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有妈妈会不会很苦?

我教初二。学校里的问题学生,向我打开心扉,她说:老师,你知道吗?我自杀过。奶奶要当街喝农药,逼走了我妈,我爸成了酒鬼。奶奶的后老伴,总是偷看我上厕所,还在我睡觉时,摸我的大腿。



那年我实习,被分到了东北密山的一个农场,教初二数学,同时我也是代理班主任。我们实习期是两个月,带我的老师很好,班级里的事,让我全权处理。我被分到了一间宿舍,在我们班学生宿舍的楼上。



为了和学生们迅速拉近距离,我拿本子画了班级里的座位图,第一天就把学生的名字标注下来,偷偷地背了下来。第二天,听到我能叫得对他们每个人的名字时,学生的眼睛里都闪着光,开心极了。其中,一个名字让我吃了一惊,“李龙”,我原以为是个男孩子,没想到是个女孩子。



小龙上课调皮捣蛋,撕了我送她的课本,还在学校放炮仗,让我头疼不已


众所周知,每个班都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想要让班级里的纪律好,第一件事就是找出这些孩子,找到最淘气的,然后用你的魅力“征服”他。很多学生,只要你给他足够的关注,就可以打动他。



例如:请他帮你抄个课表;夸他打扫卫生时做得干净;听课的时候,坐在他旁边,遇到他上课没听懂的问题,课下和他讨论;上课的时候,让他回答一个,你刚刚说过的足够简单的问题,然后表扬他。



很多班级,都会把上课总是交头接耳,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放在最后一排。当时,小龙就在最后一排。据我观察,她就是后两排里,小动作最多的孩子。我在课间有意去和她闲聊,问问数学课上的例题会做吗?她很不喜欢我,坐在座位上,头不抬眼不睁地说:“不会,我讨厌数学”。我让她拿出课本,我给她再讲一遍,她直接说:“书丢了,没有”。




我把我的课本送给了她,她连声谢谢都没说。我以为这个举动,会多少拉近点我们的距离,没想到下个课间,我来到教室,发现后排的学生在笑着闹着撕着什么。他们一看到我,马上就一哄而散了,我走过去,从地上撕碎的纸片上,看出了是我送给小龙的课本。



我们的眼神对上的那一刻,明显她的脸羞红了一下。我故作镇定,没说什么回到了办公室,偷偷哭了两分钟,找到了教导主任,想花钱买两本数学教材,只说是自己的丢了。教导主任带我去库房,取了两本书,送我了。



我课间又去给小龙送了一本书,说了句:“书别再丢了”。她的眼睛一直盯着她脚上,那双脏兮兮的鞋子,没说话。



下午刚放学,就有同学来找我告状:“老师,小龙路过男厕所时,往里面扔个鞭炮,厕所里的人乱成了一锅粥,有高年级的同学想揍她,你快去看看吧”。听到这儿,我小跑着赶了过去,先是跟被惊吓到的学生说了句对不起,看了看,好在没有人受伤。





我告诉他们:“这件事是小龙做得不对,我会教育批评她。你们如果辱骂或者动手打她,有理也变没理了,可能还会被记过或者请家长,一定别冲动。大家都散了吧”。说完我就把小龙带走了,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一副无所谓的表情:“好玩”。我气愤地说:“如果炸伤别人,或者他们一起揍你一顿怎么办?你想过后果吗?”她小声地嘀咕了一句:“揍就揍呗,又不是没被打过”。



我让小龙先回家,这件事明天再说。学校里的学生分两种,一种家远的,住寝室;一种家近的,每天回家。小龙是每天都会回家的。我看着她的背影,瘦瘦小小的,背着破破烂烂的书包,校服的领子和袖口也是脏兮兮的。很多学生一放学就欢快地往家里跑,而小龙走起路来,磨磨蹭蹭,好像在逃避着什么。



知道我要去家访,小龙跪地求我不要去,差点逃课跑掉。从邻居口中,我知道了她家的大致情况。


回到办公室,我思来想去,决定要去小龙家,家访一趟,很多孩子有性格问题,根源是在家庭环境出了问题,我想多了解一下她。



第二天,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时,我把小龙叫来了,说这个周末要去她家家访。没想到这个一直桀骜不驯的孩子,直接跪了下去,求我不要去。她说:“我没有家,那个房子就是我的牢笼,我不想念书,我只想快点长大”。



小龙甚至威胁我说:“你要去,我就逃课,再不回来上学了”。我问她为什么不想我去,她不肯回答。我只好安慰道:“我不是去告状的,每个学生我都会家访,我只是去坐一坐,这是老师的例行工作,就几分钟而已。你不用担心”。



当我周六上午九点,按照学校里小龙填写的地址,找到她家时,并没有在。我在门外等了十多分钟,碰到了她家的邻居,说他们全家一早就去赶集了,小龙应该是没和她奶奶说我要来的事。




我和小龙家邻居,闲聊了起来。隔壁阿姨说:“小龙妈妈在她9岁那年就走了,被她奶奶逼走了”。原来,小龙妈妈生小龙时大出血,摘除了子宫,小龙奶奶没事就骂小龙妈妈,说自己倒了八辈子血霉了,娶了这么个不中用的儿媳妇,让自己家断子绝孙。



小龙爸爸很孝顺,从不敢帮小龙妈妈说话。老太太越来越猖狂,脾气上来了,还上手打小龙妈妈,不是在胳膊上掐一把,就是去脑袋上薅一把头发。小龙妈妈为了孩子,都忍下来了。后来农场里,出了个寡妇,还没生孩子。小龙奶奶动了心思,想让小龙爸爸娶了,再给自己生个孙子。小龙爸爸不想离婚,小龙奶奶跑到街上,坐在地上,拍着大腿边哭边骂,要喝农药,最后小龙爸妈还是离了。



小龙妈妈想带走小龙,小龙奶奶不让,“万一新媳妇生不出来呢,即使是个女孩,也是我们老李家的。再说孩子都大了,再养十年就能收彩礼了,便宜你啊?每年交了抚养费,就让你看一次孩子”。小龙妈妈人老实,娘家又没什么人了,只好外出打工去赚钱,听说是去了大城市,给有钱人家做保姆。



小龙爸娶了新媳妇。新媳妇厉害,让小龙去奶奶家住,天天在家骂小龙爸爸是窝囊废,挣不回来大钱,小龙奶奶去了两回,也吃了瘪。小龙爸爸索性找到了打惊的活,也不回来住了。他们现在也没孩子,小龙爸还养成了喝大酒的习惯,每次回来总是喝得醉醺醺的,孩子也不管,好像人都喝傻了。



小龙跟了奶奶住,苦日子才开始。小龙奶奶的口头禅是:“女孩子不勤快点,以后谁娶啊?”小龙从她妈妈走了,就得洗全家的衣服,还要做饭,菜做咸了,油放多了,还要被打。那么小的孩子,手没有力气,衣服肯定洗不干净啊,孩子被打后,那哭声啊,整条街都听得到。后来,孩子可能发现哭也没人来帮忙,就硬挺着,挨打也不吭声。




隔壁阿姨叹了口气,继续说:“当年那哭声,我听着都心疼,你说这做奶奶的,怎么就一点都不心疼呢?这孩子,以前总守着我家门口,等她妈妈的电话。每次聊不了两句,被她奶奶发现,就过来问她妈妈要钱,‘不给钱,别想跟孩子聊天’。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隔壁阿姨,感慨地说:“小龙奶奶没少问小龙妈妈要钱,可孩子没花到什么,孩子冬天的棉裤都短一截了,奶奶不给做新的,也不给买,这孩子,真是命苦啊”。



我临走时,她对我说:老师,你知道吗?我自杀过



我听了之后很难过,去服装店给小龙买了件新毛衣,买了条棉裤。



我回去跟别的老师简单聊了下小龙的情况,他们说:“让孩子做家务,咱们学校也没办法管啊。即使找了家长,她口头上答应,背后还让孩子干,咱们也没招啊。打孩子,有几个家长没打哭过孩子啊,老师说了,人家也不会听得”。大家都叹了口气。



我临走之前,把小龙叫到了我的宿舍,把新衣服拿给她,又给了她200块钱,让她偷偷留着买好吃的。我劝她要好好读书,走出去,就能找到她妈妈了。她点了点头,再抬头,她稚嫩的脸上已经挂满了泪水。她说:“老师,你知道吗?我自杀过”。我当时听后,心里咯噔一下,真是很心疼。




那是小龙五年级,她说:“我妈妈已经给了奶奶钱,可她越要越多,她以为妈妈可以挣很多钱,其实我妈妈很节省了,还是不够给奶奶要的钱。奶奶拿我出气,让我干活,一遍又一遍的洗床单和窗帘,不让我接妈妈的电话。我真是过够了这种日子,就翻出奶奶的药吃了,结果只是很困,睡了一下午,别人说那是感冒药”。



小龙虽然小,但她知道如果把这件事告诉她妈妈,妈妈会很难过,就没说过这件事。小龙还告诉我,她奶奶新找的的老伴,有两次偷看她上厕所,还在夏天有一次她睡觉时,摸过她的大腿,她不敢和任何人说这件事。从那以后,她睡觉都穿着校服睡,奶奶骂她:“你就跟你那死妈一样,窝囊得像个猪”。小龙还是不脱衣服睡觉,她很讨厌回到那个家。



我问了问,好在她那个后爷爷没有做别的事,我让小龙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可以把这件事告诉她爸爸。




小龙说舍不得我走,抱着我哭了起来,我也泪流满面,却不知道自己可以为她做些什么。我告诉她以后可以跟我聊天,我们可以通信。每次我写了信,把回信用的邮票也一起邮来,她点了点头说:“好”。



我走的那天,她送我了一只她叠的千纸鹤。她说:“老师,祝你像千纸鹤一样,飞得很高很远,去你想去的地方”。



结语:


在我们通信半年后,我终于收到了两个好消息。一个是小龙的成绩从倒数,变成了中游,这是很大的进步。第二个好消息是,小龙终于和她妈妈在一起了。她妈妈在上海一户人家做了两年保姆,雇主听说了这件事,帮忙打了官司,要回了小龙,并且还帮小龙安排了上海的借读学校。



小龙终于和妈妈在一起了。她这次是打了电话给我,说她妈妈做得排骨有多好吃,妈妈还会帮她整理书包,给她买新衣服,给她洗头发,晚上搂着她睡觉。听着她那欣喜跳跃的声音,我好像看到了一只自由飞翔的千纸鹤。




回到问题:孩子没有妈妈会不会很苦?



我接触到的大部分没有妈妈的孩子,生活都很苦。这样的孩子,有的懂事得让人心疼,有的装作很坚强,调皮捣蛋,用厚厚的壳,包裹着内心。除非爸爸或者其他亲人,像妈妈一样,给他很多无条件的爱和足够的关心,才可以让孩子消解掉失去妈妈的痛苦。



最后我想说,如果家里有这样的孩子,一定要鼓励孩子好好学习。我们的力量很小时,什么也改变不了。想要让自己对人生更有掌控力,就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好好读书,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锻炼技能,让自己可以保护自己爱的人,在未来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孩子,力所能及地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吧。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对于孩子来说,最难的就是失去妈妈。小龙说:“妈妈走了,就是天塌了,再也没有那个为我遮风挡雨的人了”。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健康长大。




对了,现在小龙已经研究生毕业,是个都市白领了。




没有妈妈的孩子会很苦,非常苦,这种苦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我的一个同学就是从很小就没了妈妈,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让人心痛不已。

我的这个同学是个男的,他还有一个姐姐。小的时候,他爸爸每次喝醉酒都会打他妈妈,在他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妈妈又被他醉酒的爸爸痛打一顿后,喝农yao自杀了。从那以后,同学就成了一个没妈的孩子。

他说从他妈妈去世到初中三年级,他的枕头每天夜里都是湿的。初中住校,夜里经常用被子蒙着头,在被窝里偷偷哭泣。

自从他妈妈去世后,他爸爸就把酒戒了。他上初中的时候他爸爸又给他们找了个后妈,这个后妈带着一个孩子,也是个男孩。同学一开始很排斥这个男孩,不和他说话、不和他一起玩,被他爸爸训了几次后才慢慢和男孩说话。男孩比他大,他叫他哥哥。童话故事里的后妈都很坏,不幸的是,同学的后妈对他和姐姐也不怎么好。

后妈经常给她亲生儿子买衣服买鞋,却从来没给同学和他姐姐买过。他初中和高中,从来没穿过一件新衣服、一双新鞋子,都是他大爷家的哥哥穿过的、穿旧了或是穿小了再给他穿。有时候后妈的亲儿子不穿的衣服也会给他,可他都是带到学校直接扔到垃圾桶里。

上了高中后,他们班里有一个女孩子对他很好,知道他的家庭情况,平时很照顾他,还经常宽慰他。那时候他住校,一个月的生活费才150块钱,还没有别的同学一半的生活费多。他不舍得吃也不舍得喝,整个人又瘦又小。女同学是走读生,经常从家里给他带些饭菜、还有水果之类的。他很感激那个女同学,慢慢地两个人谈起了恋爱。

高考时他考得不是很好,女同学考得还算不错,两个人填报志愿选择了同一个城市。那时候那个女同学是他所有的精神支柱,是除了他妈妈和姐姐之外对他最好的人,他很爱很爱她,愿意为她付出所有。

他发誓大学毕业后一定会好好工作,和女同学结婚,让女同学过上好日子。可刚上大二,女同学就和他分手了,女同学说她遇到了一个她很爱的男人。

这件事对同学的打击很大,他突然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了,浑浑噩噩地混到大学毕业,最后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可他得养活自己,只能去给人送豆浆,每个月挣的也算是勉强够糊口的。

他的亲姐姐这时候已经出嫁了,可结婚好几年一直没有孩子,因为生不出孩子来,她婆婆怂恿她老公和她离了婚。可离婚没有一个月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她老公本身和她就还有感情,听说她怀孕后,赶紧和她复了婚。

可是复婚没多久同学的姐姐就LC了,并且检查出来得了红斑狼疮,她老公接着又和她LH了。同学的后妈和亲爸都不管他姐姐,最后同学选择了回老家照顾姐姐。

他姐姐没用两年就去世了,去世的时候同学痛哭流涕,这个世上仅剩的唯一疼他的人也弃他而去了。同学跪在地上哭,很多人拉他都拉不起来,他一夜间头发白了很多。以前看电视剧上很多人伤心的一夜白头,还不相信,同学虽然头发没有全白,可一夜真的生了很多白发。

同学姐姐去世后,同学D款在市里的一个小胡同里开了家饭馆,他喜欢做饭,也喜欢看别人吃他做的饭,饭馆的生意也挺红火。一个经常去他店里吃饭的老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姑娘,那个姑娘家境虽然不太好,可人挺能干,也挺善良。

那时候他们没有房子也没有彩礼,可姑娘还是愿意嫁给他。两个人一起把饭馆经营得越来越好,不久之后,姑娘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们的日子眼看着越来越好,还计划在市里首付买套房子,可不幸又降临了。

同学的饭馆是两层,一楼用来炒菜吃饭,二楼用来放杂物和睡觉。

同学每天四五点钟就要起床去买菜,那天他和往常一样,四点多就起床去批发市场了,冬天早上四点多天还很黑。等他回来的时候还不到六点,天刚有点蒙蒙亮。离得很远他就看到饭馆那边很亮,还浓烟滚滚。

原来饭馆不知道怎么着了火,火势很大,消防员们用了很长时间才把火扑灭,同学的老婆和孩子都被烧死了。这事当时在我们那边还挺轰动,我怎么也没想到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熟悉的人身上。

同学从那以后很少开口说话。我上次去看他的时候,他又重新开了个饭馆,闷头做饭炒菜。我们几个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也只是喝酒,不怎么说话,看他这样我们心里都不好受,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安慰他。最后还是他自己说,可能他上辈子作孽太多,这辈子就是来世上接受惩罚的。

我这个同学人真的很好,一直都很善良,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会经历这么多不幸。有人问同学的父亲呢?同学的父亲一直在老家和同学的后妈一起生活,这么多年对同学不管不问,在经济上也没给过什么帮助,同学早就被他父亲寒了心,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爸,这话一点都不假。

他真的活得太苦了,希望他以后的日子能平安、顺遂。




是的,很苦,而且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小学同桌,男的。记得那是三年级的一天,有人来教室找同桌,说他妈妈出事了。天真的他还没想到会是什么事,给老师写了请假条才走的,后来我们班主任红着眼睛告诉我们,我同桌的妈妈喝农药自杀了。后来听村里人说是因为婆媳矛盾。

从此,我同桌成了没妈的孩子,他妈妈是远嫁,所以姥姥家本来就照顾不上他,时间长了更是断了联系。同桌的爸爸是养蜜蜂的,家境不错,我们之前一直觉得他才是真正泡在蜜罐养大的,因为他经常能喝到各种各样的蜂蜜。但是由于这个生意,他父亲经常不在家,所以自从他妈妈没了,他和弟弟只能跟着爷爷奶奶一起住,他恋恋不舍地从他那漂亮的新房子搬了出来,可能他自己也没想到,搬出来就再也住不进去了。

当年他奶奶毕竟年轻,把他生活上照顾得还可以,所以他还是每天穿得干干净净,只是学习眼看着往下滑,班主任着急又心疼,各种方法帮他,效果也不理想。

五年级的一天,他让我们几个跟他关系不错的朋友放学留一下,说有事跟我们说。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仍然记得他那一脸的落寞,说他爸爸要给他娶个后妈。

后妈很快进了门,而且不是一个人,她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她们住进了他原来的家,后妈带来的孩子住进了他和弟弟的房间,从此那个家再也没有他们兄弟俩的房间了。意料之中,后妈待他们并不好,不知道他爸爸怎么想的,自己两个儿子不管,去养别人的两个孩子。

也许他到那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努力学习了,所幸他天资聪颖,第二年超常发挥考上了我们县重点中学,而且分数是免学费的。不知道他当时的成绩要是交学费还能不能去上,初中我们不在一个班,联系不多,只知道三年后他没考上重点高中,就没再上学了。

后来我继续上高中,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回老家的次数也不多,断断续续地了解到他的消息。有后妈就有后爸,他后妈不让他们兄弟俩进他们之前的家,有时候甚至赶他们出来,同桌的爷爷奶奶渐渐年迈,找他后妈理论,后妈竟然动起了手。青春期的兄弟俩已忍无可忍,合起来将后妈暴打一顿。从此,虽然震住了后妈,但也彻底撕破了脸。同桌爸爸经常不在家,家里一切自然是后妈操持,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他们兄弟俩算是没人管了。

后来,听说他成了大龄青年,没有正式工作,家产又在后妈手里,成家困难。好不容易娶了本村一个女的,却又是在外面玩够了找个老实人嫁的那种,不能生育,又离婚了﹉

这么多年只在村里遇见他一次,脸上的笑容还能让人想起当年那个少年,可是笑容里又带着落寞,令人惋惜。想起当初,他总有看不完的故事会,连环画,杂志,这些他妈妈买给他的课外书是多么让我们羡慕。想必他妈妈应该也是个注重教育的人,假如他妈妈还在,他的人生肯定不会是这样......




陈继川5岁时,母亲上街买东西,一去不回。他听说,母亲是嫌父亲穷,与人私奔了。11年后,母亲身患癌症,哭求与陈继川相认,向他讲述了当年的苦衷。

陈继川这才得知,母亲是被父亲买来的,他瞬间原谅母亲。没想到母亲的现任丈夫说了一句话,让陈继川忍不住跪地痛哭。

“野孩子”

1991年,陈继川出生在安徽一个偏远农村,和父母住在2间土房里。


5岁那年的夏季傍晚,母亲悄悄对他说,你在家乖乖听话,妈跟你堂姐上街,给你买雪糕吃。


天黑了,堂姐回来了,母亲却不见了。


家里乱成一锅粥,说他妈跑了,要派亲戚邻居去追。

一连几天,小继川哭闹不止,发起高烧,闹着要找妈妈,像得了失心疯一般,拿脑袋撞墙。


大伯母紧紧抱住他,安抚道,好孩子,你妈去走亲戚了,过几天就回来了。


可是,直到母亲的样貌在脑海中淡化,陈继川再也没见过母亲,只能与父亲陈忠怀相依为命。


父亲每天忙着做农活,陈继川的童年,大部分是在大伯母家度过。


他每次向大伯母问起母亲时,大伯母总是沉下脸来:“不准再提她,她是一个坏女人,不要你了。”


而父亲偶尔说起母亲,脸上总是浮现一抹微笑,继而重重地叹气:


“你妈长得很漂亮,十里八乡没有比她美的。”


随着陈继川一点点长大,母亲成了全家人的禁忌,谁也不会在他面前谈起。


只有大伯母会嘀嘀咕咕地抱怨,天底下怎么有这么狠心的女人,自己的儿子说丢就丢。


每当这时,陈继川总像做错事一般,躲在一旁,生怕惹得大伯母心烦。

上学后,他因为没有母亲,成了同学们嘲笑的目标。


总有粗鲁的孩子在他背后扔石子,大声喊着:“野孩子!你妈跟人私奔了!”


后来,他又陆续从别人口中听到,母亲八成是嫌弃陈家穷,跟其他男人去奔好光景了。


流言蜚语让陈继川抬不起头,进入青春期后,他更加自卑,变得沉默寡言。

14岁时,因为父亲无力负担他的学费,再加上无法忍受校园霸凌,原本成绩不错的陈继川,早早辍学了。


他跟着亲戚,前往南京,辗转在工地和车间,由于年纪小,又没有技术,只能做小工和学徒。


当很多同龄孩子还在父母跟前撒娇时,陈继川每天却早早起床,混在大人堆里出一天苦力后,再浑身酸痛地回到宿舍。


工友们心疼他年纪小,对他颇为照顾,而让大家暗暗钦佩的是,陈继川虽然看起来矮小瘦弱,可不管再苦再累,从没有抱怨过。


每月发工资后,陈继川总是第一时间,给父亲寄过去一些,让他改善生活。


陈继川见识了大城市的繁华,也结交了新朋友,但是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思念更加强烈。


一个念头一直在他脑海里浮现:母亲为什么要狠心抛弃他?

或许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07年的一天,陈继川突然接到父亲从老家打来的电话


“你妈妈得了绝症,想见你一面。”


一时间,委屈、愤怒向16岁的陈继川汹涌袭来,他忍不住对着话筒咆哮道:


“她说走就走,抛弃我们10多年,凭什么她想见,我就要见?”


接下来,在父亲陈忠怀的讲述中,他这才明白当年发生的一切。

拐卖

1990年,20岁的苏志芬,告别四川老家的丈夫和刚满周岁的儿子,独自踏上列车,在介绍人的带领下,前往上海做保姆。

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下车后,看到四周荒凉的场景,苏志芬这才知道,所谓的介绍人,是人贩子。


人贩子以4200元的“高价”,将她卖给了安徽寿县的农民陈忠怀。


30岁的陈忠怀,第一眼就喜欢上这个水灵的川妹子,可苏志芬却陷入深深的绝望和恐惧中。


她连连哀求,放她回老家跟丈夫和儿子团聚,她会归还陈忠怀的4200元,还告诉陈忠怀,买卖人口是犯 法的。


陈忠怀却憨憨地笑了:我知道犯 法,可我家穷,如果不买媳妇,就要打一辈子光棍。

接下来,苏志芬被软禁起来,就连窗户都密密地绑上铁丝。


她心如死灰,要不是挂念家乡的儿子,早就走上绝路。


几个月后,苏志芬发现自己怀孕了,想想自身处境,以及孩子的未来,她咬着牙,狠狠地捶打肚子,想把孩子打 掉,却无济于事。


最终,她生下儿子,取名陈继川。希望儿子长大之后,能记住妈妈来自四川。


看着肉乎乎的儿子,苏志芬内心的抵触瞬间被天然的母爱代替。


再加上她从未放弃逃跑的想法,她明白,一旦成功,就意味着与小儿子骨肉分离,毕竟她的合法丈夫,不会容忍小儿子的存在。


出于内疚,苏志芬对小儿子加倍疼爱,只为弥补未来可能出现的分离。

虽然为陈家生下孩子,陈家人依旧没有放松对她的看管,每次出门,必须有人寸步不离地“陪同”。


直到儿子5岁时,苏志芬才找到逃跑机会。


那天,陈忠怀让8岁的小侄女跟着苏志芬,一起去商店买烧火钳。


苏志芬让小侄女先进商店挑选,她则跳上一辆路过的三轮车,又一路辗转回到四川,与家人团聚。


苏志芬走后,陈忠怀父子俩的日子苦不堪言,陈忠怀内心难免对“妻子”充满怨恨。

所以,当37岁的苏志芬宫颈癌复发后,委托记者上门寻找儿子时,陈忠怀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他表示决不会让苏志芬见到儿子。


“我那么喜欢她,对她真心实意,哪怕她80岁了我也要,可她却这么对我们!”


半个小时后,陈忠怀的情绪平静下来,由于挂念苏志芬的病情,他还是拨通了对方的电话。


时隔11年,听到苏志芬虚弱的声音,陈忠怀忍不住落泪,答应让儿子与她相见。

正牌丈夫崩溃

而听完父亲的讲述后,尤其得知母亲时日无多,陈继川握紧话筒,哽咽地说道,同意与母亲相认。


第二天一大早,陈忠怀揣上亲友们凑的1000元路费,先去南京找儿子,再结伴前往四川。


三天后,父子俩穿戴一新,走出眉山车站,苏志芬的弟弟早就在外举牌等候。

16岁的陈继川,虽然打工两年,却依旧稚气未脱,他长相清秀俊美,五官像极了母亲。


就在父子俩对即将到来的相见忐忑时,却突然得知,见面时间要延期。


因为苏志芬的合法丈夫何朝平, 强烈反对他们出现在自己家中。


原来,当年苏志芬回家后,这才得知丈夫带着儿子,变卖全部家产,6年来到处寻找她的下落。


让她惊讶的,是儿子何健的变化,6年不见,他已经从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长成黑瘦的小男孩,紧张地躲在丈夫身后,拿眼睛悄悄看她。


苏志芬心生愧疚,担心丈夫会受到伤害,只讲述了被拐卖的经历,没有吐露小儿子的存在。


11年来,夫妻俩约定俗成一般,再也没有提起过那段令全家人痛苦的过往。


直到1个月前,18岁的儿子刚拿到医科大学通知书,苏志芬就查出宫颈癌复发,随时会失去生命。

大限将至,她恐惧不已,往事如过往云烟,在她脑海浮现,想到对小儿子的亏欠,苏志芬夜不能寐,只想在有生之年与小儿子见一面,求得他的原谅。


当她鼓起勇气,将实情悉数告诉给丈夫何朝平后,正在做饭的何朝平瞬间愣住了。


作为男人,他实在无法接受,情绪顿时激动起来:“你怀上之后,可以不要啊!”


苏志芬也上来情绪,气呼呼地说道:“当时我身不由己。”

这时,18岁的儿子何健,却责怪母亲不早点说出实情。


童年缺失母爱的经历,让他对素未谋面的弟弟感同身受,生出无限的心疼。


他转头劝说父亲,母亲也是受害者,就算为了让她打开心结,好好养病,也该让母亲与弟弟相认。


在儿子的劝说下,何朝平这才点头同意。


没曾想会面当天,何朝平又改了主意,表示为了维护自家尊严,决不同意那对父子在家中出现。


就在何家三口发生争执的时候,陈忠怀父子俩待在宾馆里,一分一秒都是煎熬。

母亲跪地

陈继川担心不能顺利见到母亲,晚上他提笔写了一封信,倾诉衷肠:

亲爱的妈妈,我是您的儿子陈继川。以前大家都骂我是有妈生没妈养的野孩子,我说我有妈妈,她很漂亮……妈妈,我很想您……

短短两页信纸,承载了这个男孩长达11年的思念,还没等信送出去,第二天一大早,一个中年女人就敲响了房门。


陈继川一脸茫然,下一秒才反应过来,这是他的亲生母亲苏志芬。


苏志芬看到同样陌生的儿子,却顿时失控,拉着儿子的手痛哭不止。


陈继川的表情,却有些生硬尴尬,不知如何应对。


苏志芬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向儿子讲述了当年的苦衷。


“儿子,妈妈对不起你啊!”


就在这时,她从床上滑到地上,跪地倒在儿子身上,向他道歉。

母亲的这一跪,瞬间冲破了陈继川的心理防线,他拉起母亲,像小孩子一般,伏在母亲的肩头嚎啕大哭,倾泻11年来的委屈与思念。


担心母亲情绪激动影响病情,他又主动安慰母亲:


妈妈,我不怪你和爸爸,我已经长大了,懂事了,能谅解你们当年的难处。”


横亘在母子俩中间长达11年的隔阂,在这一刻消失殆尽。


而一旁的陈忠怀,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咧开嘴角,眼角的泪却没有断过。


这时,苏志芬提出,要带父子俩回家看看,她希望家人能接受这段过往,也能接受她的小儿子。


她更希望,万一哪天她离开人世,两个儿子能够相互扶持。


可是,家人能放下成见,接受这个可怜的孩子吗?

两个“丈夫”相见

一行人来到苏志芬的娘家,一进门,苏家人就将陈继川团团围住,嘘寒问暖。


哥哥何健亲热地拉着弟弟坐下,向他讲述了自己的童年经历,兄弟俩的心迅速拉近。

何健希望弟弟能理解母亲的苦楚,而弟弟也开朗地说道,他现在一点也不怨恨母亲。


这一刻,母子三人其乐融融,房间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团聚的喜悦。


唯独有一个人,躲在热闹之外,内心五味杂陈,那便是何朝平。


作为正牌丈夫,他不想参与这场尴尬的认亲,可如果不出面,又觉得窝囊。


一番纠结后,他终于起身进屋。


两个男人正面相见,尴尬的气氛迅速在空气中蔓延,谁也没有说话。


几分钟后,陈忠怀终于鼓足勇气,拿出提前买好的一条烟,递给何朝平,企图打破僵局。


何朝平再三推开,以不抽烟为由拒绝了,而他的怒火,却瞬间爆发。

他表示,无法原谅陈忠怀买卖 人口的行为。


“你知不知道,你给我们一家人带来多大的痛苦?”


陈忠怀尴尬地笑了笑,挠了挠头没有答话。


何朝平更加气愤了,他要求陈忠怀对妻子进行经济补偿。


这一次,陈忠怀没有继续沉默,但是他的一句话瞬间引起众怒:


“她得这种病,绝不是偶然,可能是你没有照顾好。我想把她带走照顾。”


末了,他还补充了一句:“也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何朝平瞬间起身,大声吼道:“你想都别想,我再没有本事,也轮不到你接她走!”


就连苏家人,也无法接受这种无理要求。指责陈忠怀毫无愧疚之心,不仅不想赔偿,还要拆散女婿一家。


眼看气氛剑拔弩张,小儿子陈继川扑到父亲身边,大哭不止。


他向众人解释道,父亲不是不想出钱,而是实在没钱。多年前自从房子倒塌后,由于没钱盖房,他们现在还住在大伯的老房里。

也是因为穷,他才早早辍了学。

16岁的男孩,代替木讷的父亲,对着何朝平不断地鞠躬致歉:

“叔叔,求您别生我爸爸的气,也埋怨妈妈,我会好好挣钱,替我爸还钱,给妈妈治病。”

何朝平看着比儿子还小2岁的陈继川,或许想到当年他和儿子的处境,眼底浮现一丝心疼,情绪也松弛下来,他表示不再计较。


最后,陈忠怀站起身,努力地组织着语言,当众对当年的行为致歉,他说会外出打工,挣钱帮苏志芬治病。


为了同一个女人,两个男人暂时达成了和解。

可惜在2008年初,苏志芬因为病情加重,离开人世,去世前,两个儿子守在她的身旁。


何健和陈继川,一个在西南医科大学就读,一个在南京打工,他们秉承母亲遗愿,时常电话联系,感情甚是亲厚。


如果苏志芬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感到欣慰。

有人问,孩子没有妈妈会不会很苦?

韩剧《请回答1988》里有一句台词:

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它既能呵护孩子的成长,也能抚慰孩子的心灵,更是孩子成人后,背后坚强的倚靠。


毫无疑问,没有妈妈的孩子,一定很苦,苦不堪言。


而即使有妈妈,如果不能给予有效陪伴,孩子一样会苦。


就像苏志芬的两个儿子,在幼年最需要母亲关爱时,都先后经历了骨肉分离之苦。


令人感动的是,他们承受过伤害,却依旧成长为温暖又懂事的男子汉,给母亲带来安慰。


其实,这是一期央视于2008年播出的真实栏目,距今已经过去10多年。


因为人贩子的一己私利,再加上陈忠怀的知法犯法,导致了两个家庭的悲剧。


庆幸的是,随着国家打击力度加大,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呈逐年下降趋势。


根据《白皮书》数据显示,拐卖妇女犯罪人数,从2012年的3699人,下降到2021年的1135人,年均下降12.3%。


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天下无拐,天底下再没有苏志芬这样的悲剧。


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陪伴与关爱下,快乐成长。


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我是米粥的阅读时光,热爱阅读,随时分享人生百态,欢迎关注~


原创不易,欢迎点赞、评论与转发,您的喜欢,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没有妈妈的孩子真的会很苦,也很可怜!

我弟弟的女儿,在孩子六个月的时候,我弟媳妇儿就借口家里条件太差走了,当时我弟一蹶不振,对孩子不闻不问,自己一个人在外面打工。

可怜的孩子当时吃奶粉,我妈都买很便宜的那种,看到孩子也可怜。我侄女只比我儿子大三个月,当时我也在带孩子没有婆婆帮忙,就把我妈和我侄女接到我家一起带,相互也好有个帮衬,从那以后吃喝拉撒都是我负责。

孩子在一起我都是一视同仁的对待,两岁之前她总是欺负我儿子,我们还很欣慰,觉得她不会像其他没有妈妈的孩子一样可怜。

在两岁以后就慢慢发生变化了,我儿子叫妈妈,她也跟着叫妈妈,然后两个孩子就会打架,都抱着大腿哭说是自己的妈妈,每次她一哭我妈就跟着哭,特别心酸又特别可怜。我妈跟她说让叫姑姑,她会哭的更凶,没办法就依着她叫。

上幼儿园以后她爸会给学费,关心还是比较少,也可能大点了懂的就多些了,我妈也教她喊姑姑了,性格慢慢变了,变得特别难沟通,小气自私自利。只要是她喜欢的东西必须得到手,不然就是在地上撒泼打滚,都考虑她没有妈妈可怜,很少打她,偏偏养成了她的坏毛病。

每次不听话就说要妈妈,我们就骗他说,妈妈在外面打工赚钱,过年给你买新衣服呢?

再大一点,可能是真的想妈妈,总是问我们:“我妈妈在哪儿,你们喊她回家好吗”,我妈只要听她说要妈妈就会哭,一老一小一起抱着哭,心里就像针扎一样。

心想这个世界怎么会有这么狠心的女人,自己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说抛弃就可以抛弃,看到那张可爱的脸,真的不忍心伤害她,总希望可以和同龄人一样有个快乐的童年。

去年上小学了,更懂事了,我妈也告诉她,妈妈不回来了。她也不再说想妈妈回家了,我弟弟也算是走出当年的阴影了。每个礼拜会发视频回家问候她一下,每次发视频她都会跟他爸说:“爸爸你再给我再个妈妈好吗?”我们都无言以对。

其实我弟家里条件不算太差,只是住在山里,从城里坐车要两个多小时,房子是两层楼的砖房。这几年我弟也懂事务实了,在城里离我不远的地方定了一套房子,不是没有找,关键别人一听说原本有个孩子就不愿意了。孩子的心愿很简单就是希望有个妈妈,可是却一直没有实现。

可能是这么多年跟我一起生活习惯了,虽然她不再叫我妈妈,可是她跟我儿子一样,喜欢粘着我,只要在家走哪儿都跟着,连过年她爸接她回家她都不回。我妈和我弟都回家了,她一个人留在我家过年,她说她喜欢在我家生活,在我面前特别懂事,可能怕我嫌弃她,自己睡觉自己洗脸刷牙洗脚,除了性格依旧没变。

有时候看到她努力懂事的样子也觉得特别心酸,明明可以和别人一样依偎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却在努力讨好别人。

我自己从小也是在缺少爱的环境下长大,太能理解没有爱的孩子有多可怜。无论别人对她再好都替代不了母爱!没有妈妈的孩子从小缺少母爱,还要面对别人的冷言冷语,怎么能不苦?

好在她一直跟我在一起生活,包括我老公对她都很好,她又比别人多了一份爱,也希望天下每个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妈妈   孩子   后妈   小儿子   小龙   奶奶   弟弟   当年   丈夫   儿子   父亲   爸爸   姐姐   母亲   同学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