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不立令妃为皇后?

乾隆不立令妃为皇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令妃出身低微,二是因为乾隆第二任皇后虽然罪被囚禁,但乾隆并没有废后。很多影视作品将乾隆时期的后宫搬上银幕,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在这些剧中,乾隆并没有将后期后宫第一人的令妃立为皇后。

这是为什么呢?小编结合历史,给大家讲讲其中的原因吧。

一、令妃出身过低

在历史上的令妃,其实是包衣出身,所谓包衣就是清朝皇室的奴才,所以可以说出身是十分低微,并且令妃还是汉人,在满汉之分十分严重的清朝,她能坐上妃位,就已经十分少见了。虽然后期乾隆给令妃家里抬旗,但依然改变不了令妃出身较低的事实,再看乾隆的两任皇后,出身富察氏和乌拉那拉氏,都是满人的大姓,那么令妃低微的出身,自然是无法成为一国之母。

二、乾隆的两位皇后

历史上的乾隆与第一任皇后感情极深,后来富察皇后不幸离世,乾隆悲痛不已,迫于前朝和后宫的压力,他才立原本的娴妃为皇后。虽然后来皇后断发获罪,失宠于乾隆,但事实上皇后并没有被废,虽然令妃后期成为掌管后宫的皇贵妃,但皇后在世,乾隆显然也没有办法再立令妃为皇后。

历史上的令妃一生可以说是相当励志,从包衣宫女到后来成为令妃,最后成为令皇贵妃掌管后宫权柄,虽然她活着的时候,没有成为皇后,但她死后被儿子嘉庆帝追封为太后,比起生前做过皇后,但死后却只能葬入妃陵的乌拉那拉氏皇后已经好了不少。

据史书记载里面最温柔贤淑,性情柔顺,所以深得乾隆喜欢,所以历史上的她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心思恶毒,总的来说,她是乾隆后宫中结局最好的女人了。




1766年,令妃刚生完孩子,乾隆就火急火燎地临幸她,她强撑着侍寝,仅10年间就怀了7次孕。没想到162年后,孙殿英将乾隆裕陵洗劫一空,众人看到令妃的尸身,才发现帝王之心深不可测。


1928年6月,孙殿英率领部队来到清朝东陵附近,为盗取奇珍异宝,他以演习的名义,强闯东陵,将陪葬品洗劫一空。

溥仪听闻此事后,暴跳如雷,立即派清朝遗老修缮陵墓,将乾隆和嫔妃的尸骨重新收敛。

因为地宫墙体被孙殿英炸坏了,大量的地表水渗进来,棺椁全都被泡在了积水里。

水被抽干后,在场的人竟然发现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

在石床西边的两个棺椁之间,竟然有一具体貌完整的后妃遗体。

那后妃看上去50多岁,皮肤丝毫没有腐烂,毛发也未脱落,脸上的皱纹清晰可见,嘴角似乎还带着微笑,如古佛一般。


根据史料记载,当初与乾隆合葬的除了孝贤纯皇后富察氏,还有4位后妃。

经过专家们的严谨比对,最终确认这位女尸就是令妃魏佳氏。

那么,为何乾隆和其他后妃只剩白骨,唯独令妃的尸身历经百年,居然没有任何腐烂呢?

研究发现,令妃的体内有巨量的朱砂,朱砂重金属含量很高,而重金属又防腐,所以她的尸骨才能保存完好。

关于令妃体内大量朱砂从何而来,一时间众说纷纭。

最夸张的一种说法是,伴君如伴虎,帝王之心深不可测。乾隆为了防止日后出现“母强子弱”的局面,用毒药赐死令妃。


实际上,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一方面,是乾隆自己一手将令妃捧上高位的,令妃的儿子永琰被立为皇储的时候,已经有12岁了。

而且乾隆的身体也一直硬朗,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母强子弱”这一点,他跟本不用担心。

另一方面,乾隆对令妃是情真意切的,令妃去世后,葬礼十分隆重,仪仗礼器多达76件,仅比后宫地位最高的皇后少1件而已。

要知道,这种待遇在皇贵妃当中是绝无仅有的,足以见得令妃在乾隆心中地位之重,所以说,乾隆是不可能会去毒害她的。

事实上,乾隆爱她还来不及呢!令妃生完皇十七子永璘后不久,尚在月子当中的时候,乾隆就忍不住要宠幸她。


仅在乾隆二十一年到三十一年的10年间,令妃就为乾隆生下了6个孩子,此外还有一次小产。

而在这期间,其他妃嫔几乎没怎么生育,乾隆对令妃可谓是专宠了。

或许是“福祸相依”,正是因为乾隆太宠爱令妃了,最终才“害”了她。

据《清史稿》记载,令妃是病逝的。10年7孕的生育速度,任何一个女人都受不了,每生一个孩子对身体都是一次损伤,何况令妃生育频次如此之高!

频繁怀胎生子的令妃已经很虚弱了,更要命的是,即便在月子里,乾隆也忍不住让她侍寝,再加上要操劳后宫之事,久而久之,令妃身体每况愈下,还出现了不少并发症。

疾病缠身的令妃,或许是为了止痛安神,不得已才服用朱砂。

朱砂是一种含有硫化汞重金属的中药,但属毒性物质,短期少剂量地服用并无大碍,长期服用却是致命的。

所以,令妃有很大可能是慢性中毒而亡,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令妃死时是面带微笑的,可见她不是含恨而死,受到过乾隆的万千恩宠,令妃已然心满意足了,所以她离开的时候安详的。


乾隆一生中,有名号的嫔妃达到40人之多,但最突出的只有3位,富察氏、那拉氏和魏佳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令妃。

要说乾隆是不是真的很爱令妃,那要看拿谁比了。

比起对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爱,还是缺了几分的,而比起对继后辉发那拉氏的爱,就绰绰有余了。

乾隆对富察氏是敬重,更是真爱。

富察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出身于名门望族,家世非常显赫,接受的也都是良好的正统教育,所以她娴与礼法,是标准的大家闺秀。

1727年,在一次选秀女时,16岁的富察氏,给雍正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雍正便将她指配给早已秘定为皇储的乾隆为嫡福晋。


富察氏温婉贤淑,善解人意,嫁给乾隆后,尽管从来不喜爱过分打扮自己,却让乾隆爱得痴迷,两人情深意笃,十分恩爱。

但是命运就是这么难以捉摸,上天给了富察氏绝好的家世和唯美爱情的馈赠后,便不再眷顾于她

她一共给乾隆生过4个孩子,其中两个儿子都小小年纪就夭折了,这给富察氏的身心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在乾隆悉心呵护和陪陪伴下,富察氏才从悲伤中慢慢走了出来。

只可惜红颜薄命,没过多久,富察氏的生命就走到了终点。


1748年,富察氏跟随乾隆东巡,在济南时高烧不退,行船至山东德州的时候,她就在船上病逝了,留给乾隆的是无尽的伤痛、遗憾和思念。

乾隆在悲痛中发布谕旨,给皇后加谥号“孝贤”,这是清朝所有皇后谥号中最好的一个。

为了纪念富察氏,痴情的乾隆写下了一百多首悼念她的诗。

他还不惜一切代价,动用上千名工人,将她去世时乘的那条船整个运进了紫禁城。

此外,乾隆还下令,富察氏生前居住的长春宫内所有陈设,必须保留原样,不得有任何变动,为的就是留下她的一切痕迹。

每年富察氏的忌辰,他都会到长春宫凭吊,一坐就是半天,这一惯例一直坚持到他退位。

由此可见,乾隆对富察氏确实用情至深,这是妥妥的真爱啊!

在乾隆与富察氏的爱情中,乾隆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皇帝。他对富察氏的爱,更像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最朴素的爱,简单纯粹,却又深厚绵长,无可替代。


乾隆对那拉氏是怜悯,更是无爱。

富察氏去世后,后宫不可无主,在老太后的多次催促下,辉发那拉氏按资排辈登上了皇后宝座。

那拉氏是乾隆当皇子时娶的侧福晋,也是由雍正亲自指配的。

虽然当时富察氏已经嫁过来7年了,但乾隆心里满满都是富察氏,在那拉氏身上完全找不到爱情的滋味,只当她是个摆设罢了。

自从那拉氏当上皇后,乾隆一看见她就想起昔日的皇后富察氏,心中总是不自觉地将她们两人做对比,觉得那拉氏哪里都不如富察氏。


所以,乾隆对那拉氏一如既往地冷淡,那拉氏本以为当上皇后,乾隆就会多看她一眼,没想到,有时一整天乾隆也不和她讲一句话。

这让那拉氏心灰意冷,终日生活在孤独中,常常在一边抹泪。

其实,那拉氏的孤单,乾隆是能感觉到的,对此他也有些许愧疚,但爱情是不能勉强的,乾隆对她更多的只是一种怜悯而已。

可是,最令那拉氏绝望的是,痛失爱妻的乾隆,私生活变得不太节制,宁愿宠幸那些烟花之地的女子,也不肯分一点点爱给她。

乾隆对她基本是无爱可言的,她是可怜的,更是可悲的。


虽然贵为皇后,但是她一直到临死前,都没有得到乾隆的爱,甚至死后连自己独立的地宫都没有,只被“塞”在纯惠皇贵妃地宫内的一个角落。

1981年,乾隆的妃园寝突然塌陷,考古人员进入纯惠皇贵妃的地宫,发现一个没有牌位的低配棺椁。

经过深入研究,考古人员才确定,棺椁里的竟然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

那么,为何堂堂的皇后,死后非但不能入乾隆的裕陵,还被乾隆如此对待,连最后的一点尊严都没有呢?

《清史稿》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

1765年,乾隆第四次南巡,身边带着皇后那拉氏和一众嫔妃,恰逢那拉氏48岁生日,乾隆还高兴地帮她庆祝。

行船至杭州后,早上那拉氏还好好地陪着乾隆用膳,随后就和乾隆发生了很大的分歧,两人大吵了一架,那拉氏像发了疯一样,一气之下剪断了自己的长发。


在满族人眼中,女人断发可是大忌,因为只有丧夫和国丧,才能剪断头发

皇后断发,这对皇帝是一种大不敬,一向骄傲自负的乾隆,自然是不能容忍的。震怒之下,乾隆立即下令,将她遣送回京。

接下来,乾隆游玩的兴致全无,没过多久也就回京了。

这件事之后,乾隆对那拉氏充满仇恨,不仅下令收缴她的皇后、皇贵妃、贵妃、娴妃册宝,还削减她的吃穿用度,只留下两名宫女伺候她起居。

在偌大的后宫中,那拉氏这待遇简直连一个答应都不如,相当于打入冷宫了。

至此,她的皇后之位可以说是“不废而废”,名存实亡了。


一年后,精神上饱受折磨的那拉氏,在寂寞和孤苦中抑郁而终了。

那拉氏去世后,乾隆下令将她的丧礼按皇贵妃的标准办,但是实际的规格还不及一个普通的妃子,没有自己的地宫,也没有牌位和任何祭享。

史料上记载,当时有个御史实在看不下去,请求乾隆以皇后之礼葬那拉氏,结果触怒龙颜,被乾隆贬到了新疆伊犁。

乾隆不仅让那拉氏死得没有尊严,更是将她的所有画像全部销毁,抹掉了她的一切痕迹,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一直到那拉氏死,乾隆都无法原谅她,对她的感情也由无爱、怜悯变成了无尽的憎恶和厌弃。


乾隆对魏佳氏是喜欢,更是宠爱。

那拉氏去世后,后宫再次无主,不过这回乾隆不立后了,而是将后宫一切交由皇贵妃魏佳氏打点。

富察氏去世后,魏佳氏可以说是乾隆最宠爱的后妃了。

魏佳氏比乾隆小16岁,包衣出身,父亲魏清泰是内务府的管领。

包衣地位地下,实际上是满清贵族的专属家仆,世世代代都要服务于皇家。

与其他妃嫔想比,魏佳氏的起点真的不是一般的低,那么,她是如何走上皇贵妃的高位的呢?

最早的时候,魏佳氏是通过内务府选秀入宫的,当了一段时间宫女后,因为容颜秀丽、古灵精怪脱颖而出,19岁时终于第一次被乾隆宠幸,成为贵人。


因为深得乾隆喜爱,同一年魏佳氏又被封为“令嫔”。

“令”是乾隆给她的封号,“令”字出自《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有美好之义。

除此之外,“令”还代表玉德,乾隆对玉器颇为喜欢,所以可以看出,在乾隆的心中,魏佳氏如玉一般纯良美好

乾隆宠幸魏佳氏的第3年,魏佳氏便被册封为“令妃”了,这种晋升速度,在整个后宫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短短3年的时间,一个宫女就实现了从贵人到妃子的跃迁,改变了自己的底层命运,而这一切都是仰仗乾隆的宠爱。

乾隆十六年,乾隆甚至考虑到魏佳氏出身卑微,怕她被人看不起,还特意为她的家族抬旗。

乾隆二十一年至三十一年,10年间魏佳氏怀了7次孕,给乾隆生下了四子两女,还有一次不幸小产了。

也就是说,平均每一年半的时间,魏佳氏就给乾隆生一次孩子,不是在怀孕,就是在怀孕的路上

乾隆一生共有27个子女,令妃一人就给生了6个。而在令妃生子的这10年间,其他的后妃们却几乎没有生育。

由此可见,乾隆对魏佳氏的恩宠真的是独一份的


乾隆二十四年,令妃再次晋升,成为令贵妃。乾隆三十年,乾隆又下诏,将魏佳氏晋为皇贵妃。

乾隆三十年秋天,乾隆在热河打猎,魏佳氏随驾,期间魏佳氏怀上十七阿哥永璘。

乾隆带着魏佳氏从热河回到京城后,就赶紧下令修缮皇后才有资格住的养心殿东耳房,让魏佳氏安心住下养胎。

这可不是一般后妃能够享受的待遇,从这一个细节,我们也能看出乾隆对魏佳氏的盛宠

自从被幽禁的继后辉发那拉氏去世以后,乾隆还让魏佳氏以皇贵妃之尊统摄六宫之事,代行皇后之责。

那拉氏“不废而废”,有名无实,而魏佳氏则是”无冕之后“,只是没有皇后的名分罢了。

不过,即便那拉氏被幽禁后不久就去世了,乾隆却再也没有重新立后。

眼看着只有一步之遥,就能成为后宫名正言顺的主人,可这一步,令妃就是迈不过去。


既然乾隆这么宠爱令妃魏佳氏,实际上她也统率六宫了,为何不干脆立她为后呢?

其一,是因为魏佳氏有汉人血统,且出身低微。

满清对于后宫嫔妃的选拔是有严格标准的,魏佳氏作为一个包衣汉人,被乾隆册封为皇贵妃,本就破例了,如果再封她为后,势必会引起朝中大臣的群愤。

而且不管乾隆如何为她抬旗,始终都改变不了她真正的出身。

皇后富察氏离他而去,继后那拉氏抑郁而终,当乾隆身边只剩下最喜爱的魏佳氏时,他不可能没有想过立魏佳氏为后。

但是魏佳氏不仅有汉人血统,而且出身低微,一向骄傲自负的乾隆为了不违背礼制,唯一的选择就是将这个想法扼杀在摇篮里。

尽管乾隆给了魏佳氏仅次于富察氏的全部宠爱,仍旧没有办法说服自己,说服世人,立她为后。


其二,不是不想立她为后,而是不敢。

因为康熙朝曾出现过“九子夺嫡”风波,这让康熙伤透了脑筋。

所以雍正上位后,吸取教训,为了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雍正决定不再公开设立太子,从此实行秘密建储。

到了乾隆这一朝,乾隆将皇后富察氏所生的儿子永琏立为太子,可惜永琏才活到9岁就离世了。

后来富察氏为乾隆生下一子永琮,乾隆又将这个小儿子设为太子,可这个孩子福薄,仅仅两岁就得天花夭折了。

或许是因为太伤心,之后的很多年,乾隆都没有再立太子。


直到乾隆三十八年,他才将魏佳氏的第二个儿子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秘密立为皇储。

为了确保继任者的安全,避免出现皇子自相残杀的局面,乾隆写好诏书便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

一旦乾隆将魏佳氏册封为皇后,极有可能会暴露永琰的皇储身份,那么秘密立储也就失去了意义,而且还会对未来继任者的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所以,不是乾隆不想立魏佳氏为后,而是心思缜密的乾隆,不敢立这个后。

不过,乾隆也没亏待了她,不仅特许她佩戴只有皇后才能用的东珠朝珠,还封她的大女儿为“固伦和静”公主,而“固伦”这个封号只有皇后的女儿才有资格得到。

关键的是,她的儿子永琰也被乾隆选中,成为皇位继任者。

只可惜,永琰被秘密立储后仅仅两年,魏佳氏就驾鹤西去了,享年49岁。


悲痛交加的乾隆,不仅将魏佳氏的葬礼办得十分隆重,还下令将她葬于自己的裕陵地宫中。

这一年,乾隆又一次给魏佳氏一家抬旗,抬入满洲镶黄旗。

乾隆六十年,乾隆禅位,永琰登基,乾隆不忘逝世二十年的魏佳氏,同时也是为了让永琰成为嫡子,所以亲自拟定谥号,追封魏佳氏为“孝仪纯皇后”。

令妃从一个小小的宫女开始,一路高歌猛进,有生之年成为实际上的六宫之主,去世后最终还是被追封为皇后,成为清朝唯一有汉人血统的皇后。

如若令妃泉下有知,想必也会倍感欣慰了。

即便乾隆一生中最爱且永远无法忘记的,还是自己的原配富察氏,令妃也早已心满意足了。

毕竟,自富察氏从乾隆的生命中抽离后,令妃几乎得到了乾隆全部的偏爱和恩宠。

如果说富察氏是乾隆心中永远的白月光,那么令妃无疑是乾隆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令妃10年生了6胎,奇怪的是,她生1个孩子,乾隆就送1个孩子,从不让她养自己的娃。她的死因,是慢性中毒。不立她为皇后,不是乾隆不想,而是不敢。



从奴才到皇贵妃


乾隆一生中,一共有三位皇后。


第一位皇后,是孝贤皇后富察氏,即原配发妻,也是乾隆最珍爱的皇后,只可惜红颜薄命。



第二位皇后,是继后乌拉那拉氏,深得太后喜爱,但因为断发,乾隆下令抹去她所有存在的痕迹。



第三位皇后,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也就是大家所说的“令妃”,嘉庆皇帝的生母。



前两位皇后,都是在生前被册封,唯有令妃的皇后之位,是死后追封。


但是,即便如此,令妃也是公认的受宠。



魏佳氏于1727年出生,是内务府包衣。


包衣,在满语中,就是达官贵人的奴隶。


乾隆6年,魏佳氏入宫,按她的身份,只能成为宫女。但是,4年后,乾隆注意到18岁的魏佳氏,宠幸以后,同年封其为“令嫔”。



“令”字,出自《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寓意着美好,可见乾隆对她的喜爱。


自此以后,魏佳氏一路高升,在乾隆24年晋封为贵妃,乾隆30年封为皇贵妃,此后,统摄六宫,虽无皇后之名,却有皇后之实。


要知道,乾隆的后宫,单单是稳定的后妃,就有30个。



乾隆一生,有27个孩子,而令妃一个人就生了6个。


据《清实录》记载:乾隆二十一年,魏佳氏为乾隆生下一女,此后十年中,魏佳氏先后为乾隆生下四子二女,十年六胎,这个频率算是很高了,可见乾隆对她的恩宠。


魏佳氏可没有显赫的娘家,却承宠三十年,掌管六宫,女儿被破格册封,儿子被册立为太子……这样的恩宠,绝对是乾隆后宫最受宠、最成功的妃子。



可是,如此盛宠,乾隆为何不册立她为皇后呢?


几百年后的专家,在检查尸体以后,为何认定她死于慢性中毒呢?


或许,乾隆并非不想册立令妃为皇后,而是他不敢。



令妃为何不能当皇后?


第一,令妃出身汉人,身份低微。


令妃魏氏,是内管领魏清泰的女儿,属于满洲正黄旗包衣。从名头上看,她好像是尊贵的旗人,但实质上不过就是奴才。


身份低微,或许也能当皇后,但令妃是汉人,这一点,乾隆不得不慎重。



魏氏一族,一直是纯正的汉族,因为先祖投靠清军,才有幸进入正黄旗之列。只可惜到了令妃祖父这一辈,因为收留逃犯被贬,又成了包衣奴才。


清军入关之后,虽然一直提倡满蒙汉要一家亲,后妃也要平衡满蒙汉三族,但是到了册立皇后的时候,都会尽量选择满洲贵族。


乾隆之前,从未有过汉人出身的皇后。


到了他这一代,自然也没有例外,不管是孝贤皇后富察氏,还是继后乌拉那拉氏,都是纯正的满人血统。


皇后之位不仅是皇帝的家事,更是国事,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一位娘家有势力的皇后,能够帮助皇帝稳固江山。



用女人换取江山稳定,是大清朝一贯的做法。


皇太极偏爱二婚女人海兰珠,却也只能让她的姑姑当皇后;顺治独宠董鄂妃,两个皇后也都是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


现实一点来说就是,区区女人,能换江山稳定,简直是大幸!


而令妃,不仅出身低微,母家更是对朝政没有半点帮助。


这样的人,如果占了皇后的位置,是一种浪费,必然会遭到朝臣反对。


当然,乾隆也不会亏待自己心爱的女人。


因为令妃,他给魏氏一族抬旗,从魏氏变为满洲镶黄旗“魏佳氏”。


从此,魏氏一族再也不是包衣奴才,也成了尊贵的满人,属于贵族一列。



第二,皇后并没有被废。


乾隆并不是个长情的人。


乾隆和第一任皇后富察氏,是公认的感情深厚。可后者去世没多久,乾隆马上就册立了乌拉那拉氏为继后。


可见,他不会为了深爱的女人,空悬后位。



继后乌拉那拉氏,是《还珠格格》里的恶毒皇后,也是《如懿传》里通情达理的皇后。影视作品对她的演绎,出入很大。


她和乾隆的感情,到底如何,也不好说。


但可以确定的是,她命运的转折点,就是乾隆第四次南巡——乌拉那拉氏断发。



满人女子,头发尤其尊贵,切不可轻易剪断。


正如《如懿传》中所说:“满人女子断发,一为国丧,二为夫丧。”



影视剧中,乌拉那拉氏断发是为了劝谏乾隆,希望她不要趁着南巡,随意勾搭江南的烟花女子。但史书中并没有相关的原因记载。


断发后,乌拉那拉氏便以“疯了”为由被送回皇宫。


乾隆下令:“在翊坤宫后殿养病,不许见一人。”


后来,他更是直接收走了乌拉那拉氏的皇后册宝印。


一个没有册宝、没有行动自由的皇后,虽然没有正式被废,但也基本不中用了。


但就算再不中用,乾隆也没有废后。



在整个过程中,令妃几乎是受益最大的人。


乌拉那拉氏当皇后的日子里,也是令妃的高产阶段。


15年里,她接连生下了6个孩子,位分也被升到了皇贵妃。


根据清宫档案《乾隆三十年节次照常膳食档》上记载,呈上膳食单供乾隆圈点时,乾隆第一个给令贵妃赐菜。因为之前乾隆都是第一个给皇后赐菜,记录档案的人先写上皇后的名称,为了弥补过失,记录档案的人只能用纸糊住皇后的名称,写上令贵妃的名称。


皇帝赐菜,按照尊卑本应该先紧着皇后,其次才是妃嫔。


可皇后尚在,乾隆就已经明晃晃先赐令贵妃,足可见她的受宠。



乌拉那拉氏断发被关,令妃更是被委以重任,掌管六宫,几乎等同于行使了皇后的实际权力。


众人都以为,令妃距离后位只有一步之遥,可这一步,她却永远迈不过去。


乾隆从始至终都不曾废后,即便后来乌拉那拉氏自请出家修行,乾隆也没有废后。


在清朝,废后是失德之举。


乾隆要废后,就代表他要承认自己选的皇后,在大的方面德行有亏,这是他做不到。


因此,他宁肯在实质上废后,剥夺乌拉那拉氏的权力、在她死后以皇贵妃礼仪下葬、把她和普通妃子一样扔进妃陵……也不肯在名义上废后。


既然名义上不曾废后,皇后尚存,令妃自然也没办法踏足皇后之位。



第三,乾隆看中令妃,才不敢给她皇后之位。


爱一个人,就该给她最好的。


对于令妃来说,名分上的皇后之位,如同烫手山芋,拿到了未必是好事。


前两位皇后,除去高贵血统之外,还有显赫家世和太后撑腰。


至于令妃,她只有皇帝的宠爱。


皇帝的宠爱,在后宫里是生存的依凭,也是被陷害的根据。对于没有靠山的令妃来说,一旦坐上后位,她遭受的陷害也会越来越多,堪称后宫公敌。


此外,皇后虽有妻子名头,是后宫地位最高的女人,但也必须当六宫表率,必须端庄持重。


许多夫妻间的小乐趣,妃嫔可以做,但皇后不行。



或许,乾隆不立令妃为后,是为了保护她。


也或许,乾隆是喜欢令妃素日欢乐的鬼点子,不愿束缚她有趣的灵魂。


乾隆没给令妃皇后名分,但是,他给了她皇后的实权。


令妃的女儿七公主被封为固伦和静公主,这是皇后之女才能享受的册封。后来,七公主嫁给了超勇亲王策凌之孙拉旺多尔济。



她的儿子十五阿哥永琰被册立为太子,继承大统,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


乾隆三十八年,令贵妃去世,下葬时,乾隆在皇贵妃之仪仗的基础上给她增加了十八件,令贵妃因此成为是乾隆帝皇贵妃中仪仗最多的。


此外,令妃的棺木被安置在奉安裕陵,也就是乾隆的陵寝。


按照规矩,妃嫔只能入妃陵,皇后才有资格陪葬帝陵。


可见乾隆给了令妃全部的偏爱。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宣示十五阿哥永琰为皇太子,同时追封其母令妃为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


值得一提的是,令妃尸体经过100多年依旧保存完好,根据专家们对令妃尸体的研究,她体内的确有大量毒素,生前应该就已经慢性中毒。


在《如懿传》中,令妃身上的毒,是乾隆特地安排的。


但根据史学家研究,令妃生前常吃的一味安眠药里,内含朱砂等有毒物质。


恰恰因为常年服用这个药,才导致她49岁就去世了。


而她在皇宫的生活,绝对享尽了荣华富贵,40岁那年还生了一个孩子。



只是,令妃的孩子,并没有任何一个是自己亲自抚养的。


按照满清的规矩,地位低的后妃是不能自己养孩子的,但是,令妃后来居贵妃之位,可以自己养孩子,但是乾隆却把她40岁所生的十七皇子永璘,给了颖妃抚养。


后来的嘉庆皇帝,最初的养母是庆妃。


嘉庆14岁那年,庆妃去世,令妃也不在人世了,乾隆又把这个孩子给了颖妃。


颖妃虽然没有生孩子,但她活得久,所以在嘉庆即位以后,她享受了太后的殊荣,一直居住在寿康宫。


由此可见,后宫生存,运气还是很重要的。



令妃运气好,所以可以从包衣出身的奴婢,爬上皇贵妃的尊为,生下的孩子后来还当上了皇帝。


虽然她活着的时候,没有皇后的名头,可享尽了实权,儿女家人都被优待。


而颖妃生前虽然没有当上贵妃,可她运气足够好,养子成了皇帝,她安享太后殊荣。


令妃和颖妃,你更愿意活成谁?欢迎留言。




令妃是乾隆比较宠爱的一位妃子,宠爱到什么程度呢?常常喜欢跟她生孩子。从乾隆十年入宫,到乾隆四十年去世,30年的时间里,令妃给乾隆生了4个儿子2个女儿一共6个孩子。这在乾隆的后宫妃子中,算是生育能力最强的一个了。

如果乾隆不喜欢令妃的话,压根就不会把时间放在令妃身上。后宫大把的女人等着跟他生孩子,他凭什么一直跟你在一起呢?

不过令妃止步于皇贵妃,这也是比较令人惋惜的一点。乾隆三十年,令妃就被册封为皇贵妃了,此后10年时间,都没有再往前一步,成为皇后,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令妃的身份使得他难以成为皇后。

魏佳氏令妃,也就是《延禧攻略》里那个魏璎珞。从这个名字里,我们似乎就能看得出,令妃的出生,和一般的旗人是不一样的。

令妃虽然也是旗人身份,但是她跟正儿八经的旗人有所不同,她们家是被强行抬入旗的,也就是说,过去他们家并不是旗人。

令妃的父亲魏清泰,是满洲正黄旗包衣管领,担任内务府总管一职。虽然跟皇帝比较亲密,但是包衣奴才的身份,也是改不了的。

即使在后来升了官,在清朝,这种出身,也是很难成为皇后的。说到底魏清泰他们家过去就是旗人的奴才,是正儿八经的汉人。


一直到乾隆四十年,令妃去世的时候,乾隆才将令妃的母家抬旗,正式将他们编入满洲镶黄旗,这才得了个魏佳氏的姓氏,从此以后,他们家就正儿八经的旗人了。

你现在觉得没什么感觉,可是这在当时来说,对他们家可是天下的喜事。旗人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天然贵族,一出生就带有贵族标志,这是多少人可遇不可求的。

不过他们家入旗的时间的确有些晚了,如果在令妃出生以前,他们家入旗,那么令妃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皇后之位的。但是令妃死的时候,他们家才入旗,一切就来不及了。

在清朝,皇后基本都是满蒙两族的贵族女子担任,汉人想要成为皇后,除非是追封,一般生前是没戏的。令妃就是这么个情况。


二、喜欢你,未必就要把你立为皇后。

乾隆喜欢令妃,但是不代表乾隆就一定要将令妃立为皇后。这个逻辑说不通是吗?没关系,我们仔细分析一下。

乾隆皇帝最爱的女人,自然是自己的原配妻子富察皇后,也就是传说中的白月光。可惜的是富察皇后生的俩儿子相继夭折,使得她痛断肝肠,所以英年早逝。

此后乾隆便娴妃那拉氏主掌后宫事宜,乾隆十三年,娴妃以皇贵妃的身份,成为后宫一把手。乾隆十五年,娴妃晋封为皇后。

娴妃了不得,在乾隆的后宫里,做了15年的皇后,也就是《还珠格格》里让容嬷嬷给紫薇针灸的那个皇后。

我们会发现,这个时间点,比较奇怪。因为从乾隆十五年,到乾隆三十年,娴妃做皇后的这段时间,也是乾隆最宠爱令妃的时间段。

乾隆二十一年,令妃生了皇七女,乾隆二十二年,令妃生了皇十四子永璐。乾隆二十三年,令妃又生了皇九女。乾隆二十四年,令妃晋封为令贵妃。

休息了一年以后,乾隆二十五年,令妃又生下了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再休息了一年,乾隆二十七年,令妃生下了皇十六子,没起名字就夭折了。


乾隆三十年,令妃跟着乾隆南巡,五月初九,令妃晋封为皇贵妃。而这一年的五月十四,娴妃被收缴了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等于是一撸到底了。

乾隆三十一年,令妃又生了皇十七子永璘。此后令妃实在是生不动了,否则估摸着还得继续生下去。

由此可见,乾隆是真的喜欢令妃这个女人,但是他最爱令妃的这段时间,恰好是娴妃成为皇后的这段时间。

等到娴妃下岗以后,其实不排除乾隆也对令妃失去了一定的兴趣。因为乾隆还有生育能力,在乾隆四十年,65岁的他还跟惇嫔生下了固伦和孝公主,也就是著名的十公主,嫁给和珅儿子丰绅殷德的那位。

可问题是,这一年令妃去世,乾隆还很高兴地祝贺自己有了这么一个年幼的女儿,并且倍感欣喜。可见乾隆对令妃,纯粹是那种鱼水之欢,还没到册立她为皇后的地步。


三、没有皇后的束缚,这后宫清净了许多。

皇后不仅是母仪天下的代表,还是乾隆身边最有地位的一个女人。所以乾隆做任何事情,其实皇后都是有资格说两句的。这就是传说的妻管严。

但是乾隆本人肯定不喜欢这种感觉,尤其是娴妃做皇后的这15年里,让乾隆倍感难受。有个皇后在,做啥都要忌惮三分,可是没有皇后在,那还不是到处浪吗?

乾隆三十年,娴妃和乾隆在下江南的时候闹掰了。娴妃直接拿起剪刀就把头发给剪了,气得乾隆立刻把她打发回了京城,随后便废了她。

乾隆也是个暴脾气,他哪里受得了这些女人的管束呢?要知道乾隆的后宫里,答应以上的女人,就有43位。还有若干没有名分的女人,要是个个都想着管束乾隆,那还得了?乾隆这小日子还过不过了?

用一句话来形容乾隆当时的心情:没有皇后的日子可真爽啊!身边不缺女人,又何必给自己找个管自己的女人呢?所以说就算令妃表现再出色,乾隆也不想给自己没事儿找事儿。


总结:令妃最后还是做了皇后的。

令妃生前止步于皇贵妃,这在当时的后宫来说,其实已经是最高级别了。乾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给你点盼头,但就是不满足你,这样你才能听话。

因此令妃活着的时候,始终没能成为皇后。不过幸运的是,她的儿子永琰后来成为了乾隆的接班人,不仅继承了皇位,还把令妃追封皇后。这样一来乾隆就有了3位皇后。

参考资料:《清史稿》




令妃之死一直是个谜。直到1928年,清朝遗老进入到乾隆墓中,令妃的死因才被揭晓,原来她真的死于慢性中毒,但却是自己非要吃的。

1928年,民国军阀孙殿英在众目睽睽之下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盗墓大案,在河北遵化清东陵将乾隆、慈禧坟墓洗劫一空,获得无数金银珠宝,溥仪得知后非常震惊,立刻派当时派清朝遗老前去清理墓室。

当大臣们来到清东陵后,看到令妃的尸体直接惊呆了,没想到令妃的尸体经过1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没有任何腐烂的迹象,后来专家专门对令妃的尸体进行了研究,发现她体内聚集着大量的毒素。

这个毒素是朱砂,令妃长年服用,毒素慢慢在身体里累积。令妃的死正是朱砂造成的,那么令妃为什么要服用朱砂呢?原来,她在去世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经常夜不能寐,于是令妃让太医给她开一些安眠药,缓解失眠,太医开出的正是含有朱砂的药品,正是因为长期服用了这些有毒物质,令妃英年早逝。

在令妃生前,乾隆始终没有册立令妃为皇后,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还要从令妃的身份说起。

从小宫女到贵妃,令妃得益于富察皇后的言传身教

令妃原名魏嬿婉,父亲魏清泰是正黄旗内管领,一家子都是汉人,魏嬿婉出生于1727年九月初九,比乾隆整整小了16岁,魏清泰在13岁时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宫女,专门伺候富察皇后。

乾隆一生最爱的女人当属富察皇后,当富察皇后死后,乾隆一直沉浸在失去爱人的痛苦之中,此时他突然发现令妃长相酷似富察皇后,因此被皇上宠幸,成为继富察皇后最得宠的人。

令妃的升迁速度很快,乾隆十年,魏佳氏19岁时被封为嫔,位列三嫔之一,此后她的人生便开启了开挂模式,乾隆十三年,晋升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升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升为令贵妃,乾隆三十年,晋升为皇贵妃。

乾隆一生册立了两位皇后,一位就是富察皇后,这是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却因为丧子之痛导致身体羸弱,最终在陪同乾隆东巡途中病逝,乾隆一生都在怀念这位结发妻子,与富察氏相比,第二任皇后乌拉纳拉氏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乌拉纳拉氏看不惯乾隆独宠令妃,最终与乾隆反目,在冷宫中忧郁而死,连个谥号都没有。

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乌拉纳拉氏嫁给乾隆后一直没有孩子,直到后来成为了皇后后,乌拉纳拉氏才开始生下皇子。但由于乾隆宠爱长相酷似富察皇后的令妃,让乌拉纳拉氏心生怨恨,导致一步步走上了覆灭之路。

虽然乾隆皇帝对乌拉纳拉氏感情一般,但是乾隆的生母对乌拉纳拉氏却十分满意,所以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册封乌拉纳拉氏为皇贵妃,统摄六宫之事,乾隆也是在母亲的安排下,最终将乌拉纳拉氏册立为皇后。

乾隆有乌拉氏皇后,又因令妃出身,无法册封皇后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后,乌拉纳拉氏虽然与乾隆不对付,但毕竟没有犯下大错,因此也没有被废,因此令妃无法册封为皇后,另外,令妃出身汉人,没有满族人的皇家血统,乾隆如果将其强行封为皇后也有违礼制,所以乾隆也就作罢。虽然乾隆无法给予令妃名分,但他可以将令妃尽快提为皇贵妃,在待遇上满足她的一切要求。

乌拉纳拉氏主要问题在于嫉妒心太强,虽然从登基前就一直陪伴着乾隆,一样地端庄贤惠,一样地孝敬太后,一样对乾隆有很深的感情,但是她处理事情的方式太过于极端,和令妃在陪同乾隆南巡途中因为乾隆纳妃一事产生争执,不惜以断发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报复乾隆,以至于乾隆大怒从此将她打入冷宫。

相比较而言,令妃从小就受到富察氏的熏陶,一举一动中都流露出跟富察氏同样的温柔体贴,这让乾隆越发想念富察氏当年对自己的好,也就更加宠爱令妃。

令妃在十余年的时间内,先后生下了四男两女,不管是母凭子贵,还是子凭母贵,在二十年间,令妃步步高升,地位仅次于皇后,只是因为乾隆无法废除皇后,因此也就没有办法给令妃皇后名分。

令妃知道自己永远达不到富察皇后的高度,他只是乾隆怀念富察皇后的一个代替品,但令妃情商很高,她没有因此而嫉妒乾隆,而是不断生子,始终讨乾隆欢心。在当时那个条件下,在10年间连续生下4儿2女,其中还有因为身体条件而夭折的孩子不在其中,看得出来令妃真的很拼,身体也相当不错,属于易孕体质。

乾隆内心对令妃有很深感情,有两点可以证明,一点就是令妃死后,乾隆让令妃进入满族正黄旗,也就是世代享受皇族待遇,从这一点就能看出皇帝对她偏爱有加。

第二点是乾隆追赠令妃成为皇后。虽然生前无法给予皇后之名,但令妃死后,乾隆可以追封,但这种做法有明显的超拔含义。

令妃最终成为了皇后,乾隆“早有预谋”

在清朝,皇后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皇帝的正室,另一种是下任皇帝的生母。令妃不是正室,但却是下一任皇帝的生母。因此可以称为圣母皇太后,但却不能称为皇后。

依照祖制,令妃死后在谥号上可以称为太后,共享太庙,比如孝庄文皇后死前没有皇后称号,而是称昭圣皇太后;孝康章皇后生前只能称慈和皇太后,死后谥号孝康章皇后;慈禧太后生前只能是太后,死后谥号孝钦显皇后。

乾隆没有过早地给予令妃皇后之名,很多人推测是乾隆不想让别人猜到未来继任者,但其实在后宫之中只有令妃的位置显赫,大家也能猜到她的孩子永琰大概率会成为皇位的继任者。

一开始,乾隆准备将富察皇后的皇子永琏设为太子,牌匾都挂到了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可是永琏过早去世,此后乾隆又将富察皇后的另一个儿子永琮设为太子,可是永琮又不幸去世,两个儿子先后去世让乾隆身心俱疲,此后各位皇子竞争十分激烈,乾隆更是十分苦恼。

乾隆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令妃的儿子永琰,对他的评价是“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在禁中,声誉颇多”。

此时乾隆将令妃超拔为皇后有一层含义,就是宣告令妃的正妻地位,这样就让永琰有了嫡出的身份,永琰是令妃的儿子,又是下一任皇帝,无论怎样令妃都会被追封为皇后,如果不是为了刻意抬高令妃的身价,乾隆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所以等嘉庆即位之后,他称自己是“本朝第1个嫡子继承皇位的皇帝”,这也正是乾隆追封皇后的明确含义,如果想要承认嘉庆的嫡子继位,就必须要承认令妃是其嫡母。在乾隆之前,按照令妃的身份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晋升皇后的,但在其死后将其追封就完全在情理之中了。

从上面的两个举动就能看出乾隆其实已经把令妃放在了仅次于富察皇后的位置上,他对令妃是真正的疼爱。最终嘉庆也成为最大的赢家,接手了乾隆的皇位。

在清史中记载,令妃属于正常死亡,值得注意的就是她的长女固伦和静公主死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初十,而令妃死于同年正月二十九,由此也可推断女儿去世给令妃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再加上身体长时间服毒病入膏肓,由此去世也十分容易理解。毕竟在清朝很难推断毒素是否是其最终死亡的主因,而只能记载因疾病正常死亡。

结语:

令妃聪敏过人,长相酷似富察皇后,对乾隆十分体贴,乾隆也对她宠爱有加,生前无法晋升为皇后是由其出身和现实情况决定的,虽然生前没有册封令妃为皇后,但她死后乾隆的行为还是能体现出他对令妃深深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乾隆   嘉庆   乌拉   皇后   生下   包衣   后妃   汉人   贵妃   后宫   清朝   生前   出身   皇帝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