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

雍正临死之前,让弘历发下毒誓:必须把自己与年妃合葬。为了这件事, 雍正从登基开始,就开始了谋划。他秘密处死了年羹尧,却夜夜留宿年妃寝宫。不仅破格晋升她为贵妃,生一场病后再次封为皇贵妃。


这天夜里,四皇子弘历来到养心殿,屏退了左右后,重病的雍正对弘历说:“弘历,皇阿玛大限将至,这江山以后就交给你了,但朕还有一事未了......朕死后,一定要把朕与敦肃皇贵妃合葬在一起。”


弘历一脸的不可置信,心想莫不是皇阿玛病糊涂了吧。


“皇阿玛,我大清自开朝以来,按照祖宗惯例都是帝后合葬,从没有妃子和皇帝合葬的先例啊,况且敦肃皇贵妃的兄长又是个罪人。”


雍正也急了:“没有先例就破例,这是朕最后的心愿,难道你要让朕死不瞑目吗?”雍正情绪有些激动,又咳了几声。


弘历看他如此激动,立马说:“皇阿玛养病要紧,您放心,皇儿按照皇阿玛的意思办就是了。”



01:九子夺嫡,凭借“一心为公”笑到最后


说到雍正,大家一定会想到在2011年播出的电视剧《甄嬛传》。剧中陈建斌扮演的“大胖橘”一生的挚爱是乌拉那拉纯元,对后宫的其他人都是虚情假意,就连孙俪扮演的女主甄嬛也是因为长相酷似纯元才得到雍正的偏爱。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雍正要合葬的敦肃皇贵妃又是谁呢?


这位雍正要与之合葬的皇贵妃就是《甄嬛传》中蒋欣扮演的年世兰,剧中年世兰的经典台词“小可爱就是矫情”可谓是火爆全网。


在里面,年世兰既嚣张跋扈,又嫉妒霸道,更是歹毒的蛇蝎心肠。


剧中的雍正皇帝只是因为忌惮他的哥哥年羹尧假意宠爱她,对她没有一丁点的真心实意。更是设计给她欢宜香,让她无法生育。在她哥哥年羹尧倒台后,也凄惨地死去,可谓是一生悲凉。


然而历史上并非如此,如果她真是像影视剧中那样善妒心狠的人,又怎么会让雍正坚持与她合葬呢。


在史料上并没有确切地记载她的名字,只是称呼她为年妃或者年氏。


真实的年氏性格温婉体贴,贤良淑德,待人也是端庄有礼。一生都没有争宠,她是雍正一生的挚爱,雍正对她宠爱至极。


雍正作为康熙时期九子夺嫡最终的胜利者,面对自己的亲兄弟都毫不留情地处死,可谓是无情心狠的帝王。但是他对年妃却是感情深厚,两个人也在那充满宫谋权斗的深宫里上演了情真意切的爱情故事,年妃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享尽了雍正的偏爱。



02,历史上的雍正究竟有多宠爱年妃?


康熙五十年,年氏被康熙赐婚,入雍王府为侧福晋。当时她的哥哥年羹尧在朝中正是如日中天,他不光有军事才能,待人也是谦逊有礼。


康熙皇帝对这个潜力股很是看重,想拉拢这位大臣,联姻无非就是最好的办法。


此时雍正已经三十多岁,王府里早就有了正福晋,是朝中大臣费扬古的爱女,还有一位侧福晋李氏(后来的齐妃),再加上侍妾也有十几个。虽说年氏和雍正是政事联姻,但是却意外地收获了一生最爱。


在年氏没有入雍亲王府之前,侧福晋李氏是最得宠的,但是年氏嫁进来之后,慢慢的李氏就被雍正冷落了,所有的风头都被年氏抢走。


雍正对正福晋乌拉那拉氏始终没有太多感情,只是夫妻间的相敬如宾,两人之间可以说都是表面功夫。至于雍正的其他女人,更是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


年氏在王府里风光无限,没有人能与之相提并论。起初虽然无子,但是却始终盖过已育有一子且同为侧福晋的李氏一头。


有雍正的宠爱,娘家的哥哥又正得势,就是在正室乌拉那拉氏那里也是很有话语权的。其他的女人地位本身就没有她高,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年氏在嫁给雍正的十二年里,被雍正宠爱到了极致。这期间她一共育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而其他的福晋和侍妾在这十二年里是没有一个人生出一儿半女的。


即使在她小产的时候,体弱不适合侍寝,雍正也都会每晚都陪着她。这样的专房之宠,在帝王之家实属罕见,可见雍正对年氏的偏爱。


雍正对年氏的宠爱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点在他登基后也丝毫没有受影响。1722年十一月康熙病逝于北郊畅春园,雍正继位。按照以往的惯例,新帝登基后要大封后宫。


乌拉那拉氏作为福晋顺理成章地被封为皇后,育有一子并先于年氏入府的李氏被封为齐妃。


按照规矩,年氏资历不如李氏老,按理位份是要低于李氏的,最多就是和李氏一样同被封为妃,然而雍正却封年氏为贵妃。


资历的事暂且不论,最重要的是年氏自身有一个硬性条件不符合位居贵妃的。当时的大清是按照“旗”规定尊卑的,贵妃必须出生在三旗及以上的家族,但年氏是出生在五旗等级的镶白旗,是没有资格做贵妃的。


雍正就是要打破先例册封年氏为贵妃,为了此事他先是将年家“抬入”镶黄旗,一跃成为了八旗中的最高等级,也就堵住了反对此事的大臣的口。册封为贵妃后,后宫中也就只有皇后之位高于她了。



03,爱屋及乌,格外重视年妃所生之子


雍正的皇子都是弘字辈的,就比如继承皇位的皇四子乾隆名为弘历,皇后乌拉那拉氏生的嫡子名弘晖。但是年妃所生的皇子却并没有按照弘字辈取名。她生的皇七子取名福宜,皇八子取名福惠,皇九子取名福沛。


年妃所生之子的取名唯独和其他皇子不一样,还都是和顺治帝福临一样的“福”字,这就让人心生疑惑。


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年妃生下的孩子除了早产就是早早地夭折了,因为年妃所生之子都体弱,福是为了讨个好兆头。“福”字是雍正对他们的祝福,希望他们有福气健康平安。


然而,福宜只活到了一岁,怀福沛时因为恰逢康熙病逝,年妃因操劳而早产,没等来到这个世界就去了,只有福惠活得稍微长久一点。


按照皇家惯例,像福沛这种小产的孩子是不能计入宗牒的。但雍正因为对年氏的宠爱,不仅让他计入宗牒,还给他取了名字,位列皇九子。


对于皇八子福沛,雍正更是特许可以养在年妃身边。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子是不能由生母养育的。雍正不仅为此事下旨破例,更是亲自带在身边照顾。奈何,诸多宠爱也没能留住福惠,雍正六年时年仅八岁的他也去世了。


所谓爱屋及乌,无论是对年妃所生之子的改名,还是将她小产的孩子计入宗牌,还是将八阿哥亲自抚养。这些年妃之子的特殊待遇,无不体现了雍正对年妃的疼爱。


年妃本就体弱,再加上小产后更是身体一日不如一日。雍正三年,年妃一病不起,雍正看着重病的年妃,每日忧心忡忡。


他不断地给太医施压,然而用尽各种名贵药材,年妃的病情却一直都没有起色。


看着已经无计可施得太医,雍正是怒不可遏。这时,有一位太医突然灵机一动,心想反正年妃治不好,我们的日子也别想好了,不如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他壮着胆子对雍正提议:“陛下,微臣听说民间有冲喜一说,为病重的人办喜事就能好,或许可以试一试。”


雍正也是病急乱投医了,听了这个之后,就一心想为年妃冲喜。但是有什么喜事呢,年妃和他已经无子女在世了。雍正苦思冥想,突然他想到,晋封,晋封不就是大喜事。


但当时年妃已经位居贵妃,再晋封就是皇贵妃。


按照清朝的规定,皇后还在世时是不能封妃子为皇贵妃的。但为了年妃的病情,雍正可管不了那么多。于是年妃破例成为了清朝唯一一个皇后还在世就被封为皇贵妃的人。


可惜的是,这样做也并没有留住雍正的挚爱。十一月,年氏在圆明园带着雍正对她深深的爱永久地离开了他。



04,勤政不怠的雍正,因年妃病逝罢朝五日


年妃的病逝,让雍正痛心不已。他无心他事,在年氏的寝宫痛哭流涕。雍正给年妃赐谥号“敦肃”,这个“敦”字是其实皇帝专用的。


年妃的葬礼是按照皇后的规格办的,他也尽全力操办,花费了高达万两白银,所有的大臣和王公贵族都要戴孝。


除此之外,雍正更是罢朝五日。雍正虽然在位十三年,和康熙还有乾隆在位六十多年的时长相比比较短,但是雍正在位期间进行了多次改革,康乾盛世有他很大的功劳。


雍正是个工作狂,每天工作少则十几个小时,高则二十几个小时,几乎没有松懈过。这样一个勤勉的帝王,竟然罢朝五日,可见他对年妃的真心。


影视作品中大多是说年妃因为哥哥年羹尧的关系备受宠爱,是雍正忌惮战功显赫的年羹尧想要拉拢他,年妃才在宫中顺风顺水。其实年妃的得宠和年羹尧一点关系没有,反而是雍正因为偏爱年妃,而一再的包容年羹尧。


年羹尧虽然军功不少,但是后期他居功自傲,逾越了为人臣的本分,做事越来越过分。


雍正看在年妃的面上,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忍不可忍才下决心处置他。但因为年妃当时病重,迟迟没有给他定罪,对他下监狱的事也对年妃瞒得死死的。直到年妃去世,才处死年羹尧。年羹尧犯得是连坐的大罪,但雍正因感念年妃从轻处理了其父兄。



05,雍正为与年氏合葬,早早铺路


清朝时期规定只有后宫之主的皇后才能与皇帝合葬,皇贵妃是没有资格陪葬在帝陵的。雍正有正室乌拉那拉氏,年妃最高也就做到皇贵妃,是不可能成为皇后的,所以无论怎样她都没有资格和雍正合葬。


但雍正为了年妃,可是爱之深计之远,一继位就为了日后两人能合葬开始谋划。


他登基后,将康熙已经死去的敏妃敬为皇贵妃,然后将其迁进康熙的帝陵。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开一个先例,为以后他和年氏的合葬找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雍正更是在他的泰陵一修好,就将年妃的棺木抬了进去为日后的合葬做准备。


1735年,雍正去世。两年后乾隆按照他生前的遗愿将他与敦肃皇贵妃合葬于泰陵。


清朝皇帝的陵墓大都被盗了,如乾隆皇帝的裕陵,被盗墓者挖掘数次,还惨遭渗水,连裹尸布都没了。康熙皇帝的景陵,也早就被盗空,陪葬品几乎所剩无几。


相比这几位皇帝陵墓的惨状,雍正的泰陵却从未被盗,至今保存完整。


那泰陵在百余年间从未被盗,究竟是为何?


清朝灭亡后,最著名的盗墓者是孙殿英,清朝皇帝的陵墓基本就是被他盗走。


清东陵埋葬的帝王多,宝藏自然也就多,而且距离城区远不易被发现,孙殿英最先下手的目标肯定就是这里了。但是他在这忙活一通后,对他的热议越来越多,他因害怕不得不停手。所以雍正的泰陵因位于北京城最近的西陵就幸免于难,得以保存了下来。


注: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与文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雍正爱年世兰,爱到了骨子里。历史上,雍正给了年世兰专房之宠。一登基,他就封她为贵妃;生个病,他就封她为皇贵妃。这些宠爱,和年羹尧没有关系。年贵妃去世后,雍正直接罢朝5天。雍正去世后,乾隆按照他的遗愿,让他和年世兰合葬。

《甄嬛传》里,年世兰被塑造成一个嚣张跋扈的形象。

因为年羹尧位高权重,雍正不敢让她有孩子,因此送了她欢宜香,让她一生无子

后来,她的头衔,直接从皇贵妃一路降到答应,可谓晚景凄凉

在她去世后,雍正看在多年夫妻感情的份上,愧疚交加之下,再次恢复她皇贵妃的身份,并赐谥号“敦肃”

在剧里,皇后乌拉那拉氏忍不住嘲讽:“她怎么配得上‘敦肃’二字。”

上述这些,都是电视剧《甄嬛传》里的剧情,但都和史实不符

历史上,年世兰的谥号的确是“敦肃皇贵妃”。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谥号中用到“敦”字的后妃,年世兰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当朝皇帝亲封的女人,因为这个字,是帝王专属

“敦”,意思是至善至美,在谥号中用来表彰君主仁德

的确,《甄嬛传》里的年氏,美则美矣,却还是称不上“至善至美”。

但历史上真实的她,和嚣张跋扈没有半点关系,也并非一生无子。

她一共生了1女3子,生前死后都享尽了雍正的偏爱。

雍正对年世兰到底有多偏爱呢?

  • 1.初嫁雍正,专房之宠

1712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年,年世兰入雍正的王府,为侧福晋。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世宗潜邸,为侧福晋。”

她的婚事,是康熙亲自下的旨。

当时,她哥哥年羹尧还只是小喽啰,甚至濒临撤职的边缘。

年世兰的父亲,是湖广巡抚年遐龄,地位倒是不低,但也没有到雍正需要巴结的程度。

但是,入府后的年世兰,享受的是专房之宠

在年世兰入府之前,雍正一共有十几个女人,包括福晋乌拉那拉氏、侧福晋李氏(后来的齐妃),以及十来个格格和侍妾。

而年世兰嫁入府邸以后,几乎没她们什么事了

此后11年,雍正一共生了3个儿子1个女儿全部都是年世兰所生

这样的专房之宠,就是明晃晃的偏爱


  • 2.孩子小产,计入宗牒

虽然年世兰一共生育了4个孩子,但只有八阿哥福惠,一直身体健康。其他的3个孩子,都早早夭折。

其中,皇子福宜和公主,都是年幼夭折,没能看到父亲当皇帝。

而九阿哥福沛,则根本没来得及出生,就因小产而亡

当时,恰逢康熙大丧,年世兰怀着九皇子,在7个月的时候突然小产,孩子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没了呼吸。

按照规矩,小产生下来的孩子,是不能被计入宗牒的。

但雍正心疼年氏,不仅将孩子写入皇室宗牒,还为他取名福沛,位列九皇子。

由此可见,雍正对年世兰的盛宠。


  • 3.越过资历,晋封贵妃

康熙去世后,雍正登基成为皇帝,按照规矩,他应该大封后宫。

福晋乌拉那拉氏,是理所应当的皇后。

侧福晋李氏比年世兰先入府,按照规矩,她的位份应该要在年世兰的上面。

然而,雍正把李氏封为齐妃,反而把年世兰封为了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



在册封贵妃的文书上,雍正非常明确地赞扬了年氏的贤德与博学。

他说,年氏时常引经据典对自己进行规劝(“凛箴规于图史”),所有德行为都遵循典则礼仪(“有典有则”),早已经美名在外(“丕著芳声”)。

册封原文如下:

《贵妃册文》:“朕惟起化璇闱,爰赖赞襄之职。协宣坤教,允推淑慎之资。聿考彝章,式崇位序。咨尔妃年氏,笃生令族,丕著芳声,赋质温良,持躬端肃。凛箴规于图史,克勤克俭,表仪范于珩璜,有典有则。曾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宝封尔为贵妃。尔其时怀只敬,承庆泽之方新,益懋柔嘉衍鸿庥于有永。敬哉。”

其实,读了雍正给年世兰写的《贵妃册文》,我发现,相比《甄嬛传》里嚣张跋扈的年妃,历史上真实的年世兰,更像是一位酷似长孙皇后的贤德女子。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影视剧的形象,那么《延禧攻略》中,秦岚饰演的富察·容音,可能更贴近年世兰的形象。


  • 4.特别下旨,养育亲子

按照清朝的规矩,皇子不能由生母教养长大。

但雍正特别下旨,允许年世兰亲自抚养八阿哥。

因此,八阿哥是一直在母亲身边长大的,而且受到了雍正的特别宠爱。


  • 5.生了重病,直接封皇贵妃

雍正三年,年贵妃病重。

恰逢康熙皇帝去世三年的忌日,雍正必须主持祭拜大典,没法办陪在年贵妃身边。

为了能让年贵妃身体好转,雍正竟然信了民间流传的“冲喜”直接册封她为皇贵妃

自此,年氏成为了清朝唯一一位被封为贵妃、皇贵妃的女人。

《雍正朝汉文谕旨》:“……妃素病弱,三年以来朕办理机务,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榷诊治,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耽延日久。目今渐次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贵妃着封为皇贵妃,倘事出,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

只可惜,这样的冲喜并没有留住年氏。

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在圆明园内病逝。


  • 6. 谥号“敦肃”,罢朝5日

年氏去世后,雍正十分伤心,赐谥号“敦肃”,宣布辍朝五日。

雍正是个特别勤勉的皇帝,每天处理朝政的时间高达15个小时,一个月也去不了后宫几次。

康乾盛世的景象,有一大半是他在位短短十三年的功劳。

然而,年世兰去世时,这样一个重视朝政的人,因此罢朝5天

他把皇帝专用的“敦”字,也给了年世兰,可见是真的伤心。


  • 7.王侯将相,全部戴孝

雍正为年世兰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并要求王公大臣全部戴孝

他的亲兄弟诚亲王允祉、廉亲王允禩、怡亲王允祥等,也都必须每天3次集体举哀

整个朝廷,无论是将军公侯伯等大臣,都必须为年世兰的去世,而痛哭流涕

根据《清世宗实录》的记载,诚亲王允祉因为没有按时参加哀悼,后来又八阿哥去世时(年氏的儿子)露出了喜悦的脸色,直接被定了“恶逆”大罪

《清世宗实录》:雍正八年五月,辛卯。从前皇贵妃丧事,允祉当齐集之期俱诡称有另交事件,推诿不前,及前年八阿哥之事,允祉欣喜之色倍于平时,此其恶逆之罪一也。

这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次,因为后妃的葬礼给王爷定罪的实例。

连雍正都知道,自己这样做有些过分了,可能会被后世骂“糊涂”。

但是他不忍心让心爱的女人,在死后受到半点不敬,所以哪怕会被骂,他也要这么做。


  • 8.爱屋及乌,偏爱八阿哥

年世兰去世后,雍正亲自把八阿哥带在身边,从小教他骑射

雍正有很多个皇子,但只有八阿哥是他亲自带的。

这种状况,导致了朝鲜使臣来拜时,一度以为八阿哥就是未来的储君。

当然,不排除雍正真的想把皇位给八阿哥,只可惜,这个孩子8岁就去世了

当时,雍正悲痛交加,下令以亲王的礼仪下葬,并加入了引幡仪式。

相比八阿哥的盛宠,当时已经成年许久的弘历,连个贝子都没混上。

此后多年,弘历登基为乾隆,正式追封福惠为亲王时,都止不住感叹雍正对弟弟的盛宠。

“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来自《清高宗实录》)

雍正对年世兰的偏爱,与年羹尧无关

不少人说,年氏得宠, 是因为她的哥哥年羹尧有本事,平定西北战事,是雍正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可事实上,从年羹尧的生平和年妃的承宠时间来看,年妃受宠与年羹尧关系不大。

  • 首先,年世兰嫁雍正时,年羹尧没有功勋。

年世兰于康熙五十年,被康熙赐婚,嫁给了雍正。

当时,年羹尧身上没有功勋,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官,还被川陕总督弹劾延误军情,差点被撤职。

由此可知,最初雍正宠爱年世兰,和年羹尧的关系不大。


  • 其次,封贵妃时,西北战事胜负未定。

年世兰被封为贵妃,是在雍正登基之际。

当时,年羹尧正处在西北战事中,胜负未定、功名未立。

在雍正二年,年羹尧才正式成为平定西北的大将军,一家老小得到封赏。

由此可见,年世兰封贵妃,也不是因为哥哥年羹尧的功勋。


  • 第三,为了年世兰,雍正对年羹尧处处包容。

雍正三年,年羹尧已经遭到许多大臣的弹劾,雍正也表现出了对他的极大不满。

按照当时的情形,只要雍正愿意,年羹尧随时都能被处置。

但是,因为年世兰正在生病,雍正担心处置她哥哥,会影响她养病,所以一直隐忍不发。

他下令将年羹尧调职、彻查,证据确凿之下,却迟迟不定罪。

由此可知,影视剧里写,因为年羹尧,雍正处处讨好年妃,实际上说反了。

是因为雍正爱年世兰,才对她的哥哥年羹尧处处包容。

如果说雍正没本事处理年羹尧,其实也是不对的。

年妃去世仅一个月,年羹尧就被议罪,九十二款大罪中,应当被斩立决的就有三十多项。

这么多的罪名,不可能是一个月查出来的。

  • 最后,处置年家,未牵连年妃。

年羹尧的最终结局,是被赐狱中自裁

他的儿子年富被判斩首,父亲年遐龄、哥哥年希尧均被免职。

因为年羹尧之事,年家基本都受到了牵连,但是作为年羹尧的妹妹,年世兰依旧以皇贵妃的尊位,破例葬入了雍正的泰陵。

1735年,在位13年的雍正去世。

两年后,乾隆按照雍正的遗愿,将雍正与敦肃皇贵妃一起葬入泰陵

因为帝后合葬的惯例,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也一同进入泰陵。

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

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也最完整的一座墓葬。

多年来,因为外层的一个盗洞,学术界一直认为泰陵早已被盗空

1980年,国家正式开展对泰陵地宫的挖掘,这才发现盗洞只挖了两米,泰陵的下面都是原封土

可见,这座墓从未被盗墓贼光顾。

于是,开发泰陵的工作紧急叫停,到现在位置,泰陵地宫的面貌依旧无人知晓

相比泰陵,清朝其他帝王陵墓,大部分惨不忍睹。

比如,乾隆皇帝的裕陵渗水严重,被人几度挖掘,连裹尸布都没保住;

比如,康熙皇帝的景陵,陪葬品尽数被掏空,洞口多年大敞四开……

关于雍正的泰陵没被盗的原因,众说纷纭。

  • 有人说,是雍正生平节俭,所以盗墓贼们都不乐意光顾。

  • 也有人说,是雍正陵墓的位置好,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

但是,这样的说法似乎并不靠谱

雍正再节俭,也是清朝皇帝,墓葬中必有宝藏;位置再优越,也挡不住有心人挖掘。

唯一稍微站得住脚的原因,可能是当年大规模盗墓的局势。

大清灭亡之前,清朝皇帝陵墓自然都有专人看守,盗墓贼很难有可乘之机。

清朝灭亡后,最著名的盗墓者就是孙殿英

相比清西陵,清东陵距离北京城较远,埋葬的帝王也更多,内涵宝藏更丰富。

从盗墓的选择上来看,孙殿英自然首选不会被迅速发现的清东陵

只不过,他刚把把清东陵里慈禧、乾隆等墓葬一通搅和,民间就对他盗墓的事情引起热议,反对声浪铺天盖地而来。

孙殿英不得不罢手,位于清西陵的雍正泰陵也就这样保存了下来。


因为社会舆论的原因,后来也很少有人敢在距离北京城的边上盗墓。

直到1980年,雍正泰陵也只有一个盗洞。

最终,泰陵被完整保存了下来,而里面躺着的雍正和年妃,也是享受了死后的幸福与安宁。




是不是很出人意料?雍正死后居然和嚣张跋扈,心狠手辣,恃宠而骄,心胸狭隘的女人年世兰合葬在了一起。

其实年世兰是电视剧《甄嬛传》中的名字,历史上雍正的年妃并没有留下名字,她在临死前被雍正晋封为皇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敦肃皇贵妃。

按照清廷规矩,皇帝死后只能和皇后同穴而葬,即便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也没资格与皇帝同葬,但年妃却是雍正在她死后就直接破例将她葬进了自己的陵寝之中,这就是因为年妃是雍正的一生挚爱。

历史上的年妃与电视剧中大不相同,她是雍正一生挚爱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年世兰嚣张跋扈,善于嫉妒,心狠手辣以及心胸狭窄,而雍正是迫于依赖年羹尧才娶了年世兰,但他并不喜爱年世兰,他甚至担心年世兰怀上孩子,还暗中给年世兰服用打胎药。但年世兰却深爱着雍正,后来年世兰被雍正贬为答应,又被甄嬛揭开不孕真相自尽而亡

但其实历史上的年妃正好和年世兰截然不同,历史上的年妃出身于官宦世家,她的家族是汉八旗出身,她的曾祖父年有升本是明朝游击,是在明末清初松锦会战中被清军所虏获,从而成为了八旗之中镶白旗的包衣奴才。

年妃的祖父年仲隆很厉害,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考中进士,由此年氏家族脱离了包衣奴才的奴籍,摇身一变变成了镶白旗中汉军旗的贵族。

年妃的父亲年遐龄也很厉害,在康熙时期官至湖广巡抚(清初时期官职名号,就是清朝中后期的湖北巡抚),她老爹年遐龄有点政治才能,雍正新政之一的摊丁入亩正是年遐龄最初在湖广巡抚任上曾经向康熙提出过的建议,当时年遐龄只是提出了一个大概的雏形方案,得到了康熙的认可,但只是在湖北一带推行这个政策,并没有影响到全国。雍正登基之后觉得老丈人的这个政策可行,于是加以改进形成了雍正新政之一的摊丁入亩之政策。

年妃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尧,而年羹尧比父亲年遐龄和祖父年仲隆都要厉害得多了,年羹尧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时中进士,当时年仅21岁。

到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年仅30岁的年羹尧就获得了康熙的青睐,被康熙直接从四品的内阁学士破格提拔为二品的四川巡抚,年羹尧由此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巡抚。

年羹尧在四川巡抚任上工作能力很强,再次得到了康熙认可,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时,康熙再次提升年羹尧为四川总督,这时候康熙就认定了年羹尧是个人才,可以委以重任,于是为了拉拢年羹尧,康熙特意与其联姻,选择了将他的妹妹年妃嫁给四子雍正为侧福晋。

还是皇子的雍正在康熙四十八年就被康熙命令统管镶白旗事务,这时候雍正就成了出身镶白旗的年氏家族主子了,康熙在康熙五十年为年羹尧的妹妹和雍正赐婚,其一是为了巩固雍正在镶白旗的地位,拉拢镶白旗汉族权贵年氏家族,其二就是为了拉拢和重用年羹尧,当然,也不排除康熙在第二年就再度废除太子胤礽,当时就已经有了想传位雍正的想法,所以在给雍正配助手。

但不管怎么说雍正在康熙的赐婚下,娶了年羹尧的妹妹作侧福晋,从此也把年羹尧绑在了雍正这艘大船上。

康熙早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时,就为年仅十三岁的雍正娶了嫡福晋重臣费扬古之女年仅十岁的乌拉那拉氏。

但是雍正对嫡妻乌拉那拉氏感情并不如后来的年妃,雍正对乌拉那拉氏更多的是敬重,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但他对年妃却是真真正正的爱意满满。

《甄嬛传》中写的雍正根本不喜爱年妃,这是根本不符合历史的说法。

雍正自娶了年妃作侧福晋之后,他就基本没再碰过别的女人,正妻乌拉那拉氏都被他晾在了一边。至于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当时虽然已经生下乾隆,但是在雍正身边并不得宠,而且身份地位还很低下,只是雍正的侍妾,比之侧福晋年妃差远了。

年妃自康熙五十年嫁给雍正之后,一直到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年的时间中,年妃包揽了雍正在这个期间生育的所有子女,而且可以说是年妃几乎每夜都是和雍正同床共寝。

雍正也并不像电视剧《甄嬛传》中演绎的那样整日流连于后宫,处理这些妇女琐事,雍正算是清代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他继位之后虽然妃嫔不少,但他很少过去问后宫事务,而且继位之后雍正几乎没有生育子女,只生了小儿子六阿哥弘曕。

而自年妃与雍正结婚后至雍正登基时,这期间雍正其他妾侍都无所出,只有年妃一直在生育,这期间年妃为雍正生了三子一女,可谓是包揽了这期间雍正生育的所有孩子。这也说明年妃就是雍正的一生挚爱,独揽雍正的宠幸。

雍正之所以非常喜爱年妃,主要因为历史上的年妃与电视剧中的年世兰大不相同,如果是电视剧中年世兰那般心胸狭窄,嫉妒成性,嚣张跋扈的性格,那雍正肯定不会爱她。因为历史上的年妃与年世兰完全相反,她是类似于林黛玉似的较弱女子。

据史书记载,年妃自出生时就身体羸弱,见风着凉必定生病,真可以说是弱不禁风的女子,就这种体能历史上的年妃就算是想嚣张跋扈身体也不允许啊。

所以就这么来看一个弱不禁风像极了《红楼梦》中林黛玉似的女子,如何能不激起一代帝王雍正的保护欲望,因此年妃才会让雍正对她爱之极深。

年妃一生为雍正生了三子一女,不过由于她身体弱不禁风,母体不好,四名子女都受到了她的影响,基本都是出生即夭折,唯独活的比较长的是她所生的次子福惠,这个孩子活得稍微长一些,但也是8岁就夭折了,不过福惠十分得雍正喜爱,在世时得到雍正的赏赐远比哥哥乾隆多得多。

雍正曾经为年妃破坏了很多规矩

雍正对年妃的喜爱绝不仅是一时的喜爱,而是一世的喜爱,他曾经为了年妃打破了很多清廷规矩。

雍正继位后,册封了嫡福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同时也册封了年妃为贵妃,但是按照清廷规矩,皇帝的贵妃这个级别必定要按照八旗制度晋级,八旗制度规定只有上三旗也就是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出身的女子才有资格晋封为贵妃,否则下五旗的女子只能止步于妃这一级别。

雍正就一心想册封年妃为贵妃,于是他直接将年妃家族全部抬籍,从镶白旗旗籍抬入到了镶黄旗旗籍,这一下才使得年妃得以被封为贵妃。而年妃也成为满清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女子被册封为贵妃的人。

雍正重用和倚重年羹尧这之中年妃也占了很大关系,虽然用年羹尧替代雍正的政敌同母弟老十四胤禵为抚远大将军是无奈之举,但很多因素上也是因为雍正太过于喜爱年妃了,所以才爱屋及乌让他的哥哥年羹尧接替胤禵成为了抚远大将军兼川陕总督。

雍正启用年羹尧为川陕总督也是打破了清朝的规矩,清朝自顺治入关以后,川陕总督这个职位一直是由满洲贵族出任,直到雍正力排众议启用了年羹尧,之后这个位置才开始由汉人出任。

雍正还为年妃打破了清朝宫廷中的皇后在世不立皇贵妃的不成文规矩,由于皇贵妃在后宫中权力地位极高,是仅次于皇后的副后存在,通常情况下皇帝为了尊重皇后,不会在皇后在世时册立皇贵妃。

但雍正三年(1725年)时,年妃身体越来越虚弱,可能熬不过这一年了,于是雍正为了给她冲喜,不顾皇后乌拉那拉氏还在世,就宣布册立年妃为皇贵妃,雍正希望这一喜讯能让她好起来,结果还是没能挽回年妃的性命,当年的年底年妃还是去世了。

包括年妃去世后,雍正还为她打破了清朝规矩,按照清朝规矩,皇帝陵寝只能有皇后陪葬,但当时年妃的哥哥年羹尧已经因为恃宠妄为,居功自傲获罪于雍正,年妃属于罪人家属且还是汉人,根本没有资格被追封为皇后,也没有资格葬进帝陵,因此按规矩年妃就不能在死后陪葬雍正,所以雍正不顾规矩,打破了皇后之外的人陪葬帝陵的规矩,命人将年妃葬入了自己的清泰陵之中。

而且为了这个雍正还铺垫了一下,他没直接从自己这大破规矩,而是从老爹康熙那打破了规矩,他为了报答对他继位比较拥立的十三弟胤祥,继位之初就已经册封胤祥为怡亲王爵位,但胤祥生母敏妃出身低微,早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就已经去世。

雍正于是追封胤祥生母敏妃章佳氏为敬敏皇贵妃,然后从康熙这打破皇贵妃不可陪葬帝陵的规矩,将胤祥已经去世多年的生母敏妃从康熙妃嫔陵寝迁葬进康熙帝陵,于是康熙的景陵之中除了陪葬他的四位皇后之外就多了一名皇贵妃,也就是胤祥的生母。

雍正此举一是给自己将来与年妃合葬开先河,二也是为了进一步拉拢胤祥。

有了胤祥生母的先河,于是雍正在年妃死后顺理成章将她葬进帝陵等待着将来与自己合葬。连在年妃的葬礼上据史书记载雍正都特意有逾规之举,年妃的葬礼礼遇规格很高,几乎是和皇后差不多了。

年妃去世后,勤政的雍正居然为了她罢朝五日,也就是雍正五天没上班,而且为了年妃的葬礼雍正还怒骂了托故不到的哥哥康熙的第三子诚亲王胤祉,又因为操持丧葬事宜不力,雍正还借机狠狠痛骂了自己的政敌弟弟康熙第八子廉亲王胤禩,并且罚胤禩在乾清宫外跪了整整一夜。可见雍正在年妃去世后心情有多么差,把火气都撒到了自己本来瞅着就不顺眼的哥哥和弟弟身上。

当然这也都说明了雍正对年妃真的是十分喜爱,而且年妃也是其兄年羹尧的护身符。雍正早在雍正二年(1724年)就已经对嚣张跋扈,居功自傲的年羹尧越发不满,年羹尧当时就已经被雍正罢官贬职,官职是一贬再贬。

但雍正极为爱护年妃,他担心他要处理年羹尧的事情影响年妃身体健康,于是严令宫中人禁止谈论年羹尧被贬官的事情。在后来雍正早就想赐死年羹尧,但是他总害怕刺激到年妃影响她的身体健康,所以雍正对年羹尧是一忍再忍,这时候年妃反而成了年羹尧的护身符了。

年妃去世后不到半个月,雍正立刻下旨赐死了年羹尧,给年羹尧罗织了92条大罪,罪罪当诛,而且还得连累到家人,但雍正看在年妃的面子上,免去了年羹尧家族的罪责,只斩杀了年羹尧的次子年富。

同时年妃的父亲年遐龄和长兄年希尧都没受到年羹尧太大冲击,年遐龄依旧保有一等公的崇高爵位。而后来雍正为了确保年氏一族的富贵,更是提拔重用了年妃和年羹尧的长兄清代几何学家和医学理论家年希尧为内务府总管。

年羹尧被赐死后年家还能继续保持贵族身份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雍正十分喜爱年妃,对她的家人也算是爱屋及乌恩宠到位了。

因此来说历史上的雍正对年妃是真爱,所以才会让她陪葬进入清泰陵之中,历史上的年妃也和电视剧中大不相同,凭借弱不禁风,温柔贤惠的性格所以才会获得雍正的非常喜爱。也因此年妃才会陪伴雍正葬进了雍正的清泰陵之中。

由于地理因素雍正的清泰陵才没有惨遭盗挖

最后再说一说雍正的清泰陵两百余年来为何没有被盗挖过。

雍正的清泰陵属于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以西,清泰陵中陪葬了两位女性,一位就是雍正的嫡妻皇后乌拉那拉氏,另一位就是上面讲过的女主人公敦肃皇贵妃年妃。

惨遭盗挖最为严重的是清东陵,清东陵的位置位于河北遵化马兰峪,在清东陵共有顺治的清孝陵、康熙的清景陵、乾隆的清裕陵、咸丰的清定陵、同治的清恵陵以及慈禧的定东陵。

1928年军阀孙殿英在马兰峪驻军操练部队时,孙殿英趁机盗挖了清东陵,也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清东陵盗宝案。

孙殿英直接盗挖了乾隆和慈禧两大陵寝,孙殿英开了盗挖清东陵的先河,自孙殿英盗挖之后,附近的山贼土匪趁着那个混乱的时代权力真空时期,他们也相继盗挖了其他清东陵的帝陵,以至于最后清东陵除了顺治的孝陵没有被盗之外,其余基本都被盗挖过。

而清西陵埋葬有雍正的清泰陵、嘉庆的清昌陵,道光的清慕陵,光绪的清崇陵,以及乾隆母亲钮钴禄氏的泰东陵。

清西陵除了光绪的崇陵被盗挖过之外,其他的皇陵基本都是完好无损。这主要在于清西陵相比于清东陵地理位置更加偏僻,人烟罕至,再有就是在民国时期由于偏僻的地理位置,这个地方很少会有驻军,也就避免了民国那些贪婪的军阀盗挖皇陵的想法,因此清西陵才得以大部分完好无损保存下来,尤其是雍正的清泰陵保存的最为完整。

但是在1980年时,河北省文物局发现清泰陵有盗洞,所以上报国家文物局,准备对清泰陵进行考古发掘。

不过在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清泰陵的盗洞只挖了两米深,下面还都是原封土,这样一来也就是说雍正的清泰陵曾经被人打过主意,但是没有挖下去,盗挖并不成功,所以清泰陵应该还是完好无损。

很快这一消息被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得知,夏鼐先生深知以当时中国的考古技术即使挖掘出清泰陵,也没有办法和技术保存其中文物,与其毁坏文物,不如暂停挖掘,而且也要遵守国家自明定陵之后出台的文物考古规则,不主动发掘,只进行抢救式发掘,也就是专门发掘那些已经被盗的陵寝,所以夏鼐先生赶紧向中国国家文物局上报叫停了发掘清泰陵的工作。

因此在夏鼐先生的努力之下,清泰陵发掘工作被叫停,并且恢复了原封土,这才使得清泰陵得以完好保存,截止到今年,雍正和他的皇后乌拉那拉氏以及他生前最喜爱的年妃三人的尸身已经在清泰陵中完整地保存了285年,由于国家对考古发掘和文物政策的保护办法,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安静如初的躺在清泰陵之中。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雍正对年世兰情深入骨。年世兰活着时,雍正几乎没碰过别的女人。为了她,雍正不惜多次违背祖制,给她长达11年的专房之宠,越级提拔她做贵妃,皇后在时、封她做皇贵妃,给她帝王才能用的谥号、让她合葬泰陵……

更颠覆的是,雍正对年妃的宠爱,跟她的哥哥年羹尧压根就没多大关系!

相反,年羹尧倒是因为这个受宠的妹妹,捞了不少好处。


《甄嬛传》中的年世兰虽艳冠后宫、但仗着皇帝的宠爱和年家的势力,很是嚣张跋扈,连皇后也不放在眼里。为了拉拢年羹尧,雍正只能睁一只闭一眼,继续在表面上维持对年世兰的宠爱。




而暗地里,却赐给年世兰“欢宜香”,让她终身不能有孕。在年羹尧倒台后,年世兰失去了家族倚仗,在后宫里举步维艰、只能屈居最末的“答应”。然而,一日夫妻百日恩,年世兰始终相信皇帝对自己是有真感情的。


为了替腹中的孩子报仇,甄嬛“好心”揭穿雍正这些年宠爱年世兰的真相,年世兰顿时三观崩塌、心灰意冷,遂留下一句:”皇上,你害得世兰好苦啊!“然后,愤然撞墙自尽。


然而,历史上的年世兰真有这么不堪吗?雍正对年世兰,真的只有利用吗?


当然不是,真实的年世兰,不仅得到了雍正真挚的爱情,还得到了一个后宫女子极少有的殊荣




一、雍正对年世兰真爱的表现有哪些?


1、年世兰初入府邸,就享受长达11年的专房之宠


年世兰的先祖原是明朝的将领,在与后金交战时,不幸被清军俘虏,成了满清皇室的包衣奴才。


到了年世兰爷爷这一辈,年家走科举的路子,开始崛起,正式摆脱贱籍,成了汉军镶白旗的贵族之一,年世兰的爸爸年遐龄更了不得,肯用功、会钻营,曾官至湖广巡抚,而年世兰的哥哥年羹尧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1岁就中了进士,30岁就当上了四川巡抚,32岁被再次提升为四川总督。

为了拉拢年家,康熙亲自下令,赏了年家一个恩典:将年羹尧的妹妹年世兰嫁给雍亲王胤禛为侧福晋。

当时,胤禛34岁,已经有了嫡福晋乌拉那拉氏、侧福晋李氏、格格、侍妾等十几个女人了,孩子也有8个了,按说此时年氏进府,实在没啥优势可言。

可自从见到年世兰的第一眼,胤禛就对这个女人彻底着迷了,这以后的11年中,胤禛新添了4个孩子,而这4个孩子全部是年世兰所生。在后宫,子嗣说明了一切。

由此可见,雍正给了年世兰长达11年的专房之宠,这在最是无情的帝王家,实在是罕见至极!


2、年世兰小产,雍正为安慰爱妃,首次破例为皇子取名、计入宗牒


年世兰素来体弱,她虽然生了4个孩子,但只有八阿哥福慧勉强活到了8岁,其他3个孩子,都早早夭折了。


1722年12月,康熙驾崩,作为儿媳的年世兰自然少不了磕头、祭拜、行礼等繁文缛节,也许是劳累过度,也许是伤心过度,已有7个月身孕的年世兰突然小产,皇子生下来不久就夭折了。

按照皇室宗谱规定,小产夭折的孩子,不能计入皇室宗牒,而已即位的雍正,为了弥补年世兰心中的伤痛,不惜打破祖制,不仅为这个早夭的孩子取名为福沛、计入宗牒,还将其排序为九皇子。

所谓爱屋及乌,雍正对年世兰的宠爱,由此可见一斑。


3、雍正即位,再次破例将年世兰晋升


雍正即帝位后,乌拉那拉氏是嫡福晋,自然被封为皇后,侧福晋李氏比年世兰先入府,而且也育有三子,按说位份应在年世兰之上,但雍正为了抬举年世兰,只将李氏封了齐妃,而将年世兰封为贵妃。


按照清宫档案规定:后宫从上到下,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八个等级,而皇贵妃在皇后在位时,一般是不设的,所以从妃嫔的位次上讲,年世兰的贵妃位,实际仅次于皇后。


雍正的再次破例,让年世兰成了满清历史上,第一个出身汉军旗的贵妃,而且是第一个和皇后一样,接受王妃、命妇、公主行礼的贵妃。


《清高宗实录》载: "从前皇考时册封敦肃皇贵妃为贵妃,公主、王妃、命妇等俱曾行礼 。乾隆二年册封慧贤皇贵妃为贵妃,亦照例行礼。"


年世兰的得宠,也让家人得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荣耀。


首先,年家170余口人被全部抬入满洲八旗之首镶黄旗;

其次,年世兰的父亲年遐龄先被赐一品尚书衔、后加太傅衔,同时被加封一等公爵,赐双眼孔雀翎。这是除宗室藩王外,雍正能给外臣的最高荣誉了。




4、雍正第三次破例,允许年世兰亲自抚育八阿哥


按照清朝皇室的规矩,后妃不能亲自抚养皇子,但为了让年世兰生活得顺心一点,雍正第三次破例,特意下旨:允许年世兰亲自抚养八阿哥福慧。

在后宫里,能抚养自己亲生的孩子,无论是对后妃,还是对皇子来说,都是莫大的恩宠。

5、年世兰生病,雍正第四次破例,晋升她为皇贵妃

《甄嬛传》中,年世兰因为哥哥年羹尧在西北打了胜仗,才被雍正封为皇贵妃。其实,年世兰的皇贵妃位,是雍正心甘情愿册封的。

雍正三年,一向体弱的年世兰病倒了,当时,雍正正忙着处理老爹康熙的三年忌日大典,实在没法抽身陪在年贵妃身边,因此“深为轸念",为了让贵妃早日好起来,雍正心急之下,想到了民间的”冲喜“。

他再次打破了皇后在,不立皇贵妃的祖制,这一年11月15日,雍正破格将年贵妃晋升为皇贵妃。

可惜,雍正的深情,并没有留住年世兰。




6、年世兰病逝,雍正第五次破例,不仅罢朝5日,还赐年世兰谥号“敦肃”


雍正三年11月23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年世兰病逝于圆明园,雍正痛不欲生,竟罢朝5日,这对一个每天要工作长达15个小时的皇帝来说,是多么罕见啊!


不仅如此,雍正还赐给年世兰一个特别的谥号——“敦肃皇贵妃”。在谥号中,“敦”字为帝王专属,表示至善至美之意,或许在雍正眼里,年世兰就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化身吧。

纵览整个封建王朝,用“敦”做谥号的后妃,年世兰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此外,雍正还为年世兰做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


按照祖制,只有皇太后、皇后大丧的时候,才能到太庙祭告列祖列宗,以完成册谥礼。年世兰死后,雍正特意遣使祗告太庙、奉先殿,足见年世兰在雍正心目中的位置。


7、年世兰葬礼,雍正第六次破例,让王公大臣全部披麻戴孝


雍正为年世兰破格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并要求所有王公大臣,包括他的亲兄弟诚亲王允祉、廉亲王允禩、怡亲王允祥等人披麻戴孝,每天往返3次,集体在皇贵妃灵前举哀。


即便礼部已在旧制的基础上,添置了许多物件,葬礼的规格比前朝皇贵妃的规定高了不少,但雍正依然不满意。

他先是以 "仪仗草率"为由,将礼部尚书、侍郎等四人"俱降二级",然后又借机“操持丧仪不力”,将廉亲王胤禩罚跪了一夜。


只有失去挚爱,才会让他老成持重的雍正如此失控吧。


8、年世兰身后,雍正第七次破例,下令将她合葬泰陵


按照规矩,皇帝死后只能和皇后合葬,即便是“形同副后”的皇贵妃,也没资格与皇帝合葬一处。

为了能和心爱的年世兰生同衾、死同穴,雍正提前做好了准备。

雍正元年,雍正将十三弟允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追封为“皇考皇贵妃”,并且将她从景陵妃园寝迁葬到康熙的景陵地宫,开了妃子从葬帝陵的先例。

既然已有了先例,雍正让年世兰入葬泰陵,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9、雍正第8次破例,亲自调教年世兰的儿子八阿哥

年世兰病逝后,雍正不舍得八阿哥交给别人抚养,便时常带在自己身边,亲自调教,以至于朝鲜使者见到这一幕,便推测这位小皇子一定就是皇帝着重培养的储君。

此外,雍正在生活中也给了八阿哥福慧很多特权,比如福慧刚5岁就能使用鹅黄数珠,要知道,这种待遇,即便是亲王,没有特赐也不能用。

只可惜,这个原本被雍正给予厚望的孩子,不到8岁,也随生母而去了。

先失去爱妃,再痛失爱子,雍正的心里无疑是万分悲痛的,在葬礼上,他又一次打破幼殇皇子的前例,不仅下令“照亲王例殡葬",而且要求加入引幡仪式。而此时,年过18岁的弘历(后来的乾隆帝)连个贝子都不是。

后来,乾隆正式追封福慧为亲王时,不无感慨地说道:"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



10、雍正第9次破例,顾念年世兰身体,屡屡姑息罪臣


年世兰去世一个月后,年羹尧因92条大罪,被赐死。

其实,早在雍正二年,雍正就调查清楚了年羹尧的多条罪名,只是为了年世兰的身体考虑,才一直隐忍不发、迟迟没有定罪。

年世兰死后,雍正没了顾虑,但也没对意图谋反的年羹尧赶尽杀绝,只是将年羹尧和他的长子年富赐死,父亲年遐龄革职,连之前赐的一等公爵位都没有夺,后来为了照顾年家,雍正又将年世兰的长兄年希尧升任内务府总管大臣。

即便年羹尧犯下滔天大罪,雍正也不忍将所有年家人赶尽杀绝。




二、为什么年世兰能得到雍正无人能及的宠爱?


1、年世兰貌美


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年世兰的相貌,但从年世兰的父亲、长兄都被人称赞“颇俊秀”来看,年世兰应该长得很美,父亲和兄长都是大帅哥,年世兰也差不到哪儿去。


2、年世兰有才华


这从年世兰的贵妃册文中就能看出:

“咨尔妃年氏,笃生令族,丕著芳声,赋质温良,持躬端肃。凛箴规于图史,克勤克俭,表仪范于珩璜,有典有则。”


年世兰经常能引经据典劝诫皇帝,而且美名远播,这应该和她的出身和成长经历有关。


年世兰的爷爷、父兄都是进士,在这样的书香门第长大,年世兰必定也是饱读诗书、很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所以她和雍正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很多共同的语言。


3、年世兰性格好


《甄嬛传》中的年世兰横行霸道、动不动就赐人“一丈红”,可真实的年世兰,对下人很宽和,对皇后很恭敬,对太后很孝顺。


“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 晋封皇贵妃上谕


对这样一个有颜值、有才华、品行好的女子,雍正怎么会不心动呢?




接下来,我们接着解决第三个问题:


三、雍正的泰陵为何没被盗掘?


1980年时,文物部门曾发现清泰陵的琉璃影壁上有一个盗洞,大家都很紧张:是不是泰陵已经被盗挖了?为了保护皇陵,国家文物局紧急下令对泰陵进行抢救性发掘。


正式动工后,考古人员才发现这个盗洞只有两米多深,这说明盗墓贼根本就没有进入泰陵地宫,既然如此,那就没有必要继续抢救性发掘了。




相比埋在清东陵的康熙、乾隆、慈禧等人而言,清西陵中除了光绪的崇陵,其余的皇陵都保存得比较完好。


我想大致有这个3点原因:


1、雍正生前比较节俭,他随葬的金银财宝远不如乾隆等皇帝的丰富;


2、清泰陵选址比较隐蔽,泰陵所在的易县永宁山很偏僻,在此之前,永宁山附近几乎没有居民居住,人迹罕至;

3、民国时,清西陵附近没有部队驻扎,大大降低了军阀盗墓的风险。


正因为雍正的泰陵地宫从没有受到过外界的打扰,所以,雍正和他心爱的年世兰,才能平静地相守300多年,也许再过300年,这对恩爱的帝王夫妻还会继续在一起。

生前能得到皇帝的专宠,死后能得到皇帝的念念不忘,既能和皇帝生同衾、又能和皇帝死同穴,在钩心斗角、血雨腥风的后宫,这是多么难得啊!

最后,请大家忘了《甄嬛传》里的华妃娘娘……




雍正与年贵妃合葬,与雍正的陵墓没有被盗,这是两个问题,并且没有什么关联性。先说雍正的泰陵为什么没有被盗,再说雍正为何要与年贵妃合葬。



盗墓贼为何没有对雍正的泰陵下手?

泰陵这个名字是乾隆起的,而雍正陵墓的选址则是十三爷允祥给找的。在雍正生前,雍正四年(1726年)就指派允祥为他寻找晚年的吉地,允祥一开始找到了发凤朝阳山地,雍正也比较认可,但是在施工后发现,这块山地带砂,不是风水宝地,于是又让允祥继续寻找。


在第二年的时候,他又派了总兵李楠带着风水先生去了东陵,目的也是寻找吉地,这说明雍正也有葬入东陵的打算。但是从客观上讲,东陵的好位置都让顺治和康熙给占了,如果雍正要是去的话,选择余地并不大,这也可能是他没有去东陵的原因之一。


后来允祥在易县找到了一块万吉之地,也就是现在的清西陵。这里西有云濛山,北有泰宁山,南有易水河,山峰环抱,河流蜿蜒,而且土质也特别好,不含砂。



雍正和大臣们都认为是一块宝地,但雍正心里也有心结。根据清规,子随父葬,祖辈衍继。如果他贸然换个地方,不知道会不会被人说不孝。


于是,为此还专门让大臣们开了一个研讨会,会议一致认为没问题,雍正才决定死后葬入清西陵。


雍正死后,遗体先被运往皇宫,安置在乾清宫。之后又移到雍和宫,也就是他做皇子时住的地方。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份,他的棺木才下葬清西陵的泰陵地宫。


泰陵是清西陵的首陵,规模也是最大,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陵墓。我们知道,在历史上有不少帝王的陵墓被盗,清朝帝王的陵墓被盗更为严重,那么,为何清西陵的泰陵能完整保存下来呢?


事实上,清西陵的14座陵寝,只有光绪一座陵寝被盗,其余13座都完好的。其中原因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其一,清东陵被盗开启了东陵的噩梦,很好地庇护了西陵;

其二,皇帝陵寝不是一般盗墓贼能打开的。

其三,“满洲兵”的无心插柳


  • 清东陵被盗开启了东陵的噩梦

在民国时代曾发生过一起著名的盗墓案,就是孙殿英盗墓事件。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时也记述了这件事,他说,孙殿英是一个赌棍和贩毒犯出身的流氓军人,在张宗昌部当过师长、军长。1927年又接受了老蒋的改编,成为四十一军军长。1928他就实行了有计划的盗墓活动。


在盗墓前,他贴邮布告说是要进行军事演习,封锁了东陵附近的交通,然后就让他的工兵营用了三个晚上的时间,将乾隆和慈禧的殉葬财宝,一扫而空。



这件事被扩散后,溥仪说他当时受到的刺激,比自己被逐出紫禁城时还严重。当时活着的宗室和遗老们,不论是哪一派的,不论已经消沉的还是没有消沉的,都纷纷找到溥仪,倾诉了他们对老蒋军队的愤怒。


当时溥仪居住的张园,就像办丧事一样,把乾隆和慈禧的灵位都供起来了,每天举行三次祭奠,遗老遗少们络绎不绝地来行礼叩拜,痛哭流涕。


清皇室和遗老们分别向老蒋和平津卫戍司令阎锡山,以及各报馆发出通电,要求惩办孙殿英,要求当局赔修陵墓费用。


老蒋政府大得知此事后,反应也比较快,下令给阎锡山查办此事。但此事最终还是不了了之,没有人为此负责,并由此拉开了东陵被盗的序幕,一波接一波的土匪侵入更多的东陵地宫,洗劫了墓内的大量财物。



自1928年孙殿英部盗掘了清东陵后,至1950年的22年当中,清东陵地区的所有帝后15座陵寝,除顺治帝的孝陵外,其陵寝地宫全部打开并被盗掘一空。陵中的珍宝绝大部分都被军匪、歹徒,或变卖,或藏匿,或毁坏,或遗失,至今下落不明。


孙殿英对东陵的盗掘开启了东陵的噩梦,当这个土匪满载而归后,只会吸引更多的军匪前来“淘金”,特别是康熙、乾隆、慈禧都葬于此,孙殿英之所以将乾隆和慈禧的陵寝视作第一目标,是因为他非常确定他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事实上也是如此。


东陵的大量盗掘,将盗匪的目光也都集中于此,一时半会儿无暇顾及清西陵,因此,清西陵也算是在东陵庇护下,躲过了一劫。



  • 皇帝陵没那么容易打开的

孙殿英掘墓是动用了军队的,要打开通往慈禧地宫的金刚墙,他们是用炸药炸了个口进入的。而乾陵地宫内则渗水严重,这些积水久积不散,在和棺木、尸体混合后,会形成一种霉变后的毒菌散布于整个地宫,若活人吸入过量,就会导致死亡。为了扩大乾隆地宫的盗墓口,也使用了炸药来炸崩地宫入口。


可见,帝王的陵寝没那么容易进入的,都是军匪大规模开掘第一轮后,之后二轮三轮的小盗匪再进去搜刮一顿。康熙的景陵被盗掘时,也是军匪携枪扛炮才进入的。


像这样的情形,从客观上说明,如果要盗掘清西陵也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而当时民国的环境十分混乱,军阀频繁混战,眼睛也并非专注于盗墓事业上。



  • “满洲兵”的无心插柳

在溥仪跑到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后,日本方面出于笼络和监视长城沿线、控制华北地区的目的,自1933年始,日军打着守护清东陵的名义,将“满洲国”兵、日本宪兵队开进东陵地区,并成立了“东陵地区管理外”等机构,尽管这些机构名义上是护陵,但实际上是一个特务机构组织。


这些机构在东陵一直驻守了十三年,在日本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后,他们才相继解体。从客观上说,这些所谓的“满洲兵”对清东陵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对盗墓贼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清西陵也算是受益者。


或许正如迷信的说法,清西陵确实是一块宝地,历史总有一些偶然的东西被保存下来,等待更有价值的人去发掘它。



帝后一定合葬在一起吗?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古代帝王与皇后,在他们死后必定是葬在一起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秦始皇一生未立皇后,何谈合葬?但在那个年代有殉葬制,人殉也不会少;汉武帝虽然立了四任皇后,但在他死后却是单葬的,茂陵作为汉武帝的陵墓,倒是有陪葬墓,但也没有卫子夫,有他钟爱的李夫人(死后追封为皇后),还有他的爱将卫青、霍去病,和大臣霍光、金日磾。


到了唐代,唐代宗也没有与皇后合葬,而且自唐中后期之后,后宫几乎没有立后,也就谈不上合葬了。再到清朝,孝庄皇后死后也没有与皇太极葬在一起;顺治帝后孝惠章皇后也是单独葬在了孝东陵;到了乾隆,乌拉那拉皇后也被葬入了妃嫔陵寝,而且不设神牌、无祭享。


可见,帝王与皇后是否合葬,受制于各种因素。再说回雍正,他死后是与皇后合葬在一起的,不过除了皇后,还有一位贵妃,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妃。那么,年妃为什么能和帝王合葬一处呢?



  • 年贵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在影视剧《甄嬛传》中,年贵妃的形象令人深刻,因为她把嚣张跋扈演绎到了极致,但事实上,年贵妃与影视剧中的形象相差十万八千里。


根据雍正亲述,年氏是由康熙指婚给他的,即“皇考嘉其端庄贵重,特封为亲王侧妃”。侧妃的地位如何,这就涉及到清朝皇室的婚姻制度。


满洲、蒙古等北方民族与汉族不一样,汉人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而满蒙民族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除了正妻,还可以娶两位侧妻,侧妻的地位仅次正妻,又远高于妾。


在清朝入关后,满洲上层的多妻制虽呈削减趋势,侧妻的地位也有向妾的地位靠拢,但在康熙年间这种削减和靠拢还没那么明显。



清朝的皇子、亲王的侧妃,一般有两个来源:其一,由已生育成年子女的妾提拔上来;其二,由皇帝从八旗选秀中指婚而来。需要说明的是,经皇帝指婚而来的侧妃,选的多是官宦世家之女,其地位自然要比妾要高很多。


年氏就是经皇帝指婚而来的侧妃,她的家世也的确不低,其父年遐龄在朝为官,官至湖广巡抚,哥哥年羹尧也受到康熙的器重。所以,她被康熙指婚给雍正,也符合当时的婚姻制度。可以想象,作为侧妃的年氏其地位在雍亲王府也不低。


有人说,雍正与年妃的结合是出于对年羹尧的拉拢,这种偏向性在后期可能有,但在前期他们的婚姻并不算是完全意义上的政治联姻,因为那时的年羹尧地位还不突出。



年氏在十四五岁时就进了雍亲王府,与雍正相差将近二十岁。作为大家闺秀,受家族影响,年氏相貌清秀,举止文雅,一向“体素羸弱”,还有几分病态之美。她的与众不同或许正是雍正所钟意的,所以,尽管他们年龄差距较大,但并没有影响他们二人的夫妻感情。


雍正对年氏格外的重视,比如在他成为皇帝后,马上就封了年氏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而且从康熙五十四年到五十九年间,年氏共生育了三男一女,可惜的是都没活到成年,最大的也仅活到了八岁。


值得一提的是,在年妃怀九皇子福沛时,正好是康熙大丧。对于一个孕妇而言,数不胜数的磕头行礼并不利于胎儿的安全,就此动了胎气,导致难产,福沛生下就死了。


像这样生下来的孩子是不能录入玉碟的,但雍正不仅将九皇子录入皇室宗牒,还给他取名福沛,这样的做法对年妃也算是一种安慰。



年妃的另一个儿子皇八子福惠,死时只有八岁,却是以亲王之礼厚葬的。据乾隆回忆,他说“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所谓爱屋及乌,在用雍正身上也很明显了。


雍正的子女不多,而年妃一人在十年间就先后生了四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雍正的其他妃子在这十年间并没有生育,由此可见,雍正对年氏的专宠程度


至于雍正是否在利用裙带关系,以此来稳定与年羹尧的关系,那也不至于让其他妃嫔都不生育吧。这也从侧面说明,雍正与年妃的感情确实很好。


在雍正收拾年羹尧期间,年妃的身体也一落千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三年十一月,雍正还下旨将她晋封为皇贵妃,只是还没等到加封之礼,年妃就死了。



蹊跷的是,年妃死后一个月,雍正对年羹尧也进行了收网行动,将其赐死。这一情况也可以解读为,雍正并不想用年羹尧的死来刺激生病中的年妃,所以才等到年妃死后才对年羹尧动得手。但同时,他也知道年妃时日不多,在她死前将她晋升为皇贵妃,一来迎合民间习俗冲喜,二来在她死后必须以皇贵妃之礼厚葬。可谓思虑周全,用心良苦。


《雍正朝汉文谕旨》:“……妃素病弱,三年以来朕办理机务,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榷诊治,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耽延日久。目今渐次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贵妃着封为皇贵妃,倘事出,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


在年妃死后,雍正给她上的谥号是“敦肃皇贵妃”,“敦肃”二字也道出了年贵妃的温柔敦厚的性情,再看,雍正在册封年氏为皇贵妃的册文:


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儴内政


从部分册文中也可看出三点意思:其一,年妃性格温柔,对下宽容;其二,她对雍正、皇后谦逊受礼;其三,康熙也夸过她的人品性格好。可见,雍正对年贵妃的评价之高。



对于年贵妃的葬礼,雍正更是上心。年贵妃薨逝,雍正辍朝五日,要知道雍正可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并且从皇子到王公大臣全部戴孝,大内以下宗室以上,在十日内咸素服不祭神,所生皇子摘冠缨截发辫成服,二十七日除服,百日剃头。


此外,雍正为怀念年氏,还写了一首诗,以此寄托对她的思念之情:


雍正《七夕》

万里碧空净,仙桥鹊架成。

  天孙犹有约,人间那无情?

  弦月穿针节,花阴滴漏声。

  夜凉徒倚处,河汉正盈盈。

以上种种都表明,雍正对年贵妃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并非完全因年羹尧的原因才喜欢年妹子。或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因为年妹子的原因,他才暂缓了对骄横跋扈的年羹尧的处理。


对于一个帝王来说,特别是对于像雍正这样一位不讲情面的皇帝来说,对待年贵妃,他能做到如此程度,难道这还不算真爱吗?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来连理枝。雍正死后希望与心爱的人合葬在一处,完全符合人之常情,就像汉武帝对李夫人的偏爱,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念念不忘,皇太极对宸妃的宠爱,顺治对董鄂氏的至死不渝,乾隆对富察氏的深情,所有的爱情都是有迹可寻的。


综上,年贵妃能与雍正合葬,完全出于二人的感情深厚,人都死了,难道还不能真正的表达一次自己真实的情感吗?雍正任性这么一次也不过分。


1735年,雍正驾崩。两年后,按照雍正的遗嘱,乾隆将雍正与敦肃皇贵妃一起合葬于泰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雍正   东陵   乌拉   遐龄   乾隆   福晋   谥号   阿哥   陵墓   皇子   亲王   贵妃   清朝   皇后   康熙   皇帝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