去,光绪同意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并且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慈禧为了给新皇帝面子,也就同意了左宗棠收复新疆。

然而,狡猾的慈禧,并不想让左宗棠痛痛快快地出兵。


于是,问左宗棠:“收复新疆,需要多少银两,多少兵马?



左宗棠答道:“需要白银3000万两,10万人马。


慈禧思索了一会:“朝廷也没钱了,最多给你500万两。要不,新疆还是不要了吧!”

在慈禧看来,新疆确实可有可无,故意不给左宗棠任何帮助,想让左宗棠知难而退。


左宗棠看到慈禧也是不情愿收复新疆,大声说道:“既然您同意了,老夫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收复新疆。”


虽然朝廷同意了左宗棠收复新疆,但是目前的左宗棠一没人,二没钱。


千难万难,也要收复新疆

左宗棠开始思考着该怎么办,他的老婆得知后也劝左宗棠放弃:“你是臣,人家是君,他们都不想要了,你干嘛费这个力气?”

左宗棠并没有回答媳妇的话,只是第二天出门时给了媳妇一个纸条,上面这样写:

“西事艰阻万分,人人都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担,亦是欲受尽苦楚,留些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给世人耳!”


自此之后,左宗棠10年没有回过家。

就在左宗棠为钱财发愁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让他看到了希望。


此人就是左宗棠认识不久的好友胡雪岩,此时的胡雪岩可是号称“晚清首富”。



胡雪岩听说左宗棠要打新疆,二话不说就表示,钱他来想办法。

可是最少2500万两白银,在当时可不是那个钱庄可以轻松拿出来的,就算是首富胡雪岩也拿不出来。


于是,胡雪岩便想了一个办法,用自己的商业做抵押,向上海外滩的外国银行借钱。


自古以来借钱都是个敏感问题,左宗棠也担心会借不来。胡雪岩对左宗棠说:“谈得成功,我是代表清廷;谈不成功,我只代表我自己。”


据统计,在1876年到1881年,胡雪岩以个人名义向洋人银行借款1595万两白银,左宗棠以个人名义借款1000万两白银。


钱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装备问题。

左宗棠明白依靠现有的装备根本不足以打败英军。


于是,左宗棠在甘肃成立“兰州制造局”主要仿造德国的螺丝炮和后膛七响枪,还改造了中国的劈山炮和广东无壳抬枪。



装备可以制造,而人员却是大问题。

这个时期的清军刚经历完太平天国运动,战力十不存一,各方总督都不愿意率兵前往。无奈之下,左宗棠只能整合自己陕甘地区的清军。


结果,所有人马加在一起,也只有7万多人,年轻的士兵加上还能作战的老兵更是只有区区2万人。


就是这样,左宗棠也要坚持收复新疆。

1876年,已经65岁高龄的左宗棠,命人带上自己的棺材随行,他以自己的决心为世人做榜样,要么功成名就归来,要么化作一堆黄土。



在左宗棠抱着必死的决心发兵收复新疆,将士们都被左宗棠的这种精神所感染,纷纷悍不畏死。结果短短一年多便收复了新疆除伊犁外的所有地区。

左宗棠:英国我能打败,沙俄我也不惧


接下来便是伊犁问题,当时的沙俄仗着比清廷强大,居然派遣军舰到天津港口给清廷施压。


李鸿章为保住自己在北京、天津的产业,上奏慈禧,表示愿意和谈。与沙俄签订了辱国的《里瓦基亚条约》,条约中说明除了伊利城外,将周边所有地区划归沙俄,并且赔偿沙俄280万两军费。


当和谈的消息传到左宗棠的耳中,左宗棠立马想到的便是李鸿章。


于是,左宗棠立刻前往北平质问慈禧:“伊犁本就是我国固有领土,他们归还理所当然,但是现在居然还想要赔款,割让伊犁周边地区,将伊犁变成一座孤城,这万万不能同意。”

可是李鸿章与慈禧执意要与沙俄签订条约,放弃伊犁地区。


也就是这个时候,李鸿章与左宗棠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1880年,左宗棠不顾慈禧的反对,执意发兵伊犁。左宗棠提出:“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


左宗棠知道自己此举是抗命,朝廷怪罪下来他必死无疑,但他不后悔这么做,为了国家统一,为了唤醒子孙后代,他也必须这么做。


沙俄在得知左宗棠抗命也要进攻伊犁,也是非常害怕,急忙从国内调兵。但到了真正交战的时候,沙俄认怂了,同意重新签署条约,放弃伊犁以及周边地区。左宗棠这才撤军。

伊犁以及周边地区于1882年,正式回到祖国怀抱。

新疆全境的收复,是我国近代与列强交战第一次主动进攻,而却获胜的战役。左宗棠的功劳牢牢地刻在新疆人民的心中。


中法战争,左宗棠力挽狂澜,法国主动求和投降


1881年,法国趁着清廷与英国、沙俄、日本周旋之际,趁机侵占清属国越南,企图霸占越南的统治权。



清军一败再败,导致南海水师全军覆没,越南丢失大半,台湾岛岌岌可危。

在这个紧要关头,慈禧原先是派李鸿章前往统帅,结果李鸿章在广东见识到了法国水师的厉害,便停滞不前。

后来又担心自己出来久了,他在北平留下的基业会被别人侵占,竟直接跑了回去。

此时身为两江总督的左宗棠听说李鸿章不战而逃,气得大骂,主动请缨前往福州(福建)备战。

此时已经72岁高龄的左宗棠,马不停蹄地赶往福州,根据当时情况制定了先稳住台湾岛,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后再与法军决战越南。

结果证明左宗棠的策略是对的,法军攻击台湾失利,于是将所有兵力都用在了越南。



第二年3月,法军主动进攻越南边境凉山,在守将冯子材的指挥下,率领黑旗军、恪靖定边军等在镇南关大获全胜,法军久久不能突围,最后全部投降。


当法军战败的消息传回法国,当届总理儒尔·费里旋直接被罢免,法国国会为了减少国际舆论,主动向清廷求和。


左宗棠上奏朝廷《密陈要盟宜慎防兵难撤折》:“表示,趁此机会收复越南全境,将法军彻底赶出去。”


然而李鸿章却上奏,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建议清廷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


左宗棠大怒:“此次一旦主动求和,中华将永无宁日,西方列强将数之不尽。”


面对左宗棠劝告,慈禧与李鸿章完全没有听进去,执意要与法国求和,并且割让越南。


左宗棠再也没有能力阻止清廷议和,一气之下竟走到了生命尽头。



左宗棠在弥留之际痛骂李鸿章:


“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李鸿章此时也是无所顾忌了,朝堂上他唯一的对手左宗棠已经不行了。于是李鸿章将左宗棠的下属以及好友胡雪岩等全部夺权发配,陷害入狱。


1885年(光绪十一年)9月5日(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在福州病故,享年七十三岁。

写作最后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唯一一个两次战胜西方列强的统帅。左宗棠以一介书生的身份步入仕途,面对软弱无能的清廷,左宗棠深感痛心,他明白中华想要崛起,就需要有人来起个头。



为此,左宗棠一生都在为国家的领土完整而奋斗,尽管路途艰难,但他从不畏惧,从不退缩。


当西方列强将中国视为蛋糕时,只有左宗棠力排众议,为了中国的子孙后代,毅然率军出征,收复新疆,战败法国。左公的爱国精神,得我们后人铭记。


时至今日,前往新疆的道路上依然可以看到,当年左公西征走过的路上所种的“左公柳”,一边打仗一边种树,当时走那条路的艰难可想而知。




1881年,70岁的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慈禧下令将17岁的宫女章怡赐给他当小妾。成亲当晚,章怡百般委屈,左宗棠仅说了一句话,就让她从此心甘情愿跟在左宗棠身边。

章怡是西安知府的千金,进宫两年有余,不仅相貌清秀,而且知书达礼,嘴甜手快,深得慈禧喜欢。

一个月前,慈禧听说左宗棠要进京,天天琢磨除了加官进爵,还该给他个什么赏赐呢?

李莲英趁机给慈禧献计:“左大人这次立了大功,太后给他加官进爵是应当的,还该再给他个赏赐。”

李莲英看到慈禧听得入神,继续说:“左大人性子刚烈,不听管束,不如赐给他一个小妾,不仅体现太后对他的抚恤,暗地里也在左大人身边安个眼线,万一有风吹草动,立即报告给您老人家。”

慈禧听完,连声说道:“好主意”,当然,这件事还得章怡这种才貌双全的宫女去办才放心。

就这样,章怡成为了左宗棠的侍妾。

李莲英派人把章怡送到了左宗棠的住处,按照慈禧的吩咐,还有一份不算薄的随嫁礼品。

章怡的委屈可想而知,自己年纪轻轻入宫,本指望在宫中能成为宠妃。

而如今太后一句话就成了一个能当她爷爷的人的侍妾。

成亲当晚,章怡百般委屈,暗自抹泪,左宗棠看在眼里,心中多有不忍。

左宗棠这人虽然跋扈,但对女人却向来客气,他对章怡说:“这桩婚事是太后的懿旨,我没办法拒绝,你先在我家住下。就当我的丫头吧!以后有机会一定帮你找个好人家。”

左宗棠说完,便关门回了书房。

自此,章怡对左宗棠心存感恩,不仅把左宗棠的衣食住行照顾得无微不至,还积极献计献策,在外人眼里,就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小妾。

一直到四年后,左宗棠病逝前,才将事情真相告诉家人,章怡也找到了好的归宿,一生都对左宗棠感动不已。

左宗棠一直给人一身正气的形象,对待女色也是如此,佳人在侧,左宗棠仍然坚守自我,这样的故事看起来很有浪漫色彩,却也只是小说家们杜撰的罢了。

事实上,在正史的记载中,左宗棠一生只有妻子周诒端和妾室张氏,并没有和其他女子牵扯,他作风豪迈,是晚清时期官场的一股清流。

晚年的左宗棠垂垂老矣,而且有眼疾,可是老骥伏枥,他心心念念的依然是大清国土不容分裂。

放眼清朝晚期的文武百官们,左宗棠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异类,以至于有人说左宗棠“近妖”。

一、从乡村塾师到封疆大吏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出生于湖南湘阴县左家塅的一个 耕读之家,他的曾祖父是秀才,祖父是国子监生,也算是书香门第。

左宗棠出生的年代,正好是十九世纪初,此时的清王朝已经濒临崩溃之时,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左宗棠20岁就高中举人,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

当众人眼中的他未来会前程似锦的时候,他的科举之路却停滞不前了,他先后三次赴京赶考,却连着三次名落孙山。

屡试不第的左宗棠,情绪非常低沉,三次会试使他既愤愤不平,又无可奈何。

他自恃才高,有强烈的功名心,但是科场屡屡受挫,他却毫无办法,只能叹息命运不济。

不过科场失意,反而让左宗棠能静下心来钻研经世之学,他学习了农学,此外还留意阅读各省通志,条列历代兵事,勾勒边疆沿革,所作笔记达几十巨册,经世学问大有长进。

左宗棠虽身居穷山僻壤,但是时刻心系时局,关心天下大事,而随着左宗棠经世才干的日益增长,机会也在不经意间降临。

尽管左宗棠科举之路不太顺,但他还是比较幸运的,结识了不少有能力的人,偏偏这些人都欣赏左宗棠这个偏才。

1837年,左宗棠25岁,为了养家糊口,应巡抚吴荣光的邀请,到湘东醴陵主持渌江书院,在此期间,结识了当时的两江总督陶澍,这对他以后的事业发展无疑是个机遇。

1850年,左宗棠37岁,时任贵州安顺知府的胡林翼向林则徐举荐左宗棠,说他有“异才”,林则徐途径长沙,特地见了左宗棠。

两人会谈后,惺惺相惜,林则徐视左宗棠为“不凡之材”、“绝世奇才”,左宗棠则称林则徐为“天人”。

林则徐将左宗棠看做自己的接班人,并预言“西定新疆”非左宗棠莫属,还把自己收集整理的新疆地理考察记录、战守计划等资料全部交给左宗棠。

可惜还没来得及重用左宗棠,林则徐就去世了,左宗棠只能靠自己去闯荡。

1852年,左宗棠40岁,此时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已狂飙突起,长沙危在旦夕。

在众人推动下,左宗棠终于出山应聘,弃文从武,成为了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僚,并重挫太平军,使其撤围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从此开始

1854年,左宗棠42岁,应湖南巡抚骆秉章的聘请,左宗棠答应骆秉章入巡抚幕府。

在湖南巡抚衙门,左宗棠协助骆秉章“内谋守御”,“外筹军实”长达六年之久,这期间左宗棠的才干初露峥嵘,引起了朝野关注。

1860年,左宗棠48岁,随着战事的推进,左宗棠的军事才能终于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这一年五月,他终于接到了清廷给予四品京堂后补,襄办曾国藩军务的谕旨,并赴江西、安徽和太平军作战。

1862年,左宗棠50岁,凭借出色的战功和曾国藩的一再保举,一年多时间升任浙江巡抚,终于从一介布衣熬成了封疆大吏。

1863年,左宗棠51岁,他又迈上了一个台阶,升任闽浙总督兼署浙江巡抚,三年内,升职速度像乘了火箭一般飞快。

再后来,左宗棠仕途顺风顺水,先后参与了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主持平定陕甘肃同治回民起事等,官职也一路飙升,其间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等。

1874年,左宗棠62岁,这一年,左宗棠被授予东阁大学士。此时的他已经62岁,原本打算从西北告老还乡,不曾想一个更艰巨的重担又落在了他的肩上

二、抬棺西征,收复新疆

1874年2月,清政府朝堂上关于新疆问题起了纷争。

彼时,阿古柏早已入侵新疆,伺机吞并新疆,在清王朝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新疆面临着被分裂出去的危险。

此时的晚清可谓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两次鸦片战争让清政府丧失了大片国土。

巨额赔款压得清政府喘不过气来,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海防重要,也有人认为平定新疆境内叛乱是当务之急。

清政府先后收到这方面的80份奏折,朝廷和地方的要员们也分为了“海防派”和“塞防派”。

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此时的一门心思都在海防上,他是最坚定的“海防派”。

1874年12月10日,在李鸿章所上奏折《筹议海防折》中提出,朝廷财政困难,塞防和海防不能同时兼顾,可以暂时放弃新疆,静以待变,再图后举。

李鸿章的观点一出,虽然引来了很多朝中大臣的呼应,可是却惹恼了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

左宗棠认为新疆是西北的屏障,塞防和海防同样重要,只要“剿抚兼施”,新疆完全可以收复。

左宗棠还提出了具体收复新疆的方略、包括兵力调集、进兵路线、后勤保障等方面,总之,对李鸿章所说的观点进行了驳斥。

与此同时,湖南巡抚王文韶、山东巡抚丁宝桢也暂同左宗棠的看法,大争论接近尾声的时候,文武大臣们也从支持李鸿章转而支持左宗棠。

此时,全国舆论也趋于一致主张收复新疆,促使清政府最后下定决心。

1875年5月,新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负责收复新疆。

接到使命后,左宗棠立即开始筹划,部署妥当后,他率军离开肃州,出嘉峪关向哈密出发。

左宗棠临危受命收复新疆,已经63岁了。

为了宣示奉命收复新疆的决心和义无反顾,左宗棠是抬着棺材直赴新疆的。

为了稳妥地收复新疆,左宗棠提出“先北后南”“缓进急战”两项战略。

然而,打仗需要钱,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无力支持西征所需上千万巨额军费,左宗棠终日为了缺饷发愁。

最后还是多亏了胡雪岩鼎力相助,帮助左宗棠筹借洋款、购买军火等。

采取“缓进急战”战术的左宗棠,在做好筹措军饷、聚草屯粮、整肃军队等准备工作后,左宗棠正式出兵,于两年内破敌如破竹,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

接下来,就要收复伊犁了。

阿古柏占据新疆的时候,俄罗斯趁乱占领了伊犁,因为消息不通,两个月后,朝廷才从俄罗斯驻华公使口中得知,俄国军队已经为大清“代守”伊犁。

1878年,左宗棠多次上书朝廷,请求在新疆设省以及收回伊犁等事宜,同时和沙俄进行谈判。

此时的沙俄态度强硬,一边谈判,一边还实施武力侵扰和威胁。

1880年,清政府派曾纪泽出使沙俄谈判,68岁的左宗棠抱病出关,同时也向伊犁方向挺进,矢志收复伊犁。

与此同时,左宗棠喊出口号:“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也,老怀益壮”誓为收复伊犁将血战到底。

当时俄国一看,左宗棠亲自来了!在俄国人心目中,左宗棠是个好战分子,和李鸿章的性格正好相反。

李鸿章是能谈尽量谈,尽量不打,而左宗棠则是少扯,国土问题绝不含糊,打!

此时,驻新疆的清军士气正旺,俄军却在战争中大伤元气,面对清军的军事压力,沙俄最终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

1881年2月,中俄签订了《伊犁条约》,左宗棠以武力支撑清廷在谈判桌上收回了伊犁,为保住我国西北大片领土做出了贡献。

后来经过左宗棠五次疏请,清廷又于1884年在新疆设省,左宗棠凭借收复新疆的重要贡献被视为民族英雄。

三、未张国威,抱憾而终

1881年,左宗棠离开新疆,到京城担任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行走,管理兵部事务,同年,改任两江总督。

这位69岁的老人一时位极人臣,享有直接参与决策政务的权力。

此时,连年在外征战的左宗棠感到身心疲惫,京师本来是一个颐养天年的福地,可惜,这种日子过得太不舒心。

因为他脾气耿直,李鸿章等人都排斥他,而且他的唐突冲撞也令当时的官员感到很不安,还经常得罪人。

左宗棠不适应京师的官场,于是因病告假三个月,疏请告老还乡,清廷一番慰留后,终于答应外放他出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当时法国正增兵越南,对中国西南边境构成威胁,此时,强悍武将左宗棠再次挑起了防御外侮的重任。

1882年2月,左宗棠赴任,此时的左宗棠病得很厉害,但是为了表演给法国人看,他抱病检阅南洋水师,一点看不出有病。

1884年1月,72岁高龄的左宗棠因为眼疾实在无法处理公文,向朝廷奏请回家休养。

然而,中法局势突然恶化,一个圣旨过来,让他抓紧进京,再次任命他为军机大臣,并管理神机营事务。

1884年的年底,左宗棠抵达福州,人心大定,法国舰队在福建沿海寻衅,左宗棠抱病筹谋应对。

然而,没想到的是,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在朝堂上说话很有分量,清廷决定取得大捷以后见好就收。

1885年6月,李鸿章奉命在天津和法方代表签订《中法新约》,中法战争以法国不胜而胜、清廷不败而败的结局收场。

清廷以军事上的胜利换取了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这在世界外交史上也是一件奇闻。

清政府的“不败而败”对于左宗棠产生了致命打击,一直希望一战而振奋民心的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搏中彻底失败了。

那时,左宗棠已经73岁。

“不败而败”是左宗棠病逝的直接原因。

对此,左宗棠犹如接到一个晴天霹雳的打击,“肝疾牵动,愤郁焦烦”,身体再也支撑不住,病情日益严重。

1885年,左宗棠以身体羸弱、饮食锐减、头晕眼花等病情奏请卸任回籍。

9月5日,在台风袭击福州之时,虽然前两天他早已接到允准回籍的上谕,却再也无力生还湖南老家。

这一天,他病逝于福州,享年73岁,一代军事强人、治国能臣、爱民的清官就这样在极端失望中撒手人寰。

据说,左宗棠临终前不时连声呼喊道:“出队!出队!我还要打......”

总结

古人有云:“大智近妖”,是说一个人能力太强,觉得他不像一个人而像妖,左宗棠便是这样一个能力强到令人诡异的人。

左宗棠确实属于晚清政坛上的一个异类。

左宗棠不如曾国藩会做人,也不如李鸿章会做官,更不如张之洞学问大,但是他作风豪迈、言谈不羁、始终铁骨铮铮,是晚清时期官场的一股清流。

左宗棠从出身上说是纯粹的草根阶层出身,从民间草野书生入仕,一直以“忠孝廉节”作为自己的信仰主线。

他更像是一个民间隐士抓住时机趁势而起,将各种社会资源整合聚拢,让他的家国事业取得了空前绝后的大成功。

左宗棠四十岁才出山,中年后迅速发迹,平步青云,朝廷给了他无限逾越常规的恩荣,他却始终没有利用名位和声望来谋求个人利益,这是他独有的“清气”和个人素质中的“明澈”。

但是左宗棠也有个弱点,左宗棠的外号是“左骡子”,从外号就可以看出,此人属于性格刚烈、执拗的一类人。

耿直刚介、脾气坏的左宗棠在官场上难免混不开,因为左宗棠憨直的脾气不会受到官僚们的欢迎,对于官场的习气他既不懂也不学习,对于看不惯的事物直言不讳,难免要得罪人,也会招来别人的忌恨。

但是在任何时代,最需要的就是左宗棠这样铁骨铮铮的孤胆英雄,这才是民族的钢铁脊梁,你们说是吗?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妖?何值是妖啊!说句大实话,您给他老人家多大的舞台,他老人家就能给你唱多大的戏。

左大人的建议

晚清四大名臣,俺最喜欢的就是左宗棠左大人,俺觉得当年左大人晚走几年,咱和小鬼子那甲午海战这就得换个说法了。啥赔款不赔款的,弄死你都是轻的。

啥库页岛啦,海参崴啦,哪有老毛子插手的地,他老人家这辈子防的就是老毛子。

当年那慈禧要是听左宗棠左大人的话,发展陆军,而不是硬着头皮发展海军,啥八国联军不八国联军的,压根就不会蹬鼻子上脸,蹦到你国都来闹事。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你连个海防,都防不住,咱大华夏地头上那么长的海岸线,那就成筛子了,人家想打哪登陆就打哪里登陆!说话也不怕风大扇了舌头!”

您要能说出这种话,那真叫没见识。咱说不管是哪个国家,根在哪?陆地呀,您别管这国家的利益,哪个国家的利益,最终决战都是在陆地上说事。

只要能保住自己个的基本盘他动不了,在图谋海防他也不迟,咱大华夏的地头那么长的海岸线,他不是几艘大吨位的战舰就可以守得住的,没有陆防那才是筛子,记住了再硬的鸡蛋,他也有破壳的时候。

再说,军舰那都是吞金巨兽,一艘军舰的钱,您知道可以养活训练多少新式陆军?

这不后来满清明白这个道理,袁世凯的北洋六镇不就建立起来了吗?如果提前投资陆军,甲午海战的时候,也不会那么惨,丢了大海,让他登陆试试?咱亮出肌肉,让小鬼子啃啃,嘣了他的牙,弄死他都是轻的。

举个例子,为嘛咱新中国建立起来,咱能太太平平,踏踏实实的发展,强大的陆军就摆在哪里,走一个,吓不死你!

这就是事实。左宗棠左大人妖不妖?妖!一般人哪能瞅这么远。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拉倒吧!满清那大头兵干嘛嘛不行的,还打仗,早烂了?”

您这话说的有点子过了,满清的大头兵是不行,但新组建的呢?

当年左宗棠左大人收复新疆使用的大兵,德国人福克瞅了都赞叹:“就这兵,和老毛子搁伊利打一场,必胜!”

事实也是如此,左宗棠左大人将自己的棺木用兵车拉到哈密,顺道将肃州行营推进到了几百公里之外的哈密,磨刀霍霍这就准备和毛子开一战。

老毛子瞅着这架势,直接就怂了。但凡他老毛子能啃动,您以为他不会打一次?

您记住了,这兵还是新组建的,这就是后来的甘军。

就这甘军在打新疆的时候,急行一千二百里。这要是搁一般的部队,早趴下了,人家到了地直接就攻克了达坂城,连个休息整顿都没有,扯开俩大长腿直奔托克逊城,一家伙就俘虏了两万多人。

还是这甘军,在光绪五年,两天一夜急行三百余里,攻击敌军,顺道歼敌两千余人。

所以您说的这问题看怎么解决,大华夏的战力还是有的。

谁怕左大人?

当年要是没有左宗棠左大人撑着,拿回新疆,按照李鸿章他的说法,咱大华夏的子民搁现在要想吃个葡萄干,整个哈密瓜,哪的进口了。

说句不好听的,出了嘉峪关这就是别人地了,这说的还是最轻的,您以为如果当时新疆丢了,甘肃和青海您觉得还能在吗?

所以李鸿章和人家左宗棠左大人比起来差一大截呢?眼光就不行。

这不梁启超评价左宗棠:“五百年来第一伟人。”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事实如此。

当年李鸿章这裱糊匠跑去和法国人签那《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差点没把左宗棠左大人气死:“你说你都打了胜仗了,还能签出这么个卖国条约。对咱大华夏而言,十个法国将军,都敌不过一个李鸿章坏事!”

这不后来,左宗棠左大人一走,整个朝堂就剩下李鸿章这妥协派了,东签一个,西签一个,签的东西那叫个海了去了。没别的,没左宗棠左大人这样的人在他耳朵边上唠叨了呗!他可以肆无忌惮的签下去了。

再说人无完人,但凡是个人,他总是有缺点的,那么左宗棠左大人有没有缺点呢?

有!咋能没有呢?

是啥?

脾气特别的臭,又臭又硬。那些个洋鬼子瞅见了,都绕道走。

当年英国人搁上海租界公园里,整了一块破木牌子啥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啥玩意?”左宗棠左大人揉了揉大眼珠子:“砸了!”

跟着左宗棠左大人混,脾气个个不好,三不两下就把那牌子干的稀碎。

“是哪个家伙写的,抓起来!这公园打今天起收回!”

就这么硬,咋的?搅屎棍英国佬照样得受着,气都不敢出一个。

因为他们都知道,左大人脾气臭压根就不知道啥叫退让。而他们想要拿道理压人,他们压根就不是左大人的对手。

当年咱左宗棠左大人进入租界,租界这地立马就得换上满清的龙旗,这还不算,老外还得来个持鞭清道,这是啥?这是人的名树的影啊!

因为他们知道和左大人掰扯道理,他们也掰扯不过,掰扯中左大人也许就给你说起别的事了,得不偿失啊!

所以咱大华夏有句老话,一头狮子领着一群羊,转脸这群羊都能变成狮子。回头让一头羊领着一群狮子,拉倒吧,全都得变成撅着屁股跑路的羊了。

哎!左宗棠左大人太少,李鸿章却太多了点。面对破落户满清,只有一个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左大人,独木难支啊!

左大人,您当年咋走的那么快,迟点不行吗?可这个要求对于一个七十四岁高龄的老人,有点强人所难了。

老人走了之后,迟暮的满清失去了最后一点阳刚之气,你还能坚持多久?

老人走了之后,福州城下一声霹雳,城墙崩裂,天意如此,再问你还能坚持多久?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太平军   沙俄   太平天国   伊犁   越南   清廷   巡抚   海防   法国   新疆   总督   湖南   朝廷   慈禧   大人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