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一天应该排几次便?

排便是我们身体新陈代谢、排除代谢废物的主要形式,同样排便正常与否,直接反应出我们身体的健康状态。所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对健康长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工作中也碰到过很多的朋友问每天排便几次是正常的?其实我们正常人每天排便2次左右都是正常的,如果本身没有其他疾病,间隔一天也属于正常范围。但是如果超过3天还没有排便,这就属于异常了!其实生活中排便不畅的感觉我们多少都会有,正好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中医学当中有这样一句话:“五味人口,即人于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

大概意思就是:我们肠道中的残渣、浊物要及时不断地清理排出体外,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大便经常秘结不畅,可导致浊气上扰,脏腑功能失调,产生或诱发多种疾病。因此保持大便的通畅也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生活中大多数的上班族、中老年人群,由于生活或者工作上的某些原因,很容易发生便秘的情况,导致没到排便的时候就苦不堪言!

一旦遇到排便不畅,时我们必须及时反思生活习惯,主要是三方面:

1、是回想最近就餐,是否辛辣、干燥食物摄入过量?

2、是蔬菜、水果、水分是否补充及时?

3、是最近有没有大量出汗或腹泻导致水分流失过多?

一般出现排便不畅的原因多在这三方面!

1、如果是刺激干燥性食物形成的便秘,应立即改变饮食结构,从下一餐起饮食中加进适量纤维素,同时佐以蜂蜜等滑肠食物。

2、如果是蔬菜、水果的补充间断,则应在下两餐前各补充香蕉或者其它水果若干。主食记住不要过于精细,适当加些粗粮。

3、如果是体液大量流失,应该及时补充水分,全天多饮凉开水以助润肠通便


对于排便的正常标准老说,仍然有很多人不能够达到,生活中的这些方法有助于排便。

从养生角度来讲排便讲究顺其自然:“要做到有便不强忍,大便不强挣。”“强忍”和“强挣”都易损伤人体正气,容易引起痔疮等病。 同样粪便不解则容易使粪便中部分毒素被肠组织黏膜吸收,危害机体。

另外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在排便时,不要太使劲,这样会过度增高腹内压,导致血压上升,尤其是对本身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来说更是要注意,很容易诱发脑中风的发生。再有就是由于腹内压增高,痔静脉充血,还容易引起痔疮、肛瘘等病。


1、注意肛门卫生和便后护理

肛门对健康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讲并不亚于口腔。很多人对肛门卫生注意不够,因此,肛门疾病非常普遍。

首先来说大便之后所用手纸应以薄而柔软、褶小而均匀为宜,不可用含油墨的废报纸、旧书纸、圆珠笔写过的纸,更不可用土块、石块等代替手纸!因为这样很容易引起肛门污染污染或刺伤肛门。

我们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用温水清洗一下肛门,或经常热水坐浴,保持肛门清洁和良好的血液循环,这样有助于预防痔疮的发生。如果肛门已有炎症,最好不用水冲洗以及纸擦拭,以免引起感染,要积极地去医院就诊治疗。


2、运动按摩协助通便

通过运动按摩来调节也确实是不错的方法,不仅可以起到舒畅气血,增强肠胃功能和消化排泄功能,还能间接性地促进新陈代谢。

1.早晨起床多伸懒腰

早晨起来伸懒腰通过伸展全身,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肠道蠕动。清晨醒来伸伸懒腰尤其有效果。

方法:首先要仰面平躺,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平齐。双臂举过头顶伸展全身,关键是要采用腹部呼吸法吸气。然后,保持这个姿势屏息5秒钟,再呼气舒缓全身。

2.没事时多伸展下髋关节

多伸展髋关节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形成便意,对于预防痔疮也很有帮助

方法:首先要先挺胸直腰席地而坐,双脚并拢,向大腿内侧方向拉近。双手抓住双脚,用力让大腿贴向地面。同时,在放下大腿的时候吸气收缩肛门,保持5秒钟再慢慢放松。

3.晚上睡前多做俯卧抬腿

晚上睡觉前可以多做做这个动作,可以促进坐骨神经血液循环,对腹胀、消化不良、便秘都很有帮助。

方法:俯卧时双臂环抱,轻抬下巴深吸气,并抬高一条腿,另一条腿保持水平。保持此姿势几秒钟,然后呼气放下腿。换另一条腿反复做一遍。熟练后可以同时抬高双腿,然后放下,治疗效果更显著。

3、排便时你喜欢蹲式还是坐式?对于协助排便来说也很重要!

首先来说一下抽水马桶,这可以说是我们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现在不管是住楼房、工作单位、或者商场里面厕所里几乎都有装备抽水马桶。由于目前马桶越来越多地成为家庭和高级酒店的主要便器,所以坐着排便的人也越来越多,马桶上厕所的最大优势就是身体放松,容易防止意外,尤其是对于便秘的患者,上厕所时间比较长,选择坐式比较好。

一般蹲厕时间大概超过3分钟左右就会出现腿麻、脚麻甚至会导致直肠静脉曲张瘀血,因此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或者血压比较高的人坐着上厕所比蹲着要安全很多。

但是对于我们正常的人而言,蹲着如厕比坐着如厕更有保健效果。采取蹲便的姿势,肛门周围肌肉会更放松,可以缓解大便梗阻的现象,而且下蹲的姿势可以使腹压增大,有助于顺畅排便。

其实大家在这点的选择上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进行,另外大家坐在马桶上方便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在双脚下垫个东西,把双脚垫高使大腿面保持水平,不但能舒服地坐着排便还能继续蹲式排便的优势,这样更有利于排便。

总结:如果当出现排便不畅、便秘的情况时,以上这些方法可以选择,但是还要配合其他方面的综合保健。比如说精神、情绪、饮食调理,饮食多样化,多素少荤,粗细结合;对有便秘者,辅以药物对症治疗等。如果能做到上述各项,就能有效地保持大便通畅。




你知道吗,消化科的医生会通过询问病人排便的频率、方式以及排便的感受来判断病人的肠道功能,但是接近有1/6的患者在消化科就诊的时候会夸大自己的大便的频率和形态。那么我们以后再去消化科就诊的时候应该如何描述自己的大便情况呢?怎样才算是排便习惯的改变?排便习惯与肠道疾病到底又有怎样的关联?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有味道的话题。


医生眼里的大便长什么样

在我们普通人眼里,我们都知道大便就是食物消化后的残渣,经过胃、肠吸收以后再通过肛门排出体外。由于具有一定的硫化氢等物质所以使得臭臭的大便成了恶心的代名词。但是在医生眼里,你觉得恶心的东西在医生的眼里却是个宝,因为他可以通过大便的外观、你排便的频率以及你排便后的感受来初步判断你的整个肠道的健康情况,以此判读你是否是患有肠易激综合征、腹胀、腹泻、便秘和原因不明的肠道功能紊乱。因此对大便的描述成了医学的一个分支,而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就是目前医学界所能接受的最佳的客观描述。

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将大便的外形分为以下7型分别包括:

  • 1型:一颗颗硬球,医生的眼里看上去像是小兔子的便便;
  • 2型:香肠状,表面凹凸,医生的眼里像是一串串葡萄
  • 3型:香肠状,表面上有裂痕,医生的眼里像是一根玉米棒
  • 4型:香肠或蛇状,表面光滑,医生的眼里更像是一根香肠
  • 5型:断边光滑的柔软块状,容易通过肠道,医生的眼里更像是炸鸡块
  • 6型:粗边蓬松,糊状大便,医生的眼里更像是一碗稀饭
  • 7型:水样便,呈现出液态,医生的眼里更像是一滩肉汁;

通常情况下1型和2型表示存在便秘的情况;

3型和4型是才是理想中的便形,而4型是最容易排便的形状;

5型、6型和7型一般则代表存在有腹泻的可能。

怎么样,医生眼里的描述是不是更有食欲感,搭配你想象中的样子会不会让你更恶心呢,哈哈。这就是国际上公认的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有了它医生可以更好的诊断患者存在的疾病困扰。


了解了大便的具体形状那么正常人大便的频率一般是多少呢?

其实啊正常的健康人的排便频率都是不固定的,但是只要是你排便规律就可以。为什么呢?因为大便就是食物的消化物,一定程度上与你的饮食有很大的关系。

禚医生特地给大家查了下一篇文献,2000年的时候,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就对北京地区非病人的排便习惯进行了一个研究,通过样本代替整体的思路借助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收集了1952份数据。我给大家列举出来了。

用样本代替整体的研究中,有84.17%的人群排便频率在1次/日,其次便是2次/日占4.82%,而且这个数据与美国人进行的一次42,375人的随机调查结果和十分的接近(每国非病人1次/日占83.4%)。因此我们借助研究数据大致的可以判定,健康人士的排便频率多集中在1次/日或者2日/次。


了解了绝大多数人排便的频率,那么怎样才算是排便异常呢?

其实排便异常的判定其实在医学上是有专门的定义的,例如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判定中就对排便异常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排便异常应包括以下以下3个方面:

  • (1)排便频率异常, 即排便次数>3 次/日或<3 次/周;
  • (2)大便性状异常, 为干硬或稀/水样便;
  • (3)排便行为异常, 如排便困难、急迫或排不尽感。

因此只有从排便的频率、到排便的形状以及排便的感觉上才可以明确的判定为排便异常。因此不能够简单的通过排便次数来确定是否排便异常。


大家都说排便习惯一旦改变通常就意味着肠道疾病这样的说法正确吗?

其实这样的说法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但是前提是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什么才叫做排便习惯的改变。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中还是在临床诊断中,医生们对于排便习惯改变定义通常是这样认为的即大便习惯的改变要包括症状、大便频率、是否便血、大便形状这4个因素。首先是否存在排便频率的改变,并且有可能伴有腹痛、腹胀的直观感受,并且大便的形状会存在改变,甚至在大便检查的时候可以看到便血甚至隐血的情况。一般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排便情况不会有特别大的波动,但是如果你的大便频率比较固定,突然发现大便的频率改变了、伴有难受的症状、便血甚至大便的形状改变突然,很有可能就是肠道疾病的问题。

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收集了2009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间因排便习惯改变到消化内镜科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他们发现了这么一种结果。4年间一共筛选了6204例排便习惯改变的患者,这其中共检查出结直肠癌息肉的患者有1997例,其中单发息肉1 025 例占了( 51. 3%) 多发息肉972例占了(48.7%)

其中腺瘤性息肉1798 枚( 59.1%) ,增生性息肉592 枚(19.5%) ,炎性息肉554 枚(18.2%) ,腺癌83 枚( 2.7%) , 227 枚( 12.6%) 腺瘤性息肉伴有低级别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因此大便频率的改变通常意味着与息肉性疾病相关联,而且因排便的习惯改变而发现结直肠的问题多以腺瘤性息肉病变为主


排便习惯改变发现的腺瘤型息肉到底是什么意思?

简单的讲当我们在做结肠镜检查的时候,总会在结肠内发现一些息肉,这些息肉按照类型又可以分为正常的增生型息肉,常见的炎性息肉,以及可能存在癌变的腺瘤型息肉。而肠息肉的癌变通常按照增生性息肉→腺瘤→腺癌的模式发展,也就是说如果因为排便习惯而发现的腺瘤型息肉此时我们一定要及时意识到未来癌变的可能。

图:结肠息肉示意图

腺瘤型息肉的发现对于预防结直肠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腺瘤型息肉的癌变是所有息肉中几率最大的。而且腺瘤型息肉按照病理组织又可分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其癌变的程度几乎是依次递增。

图:腺瘤型息肉类型不癌变程度不同

所以请大家不要小看排便习惯改变的现象,如果你存在大便习惯的改变一定要及时到消化科室进行检查以排除可能存在的结直肠癌风险。


总结

通过数据追踪正常人的排便频率多集中在1次/日上,而排便习惯的改变则需要综合判断即按照排便频率的是否改变、形状是否改变、是否伴有症状、是否存在便血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存在排便习惯的改变一定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因为排便习惯的改变很有可能就是结肠息肉在作怪。无论是增生性息肉还是腺瘤型息肉都需要正确对待进行科学的正规的治疗,以防止后续恶化引发结直肠癌的发生。

那么您呢?多久一次便意?每次又是7种类型中的哪一种呢?

参考文献:

1、郑雄,胡梅洁.排便习惯改变人群结直肠息肉患病率临床分析[J].胃肠道病学,2014

2、杨竞,范南南,蔡顺天,等.2058 例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和解剖位置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




正常人一天应该排几次便?这个问题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有些人甚至觉得一天不排便都不正常。就在近日一位患者问我,他说他有时候一天拉2次大便,有时候2天拉一次大便,到底一天排几次大便才正常呢?

其实对于排大便的次数问题,这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这与个体差异、生活习惯、排便习惯有有关,特别是与饮食习惯存在比较大的关系。比如我们食入蔬菜水果比较多,就比较容易消化,那么排便就比较快;如果我们食入的肉比较多,就比较难消化,这样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排便。

那么,一天排便几次才正常呢?

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日受其新以易其陈,一日一便,乃常度也。”所以这里说的就是一日排一次便是最正常的。这是因为当我们食入食物后,食物从口腔进入人体的胃,之后经过胃以及肠道的消化、吸收,到最后形成粪便并排出体外,这个时间大约需要24~48小时。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正常人两次大便的间隔时间为1~2天,也就是说正常人每天排大便1~2次或者两天排大便一次,不过也有人2~3天排大便一次,这些都是正常的。另外,对于新生儿或者幼儿,他们排便的次数会更多,新生儿每天可以排便3~5次,而幼儿每天可以排大便2~3次。

同时,我也咨询过肛肠科医生,目前肛肠科医生公认的是,每周大便>3次,量也相当,就不算便秘;有的人一天大便次数≤3次,没有明显的拉稀等情况,也算正常。不过一般而言,如果能够保持每天排便1次这样的规律 那么就是较为理想的排便。

所以,总的来说,每天大便1~3次,或者1天、2天,甚至3天排便一次都属于正常现象。只要在排便时粪便的颜色、性状都正常,不干不稀,排便时没有任何痛苦,没有排便困难及其他不适,隔半天、1天或2天,甚至3天排便一次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隔4~5天甚至一个星期才大便一次就属于便秘了。另外,如果一天排3次以上的大便,而且还出现拉稀的情况,那也是不正常的。

为什么现在的人们都那么给关心排便次数呢?

这是因为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比较快,又加上缺乏运动,肉吃得多,蔬菜水果这些吃得比较少,从而造成食物的消化比较难,从而造成排便不正常,出现便秘的情况越来越多。如果排便不正常的话,那么身体里产生的废物如果在身体内停留的时间过长的话,就容易造成肝脏和肾脏负荷,最后容易造成大肠内长出息肉,从而增加患大肠癌的几率。

所以,为了养成正常的排便习惯,我们一定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平时也要多喝水,保证体内水分的充足,不要进食一些辛辣、生冷的食物,同时还需要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便秘情况的产生,从而保证大便正常。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正常人的大便主要由消化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和无机盐及水等组成。正常成人最为理想的是每日排便1次,当然有些人先天大便次数较多,一天2-3次也不能说是异常。有些人2天1次,只要不少于每周3次也都算正常。大便的量一般在100-300克左右。大便性质会随着吃的食物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精细食物吃的多粪便就会细腻而量少;粗粮吃的多粪便数量和次数都有可能有所增加。

对于大便次数增多,除了我们最常见胃肠炎导致的腹泻。我还要给大家说一种常见的导致大便次数增加的疾病--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一腹痛和排便次数增多为特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功能性肠道疾病,虽然不像肠道肿瘤和炎症性肠病那么严重,但因为常常需要去厕所如厕,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交,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人工作生活紧张,更容易罹患这种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套规范的诊断标准,一旦诊断可以对于对症治疗,比如说止泻药、解痉药、抗抑郁药、益生菌等等。不过即使诊断了这个疾病,也不用过分担心,因为这个疾病一般不会带来严重的全身反应。

点击关注张之瀛大夫,让你的医学知识蹭蹭往上涨!




“一天一次大便”是个认识误区,俗话说“欲得长生,大便要通”,很多人总结说晨起三件宝——深呼吸、四方眺、净大便,导致很多人都在追求每天都能排便,实际上大概只有六成人能做到每天一次大便,那么每天排便几次才正常呢?


这其实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数,因为排便次数多少与个人方方面面的因素有关。 我们都知道大便是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形成的,所以吃得多就会拉得多。还有得看装大便的直肠容积如何,有的人能装就能多攒几天排一次,还有一些人消化能力强,胃肠蠕动比较快,吃完之后马上消化吸收很快就排出来了,有的人需要的时间就长,还有一些人吃的食物都是容易被消化吸收的,经过胃肠后也没留下多少需要排出来的残渣了,有的各种粗粮、蔬菜水果吃得多食物残渣就多大便就多......这些各方各面的原因会导致我们的大便次数各有不同,就算同一个人也会在不同时期,有多又少。

所以对于排便次数来说,人与人之间差异还是比较大的,目前普遍认为,只要粪便不是太松软或是太坚硬,且身体没有其他不舒服,从每天排便三次到每周3次都属于正常范围。不过原则是应该保证自己的平时排便时规律的,比如一天一次或者一天两次, 又或者两天一次都是正常的。


超过这个范围之外的排便可能就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超过3天没有便意,而且有排便费力、大便干结等情况,就很可能是便秘了。又或者一天三次以上的排便,而且大便偏稀不成形可能就是拉肚子了。由此就可以展开来说一说了:

1.便秘或者排便次数少

很多人都在追求每天一次排便,觉得一天没有排便就是便秘了或者大便不正常了。不过实际上便秘通常被认为是排便困难这个因素更重要,特别是那种想要拉但是又拉不出来的感觉,至于排便次数一般每周不足3次为界限,这是因为如果你三天不排便,那么排便可能会相对比较困难,大便可能在你的直肠变得比较干燥、比较硬。



所以才会有人强调要一天一次排便更加健康,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根本就办不到,只要你有固定的排便习惯,而且没有排便困难的情况,那么就不要被“一天一次排便”的说法困扰。至于其它关于便秘的改善方法就不过多赘述了,无碍乎就是多吃膳食纤维高的食物让大便增多,多喝水让便便能保持湿润,适当运动刺激肠蠕动,规律排便,蹲厕所时间不要太长,上厕所不要看书,更不要玩手机(你就当这样对手机不好吧!)

2.排便次数太多

排便次数多得分具体情况,前面说了每天超过3次,而且每次都很稀,像水一样,那就是拉肚子了。通常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我们的胃肠就像检测食物卫生的仪器一样,只要食物不够干净,吃了就会腹泻,其次就是吃了肠道“不喜欢”的食物,我们的胃肠不适应这类食物,自发想排除它,于是就出现了一吃就有便意,就想上厕所。

排除食物问题还有就是肠道本身的问题了,为什么同样的食物吃了别人没事儿,你就有事呢?



通常是肠道疾病和脾胃虚弱,肠子里有炎症,对异物很排斥,就是我们手上有伤口或者受伤不小心被碰到就会很疼一样,肠道有炎症接触到食物也会有意识的避开,让食物赶紧过去不要碰到自己,所以很多人吃东西可能“消化”得很快,吃完不一会就想上厕所,但其实都没有怎么被消化。如果你存在这样的问题,排除饮食问题外还是有必要对肠道检查一番的。

很多人觉得也就是厕所要跑得勤快一些也不碍事,并非如此,只要我们活着就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源就是依靠胃肠消化吸收把食物的能力转化成为己所用。胃肠出了问题那么就容易导致健康,这就是常说的“病从口入”。胃肠健康问题也容易体现在我们便便上,这是检验胃肠工作的一种形式。


总结:

总结来说我们不要太过刻意关注排便次数这件事,只要在前面所说的这个范围内一般来说就是健康的排便次数,相比之下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我们的大便干、稀与否,是否难以拉出来,便便的颜色(正常便便是棕黄色或者金黄色)、气味(健康的便便不怎么臭)等。但其实有时候干一些稀一些是否成形也没有那么重要可能因为饮食因素会有改变,比如你吃了个火龙果你可能就一番景象,甚至便便的颜色也会变得异常鲜艳了,所以观察粪便颜色还要留意饮食方面的影响。至于气味吃素多的人相对来说稍臭一些。

所以不要太过刻意关注便便次数,更要在每次与便便分别的时候回眸留意观察一番,就当做冲水前郑重地“再见”,以此了解身体健康状况。

感谢你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如果觉得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再分享出去,要是还能我个关注的话我认为一定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腺瘤   息肉   肛门   粪便   肠道   胃肠   正常人   大便   频率   次数   食物   习惯   疾病   医生   情况   财经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