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成都彭州走出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有哪些?

四川成都彭州,历史悠久,相传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彭人在此生息繁衍,后又建业兴国,并把都建在“程上”,逐渐成为古巴蜀族立国的原始核心部分。

据史料记载,彭州置名,始于唐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在《元和郡县志》中,有这样的描述:“彭州以岷山导江,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因取以名”。

也就是说,历史上的彭州,因岷江而得名;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彭州撤县设市。

由于彭州是成都北向交通的门户枢纽,南连新都与郫都,西临都江堰,东壤广汉与什邡,北邻汶川与茂县,所以,彭州由成都市代管

彭州地形复杂,境内河川纵横,有大小河流39条,分属沱江、岷江两个水系。

其中沱江流域的河流,主要有湔江、白水河、白鹿河等;属岷江流域的河流,主要为蒲阳河等。

或许是由于彭州丰富的水生资源,或许是因为彭州沱江与岷江的灵性,在我国154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类别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当中,诞生了一位由彭州走出来的鱼类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

曹文宣,193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彭州,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鱼类生物学家,现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1955年,曹文宣从四川大学本科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

曹文宣院士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对裂腹鱼类生物学特点的研究,尤其是对它们在高原环境变化中适应性的研究。

或许是命运的巧合,曹院士所研究的重口裂腹鱼、齐口裂腹鱼,就主要产于长江上游岷江和乌江水系,其中的岷江就位于养育他的故乡

据说,在曹院士研究鱼类的过程中,因为需要经常入水抓鱼,不幸被血吸虫感染,罹患了血吸虫病;又加上高原长期的缺氧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曹院士的双眼患上白内障,并做过多次白内障手术。

以至于在1989年,曹院士撰写《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时,他的左眼几乎失眠,右眼视力也只有0.23。

此外,由于从事鱼类生物研究,需要大部分时间在野外,与江湖河流打交道,以至于居无定所,直到40岁,曹院士才结婚成家,为我国的鱼类生物研究,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曹院士在我国鱼类分类学、鱼类生态学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当时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针对中华鲟的抢救措施研究中。

曹院士经过科学论证,力主不必修建过鱼设施,而是直接采用坝下自然繁殖的方法;他的这一方法,不仅保证了中华鲟物种的繁衍,而且也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基建投资。

可以这样说,从四川成都彭州走出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为我国鱼类生物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做出突出贡献。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欢迎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和看法!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彭州市的湔江是沱江最大干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8

标签:彭州   中国科学院   彭州市   沱江   岷江   院士   都江堰   四川成都   子城   川军   水利枢纽   水系   鱼类   河流   生物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