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奉第二次大战大胜后,张作霖为何不给最大的功臣郭松龄升官?

这个问题提的其实不对,张作霖并非没打算给郭松龄升官。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一开始张作霖是打算把江苏督办的位置给郭松龄的,但是因为当时江苏已经驻了两个师(分别是邢士廉和蔡平本),这两个人又都是杨宇霆一派,而杨宇霆与郭松龄政见不合+性格不合(两个人性格都特别奇葩,特别难相处)。

这时候郭松龄要求自己再带两个师过去,杨宇霆说南方那边反对驻军,再派那么多人去不合适。搞的郭松龄直接就不想去了。

后来郭松龄想了想不甘心,又让自己的部队用其他理由到南京的浦口,等自己到南京后直接同部下联络。这事被杨宇霆提前发现,于是杨对张作霖表示,干脆让他杨宇霆去,他一个人就能快速稳定那边的局势。所以张作霖才把江苏督军给了杨宇霆而不是给郭松龄。

其他人如李景林,张作霖一开始也没打算给督办,中间很曲折,属于为了稳定局势只能如此。但是郭不管这些,他就觉着凭什么李他们都有了我却没有。

虽然郭没当上江苏督办,但郭先实际掌控两旅,而这两个旅是奉军那边配置最好的,张作霖偏袒张学良,什么好东西都由着他的嫡系先拿。张学良对郭松龄掏心掏肺,郭松龄不用贪一时的名利。张作霖应该也是这么觉得的,但没想到郭不是这么想的。

郭也没大家想的那么高尚,别看张学良对他那么好,他对张学良还有很多不满呢。而且他虽然一开始打着拥护张学良的旗号,其实是自己想做老大(这个后面明确表现出来了)。

郭反奉时带的部队纪律也非常非常差,他和张作相打的时候没准备好物资,所以到了城里有门就进,随便抢当地人的棉衣粮食,见物就拿。再加上是深夜,干什么的都有。后来还是张学良去做的安抚工作,张作霖给的赔偿。不过后来赔偿的事也很曲折,张作霖害怕下面中饱私囊,下面的人也的确在盘算怎么多捞,而打仗又费钱,奉天财政吃紧。详细的在《回忆郭松龄反奉,张作霖赔偿绥中人民损失的经过》有写。






第二次直奉大战中,郭松龄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战后,张作霖并没有奖赏郭松龄,这也造成了郭松龄后来的“反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郭松龄剧照)

郭松龄是正规军校出身,不论治军还是打仗,都有很强的能力。不过,由于他籍籍无名,出身绿林的张作霖认为他书生气重,起先对他并不感冒。

好在,郭松龄在东北陆军讲武堂担任战术教官时,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抱负得到了张学良的钦佩,两人在校期间便亦师亦友,很谈得来。

张学良毕业后,担任东北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郭松龄也在他的极力举荐下,被张作霖委任为卫队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

走马上任后,郭松龄对军纪散漫的卫队旅进行了军事整治。经过一年的时间,卫队旅军纪作风焕然一新,战斗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让张作霖对郭松龄有了初步的认识。

随后,郭松龄奉张作霖的命令,协同张学良到吉林剿匪。他身先士卒,又很有谋略,在他的指挥下,很快就肃清了吉林一带的土匪。自此后,他便开始得到张作霖器重。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当时,直军火力强大,奉军溃败而逃。唯有郭松龄指挥的三八旅,不仅撤退有序完整,还以少胜多。凭着顽强的战斗力,将直系军阀的兵力拦在了山海关内,最终让他们攻取奉天的计划泡汤,同时还护卫张作霖全身而退。

战争失败后,郭松龄帮助张作霖训练新军,针对奉军的弊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三八旅,经过他的训练,很快成为奉军中的威武之师。

他因治军有方,获得了“大公无私、量才使用、信赏必罚、甘苦与共”这样的美誉。

(张作霖剧照)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再次打响。

郭松龄被张作霖任命为第三军的副军长,和张学良互相配合,与第一军将领姜登选和韩麟春成为奉军主力。

在这次征战中,郭松龄依然没有辜负张作霖父子的厚望,浴血奋战,屡获战功。特别是山海关大捷,让他更是名声大振。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志在夺取天下的张作霖,对参与战争的部下,自然要论功行赏。

本来,张作霖打算让姜登选接管江苏,郭松龄接管安徽,张宗昌接管山东。

谁知道杨宇霆横刀夺爱,非要做江苏督办。

杨宇霆可是奉军中的核心人物,他不仅是张作霖的智多星,还为扩大奉军实力作出了许多贡献,比如建立海军、修建铁路、搞土地改革,鼓励农民垦荒,发展东北经济等等。最重要的是,他督办东北军工厂,制造了大量枪支弹药,为奉军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保障。

所以,当杨宇霆向张作霖提出要做江苏督军后,张作霖经过权衡答应了他。

这样,杨宇霆接管了江苏,姜登选改为接管安徽。

可这样一来,立有大功的郭松龄,则啥好处也没得到。

(杨宇霆剧照)

那么,张作霖为什么什么也不给郭松龄呢?是因为分封的不够吗?显然不是。张作霖不奖赏郭松龄,其实另有原因。

其一,目无军纪。

二次直奉战争中,张学良和郭松龄分别担任第三军的军长和副军长,他们负责从正面进攻山海关。

当时,姜登选和韩麟春负责的第一军则从山海关侧面进攻。

谁知直系军阀在山海关的正面增派了巨大的兵力,所以激战了很久,第三军都无法突破。

此时,九门口和石门寨一带眼看就要攻下来,张学良为了早日攻下这两个地方,把几个将领召集起来开会。会上他说,想让郭松龄从第三军中抽出五个团,增援第一军。

尽管姜登选和韩麟春都认为此举有抢功之嫌,可这个决策也是取胜的良策,所以他们只得同意。

会议结束后,韩麟春对郭松龄说,这个计策不错,你又可以露脸又能立功。

郭松龄一向骄傲自负,根本瞧不上韩麟春等人。听他这样一说,脸色一沉,表示他绝不会沾别人的光,还是按原计划进攻。

说完,他未经张学良同意,便冲动地把精锐部队撤走了。

姜登选见此,连忙说,这样不服从上级指令,完全打乱了原定计划,实在太胆大妄为了。于是到张学良那里告了郭松龄一状。

最后,还是张学良将郭松龄给追了回来,才没有节外生枝。

(张学良剧照)

张作霖得知此事后,对郭松龄这种目无军纪的行为非常不满。所以,他觉得有必要打压一下郭松龄。这样,等张学良接班后,才有可能驾驭得了他。

其二,政见不同。

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郭松龄见张作霖雄心勃勃,准备继续攻打其他各省。他非常不赞同张作霖这种军阀行为,因此一再请求张作霖“退回关内,保境安民”。

这和张作霖的想法相背,自然让张作霖不高兴。再加上郭松龄和其他将领关系处得不是很融洽,因此有人趁机对他大加构陷,张作霖愈发认为他不忠。

正是出于这种种考虑,张作霖最终没有封赏郭松龄。

然而,让张作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竟让郭松龄大为不满,最终对他倒戈相向,从而造成奉军内部一次最大的分裂。

(参考史料:《张作霖传将军》《张作霖传奇》)




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获得了大胜,也让张作霖距离中国一哥的位置近了一步。在这次战役中,郭松龄功不可没,但是张作霖为啥没有给郭松龄升官呢?

后来,郭松龄反奉,就是对张作霖不封官而耿耿于怀,最后下定决心,起兵反奉。

这次奉系内部争斗,损失巨大,伤了东北军的元气。

第二次直奉战争,郭松龄都干了些什么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不甘心失败的张作霖积极整军经武,并总结失败教训,重用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等新派军人,整肃军纪,训练新军。幸运通道(零三零九九七点抗)张作霖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张学良任参谋长,实际由郭松龄代理。张作霖将奉、吉、黑三省军队统一以“东北军”的番号,取消师制,改为旅制。张学良的第三旅改为第二旅,郭松龄的第八旅改为第六旅,仍合署办公。郭松龄凭借张学良的支持,对二、六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二、六旅成为东北军的精锐。

1924年10月中旬,第二次直奉战争打得异常激烈。郭松龄率第3军从正面的平地仰攻山海关,韩麟春、姜登选率第1军从侧面在山海关西南方的山地向长城各个隘口进攻。第1军先传捷报,攻入了九门口和石门寨。在军事会议上,张学良提议暗中从山海关正面战场调出5团精锐,由郭松龄亲自指挥,增援石门寨侧背战场。姜、韩不愿郭松龄来“抢功”,无奈这一决策既是正确的,又是张学良提出的,只好表示赞同。

会议结束时,韩麟春对郭松龄说:“这计谋好啊,你也好露露脸,也可以立功嘛。”郭松龄脾气倔强,自尊心又极强,听了韩麟春这句风凉话,脸色陡然大变,忿忿地说:“我郭某从来不沾别人的光,我还是从山海关正面打过去!”说完掉头就走,冲动之下,他将带来的5个团也撤走了。

张学良得知郭擅离职守后,连夜策马加鞭追赶郭松龄。在九门口的一个小旅店,张学良追上了郭松龄。张学良来不及喘口气,便对郭松龄说:“茂宸,咱俩到后院,我跟你说几句话。”到了后院,张让郭坐在一个板凳上,说:“茂宸,你要干什么?从前,我是你的学生,可今天不同啊,我现在是你的长官,没有我的命令,你擅自率领部队撤离石门寨,破坏了整个军事部署,这怎么行?现在,我身上什么也没带,你要抗命,就开枪把我打死!不然,就得服从我的命令!”

郭松龄看着张学良,眼中慢慢流出了眼泪:“我违犯了军法,现在只求一死!”

张学良提高了声音:“你真愿意死?你要给我争脸面?这很简单!那你上前线去死,何必让我处死你!你率部跟敌人去拼,战死不是比处死你好嘛!”张学良说着,自己也泪流满面,拉着郭松龄的手,说不下去了。就这样,在战局紧要关头,张学良重演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总算把固执的郭松龄追了回来。

郭松龄在愤激之下,置生死于不顾,督率所部,勇猛攻击 一口气打到了秦皇岛。

张作霖为啥不给郭松龄当官

张作霖原先预定由姜登选去接江苏,郭松龄去接安徽。不料杨宇霆也想要个地盘,结果杨去了江苏,把姜登选挤到了安徽,郭松龄则落了空。郭松龄在此次直奉战争中功高而未获赏,心中极为不满 。

张作霖是一个很精明的人,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的功劳 又那么大,他为啥不给郭松龄当官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在直奉战争中,郭松龄违背张学良的命令,竟然把部队私自带走,这对于军人来说是最大的失职。虽然,通过张学良的工作,郭松龄已经取得了胜利,但是此事已经在颇于研究人际关系的张作霖所不齿,所以张一定要教训下郭松龄,打击其嚣张气焰,让其知道军人就是以服从为天职。

2、直奉战争结束后,郭松龄建议张作霖雄踞东北,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虎视中原。作为部下,一直让公众感觉才气很高的郭松龄给张作霖提这样的建议,张作霖听着非常不顺耳。对于这样的部下,张作霖绝对不能让其远离自己的身边,所以不给其升官。

3、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奉军内部逐渐形成了“老派”、“新派”。老派是奉军中的实力派,绝大多数都是和张作霖一起出道的结拜兄弟,成员有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孙烈臣、吴俊升,这些人在奉军中都担任军政要职。新派分为“士官”派和“陆大”派,都是军校出身的人,“士官”派大多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以杨宇霆为首脑,成员有姜登选、韩麟春、于珍、常阴槐、王树常、于国翰、邢士廉等人,这些人对杨宇霆甚为依赖,视杨为“智囊”、“精神领袖”。“陆大”派大多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以郭松龄为首。

郭松龄作为张学良的老师,从学堂到带兵,两人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而郭松龄和杨宇霆、姜登远关系十分不睦,这样把杨、姜调走,郭松龄带队伍可能会减少很多麻烦。

4、最主要的是,杨宇霆主动要官。少帅张学良器重郭松龄,老帅器重杨宇霆,当杨提出要到地方练习的时候,老帅肯定是首选杨宇霆。

郭松龄反水诱因

1925年10月初,郭松龄作为奉军的代表去日本观操。日本参谋本部一位重要职员去拜访他,问他到日本是否还有代表张作霖与日本签订密约的任务。郭松龄才知道张作霖拟以“落实二十一条”为条件,商由日方供给奉军军火,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此事激起郭松龄的强烈义愤,郭便将此事告诉了当时同在日本观操的国民军代表韩复榘。郭对韩表示:“国家殆危到今日这个地步,张作霖还为个人权力,出卖国家。他的这种干法,我无论如何是不能苟同的。我是国家的军人,不是某一个私人的走狗,张作霖若真打国民军,我就打他。”并请韩向冯玉祥转达自己的合作意向。

1925年10月24日,郭松龄应张作霖的电召回到奉天,随后被派到天津去部署进攻国民军。郭到天津后,代表张学良组织第三方面军司令部,他紧紧抓住这一时机,安置亲信,与冯玉祥频繁联系,为武装反奉作准备。

1925年 11月13日,张学良在天津召集郭松龄、李景林等将领开会,传达向国民军进攻的密令。郭在会上公然抗命,痛切陈述不可再战。此时,张作霖也察觉出郭有异心,遂发急电令郭调所部集中在滦州,回奉听候命令。郭于是立即派人携带一份密约去包头与冯玉祥接洽,双方议定由冯玉祥据西北,直隶、热河归李景林,郭管辖东三省,冯、李共同支持郭军反奉。

1925年11月21日晚,郭松龄发出讨伐张作霖、杨宇霆的通电,提出三大主张:一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是要求祸国媚日的张作霖下野,惩办主战罪魁杨宇霆;三是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

这场战争以郭松龄失败告终,但是伤害了奉军的元气。




官还是给升了的,张学良是京榆驻军司令,郭松龄作为张学良副手,也升任副司令,这没毛病。借此说张作霖一碗水没端平,给后来郭松龄反奉找借口不合适。每个人在团队里的角色要有清醒认知,说起来大家都是奉军五虎,但张宗昌、杨宇霆他们是独立带兵的诸侯,郭松龄一直是张学良的副手,是张学良这一系的人,分地盘张学良分到的是北京直隶,没道理再给郭松龄单独分一块地盘。

正职张学良的能力怎么样,那是另外一回事,但他就是少帅少东家。郭松龄是军校教官,因为被张学良看中,才获得带兵机会,张作霖也知道老兄弟带的部队有问题,才建军校,准备把部队朝正规化靠拢,这一部分任务,是交由儿子张学良负责的,也就是新组建交给郭松龄的八旅,和自己带的三旅。正因为知道练兵非自己所长,又信任郭松龄,才把新建部队都交由郭松龄编练,郭松龄也确实把部队练的比奉军老部队要强,第一次直奉大战,奉军被吴佩孚打的很惨,也就是张学良、郭松龄带的这支新部队能虽败不乱有所抵挡,致使玉帅吴佩孚突破山海关后也没能有什么拓展,算是帮奉军保住了底线。第二次直奉大战,也是以这支部队为班底组建的第三军的一点突破,加上冯玉祥在背后给吴佩孚捅刀子,形成全面开花,直系北方部队完全崩溃,奉系不但夺得京畿重地,还一直把势力扩大到长三角地区。这里面作为日常主管负责第三军部队的郭松龄功劳大不大?

当然很大,可问题在于他功劳再大,他也是张学良这山头的二把手,论功行赏,张作霖已经把京畿重地的驻军权都交给儿子的山头了,老头自己也在京城参与核心决策层,周边当然就是心腹部队,张家父子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张学良手底这支部队肯定不能像外放去山东、江苏督军的部队那样成半割据半独立状态,军头本人更是如同节度使一样,握一省军政大权。因为这整幅家当,将来都是小六子的,人家起点层次更高,不在乎、不眼红这一省一地的权力。可是这就苦了这山头上老二郭松龄了,老子立那么大功,屁也没捞到,就升个副司令?!从这一点看,这人本来也是心怀异志,本来他安安心心继续张学良副手职位,到头他可就是奉军老二,多半还是专门提小六子主管负责军权的,他那么急着要地盘干吗?!很简单,他显然一直打着借张家的窝,孵自己的蛋的主意,奉军二梯队新军编练,他确实花费心血不少,功劳很大,但是正职的张学良,不插手、不干涉,给他提供一个没有制肘的舞台,难道不是他成功的基本条件?
张学良这个人,我也觉得德不配位,但在当时这些二代里面,小六子已经是知道好歹轻重,有相当气量的一个人了。张学良本身的少帅身份,在二梯队新军建设上,虽然他没插手具体事物,可是隐性的资源倾斜,军资粮饷不愁,没人刁难没人克扣,这些难道是郭松龄可以靠个人努力能得到的?张宗昌独立带军,最后督军山东,仗打得怎么这么先别说,他的人马可是他自己一手拉扯出来的,郭松龄借张家东风,编练的部队,可是张家自己组建起来的,没郭松龄什么事,打天下时跟着打工,分果子时,想跟合伙人一样分钱?




了解张作霖,了解奉系的人都知道张作霖的拜把子以及他手下的五虎将,这里面就要说到郭松龄的资历问题了,郭松龄是在1921年才在奉军有点名声,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崭露头角,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建功立业,整体来说,并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一个将领仅仅三四年的时间就可能成为奉系的五虎将,要么说郭松龄不够格,要么就是奉系这个五虎上将整体都是水货。

郭松龄灰暗的前半段人生

郭松龄是辽宁沈阳人,据说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裔,真假就不知道了,反正到了郭松龄这辈,妥妥的三代贫农,年少时候的郭松龄还需要帮工种地,直到他父亲找到一份工作,郭松龄才有了学习知识的机会。

从学历上来说,郭松龄也算是清末一代较为有军事储备的人才,1905年清政府在奉天大北关设立奉天小学堂,郭松龄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随后被选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郭松龄毕业之后担任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得到朱庆澜赏识,后来朱庆澜到四川驻防,也将郭松龄带在身边,武昌起义后,非四川籍将领被迫离开四川,郭松龄只得返回奉天。

由于早先已经参加同盟会,回到奉天之后郭松龄参加了反清起义,但是遭到清政府的逮捕,据说当时是韩淑秀冒死拦截刑车,声称郭松龄是其未婚夫,并未参加革命,总而言之,郭松龄神奇的捡了一条命,还捡了一个媳妇。

1913年郭松龄考入中国陆军大学,这个学历在当时中国已经是能够排的上数的,但是毕业之后郭松龄没有死心塌地的给北洋政府卖命,在北京讲武堂担任一段教官后,得知孙中山组建了护法军政府,1917年郭松龄就到广州投奔孙中山,支持护法运动,郭松龄能够有这样的思想,也跟郭松龄早年参加同盟会有关,可以说,郭松龄一直是一个拥有革命思想的新式将领。

然而护法运动失败,郭松龄只得再次返回奉天,当时郭松龄在东北逐渐站稳脚跟,郭松龄本身是沈阳人,又有很多同学,经人介绍最后投入奉军阵营,以郭松龄的“黑历史”,张作霖能够留下,还是看重郭松龄的学历。

当然以郭松龄这样的人才,张作霖一直都是即想要,要不想重用,当时张作霖正在发展军备,十分缺乏优秀的中下级军官,1919年3月,张作霖开办东三省陆军讲武堂,

对于郭松龄这个从中国陆大毕业的“人才”,就让郭松龄在东北讲武堂担任战术教官。

郭松龄作为奉系五虎上将够不够格?

郭松龄在东三省讲武堂担任战术教官期间,脾气极为暴戾,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导致的,作为一名高材生,在当时的成就应该不仅仅于此,如果仅仅当一个战术教官何苦要等到1919年,郭松龄在陆大毕业的时候就是了啊!

这么多年兜兜转转,为的是什么?

如果不是遇到少帅,估计这辈子都很难出人头地,少帅作为东北讲武堂第一期的学生,能够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这里面少不了郭松龄的“帮忙”。

正因为如此,两个人的欢喜好到了一定程度,少帅逢人边说:我即茂宸,茂宸即我。

用张作霖的东北话说,两个人穿一条裤子都嫌肥。

张作霖当时也有意培养少帅,因此将郭松龄当作托付之人,让郭松龄担任少帅的副手,将奉系精锐交给少帅的三八旅。

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奉系一败涂地,三八旅在山海关阻击直系的追击战绩中,算是露了脸,但是并没有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

后来奉军“整军经武”,在军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于1924年再次发动直奉大战,此时的郭松龄竟然成为奉系五个军中的一个副军长,这种升迁的速度,简直令人咋舌。

在这次战争中,郭松龄虽然立功,但是个人表现也不突出,在战场上还违抗军令,差点带兵撤退,还是少帅前去追回,所谓的军事指挥能力也并没有表现出多少。

郭松龄再一次带兵打仗,就是率领奉系七万精锐进行倒戈,除了倒戈前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奉系进行偷袭取得胜利外,仅仅持续一个月的时间就完犊子了,郭松龄反奉失败的原因固然是复杂的,但是这绝对掩盖不了郭松龄在军事领导上无能的表现。

不行的人,永远都是不行!

当然,郭松龄不行还能担任五虎将,总体上来说,还是奉系五虎将太渣,五虎将除了郭松龄外,还有姜登选、韩麟春、张宗昌、李景林,姜和韩是日本陆士毕业,军事教育方面应该是比郭松龄要好一点,在奉系内部是与杨宇霆交好,凭借实力得到重视的,他们向来瞧不起郭松龄以太子洗马的方式上位。

而张宗昌和李景林则是以草根的方式在奉系逐渐站稳脚跟的,以军事才能来说自然是不如郭松龄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郭松龄能够成为奉系五虎将,本身自己能力一般,而整个五虎将也比较水。

我们可以看出,郭松龄尽管有一定的学历,在当时已经是炙手可热的人才,但是仕途却屡屡碰壁,最终能够在奉天出人头地,还是因为当时张学良在讲武堂学习,郭松龄在结识了张学良后,才在奉系内得到重用,但是就资历和战绩来说,称其为五虎上将,还是表明奉系人才匮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奉天   山海关   石门   国民军   东北军   军纪   少帅   江苏   日本   教官   军中   将领   功臣   部队   大战   战争   财经   军事   郭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