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过去,批评者时常指出,四大发明在中国的应用出现了“变异”,并没有刺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正好和西方相反。

比如,西方用指南针开创了大航海时代,在现实世界建立起贸易互通带来的财富创造机制。而我们用它来做罗盘,运用于观测阴阳风水,希望在另一个世界寻求人生的快速致富之道。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苛责古人,技术在发明之后如何运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理性的选择过程,它基于当时各种来自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层面的约束。当你身处一张“大网”之中,你就必须权衡成本和收益。因此,技术在使用方向上的“异化”并不为怪,每个人都是具有经济理性的动物。

在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最为特殊和典型,它在中国的命运是经济理性的最好体现。有意思的是,毕昇于北宋时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毕昇之后到清朝的数百年时间里,活字印刷并未在中国大规模应用,依然是雕版印刷占据主流。为什么?经济理性使然——活字印刷成本太高,收益太低,因此没有市场。

首先,汉字被简化之前,字太多了,一本书要用的不同汉字往往在一万个以上。换句话说,有太多生僻汉字的字模,无法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字太多还给字模的保存提出了难题,因为活字用完之后必须按照音韵归类存放,以便下次再取字排版。但古时汉字的韵太复杂,归类太费力!

比如,北宋官修韵书《大宋重修广韵》竟然有36 个声母、206 个韵母(含声调)。于是,当时将活字归类存放就是一件很耗费人力的事情。采用活字印刷,书商除了排版,还要在存放时支付极高的人工成本,但雕版印刷只需要支付雕刻成本即可,存放简单。

其次,中国的书刊和典籍更适合雕版印刷,而非活字印刷。

一个被很多中国人忽略的事实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典籍基本上都是先秦时期的作品。“四书五经”始于先秦,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国读书人再也没有创作出超越“四书五经”的经典。即便是朱熹这样千年一遇的大儒,依然是在注释过去的典籍,而不是彻底的原创。

因此,这种“千年不变”的文化书刊市场格局决定了中国的印刷产业一定是少品类、大规模的重复印刷。显然,雕版的成本更低,而且低得多。到了明清时代,市民社会的崛起带动了对话本小说的需求,但雕版印刷依然更适用,因为它可以印出精美的图案,而活字排版没这个本事。

因此,雕版印刷从五代时期开始兴盛,一直称霸到19世纪中叶——直到德国人谷登堡发明的铅活字印刷术进入中国。当然,谷登堡是毕昇的“学生”,他受到了中国技术的启发。

历史总是让人豁然开朗。




谢邀,我是以史为鉴。

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因为“四大发明”而举报老师的事情最近是沸沸扬扬。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四大发明的来龙去脉到底是什么!

常见意义上的中国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四种,这四种发明在众人印象中的意义应该是非常大,是中国人民对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贡献。

但是,请注意但是!“四大发明”这个概念一来不是中国人提出的,而是外国人总结出来的中国发明。二来“四大发明”概念提出的年代都到了抗战时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久远。

一、四大发明的来历

19世纪的时候,一位英国来华传教士艾约瑟(1823-1905)首先将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者并列。但是还没有形成“四大发明”之说。

马克思在《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中也写过三大发明,没有提造纸术: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四大发明之说传入中国是在1943年,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英国人李约瑟到访重庆,并在讲话中提到了中国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这次讲话极大的振奋了抗战时期惶惶不安的人心,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信心。

到了1954年,李约瑟主编的的《中国科学文明史》中,认为“四大发明”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进而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造纸术有助于人文精神传播,火药推动欧洲社会历史变革,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条件。

于是“四大发明”一说这才真正意义上开始进入教科书,被我们当做民族骄傲。

二、四大发明的弊端

通过上面四大发明的来龙去脉,大家是不是看出来了?四大发明在20世纪之前压根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没有影响力。中国人和外国人都不当这是多么伟大的发明,只有马克思、恩格斯等思想家在其著作中强调一下三大发明的重要性。

而马克思等提出三大发明的依据则是这三者发明对于西方文明进程的巨大影响。至于这三大发明对中国带来了什么则压根没有提。

直到鲁迅先生犀利的指出来,四大发明在中国并没有什么用: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同是一种东西,而中外用法之不同有如此”。

而且因为四大发明之说提出的是一个英国人,当时抗战时期为了提升士气,才大力宣传这一概念。但是仓促之中肯定会有许多的问题。

比如司南,中国文献资料中的确很早就有了关于司南的记载,但是一个勺子形状的司南通过摩擦真的能准确指南吗?要知道教科书上常见的司南是后人通过记载想象出来的模型……

中国对于磁力的真正认知也是靠西方传教士才获得的知识。中国后来制造的司南模型更是需要充电,通过电磁感应才能准确指南……

再比如印刷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并没有广泛应用,最多的也就是用木活字,并没有金属活字的大量运用。

为啥呢?因为金属活字用到了铜,许多人在铜活字完成后,马上偷走铜活字融化成铜当钱花掉。甚至乾隆时期因为缺钱,就把康熙年间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的二十万枚铜活字,给重新融化铸造为钱了,其中一部分乾隆还拿过来铸造雍和宫的铜佛……

“《古今图书集成》刻铜字为活版,排印蒇工,贮之武英殿。历年既久,铜字或被窃缺少,司事者惧干咎,适值乾隆初年京师钱贵,遂请毁铜字供铸,从之”

三、如何评价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勤劳聪明的前辈,带给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

而且四大发明这一概念的提出,在抗战时期的确振奋了中国人的精神气儿,在中国当初贫弱的时候,是提升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概念。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四大发明一直身名不显,不是主流。

而且中国历代媲美4大发明的发明创造还有不少,比如:丝绸、瓷器、茶叶;甚至中医药、科举制度、航海、儒家思想……

中华文化之所以之前没有四大发明说,是因为明代以前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制度、科技水平都是世界领先,根本不用这一名头来炫耀。

而中华历史上最黑暗的近代,许多名人为了改变国家贫弱现状,为了获得西方承认,外国提出一丁点中国的好都要大肆传播,提升士气民心。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无可厚非,但是如今还要拿四大发明说事的可以说非蠢即坏。

拿“四大发明”是不是真的厉害,这种具有争议的事情去举报老师,学校还通过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说说为什么是它们四个,以及是怎么出现的吧。

这里面的活字印刷司南其实是存在很大争议的,因为它们自从发明,的确没有真正意义的得到推广与应用。至少直到清朝,印刷仍然以雕版为主,活字技术应用非常稀少,直到金属活字出现。司南则更加有疑问,因为直到今天,人类还不能复原司南,更没有出土实物,所以文献中记载的很可能只是一个想法,或者古人想象的做成后的效果。造纸的贡献是无疑的,使得中国古代读书识字更加便宜。火药也是很有价值的,虽然没能最终淘汰冷兵器全面进入热兵器时代,这主要是古代中国周边没有相当体量的对手,使用冷兵器已经足够,尤其是明清几百年中国放弃了海洋,使得火药在海战中的优势无法体现出来。

可是,司南与火药不是原理性发明,而只是技术偶然,是试错法的技术改进,或者说都是试错法的技术改进。司南不是对地球南北极磁场的理论建构,火药也不是氧化急速反应理论的建构,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它们改进速度与应用,尤其是使得科学认识,或者说非现象经验认识的认知方式始终没能在我国建立起来。

比如地理大发现,或者说环球航海的实现,必须有一个前提认识,大地不是平的,而是一个大球,但地球的概念我国始终没有形成。很多人都遗憾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年,而且明初我国的造船技术比欧洲好多了,怎么就不是我们呢?其实大家错了,哥伦布的观念比郑和早了一千年!没有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等等的古希腊学者认定大地是个球,哥伦布又怎么可能开始全球航海呢?而直到明中期的徐光启之类的最优秀的学者,恐怕才在心里认可,但在嘴上依然不敢明说的。到了康熙皇帝时,他对科学知识也很有兴趣,所以他可能也是知道的,但他却只是自己研究一番后,把这些知识都封存在大内里,绝不许别人学习。大家可以想象,徐光启和康熙之所以不敢说或不让说,很有可能是他们从内心还是不认可的,至少也是怀疑的。

现在说说为什么会选出这四样东西作为所谓四大发明。

很明显,原本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绝不可能算作伟大的发明,因为它们对中国文化没有起到什么革命性的改变。今天我们把它们并列为最伟大的发明,是基于近现代西方文化已经成最主流文化的认知,也就是说,这四样东西影响了西方文化向世界范围的扩张与侵略,我们作为一个失败者,一个被动的同化接受者,希望得到一点主流文化推广者的认可,希望参与到新主流文化的建构当中的一种心理。认定这四样东西的伟大性,似乎就有了一点点文化心理上的平衡感,似乎我们没有被最先进的文化抛弃太远,我们不是野蛮人,我们也为这个世界做出过巨大贡献!

我觉得中国人大可不必如此!近代中国文化的确是落后了,我们是被一种更暴力的文化打败了!这不是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错误,这只是说明了,西方科学文化的残酷性而已。总有人认为科学是求真的,而真理是中性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该没有道德可言,只有对错之分。可是大家不要忘了,以科学为背景的技术,和以技术为支撑的商业获利行为或者说占领市场行为却是你死我活的。所谓共赢在科学文化之内恐怕是难以被实现的。就以现象而言,今天世界最主流的商业活动都是只有少数赢家的游戏,大鱼吃小鱼,弱肉强食之类丛林法则在今天大行其道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

所以我认为,中国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恰恰是它的落后性!一个不算先进的文化,却能使得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几千年相对平稳存在,没有发生巨大的不可预知的灾难性未来,这难道还不值得今天人们思考吗?对比中国全面学习西方的这一百年历史,两次世界大战,一次冷战,一次全球反恐战争,以及今天的全球的能源危机,经济危机,垃圾问题,污染问题,气候异常问题,等等。这一百多年以来世界都进入科学文化范围,这一百多年以来世界都在不断动荡。这真的不值得大家有所思考吗?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一百多年前的不堪一击了,今天的中国已经没有了亡国亡种的危机了,今天的中国已经可以向世界发出一些更有价值的声音的时候了!如果我们还抱着“四大发明”的说法,实际上也就是还在承认自己的随从地位而已。难道我们中国真的只配做个随从以陪客吗?

这需要我们中国人自己选择。




围绕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实一直存在着各种争论,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人文的等等,争论的范畴也比较广泛,学术范畴的,思想范畴的。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很多的内容和规范都是模糊的。因为模糊所以有争论。

首先,至少“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并非是我们自己的史学家或者科学史学家的“自主产权”。欧洲有人给我们总结了我们祖先对世界的“科技贡献”,而我们则是“笑纳了”,但从“笑纳之后”,我们也就仅仅停留在“笑纳”的层面,并没有多少人认真的,实事求是的对这“四大发明”做一个令人信服的研究和分析。

从广义上来讲,“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于人类的文明进程做出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这种贡献是阶段性的贡献,因为这四大发明毫无例外的都是“技术发明”而不是“理论发明或原理发现”。所以技术发明必然要被更新的技术所“淘汰或覆盖”,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是,这并不能得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下简称“四大发明”)在发明之初就与“创新无关”,因为,“四大发明”本身就是创新,纸张的出现就是改变了书写载体从天然到“合成或制造”的创新。在纸张制造技术没有出现之前,书写的载体毫无例外的是天然或借用。羊皮,树皮,王八盖,竹简,甚至是丝绸制品。

其实,人类文明初期的从天然到合成制造的跨越过程中,中国的技术领先是显而易见的,在不知道所谓科学为何物的时代,技术的领先就是文明的领先,或者说技术的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就像进入科技时代之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一样。

在科技时代没有到来之前,中国的技术领先是全方位的,包括没有入欧洲人法眼的“铸造技术,陶瓷技术,纺织技术,农耕技术,建筑技术,水利技术”等等,都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而“四大发明”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被欧洲人认为是对自己有用的技术。

其实,在科技时代落后的我们,实在是没什么资格和底气轻视或者鄙视我们的祖先的发明创造。我们不配。

关于四大发明是否是“中国首创”的问题 ,当然可以以事实和史实为依据来展开“学术范畴”的研讨甚至争论,但争论的目的必须明确,至少不应该是为了“妄自尊大”或者“妄自菲薄”。既然我们已经进入了科技时代,客观的评价四大发明才是对我们祖先的的最大尊重。

四大发明在中国的应用,很长一段时间成了我们“恶心”祖先,甚至“恶心”自己的主题。其实,这很不厚道。

任何一种技术(仅限于技术),它的应用和推广,起根本动力是“需求”,当没有“刚性需求”的动力条件和环境下,这些技术不会按照我们的意愿用到我们认为是“正确”的方向。

比如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我们长久以来都是主要用在非战争领域,用来做烟花炮竹没什么丢人的,欧洲人用于战争和杀戮也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指南针中国古代用来看风水(勘测)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假如我们的祖先真的需要开启像欧洲一样的“大航海时代”,它很快的就会被应用于航海。

很多事,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我们的祖先“争到第一”我们才有面子。我们的祖先从来也没有不自信到如此地步,一定要靠祖先的名气来支撑我们的面子。

对于“四大发明”,没有必要毫无意义的“拔高”,更不应该视而不见的“贬低”甚至是“鄙视”或“污蔑”。重要的是,我们要改变一种“向后看”的毛病,我们的逐步落后,就是顽固的“守旧”和沉浸在“传统的辉煌”和“祖先的荣耀”“固步自封”。

真正需要反思的,并不是“四大文明”的历史地位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而是近几百年来我们为什么没能主动的融合到世界文明,尤其是近代的科技文明当中,为什么连“有争议”的贡献都少的可怜。

“四大发明”的技术时代早已过去,并且在已经成为历史的技术时代我们的祖先做的肯定比我们要好的多,我们有何脸面对祖先的成就“说三道四”呢?




应该理性的看待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能因为老祖先有过曾经的辉煌,而骄傲自满!不能总保留那份虚荣!

就比如我们发明的火药在清朝被列强用作撬开国门的武器,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耻辱。

所以说,发明是一回事,发扬光大是一回事。

就比如互联网是美国发明的,但是发扬光大在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抗战时期   哥伦布   中国古代   活字印刷   司南   活字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祖先   中国   贡献   财经   文化   世界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