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走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走路是宝宝人生当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宝宝从二维空间过渡到了三维空间,更加广阔的天空在等着他们。走路过早和过晚都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那在宝宝学走路这个阶段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一、不要拔苗助长

很多家长都非常希望宝宝早点学会走路,有些家长甚至在宝宝九、十个月,甚至七、八个月就提着宝宝的两个胳肢窝开始蹒跚学步了。

其实这种做法大错特错,宝宝的生长发育是有一定的发育规律的。一般七个月能坐直,八个月能腹爬,九个月四点爬,十个月扶站,十一、二个月独站,一岁以后开始蹒跚学步。我们过早的站立会对孩子的生物力线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宝宝之后的运动能力发育。容易让孩子形成膝反张,足内翻,外翻,扁平足等等。

二、不要使用学步车

千万,千万不要再使用学步车了!!!

随着宝宝体重的增长家长为了省心,往往会把宝宝放到学步车里,一方面可以解放家长的双手,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宝宝在学步车里学走路。

但其实细心的家长就会发现宝宝在学步车里是车推着人走而不是人推着车走,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宝宝下肢生物力线发生改变,会造成宝宝膝反张,走路刹不住车,停不下来,下肢控制差等一系列问题。




学走路,是每个宝宝都要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父母的任务就是要辅助宝宝练习,让宝宝学会走路。那怎么才能让宝宝轻松学会走路呢?家长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握宝宝学走路的最佳时机

有些父母育儿心切,在婴儿出生后7~8个月就让其学走路。殊不知过早地让婴儿行走,对他的身体生长发育是很不利的。在准备让宝宝学习走路前,请先看他是否具备以下三项条件:

a. 宝宝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随其自由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

b. 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

c. 宝宝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好。

2、在宝宝学走路初期,家长最好扶着宝宝腋下或腰部练习行走,应避免用手抓着孩子的手。万一宝宝发生摔跤,妈妈不要用力拽宝宝,以免用力过度会将宝宝胳膊拽脱臼。

3、等孩子已经可以自己扶着东西行走时,再抓着宝宝的手走。切记,领宝宝走路或上下楼梯时,要握住大臂(肩关节与肘关节之间),且力度要适中。

4、不要拉着宝宝的小手将其拉起或身体悬空,这样做看似没怎么用力,但宝宝的身体体量会部分或全部作用在肘关节上,牵拉力度其实很大。

袋鼠麻麻有话说:

学习走路既不可操之过急,亦不可盲目练习,需要家长掌握正确的时机和方法,适时给予宝宝恰当的辅助方式,帮助宝宝迈好人生第一步。




当宝宝开始走路时,就说明他已经具备以下三项能力:

  1、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

  2、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

  3、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


宝宝学走路的阶段式训练:站  在宝宝学走路前,爸爸妈妈首先教会宝宝站立。你可以先扶着宝宝慢慢的开始练习站立,锻炼宝宝的腿部肌肉力量。不过,爸爸妈妈要注意让宝宝练习的时间,不宜过久。宝宝站立和行走的训练都是同样不可操之过急的,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学习。

 

宝宝学走路的阶段式训练:移步  在学习了扶着宝宝站立后,爸爸妈妈就可以让宝宝试着向前移步了。这个时候,父母可以配合起来,比如爸爸负责在宝宝后面扶着宝宝,妈妈在宝宝的前面拿着玩具来逗引宝宝,宝宝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自己就会有着本能的向前移步的动作出现了。


宝宝学走路的阶段式训练:迈步  宝宝可以在爸爸妈妈的保护下移步后,就要开始训练向前迈步啦,同样可以用我们刚才说的“移步”方法来逗引宝宝。不过,走与移步不同的是,爸爸妈妈要让宝宝迈出去。


宝宝学走路的阶段式训练:走路  当宝宝学会了站、移步、迈步之后,爸爸妈妈就可以准备尝试松开双手了,让宝宝自己走路试试看。在宝宝学会走路的过程中,宝宝可能会踉跄不稳,坚持的时间不长,甚至会跌掉。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爸爸妈妈无需过分担心,只要注意保护好宝宝,就让宝宝大胆的走起来吧。


一些宝宝在学步时会出现踮脚尖走路的行为,父母可观察宝宝踮脚尖走路的频率来判断是否为异常现象,如果宝宝有用踮脚尖的方式走路,有时恢复正常状态,则不必过于担忧。如果一直是足尖着地走路,就建议家长带宝宝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检测一下。




前几天,一个朋友在微信上找我。还没等我开口,她就噼里啪啦发了5、6条长语音过来。点开一听,原来是关于她家宝宝学走路的事儿。

我朋友的宝宝已经13个月大了,爬得倒是很快,但好像就是没有学走路的迹象。原本她也不怎么急,奈何婆婆天天念叨,“要不给他买个学步车吧,楼下王阿姨家的孙子就在用,很快就会走了。”

每次带娃出去,小区大妈都会凑上来关(ba)心(gua),“你家娃还不会走路啊?太晚走路会影响智力发育的哦。我家娃娃11个月就会走了呢。”次数多了,朋友也不淡定了,让我赶紧给她出出主意。借着这个事儿,糕妈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宝宝学步过程中,妈妈们操心的那些事儿。

1我家宝宝学走路是不是太晚了?

宝宝多大才会开始学走路呢?一般来说,9-15个月开始学走都算正常,学走6个月后大部分宝宝已经能走得很好了。影响宝宝学步时间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宝宝的性格啦,体型啦,是不是有哥哥姐姐啦,以前摔跤的经历啦,等等。

有些宝宝天生是冒险家,他们不怕尝试,不怕摔倒,很早就开始学走了。也有些宝宝相对谨慎一些,要等完全准备好才愿意开始尝试。妈妈们不要拿宝宝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让他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吧。

如果宝宝已经满18个月了,却还没有踏出第一步,妈妈就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了。

2这些走路姿势正常吗?

在全家人的期盼下,宝宝终于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但宝宝怎么是O型腿呀?好不容易不那么明显了,又变成X型腿了,有时候又像芭蕾舞演员一样踮着脚走路……宝宝你到底肿么了,让为娘哭一会儿。

其实,大多数宝宝的膝内翻(O型腿)、膝外翻(X型腿)和踮脚走路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和怀孕期间宝宝被挤压在子宫内,宝宝初学走路缺乏经验,以及韧带、骨骼尚未发育完全等因素有关。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和走路经验的积累,这些现象会自行改善和消失。一般O型腿(膝内翻)和踮脚走路会在宝宝1岁半-2岁间消失,X型腿(膝外翻)的情况也会在宝宝上学前(5-7岁)得到改善。

如果发现宝宝两条腿的弯曲程度不一样,走路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疼痛,妈妈们就要引起重视了,建议及时咨询儿童保健科医生。

3宝宝经常跌倒怎么办?

宝宝刚学走路那会儿是妈妈最累的时候,整天弯着腰跟在后面,生怕他磕到碰到。有些妈妈为了保护宝宝和自己脆弱的腰部,会借助“坐式学步车”“学步带”这类神器,但其实这样做起不到什么帮助,使用不当还可能对宝宝造成伤害。

妈妈们要淡定,在学步期,摔跤是很自然,也是很有必要的。起初,宝宝还不太会掌握平衡、控制速度,也不知道该如何停下。只有通过一次次的摔倒,宝宝才能逐渐掌握走路这项新技能。

妈妈要做的不是防止宝宝摔跤,而是保护他不要受伤。给宝宝营造一个安全柔软的学步环境,比如在地上铺上地毯或爬行垫,确保四周没有凸起的角或容易跌落的物品,地面不会太滑等。

另外,宝宝摔倒时,妈妈不要表现的大惊小怪。给他一个安慰的拥抱,然后鼓励他继续练习,这样宝宝也会觉得摔跤没什么大不了的。

4要不要给宝宝穿鞋呢?

可能你已经早早地给宝宝买好了新鞋,就等着他学步时给他穿呢。但对于初学走路的宝宝,没有什么比光着脚丫更好的了。光脚走路不仅能刺激宝宝丰富的脚底神经,促进他的血液循环,加强足弓,强健脚踝,还能让宝宝的脚趾更牢固地抓住地面,防止滑倒

要是天气寒冷,你可以给宝宝穿上一双防滑袜。如果带宝宝外出,给他挑选一双柔软、防滑、合脚的鞋子。记得每个月都要给宝宝检查鞋子是否合脚,因为宝宝的脚长得飞快,可能2-3个月就要换新鞋了。

5不用“学步车”“学步带”,那我还能做什么?

很多妈妈觉得,宝宝学走路这么重要的事情,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总得做点什么帮帮他吧。你的确有努力的余地,这些事儿是对宝宝有帮助的:

  • 宝宝,来抱抱

蹲在离宝宝几步远的地方,然后张开双手让他走向你,对宝宝说一些鼓励的话,还可以利用他喜欢的玩具吸引他。

  • 有趣的赛道

用枕头、靠垫等较柔软的东西给宝宝设置障碍,搭建一条“赛道”,然后让他绕过去或者跨过去。妈妈可以在一旁拿些玩具吸引宝宝,同时注意他的安全。

  • 我是小小快递员

推车玩具是宝宝练习走路的好帮手,既能给他提供支撑,又能拓展宝宝的活动空间。爸爸妈妈可以坐在房间的不同位置,然后让宝宝帮忙传递物品。小家伙会玩得很开心,你也可以趁机偷下懒。


糕妈说

学走路是宝宝1岁以后最重要的日程之一。这个让人操心的过程中,妈妈会有很多担心和困惑,但随着宝宝的脚步越来越稳健,行动越来越自如,这些担忧也都会烟消云散。而且,熊孩子会越来越好玩呢!

年糕真正学会走路已经超过14个月多了,虽然比很多孩子都晚,但糕妈并不是很着急(不会走路带着还轻松点,哈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遵从生命内在的秩序吧!




您好,很高兴有机会回答您的提问,并且希望我们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教导宝宝学习站立行走其实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家长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除此之外,家长们还需掌握充分的育儿知识,以免让宝宝在学习走路

的过程走入误区伤了他们的骨骼。

1、宝宝走路越早越好?

每个宝宝发育的个体差异很大,走路早好还是晚好,不能一概而论。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丹佛发育筛查测验表”显示:一般来说,宝宝“自己站得很棒”的时间段为近10个月-13个月;“自己走得很棒”的时间段在11个半月左右-13个多月;到14个月时,绝大部分宝宝都能掌握走路的技巧。如果宝宝站起来老是摔跟头,说明宝宝练习走路太早,腿部发育还没有足够好。宝宝8个月还不能独坐,13个月还不能独站,16个月还不能行走,就要看一下儿科医生了。

2、不让爬,先学走?

如果在宝宝还不会坐或爬的时候,就帮宝宝练习学步,这对宝宝的伤害有:①身体无法承受重力,宝宝易跌倒、受伤;②双腿要承受自身重量,易导致腿部变形;③足弓的承受能力较差,容易造成扁平足。

3、走路必备学步车?

学步车一度被誉为学步神器很多家长认为,把宝宝放进学步车,不用特别照顾,宝宝不会摔倒,没有危险还可以练习走路。既省事,又省心。然而真相是:学步车不仅不利于孩子学走路,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婴儿长期使用学步车易导致

“0”或“X”形腿,日后走路姿势也易出现异常,如八字脚、脚尖走路、弯曲走路等。

4、穿学步鞋好走路?

宝宝还不完全会走路时,光脚才是最好的选择。用脚趾抓紧地面,寻找平衡和协调的感觉,是宝宝学走路的一个关键点。光脚时,宝宝脚部神经直接感受来自地面的压力,能更好地感知地面高低变化,也能更好地锻炼足底肌肉和韧带,促进足弓的形成。

5、怕孩子摔,用学步带拎着走?

使用学步带的宝宝每走一步都由大人使力,孩子自身的平衡性没得到良好锻炼;其次,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宝宝的错误走姿,如走路前倾或后仰、脚尖走路等。同时,学步带刚好绑在宝宝的胸部,对胸部产生压迫。使用学步带的过程中,家长为了控制宝宝的方向与平衡感,很容易把宝宝勒伤,磨破宝宝稚嫩的皮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扁平足   宝宝   下肢   生长发育   腿部   摔跤   事儿   肌肉   地面   爸爸   家长   身体   阶段   妈妈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