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木柄手榴弹威力有多大,现在还能使用吗?

它是抗战时期杀伤日军最得心应手的武器。

在我们临城县鹿庄村(我的出生地),1938年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与日本侵略军的激烈交战。

那年12月的一天,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在大量地方武装配合下,把日本鬼子团团包围。日本鬼子只有一个分队兵力,但他们武器精良。我方虽有五、六百人之多,但除了步枪手榴弹没有别的武器。


日本鬼子躲在老百姓房子里不出来,八路军的步枪起不到作用。手榴弹就是唯一可以发挥效力的武器了。八路军不怕牺牲,抵近房子跟前,通过窗户,把手榴弹往房子里面塞。爬到房顶上把房顶刨开一个洞,往里面塞手榴弹。一颗手榴弹威力不够,还把好几颗捆在一起。就是用这种办法,消灭了100多个鬼子。


剩下的几十个人蜷缩在地主家坚固的房子里等待援兵。但是,因为河里水大,从县城来增援的鬼子过不了河。飞机空投武器投不进地主家院子里。

日本高层指挥官指挥部队,向385旅旅部所在地赞皇县黄北平出动,旅长陈锡联只好把769团撤回黄北平。


现代战争这玩意恐怕是用不上了。看看俄乌战争就知道了。大炮、导弹、飞机、自杀式无人机等等,都是距离目标很远的地方使用。手榴弹一个是要靠近才能使用,再者,威力也太小了。




1944年衡阳保卫战中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军官,是日寇第68师团的旅团长志摩源吉少将,死于衡阳即将陷落前的8月7日,这个老鬼子是怎么死的呢?原来,志摩源吉眼见升任师团长无望,竟然跑到前沿阵地,亲自教导士兵如何将投过来的手榴弹反掷回去,黄呢军服清晰醒目,被预10师第28团的优秀射手从容击毙。



可以解读出来两个事情,其一是战场上把手榴弹捡起来再扔回去肯定是可行的,其二是第十军守卫衡阳最有效的武器,就是手榴弹。但这两个事情都是充满危险的技术活,属于“专业操作,请勿模仿”。

断崖工事“方先觉壕”、手榴弹战法和炮兵有效运用,是衡阳保卫战的三大亮点,也是第十军可以死守47天的主要手段。战前在军委会后勤部长俞飞鹏的亲自督办下,衡阳守军得到了较为充足的手榴弹储备,国军各部首先将阵地外壕底部布满铁蒺藜,鬼子跳下去即为中国传统暗器所伤,惨叫声此起彼伏。



此时守军各部组织的手榴弹突击队便从断崖上摸近投弹,壕内日军无处隐蔽只能干等着挨炸受死;在没有兵力防守的地带,也铺设铁丝网或以树围子为障碍物,上面挂满手榴弹。预备第10师还自创了波次轮番投弹战术,即将每个排的三个班各进行从1到10的编号,排长喊1号投弹时,三个1号同时动手,如此循环往复,以保证火力的迟续性,直把攻城鬼子炸到怀疑人生。

第十军战术化的手榴弹运用,是日军在衡阳伤亡惨重的一个重要因素。第116师团和尔联队被打残后,黑濑平一的133联队接替主攻,师团长岩永汪提醒黑濑:“和尔联队进攻了三天毫无进展,重庆军将山丘全部削成断崖,手榴弹投掷技术也突飞猛进”。黑濑大佐根本没有当回事,后果是两天下来,三个大队长两死一伤,联队基本失去战斗力。





尤其是到了战役后期,第十军战斗兵伤亡惨重,到7月16日前后,预10师伤亡90%,第3师伤亡70%,第190师只剩下400来人。军部只好把许多没有作战经验的辎重兵和勤杂人员派往前线,什么射击训练和战术动作的教学根本没有时间,上手最容易战果最有效的就是扔手榴弹,方先觉命令各连必须抽出三个老兵,专门教授新兵如何甩弹。

当然不止是衡阳,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大约使用了3000万枚手榴弹,大多数都是巩24式手榴弹,造成日军伤亡40万,占日军总伤亡的三分之一。作为近战利器,木柄手榴弹经济实惠,现在仍是我军训练科目之一,个人感觉,别说现在,只要战争中还有近战方式,那就一定可以使用。



巩24式手榴弹全弹总长约为310毫米左右,全重800余克,引爆延期时间为4~5秒,由于弹壳材料及装药改变,这种仿自德军的手榴弹成为了防御性手榴弹,在类似衡阳保卫战这样的近距离投掷中,经验不足的新兵通常拉火后迅速掷出,被日军拣起来“反杀”是非常有可能的,不过如何在短时间内判断出手榴弹的剩余引爆时间,绝对需要专业水平,否则就会把自己炸得血肉横飞。

日军对衡阳的第一次总攻击只持续了5天,就伤亡了50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被手榴弹所杀伤,攻击部队为了消灭断崖上的守军,也尽可能使用九八式手雷,在双方雨点般的对扔中,夜晚的常德爆炸声响成一片,爆炸产生的闪光“像焰火一样”。比如在张家山阵地,第十军先后投入了7个连的兵力,而日军逐渐增加到12个中队,除了一名小山中尉幸存外,其他11个中队长全部战死,半数是被手榴弹炸飞。



日本人伊藤正德对第十军的手榴弹战术作了如下评价:“手榴弹投掷是重庆军的另一战技,此项战技,原为英美陆军的拿手戏,而衡阳之重庆军却已超越英美,爬升为优胜队之A组。衡阳周边之丘陵地,基部尽已削成断崖,敌人以手榴弹自上而下,做准确而远距离之投掷,使日军蒙害甚大”。

蒙什么害,日本鬼子跑到中国来杀人放火,被笼罩在手榴弹爆炸的白烟下罪有应得,炸死活该。




手榴弹装TNT 50克,在当年威力是很大的。

这种手榴弹,今天一样可以使用。


萨沙谈:二战时期德国手榴弹在中国抗战中的使用

作者:萨沙

诸位是否知道在八年抗战内,源自德国的中国制手榴弹,一直是国军士兵手中最有威力的武器吗?你知道手榴弹共造成40万日军伤亡吗?另外,你知道这种手雷,是绝对不可能藏在裤裆里面的吗?下面就听老萨来说说

手榴弹的历史

德军大规模装备手榴弹,还是一战后期的事情。

由于一战壕沟战的特点,普遍使用单发步枪的部队对待隐藏在曲折战壕内的大量敌人极为头疼。他们极其需要威力强大的单兵手榴弹,可以迅速的消灭这些敌人。

实战永远是军工生产的指挥棒,德国军工企业随即在1916年研制出一种木柄手榴弹。反复试验以后,这种手榴弹被命名为M18式长柄手榴弹,并且随即大量装备部队。

在当年来看,M18手榴弹的结构并不简单。它由拉环、拉火绳、拉火管、硫磺、雷管等零部件组成。工作原理是用一根钢管内装玻璃粉,将一拉毛铜丝卷成团放在玻璃粉内,铜丝一端接拉火绳、另 一端通导火索和硫磺,利用铜丝与玻璃粉的磨擦发火点燃导火索和硫磺。使用时拧开弹柄上的盖,捅开防险纸,拉出拉环套在手指上,即可投掷。

一线部队对M18式手榴弹的评价非常不错,这种木柄手榴弹投掷距离很远而且投掷非常精确,德军士兵可以在几十米之外准确的投入战壕内,大量杀伤战壕内的敌军士兵。同时,这种手榴弹采用集束形式,可以轻松的炸毁铁丝网、破坏大片雷区、可以对付敌人的简易工事,甚至可以对付当时还处于幼儿期的英军坦克。

不过,德军在1918年底就战败,M18的生产和改进也就随着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停止下来。

一战后的德国很快复兴,在一系列秘密的军事研究大趋势下,德国军工企业也开始对M1918式手榴弹进行改进,并在1924年定型(毛瑟步枪也是在1924年初步定型),命名为M24式长柄手榴弹(Stielhandgranate-Stick Grenade)。

M24在M18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方面的改造,以适应未来的二次大战的需要。

首先是改进了手榴弹的爆炸时间。M1918式的爆炸时间过长,从拉动弹弦到爆炸居然要6到7秒的时间。也就是说这个手榴弹通常要在敌人脚下保持三到四秒钟的时间不炸,敌军的士兵完全有时间躲避甚至反掷回去。

M24长柄手榴弹的引爆时间缩短到4到5秒。如果士兵使用得法,手榴弹一般投掷到目标附近一秒钟后爆炸,敌人很难作出反应。

德国人还用漫画形式对手榴弹爆炸时间过长进行调侃!从德军扔出手榴弹,双方一共互相投掷了四次之多。^_^

其次,M24采用了更容易生产的钢板冲压技术,废弃了早期很费工时的整弹体铸造技术。这种设计除了加快了生产速度以外,采用薄钢板还大大的减轻了手榴弹的质量,增加了投掷距离。

再次,M24采用了爆炸力更强的TNT炸药,装药量100克。这个改进大大加大了手榴弹的威力。在二战期间,M24手榴弹的威力是数一数二的,被盟军称为高爆手榴弹。战争后期由于德国军事资源已经枯竭,曾经改使用硝酸铵炸药作为战斗部,造成手榴弹威力大幅度减弱。

另外,M24还有一些小地方的改造,比如弹体上安装铁环,便于单兵携带。

优点

M24定型以后的十多年内,基本没有什么改进。随着1939年二战爆发,M24手榴弹开始大量使用于东线西线战场。它的优势很快得以体现出来!

一,投掷距离远,投掷十分准确

M24采用木柄设计,由于杠杆原理,受过基本训练的士兵可以将其投掷的又远又准。

德军老兵一般可以采用站立的姿势,往往可以把手榴弹投掷到50米甚至更远。这个距离是世界上其他手榴弹,绝对无法达到的。

由于长柄带来的杠杆原理,M24可以投掷的极为准确。

实战中,德军士兵往往把手榴弹准确的掷入敌军控制的工事内、房屋窗户、狭窄的散兵坑内。

尤其在激烈的巷战中,一个苏军士兵手持一把71发弹鼓的波波沙就可以固守一个房屋,波波沙的威力可以压制一个班的德军无法靠近。

德军的M24就是扫荡房屋的利器!德军士兵不需要冲入危险的房屋,只需要在远距离用手榴弹将苏军士兵杀伤即可。

自从二战爆发以来,德军手榴弹的消耗就极为惊人,后方经常以十万为单位进行补充,客观上说明了M24在实战中的重要作用。

二,单个爆炸力强且可以集束使用

M24的TNT装弹量很大,爆炸力很强,威力很大。如果使用正确,每颗M24都可以造成 一群的敌人伤亡。

由于其巨大的杀伤力,一线德军士兵给它取了一个外号,叫做“土豆玛沙”,也就是土豆粉碎机的意思。任何在M24爆炸半径内的敌人,都会像土豆一样被彻底粉碎。

相比英美卵式手榴弹,M24的独特的优势是可以采用集束的方式,大大加大爆破力。

二战的单兵攻坚武器总体上是比较落后的。单兵火箭筒和无坐力火炮都处于雏形阶段,数量少且无法满足实战需要。在几百万人会战的战场上,炮兵和装甲部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威胁,仍然有数量众多的敌军工事和装甲力量,需要依靠步兵自己解决。

尤其是前者最让德军头疼。面对东线战场苏联数不清的小型碉堡,简易土木工事,复杂的大型钢铁工事,德军士兵能依靠的只有手榴弹而已。

单个手榴弹的威力不足于对付哪怕稍微坚固些的工事,集束是必须的。

M24可将七枚手榴弹集束使用,去掉周围的六枚的木柄以减轻重量,只保留一枚的木柄作为引爆器。

这种集束手榴弹的威力很大,可以轻松摧毁敌军众多简易工事,也可以用来破坏敌军的地雷区,扫清步兵的障碍。

集束手榴弹的弱点在于投掷距离很近,需要步兵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勇气,尽量靠近敌人的工事。自然,这样就极容易伤亡了。

至于集束手榴弹对于敌军的装甲力量也是非常有效的,除了重型坦克以外,在近距离盟军的装甲力量无法抵御德军集束手榴弹的攻击。

不过实战中,却较少出现德军使用集束手榴弹打击盟军装甲力量的战例。

至于集束手榴弹对于敌军的装甲力量也是非常有效的,除了重型坦克以外,在盟军的装甲力量在近距离,根本无法抵御德军集束手榴弹的攻击,最低程度会被炸断履带。有意思的是,实战中,却较少出现德军使用集束手榴弹打击盟军坦克装甲车的战例。

这主要是德军士兵毕竟装备相当数量的铁拳(喷气式空心装药反坦克榴弹)和88mm坦克杀手反坦克火箭筒,这些都可以在较远距离击毁敌军坦克,比起使用步兵使用手榴弹去炸要安全的多。

就算要打近战,德军步兵还有更为有效的反坦克磁性手雷(重达3公斤)。这种手雷在二战中生产了55万个之多。

三,便于运输,比较安全

M24一般装在一种帆布袋内,由单兵佩戴,二个布袋一般可以装六枚手榴弹。

大量运输时,M24手榴弹装在一种金属板做成的简易箱子内。一个箱子可以装在14枚M24手榴弹,箱子外形和现在的手提旅行箱相似,士兵可以单手拎着行军。

一个这样的箱子可以装在14枚M24手榴弹,箱子外形和现在的手提旅行箱相似,可以由士兵单手拎住。

同时出于运输安全的考虑,在箱子一侧有一个木盒,专门放置14枚手榴弹的雷管。在作战前,由步兵雷管安装到弹体上。这种设计是很先进的,最大程度保证了运输的安全系数。

缺点

随着战争的继续,M24的缺点开始明显的体现出来。

一,M24的结构比较复杂,制造很费工事。

除了弹体的造作以外,还必须靠工人用手工把把实心木柄掏空,这是相当费时的操作。

德国军事工业能力虽超群,二战实战中的弹药消耗量却更是惊人。

苏德战争4年内,苏军使用了多达4.2亿发炮弹,170亿发子弹,1.21亿枚手榴弹,300万吨航空炸弹。

德军的消耗虽然没有苏联这么多,也是仅次于苏联的第二号弹药消耗国,超过了美国和英国。

M24工厂经过几次工艺改进(在1939年和1942年二次改进),多次扩大生产规模,仍然无法满足前线的需要。

德国军械部无奈,被迫设计了二种新式手榴弹来应急。

其中一种式是M39式卵形手榴弹(Eihandgranate-Egg Grenade),另一种是M43长柄手榴弹。

M39手榴弹是一种轻型手榴弹,它的特点是重量较轻(约是M24长柄手榴弹的三分之一),体积较小(长度也约是M24的三分之一),便于步兵大量携带。

实战中,M39式手榴弹多装备于对负重有严格要求的德国伞兵或者山地部队。

M39式手榴弹的基本设计和M24倒是差别很小。M39式手榴弹使用时旋开顶部的一个金属帽,然后拉动露出的金属环,金属环同样带动拉火绳,靠摩擦点燃导火索。

M39可以看作M24把长柄改为卵形的产物,没有本质的不同。

有趣的是,M39式手榴弹是一款很不受德军士兵欢迎的武器。德国士兵抱怨它的威力小、投掷距离短、不是苏联和英美手雷的对手,根本无法满足实战需要。很多德军士兵宁可使用缴获的苏式长柄手榴弹,也不愿意使用M39,这让德国手榴弹设计师们羞愧无比!

到了1943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遭到了失败,战局转为对德国不利。

严酷的局势,迫使德国军工企业尽一切力量提高军火生产能力,而M24长柄手榴弹又是重中之重。

元首希特勒本人下令:对M24手榴弹进行最大程度的简化改进。

希特勒的命令,导致了M43手榴弹的出现。

用现在的的观点来看,M43完全是应急的产物,就是在M39手榴弹的下面加一个木柄而已。

它的引爆方式和M39相同,顶部仍然有一个金属帽,需要旋转打开金属帽以后,拉动里面的金属环,摩擦点火。M43手榴弹最大的特点是它也是长柄手榴弹,但木柄却是实心的,中间没有掏空。这个不起眼的改进却大大减少了制造工时,极大的加速了手榴弹的生产速度。

M43除了生产速度大为提升以外,其他性能和M24基本相当,从这点来看--德国设计师还是很精明的。

二,爆炸时破片分布不合理和防御威力不足

由于弹体上有一个木柄,造成M24和M43爆炸后,很可能出现破片飞散不合理的现象。

实战中,有时会出现一颗手榴弹在敌军几米处爆炸,敌人却毫发无伤的局面,让德军士兵很是头疼。

另外,手榴弹分为进攻手榴弹、防御手榴弹和攻防手榴弹三种之分。进攻手榴弹杀伤半径较小,主要依靠冲击力和少量破片杀伤敌人,杀伤力较弱,但是投掷后往往不需卧倒隐蔽,可继续冲锋。防御型用于防御作战,杀伤主要是大量破片,杀伤半径较大,投掷后必须隐蔽。攻防两用型则是进攻和防御作战两者兼备,既要满足防御时杀伤威力大的要求,又要满足进攻时破片不伤害投掷者的要求。

M24 手榴弹属于攻防两用型,它能够适合进攻作战需要,但是防守作战就弱了很多,无法满足需要。

苏联的防御F-1式手榴弹杀伤范围超过25米,威力巨大,这是M24无法达到的。

二战后期,德军在东西两线都丧失了主动权,面对数量众多的苏军和火力绝对占优的美军,德军的作战多以防御为主,急需要防御性手榴弹。那么,M24就不能很好满足实战的需要。

德军曾经试图在M24基础伤加厚弹体,同时在弹体采用纵横刻槽的方式,以加大杀伤力。

遗憾的是,这种做法费时费力,效果不明显,很快被军方否定掉了。

到了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苏联的军火设计师给德国同行好好的上了一课。

苏联的主力手榴弹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是使用预制破片槽的铸铁弹套。苏军士兵投掷手榴弹之前,将弹套固定在手榴弹上,就像给手榴弹带了一个帽子。手榴弹爆炸以后,这个弹套可以带来数倍的炸弹破片。

这种在德国军工大师看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设计,大大加大了爆破时的破片数量,也大大加大手榴弹的杀伤力。

在吃了苏式手榴弹的苦头以后,德军开始由衷的钦佩苏联人的想象力和务实意识。德国人很快模仿苏军,生产了大量的弹套,也使用很多缴获的苏军弹套。不过苏联和德国的手榴弹尺寸不同,德军士兵在使用苏制弹套前,必须采用铁丝装置先固定一下,不然投入出去就散开了。

三,不便于步兵携带

M24的尺寸较大,长达0.33米,超过了一般人小臂的长度。老萨附注:自然,0.33米的手榴弹,是绝对无法藏在人的裤裆里面的。

在战斗中,士兵是不可能拎着铁箱或者弹袋的,必须随身携带手榴弹。

一般的卵形手雷可以轻松的挂在身上,或者放在弹药袋中。对于长柄的M24来说,由于它的长度太长,却只能斜插在皮带上。一般士兵中能够携带一二个就很不错了!激烈的战斗中,士兵频繁的卧倒和奔跑,皮带上的手榴弹就很容易遗失。

在中国抗战中的使用

从30年代以来,中国军队开始大量仿制手榴弹。

由于军阀混战的原因,中国有很多种手榴弹的型号,不过主流是两种:

该手榴弹为沙俄在1914年研制的,技术较为老旧,设计思维特殊,造成结构颇为复杂,无法适应中国军工企业的需要,很快被淘汰。

二就是仿制M24系列的长柄手榴弹。

由于这系列手榴弹远比其他手榴弹实用,逐步成为中国最主流的手榴弹。在各地军工厂都大量生产的基础上,甚至还根据中国实战需要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这里面生产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巩式手榴弹”。巩式手榴弹为大名鼎鼎的巩县兵工厂生产。于1939年开始大量装备部队,它的特点主要式弹体较短,只有0.22米,是M24的三 分之二,重量也只有450克,大约是M24的百分之七十,木柄形状也做了调整,使之更适合携带。巩式手榴弹在抗战期间大量生产使用,它比M24更为符合 中国士兵的臂力和体力,深受中国士兵的喜爱。

在和它的老对手日式93式和97式手榴弹的交手中,巩式手榴弹颇占优势。日本97式手榴弹采用圆柱形铸铁弹体,形状较大,投掷不便。就的投掷距离、威力和准确度来说,巩式手榴弹都大大超过日式手榴弹。

自然,巩式也有明显的弱点,就是威力相比M24和其他英美系列手雷都较小。它的装弹量只有50克TNT。

抗战中,国军以守为主,手榴弹多在30米内使用,都在日军脚下爆炸,根本看不出威力有什么问题。而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和美军交手时,前三个战役都是主动进攻,投掷距离较远,这个威力问题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了。

根据美军的回忆:在一次战斗中,美军有7个士兵紧围着一个小土堆防守,在一个半小时内,中共军于15码的距离外对他们投了50到60颗手榴弹,其中30到40颗没有投中或者被美军丢回去,剩下的在他们防御位置中爆炸。

在另一次战斗中,美军固守的山头有30人受到手榴弹破片的伤害,但没有人严重到无法继续进行战斗。因为中共手榴弹而受伤的案例在这些连中比比皆是,但是致命的案例少之又少。

在很多攻坚战中,就是由于杀伤力不够,使得志愿军出现较大伤亡。

即便威力相对较小,德式木柄手榴弹对于国军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抗战中国军在炮兵和中远距离火力上都和日军有着天壤之别,几乎无法对抗。所以,国军在战斗中,往往依靠近战、夜战取胜。在近战和夜战中,日军火力和炮兵优势无法发挥,很大程度上拉平了敌我的差距。众所周知,手榴弹是近战和夜战的利器。很多时候,手榴弹甚至比枪支还重要。

更关键的是,手榴弹的制造技术非常简单,中国的各级兵工厂都可以大量制造。

除了国民政府的第1、11、21、24、25/30等大型兵工厂每月可以生产数十万枚以外,各地小型兵工厂甚至八路军的土制兵工作坊,也可以生产相当数量的手榴弹。

而八路军也好,国军也罢,在抗战中以防御为主。由于步兵火力的不足,单靠步兵发射火力很难压制住进攻的日军。

而手榴弹作为一种有效的防御武器,在几次重要的防御作战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如台儿庄战役的藤县保卫战,川军的守军装备极差,除了土造汉阳造步枪以外,连少量轻机枪也是土造的,重武器完全是无。用这些装备去和装备重炮和坦 克的日军第10师团作战,简直就是送羊入虎口。3000川军就是靠了战前送来的一整车手榴弹(当时城墙上的守军每人发给一箱50枚),同配备重炮和坦克的日军,在城墙下和城内巷战中血战数日,为会战争取了时间。

在常德会战中,守军在装备上也是绝对劣势,而且以8500兵力对敌人3万兵力,结果以几乎全军覆没的代价,歼灭日军万人。除了靠国军‘虎贲’视死如 归的精神以外,每当日军冲锋时,迎接他们的往往是猛烈的“手榴弹雨”。在常德会战的巷战中,74军炮兵团3营士兵李志忠曾经用14颗手榴弹炸死日军70多人。由于敌我力量悬殊,74军守城官兵甚至直接背着集束手榴弹跳入日军人群中自爆,因为这样可以杀伤更多的敌人。

在衡阳战役中,手榴弹更是发挥了极大的威力。看看这段历史:守军越战越沉着、勇敢,他们用手榴弹对付日军的飞机、大炮,把冲锋的日军越放越近,在手榴弹的最有效杀伤距离内打击敌人。 7月1日中午以后,一直到7月2日上午,恼羞成怒的日军,在飞机和炮火的连续猛轰下,冲锋一次跟着一次;许多回,日军爬上云梯,上了山顶阵地,却又被突然冒出来的中国军队的集束手榴弹给炸掉。冲上去的日军,无论多少,全部被手榴弹报销,总是有去无回。

7月13日。 日军第二次攻城又打了三天,仍然未能前进一步,第116师团的攻城主力——步兵第120联队,在联队长和尔大佐指挥下,向山头阵地发动冲锋。在山坡半腰间,遭到从弹坑中突然冒起来的一些中国军官兵的手榴弹狠炸。和尔基隆大佐和许多日军官兵被当场炸毙,冲锋垮了下去。 进攻张家山的日军第2大队足立大队长和该大队5至8中队所有的官佐,全部在进攻中被守军用手榴弹炸死,该大队活着的士兵不足四分之一。 日军只能依靠空中和炮兵的轰炸效果向前一步步推进。即用飞机反复轰炸扫射,炮群集中轰击,将山头上的守军官兵全部炸死,才能占领那个山头,否则,只要阵地上还有一个中国军人,冲锋的日军就要挨手榴弹炸。 7月18日。 师团炮火急忙给予支援,压制守军人力。支援炮火刚停,日军指挥官一声嚎叫,上千名日军从地上一跃而起,嚎叫着朝守军扑来。等日军近前,守军用手榴弹与敌混战,密集的手榴弹整整炸了一个钟头,冲上去的日军几乎被炸光,守军自己也被炸死、炸伤无数。 由于两军搅成一团,日军炮火无法开炮支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冲锋部队被消灭。这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军队之手榴弹肉博战使倍受“武士道”亡命精神熏陶的日军官兵也感到胆寒。

至于八路军对于手榴弹的使用,也是有自己一套战术的。

由于八路军缺乏训练,武器装备都很差。步兵实弹射击数基本不到20发,加上很少装备机枪,在远程火力更本无法和日军对抗。

八路军打击日军多以伏击的形式,通常在近距离采用集团冲锋。百米以外很少开枪,一旦开展,便马上抵近射击,继而投出大量手榴弹,在手榴弹爆炸以后,立即以刺刀或大刀进行肉搏作战。

至于八路军的手榴弹来源则是不同的,抗战前四年主要靠国民政府给予补给还有缴获,其中在林彪意外被晋军新兵误伤以后,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卫立煌闻讯,下令拨给八路军步枪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枚。

到了1940年,新四军发动黄桥事歼灭苏北国军一万主力并且造成国军军长李守维和旅长翁达死亡以后,国军基本停止了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供应。

八路军的手榴弹主要靠自己的兵工厂制造。中共方面由于缺乏原材料和技术人员,手榴弹大量采用黑火药,弹体也大都是铸铁。不但爆炸效果很差,而且弹片很少,甚至一下裂成两片。彭德怀回忆,他曾经去兵工厂检查手榴弹生产,连续投掷了3个手榴弹,只有1个手榴弹炸响了。

即便这样,手榴弹也是八路军战士手中最有力的武器。日军中流传着共军手榴弹厉害的传说,一般来说,日军在扫荡八路军时,会尽量避免近战,就是畏惧于八路军手榴弹的威力。

向日军投弹的国军士兵

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一共使用了三千万枚手榴弹(国军二千二百多万枚)。这些手榴弹都是M24或者其的改进型,大约40万左右日军士兵伤亡在手榴弹上,几乎达到日军伤亡总数的三分之一。

德式手榴弹,你是中国抗战的功臣!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战士最依赖哪一款武器呢?在欧洲战场遍地坦克的同一时期,中国战场上,士兵最依赖的就是手榴弹了,八路军战士使用过很多手榴弹,看过有关抗战电影的小伙伴对手榴弹一定不陌生,尤其是八路军手中的木柄手榴弹,一旦八路军利用地形优势,往山谷里的敌军扔手榴弹,往往能炸得敌人嗷嗷叫。

可以说,手榴弹在八路军中的地位堪称重武器的地位了。而且,八路军还利用土办法,自己制造手榴弹,这种手榴弹被称为边区造。有小伙伴或许会感到疑惑,为什么八路军的手榴弹都带木柄,而美军与日军使用的手榴弹却像鸡蛋。下面就来一一解答。

八路军之所以如此看重手榴弹,原因无非就是威力大好使,而且生产起来十分便利。手榴弹使用起来非常简单,一拉导火索,往外一丢,就能够杀伤敌军了。新兵只要通过简单的训练就能够使用。其实边区造的手榴弹威力并没有制式手榴弹那么厉害。原因就是因为八路军缺少高性能炸药,往往只能用黑火药来代替炸药。所有,这种手榴弹的威力并不厉害。而且,由于工艺简单,这种手榴弹往往出现炸不响的问题。

至于手榴弹为何带木柄,这就分为进攻型手榴弹与防御型手榴弹了。这种木柄手榴弹就属于进攻型手榴弹,方便投掷适合远距离投送。但不适合在狭小空间中使用。但这种手榴弹制造工艺也相对简单;而另外一种卵形手榴弹,就是防御型手榴弹,体积小巧也更方便使用。现在,随着枪榴弹的发展,木柄手榴弹已经逐渐开始退出各国陆军的装备体系了,而体积小巧,威力足够的卵形手榴弹,已经成为陆军新的标配了。




一位老兵告诉我,木柄手榴弹投掷手感非常好,可是威力实在太小,早就被淘汰了!

木柄手榴弹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木柄手榴弹最多的国家,可是你知道吗?木柄手榴弹其实是德国发明的!

关于木柄手榴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德国英国法国他们使用的全都是卵形手雷,这种手雷有一个缺点,投掷出去之后很容易滚动,尤其是米尔斯手雷,滚动的比球还快。

当时,德国士兵的平均投掷距离只有27米,偶尔遇到手雷往回滚动的时候,往往会误伤自己人,所以德国就像发明一款不会滚动的手雷,于是,木柄手雷诞生了!

木柄手雷的形状是不规则的,上头粗,下头细,形状不规则,落地就比较稳定,落到哪就停在哪,不容易滚动,投掷精准度更高!

木柄手榴弹的使用方法

从外观来看,木柄手榴弹分为3个部分:战斗部,木柄,保护盖。

从内部来看,战斗部由外壳和炸药组成,木柄是中空的,里面可以装一根引线,引线由雷管、铅管、导火索、铜丝环、拉火绳、拉环六个部分组成。

木柄手榴弹的使用方法十分简单,把保护盖取下来之后,手指扣住拉环,用力一拉,导火索跟铅管摩擦燃烧,几秒钟之后可以点燃雷管,雷管引燃炸药,砰!

木柄手榴弹的基本特点

1,木柄手榴弹通常使用简易的木箱子运输,一箱可以装20-30枚,可以满足一个班的需求。

2,木柄手榴弹生产容易,生产成本低,所以我国最初生产的就是木柄手榴弹,而不是卵形手雷。

3,木柄手榴弹一头重一头轻,木柄更方便发力,投掷手感更佳,投掷距离更远,落地精准,不容易滚动。

4,木柄手榴弹之所以能投掷得更远,是因为长长的木柄给手榴弹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力矩,延长了手榴弹的滞空时间,所以,引线也要设计的更长一点,通常5-7秒才会爆炸,甚至更久。

5,木柄手榴弹除了可以用来投掷之外,还有其他功能,在德军手中,木柄手榴弹可以是土豆捣碎机,还可以是近战锤子等,用处多多。

木柄手榴弹的真实威力

木柄手榴弹威力不大,有效杀伤半径只有5米左右,而且,木柄手榴弹还存在杀伤死角,那就是木柄的方向。

卵形手雷爆炸之后,可以呈现360度无死角的伤害,木柄手榴弹爆炸之后,木柄的方向就是死角,如果你运气好,刚好处于木柄的方向,顶多就是挨一棒子,根本没有性命之忧。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战士用木柄手榴弹炸坦克,其实,一枚手榴弹根本无法对坦克造成任何威胁,即便是把手榴弹塞进坦克的履带里面,也无法炸断履带。

关于木柄手榴弹的真实威力,外国人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准备了一枚德国制造的手榴弹,这枚手榴弹长356毫米,重642克,内部装填200克TNT炸药,威力比几十年前的传统手榴弹更强。

为了将爆炸威力全部释放在履带上,他们直接将手榴弹塞进一辆推土机的履带当中,遗憾的是,这枚手榴弹并没有将履带炸断,甚至,履带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事实证明,现代手榴弹炸不坏推土机的履带,传统手榴弹更炸不坏坦克的履带!

当然,手榴弹的用法不止一种,先辈们为了提升手榴弹的威力,往往会将手榴弹捆在一起,做成集束炸弹,如此一来,手榴弹的威力就能增加许多倍,炸坦克也不在话下!

木柄手榴弹为何被淘汰?

木柄手榴弹起源于一战,在二战中得到广泛应用,至今已过百年,早已成为过时产品,被淘汰有很多必然原因!

1,木柄手榴弹体积太大,运输困难,携带困难,使用体积更小的卵形手雷,可以增加单兵携带数量,至于卵形手雷的滚动问题,现代士兵的平均投掷水平都在60米左右,高手能投掷90多米,不会滚回来伤到自己。

2,木柄手榴弹有爆炸死角,卵形手雷没有爆炸死角,杀伤力更强!

3,木柄手榴弹很容易受潮,受潮之后无法引爆,点火系统太差,在温度十分寒冷的环境中也不容易引爆。

4,木柄手榴弹无法在炎热的环境中储存,尤其是在爆火连天的环境中,木柄燃烧时,手榴弹很容易爆炸,引起误伤事故。

5,木柄手榴弹保存困难,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受潮问题,会出现木柄腐烂问题,有很多哑弹,所以,木柄手榴弹只适合在战争年代快速生产,快速使用,不适合在和平年代长期保存。

从各个角度来看,无柄手榴弹都要优于木柄手榴弹,所以,木柄手榴弹被淘汰了。

木柄手榴弹是一个时代的经典,可它只属于上个时代,不属于这个时代!

我国淘汰木柄手榴弹的漫长过程

关于木柄手榴弹的淘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从那个时候,我国就已经开始逐步淘汰木柄手榴弹了,转眼就到了2010年,木柄手榴弹还没有被完全淘汰,实弹训练的时候还在使用,为了加速淘汰过程,只能将木柄手榴弹分批报废处理,也就是最近几年,才将木柄手榴弹完全淘汰。

前前后后算起来,我国足足用了20多年时间,才将木柄手榴弹完全淘汰,你知道为什么这么慢吗?因为库存实在是太多了!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木柄手榴弹最多的国家,储量数以亿计,这些手榴弹原本是要用上的,结果没能用得上,就变成了库存,虽然在跟越南交手的时候用掉了一点点,可也只是一点点而已,储量还是很大。

数量如此庞大的手榴弹,放着生锈,销毁可惜,怎么办呢?只能放在实弹训练的时候用掉。

几年之前,你肯定看到过这样一副画面,士兵戴着最先进的复合材料头盔,拿着最先进的枪械,踩着最先进的军靴,可是往腰上一看,哎,竟然挂着木柄手榴弹?

消耗的消耗,销毁的销毁,现如今,木柄手榴弹的存货已经不多了,全都换上了全新的卵形手雷,现代手雷个头更小,体型更加圆润,威力却非同凡响!

木柄手榴弹放在今天还是可以使用的,不过它能发挥的作用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木柄   手榴弹   威力   抗战时期   破片   卵形   榴弹   手雷   守军   国军   德国   敌军   步兵   德军   日军   士兵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