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子女结局如何?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一共生下了三男、四女有好结局的没几个。

长孙皇后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哥哥是唐朝著名的宰相长孙无忌。她13岁嫁给李世民,李渊称帝后被册封为秦王妃。


秦王妃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有很大的功劳,她不但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还在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

李世民登基后,秦王妃成了长孙皇后,她善于借古喻今,扶正李世民在执政上的错误,还尽心尽力保护忠臣。

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生下三子(嫡长子李承乾、嫡次子李泰、嫡三子李治)四女(嫡长女长乐公主、嫡次女城阳公主、嫡三女晋阳公主、嫡四女新城公主),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嫡长子李承乾死于流放地黔州

武德二年(619年),还是秦王妃的长孙氏为李世民诞下了嫡长子。因为当时是在太极宫承乾殿,唐高祖李渊就以“承乾”二字给孙子赐名。

626年,李世民即位,年仅8岁的李承乾被册立为太子。

史书对李承乾的记载是“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而深受太宗喜爱。

李承乾之后就是按照李世民给他安排好的生活。李世民先是安排李纲做太子太师,开始教导李承乾,又让陆德明,孔颖达教授李承乾儒家典籍。

李承乾确实是个好孩子,他尊师重道,很是受朝中大臣们的爱戴。李世民在李承乾12岁时,就让他“宜令听讼”来锻炼李承乾的政治能力。

但随着年龄不断增大,再加上长孙皇后去世,李承乾慢慢开始变了,也就是我们说的到了“叛逆期”。这李世民却依然是深爱着这个儿子,就挑选了10位老臣、名臣来辅导太子。

这些大臣的到来让李承乾的性格更加怪癖了,他还喜欢上了能歌善舞的太常乐人,这事让李世民知道时是火冒三丈,宫中这么多美女,你小子偏偏要喜欢男宠,这不是打他李世民的脸吗?

李世民就下令让人把李承乾的男宠给杀死。李承乾为了男宠是伤心了好几个月,而且以不上朝来对抗父皇,父子关系变得有点紧张。

李承乾的叛逆,这让本来就喜欢魏王李泰的李世民更加宠爱魏王了。李泰在完成《括地志》后,李世民就奖赏了他很多东西,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为了不引起太子的反感,李世民就干脆取消太子出用库物的限制。

然而,李世民并没有吸取自己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教训,让李承乾因为忌惮深得父亲宠爱有加且怀有夺嫡之心的李泰,在试图暗杀失败后,李承乾干脆铤而走险,勾结侯君集等人准备起兵逼宫,没想到事情提前败露。

谋反理应当斩,但李世民却不忍心对心爱的儿子下手,只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李承乾被流放黔州后没多久,就抑郁而终。

嫡次子李泰谋嫡降封

武德三年(620年),李泰一出生就被自己的祖父李渊册封为宜都王,次年进封为卫王。

史书记载“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

李世民有多宠这李泰,就讲个故事给大家听就知道了。

636年,李泰被封为魏王,遥领相州都督,督相、卫、黎、魏、洺、邢、贝七州军事。按理来说,这魏王李泰是要到封地去上任的,但李世民舍不得李泰离开自己,就想让李泰住进武德殿。大家注意这可是武德殿。

武德殿是极为靠近东宫的宫室,当年李元吉就是住在武德殿与李建成互通有无的,后来唐玄宗也是即位之初在武德殿听政,可见这武德殿是多么重要和敏感,所以魏征才极力反对这事。

李泰“聪敏绝伦”,他雅好文学,是当时的书画鉴赏家,唐太宗特令在魏王府设置文学馆,让他招募学士。

正是李世民过于溺爱李泰,再加上李泰是个有才华有抱负的人,这才引起和太子李承乾两人的摩擦,最后却成全了他们的弟弟李治。

643年,李承乾被废后,李泰借机向父亲撒娇,称自己百年之后“杀子异弟”,李世民听到这样的保证后,就许诺要立他为太子。

但后来李世民从几个孩子都能活下去的出发点考虑后,还是立李治为太子,将魏王李泰降为东莱郡王。

李泰被贬第4年后,李世民重新将他进封为濮王。

652年,李泰在封地去世,李治以唐朝最高的丧葬规格“诏葬”的形式来给李泰办葬礼,追赠为太尉与雍州牧。

嫡三子李治是捡漏高手

李治出生于628年7月21日,比大哥李承乾小9岁,比李泰小8岁。出生3年后被李世民封为晋王。

史书记载李治“幼而聪慧,端庄安祥,宽厚仁慈,和睦兄弟”。

长孙皇后去世时,李治年幼,李世民便亲自抚养李治。李治被册封为晋王后,一直没有出阁,都是跟李世民住一起,这种情况到他被册立为太子。

当时太子李承乾被废后,李世民曾有过立李泰为太子的打算,有大臣担心晋王李治的安全问题,就向李世民提到得安置好李治,不然难以保全。

为了能使得他三个心爱的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治都能保全,李世民才找来大臣商议立储的大事。长孙无忌认为李治“宽厚仁慈”将是个不错的储君。

李治在太子李承乾和李泰两雄争霸中捡到便宜,被李世民立为太子。让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这性格有点“懦弱”的李治成全了一代女皇武则天。

嫡长女长乐公主

武德四年(621年),秦王妃生下李世民嫡长女,李世民给女儿取名李丽质。

628年,年仅8岁的李丽质被封为长乐郡公主,食邑三千户。

因为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所生,唐太宗视为掌上明珠,因而“特所钟爱”。

长乐公主13岁时,李世民将他这个宝贝女儿正式下嫁给长孙无忌之子,宗正少卿长孙冲。唐太宗给长乐公主筹备嫁妆时还搞出了一段小插曲。

李世民在给李丽质筹备嫁妆时,曾表示长乐公主是皇后所生,他和皇后都很钟爱,现在将要出嫁,礼数要有所增加。于是要礼数加倍于永嘉公主。

这永嘉公主是长乐公主的姑姑,在辈分上就高,按照礼数是不能够逾礼的。还好,李世民有魏征这个敢直言的大臣劝谏,最终让李世民收回旨意,此事后来成了美谈。

长乐公主婚后,夫妻琴瑟和鸣,生活甜美,孝顺公婆,很会持家。但好景不长,长乐公主在23岁时病逝。李世民让长乐公主陪葬昭陵。

嫡次女城阳公主

城阳公主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嫡次女,出生年月日不详,太宗夫妇很是疼爱这个女儿。

李世民将城阳公主下嫁给莱国公杜如晦的次子杜荷。杜如晦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三。

城阳公主和杜荷成婚,这本该是一桩美好的婚姻,作为储君李承乾心腹的杜荷更是前途一片光明,但可惜杜荷参与了太子李承乾谋反一事被处死。

城阳公主和杜荷还没成亲几年,便守了寡。李世民心疼女儿,又为她物色了河东薛氏的薛瓘为夫婿。

李世民希望心爱的女儿婚姻完美,就命人为女儿婚事占卜,得出城阳公主的婚礼宜在白天举行,被大臣马周以婚礼自古就是在傍晚举行,改白天有违背礼制,李世民只能点头傍晚举行。

城阳公主和薛瓘婚后感情和睦,恩爱有加。城阳公主为薛瓘生下三子。

李治的麟德初,城阳公主巫蛊事发,关于这件事史书没有具体详细的记载。李治在得知城阳公主巫蛊之事后,并没有按律处死城阳公主,只不过是将薛瓘贬为房州刺史。

671年6月27日,城阳公主在房州病逝,没多久驸马薛瓘也在房州去世。李治让城阳公主陪葬昭陵。

嫡三女晋阳公主

晋阳公主出生卒年不详,是唐太宗李世民最为疼爱的女儿之一。

晋阳公主出生后没多久,长孙皇后就去世了,由李世民带在身边亲自抚养。这是中国古代史上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

晋阳公主为人聪慧善良,性情温和。每次见李世民发怒,都会慢慢对父亲进行劝解。

晋阳公主自幼由李世民带大,也学会一手好书法,她所写的飞白书和父亲相比,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但很可惜,乖巧懂事的晋阳公主在十二岁时就因病去世。

嫡四女新城公主

新城公主出生于634年,是唐太宗最幼女。

642年,被李世民封为衡山郡公主。根据《唐六典》中:“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可见唐代名山大川不得作为封号,但李世民却以衡山作为女儿的封号,可见李世民对女儿的钟爱之心。

643年,魏征病重即将离世,李世民与太子李承乾前往探视,问魏征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当场决定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

没想到的是,同年四月侯君集以谋反罪被处死,杜正伦被罢免,魏征曾极力推荐这两人给李世民,说他们有宰相之才。李世民怀疑魏征和这两人是一伙的,一气之下就写诏书停了衡山公主与魏叔玉的婚事。

649年3月24日,李世民经过精心挑选后,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长孙操之之长孙诠。或许是预感自己大限将至,李世民开始筹备衡山公主的出嫁事宜,但遗憾的是他最终没能看到女儿出嫁。

652年7月4日,在守孝满三年的前三天,唐高宗李治将衡山公主改封为新城公主,并增邑五千户,以此来庆贺妹妹出嫁。

659年,长孙家族遭难,长孙诠被牵连流放雟州并被地方官给杀害,新城公主很是愤懑。唐高宗不忍心见妹妹如此消沉下去,又给她安排了一桩婚事,嫁给韦正矩。

新城公主与前夫长孙诠的感情深厚无法忘怀,与韦正矩婚后过得并不是很和谐,新城公主抑郁成疾,于663年去世,终年三十岁。

妹妹死后,李治悲痛不已,将新城公主之死迁怒驸马韦正矩,下令杀了韦正矩。同时破格将新城公主以皇后之礼下葬。身为公主却享有皇后的葬礼规格,这在唐朝仅此一例。

写在最后: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中,李泰是最像李世民的,但因为李世民过于对他的宠爱导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兄弟产生隔阂,最终走向无法回头之路,让远没有大哥和二哥出色的小弟成功上位。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四个女儿中,只有城阳公主得到善终,而其他三位公主最可惜的是乖巧懂事又有才华的晋阳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十五岁时娶了十三岁的长孙皇后为妻。当时,李渊仅仅只是唐国公,而李世民也仅是李渊的嫡次子。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直到婚后的第六年,才迎来了嫡长子李承乾的诞生。此后,长孙皇后又为李世民接二连三生下了嫡次子李泰,嫡三子李治,以及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四个女儿。另外,长孙皇后还收养了养女豫章公主。

长孙皇后可以称得上是英雄母亲了,她一共为李世民生下了三子四女,还抚养了一名养女,共八名子女。

作为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嫡子女,是不是就会很幸福,人生就会很圆满了?生在帝王家,只能说是含着金汤勺出生了,可是,个人的命运,还是要看个人的造化了。

嫡长子李承乾

618年,李渊登基称帝,建立了大唐。第二年,李世民嫡长子出生在宫内的承乾殿,并以殿为名,取名李承乾。


626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成为了太子。之后,逼迫李渊禅位,登基称帝。同年,年仅八岁的李承乾成为了太子。

李承乾原本聪明可爱,可是在成长过程中,却突患脚疾,而身旁的老师也过于苛责,再加上李世民过于宠爱嫡次子李泰,致使他性情大变,干出了很多荒唐事。诸如刺杀恩师、宠幸男优、崇尚胡俗等等,甚至扬言要投奔突厥,做一名突厥将军。这也导致他跟唐太宗,以及老师们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

最终,李承乾与自己的叔叔汉王李元昌、陈国公侯君集、杜如晦之子驸马杜荷、长广公主之子赵节等人,密谋攻打李世民所住的宫殿,准备逼迫李世民禅位。结果,被人告发,侯君集等人被处死,李承乾则被废囚禁,很快郁郁而终。

唐太宗为此也很伤心,将李承乾以国公之礼安葬。

嫡次子李泰

李泰是李世民的第四子,也是嫡次子。同时,他还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素有“宠冠诸王”之称。


原本,李泰在出生的第二年,被过继给了他早逝的三叔李玄霸。李世民登基之后,又将李泰归宗。李泰长大之后,按照惯例,应该之藩,不得在京城居留。可是,李世民却特别恩准李泰留在京城。

李泰因为较胖,李世民怕其上朝走路辛苦,特别恩准他可以乘坐小轿到朝所。李世民听说朝内三品以上的大臣,对李泰不够尊重,立刻把三品以上的朝臣宣到御前,严词质问。“房玄龄以下,战栗流汗”,吓得个个是汗流浃背。

以上的事情,足见李世民对李泰的偏宠。这也是导致太子李承乾,心不自安的主要原因。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雄主,还是犯了跟他爹李渊一样的错误。

李泰倒也不含糊,为了争宠邀功,向李世民请示后,编撰了史上有名的奇书《括地志》。书中,详细描述了唐朝各地的行政建制、山川地貌、风俗特产等等,让李世民一览便知他掌控下的大唐风貌。李泰暨此也拉拢亲信,结交朋党,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李承乾谋逆案发被废,李世民有意立李泰为太子。李泰在李世民面前信誓旦旦的说,在他死前会杀死自己的儿子,然后传位给弟弟李治。可是,一转脸,李泰却在背后恐吓李治。事情传到李世民耳中,太宗开始犹豫了。而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也建议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不可以开藩王争宠夺嫡之先河。

最终,李泰没能成为太子,被废为郡王后囚禁于皇城北苑。之后,唐太宗又重新加封李泰为濮王。太宗去世后,唐高宗李治登基。李治在表面上,非常优待李泰。三年后,李泰去世,唐高宗下令厚葬,并追赠李泰为太尉、雍州牧。

嫡三子李治

李治的两个哥哥李承乾、李泰发生了夺嫡之争,双双被废,而李治则坐收了渔翁之利,在舅舅长孙无忌的强力支持之下,被立为了太子。唐太宗死后,他顺利继位,成为了唐高宗。



李治的一生还是做了很多事情的,灭西突厥、战百济、吞并高句丽,武功非凡。不过,他所做的“最辉煌”的事情,还是把武则天从寺院接了出来,将武则天立为了皇后。

李治因为身体欠佳,再加上他优柔的性格,最终,让武则天夺权成功,差点葬送了李唐的大好河山。而李治自己,也在病痛与无奈中,病逝于东都洛阳的贞观殿,葬于乾陵。

嫡长女长乐公主

长乐公主作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嫡长女,备受宠爱。长大后,长乐公主下嫁长孙无忌之子、她的亲表哥长孙冲。古人还真是喜欢亲上家亲,就喜欢让表兄妹结婚。

长乐公主出嫁时,唐太宗因为宠爱就想增加她的嫁妆,在魏征的谏言下,只能作罢。不能不说,唐太宗和魏征虽然喜欢作秀,可是,很多时候,太宗还是听进去了。长孙皇后为此还专门赏赐了魏征。

再看看大清朝乾隆嫁十公主时候的嫁妆,超出标准十数倍之多。普通人家还好,皇家如此做,岂不是带头破坏礼制规矩,会引发很多不满与争端。

长乐公主因病二十二岁时去逝,唐太宗因此伤心不已,下旨陪葬昭陵。

嫡次女城阳公主

城阳公主是一个比较厉害的人物,她最初嫁给了杜如晦的次子杜荷。杜荷因为城阳公主之故,特授襄阳郡公的爵位。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杜荷因为牵涉到太子李承乾谋逆案被杀,城阳公主就成了寡妇。唐太宗心疼自己的女儿,就将城阳公主改嫁了薛瓘。城阳公主和薛瓘共生有三子,其中薛绍所娶,就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

唐高宗时期,城阳公主因为牵涉巫蛊,他的夫君薛瓘被贬房州刺史。城阳公主执意和薛瓘一起到房州上任,最后,两人先后在房州去世。城阳公主死后陪葬昭陵。

嫡三女晋阳公主

长孙皇后去世时,晋阳公主才三岁。等她稍大点,知道了失去母亲的哀伤,就经常在长孙皇后曾经居住过的宫殿哭泣。这让唐太宗对她也是哀怜不已,倍加疼爱。


当时的晋王李治,比晋阳公主年长五岁,还在宫中,就跟妹妹相依为命。由此,兄妹两人的感情非常深厚,每次李治出门,晋阳公主都要亲自送哥哥。

晋阳公主受唐太宗怜爱,所以,能够经常随侍太宗左右。这也给了她很多便利,临摹的一手真假难辨的太宗飞白书。甚至,晋阳公主凭借自己的聪慧,还经常给惹怒了太宗的大臣解围。

常说天妒英才,上天也同样嫉妒聪慧、美丽且善良的晋阳公主。晋阳公主十二岁时,突然离世。唐太宗李世民伤心到一个多月吃不下饭,每每想到晋阳公主就不觉得潸然泪下。

太宗对劝谏的大臣说:“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哭也无益,可就是控制不住呀。果然爸爸还是最疼爱女儿呀,可怜天下父母心。

嫡四女新城公主

长孙皇后去世时,新城公主不满两岁。她八岁时获封衡山公主,并许配给了魏征之子魏叔玉。魏征将谏言奏章留有抄本,还曾经给褚遂良看。在他死后,唐太宗得知了此事,大怒,不但命人推倒了他亲提给魏征的御碑,还取消了婚约。

之后,新城公主嫁给了长孙家族的长孙诠。长孙诠与长孙皇后、长孙无忌,是同一高祖父。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在与高宗和武则天的斗争中被削爵罢官,流放黔州,后又被逼自杀。长孙家族被牵连,长孙诠也被流放,后被武则天派人杀害。

新城公主之后改嫁韦正矩,两人夫妻关系非常恶劣。三十岁时,新城公主突然死亡,死因不明。唐高宗因此迁怒于韦正矩,将其斩首示众,并下令将新城公主以皇后之礼陪葬昭陵。

养女豫章公主

豫章公主是李世民的第六女,其生母是李世民的一个低等级妃嫔,因生豫章公主,难产而亡。长孙皇后就收养了豫章公主,待之如己出。


豫章公主后来下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唐俭之子唐善识。豫章公主的身体应该不太好,所以,她曾经捐资,在洛阳的龙门石窟南壁造了两个小龛,为她自己和子女祈求平安。但是,这并没能给豫章公主带来长寿,还是在太宗年间去世。

豫章公主虽然是长孙皇后的养女,可她却是唐太宗的亲生女儿。太宗对于生母早逝的这个女儿也是疼爱有加。

豫章公主去世后,唐太宗因为思念这个女儿,“久著素服”,远远超过了父亲为子女服丧的礼法时间。这可急坏了魏征等一班大臣,“群情悚栗,咸不自宁”。还是在魏征的谏言下,李世民才穿回了常服。最后,豫章公主夫妇陪葬昭陵。

总体而言,在大唐朝,做嫡公主要比做嫡子幸福。在唐朝做太子,因为夺嫡争宠,不是被废、被杀,就是因为精神压力巨大,导致体弱多病。李治和他的两个哥哥就是前车之鉴。而嫡公主,因为受皇帝和皇后的疼爱,很少会被送去外藩和亲。嫡公主嫁入大臣之家,有皇帝撑腰,生活幸不幸福不知道,至少可以嚣张那么一点点。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生育了三子四女,外加一个长孙皇后收养的养女,除了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大家比较熟悉之外,其他几个孩子其实也有很多很精彩的故事。


长孙皇后原本不姓长孙,也也不是汉人,她其实北魏皇室的后裔,本姓拓跋,鲜卑人。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候,长孙皇后的祖上因为是宗室之长,又立有功劳,因此被赐姓为长孙,这其实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长孙皇后的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她还有个亲哥哥长孙无忌,以及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长孙安业和长孙安世。

在长孙皇后还很小的时候,由于长孙晟的哥哥长孙炽觉得唐国公李渊的妻子窦氏睿智大气,还特别善于教养子女,所以做主将长孙皇后许配给了李世民,等两人长大后成婚。

但不幸的是,还没等长孙皇后长大,长孙晟就意外去世了,她与哥哥长孙无忌还被长孙安业和长孙安世赶出家门,去到舅舅高士廉家居住。

因为长孙无忌跟李世民从小就是好友,所以高士廉通过他对李世民的了解越来越多,认为他未来必定是个了不起的人,再加上长孙皇后与李世民早有婚约,所以当长孙皇后长到十三岁的时候,高士廉就迫不及待地让两人结婚了。

让人感到欣喜的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年纪虽然小,但是两人婚后感情非常好,后来也携手度过了互爱互信,相伴相知的一生。


历史上的长孙皇后是个识大体,顾大局的贤内助,给了李世民不少帮助,李世民因此对她的感情非常深厚。

就比如说在玄武门之变中,长孙皇后对李世民的决定十分支持,还出面鼓励将士,这给了李世民莫大的鼓舞,也最终取得了政变的胜利。

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长孙皇后对他的影响也非常大,时常纠正他的过错,还给了不少很好的建议,也扶持了一大批贤臣良将,可以说是一位非常不错的佳偶良佐,也堪称是一代贤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也越发深厚,但长孙皇后不幸在贞观十年因病去世了,李世民在悲痛之余,也开始将对她的爱放在几个孩子身上。

长孙皇后一共生过七个孩子,他们分别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这三个儿子,以及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四个女儿,她还收养了李世民一个下等嫔妃生的女儿豫章公主。

那么,这几个孩子结局如何呢?

01,叛逆的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作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一个儿子,他出生于619年,很小就以嫡长子的身份成为皇太子,可以说是妥妥地人生赢家了。

李承乾小时候很聪明,也勤奋好学,有成为明君的潜质,因此到李承乾稍稍长大,李世民为了更好地培养他治国理政的才能,就派了很多大臣去辅佐他。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是个善于纳谏的人,也鼓励臣子多发表意见以纠正他的过错,这就导致许多大臣都敢于直谏,朝廷上也逐渐形成了一股为了进谏而进谏的风气。

李世民派到李承乾身边去的大臣之中也有很多人十分苛刻,李承乾稍有过错,他们要么当面批评,要么一言不合就上书弹劾。

比如说,李承乾盖个房子而已,太子詹事于志宁就上书批评她过于奢华;李承乾只不过跟太监一起玩耍,于志宁又上书说他荒唐,还将他比作秦二世;还有一个叫做孔颖达的官员更过分,哪怕是李承乾说错一句话,他就言辞激烈地进行弹劾。

这就造成一个结果,李世民认为李承乾越来越顽劣,所以对他越发严格;而李承乾则因为李世民太过于严苛,而变得越发叛逆。

关于这一点,李承乾的乳母就曾劝说孔颖达,她说李承乾的年纪越来越大,不能再当面批评他了,得给他留点面子,然后慢慢纠正他;如果你不分缘由地去批评他,那他就越觉得委屈,结果就是“谏诤逾切,逾不能纳”。

乳母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李承乾原本是个好孩子,但他也有自己的缺点,大臣们如果揪着他的缺点不放,还为了成就自己而借机大做文章,这样只会加重他的叛逆心。


由于大臣们对李承乾太过于苛刻,导致李承乾的心态发生了极大变化,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放纵自我,比如说宠信男宠称心,在宫中扮成胡人打仗,大玩cosplay,等等。

李承乾越是这样,李世民就越发对他严格,但因为念及长孙皇后的感情,始终没有放弃李承乾。

在此过程中,李承乾的弟弟李泰看到了机会,他趁机博取李世民的好感,导致李世民对他十分宠爱,李泰的待遇甚至超过了李承乾。

这让李承乾感受到了莫大的危机,于是暗中勾结侯君集等人密谋造反,结果事情败露,李世民不得不将其废为庶人,安置到黔州。

644年,李承乾在被废一年多之后去世,死时年仅二十六岁,被李世民以国公的礼仪安葬。

可以说,李承乾作为李世民最宠爱的爱子,但因为他太过严格的教育而被毁掉了。

02,野心家李泰。


李泰因为是嫡次子的缘故,所以无法成为太子,但他才学卓越,一直瞧不起李承乾,特别是李承乾摔成瘸子之后,李泰夺嫡的野心就更加暴露了。

随着李世民对李承乾的表现越来越不满意,他对李泰就越发宠爱了,可以说是他走到哪都要带着李泰,甚至对李泰的赏赐逾越了礼制也在所不惜。

李世民本来没有废掉李承乾改立李泰的打算,他之所以宠爱李泰,一是因为他欣赏李泰的才学,二是因为李泰表现得十分孝顺,跟李承乾完全不一样。

但是,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他对李泰的宠爱会让李承乾感受到巨大的危机,甚至不惜密谋造反。

李承乾被废之后,李泰曾对李世民说,如果立他为太子,那么他将会杀掉儿子,将弟弟李治立为继承人。


李世民最担心的就是兄弟相残,因为他本人就曾经历这些,所以对此深恶痛绝,他见李泰有保全兄弟的想法,就答应立他为太子。

褚遂良知道这件事后,就对李世民说,虎毒不食子,杀子传弟这件事不可信!

褚遂良一语惊醒梦中人,李世民这才明白李泰是个歹毒之人,于是打消了立他为太子的想法,而是立虽然柔弱但更加仁义的嫡三子李治为太子,以此来保全三个嫡子。

李治继位后,对李泰非常好,“车服羞膳,特加优异”,而李泰则因为痛失皇位而一直郁郁寡欢,最终在永徽三年的时候去世了,死时年仅三十二岁。

03,白捡了个皇帝当的李治。

李治出生于贞观二年(628年),是李世民年纪嫡三子,小时候并没有过人之处,长大后也没什么卓越才能,因此一直没有参与夺嫡。

不过,因为李承乾和李泰的夺嫡之争,这让李世民意识到,只有找个性情淳朴,忠爱仁孝的人当太子,他的三个嫡子才能得以保全,而李治就是最合适也是唯一的人选。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治被动成为了黄雀,成为了最终赢家,这里面当然少不了长孙无忌的功劳,正是因为他的运作,以及向李世民进谏,说明了利害关系,才让李世民才下定决心立李治为太子。

需要指出的是,李治年轻的时候确实十分柔弱,但这极有可能是他故意为之的,其目的是为了不引起两个哥哥的猜忌。

李治在当太子期间,表现是非常不错的,不但十分孝顺,还展示出了不错的才能,这跟他之前的表现完全不一样。

李世民将要去世的时候,李治和武则天在一旁侍奉,两人暗生情愫,最终成就了一段孽缘。

李世民去世之后,李治继位为帝,是为唐高宗。

除了娶武则天并让其参与朝政,导致武则天在他死后称帝这件事之外,李治的整个皇帝生涯还是非常成功的,他让唐朝国力达到鼎盛,百姓安居乐业,万国来朝,可以说是开创了不亚于贞观之治的盛世。


需要指出的是,在李治执政期间,武则天其实并没有真正骑到他头上去,只是因为他时常生病,所以借武则天来帮助自己治理国家罢了,权力一直都牢牢把控在他手中,大事也都是他做主的。

李治在位三十四年后去世,时年五十六岁,他的儿子李显和李旦相继成为皇帝,但最终都被武则天废掉,自己当了皇帝。

让李治万万没想到的是,武则天作为女人居然有称帝的野心,李治要是早知道如此,可能就不会分权给她了。

04,李世民最喜爱的女儿长乐公主李丽质。


李丽质出生于武德四年(621年),因为她是李世民的第一个女儿,所以李世民非常宠爱她,在她八岁的时候就封她为长乐郡公主,食邑三千户。

正所谓名如其人,李丽质天生丽质,长大后成为一个容色绝姝的大美人,李世民将其视为掌上明珠,对她的宠爱超过了其他公主。

为了李丽质的婚事,李世民可谓是煞费苦心,他选来选去,最终选中了长孙皇后兄长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

之所以是长孙冲,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因为长孙一门出身高贵,又是皇亲国戚,长孙冲之父长孙无忌还是开国功臣,位居宰相之首,且是李世民的布衣之交,选择他的儿子长孙冲作为驸马是一种亲上加亲的做法,这于公于私都是最合适的选择。

贞观五年,李世民准备给长孙冲和李丽质举办婚礼,他下令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

但房玄龄和魏征等人反对,李世民执意而为,最终花费的钱财超过了李世民的妹妹永嘉长公主,可以说是大大逾越了礼制。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准备效仿西周时分封诸侯一样,将诸侯王和功臣分封到各地,让他们永久担任地方长官,子孙还可以世袭。

长孙无忌等人很反对李世民开历史倒车,曾进行劝谏,但李世民没有采纳。


长孙无忌就找到儿媳李丽质,让她入宫劝说李世民,最后果然说服了李世民,这就避免了唐朝过早进入到分裂的局面。

李丽质还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她继承了长孙皇后的一套墨宝,练就了一手被时人称赞的书法丹青,只不过因为她是女性,所以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但这件事在她的墓志铭中是有重点讲到的。

据记载,李丽质虽然是公主,但并没有公主的架子,她在嫁给长孙冲之后,夫妻之间琴瑟韵合,生活甜美,平时敬顺公婆,谨礼持家,于是“家道以正”。

贞观十七年,李丽质突然病倒,不久后去世,年仅二十三岁,没有子女。李世民表现出了极大的悲伤,“悼深夭蕙,怀三号而犹感”,下令将其陪葬昭陵。

李世民对李丽质的这份深厚感情,甚至让成为太子之后的李治都感到无比羡慕。

05,子女最多的城阳公主。

城阳公主是李世民的第二女,李世民对她也十分宠爱,将其嫁给凌烟阁功臣排名第三的杜如晦的次子杜荷。


杜荷因为娶了城阳公主,直接被李世民封为襄阳郡公,这本来是一桩美好的婚姻,但杜荷因为是李承乾的心腹,最后下场不太好。

李承乾谋反的时候,杜荷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曾积极策划谋反,并各方联诺,还曾建议李承乾假装生病,骗李世民前去探望,然后将其控制,让他退位为太上皇,李承乾则提前登上皇位。

后来,李承乾谋反事情败露,杜荷被捕下狱,最终被判处死刑,城阳公主因此守寡,且没有子女照顾。

李世民非常心疼城阳公主,就又为她选择了出身河东薛氏的卫尉卿薛怀昱之子薛瓘作为夫婿,这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李世民这一次的选择没有错,因为薛瓘神宇辉杰,高标朗秀,颇有才学,并且他对城阳公主非常好,两人的感情也非常和谐,一共生育了三个儿子,即长子薛顗,次子薛绪和幼子薛绍。

唐高宗李治继位之后,对城阳公主特别友爱,只要一听说她生病,李治就又是派人去对她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还赏赐给她大量药物和慰问品。


武则天崛起之后,爆发过一次城阳公主使用巫蛊的事件,历史上对此没有明确记载,只知道李治并没有治罪于城阳公主,只是将她的丈夫贬黜为房州刺史,并让她也搬到房州去居住。

根据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推测,城阳公主巫蛊之事极有可能是被人诬陷的,李治之所以贬黜城阳公主的丈夫,有可能也是为了保全她。

后来,李治还做主将武则天最心爱的太平公主嫁给城阳公主的儿子薛绍,也有保全她一家人的考虑在里面,可见李治对她的感情还是非常深厚的。

咸亨二年(671年)五月十六日,城阳公主在房州去世,推测她的年龄应该在四十五岁到四十七岁之间,不久后她的丈夫薛瓘也去世。

李治对城阳公主之死感到十分悲伤,于显福门举哀,哭之甚恸,连续五日不视事,下令让其陪葬昭陵。

06,最像长孙皇后的晋阳公主李明达。

李世民偏爱嫡子嫡女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各种逾越礼制的做法层出不穷,就比如说晋阳公主,她的名字明达就是李世民娶的,来自于佛教用词,明指三明,达指三达。


李世民还为晋阳公主取小名为兕儿,意思是希望爱女能够远离一切不测和疾病,能够像兕一样顽强并健康成长。

李明达是不幸的,因为她还很小的时候,长孙皇后就去世了,李世民就将她与幼子李治一起放在身边亲自抚养,她也是可考的唯一一位被李世民亲自抚养的公主。

虽然李世民很疼爱李明达,但李明达到五岁的时候,还是觉得母爱,因此时常观看长孙皇后的画像,日夜思念母亲。

据记载,李明达从小就喜欢书法,因为在李世民身边的缘故,受到了李世民飞白体的影响,写下的字很有李世民的风格,大臣们甚至无法分辨究竟是谁所写。

李明达还是最像长孙皇后的女儿,她温婉机智,聪慧伶俐,还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

李世民晚年脾气暴躁,大臣们触怒他之后,李明达就常常像长孙皇后一样劝导他,每次都能消除了他的怒火,同时也保全了大臣们的,而大臣们也都很感恩于她,对她很喜爱也很照顾。


除了李世民之外,李治对李明达也十分疼爱,这对时常在一起的兄妹俩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甚至李治因为参与朝政而稍微离开她一会儿,她就哭着找身边人要李治回来。

但不幸的是,李明达在十八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了,李世民非常悲伤,竟然连续一个多月都无法正常进食,每天一想起李明达就要哭上好几回,身体也开始急剧消瘦,大臣们都无法劝谏。

07,让李世民悔婚的新城公主。

新城公主出生于贞观八年(634年),因为是李世民最小的嫡女,所以得到了格外恩宠和照顾,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封为公主,还破格获得了汤沐邑。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倒在床,李世民非常着急,曾亲自去探望,他见魏征病情深重,为了让他快点好起来,就决定给他冲冲喜,于是决定将新城公主嫁给他的儿子魏叔玉。

但不幸的是,第二天魏征就去世了,李世民十分悲伤,准备择日给新城公主和魏叔玉举办婚礼。

同年四月,侯君集因为牵连到李承乾谋反案而被处死,大臣杜正伦也因为涉事而被李世民罢免。

因为这两个人都曾被魏征说成是有宰相之才,也曾推荐过他们,李世民怀疑魏征与这两人有勾结,就很不高兴,于是下诏解除新城公主与魏叔玉的婚约,这是李世民人生中唯一一次悔婚。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在多方挑选之后,选中了长孙皇后叔父长孙敞的从兄弟长孙操之子长孙诠。

长孙一门当时富贵无比,在此之前已经有三位公主加入长孙家族了,算上新城公主就是第四个了。


晚年的李世民多愁善感,他自觉命将不久矣,于是下令加快筹划新城公主的婚礼,但紧赶慢赶,直到李世民去世,婚礼还是没能举行,这成为他人生一大遗憾。

李治继位之后,对妹妹的婚事十分上心,下令马上举行婚礼,但大臣于志宁却反对,理由是子女应该守孝三年才能结婚。

李治没办法,硬是等了三年才给新城公主举行婚礼,而此时她已经虚岁十九岁了,这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晚婚了。

不过,好在有皇帝哥哥的照顾,新城公主的婚礼还是很成功的,她也享受了一段十分美满的婚姻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随着李治和武则天将长孙无忌扳倒,整个长孙家族开始遭殃,新城公主的丈夫长孙诠在流放之后被杀,这距离新城公主嫁给他才不过七年而已。

新城公主对李治怨言很大,但因为武则天的存在,她不敢表现出来,而是将悲伤藏在心底,自此也不再梳妆打扮,面容也消瘦了许多。

李治见新城公主心情不佳,就再给她选了个夫婿,对方是出自京兆韦氏的韦正矩。

韦正矩当时只是个小官,但因为新城公主的缘故,在很短时间内就被李治升为正三品的殿中监,连升八级,可以说是坐上火箭一飞冲天了。

不过,因为新城公主对前夫长孙诠的感情太深,以至于她与韦正矩的感情不睦,韦正矩也因为心中不满而失礼于她。


龙朔三年(663年),新城公主心病去世,时年三十二岁,李治下令以皇后的礼仪将其下葬。

李治在悲伤之余,又觉得此事必有蹊跷,于是下令彻查,结果发现韦正矩曾对新城公主无礼,便认为是他导致妹妹去世了,于是在盛怒之下将他给杀掉了。

新城公主本来被认为是唐朝第一个死于家暴的公主,但多年后此事真相大白,韦正矩确实跟新城公主吵过架,被外人传为驸马“遇主不以礼”,但实际上新城公主之死是因为对前夫的思念以及自身有病,李治是错杀了韦正矩。

因为韦正矩之死,后来唐朝人很忌讳娶公主为妻,甚至有谚语说,“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官府”。

李治后来得知真相,下令让韦正矩与新城公主合葬,但并未恢复韦正矩的名誉,或许是因为天子犯错不认错吧。

08,豫章公主。


豫章公主是李世民的一个低级嫔妃所生,因为这个嫔妃在生她的时候难产而死,长孙皇后便将其收养,并对她格外疼爱。

历史上对豫章公主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她长大后嫁给了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唐俭之子唐善识。

豫章公主与唐善识婚姻生活海选美满,两人一起生育了一个儿子唐见日,为了求自身及儿子平安,豫章公主还曾出资建造了龙门石窟南壁两小龛,可见她也是信佛的。

不过,豫章公主在李世民在位期间就去世了,李世民还曾着素服很久不肯脱下,是因为魏征苦苦劝谏,他这才穿上常服上朝的。




无情便是帝王家!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却是非常恩爱的一对夫妻,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原配,也是李世民唯一的一位皇后,这个在封建帝王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们俩一共生育了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可见他们夫妻感情很好!李世民雄才大略,长孙皇后知书达理!

他们的三个儿子分别是太子李承乾(嫡长子),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即后来的唐高宗)。四个女儿是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衡山公主(即后来的新城公主)!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也是太子,唐武德二年619年出生,李世民即位后。年仅八岁得李承乾被册立为太子!因记恨魏王李泰,李承乾最后因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驸马都尉杜何,侯君集等人谋反,被李世民废为庶人,流放黔州。唐贞观十八年(644年)李承乾郁郁而终。

魏王李泰,在贞观十五年(641年)他主编《括地志》完稿,唐太宗李世民接二连三赏赐他,数量之多超越太子规格,遭太子记恨,唐高宗李治对李泰也是非常礼遇优待,652年李泰去世,唐高宗李治追赠他为太尉,雍州牧,谥曰恭!

皇九子李治,也就是唐高宗李治,在李承乾被废黜,魏王李泰被降封后,贞观十七年(643年)晋王李治在长孙无忌等支持下,被立为皇太子!649年,皇太子李治即皇帝位,为唐高宗!683年唐高宗去世!

长乐公主,633年嫁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在贞观十七年,643年去世,年仅23岁,唐太宗下诏书命陪葬昭陵!

城阳公主,在贞观年间许配给莱国公杜如晦次子杜何,杜何参与李承乾谋反案被处死,不久唐太宗将其嫁给了薛瓘。671年城阳公主死于房州,唐高宗将其陪葬昭陵!

晋阳公主未成年就早夭折,从晋阳公主封号可看出,晋阳是唐朝龙兴之地,可见李世民对其疼爱!

衡山公主即新城公主,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决定许配给了魏征儿子魏叔玉,因唐太宗怀疑魏征与侯君集勾结造反,便停了这桩婚事!后649年将其许配给长孙操长子长孙诠,659年长孙家族遭难,长孙诠被杀!不久唐高宗将其嫁给韦正矩,663年,韦正矩被唐高宗杀掉,不久,新城公主去世,同年三月,唐高宗以皇后之礼下葬新城公主!

可见,除了太子李承乾因谋反被流放,其他子女的命运都不错,结局还算好,唐太宗对他和长孙皇后的子女都很好,唐高宗也对哥哥和姐妹们很好!




长孙皇后的3个儿子、4个女儿,大半都没有好结局。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最爱的女人。她13岁嫁给李世民,19岁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嫡长子李承乾。

在随后的十多年里,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生下3个儿子、4个女儿,每一个,都是李世民的心肝宝贝。

然而,这些皇子和公主,并没有因为身份尊贵、深得宠爱,而拥有美满的一生。他们或卷入政治斗争,或寿命不长,长孙皇后的7个孩子里,有好结局的,寥寥无几。

让我们一个一个来看一看。


长子李承乾

李承乾,是长孙皇后和李世民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是古代皇家珍贵无比的嫡长子。

李承乾出生的时候,还是李渊在位。由于出生在太极宫的承乾殿,便以出生地为名,起名“李承乾”。

李世民登基之后,嫡长子李承乾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那一年,他只有8岁。

李世民对这个太子,寄以厚望,耗费了很大的精力去培养他,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代明君。李承乾只有12岁,就开始听政,裁决一些事务,14岁开始监国。

李承乾从小就爱生病,一次重病,向来不信道教的李世民,找了道士来为他祈福,并给狱中的囚犯减免罪行,希望能借此让李承乾尽快康复。

李承乾病愈之后,李世民见他多病,为了不让他太过辛苦,还特地让他少读书。

然而,这么一个被李世民捧在手心、让李世民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太子,却辜负了李世民的期望。


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承乾又因为生病,瘸了一条腿。双重的打击之下,李承乾变得越来越叛逆,喜欢吃喝玩乐,宠幸伶人,还喜欢穿着突厥人的衣服,在宫里玩打仗的游戏。

面对东宫群臣的劝谏,李承乾非但不听,还试图派出杀手,刺杀东宫大臣;他的弟弟李泰深得李世民宠爱,让李承乾感受到了威胁,李承乾也试图用暗杀解决问题。

李世民对于李承乾的这些荒诞行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试图把太子拉回正道。李承乾却变本加厉,竟然试图谋反,提前夺取皇位。

事情败露之后,李承乾被废黜,并被贬到黔州。

没过多久,李承乾在黔州郁郁而终,年仅27岁。


次子李泰

李泰是长孙皇后和李世民所生的嫡次子,也是李世民最爱的儿子。

李世民对他的宠爱程度,不仅让大臣忍不住劝谏,还让太子李承乾感到不安。

他身体肥胖,参拜辛苦,李世民就破例让他坐轿子上朝;为了和他经常见面,李世民差点让他住进东宫附近的武德殿;就连去他的府里看他,都要免除当地的赋税。

李泰的开销用度,远远超出一个王爷的标准,甚至超过了太子李承乾。面对大臣的劝谏,李世民不舍得委屈爱子,于是便取消了太子的开销限制,以示公平。

李泰也对得起李世民的偏爱。他才华横溢,领着学士们主编的《括地志》,记录了当时的地理环境、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是一部具有极大史料价值的地理学专著。

李泰的优秀和得宠,让太子李承乾深深忌惮。为了解除威胁,李承乾甚至派出杀手,想要杀了亲弟弟。


李承乾因为谋反被废之后,李泰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扑进李世民的怀里,对父亲撒娇说:我当了皇帝,会把我唯一的儿子杀了,百年之后传位给弟弟李治。

李泰的本意,是向李世民表现自己的兄弟情深。李世民也感动得稀里哗啦,大臣来朝见的时候,还炫耀地把这句话转述给了大臣。

大臣却给了李世民当头棒喝:这怎么可能?有违人性啊。你还是担心一下,如果李泰当了太子,李治还有没有活路吧。

被太子之位迷昏了头的李泰,一招不成,又出一招。他找到李治,恐吓说:你和造反的李元昌关系密切,还想着平安无事吗?

16岁的李治当场就吓傻了,又不敢对别人说,一连几天寝食难安。

李世民注意到李治的异常,询问他是怎么回事,李治就把李泰的恐吓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世民。

这下子,李泰在李世民的心目中,彻底上了黑名单,再也和太子之位无缘了。

没过多久,李世民就把李治立为皇太子,还把李泰由亲王贬为郡王,并赶出长安。

几年后,李泰在封地抑郁而终,年仅33岁。


三子李治

李治是长孙皇后和李世民最小的儿子,李世民对他的期待是,做一个优秀的臣子,长大之后辅佐他那当上皇帝的哥哥。

可是,随着李承乾和李泰鹬蚌相争,李治渔翁得利,在李承乾和李泰双双被废黜之后,居然作为剩下的唯一嫡子,当上了皇太子。

李世民对李治,也非常宠爱。出征在外,会声泪俱下地给李治写信说,我思念你,思念得肝肠寸断,你把你穿过的旧衣服寄给我,让我稍稍缓解思念之情吧。

李治因为太子妃生病,没来得及给李世民写信,李世民立刻就表达自己深切的忧虑。

李治长大之后,本该搬去东宫居住,李世民却舍不得宝贝儿子离开自己,最后只好折中,李治在自己的东宫居住一段时间,在李世民宫里居住一段时间。


李世民对李治如此关切,李治却在李世民生病的时候,和李世民的后妃武媚娘眉来眼去。李世民去世之后,李治更是不顾名声,娶了武媚娘做皇后。

他一手造就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

除了武则天的事之外,李治作为皇帝,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他继位初期,励精图治,被史书盛赞“有贞观遗风”。唐朝的疆域,也是他手里达到了最大值。

然而,李治的身体不好。

他不放心放权给大臣,只好扶持妻子武则天;又不放心武则天,处处限制她的权力。

在朝堂上玩过度制衡的皇帝,注定了会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因此,李治的评价非常复杂。有人觉得,他英明神武;也有人觉得,选他做继承人,是李世民最大的污点。

当上了皇帝的李治,是长孙皇后的3个儿子里,唯一一个结局好的。他虽然体弱多病,却也活了56岁,在平均寿命不高的古代,不算短寿;他去世之时,唐朝虽然有走下坡路的迹象,朝堂上也问题丛生,但也还算鼎盛。


长女长乐公主

长乐公主李丽质,比李泰小1岁,比李治大7岁,是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嫡长女。

作为李世民和爱妻的第一个女儿,长乐公主自然是李世民的掌上明珠。更何况,长乐公主人如其名,天生丽质,“皎若夜月之照琼林,烂若晨霞之映珠浦”,史书记载,李世民对她“特所钟爱”。

长乐公主出嫁的时候,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更加体现出了李世民对她的宠爱程度。

李世民为长乐公主精心挑选的驸马,是长孙无忌的嫡长子,长孙冲。

选择这门亲事,有多重的考量:

一来,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和长孙皇后、李世民都感情深厚,长孙冲是长乐公主的表哥,两人成亲,是知根知底、亲上加亲;

二来,长孙家族显赫无比,而长孙冲作为嫡长子,将会继承长孙无忌的爵位,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选好了女婿之后,美滋滋的李世民,就开始为女儿准备嫁妆。他实在太宠爱女儿,想给女儿的嫁妆,实在太多了,以至于超出了李世民的妹妹、永嘉公主的规格。

永嘉公主是姑姑,长乐公主是侄女。按照古代的礼仪,侄女的待遇,怎么能超过姑姑呢?

还是魏征站了出来,劝谏李世民收回成命。

不过,这段插曲并没有影响长乐公主和长孙冲的婚姻。他们成亲之后,琴瑟和谐,生活美满。

然而,好景不长。

贞观十七年,长乐公主突然病倒,没过多久,就不治身亡,年仅23岁。李世民白发人送黑发人。


次女城阳公主

城阳公主,是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第二个女儿,是李治的妹妹。史书上没有记载她的名字。

城阳公主不仅是李世民的掌上明珠,哥哥李治,也对她疼爱有加。但是,她的婚姻,并没有因为父兄的疼爱,而变得顺利起来。

城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是杜如晦的次子杜荷。

杜如晦,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唐朝的著名贤相,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排在第三,为后世留下了“房谋杜断”的典故。

城阳公主嫁给他的儿子,可以说非常般配了。

然而,驸马杜荷,却不安分。他是太子李承乾的铁杆支持者,在感受到李泰的威胁之后,居然劝说李承乾起兵造反。

东窗事发之后,杜荷被处死,城阳公主成了寡妇。


李世民自然舍不得让宝贝女儿守寡,很快就为她选了新驸马,关西六大姓之一,河东薛氏的薛瓘。

薛瓘颇有才学,婚后和城阳公主感情和睦,并生了3个儿子,可以说是弥补了城阳公主第一段婚姻的遗憾。

然而,没过多久,城阳公主就卷入巫蛊事件中。史书对这个时间没有详细记载,我们无法得知,城阳公主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只知道,事发之后,当时的皇帝李治舍不得处罚妹妹,便把城阳公主的丈夫薛瓘贬为房州刺使。

出于对连累丈夫的愧疚,城阳公主没有独留长安,而是陪着丈夫去了房州。

几年后,夫妻二人在房州去世,享年40岁上下。

城阳公主的一生,并不顺利。但是比起只活了23岁的姐姐长乐公主,她又是何其幸运!

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幼子,名叫薛绍,后来娶了李治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可以说,这是唐朝最有名的驸马之一了。


三女晋阳公主

晋阳公主李明达,是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世民最爱的女儿。

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她年纪还很小,于是,李世民不顾朝政繁忙,亲自抚养她。

她和长孙皇后很像,当李世民被大臣惹恼的时候,也会像长孙皇后一样,徐徐劝解,保护大臣。这或许也是李世民在众多的女儿中,分外喜欢她的原因之一吧。

晋阳公主非常聪明,尤其擅长书法。由于她在李世民身边长大,小小年纪,临摹李世民的字,连大臣都没法分辨。

然而,晋阳公主只活了12岁,就因病去世了。


四女新城公主

新城公主是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第四个女儿,也是李世民的21个女儿里,最小的一个。

长孙皇后去世的时候,新城公主还不到3岁。

新城公主的一生,非常坎坷。

起初,李世民想把新城公主嫁给魏征的嫡长子魏叔玉,都已经定亲了,结果,就在同一年,魏征曾经说过有宰相之才的两个大臣卷入李承乾的谋反事件,李世民一气之下,取消了这桩婚约。


后来,李世民经过精挑细选,终于决定,把新城公主嫁给长孙皇后的堂弟,长孙诠。论辈分,他应该是新城公主的堂舅,年龄却和公主差不多。

原本,新城公主定于贞观二十三年出嫁。然而,唐朝公主的婚礼进程,非常繁复。5月份,李世民去世的时候,新城公主的婚礼还没来得及完成,就中断了。直到3年后,公主守孝期满,才重新完成了婚礼。

这段插曲,并没有影响新城公主的婚姻幸福。据她的墓志铭记载,她婚后和长孙诠恩爱无比,生活得非常幸福。

然而,好景不长。他们成婚仅7年,李治为了独掌大权,将长孙家一网打尽,新城公主的丈夫长孙诠,也被流放而死。

驸马的死,让26岁的新城公主非常伤心,甚至消沉到不再梳妆打扮。


李治觉得,为妹妹再找一个佳婿,就可以消除妹妹的抑郁心情,于是很快就把新城公主嫁给了京兆韦氏的韦正矩。

可是,新城公主和韦正矩的婚姻并不和谐,甚至有了韦正矩对公主失礼的传闻。

龙朔三年,30岁的新城公主突然病逝。

悲伤而愤怒的李治,认为妹妹是驸马韦正矩害死的,一怒之下,杀了韦正矩,流放了韦正矩全族。就连举荐韦正矩当驸马的东阳公主,都被牵连,贬到集州。

为了表达悲伤和让妹妹所嫁非人的愧疚之情,李治以皇后之礼,安葬了新城公主。

然而,没过多久,李治就发现,韦正矩是被冤枉的。可是,人已经被李治杀了,无法弥补的李治,只好将韦正矩和新城公主合葬。

这件事,对唐朝后来公主的婚姻,影响非常大。韦正矩娶了公主,却因为公主病逝,自己被杀,全家都被连累,实在是太悲惨,再加上其他驸马的不幸遭遇,以至于,后来唐朝很多人都不愿意娶公主,皇帝想找个驸马,都要发愁。


写在最后

长孙皇后的3个儿子,除了李治,都没有好结局。

4个女儿,除了次女城阳公主,结局也都不算好,要么早逝,要么一生坎坷。就连城阳公主,这一生也经历了不少波折。

其中,长子李承乾、长女长乐公主、三女晋阳公主,都死在李世民之前,让李世民白发人送黑发人。

按理说,作为皇后的嫡子和嫡女,他们的一生,本该无比顺遂。

可是,7人里,居然大半都没有好结局。

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长孙   豫章   贞观   皇后   长乐   次子   驸马   长子   大臣   唐朝   太子   新城   子女   结局   儿子   女儿   公主   财经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