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为什么不集中一部分全国最优秀的师资,录制中小学的全部课程,统一全国教育内容?

教育部如果想集中一批全国最优秀的教师,把中小学所有的课程都录制一遍,然后拿到全国各地各学校去播放,这个事情很容易办到。

但是,这样做最终的效果可能不一定都好。因为这样完全统一的进度,统一的具体内容,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学习能力和理解水平的学生接受起来是有的感到容易,有的就相对困难。

因此,还是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地当面给予一些答疑解惑或调整进度。所以,就不能简单地用播放最优秀老师的录像来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

题主的思路也不是一无是处。现在,教育部也确实在国家教育智慧平台上集中了许多优秀教师的精品课录像,这样为各地各学校老师参考使用这些教学录像提供了条件。

根据题主的思路要点,还是可以考虑在全国对统一教材中核心的教学内容录制优秀教师的课程,采用播放一部分讲课内容,并且由当地的教师来进行辅导和补充讲授,这样互相弥补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为什么不集中一部分全国最优秀的师资,录取中小学的全部课程,统一全国教育内容呢?

这个问题小徐老师年轻时也不理解,但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确实也致力于做这件事,在各大教育平台,优秀老师的教学实录和教学课件,甚至教学直播课都很健全,而且也做足了推广工作,但推广是推广,真正应用又是另一回事。

小徐老师所在学校早在2008年就建立了“校校通”,集合了全国最优秀的教学资源,2012年又在每个教室建立了多媒体应用平台,可以说老师们如果想用的话,可以随时应用于课堂。

但是,老师们在将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应用于课堂时,发现因为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并不能很好的融入课堂,学习效果根本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好。

今年这个特殊时期,人们对线上教学效果可能有了更深的认识。

拿小徐老师所在地来说,我们小学阶段的线上教学并不要求每个老师上直播课,当地教育局为各年级各科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全国教育资源平台上的优秀教师录制的教学资源,要求老师如果不想自己开直播教学课,可以每天向学生发送全国优秀教师录制的教学课程,老师只起解疑答惑的辅助作用就可以了。

然而,一段时间下来,老师们发现向学生放送全国优秀老师录制的教学资源的教学效果远远低于老师自己开直播面对面授课的效果。这也说明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并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好坏,更是老师与学生沟通互动的结果,是老师对学生能产生直接效果大小的结果。

何为好的教育?

真正打动人心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如何让教育打动人心?

小徐老师想,这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情感交流,有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切磋,有环境的塑造才行。

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输,更是情感和爱的传递,每个学生都是老师望其成人成才的希望,每一次授课都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中肯的评价和鼓励,这样的教育才能打动学生的心,才能起到激励和塑造的教育作用。这是仅给学生放优秀教师建制的中小学优秀课无法实现的。

总之,随着线上教育的涌起,很多人认为线上教育会取代线下教育,作为从教20年,无数次将多媒体和名师课堂搬上我的课堂的小徐老师可以以经验告诉大家,线上教育在没有实现与学生的准确的情感交流之前,永远无法取替线下教育。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国不集中一部分全国最优秀的师资,录取中小学的全部课程,统一全国教育内容的原因吧。




疫情期间教育部就是这是做的,只是效果差的离谱罢了,欧美和国内的广播电视大学也是这个模式。因为效果问题最后都被淘汰了。多年来国内总有不教学的专家和领导倡导这种改革,都因为效果奇差而破产。古今中外世界各地都证明了这种模式不行。为什么会这样?

第一教学具有针对性,线下老师上课是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内容,节奏调整的。而视频是不具备这针对性的。这就好比名师视频是名厨做的一道菜(猪肉),做的非常好,色香味俱全但是众口难调,有人想吃牛肉,有人想吃鱼肉,有人想吃酸的,有人想吃辣的……,有人觉得咸了,有人觉得淡了。而线下课程是根据学生口味做的,效果要好很多。名师的视频的讲解,有的学生觉得这和知识点会了,但是视频还在慢慢仔细讲解,有的学生知识点不会,没懂,视频就过去了。然后后面就听不懂了。

第二,教育具有互动性。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是有语言,眼神交流的,这非常重要。举个例子,现在有一台高精密的复杂机器。你挺家长坐在会议室的上面高谈阔论,你还是不会操作,但是周围有个会的同事教你一次,你就会了。你同事没专家懂的多,需要没专家要紧丰富,但是这种具备互动性教学效果就是比专家强。

第三,教育具备约束性,贪玩,懒惰,不愿意努力是人的天性,学生是未成年人更是如此。线下老师的约束性很强,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学术下学习的。我妹妹家孩子是和很自律的小学霸了。班级垄断第一名,年级1000多人,从没跌出前10,长期在年级前三。疫情网课的时候我妹妹不盯着,孩子学习态度就不好,一个月网课成绩下滑100多名,我好好工作不上了,盯着他,孩子成绩就上来了。我妹妹说看他学习累了,给他洗个水果,一回来就看手机界面变成抖音了。没网课以前孩子是很自律的。因为有老师对面对的约束。网课没了面对面的约束,孩子的自律性就下降了。

第四,名师网课华而不实,并不是真正的好课。具备高效性的好课大多不具备观赏性。有效重复是必要的,忽略必要因素,突出重要因素是必须的。需要接地气,用学生喜好去接受枯燥,乏味深奥的知识。是教学的常规手段。但是这些都不能出现在公开课里。公开课不能有任何重复,有效重复也不行,给外行感觉啰嗦。一些接地气的需要不够严谨。容易范忌讳,用学生喜好解释知识虽然效果特别好,但是容易被质疑。所以公开课不能有任何不容易出现争议和话题的内容。自然也就脱离实力,效果大打折扣。早些年一位教学成绩优异,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的教案被学校拿出去到市里评比。结果因为教案里有一句话,这个老师就被开除了。教案里说学生如果你现在努力学习,你的人生就是金钱荣誉满身。这句话被批评三观不正,把学习说的过于功利,哪怕是事实也不行。所以公开课必须需要严谨正能量,但是效果真的没有老师平时上课生动,接地气。




录制课程视频让大家看,可以作为中小学教育的一个辅助手段,但是用他来代替老师,是肯定行不通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无法实现因材施教,中小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水平也不一样,怎么能用一套不变的视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用?每个学生的脾气秉性,智商以及接受能力都不同,一套一成不变的东西,肯定是不行的。

(2)如果只看视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问题怎么办?问谁?再配老师?不就跟原先一样了吗?


(3)中小学生还是未成年人,自制能力比较差,谁来监督他们学习,在家的话父母整天盯着吗?在学校的话,每个班再派位老师盯着,不就跟原先一样了吗?

所以,题主的想法只能做为辅助手段,不能广泛推广,要是行得通的话,国家不早就推广了吗?




疫情期间教育部门就是这么干的!欧美和国内的广播电视大学也用过这个模式。因为效果差,最后都被淘汰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如下:

1、教学具有针对性。课堂教学,师生面对面,老师察言观色。根据学生的反应,决定下一步甚至下一句话。学生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还是跟不上,教师随时调整快慢、深浅,十分注重因材施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教育具有互动性。课堂教学,老师和学生有语言交流,眼睛是心灵的门窗,学生听没听懂,写在脸上。如果没有懂,教师会调整教学,变换方法,调换角度,调整节奏,尽量让学生听懂。会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好知识。

3、教育具备约束性。对于贪玩懒惰的学生,课堂教学时,教师教鞭一拍,对那种学生具有震慑作用,不敢思想开小差,只能呱呱地学习。但上网课,看视频,有可能一句也没有听入耳。哪来的教学效果?不自律的人,放视频与不放视频的效果是相同的,都是零。

4、名师是小部分人评出来的,并非所有的人评出的名师。名师的网课也许华而不实,并非真正的好课。观赏性也许可以,实用性也许不强。

回答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教育部   中小学   课程   内容   全国   师资   针对性   名师   优秀教师   课堂   效果   老师   孩子   教师   财经   学生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