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与太子李贤到底是什么关系?

上官婉儿是唐代著名才女,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妃。武则天时期有“巾帼宰相”之名的内舍人。

上官婉儿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

唐中宗李显时,被封为昭容,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

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景云二年(711年),复封昭容。

上官婉儿先后和李治、武则天、李显、李旦、李隆基,五位皇帝有关。

她的才情,使她受到女帝武则天的重用和信赖;她的智慧和美貌,使她得到中宗李显的宠爱,成为李显的嫔妃,被封为昭容,仅次于皇后;她的心机和先后站队武后、苇后,使她最后在李隆基手中香消玉殒。

一代才女、大唐女相上官婉儿,她的一生是波荡起伏的一生。大唐帝国也曾是女人一展雄才大略的时代。

(是太子李显,没有李贤!)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人 。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与父亲上官廷芝一起被武则天所杀,上官婉儿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

仪凤二年(677年),武则天召见了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较。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 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冰雪聪明的上官婉儿,获女皇武则天宠幸。

李贤,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则天次子。才女上官婉儿和一度与皇位最为接近的太子李贤是一对金童玉女,两人在宫中经常接触,最终暗生情愫,上演过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究其根源,是因为武则天觉得李贤早晚会成为自己夺权道路上的绊脚石,于是借机先下手为墙,掐断了亲儿子的皇帝梦。地方官吏擅自揣度圣意,竟逼死了年仅二十九岁的废太子李贤。

公元684年,上官婉儿去巴州看望李贤,闻李贤被害,题写《由巴南赴静州》一诗于亭上,怀念李贤:“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至此,这段传说中的感情完结。

爱情故事成佳话,自古无情帝王家!




上官婉儿与太子李贤到底是什么关系?(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学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武则天时期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巾帼宰相”叫上官婉儿。武则天坐天下,上官婉儿掌管天下,虽无丞相之名,却参决政事,处理机务,行使的是国相职权。而那时的章怀太子李贤也是才华横溢,俗话说:自古君王爱美女。一个是行使宰相职权的才女,一个是作为继承人的太子,他们在生活工作中难免会有多重交集,那么上官婉儿与太子李贤到底是什么关系?

其实,上官婉儿与太子李贤是真心相爱的,只是不在一个阵营,而最后不得不劳燕分飞。

1、冰雪聪明的上官婉儿,获女皇武则天宠幸。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人 。

相传婉儿出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个男孩,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这婉儿面貌美丽,胜过她母亲,自幼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婉儿即呀呀地相应。待日后婉儿专秉内政,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果然“称量天下士”。

麟德元年(664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与父亲上官廷芝一起被武则天所杀,上官婉儿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在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仪凤二年(677年),武则天召见了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较。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 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后来武则天称帝,诏敕多出其手者,时称“内舍人”。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 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被杀。

2、悲惨的皇太子李贤,废为庶人客死异乡

李贤,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则天次子。 永徽六年(655年)册封为潞王。李贤长大后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深得高宗赞赏。唐高宗曾对司空李勣说:“这个孩子已经读了《尚书》、《礼记》、《论语》,背诵古诗赋十多篇,一看就能领会,也不会忘记。我曾叫他读《论语》,他读到‘贤贤易色’,再三诵读。我问为什么反复读,他说自己内心特别喜爱这句话,才知这孩子的聪敏出自天性。”

上元二年(675年),皇太子李弘猝死,李贤继立。 不久,高宗命李贤留守长安监国。李贤处理政务明确公允,为朝廷内外所颂扬 。仪凤元年(676年),唐高宗亲笔下诏表扬李贤:“皇太子自留守监国以来时间不长,但留心政务,抚爱百姓,非常尽心,对刑法所施也细审详察。加之政务之余,能够专心精研圣人经典,领会深意。先王所藏书册都能研讨精华。好善正直,是国家的希望,深副我所怀。命赏赐绢帛五百段。”

李贤当太子期间,与武后关系紧张。当时,术士明崇俨深得高宗和武后信赖,曾对武后说“太子不堪承继,英王(武后第三子李显)貌类太宗”,又言“相王(武后幼子李旦)相最贵”,李贤听闻后深感厌恶。 当时,皇宫中有流言说“李贤不是武后亲生,而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与高宗的儿子”。李贤顿生疑虑,感到恐惧。武后送《少阳政范》和《孝子传》给李贤,以责备他不懂得为人子、为太子,还曾亲手书信斥责,李贤越发感到不安。

仪凤四年(679年),明崇俨被强盗杀害,却又迟迟抓不到凶手。武后因此怀疑是太子所为。调露二年(680年),武后派人揭发太子阴谋,在东宫马房里搜出数百具铠甲,作为谋反凭证,命令薛元超、裴炎、高智周办理此案。 高宗一向喜爱李贤,想要宽恕他。武后却说:“为人子心怀谋逆,应该大义灭亲,不能赦免罪行。”于是,李贤未能洗清罪责,被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

永淳二年(683年),幽禁数年的庶人李贤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 走时妻儿仆从衣缕单薄,十分凄凉。皇太子李显为此上书恳请帝后怜悯,稍赐春冬衣物。文明元年(684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继位,但仅一个多月就被武后废黜,改立睿宗李旦,武后由此把持朝政。不久后命令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搜查庶人李贤的住宅,以防备谋反隐患。丘神勣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别室,逼令自杀,年仅二十九岁。

3、上官婉儿与太子李贤的爱恨情仇。

上官婉儿成为武则天的女官后,常侍奉左右,时常可见太子李贤。当时豆蔻年华的上官婉儿遇到了天资聪颖文武双全的太子李贤,难免不会春心萌动,而李贤,对于这样一个出口成章的才女,自然不会视而不见。况且,武则天杀害了上官婉儿的全家,她为了报仇,很有必要利用太子李贤,毕竟他是未来的皇帝,所以上官婉儿会对李贤投入感情。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爱情故事;可遗憾的是,他们身处在皇宫——一个权力的漩涡。 李贤生在了皇家,成为了皇子,之后又成为了太子,甚至于曾经离龙椅只有一步之遥的他,生来就注定了要被卷入权利争斗的漩涡中,即便他不愿;可是那唯我独尊的皇权的诱惑,他要竭尽全力的争夺,甚至不惜与自己的母亲为敌,但可惜的是上天并不眷顾于他,所以他失败了。

据历史记载,当二十七岁的李贤被废去太子位时,起草废黜诏书的正是十七岁的上官婉儿。为了生存,婉儿背叛了爱情,同时也出卖了自己的灵魂。武则天派她去东宫,检查出章怀太子李贤私藏武器。其实武后完全可以不通过婉儿清洗东宫,她已枕戈待旦,胜券在握,但是她还是让婉儿去了。武则天是在考验她的冰雪聪明,令她欣慰的是婉儿把爱情埋葬了,婉儿从此成为了她的心腹。

相传李贤被母武则天贬为庶人,流放巴州,途经木门(今四川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曾与木门寺内方丈在石上晒经,巨石上刻有佛像700余尊,曰“晒经石”,他写下“明允受谪庶巴州,身携大云梁潮洪,晒经古刹顺母意,堪叹神龙云不逢”的诗句为自己感到惋惜。

公元684年,上官婉儿去巴州看望李贤,行至此地,闻李贤被害,就在“晒经石”上修建亭子,题写《由巴南赴静州》一诗于亭上,怀念李贤:“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至此,这段传说中的感情完结。

可怜一代才女和一代皇子,他们的故事浪漫而又凄惨,虽然相爱却身不由己,最终落得曲终人散的结局。






上官婉儿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个女性,都说女子不让须眉,古代的中国有几个女子可以做到?花木兰?大部分事迹为虚构;苏小妹?历史上应该没有这个人。女子称帝只有武则天,吕素和慈禧等只是垂帘听政,有实无名,而至于女性高官更是只有上官婉儿一人,再无第二人可以复制,那么这样的一个女子和当时同样极为出彩,与她郎才女貌的太子李贤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古代妃嫔等级之一,上官婉儿后来是唐中宗的妃嫔),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其祖父上官仪曾被唐高宗拜相,授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后因上官仪拟写了废后的诏书而被武则天嫉恨,得罪了武则天,被杀。上官婉儿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这里可以看出武则天的胸襟,仇家之后也敢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


唐中宗时,被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上官婉儿才貌双全,在武则天称帝的时代,代武则天巡视天下,虽无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时。


而李贤,是武则天次子,自有才思敏捷,天资聪颖,文武双全。这两人年纪相当,并且郎才女貌,还都是武则天身边的人,豆蔻年华的上官婉儿遇到了李贤这样一个男子确实是很有可能春心萌动的,很容易就会让人觉得他们两之间有点什么,但是遗憾的是,他们身处在皇宫——一个权力的漩涡,并且上官婉儿还是和李贤属于两个对立的阵营,甚至连最后废黜太子的诏书亦是上官婉儿亲自起草的。所以这两人之间是不应该有什么浪漫的爱情故事发生的。

上官婉儿与太子李贤的故事未必是我们想象的那般,她们很有可能只是单纯的敌人;而那些求而不得,思念成痴的故事,只是后人所臆想出来的。


可无论如何,才子佳人的故事都是人们向往的,浪漫的爱情更是让人心神往之,无论上官婉儿与李贤到底是不是相爱,是不是互相欣赏现在我们也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最后李贤被一封上官婉儿亲自起草的废太子的诏书废黜。而上官婉儿最后是成为了李贤的弟弟李显的昭容。




大唐才女、巾帼宰相上官婉儿遇到才华横溢又处境尴尬的章怀太子李贤,如果不发生点什么(暧昧或者类似爱情的东西),那绝对是对不起观众的。

所以电视剧里,上官婉儿和李贤一度相爱,虽然这爱情里掺杂了太多权力欲和仇恨,上官婉儿为了给父亲和祖父报仇,一再挑拨李贤和武则天的关系,但毕竟是爱了,而且还发生了关系,只是,后来,上官婉儿为了权力离开了李贤。最终李贤被逼死,上官婉儿支持武则天做皇帝。

那么,历史上上官婉儿有没有和李贤相爱呢?答案是否定的,两个人绝对没有相爱,或许上官婉儿对李贤有过单相思。

上官婉儿出生于664年,还在襁褓中就没有了家,她的祖父上官仪曾为李治起草废后诏书,只是诏书还没有拟好,武则天就知道了这件事,找李治哭诉,李治一下子就把锅甩给了上官仪,之后,武则天诬陷上官仪谋反,将上官仪和上官婉儿的父亲下狱处死,上官婉儿和母亲没入掖庭为奴。到了677年,武则天听说上官婉儿才华极高,于是召见了她,经过测试将其带在身边做秘书,而在两年前,原太子李弘因病去世,李贤被立为太子。

李贤很有才华,他曾找来一批学士为《后汉书》做注释,他处理政务也很得当,监国的时候也很出色,得到了朝臣的一致赞扬,可以说,李贤是很出色的一个太子,李弘和李贤的能力远在李显和李旦之上,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李贤不得武则天的欢心,而武则天又是当时帝国的主要执政者,所以摩擦和矛盾不断,李贤很是惊惧。

在那样的情况下,李贤和上官婉儿能有的接触很少,而且即便接触也不怎么愉快,或许在重大节日的时候,能有片刻的放松,上官婉儿毕竟是一个才女,才女多清高,会倾慕有才华的男子,而李贤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比她大九岁,他才华横溢,却身不由己,一定曾在上官婉儿的心里有过停留,但也只是放在心里罢了。

679年,武则天宠信的术士明崇俨突然被强盗所杀,而在他生前,和太子李贤多有不和,武则天因此怀疑明崇俨的被杀是李贤所为,并开始收集证据,到头来,母子骨肉亲情还不如一个外人。第二年,武则天命人状告李贤谋反,并在东宫搜出了谋反的证物。只是李治并不想治罪于李贤,毕竟李贤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但武则天却不这么认为,她坚持应该大义灭亲,最终李贤被废,李显被立为太子。

683年,李治去世后,李贤被流放巴州,途经木门镇的时候,在木门寺待过一段时间,在这里,李贤曾在一块大石头上晒经书,并写下诗句:“明允受谪庶巴州,身携大云梁潮洪,晒经古刹顺母意,堪叹神龙云不逢。”这就是著名的晒经石的来历,后来,李贤到了巴州。684年,武则天废中宗而扶立睿宗,派丘神勣去巴州监视李贤,丘神勣到了巴州就逼死了李贤。

而上官婉儿却并不知道李贤已死,当她去巴州看望李贤的时候,才走到木门镇就知道了李贤的死讯(要是有微信该多好啊),她很是悲痛,便在晒经石这里修建亭子纪念李贤,并题诗一首:“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诗是好诗,却不一定是上官婉儿所作)

这通常看做是上官婉儿和李贤有情的证据。当然,这“有情”的证据并不见于任何史书和笔记小说,真假难辨,或为后人附会也说不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上官   太子   内庭   庶人   皇妃   诏书   东宫   皇太子   巾帼   宰相   宫中   木门   祖父   才女   关系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