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戚继光能活到明朝末年他带领的戚家军能打败努尔哈赤吗?

一支军队能否打胜仗取决于在背后支持这支军队的政治集团是否可以高效运作。

甚至,清廉不清廉都无所谓,正不正义也无所谓,只要动员一切力量的能力足够比敌人强大就可以战胜敌人。

否则,任凭士兵们如何勇敢,将军们如何计谋百出,如何会练兵,都是不足用的。打上一场两场胜仗也许可以,但终究会失败的。

打仗,归根结底打的是政治能力,军事能力只是政治力量的表象之一。

如果后方政治一团糟,不团结;如果最高政治领导人是个糊涂蛋,怎么打都是输,早晚的事情。

所以说,战后论功,把功劳第一首先归功于最高领导人是正确的,也是应该的。

戚继光自然有他的军事才能,但他的政治嗅觉更准确。

在隆庆朝和万历朝早期,戚继光打倭寇之所以百战百胜,除了战法得当之外,和他抱上了张居正的大腿是脱不开关系的。

当时,作为皇帝,隆庆帝侥幸继位,根本是个傀儡,也没啥能力,只做了六年皇帝,朝政被高拱和张居正把持。而万历帝只是一个毛孩子,高拱也不行了,所有的权力都在张居正手中。而张居正虽然是权臣当道,却不是一般权臣,张居正确实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好权臣”,他是霍光,他是忠于朱家皇帝的。

正是张居正全力支持戚继光,要啥给啥,也不准其他朝臣去啰嗦戚继光,戚继光才得以发挥其能。

其实,不论在戚继光之前,还是之后,比戚继光打仗厉害的明朝武将多了去了。比如邓子龙,比如汤克宽,这两个人战死在抗倭战场上,其实是很能打的,力战而死。还要比较有名的胡宗宪,比较冤枉,他是戚继光的上司呢!论军事才能,绝对在戚继光之上。

但张居正死后,万历亲政,明朝的朝堂风气也就一日不如一日。前方战场上虽然有张居正留下的人才在支撑,勉强打胜了所谓的“万历三大征”。甚至,李如松和麻贵在朝鲜狠狠地揍了丰臣秀吉一顿。但,已是强弩之末了,随着万历皇帝开始怠政不上朝,朝堂上文臣大佬们开始党派林立,互相倾轧了。什么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你方唱罢我登台,各领风骚不服输,倒也是热闹,只是苦了天下百姓和前方的将士。

可以说,后期明朝的权臣可以说一个比一个没溜。

到努尔哈赤雄起的时代,认真说,单论忠于朱明皇帝与否的程度来说,崇祯帝的十七位首辅大臣都不如一个魏忠贤。倒不是说魏忠贤是忠良好人,这和出身有关系,和获得权力地位的途径有关系。魏忠贤是皇帝家奴,除了忠心之外无选项,那些首辅大臣们就不一样了,他们是自我奋斗读书读出来的权力地位,皇帝姓朱姓杨都一样。

当然了,魏忠贤太贪,太没文化,让他在朝廷上指挥全盘打击努尔哈赤的战争,他也不灵,他信任使用的亲近手下一个个全部发财在先,打得了打不了努尔哈赤,关我屁事!

但是崇祯甫一上任还是杀了魏忠贤,其实道理也简单,魏忠贤是他哥哥的奴才,不是他的。

可魏忠贤再不好,搞钱的能力还是有的,尤其从官僚集团身上搞钱的能力,那是真不小,他是个钱袋子来的。

魏忠贤一完蛋,明朝的财政就不叫个财政了,完全沦为了“强盗财政”,前方打仗的军队需要根本吃不上饭,需要自筹财政。军队能怎么自筹财政,抢老百姓呗!在前线走私呗!

通敌走私养军队最有名的就是毛文龙了。

我自己养的军队为什么要听上级的命令呢?你上级又没给足够粮饷!

于是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崇祯皇帝后来又杀了袁崇焕。

将帅不和公开化,互相杀戮。

这种状况,任凭戚继光再有本事,个人再有魅力,吃不上饭的戚家军也要不干的,逃兵避免不掉。

反观努尔哈赤一方,他们虽然“落后”,但上下一心,政令畅通,后方生产虽然是农奴制度,也搞得像模像样,反正能把物资集中起来集中使用,运输中间没有跑冒滴漏,没有贪渎克扣,打胜了有功有赏,不会被人抢功抢赏。

最重要的是,打败了也有饭吃。

单凭戚家军,打不败努尔哈赤!




先上结论:不能,因为大明已是大势已去,谁来都没用,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大明晚期已经没钱了,打不起仗了。

其实戚家军和八旗是有过交手记录的,遗址就在今天沈阳的浑河南岸

从结果来说是十分惨痛的,戚家军经此一役,全军覆没,壮烈殉国,之后再无戚家军。

其实这里要先说明一个误区,就是戚家军的战绩并不仅仅是抗倭那么简单。

现在许多人一提到戚家军就只知道戚家军打倭寇很勇猛,戚家军也有过参加其他战役的经历,内平叛乱,外征朝鲜。

戚家军早年抗倭,屡战屡胜,在沿海将倭寇打得不敢上岸。

戚继光曾在《纪效新书》中自述:“从军三十年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遭一劫。”

南方抗倭战争结束后,嘉靖45年(1566年)12月,朱载坖即位,为明穆宗,调谭纶镇守蓟辽。谭纶到任之后发现这批防军素质太差,难堪大用,于是向朝廷建议把戚继光调过来蓟州修长城。隆庆元年(1567年)10月,戚继光赴蓟州。

戚继光到任之后,大力修建防御工事,蓟州此后享受了20年的太平时光,戚继光还开通关口,与游牧民族互通有无。有效修复了与边疆游牧民族的关系。

公元1588年,60岁的一代名将戚继光染病去世,戚家军的旗帜交到了侄儿戚金的手中,这位后辈没有辱没戚家军的名声,在戚家军的最后一战中面对强敌也毫不退缩,战死沙场,壮烈殉国。

公元1618年,萨尔浒一役,明军精锐尽失,只能转攻为守,龟缩在城墙后面。任辽东经略熊廷弼好不容易在辽东止住了后金的攻势,被天启帝以不进兵收复为由罢免,换了个丝毫不懂军事的文官袁应泰,袁应泰本来打算征调10万大军来收复失地,十万大军的开拔也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就在这时候,后金看准了这个空挡,直扑沈阳。



辽东经略袁应泰急调川浙精兵万余人,火速赶往沈阳,其中就包括戚家军。

戚家军刚抵达浑河南岸,就发现沈阳已经被攻破,落入了努尔哈赤手中。

此时,川浙援军陷入了两难的境界,但是川浙援军高层将领商量一下,就决定了绝不再退后一步,誓死要把后金的军队阻挡在这。



川军为了给戚家军争取布阵时间,义无反顾地渡过浑河,向后金军发起猛攻,后金两次与川军争锋,皆被打得丢盔弃甲,于是后金调来了红夷大炮轰击川军营地,川军遭受炮击,阵脚大乱,被后金一击即溃,仅有少数川军退回南岸,与戚家军汇合。

川浙军团以牺牲近万人的同时,也使八旗兵付出了伤亡上万人的代价。无论是明朝的实录还是清朝修的明史中,无一不对浑河血战中川浙军团的勇敢大加赞誉,称此一战为“凛凛有生气”“时咸壮之”、“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戚家军也没有辜负川军用鲜血换来的时间,此时他们已经摆好了赫赫有名的鸳鸯阵。

戚家军首先用“火铳三迭阵”给予八旗兵迎头痛击,八旗兵活下来的士兵好不容易冲到了戚家军跟前,戚家军的大口径郎机火炮万炮齐发,八旗士兵所剩无几,最后距离200步时,弓箭手万箭齐发。



最后冲到戚家军鸳鸯阵阵前的八旗兵,被戚家军的特制武器狼筅夺去了性命。戚家军在面对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冲锋时丝毫不惧,依靠鸳鸯阵与火器的优势,杀得八旗兵尸横遍野,死伤3000余人。



最后因为明军的30000援军被努尔哈赤歼灭,戚家军苦战无援,最后陷入了绝境。

总兵陈策在力斩十数名八旗士兵后,力竭身亡。总兵童仲揆心生惧意,想撤离战场,被戚金一把拉住,断喝一声:“大丈夫报国就在今日!”童仲揆面呈羞色,翻身冲入战场,直杀得浑身是血,多处负伤。



终于,戚家军战至了最后一刻,只剩下戚金、童仲揆和十多名明军,被八旗兵团团围住。此时的八旗兵,已失去了近战的勇气,他们纷纷拉满了弓箭,箭如雨下,戚家军全体壮烈殉国。




戚继光活到明末能力挽狂澜吗?答案是并不能。

首先我要说明,戚继光很厉害,他如果活着,戚家军一对一打爆对抗满清同数量甚至数量更多的八旗军问题不大。然而满清与明朝的较量是全方位的较量,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各个层面的较量,是双方领袖人物素质的大考验。明朝的崇祯明显不如满清的皇太极,满清除了在总体量上,其它在各个层面几乎都完爆明朝,这不是靠某一支精锐部队或者某个名将可以改变的。

以单位战斗力而论,巅峰戚家军应该是超过努尔哈赤时代的满清八旗的。

以浑河之战为例,戚金率领数千戚家军与数千川军一道抗击满清八旗精锐,努尔哈赤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遭受惨重损失,多名满洲猛将战死,数人被革职,满清精锐伤筋动骨,史料记载了努尔哈赤以及后金军对这支军队的畏惧,有人甚至临阵脱逃,这在满清早期战争中是不多见的。

要知道,当时戚继光已经去世多年,此时的戚家军早就巅峰不再,假如是戚继光时代的戚家军其战斗力会更强。

所以,单位战斗力戚家军不输满洲八旗。

但是,打仗尤其是两个政权的较量是全方位的。

明朝最终灭亡其根本原因是政治和经济问题。

政治上,明朝党争严重,任何重大决策都难以完全落实,藩王制度无从更改,崇祯无力扫除明朝的沉疴积弊,反而急功近利,导致东南赋税到不了中央,而西北中原等贫瘠地区却遭受严苛盘剥,终于导致农民起义四起,天下大乱。

政治问题延伸到经济上,东南大地主联合起来对抗明政府,而崇祯无能为力,只有将财政压力压在人数最多的贫民身上,再加上明朝的藩王制度以及卫所兵废弛军队军阀化等问题,比如辽东地区一年五六百万白银,却丧城失地毫无建树,就像一个失血的大动脉,最终耗死了明朝。又比如白银外流问题导致明朝财政枯竭。

明朝的制度需要有钱来养卫所兵,建立精锐的野战部队,没钱军户就没吃没穿,战斗力就上不去,战斗力上不去就打不过满洲八旗和农民军,打不过八旗和农民军丢失的人口土地就越多,丢失的土地人口越多就越穷,如此恶性循环,最终把诺达一个大明朝活活耗死。

明朝末年不是没有精兵,著名的比如四川的白杆兵,卢象升的天雄军,孙传庭的秦军等,这些部队都展示出了不俗的战斗力。

但是,这些部队因为党争、战略失误、没钱等问题全部葬送,这不是单纯军事问题,这是政治军事经济全方位的问题。

即便是戚继光复生,率领巅峰戚家军,最多也就是延缓明朝灭亡的时间,无法力挽狂澜,让明朝中兴。

戚继光之所以能取得军事上的成功,也和政治经济因素密不可分。

嘉靖用胡宗宪,胡宗宪是一个强有力的总督,而后来朝中又有张居正为戚继光撑腰,张居正时代明朝有钱,内阁意见统一,落实到军事上军队就有战斗力,打仗不被掣肘,所有才会有戚继光镇守北方战功赫赫,假如换成明末的政治经济环境,只怕戚继光也难逃松锦之战厄运。

实际上戚继光死后不久,戚家军一部就因为军饷问题闹事,结果被总兵王保全部屠杀!

大家想想,换成明末,戚家军下场又会如何呢?(老不看三国)




历史没有如果,但是作为现代人,完全可以去复盘历史,从而总结经验,获得感悟。

努尔哈赤画像

首先说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是想说如果戚继光活在明末,能否阻止满人入关。至于说打败努尔哈赤,我认为这个不需要多研究,单纯的从军事角度来看,努尔哈赤与明军作战,能拿的出手的战绩只有一个萨尔浒之战,其他对明军作战少有全胜,即便是胜,多数也是惨胜,别说李成梁,袁崇焕了,就是熊廷弼,毛文龙都屡次击败努尔哈赤,就更别提戚继光了。

至于说如果戚继光领导戚家军阻止满人入关,单纯从军事角度出发,我认为是一定可以的。理由如下:

一、戚继光个人能力

戚继光以抗倭闻名于后世,但是他在抗倭之后,就被调到蓟北边塞,去抵御蒙古部落对明朝的影响,成效还很显著,实实在在的震住了草原各部落。

戚继光画像

作为一名职业军人,戚继光在方方面面都体现出极高的敬业精神。

职业军人要想取得成功,无外乎三点,一是个人单兵能力,二是战法战术水平,三是装备运用程度。

至于个人单兵能力,这个没有明确记载,也不好多说,但至少是将门之后,战斗力应该还是好的。至于战法战术水平,那就是高到一定程度了。在对倭寇的作战中,研究出了“鸳鸯阵”等阵法,在蓟北守边时又根据草原骑兵作战的特点,建立了车营来克制骑兵,相信如果以后对满人的进攻,一定会为其量身打造出一套战法。同时,还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这种战法战术水平是满清初期无人能及的。至于装备作用程度,那就达到了专门为敌人打造的程度,先是御倭,专门做出了戚氏军刀,狼筅,虎尊炮,后来去了蓟北,又根据当时的敌情早就出了空心敌台。像这种职业军人的素养,是满清初期任何将领都无法比的。

二、戚家军的实力不俗

都知道戚家军是从江浙一带招的兵,他们都是很典型的南方兵,能在与蒙古铁骑作战中取得优势,除戚继光指挥得当外,与戚家军将士作战勇猛也必不可分。尽管说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击败了浙兵,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当时的将领原因。戚家军本身的素质是极高的,东海抗倭,蓟边御敌,入朝抗倭,即便是后来的浑河血战,照样是可圈可点的。如果有名将指挥这支军队,那这支军队是无战不胜的。

三、满人入关也并非是打进来的

努尔哈赤之后,皇太极,多尔衮也是很出色的将领,但是他们在越过袁崇焕的关宁防线后照样被卢象昇,吴三桂等人限制在关外,山海关是难以越过的雷池。之所以能进关,李自成应该说是居功至伟,如果不是李自成直接把明朝推翻,满人想进关至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接着,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直接放清军入关,这才成就了满清的天下。

山海关

综上所述,单纯从军事的观点来看,如果戚继光领导戚家军一定能阻止满人入关,但是如果结合进政治,经济等因素后,那就不好说了。




戚继光的戚家军在当时是跟金八旗都有一战的,可以说戚家军的名号是响当当的,其战斗力极强。

戚家军的战斗力发挥出来最主要的是戚继光的领导。但是后来,张居正病逝后,戚继光就只有告老还乡,导致戚家军一蹶不振。

可是如果戚继光一直存在,能抵抗住努尔哈赤吗,其实未必。

首先,戚家军的人数实在少,最多的时候也没有上万,击败战斗力极强,对付人数不多的海盗自然是不在话下,但是要对后金八旗军那近十万的军队进行抵抗,着实有点呛。这是在人数战斗力上进行对比。

其次,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需要的是大量的金银支撑,但是明朝末年的时候,朝廷的财政已经支撑不起战争所需了。军队没有粮草供应,战士再怎么厉害也无法一直作战。这也是明朝末年戚家军不可能打败努尔哈赤的原因之一。

再者,即便戚家军人数够多,即便明朝末年的国家财政也足够雄厚,但是统治者的管理不行,也不足以成事,崇祯皇帝虽说没有荒废大业,但是却是听不进去话的主,即便手中有诸多人才,又如何?同样的道路,即便戚继光领导着戚家军,皇帝做不好管理指挥,抵抗努尔哈赤都要万般艰难,又说什么打败努尔哈赤呢?

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到,明朝末年能不能打败努尔哈赤不是戚继光一个人说了算,也不是他一个人就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努尔哈赤   明朝   崇祯   辽东   川军   满人   战法   满清   战斗力   军队   皇帝   财政   能力   政治   财经   军事   戚继光   戚家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