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规定半斤为8两,筷子的长度为7寸6分,有哪些讲究?

古人的智慧,“1斤为16两,筷子长为7寸6分”,有哪些讲究?

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我们使用的筷子,一头是方的,一头是圆的。古人这样设计不仅是为了方便使用,还代表着天圆地方,民以食为天!


我们现在用筷子已经很随性了,怎么方便怎么用,但是,在过去对筷子的使用是有很多规矩的。

例如,古人认为,筷子不齐有三长两短之嫌;筷子颠倒使用,叫颠倒乾坤,认为不规矩;拿筷子敲击碗盆,认为是只有乞丐乞讨时为了吸引人注意才会这么做,不吉利;筷子插在饭菜中央,不吉利;用嘴去嘬筷子,不卫生;用筷子随便指人,不尊重人;筷子在盘子里翻来搅去,要挨揍了;用筷子插菜,对客人是极不尊重的。


古人在设计的时候,为什么要半斤为8两,筷子长为7寸6分呢?

一、1斤为16两

我们上学的时候就学过一个成语叫半斤八两,有人可能会说,一斤不是十两吗,怎么古人说是八两?

我们现在说半斤八两不是指重量,而是说两个人或者东西旗鼓相当。在古代可不是这样,确实是用来计量的单位。

在战国时期的时候,咱们国家的度量衡并没有统一,每个地区都不太一样,一直到了秦国的时候才统一了度量衡,定为一斤为16两,也就是半斤为8两。

为什么要把一斤定为16两呢?在民间有这样一个说法。说是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叫范蠡的人,他是一个很有名的商人,他在交易的过程中发现很难做到公平。他就将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还有福禄寿三星,按这个16个点,标了出来。并且,把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这13个星点排在了前面,而福禄寿三星排在了后面。规定一个星就是一两,半斤是八两,一斤是16两。


福禄寿三星为什么要排在后面呢?听老人说,在给别人称的时候,少一两就是少福,少二两就是少禄,少三两就是少寿。做生意讲究的就是诚信,因此,用这个来约束商人要给足斤两,诚信经营,否则可能就要,少福、少禄和少寿了!

关于半斤八两也有一些古语的描述,例如,在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中说:“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还有在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中说:“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元来是半斤。”


二、筷子长度为7寸6分

刚才说完1斤16两,我们再来看看筷子长度为7寸6分是怎么回事。

筷子我们一日三餐几乎都在用,不过现在的筷子,好像不那么规矩了,花里胡哨的,什么形状,多长的都有,更注重适用性,不像古人有那么多说法。

在古时候,一开始不叫筷子,叫什么呢?叫作“箸”。在《云仙杂记》中记载:“向范待侍,有漆花盘,科斗箸,鱼尾匙。这里面的科斗箸就是我们说的筷子。

筷子一头圆象征着天,一头方象征地,有天圆地方的意思,还有两根筷子合为一双,也代表了阴阳结合。再有,我们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


筷子不只上面这些讲究,就连筷子的长度也是固定的。多长呢?7寸6分。据说是代表人有七情六欲,用来表明和动物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7寸6分有多长呢?大概有20CM左右这个长度。抛开别的不说,个人感觉,这个长度还是挺适手的。

那么筷子是谁发明的呢?

这个版本很多,感觉每个都像是个故事,但不管哪种说法,都是寄托美好的愿望。

比如,有一种说法,筷子是大禹发明的。说是大禹在治水的时候,经常在野外吃饭,由于汤水沸滚无法下手,吃东西也很不方便。有一次,大禹就用找来树枝,削成类似现在筷子的雏形。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筷子的发明和姜子牙有关,当然,这个有点过于神话了,就不在这里说了。

在古籍《韩非子·喻老》中有记载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这句话可能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意思是说,有一个叫箕子的大臣,他对于纣王沉迷于象牙筷子的这种行为非常担忧。

难道筷子是纣王发明的?当然不是,考古学家在安阳侯家庄1005号殷商墓中发掘出的钢“箸”,早于殷纣末期的纣王时代。也就是说,筷子不是纣王发明的,在他用象牙筷子之前就已经有筷子了。



现在用筷子的不只咱们国家,像日本、朝鲜半岛、越南、东南亚,甚至西方一些国家也在用。

当然,古代筷子也不都是7寸6分,像安徽贵池里山徽家冲窖藏出土的青铜“箸”,长度有20公分。还有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竹箸,长度有17公分。

写到最后:

无论是1斤16两也好,还是筷子长为7寸6分也好,都反映出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您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知识,可以在评论区分享出来,我们一同来增长知识,期待您的分享!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195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为了换算方便,将以前的十六两一斤,改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十两为一斤。

也就是说,半斤是五两这个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常识问题,事实上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出现的,而在我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斤从来都是十六两,以前的秤也不一样,秤杆上有十六颗星,那秤也叫做“十六金星秤”。



要想解释半斤为什么是八两这个问题,十六金星秤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

半斤为八两

相传杆秤是鲁班根据杠杆原理发明的。众所周知,鲁班是春秋时期的人物,那个时候已经是礼崩乐坏,诸侯林立,大家谁也不服谁,所以即便是有了秤,不同的诸侯国计量方式却大有不同,几两是一斤的都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秦王扫六合之后才有所改变。

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其中“度”是测量长短的工具;“量”是测量容积的工具,而“衡”就是测量重量的工具了。



当时有种计量方法是十三两为一斤,秤上的刻度取用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相加,共计十三颗金星,秦朝统一后,在这个基础上又加了三颗星,分别是福、禄、寿三星,这就是十六金星秤。

这样的用意就很明显了,秤这个东西生意人用得最多,而古往今来,人们都对缺斤少两的事情深恶痛绝,十六金星秤便在时刻提醒商人们不得偷耍那些小花招,缺人一两折福,缺人二两折禄,若是敢缺人三两,那折的可就是寿了。也难怪,一下缺人家三两,怕是想不被发现也难,天天这样做生意不被人揍死才怪。

一斤十六两就这样开始流传下来,一直到民国时候都是这样,直到咱们新中国成立后才又有所改动,有个成语叫半斤八两,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恐怕都会觉得奇怪吧,它的出处正是源于这个一斤十六两的古制。



而在古代一斤为十六两的时候,半斤也就自然而然是八两了。

筷子七寸六分

关于筷子也有说法,这个七寸六分,取人之七情六欲之意,一桌饭菜里的食材必定有高低贵贱之分,即便同一盘菜里,也常有青菜和肉食,爱吃这个,不爱吃那个,不都是通过筷子来体现的吗。

别说是在资源匮乏的古代了,即便是物质丰厚的现代,很多人在饭桌上也会喜欢盯着那点好东西吧。



现在饭桌上吃不好,顶多就是让人笑话一下而已,但在古代吃可不是小事,《周礼》中有明确规定,天子可九鼎八簋(guǐ),而诸侯只能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且周天子牛羊猪等美食都可享用,往下一些大夫、士之类的,牛是肯定享受不了的,甚至低级的士连鱼都不能吃,地位更低的老百姓伙食肯定更差。

拿起筷子吃饭的时候,要管住自己的七情六欲,若是嘴馋吃了自己高攀不起的东西,那就是僭越,在古代可是大罪一桩啊。



平头百姓家的餐桌上,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我父亲小的时候,那时候国内的物资极度匮乏,能让人填肚子的东西有很多,但真正能顶饱抗饿的东西就少了。这些都是要留给家里壮劳力的,孩子再馋也不敢去碰一下,只能吃些红薯之类的东西果腹。

饥荒年代,能顿顿吃上红薯已经非常不错了,但也正是儿时吃了太多的红薯,父亲现在见了红薯就烦,再甜也不愿吃哪怕一口。

现在虽然生活好了,但咱要是吃饭光盯着自己稀罕的那点东西,满盘扒拉着找的话,是不是也挺不合适的。

所以筷子七寸六分,是在提醒人们要控制住自己的七情六欲,而不是让七情六欲控制了我们。

除此之外,筷子的文化还有很多,比如一端为圆,一端为方,象征天方地圆,而我们用圆的那一端入口,是谓民以食为天。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很多日常中不起眼的小事,其中都可能蕴含着先民们的无限智慧。所谓博大精深的文化,大概就是这样目之所及,皆有说法的样子吧。

吾愿活到老,学到老!




古人为什么规定半斤为八两,筷子的长度为七寸六分,有哪些讲究?对于这个问题,曾经查看了许多资料。有违心的认可,但更多是怀疑结论的正确程度。总认为还存在其它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是很不一致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才将各国的度量统制为一个法定通用的标准。在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值得注。那就是秦始皇在统制时的标准,就是《西周》时期的标准,西周的尺等于0.231米,秦朝的尺也是0.231米。所以,只能从西周文化中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说到西周,我们不得不提周文王这个奠基人。他是《易经》的创始者,天圆地方,乾坤八卦。日月平仄,春夏秋冬。斗转星移,阴阳两仪是易之基础。所uL,西周在制定时必定会《顺天承运》的去实施。西周的古币为什么是圆的?因为日月是圆的,地球也是圆的。

为什么一斤十六两?天有四季,地有八方,全在乾坤坎离震兑艮巽之中,日八数月八数计十六数,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故农历闰年有384天多,平年356天。难道半斤八两X2=1斤十六两,与天文地理毫无关联?

再说筷子为什么是七寸六分。大家都知道,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並不是每个节气的时间基本是平均的。地球年365天÷24个节气=15.2(天)。筷子成双15.2÷2=7.6。这难道是巧合?虽说人有七情六欲,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古代法规的条条框框,绝对离开天体运行的自然法则。《原创,不喜勿喷,接受反驳》









筷子的长度为7寸6分这个跟重量没有什么关系,古人规定筷子长度为7寸6分是代表人的七情六欲,意思是要有节制,有控制。




有这么一说我们中国的度量衡(秤)为什么十六两为一斤,广大网友在前面都说了很多了,但有这么一说,是以十二地知为基础,我们中国人有一说,离地三尺有神灵,所以腰秤要高高的,你如果少四两天只到,少三两地只到,你在少给人家二两损你自己寿命,你在少给人家一两损你的儿女,也有巧合有一些做买卖的后人都不怎么太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三星   大禹   筷子   古人   讲究   度量衡   秦朝   西周   节气   红薯   北斗   长度   说法   古代   东西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