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500洋人士兵防守的东交民巷,为何十万义和团打不下来?

这就是“乌合之众”,他们本来就是没饭吃的一帮人,只想混口饭吃,或者利用这个平台欺负比自己更加缩小的人而已,在人多势众,欺负弱小的时候,会一窝蜂围上去。

碰到硬骨头,碰到训练有素的敌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训练水平就暴露出来了,前面的见有人倒下,后面的就往后退了,而后面看见有人后腿,他们可能跑得更快,因为他们只想混口饭吃而已,搭上自己性命的事,肯定不干。

所以,打仗的时候,往往是前面用精锐,赢了,后面一窝蜂上,输了,基本就全盘皆输了,他们只是来凑人数,增加敌人的压力而已,历史上这样的战役,比比皆是,百万大军打不过几万人的事,随便就可以列举几个。

我小学的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抗战时候的事,三个日本士兵来本地,大家远远的就知道了,5000多老百姓,包括地主全躲进了一个大祠堂,人挤人,充满了恐惧。

地主没有枪吗?没有下人吗?有,还不少,还买了一挺机关枪。

但机关枪没有人去操作,没人敢去,虽然地主承诺重赏。

后来三个日本兵来了,把机关枪拿走了,也没做其他的,就这样走了。

三个士兵而已,但谁敢当出头鸟呢?没有受过训练,心理素质根本不行,枪一响,自己可能就先吓倒了。

号称10万人的义和团,能冲锋陷阵的,也就前面那千八百人,在枪炮下成了灰,刀枪不入的谎言也不攻自破,后面那些人,已经充满了恐惧,哪里还有心思打仗。

在网上喊打喊杀的键盘侠,也基本没什么两样,如果让他们到了现场,表现不会比义和团好。




讲个真实的故事,你看完就知道为什么攻不下来了。

二战结束了,日本投降了,只留下一部分伤、残兵散落在各地。

二战期间,我同学的爷爷,当年曾帮助过赤卫队、游击队,后来遇上了大扫荡,被另一村民向日本人供出,由于拒不提供赤卫队或游击队联系人,更不愿意带日本人前去抓捕,最终被日本人用开水灌入喉咙致死。所以他儿子非常憎恨日本人。

日本人落败了,大部分战俘被优待,撤回了集中地,等待撤回或以撤回日本。也有一部分伤、 残兵来不及或是被掉队,只能三五成群地自行想办法撤退。

这个故事应该就发生在那个时间段。冬天,三个日本伤兵,一条三八大盖,(懂点军事的人应该知道,三八大盖属于单发步枪)。在往南撤退时经过这里被发现。当年日本气势如虹时对付不了,难道三个伤残还对付不了么?

同学的老爸当即找了八九个村里年轻的小伙,据说当时都热血上头,感觉打死几个伤残兵跟打死几只狗没什么区别。没有报告当时的政府,也没有告诉民间其他抗日组织。没有枪,就拿了砍柴刀、锄头、扁担等,准备痛打落水狗。

那个冬天有点冷,好像天空还在飘着雪花,三个日本兵把破旧的柴门虚掩,在里面烤火。我同学爸爸带头,其他人尾随,八九个壮汉蹑手蹑脚地来到破屋前,由于我同学老爸跟日本人有血仇,所以他一脚把柴门踹开,高举扁担!准备往屋内冲去!

日本伤兵用一幅藐视的眼神看着他,其中一个把那仅有的三八大盖拿起来,骂了声:“八GA”!

一阵风吹来,同学的爸爸打了个冷颤,感觉身后无比安静,回头一瞥,身后已无一人!其他人全跑了,全跑了!!!

同学的爸爸把扁担一丢,也跑了!

日本人没有开枪,可能是觉得自己国家已经战败,也可能是怕开枪后自己更难活命!

这个故事是在我发现同学很仇视另一同学时,她给我讲的一个故事,被烫死的是她爷爷,而出卖者是另一同学的爷爷。

我无法去评定他们的对错,也无法去指责在当时环境下面的任何一个人。死了的属于惨死,而活着的据说也是内疚自责终身。

我只是想说,战争有时候不是人多就一定赢,有各方各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除了武器的悬殊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某些时候,看起来壮大的队伍,众多的人数,其实他们只是因各种原因聚在一起,并不一条心,如果顺风顺水,大家都愿意打打秋风,捡捡干鱼,喊喊口号,但只要出现逆境,不需要外部敌人有多强大,光是小团体意识、利已主义,就能将整个队伍拖垮、拖散。

这就像前些年某些火车站事件一样,一群人往往敌不过几个暴徒,一群大老爷们在昆明还得靠开快餐店的女主人拉下闸门救命!




世界上唯一向所有西方列强宣战的国家,就是清朝统治下的中国,慈禧太后于1900年6月21日做出“万国宣战”的决定。

慈禧太后是多年的老政治家,为什么出如此欠缺考虑的决策呢?这跟维新变法失败后,洋人支持光绪帝,反对慈禧有关。

本来慈禧也不会这么冲动,毕竟枪炮不如人、军队素质差,但自从看到义和团的“神功护体”“刀枪不入”之后,她开始有了大胆的想法,“有如此神勇义士,定能灭洋人,保我大清江山。”

1900年前后,民间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把矛头对准帝国主义,迅速在中国北方壮大声势,用暴力手段打击外国教会侵略势力。

西方来的传教士一旦被义和团抓到,往往就会被凌辱、酷刑甚至处死,他们寄回家的信件让欧洲人倍感惊慌,中国人被他们想象成为残暴嗜血的民族。

哪怕义和团运动结束之后,西方国家依然丑化中国人,甚至产生“傅满洲”这样的文学形象人物,这个虚拟人物连续100年被称为“最邪恶的中国人”。

回到慈禧太后的“万国宣战”现场,一面是英、法、美、俄、德、日、意、奥、荷、比、西十一国接到宣战,另一方面清军、义和团开始攻打东交民巷使馆区。

当年的东交民巷使馆区被吓坏啦,各国使馆人员约500人、守军约500人、避难基督徒约400人,武器只有枪支没有大炮。

而进攻方具有碾压性优势,清军的主力是枪炮齐全的甘军,义和团有超过10万人包围使馆区。然而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这么多人硬是打不进去……

清军拥有最先进的德国克虏伯大炮,按道理几发炮弹就能把使馆区砸出大窟窿,可是炮兵就是怎么也打不中目标。清军里的洋枪也没发挥作用,只听到阵阵枪响,就是不见洋兵倒下。

每天的亮点就是义和团冲锋,他们穿着红衣红裤,焚香礼拜后,一人一道符,高喊口号冲进巷子……洋兵发现后,一通射击,义和团留下一批尸体后撤。

更蹊跷的是,在战斗的间歇,慈禧太后还派人送西瓜、蔬菜、面粉、鸡蛋、肉类进东交民巷,生怕里面的人饿死。

杀洋人最积极的义和团感觉很沮丧,把更大的精力用在杀北京城内的“二毛子”。他们还认为老百姓的“不洁”让神功失效,北京的义和团下令破解“令人家烟囱上盖以红纸,又令将粪桶倒置,插纸花于上。”

结果没有丝毫改变,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清兵怎么也打不到要害,义和团冲锋总是被击退……65天过后,义和团伤亡惨重,仅取得打死43个洋兵,伤152人的战绩。

为什么10多万义和团打不下500洋兵防守的东交民巷?答案就在慈禧那里,她后来说:“……因洋人欺负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火气一过,我也就回转头来,处处留有余地。我若是真正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打不下来的道理?




东交民巷诞生于13世纪末,马可·波罗来中国的时期,它位于北京东城区,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

列强在东交民巷抢占地盘,设立使馆、兵营、警察署、银行、商务处等。

东交民巷作为使馆区,里面建有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是一个集使馆、教堂、银行、官邸、俱乐部为一体的欧式风格街区。据说当时只有500洋人士兵防守 。

后来,英勇的义和团曾多次攻击东交民巷的侵略者。为什么10万义和团打不下来呢?主要还是这么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慈禧太后对内公开叫嚷要领导民众抗敌,其实是利用义和团来反对列强,使“反清复明”的义和团,变成为“扶清灭洋”的武力,而她背地里又向列强乞哀告怜

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清朝主要的对付方法是采取如下两种方式:

用武力镇压,以及转移群众运动的目标。

慈禧太后就是采取最后一种办法,利用义和团来反对外国人,使“反清复明”的义和团变成为“扶清灭洋”。

于是他把义和团的领袖召进北京谈判,进行杀外国教士和领事,命令义和团进攻东交民巷外国领事馆。

这种情形帝国主义当然不能容许,所以直接引发英、美,法,德、日、意、俄,奥八国联军进攻中国。

据说慈禧想让“大阿哥”作为已故的同治帝的继承人,由于各国公使反对,而做罢了。

因此,载漪遂对外国人的干涉深为不满。次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一带蓬勃发展,他就利用义和团的“灭洋”口号,称之为“义民”。

清朝任命他为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并调董福详之甘军入京,会同义和团进攻东交民巷使馆区。

与此同时,慈禧太后也开始重视义和团的力量,由于北京端王载漪、庄王载勋军机大臣荣禄等人的欺骗,使她感到不用国家一兵,不糜国家一饷,利用义和团举义旗以攻洋人,是一种妙策。

可此时,她见义和团和清兵屡攻不下使馆区,心中暗暗着急。

在废黜光绪帝问题上,慈禧同列强之间存在激烈矛盾,她才最终决定利用义和团的仇外情绪,让义和团与列强发生正面冲突,使其两败俱伤。

协办大学士刚毅等,也主张利用义和团来加强以慈禧为首的满洲权贵的封建统治。

不久,清政府发布“上谕”,承认义和团合法,宣布对列强“宣战”,下令义和团进攻东交民巷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下令董福祥的甘军和荣禄的武卫中军“协同”作战。

后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挟持光绪帝和一批王公大臣仓皇西逃。途中,慈禧太后却宣布“剿灭团匪”,诬蔑义和团为“肇事”之由,为正本清源,必须剿灭之。

  • 可以看出,至始至终,慈禧太后就没有抗战的决心

慈禧太后确实曾下令向洋人宣战,派遣董福祥的甘军配合义和团进攻东交民巷,但当义和团取得节节胜利后,慈禧太后又开始帮助洋人剿杀义和团的反帝斗争。

当时清政府内部,在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上,明显地存在着对立的两派。一派主张应把义和团镇压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使洋人不再派兵进京。

这是对洋人的主和派,其代表人物是军机大臣王文韶、户部尚书立山、兵部尚书徐用仪、吏部侍郎许景澄、内阁大学士联元及太常寺侍卿袁昶等。

另一派则是以端亲王载漪为首的主战派。

清朝与各国开战后,仍在保护各国使馆,惩办“乱民”,慈禧等对内公开叫嚷要领导民众抗敌,背地里又向列强乞哀告怜。

慈禧导演的一场“攻坚战”,就是实现借刀杀人的毒计而已,以便扑灭义和团的熊熊烈火,清政府别有用心地鼓动义和团进攻东交民巷使馆区,以及西什库的天主教北堂。

而且,她下令由董福祥的甘军、荣禄的嫡系武卫中军,要与义和团“协同”作战。

其二、这些列强都是历史上世界最强的几个国家,武器非常先进,而且驻华的侵略军都是列强的精锐部队选派出来的人

交民巷的十一国公使,在北京内城离皇宫不远、紧挨正阳门处,这里有11国使馆,和北京城里唯一的一座西式饭店。此外,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的宅子也坐落在使馆区内。

这11国是:英、美、德、法、俄、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荷兰、比利时以及西班牙。

当然,最强的是前面八个国家。它们当中,美国是美洲大陆唯一的新兴强国,日本是亚洲大陆唯一的新兴强国,其他六位是当时欧洲大陆所有的强国,也就是说,这八个国家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世界级强国。

天津清兵同义和团在紫竹林租界与联军展开激战,大获全胜。

朱春山及其领导的部分义和团员,英勇杀敌,冲锋在前,受到官府奖赏。

廊坊之战,由于清军与义和团配合紧密,大败联军,迫使其逃回天津,此役打死打伤联军近300名。

于是乎,慈禧太后以为义和团勇气可嘉,可以利用,于是诏令京津义和团,进攻东交民巷各大使馆,并先后对各列强宣战。

当时,帝国主义侵略军已挖好战壕、筑好工事,做好了长期防守各种准备。

所以,尽管义和团众英勇进攻,不怕牺牲,甚至冲杀到阵地前,只能同敌人进行肉搏。

在多次义和团进攻之中,肃亲王府成为战场,几乎被沦为废墟。但是义和团的武器实在太简陋,所以火力不足,根本不能靠近敌人,更加不可能快速攻入使馆区。

其三、慈禧又请李鸿章赴京,李鸿章终不为所动,他认为当时对拳民剿抚两难,对列强衅端已成,而清政府尚无任何主见,说自己赴京,也是无济于事

慈禧太后得知云集在大沽口的日、英、法、德、俄、美、意、奥八国舰队,已经攻占大沽口,正向天津进犯,而且将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进犯北京。

她不禁勃然大怒,决心与列强开战,限令各国使臣立即离京回国。

不久,慈禧太后下诏宣战,命载漪、刚毅率清军,以及义和团进攻东交民巷各国使馆,企图迫使洋人就范。

此后,清武卫前军将领聂士成,在天津八里台战死,八国联军攻陷天津,通向北京的门户大开。

东南各省的督抚李鸿章、刘坤一等人,则宣布“东南互保”,进而拒绝加入清廷与列强的战争。

传说义和团攻打外国驻京使馆,火烧外国教堂,杀了德国、日本使馆官员。

李鸿章感到北方局势混沌,故意推迟赴京的行程,并五次电奏。

他三番五次的请先剿灭内匪,再退外国兵,驻德大使吕海寰曾经致电李鸿章,请其早日北上,以维持大局。

李鸿章当即复电,他推脱说:拳民剿抚两难,衅端已成,是政府尚无主见,鸿即绕道前,无济于事。

而此时的慈禧用诡计,促使义和团猛烈进攻东交民巷的各国使馆,意在使义和团身陷困境。

李鸿章看出慈禧意在陷害和利用义和团,将来不会有什么好处,托辞时间,但清廷授于他直隶总督之官来打动他。

李鸿章这才离开广州到了上海。但他没有按照朝廷的旨意赶快入京,而是在上海停留下来,等待北方局势的明朗化。

而当时天津战役开始,天津失守,慈禧又请李鸿章赴京,李鸿章终不为所动。当八国联军正向北京推进之际。东南各省居然搞什么互保活动,不愿意参与对列强的战争。

综上所述,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反对列强,是出于各种目的,而且仅仅是借刀杀人而已,后来她还帮着列强围剿义和团。

事实上,这些列强都是历史上世界最强的几个国家,武器非常先进,而且驻华的侵略军都是列强的精锐部队选派出来的人。

当时,慈禧请李鸿章赴京,李鸿章终不为所动,他认为当时对拳民剿抚两难,对列强衅端已成,而清政府尚无任何主见,说自己赴京,也是无济于事,借故拖延,暗地里却支持东南互保。所以义和团才打不下东交民巷。




关于数万义和团攻打东郊民巷而没有打下来这个事情,无数专家、学者都发表过各种各样的文章说明过了。我再来补充一点:当时攻打东郊民巷的不光有义和团,还有大清朝的军队。坏就坏在,大清朝军队的手上了。

劫后余生的洋人

不可否认的是:当时义和团外加上大清朝的军队拥有数万人之多,洋人的防守军队不超过千人,可是围攻了两个多月硬是没有打下来。这就成了历史上的一个悬案了……

义和团运动这个事情大家已经是人所共知了,目前对其看法存在两个极端:一部分人认为义和团是正确的、勇猛的、反帝的爱国运动;另外一部分人认为义和团是愚昧的、盲目排外的、是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灾难的一场运动。

不过我对义和团的评价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了一部分人的蛊惑,然后又被慈禧给利用了,最终造成了一场巨大悲剧的发生。

慈禧对义和团的态度那是非常简单的:能利用就利用、不能利用了就丢弃之。一开始的时候,慈禧是坚决主张剿灭义和团运动的,后来由于列强干涉慈禧换掉光绪,慈禧又转而利用义和团来攻打洋人。

可是慈禧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庚子事件中八国联军把慈禧打败了以后,慈禧在逃跑的路上就彻底翻脸了:下令剿灭义和团。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件事情可是看到慈禧的态度,一开始把主和的大臣给杀了、后来又把主战的大臣给宰了。反正也没有准话,边打边看了。

不过在整个义和团运动和庚子事件中,慈禧的本质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大位可以随时牺牲一切人和一切利益,慈禧真正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权力、自己的大位而已。

我们一起来分析两个问题:一是,义和团围攻东郊民巷的事件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二是,为啥数万义和团加上大清朝的军队就没有打下:只有几百洋兵防守的使馆区呢?

围攻东郊民巷这个事是偶然中的必然

前面分析过了,慈禧对待义和团的态度、对待洋人的态度那都是非常复杂的。慈禧一方面是非常痛恨义和团和洋人的;另外一方面又是想着利用义和团去教训一下洋人;还有一方面慈禧又是非常害怕洋人的。

慈禧痛恨洋人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洋人干涉了慈禧换掉戊戌变法失败的光绪帝,洋人这是典型的干涉慈禧的内政、触碰到了慈禧的核心利益了。

1900年6月17日,这一天决定了庚子事件的最终走向。因为在这一天八国联军攻占了大沽口的炮台,开始浩浩荡荡地往京城进发了。

同时也在这一天,慈禧收到联军进军京城消息的同时,得到了一个情报:外国列强和洋人们要求她归政于光绪帝。

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的话,慈禧得出了一个细思极恐的结论:联军到达京城以后,会逼着慈禧交出权力的。

于是乎,四天之后也就是1900年6月21日,慈禧一怒之下向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十一国列强宣战了。宣战之前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德国的公使克林德被杀了,这也是导致慈禧和列强矛盾加剧的原因之一了。

那么当时为什么要跑去围攻东郊使馆呢?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

1、对于义和团来说这是必须要完成的使命,他们本来就号称要灭洋的,他们认为使馆里面的洋人当然是最多了。

2、慈禧当时对待使馆的态度很复杂,一方面是想教训一下洋人;一方面又想不能伤了洋人,最好是把使馆里面的洋人扣起来当人质,这样就有了谈判的资本了。

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持续数月的围攻东郊使馆的战斗打响了。

为什么数万义和团战士外加上万清军打了几个月就没有打下防守薄弱的东郊使馆呢?

东郊民巷内部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不仅有500洋人的士兵,还有400多使馆工作人员和大约2000中国教民,大约总人数有个2800人左右。除掉一些老人、小孩、妇女以外,能够战斗的人员大概在1000人左右。武器装备除了洋枪以外,重武器大概是:武装有3挺机枪及四门小口径火炮。

当时义和团的进攻人数并没有十万人,大概人数在2—3万左右,不过还要加上清军的几千人。义和团的装备虽然差点,可是清军的装备还是比较先进的,例如:洋枪是人手一把、还有克虏伯大炮多门等等。

试想一下,这样的兵力对比、这样实力悬殊之下,义和团和清军要是全力以赴、不计生死的进攻的话,估计十个东郊民巷都打下来了。我认为最简单的打法就是:围而不打、每天用大炮轰就行了,洋人就是被炸死、困也给困死了。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为什么打了两个多月,东郊民巷就没有打下来呢?

原因一:义和团的战斗力实在是有点差

义和团发展到后来的时候变成了:乱七八糟的存在了,没有统一的指挥、没有统一的战略、基本上就是各自为战的存在。

洋人的武器装备与义和团也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面,义和团往往发起的都是盲目的冲锋,洋人排枪一放就不敢再次攻击了。义和团里面都是搞的:刀枪不入、神功护体这些东东,在洋枪面前简直就是无所遁形、充当靶子的角色了。

东交民巷义和团士兵在与洋人士兵交战的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场景就是:一众的义和团士兵身穿红衣红裤,焚香祭拜每人持有一道黄符,拿着大刀长矛高喊着口号冲锋,然而面对义和团士兵的冲锋,洋人一通射击之后,义和团便只能溃败而逃。

毕竟义和团人员不是真的“刀枪不入”,根据相应的史料记载,近乎六十余天的攻击,义和团自身伤亡异常的惨重,而洋人仅仅才被打死四十多个人而已。

原因二:慈禧并没有真的打算和洋人彻底的翻脸

慈禧在整个义和团运动以及庚子事件中的心态是极其复杂的。她一面想着要教训一下洋人、一面又不敢彻底的得罪洋人。

慈禧原本的打算是把东郊民巷完好无缺的攻下来,把里面的洋人当作人质的。这样的话,等到八国联军到了之后,慈禧就可以用这些人质来进行谈判了。

据《庚子西狩丛谈》记载,慈禧后来说了一段话:

“依我想起来,还算是有主意的,我本来是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间,因洋人欺负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但始终总没有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火气一过,我也就回转头来,处处都留着余地,我若是真正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打不下来的道理?”

这也可以看得出来,慈禧当时并没有下死命令给义和团和清军——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地攻下东郊民巷的。

通过后来事件的发展轨迹来看,慈禧估计是非常庆幸的,如果当时把洋人都打死了的话,估计慈禧这个“祸首”就会被八国联军惩处了。

原因三:当时装备精良的清军不但没有真打,还积极帮助洋人脱困

当时攻击东郊民巷的有好几千的清军,这些军队的装备是非常靠谱的:人手一把洋枪、另外还有几十门克虏伯大炮等等。如果这些清军誓死攻击洋人的话,估计洋人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是守不住的。

不过当时打的不是真正的战斗,而是“政 治仗”了。此时的清军统领是慈禧的心腹荣禄,这哥们早就看出了慈禧的心理了——不是真打、而是假打。于是乎,荣禄开始打起了世界上最奇葩的战斗了,每天放放空炮、枪也是基本上对天开……

荣禄也是没有办法,他一面接到的指令是攻打东郊民巷、一面又知道慈禧不想和洋人彻底翻脸。荣禄自己肯定知道:慈禧无比强大的“甩锅”能力的,万一事后洋人追究起来的话,慈禧一定第一个把荣禄甩出去。

除了假打以外还有更加搞笑的事情:荣禄与使馆里面的洋人还进行了有效的沟通。清军不断多次停止进攻使馆,还不断地向使馆里面送去米、面、蔬菜和西瓜等物资。

说白了就是:荣禄知道慈禧是什么人、对洋人是个什么态度,所以他从来也没有想过要彻底地打下东郊使馆的。

这场持续六十多天的战斗应该是这样一种场面: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清兵怎么也打不到要害,还不断地送补给;义和团的冲锋总是被击退的。大家在这里不是打仗,而是在进行一场表演而已。据后来当事人回忆说,这六十多天的仗打得很是无聊。

65天过后,义和团伤亡惨重,可是仅取得打死43个洋兵,伤152人的战绩。一直到八国联军的大军打到京城为止,东郊民巷还是牢牢掌握在洋人手里。

我想原因大家应该都知道了:义和团是真打,可是实力太差;清军不光没有真打,还不断地送补给给洋人,估计这仗再打两个月还是一个样了。慈禧对打不打洋人兴趣不大,能不能保住江山、保住慈禧自己的大位才是她最核心的目的——荣禄那是毫不保留的贯彻了慈禧的战略思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义和团   义和团运动   洋人   光绪   洋枪   使馆区   列强   东郊   天津   日本人   日本   联军   使馆   北京   慈禧   士兵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