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女儿带了七年外孙,现在成冤家,该怎么解决?

小区里有个有钱的邻居,她坐月子时婆婆不愿意伺候她。她亲妈知道后,立刻收拾东西从老家赶来伺候她。这一伺候,就是八年。

她亲妈很勤快,把家里收拾的很干净,孩子每天出门也穿得很体面,可是邻居生二胎后,坚决把她妈送到老家,说什么也不让她妈妈照顾了。她亲妈气得吐槽她没良心,不过我们这些邻居却知道,要是继续让她住下去,邻居这个家可能就散了。

邻居叫晓晓,她和丈夫刘川是我们小区里为数不多,在职场上混得风生水起的人。晓晓是大专毕业,但是毕业后一心扑在学习上,精进自己的能力。后来进了一家大公司,从普通的文员,一步步做到了办公室主任的位置,工资翻了好几倍。

晓晓和刘川结婚时,婆婆觉得晓晓是城里姑娘,肯定矫情又爱花钱,所以打心眼里不喜欢她。她和刘川结婚时,婆婆买了一套房子,本来说好了给刘川当婚房,可房产证上却写着她公婆的名字。

她公婆毫不避讳地说,万一晓晓和刘川离婚了,这套房子就是他们的,晓晓别想分他们家一分财产。

房子属于婚前财产,不写晓晓的名字,晓晓也不生气。可是公婆却写了他们自己的名字,晓晓还没住进去,公婆就在她面前多次提到,房子在他们名下,要是晓晓惹他们生气,他们随时能将她赶出去。

晓晓很自强,她不想还没嫁进门就受公婆的气,便问父母借钱,自己首付了一套房子,婚后直接和刘川搬过去住了。

晓晓买的房子离娘家近,离婆家远。这样他们既不用经常回婆家,房子是她买的,公婆也不好意思到她的房子里耀武扬威。

果不其然,自从晓晓买了房子,公婆面子上挂不住,一次都没去过晓晓买的房子。有时候他们想刘川了,就给刘川打电话,让他开车回家。

晓晓怀孕生孩子时,本来请了月嫂。晓晓的婆婆说请月嫂浪费钱,把月嫂退了,自己亲自来照顾晓晓。可是月嫂走后,她嫌弃晓晓生的是女儿,每天故意睡到十点多才起,起来了就化妆,打着出门买菜的名义,不到晚上不回家。

晓晓饿的难受,只好吃泡面。可是泡面没营养,孩子没奶吃。刘川知道他妈妈这样做不对,可是不管他怎么劝,他妈妈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刘川无奈,只能让他妈妈回老家。

晓晓的婆婆走后,刘川每天照顾晓晓。他白天要上班,晚上要熬夜,身体吃不消,晓晓也心疼他,就哭着给她亲妈打电话。她亲妈二话不说,挂了电话,简单收拾了一些东西就来了。

晓晓的妈妈姓蔡,我们喊她蔡阿姨。蔡阿姨很勤快,自从她来以后,一天拖三遍地,衣服一天一洗,晓晓家里干净多了。以前我去找晓晓玩,晓晓家乱糟糟的,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自从蔡阿姨来了,每样东西都归位后,晓晓家里变得宽敞明亮许多。

晓晓也说,亲妈和婆婆就是不一样,只有亲妈对她的好才是真的好。

蔡阿姨性格开朗,喜欢笑,我们小区对蔡阿姨的印象还不错。可是相处时间久了,大家看到蔡阿姨都绕道走。

1.管不住嘴,爱攀比。

晓晓收入很不错,蔡阿姨经常炫耀晓晓有多优秀,我们是晓晓的朋友,自然也认可她的说法。但是时间久了,蔡阿姨夸晓晓的时候,总免不了也贬低别人。

我们穿了新衣服,蔡阿姨就会问我们多少钱买的。她可以说好看,也可以说不好看,可她偏偏说:这种衣服,我家晓晓根本看不上,太便宜了,晓晓买衣服,低于几百块的,根本不会买。打完折三四百,她都嫌便宜。

后来我们逛街,不带晓晓了。晓晓解释,她没有她妈妈说的那么夸张,她也喜欢买便宜的东西。只是买的羽绒服都是上千块的,其他的也有几十几百的。

周末,我们喜欢在楼下带孩子玩耍时,聚在一起聊天。蔡阿姨只要看到我们讨论一个东西,就会扯到晓晓身上。哪怕我们谈论好看的沙发垫子,她也要炫耀一番,说晓晓家的沙发垫子好几百,比我们看的好看。

更过分的是,小区有个宝妈在家带孩子,宝爸失业了。蔡阿姨收拾了两件衣服送给她穿,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可蔡阿姨开口就说:这衣服是我家晓晓不穿的,我觉得很适合你,你试试看能穿嘛,合适就送给你啦。你要是不要,我就拿来拖地了。我觉得扔了也是浪费,就想着先送给你穿。

这位宝妈本来就因为家里条件不好自卑,听完蔡阿姨的话委屈哭了,凭什么她就要穿别人不要的衣服呢?

因为蔡阿姨太喜欢踩着别人的短处炫耀自己生出好女儿的优越感,所以我们看到蔡阿姨都绕道走,对晓晓也没之前那么热情了。以前我们在一起时无话不谈,后来能不说就不说。

因为告诉晓晓,晓晓会告诉蔡阿姨,蔡阿姨会告诉整个小区的人。小两口吵架,本来过了一夜就和好了,蔡阿姨知道后,会一见面就问你和好没?还告诉你不要轻易原谅对方,反正离了婚照样过得好。

一件小事到了她嘴里变成了离婚的大事,谁还愿意和他们一家说心里话呢?

对女婿太挑剔

蔡阿姨没来之前,晓晓和刘川感情很好,两人经常一起遛弯,逛超市,羡煞旁人。可是自从蔡阿姨来了以后,晓晓和刘川成双入对出门的次数越来越少。

蔡阿姨来照顾晓晓坐月子,刘川心里很感激,也很愧疚,所以对蔡阿姨很好,喊妈妈的时候,声音都很甜。

只要蔡阿姨不挑事,刘川肯定对她不错。可惜蔡阿姨偏偏喜欢鸡蛋里头挑骨头,什么事都能挑出个一二三。

孩子六个月大时,晓晓重回职场了。她工作比较忙,所以下班回家比刘川晚。蔡阿姨经常做好饭,刘川就下班了,而晓晓还要一个多小时才能下班。

刘川饿了,到厨房先吃点东西垫垫。刘川嘴巴比较甜,经常吃的时候会夸赞蔡阿姨做饭真好吃,他越吃越馋。

这本是一件很温馨的事,可是蔡阿姨却说:晓晓还没来,你就先吃了,你都知道饿,晓晓肯定更饿,你就不能等她一起回来吃?

接连好几次,刘川进厨房吃东西都会被蔡阿姨数落,时间久了,他就不进厨房了。

刘川不提前吃东西,蔡阿姨也不满意。因为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时,刘川碰到爱吃的菜会吃很多,却不给晓晓夹菜。蔡阿姨觉得刘川不爱晓晓,如果他爱晓晓,应该主动给晓晓夹菜。

刘川很无语,桌上只有四道菜,伸手就能夹到,为什么非要给对方夹菜呢,又没有外人在场,还要秀恩爱?

可蔡阿姨总是因为这件事生气,刘川每次遇到想吃的饭菜的,就先给晓晓夹。有时候还怕吃太多,蔡阿姨会生气,会半夜让晓晓去厨房把饭菜加热,等蔡阿姨睡了再吃。

刘川在我们小区,算是模范丈夫,对晓晓好,平时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下班就回家带孩子,减轻岳母的负担。

按理说,蔡阿姨应该知足。可是蔡阿姨又有了其他的不满。

刘川性格开朗,孩子没出生前,他经常和晓晓参加朋友聚会。后来孩子出生了, 他忙着照顾孩子,没办法参加聚会,就和朋友在电话里闲聊几句。

但是刘川每次和朋友打电话,蔡阿姨都会竖起耳朵偷听,等到晓晓回来的时候,学给她听。有时候刘川偶尔向朋友吐槽晓晓,本来只是秀个恩爱,蔡阿姨却觉得刘川嫌弃晓晓,学的时候添油加醋,惹得晓晓很生气。

后来刘川给朋友打电话,都不敢在家里打。

管的宽,又太护短

蔡阿姨还很护短,她没来之前,晓晓和刘川无话不谈,经常嬉笑打闹,有时候还会发朋友圈分享夫妻趣事。

可是自从蔡阿姨来了,晓晓和刘川开玩笑时,蔡阿姨只要看到刘川打了晓晓一下,不管力气轻重,都要斥责刘川一顿,说他下手太重,晓晓是女孩子,刘川应该让着她。

刘川解释,他和晓晓闹着玩的,蔡阿姨却不依不饶地说:你就是不能吃亏,晓晓打了你两下,你打了她三下,你就不能不还手。

晓晓和刘川偶尔闹别扭,哪怕是晓晓无理取闹,被指责的也是刘川。蔡阿姨会对刘川说:你能娶到我们家晓晓,你就知足吧。现在的女人,有几个月入两万,长得漂亮又顾家,还有岳母帮带孩子的?要我看,晓晓不管再怎么错,你都没资格生气。

反正在这个家里,刘川做什么都是错。渐渐的,他变得下班不爱回家,回到家也关起来门不说话,和晓晓也很少聊天。

晓晓发现刘川的应酬一天比一天多,一次比一次晚,她吵过闹过,刘川次次都认错,次次都不改。后来刘川觉得婚姻支撑不下去,才和晓晓敞开心扉谈了一次。

好在晓晓很聪明,她向我们这些朋友倾诉完苦恼后,就调整状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周末,她让蔡阿姨回家,她和刘川带孩子。如果蔡阿姨做的都是晓晓爱吃的饭菜,晓晓就和刘川出去吃。刘川偶尔和朋友打电话,蔡阿姨向晓晓告状,晓晓不仅不生气,还让蔡阿姨少管闲事。

刘川觉得自己的委屈终于被看见,心生感动,两人的感情才没有走向终结。

本来孩子上了幼儿园,晓晓不准备让蔡阿姨照顾孩子了。可是蔡阿姨舍不得孩子,每天想孩子想得睡不着,只能继续在这个家帮忙带孩子。晓晓为了有私人空间,特地买了大房子,她和刘川住楼上,蔡阿姨住楼下。

后来孩子上了小学,蔡阿姨送孩子时摔伤了脚,晓晓请了护工照顾她,等蔡阿姨伤好想回来后,晓晓就找了借口,不让她继续带孩子了。

晓晓说,她长大了,如果她妈妈总是这么庇护她,看似是爱,实则害了她。有些苦她要自己的经历才能成长,她理解蔡阿姨对她的爱,但是过犹不及,适度即可。

我认为,帮女儿带了7年外孙却成了冤家,中间肯定有很多矛盾被激发,才会导致这样的局面。

遇到这种问题,双方首先要先反思,相处时有没有说过过分的话,做过让人寒心的事,如果有,就互相道歉。父母也有犯错的时候,承认自己错了不丢人。

其次,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把话摊在明面上说,不要指责和抱怨,心平气和说出自己的想法,顺便倾听对方的想法,只有这样,才知道双方的症结在哪里。

最后,距离产生美。帮女儿带孩子是好事,但是很多父母帮子女带孩子时,会不由自主的插手子女的生活,对子女指手画脚,这样做看似是爱,但是子女会觉得压力大,心烦。

子女已经是成年人了,没有谁想一直听别人的话,按照别人的想法生活。如果父母帮子女带孩子,就好好带孩子,其他的事少发表意见,只要子女家庭幸福,很多事没必要分个是非对错。

如果子女不需要父母继续帮忙照顾,父母也要有眼力见,即使离开。父母能帮衬子女一阵子,帮不了一辈子,适当的放手,才是明智的爱。




“我走,我马上走,谁让我没有儿子,想要靠女儿养老呢?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你们家10年,帮你们把两个孩子照顾大,还有我那56万的征地款,在你们家连个床位都买不到,你们一家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62岁的于大妈对着女儿女婿崩溃大哭,边哭边数落着,而她的女儿和女婿却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仿佛于大妈口中的“白眼狼”说的不是他们。

原来,于大妈连生了三个女儿,这几个女儿在外人眼中都非常优秀,老大保送国外,最后在国外定居。

老二是一名医生,老公是体制内 ,夫妻俩在城里有房有车,可以说生活条件算得上是小康了。

至于老三,在学习上虽然没有两个姐姐有天赋,但是,却非常会做生意,刚开始和别人一起做批发,后来就自己出来单干,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只是,老三比较颜控,看中了一个比自己小五六岁、只是一名普通职员的小帅哥,当然,以她当时的能力来说,完全有能力养“小白脸”,也许正因如此,她对于丈夫能不能赚钱并不看重。

当时,周围的人都羡慕于大妈,都说她生女儿比别人生儿子还要好,还要有福气,甚至连当初笑话她家是绝户的人都忍不住感叹,说“我要是有这样有出息的女儿,哪怕只有一个,我也满足了。”

其实,于大妈当时因为连生了三个女儿,没少受到村里人的白眼,甚至有人说他们是绝户,更过分的是连她的小姑子都欺负她,说她让他们老于绝了后。

为此,于大妈没少躲在被窝里哭,甚至不敢出门,特别是在生第三胎时,她比谁都希望这一胎能是个儿子,可以说,她连做梦都想生个儿子。

只是,在还没有看见孩子,只看丈夫的表情时,她的心就沉到了谷底,从丈夫抱着孩子却不见一丝喜悦的表情中,她心里就明白了,这又是一个女儿。

别人家添丁都是高兴的,而于大妈一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特别是小姑子,听到娘家哥哥嫂嫂又生了一个侄女后,不但没有来安慰,反而处处说嫂子的不是。

当时,很多人都非常同情于大妈,说她遇到这样的小姑子,简直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而最让于大妈难过的是,她本来就是晚婚,再加上生老三时伤了身体,基本上很难怀孕了,哪怕她想生,也有心无力了。

后来,在娘家父母的劝说下,于大妈对生儿子也死心了,也可以说是想开了,不再执着于生儿子。

记得当时,她那八十多岁的奶奶劝她说“男娃女娃都是自己的娃,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只要把她们培养好,照样可以令父母脸上有光。”

奶奶还把村头一家四个儿子,但四个儿子有三个没有成家的那户人家举例子对于大妈说“你看老张家,生儿子时个个都羡慕,都赞叹他们会生儿子。”

“可如今,不说他们自己发愁,连旁人看着都替他们发愁,家里杵着这么几个娶不上儿媳的儿子,他们愁得头发都白了,可有什么用。所以,我们不要去羡慕别人有的,而忽略了自己有的,那才是得不偿失。”

听了奶奶所说的一番充满了智慧的肺腑之言,于大妈茅塞顿开,不再钻牛角尖了,而是把全部身心都用在怎么培养女儿身上。

都说“力气使在哪,哪里就会有回报”,果然,于大妈的三个女儿从小就比较懂事,特别是老大和老二,不但学习成绩好,还非常贴心,而且,做作业不用父母操心,连家务活都是抢着做。

当然,十只手指有长短,于大妈的三个女儿也并不是每个女儿读书成绩都那么好,她的小女儿的成绩在三姐妹中,就稍微差了一点点。

不过,这也只能说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于大妈的三个女儿同样如此,再加上旁人对他们家的一些不太友善的举动或言论,让她们从小就有一种迫切想要证明自己哪怕是女儿身,也并不比别人差的欲望;哪怕是女儿身,也照样能够让父母脸上有光、让父母享福。

正是这样一股信念,让她们比别人更加刻苦,更加勤奋,而事实证明,她们比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要优秀。

当于大妈捧着大女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忍不住嚎啕大哭,她终于可以挺直腰板走路了,终于很自豪地告诉那些说闲话的人:女儿并不比儿子差。

而那些曾经暗讽过他们的人,再也没脸说他们生女儿不好,特别是在二女儿同样考上重点大学,然后再到大女儿出国留学后,于大妈几乎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对象。

特别是曾经跳得最欢的小姑子,眼看于大妈日子越过越好,她除了羡慕之外,更希望于大妈这个嫂子能对她伸把手。

对于大妈的态度是前所未有的好,仿佛以前那个到处说嫂子闲话的人不是她一样,村里人都看不惯她的行为,说她“不要脸”。

其实,于大妈也是憋着一口不服输,甚至是想要赌一把给世人看的气劲,她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也像自己一样,被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更不希望女儿因为性别的事,而承受外界对她们的伤害,而想要改变这一切,首先就要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于大妈和她的几个女儿都做到了。

大女儿出国后留在国外发展,听说日子过得相当不错;二女儿是一名医生,工作虽然辛苦,但她也算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至于三女儿,做生意有着独特的天赋。

可以说,三个女儿都各有千秋,邻居们都说他们家出了“三只金凤凰”。

都说“儿女有出息,对父母并不是好事”,于大妈同样有着这样的想法,特别是对大女儿,她想见大女儿都只能通过屏幕。

于大妈常说:小时候盼着她有出息,等她真的有出息了,想见却难见。

对于小女儿,于大妈反而觉得十分庆幸,因为她觉得和小女儿之间,没有距离感,还可以像以前那样,想聊什么就聊什么。

不像和大女儿和二女儿之间,想聊点什么却总觉得无话可说,都找不到共同话题。

除此之外,小女儿就嫁在镇上,离娘家非常近,这对于于大妈来说,也算是一个安慰,当时于大妈就在想,起码还有一个在身边。

自从小女儿结婚后,于大妈经常把自己种的菜和养的鸡之类的,都拿到小女儿家,哪怕小女儿并不缺这些东西,甚至还拦着她,说不希望她还那么辛苦。

可于大妈总说自己闲着也是无聊,还不如为女儿再发挥点余热,另外,她还说自己种的比外面买的还要绿色和更有营养。

后来,女儿有了孩子后,要顾着生意,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来照顾孩子,于大妈实在不忍心女儿这么受累,就主动提出到女儿家帮女儿照顾孩子。

其实,当时,于大妈的丈夫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平时无聊的时候,她就喜欢去看望女儿,甚至可以说,看望女儿成了她唯一的寄托。

而女儿也觉得有母亲帮忙照顾孩子,是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毕竟自己忙起来的时候,真的无法很好地照顾到孩子。

再说,母亲一个人在家也无聊,还不如一家人在一起,相互之间也能有个照应。

小女儿和丈夫商量后,丈夫也觉得这个提议不错,表示支持,再说,丈夫心里明白,他如今的一切,几乎都是靠妻子,如果不是原则性上的事情,他大多数都不会反对。

于大妈就这样住进了女儿家,而且一住就是将近10年。这10年里,3个外孙都是她帮忙照顾着长大的。

在这个家里,于大妈不知不觉中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一直做着免费保姆,10年如一日地为这个家、为外孙付出,甚至还把家里的征地款给了小女儿和女婿。

因为那时候小女儿刚好生意失败,不但把以前赚到的都赔了进去,甚至还欠了很多外债,于大妈想要帮小女儿一把

本来这笔征地款应该三个女儿平分的,可于大妈却心疼小女儿,在得到大女儿和二女儿的首肯后,就把这笔征地款给了小女儿。

当然,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希望小女儿能够为母亲养老,说穿了就是要照顾母亲,特别是母亲需要的时候。

毕竟,大女儿和二女儿考虑到自己都不在母亲身边,而母亲也渐渐老了,身边也需要有人看着。

三个女儿当中,无疑是小女儿是比较合适的。

当时,于大妈也是这样认为的,她认为自己以后就要靠小女儿多一点,毕竟,人总有人生病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充分体现出儿女的重要性。

正因为出于这样的考虑,于大妈才想着多帮小女儿一把,无论是物质还是生活上,只要她有的,她都给了小女儿。

只是,她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做了这么多,不但没落下好,反而被小女儿埋怨,小女儿甚至还说让她回老家住几天。

小女儿明显在赶她走,只因外孙不好好学习,小女儿教育孩子时,于大妈忍不住拦了几句,小女儿火了,狠狠地数落了她一顿,甚至还让她哪来的回哪去。

听到小女儿的话,于大妈无比伤心,她想不明白,自己和小女儿之间,怎么就走到了这个地步?

另外,小女儿现在让她回去,她能回哪去?家里不但没有人,而且,房子空了这么多年,还能住人吗?

于大妈伤心之余,只能求助大女儿和二女儿。

大女儿和二女儿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她们俩一致认为有以下两种解决办法:

一、要有边界感(少掺和女儿家的家事)。

生活中,很多人都容易犯同一个错误,特别是帮子女照顾孩子的老人,总觉得孙子(外孙)是自己带大的,那么,自己就有话语权,甚至还会把子女的位置抢过来。

其实,错了,这种抢子女的活干实际上就是越界,哪怕那孙子(外孙)是你带大的,你也不具有话语权,特别是在孩子的教育上,更应该分清主次,分清自己的位置。

这个时候老人最应该做的就是不掺与,哪怕看着孙子(外孙)因做错事被罚而心疼,也不要出面去干与,更不要也孙子(外孙)站在同一阵线上去指责子女。

如果是这样的话,不但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理解,以为自己是对的,更会让原本就情绪失控的子女情绪更加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根本无法顾及这个老人是自己的父母,而只会把心中的怒火发泄到老人身上。

这样一来,事情只会越来越糟糕,老人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复杂,甚至破裂。

就如同文中的于大妈,她可能没有觉察到自己触碰了女儿的底线,反而觉得是女儿对自己太过于无情。

而从这一个细节中不难看出,这样的事情绝对不是第一次发生,想来,小女儿也是忍无可忍或情绪激动之下,冲口而出让母样回老家。

其实,这个时候双方都应该先冷静一下,待情绪恢复后,再好好沟通,相信父母与子女之间,哪怕有言语上的冲突,也不会有隔夜仇。

当然,想要沟通有效的话,子女就需要和父母对事情进一步讲清楚,同时,更需要严明双方的立场,让父母明白自己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毕竟,很多老人都不太清楚什么是边界感,他们总觉得子女的事没有是自己不能掺与的。

二、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任劳任怨的免费保姆。

很多老人到了子女家里,都喜欢大事小事的包揽,什么都抢着做,甚至一刻都闲不住,把自己累得像一个驼镙。

其实,这一部分老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过客气,甚至是一种讨好,这种讨好就像小时候的我们一样,想要得到对方的认同。

只是,有些事情做多了就会养成一种习惯,甚至可以说会形成一种相处模式。

子女也同样如此,他们会把老人的付出当成一种习惯、一种相处模式,但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是被看见,而不是被当成一种习惯。

而长时间下来,那个不断付出的人难免会有情绪,就会忘了自己的位置,就会做出一些让子女无法容忍的事。

其实,造成这一切的主因都是因为,老人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没有脾气的免费保姆。

大家知道“免费保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等于同没有地位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这样一个人,往往是得不到子女或者家人尊重的,甚至还是常常被忽略的存在。

而很多时候这样的处境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从一开始尊重自己的意愿,保有自己的底线。

都说“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允许的”,别人对你不够尊重或者子女把你当保姆,这都是你本身无意间造成的。

而想要和子女之间相处愉快,这个分寸真的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于大妈两个女儿为于大妈所出的主意,在这笔者再补充一点:

每个老人都应该守好自己的钱袋子,特别是没有退休金的老人,钱袋子就是自己在子女面前的底线。

一旦把钱袋子交出去就等于把自己的主动权交了出去,可以预见,以后的日子也只能小心翼翼地在子女面前讨生活,活得非常卑微。

就如同于大妈一样,帮女儿照顾孩子就算了,还把全部的身家(56万的征地款)都给了女儿。

也许当时是获得了女儿的感谢,但是,这种感谢也是有期限的,过不了几年,特别是老人需要被子女照顾时,老人对子女的好就会荡然全全。

所以,想要让自己在子女面前活得体面,就要捂好自己的袋子,不到最后一步,都不要拿出来。

这可是很多老人真实的例子,希望大家都能够记住这一点。

以上仅是笔者个人观点,供参考!





就题主说的这个问题我来聊聊好吗?

做妈妈的帮自己的女儿带了七年的外孙,到头来两人却成了冤家,以我看像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很少见到的,一个妈妈含辛茹苦把自己的女儿带大成人,现在女儿也已经结婚成家,并有了她自己的孩子,女儿也做妈妈了。


但女儿生下的孩子自己没时间来带,爷爷奶奶他们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不带孙子,只好求母亲也就是孩子的姥姥帮忙带着,她这一带就是七年,想想这七年里姥姥真的好辛苦,可到最后姥姥没有从女儿女婿那里得什么好处,也没听到女儿女婿对她说一句安慰的话,却变成了冤家,这是谁都没想到的。在这带娃的七年中有句话说的好:“姥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辛劳”。现在到好,姥姥原本健康的身体变成了医院的长客,三高有了,腰腿痛也出来了,脸上的老年斑也出现了。


这些都认了,可为什么现在跟女儿女婿成为了冤家了呢?题主现在是百思不得其解,而且还越想越气,天天是饭不思茶不想觉不睡,怎么办?该怎么解决?姥姥最后想到了#悟空问答#我以为这个问题还是很好解决,首先这个问题出在你母亲这里,有网友会问,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我看来有其娘必有其女,子不教父之过,同样的道理“女不教娘有过”有因必有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时间,时间能够谈化一切矛盾,更何况你们还是母女,女儿是母亲身体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母亲必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你什么时候找到这个原因了,那什么时候这个问题也就跟着解决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姥姥您!

欢迎大家就这位姥姥的苦脑问题一起互动、点评、留言!谢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静安华哥




刘芬退休刚满一年,远嫁的女儿生了一对双胞胎,她打点行装去了千里之外的女儿家,前三年挺好,第四年却和女儿闹翻了。




01

刘芬的老伴前两年突发心脏病离世,女儿出嫁后,一个人有点孤单,平时上班还好,退了休这种感觉就更强烈。所以女儿提出帮带外孙的要求后,她没怎么犹豫就答应了。

刘芬到了女儿家后,承包了全部家务,把两个外孙也带得很好。虽然两代人带孩子的观念不太一样,但是亲妈和女儿之间沟通起来比较顺畅,女儿女婿对她百般感激,一家三代五口相处得其乐融融。

看到一些老闺蜜在儿子家带孙子,与儿媳闹得水火不容,刘芬就暗自庆幸自己生的是女儿。她想,自己将来的依靠就是女儿女婿,所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女儿的生活当中,连女儿要交生活费也不收,体谅年轻人打拼不容易,承包了女儿家的伙食费、孩子的零食水果早教等,每月近6000元的养老金基本花光。




02

三年过去了,两个可爱的小外孙上了幼儿园。刘芬肩上的担子也松了许多,每天送完外孙入托,还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她终于松了一口气。

有一天,平时中午在单位吃饭的女儿女婿突然回来了,说有一件事要和刘芬商量。原来是三年后小外孙就要上小学了,他们想早一点换个学区房。随着孩子们长大,现在的两房也不够住了。女儿撒娇地对刘芬说:“妈,您的房子空了几年,以后也不用再回去住了,不如卖了它,然后我们买个大房子一起住,多好啊。”女婿也连声附和,一定会好好孝敬她。

刘芬听了有一些心动,但又有些莫名的不安。于是下午就给最要好的老闺蜜云姐打电话说了这件事。云姐是刘芬的老同学,相识几十年几乎无话不谈,听了刘芬的话之后,她提出了反对意见。云姐说:“晚年三件宝,老窝最重要,如果卖了老房子,将来万一有点什么,连个退路都没有了”




03

刘芬觉得云姐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又暗自觉得自己不会走到那一步。她虽然没有同意卖房子,但将自己的几十万积蓄全部拿了出来支援女儿女婿交了首付。

女儿家所在地的房价不低,东拼西凑的首付只够换一个小三房,但好在不远处有一座不错的小学。

从那以后,刘芬发现女婿看她的眼光有些不同了。以前上下班回来见到刘芬妈前妈后地叫,现在话少了很多,最多借着孩子叫一声姥姥。女儿也曾借着撒娇埋怨过她,如果卖了老房子的话,可以换个大三房或是小四房,一家人住得更宽敞,并且也不用每月背那么多房贷了。刘芬听了心里有些不舒服,内心也很纠结自己是不是过于谨慎了。




04

又过了一年,女婿的母亲去世了。亲家母本来就体弱多病,缠绵病榻多年终于还是走了。女儿女婿回去奔丧,去时两人,回来却是三人——亲家公也跟来了。

女儿女婿在厅里给老爷子搭了个床。家里的小三房,女儿女婿一间,儿童房摆了一张儿童上下铺,另一间就是刘芬的小房间了。

时值夏季,客厅里住着个老男人,刘芬觉得特别不方便。这亲家公来自北方农村,生活习惯大大咧咧,经常进门不换鞋,如厕不冲水,让刘芬头痛不已。但是女婿是独生子,上面有两个姐姐早已嫁去了外地,按他们当地的习俗,就是来儿子家养老来了。

有一天晚上,刘芬起来如厕,谁知一推门吓得心脏病差点犯了——亲家公躲在洗手间抽烟,没开灯也没插门。刘芬的尖叫声也把亲家公吓了一跳,于是嘀咕了一句当地土话,刘芬一听就火了,两人吵了起来,这一吵也惊动了小两口和两个孩子……可想而知是一场什么样的混战。




05

刘芬很委屈,她想回老家但又可怜小外孙无人接送,不回去每天面对这一屋子人和越来越复杂的关系也是临近了崩溃的边缘。

自从亲家公来同住以后,刘芬多了许多家务:原本中午一个人吃饭可以随便应付,现在还要给亲家公准备午餐,那老爷子的口味不一样,喜欢吃面食,还要每餐都喝上两口小酒。忙完午餐休息不了多久就开始准备晚餐的食材,4点半还要去幼儿园接外孙们放学,而人生地不熟的亲家公根本帮不上忙。

女儿对于公公的生活习惯也是颇有微词,嫌弃他烟头到处丢,嫌弃他不爱洗澡身上总是有一股老人味儿,甚至嫌弃她吃饭的时候叭哒嘴。设在客厅里临时床从来就没有整齐过,就算刘芬整理好了,老爷子也会随时躺上去,所以房间特别凌乱。


女儿心烦的时候就会找刘芬诉说,说着说着就开始埋怨,如果当初卖了老房子换了大房子,似乎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刘芬听了更加伤心,自己离家四年全心全意为女儿家服务,花光了养老金也掏空了积蓄,仅仅是因为没有卖掉自己的老房子,就落下这么多埋怨,真是费力不讨好啊。母女俩终于爆发了一次大争吵,刘芬收拾自己的行李回了老家,这时她庆幸自己听了云姐的话,给自己留了个老窝。




让我们回到题主的问题,帮女儿带了7年外孙,现在成了冤家,该怎么解决?

这样的问题在很多人家都曾经出现。两代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观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长期一起生活必然会产生矛盾。

三毛说过:“过分为己,是为自私自利。完全舍我,也是虐待了一个生灵——自己。”

作为一名退休人士,为事业为家庭为儿女,已经奋斗了半生,好不容易退了下来,应该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地全部奉献给孩子。

儿女需要帮助,可以适当伸以援手,但没有必要完全放弃了自我出钱又出力。要知道人性是贪婪的,过度的付出容易让对方理所当然地享受一切,或许因为某种原因,达不到对方的全部要求的时候,反而容易落下埋怨。




爱情导师涂磊说:“待人七分好,留下三分给自己。”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对自己三分好,那么关系里,就有了三分距离。

怎么办?建议先冷处理。时间是医治伤痕的良药,距离能够产生美。大家先暂时分开居住,冷静下来,多想想对方的好,或许慢慢就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母女也好,父子也罢,毕竟存在着血缘关系,这个“冤家”不会是长久的。

只是在以后的相处中该如何去做,才能够避免重蹈覆辙,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如果你经常溜达在小区的广场或者公园里,你会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大多数带孩子的老人都是孩子的姥姥姥爷(外公外婆)所以有这样的一句俏皮话:妈妈生,姥姥养,爷爷奶奶来观赏。为什么姥姥姥爷帮忙带宝宝的情况比较多一点呢,那是因为她们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女儿受苦。也不希望女儿因为带孩子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因为家庭主妇的幸福感往往很低的,总之为了女儿的小家,她们牺牲了自己本应该好好享受晚年的生活,来给女儿女婿带孩子。

老人的出发点是好的,那为什么会成为冤家呢,是不是女儿女婿是白眼狼,看不到老人的付出,并把这种付出当作理所当然,好像老人带孩子天经地义一样,下班回到家里就像个甩手掌柜,吃完饭就窝在沙发上看手机。久而久之,老人能没有怨言嘛,所以可能就会抱怨两句。两个不知道感恩的巨婴却把这些你们的无心之言记在心里,在孩子7岁了上小学以后,不再需要你们了照顾了,这时候他们爆发了,开始处处挑毛病了,觉得你们碍眼了。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先和你们的亲家(女婿父母)沟通,然后自己教育自己的孩子,或者找和女儿女婿关系比较好的亲属,让他们先去打探一下,找到孩子的心结,再慢慢的打开,还有你们带大的外孙,都可以成为你们感情回暖的润滑剂,这是个慢工程,别着急慢慢来。

还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你们带孩子的这几年,过度掺合人家夫妻间的各种事宜,什么都要管上一管。觉得自己帮助他们带孩子了,居功至伟,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插入到人家小家庭的生活里,时间长了谁都受不了的。如果是因为这种原因,我建议你们可以诚恳的和小两口沟通,不再掺合人家的家事。还有就是可能你们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现在不服从管教,亦或是就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发生了口角,当然没有及时打开心结,越积压约多,像滚雪球一样,最终可能就爆发了,还是那句话,找一个可靠的和小夫妻关系好的亲人或者朋友,让他们打开心结,找到原因,再慢慢想办法缓和矛盾,毕竟都是血缘至亲,你们还帮他们带大的孩子。矛盾一定会解决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外孙   亲家公   女儿   冤家   女婿   大妈   姥姥   阿姨   子女   家里   儿子   老人   父母   母亲   妈妈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