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选择定都许昌,而放弃了繁华的洛阳呢?

公元196年,权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汉献帝刘协从洛阳迁都许昌,此后四年,汉朝的朝廷与汉献帝本人一直都居住在许昌。

许昌距离洛阳不过两百公里,但这个地方却是曹操霸业的起点,意义非凡。

东汉原本的都城位于洛阳,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东汉末年皇权甩尾,地方上军阀割据,汉朝皇帝已经失去了对于权臣、军阀们的实际控制,基本沦为花架子。

刚开始,董卓利用外戚的力量废除汉少帝刘辩,扶持刘协也就是汉献帝登基,把持洛阳。

董卓这么做,其他地方的军阀自然不满,因此纷纷搞事情,在各地进行割据。

由于董卓把事情给弄得不可收拾,遭到了各地军阀的联合攻击,无奈之下他带着汉献帝跑到了关中的旧都长安,还一把火把洛阳给烧了。

董卓走之前放火,导致洛阳城与大多数的宫殿都被毁掉,硬件上不适合作为都城。

董卓在长安也没过多久的好日子,就兵败被杀,随后,李傕与郭汜联手攻破长安,两人都想着争夺权位,而汉献帝最终被郭汜挟持,又返回了变成废墟的洛阳。

实际上不仅是洛阳,长安也因为军阀们整天打来打去,被破坏殆尽。

汉献帝回到洛阳的时候,虽然他手里的皇权已经没落,但毕竟还有名分,于是下诏勤王。

在各路勤王的大军之中,曹操算是实力最强悍的一个,曹操原本的根据地位于山东中西部的兖州一带,那时候作为兖州州牧的曹操,也没能力去管汉献帝的事情。

直到后期,曹操实力增长,势力范围扩展到了中原地区,将许县也囊括其中。

曹操让汉献帝迁都许昌,也是经过各种考虑的。

首先就是长安与洛阳这两座旧都,长安距离曹操的势力范围太远,而且兵连祸结,被破坏得非常严重,洛阳也因为董卓的一把火,加上后来的战争,变成了一座废墟。

再者,洛阳并非曹操控制的地盘,无论关中还是洛阳,当时都处于其他人的掌控之中。

曹操已经做好了挟持汉献帝的准备,他断然不能让汉献帝待在洛阳或者去长安。

而洛阳不远处的许昌,则成为了曹操挟持汉献帝迁都的最理想地区。

许昌这个地方虽然不大,但周围物产丰饶水陆交通便利,并且完全处于曹操控制之下,跟周围其他的军阀势力之间,都有比较大的缓冲地带,比较安全。

另外,当时袁术在寿春称帝,寿春在淮河之滨,而许昌在淮河支流颍河旁边,靠近黄河。

曹操曾直言:河南是天下之中,许都又是河南之中,北界黄河,西控虎牢关,南通江淮,实乃天下形胜之地!这也看得出许昌的地理位置之优越。

定都许昌,顺河而下就能直接威胁到袁术,能够掌握江淮地区。

再者,汉献帝到了许昌,南边有袁术的威胁,他只能乖乖听曹操的话,更利于曹操掌权。

当然,曹操也并非完全没有考虑过洛阳,毕竟那里是正统之地。

但且不说洛阳当时已成为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想要修复就耗损巨大,更何况洛阳毕竟是天下士族公卿最认可的城市,是所有忠于汉室之人最认可的城市。

要是选择洛阳,并不适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还会加剧风险,受到更多的攻击。

相对来说,许昌的规模虽然小,但应该有的全都有,而且发展潜力很大,又方便经营,曹操挟持汉献帝迁都到许昌,自然也是为了长远考虑。

简而言之,曹操放弃洛阳而选择许昌,一来是因为洛阳损毁严重,二来洛阳容易落人口实,让曹操处于风口浪尖,相比之下作为曹操势力范围且条件理想的许昌就是最好选择。




天子本在长安,董卓去世后,长安地区被郭汜,李傕割据势力把持。郭汜,李傕被杨彪使反间计自相残杀,帝被裹挟逃离长安,在战乱和逃难中抵达洛阳。“帝入洛阳,见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宫院中只有颓墙坏壁″既无强大的军队护卫,也无现成的建筑防御,只得向东奔命。而中原地区正是曹操的势力范围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强迫献帝及文武百官迁都于许昌,即许都。

迁都,归根在于彼时的洛阳,曹操根本就守不住。当时的曹操势力还不强大,若定都洛阳,除了耗费大量物力人力和时间建设宫城外,最主要是洛阳三面环敌。曹操无力拒敌。若此时曹操定都洛阳,北有袁绍、张扬,西有马腾、郭祀、李榷,南有刘表,可以说洛阳在当时就是四战之地,根本就守不住。就算曹操守得住,他也需要时刻面临着四方诸侯的虎视眈眈,根本就不可能有安心发展的机会。因此,迁都是必然的。


  那为什么要迁都许昌呢?许昌既是曹操的大本营,也是当时曹操的势力范围中最合适定都的地方。许昌北有太行山和黄河天险,西有嵩山,伏牛山作屏障,南有大别山作围挡,中间沃野千里物产丰盛,水路陆路交通便利,易守难攻。对于曹操而言,定都许昌,对他的宏图霸业极其有帮助,因为许昌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

事实也证明,曹操的决定是正确的,定都许昌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纵横捭阖,成就了他的霸业。




最早为曹操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其实是毛玠,毛玠的原话是:

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这话的意思是说:应该尊奉天子,号令那些不肯服从的人,努力发展农业,储备军用物资,这样,称霸称王的伟业就能成功了。

这应该是曹操早期的政治战略,这个战略没有错,既然要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曹操显然要考虑如何才能实施这个战略,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天子住在哪?哪里才是都城呢?

毛玠为曹操提出自己的战略规划时,汉献帝刘协还在李傕与郭汜的控制中,整个朝廷如同军阀手中的傀儡,尊严丧失殆尽,甚至连吃饭、安全等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难以实现,汉帝及一帮大臣整日生活在军阀的恐怖之中。

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195年,汉献帝刘协摆脱了李傕、郭汜的控制,从董卓选定的都城长安一路东逃,走投无路之下汉帝回到了曾经的旧都洛阳,汉帝的东归,让曹操有了实现战略的机会,几乎是同一时间,曹操选择了许昌作为汉帝的都城。

曹操历来以战略和计谋出名,汉帝回到洛阳之后,曹操开始实施自己的战略规划,曹操第一步做的是:合纵连横,面见汉帝。

围绕在汉帝身边还有数支军阀组成的军队,有汉帝岳父董承、白波军将领杨奉、白波军将领韩暹、河内太守张扬等人,这些军阀为了权力与地位,相互之间明争暗斗,经常发生战争,谁也不服谁,谁也无法一家独大,比如韩暹攻打董承,董承投靠张杨。

有了这些军阀的存在,曹操想要迎立汉帝是不可能的,曹操最初派曹洪面见汉帝,结果被阻止,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出现帮助了曹操,这个人就是董昭。

汉献帝刘协

董昭以曹操的名义写信给杨奉,表达了合作的意愿,杨奉本是白波军将领,说白了就是起义军,连政府军都不是,仅仅因为投靠了李傕,摇身一变成为政府军,但他在朝廷中并无联友,处于孤立的地位,导致需要外部势力合作,来巩固自身地位。

于是杨奉开始帮曹操说话,建议让曹操面见汉帝,几乎同一时间,处处受到排斥的汉献帝岳父董承也开始导致外部势力联手,曹操又及时联系了董承,董承也成为曹操在朝廷中的盟友,有了董承和杨奉帮忙,曹操成功见到了汉帝,这只是第一步。

曹操第二步做的是:离间对手、迎立汉帝

曹操见到汉帝之后,首先是给汉帝进贡,提供粮食及各种生活用品,这在当时无异于雪中送碳,然后曹操趁机奏报韩暹、张杨的罪过,这明显就是曹操联合杨奉与董承,打击韩暹与张杨,这既是合纵连横,也是离间对手。

曹操迎立汉献帝

韩暹知道曹操在汉帝面前奏报自己的罪过后,居然只身单骑逃离了洛阳,转而投靠了杨奉,要知道曹操手中有兵和粮,又有董承和杨奉的支持,所以韩暹势单力薄,韩暹一投靠杨奉,杨奉才意识到曹操不简单,马上就跟曹操反目了。

曹操第三步做的是:定都许县

接下来曹操准备把汉帝迎立到许县,这应该是曹操早就确定好的战略,虽然史书上说定都许昌是董昭的建议,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曹操显然不会轻易听信董昭的建议,就把如此重大的战略规则确定下来,这应该是早就确定好的战略。

董昭与曹操有过一番交谈,董昭曾经对曹操说:

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196年迁都许县

董昭的大意是:将军(曹操)您发动义兵以诛杀残暴叛乱的人,入京朝见天子,辅佐护卫王室,这就是跟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一样的功业了。但下面的众位将领,各有不同的想法,未必愿意服从您,现在您留在京城匡扶天子,形势会有所不便,只有将天子转移到许县了。但朝廷中人四处流离,刚刚返回故都,远近之人都在盼望,希望能迅速安定下来。现在又转移圣驾,就不能满足大家的心意。

董昭提到移都许县,曹操马上同意了,这说明董昭的建议与曹操的战略不谋而合,那么问题来了,曹操为什么要定都许县?

1、洛阳被董卓毁了,重建耗时耗力,只能另寻都城。

首先得说明洛阳肯定不适合当都城,当初董卓迁都洛阳时,把洛阳全城的人口都迁走了,把财富全部抢劫了,然后一把火烧了洛阳,之后的洛阳就是一片废墟,连个完整的宫殿都没有,需要很多的钱财来修建宫殿。

汉末军阀割据

洛阳一没人,二没钱,三没房子,属于啥也没有的废墟,一切都需要花钱重建,显然以当时曹操的实力来说,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就算曹操有这个实力,也需要对外用兵,讨伐不服从的诸侯,而不是把钱花在建房子上。

曹操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放弃洛阳,另寻都城,曹操选都城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现成的宫殿,二是要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而当时的许县是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最好选择。

2、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定要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

曹操最早的根据地是在兖州,他首次起兵是在兖州陈留郡,曹操后来成为兖州下辖的东郡太守,在击败青州黄巾军后,曹操逐渐控制了整个兖州,还击败了吕布、陈宫的军队,牢牢控制了兖州。

接下来曹操面临对外扩张的选择,曹操向东想攻取徐州,向南则夺取了豫州,向西则是洛阳,向北则是冀州,曹操为了迎立汉帝,首先夺取了豫州,豫州成为曹操的第二个控制区,也成为曹操最为稳定的势力范围。

曹操

曹操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定要在自己的势力范围,要么在兖州,要么在豫州,可是兖州因为陈宫、吕布的原因,已经发生了三年的战争,整个兖州也因为战争,显得破烂不堪,而没有经历长时间战争的豫州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许县就是豫州下辖的县,因此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3、许县的地理位置独特

曹操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人,从安徽亳州到河南许昌的距离是200公里左右,在当时骑马的话,只需要一两天时间就能到达。

曹操控制汉帝是一种特殊的异地控制,曹操本人常年在外征战,不征战的时候,曹操也是很少面见汉帝的,最初曹操是把自己的家乡作为大本营,不打仗时,就回到家乡谯县,许昌离亳州不远,曹操方便控制许昌。

另外,曹操手下的文臣大多出自豫州颍川郡,像荀彧、钟繇、郭嘉、陈群等人都是颍川郡人,从颍川到许县只有50公里,骑马半天时间就能到,当时朝廷的政府工作由荀彧主持,荀彧就是当地人,在当地有很大的人缘与关系,能为曹操省去很多麻烦。

东汉十三州

同时,定都许县有利于吸引天下人才前来投靠朝廷,从整个东汉地图来看,许县大概是在最中间的位置,从全国各地到许昌的距离大致差不多,位于天下之中,还是传统的中原地带,有利于统治整个天下。

许县往南则是江汉平原与长江流域,往北是传统的中原地区,往东是徐州与江淮一带,往西北是洛阳,往西是关中,地理位置很好,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之前,曹操选择许县作为都城是合理的。




这个说法就不对。洛阳已被董卓烧毁,曹操不得已迎献帝于许昌,许昌是临时首都,洛阳建好后,曹魏又迁回洛阳。




“天子入洛阳,宫室烧尽,街陌荒芜,百官披荆棘,依丘墙间。州郡各拥兵自卫,莫有至者。饥穷稍甚,尚书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饥死墙壁间。”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洛阳已经因为连年的战乱出现了饥荒,甚至洛阳皇宫已经被董卓一把火给烧了,甚至就连这陵墓里面的宝贝都被人掘了挖了。

但是这洛阳真的就被这董卓一把火给烧没了吗?那可不是,洛阳城自从东汉确定为都城已经有一百多年,这座城在天下人的心目中已经神圣不可侵犯,即使被烧了,出现了饥荒,甚至一时间也不可能养活那么多的部队人口,但是这汉献帝在逃亡之时,最先想到的还是要逃回自己的大本营洛阳。

因为这洛阳是生养自己的人,并且在洛阳有一批富庶一方的士族,凭借他们的力量,汉献帝可以东山再起。

董承带着汉献帝一行人逃亡到了洛阳之后,董承令曹操前来守护天子一起迎接汉献帝的到来,但是这曹操已经不复当年那个忠于汉王室的曹操了,而是一个有野心的军阀。

等到这曹操赶来洛阳,竟然趁机占领了洛阳城,顺带着还将这汉献帝掳走去了许昌,来了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码。

要知道,许昌在东汉时期只是一个弹丸之地的许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许昌的知名度还得感谢曹。但是这曹操既然占领了洛阳,甚至也有机会控制汉献帝,怎么就不在洛阳定都,而是将这都城改成了许昌呢?

虽然开门最先提到了这洛阳城已经被战火波及,出现灾情饥荒等,也就是说洛阳城需要资金去重建,洛阳城的那些士族们跟曹操很熟?会给他出钱重建洛阳城?那不是开玩笑,能不去招惹曹操就不错了,不可能给曹操重建洛阳城。

不过也像上文提到洛阳城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依然还是神圣,所以这曹丕逼着汉献帝称帝的时候变开始掏出自己口袋里面的闲钱重建洛阳城。

一开始曹操挟天子的时候,口袋里面的那点资产能养活自己手底下的那点弟兄都有点困难,谈何重建?如果选择洛阳城,曹操大部分的精力不得花在重建洛阳城上,哪天这袁术以及周围的军阀打过来,自己的军队可能连饭都吃不饱,怎么能拿起武器回击抵御呢?

所以不管这曹操选择哪里定都城,反正这洛阳是不可取了。不过要肯定的一点,这魏国的首都依然还是在洛阳,许昌也只是汉献帝的一个行宫而已。

除了洛阳城被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重建以外,曹操考虑的点可远不止这些。

虽然曹操也想把都城定在洛阳,毕竟东汉人对于洛阳城还是有一定的归属感,拿下洛阳能安稳在里面建立基业,内心肯定是无比自豪的。

但是一旦曹操拿下洛阳,他便成为诸侯各路英雄眼中钉,大家一定会群起而攻打自己。

曹操手里有谁?汉献帝,正统的汉献帝在手,只要在洛阳,汉献帝就会凭借自己的正统血脉重整旗鼓,有实力有援军去扳倒曹操。

曹操这么多疑一个人,怎么没有想到呢?所以曹操老早就打算将自己的聚集点定在许昌,就连自己的大本营兖州曹操都没有考虑。

当时曹操的实力远不及袁绍,袁绍的实力靠近洛阳,曹操对袁绍的势力还是有所忌惮和防范,为了不让自己过早灭亡还是需要退而求其次定都许昌。

袁绍手底下的那些个谋士其实早就建议袁绍去迎接天子,如果袁绍听了,就可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定不会让曹操这么顺利就“挟天子”。

不过这袁绍觉得自己不是挟天子,而是被天子压着,有点压迫感不舒服,也就不这么干,可惜了,正好被曹操捡漏了。

这捡漏大王曹操可不得避开着点袁绍,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实力,即使这袁绍听闻曹操挟天子就后悔了,但是这曹操距离自己这么远,可打可不打,还是不打好,毕竟曹操当时的锋芒还没有那么尖锐,刺伤不到袁绍的眼睛。

我们再来看看洛阳的地理位置,地处平原,属于一个四战之地,四面八方都有强敌在那虎视眈眈盯着,往西边去不远到了潼关,实力强劲的李郭等人控制住了关中地区。

往北边望去,河内就这袁绍的底盘,还有张扬的底盘,南边更是有张绣盘踞在宛城,谁敢去洛阳定都啊?

虽然曹操迎接汉献帝的时候已经攻下了洛阳,不过还是要躲远点洛阳为妙,最后选择的这个许昌到底有什么优势呢?为何要定都许昌呢?

许昌在当时来看也不过是一个小县城,但就是因为这个才让许昌免受战乱的洗礼,人口以及各方面的资源依然还是保留得比较完整,所以这地方也适合曹操养兵蓄锐发展实力。

许昌位于河南省的腹地、豫东这块,距离洛阳和曹操的大本营兖州也不是很远,更接近于洛阳,哪天要重回洛阳或者逃回自己的大本营都可以。

许昌有三面被群山环绕着,西北有嵩山,西部有石人山、白云山、伏牛山等阻隔敌人的脚步,南部有大别山、博山等,东部属于一片开阔的平原。

靠着这地形上的优势,许昌可以做到进可攻,退可守,从长远角度上,曹操有远见有谋划。

许昌本地以及周围土壤肥沃,灌溉也很方便,还有大片的良田可以耕种,曹操在此地定都完全不用担心粮食问题,甚至以后行军路上也会粮草充足,这点可比那徒有外表名气好的洛阳要好太多了。

曹操选许昌作为都城具有长远战略思想在里面,定都于此不是考虑这块地方是否好看有面,而是更多考虑这块地方能否支撑柱曹操心中那一统天下成就一番霸业的梦想。

虽然许昌不似洛阳那般城高河阔,但是该有的支持都有,加上这优越的地理位置,选择许昌一定是当曹操最佳之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许昌   洛阳   兖州   关中   都城   挟天子以令诸侯   豫州   长安   军阀   东汉   朝廷   天子   势力   繁华   实力   战略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