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人心不足蛇吞象,源自"巴蛇吞象"出自《山海经 海内南经》。其文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意思是:有一种巴蛇(蟒蛇)能吃大象,把象吞下后三年,才把象的骨头吐出来。这种象骨服食后可治腹内的疾病。


由此可见,即使是神话中的大蛇,吞下一头大象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后来延伸为人心贪得无厌。"人心不足蛇吞象"语出明代学者罗洪先诗句:“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临头螂扑蝉”。

人心不足,指的是贪心不足。

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意思是人有眼,耳,鼻,舌,身五个感受器官与外界接触会产生色、声、香、味、触的感觉。

这五种感觉会产生欲望,于五欲执着而染爱之心是为贪。

贪、嗔、痴在佛家认为“三毒” 要戒,意为破除“三毒”执念,免生烦恼,扰乱心智。


但是,纯粹的理解为戒除一切所谓“三毒”,就是误区。比如,喜欢创业,白手起家,执着追求,合法经营,企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累积财富,为国家创收,解决就业。说白了,也是贪心所致,蛇吞象。这样说似乎不对,应该说符合道德的贪心是应该戒除呢?还是发扬?再比如,喜欢创业,白手起家,用不法手段,坑蒙拐骗,打击同行,恶意垄断,最后企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此举,也是贪心所致 蛇吞象。但诸位都心知肚明,此类蛇吞象不符合道德,也不守法,理应戒除,不能发扬。

我想世人皆知,此类不符合道德的贪心应当戒除,运用不法手段满足贪念更应该受到惩罚。世人运用“人心不足蛇吞象”讽刺的是不符合道德的贪心。看见财宝不问应得不应得,就想据为己用;看见美色,不问应得不应得 ,就想占为己有;看见谋财害命,不问是非,参与其中。这些现象确实是人心贪念所为,是不符合道德的,是应当戒除。

《红楼梦》塑造了王熙凤的形象,王熙凤在宁荣两府,可以说是横着走路的,日子过得如鱼得水,常常仗着权势,干预官家断案,放高利贷、收贿赂,谋取利益,把荣国府的银子都装到她腰包里。也正是因为贪欲膨胀,蛇吞象,把她推向了深渊,最后连个“棺材本”都没有,落得个草席裹身死去,真是够可怜、凄凉至极!


当然,古往今来贪心害命,蛇吞象的故事数不胜数。




一条蛇挡住了砍柴人的去路。

这天他运气不错,早早地就砍了一担柴。他特别高兴,心想,趁早把柴挑到市场上去卖,多换些钱买米。




他挑着柴,兴冲冲的往回走。走着走着,忽然看见有一条小蛇直挺挺的挡住了去路。

死蛇?他心里一阵狐疑。仔细一看,蛇受伤了,身上还在流血,似乎它还有气。

农人没有别的,就有一副好心肠。他叹了口气:大家活着都不容易。他就把蛇带回了家。

找了草药,帮蛇敷上。心想,死马当活马医吧,活不活就看它的造化了。

哪知,这蛇生命力顽强,它居然活了过来,慢慢的痊愈了。

家里多了一员,农人很高兴。每天干活回来,就看看蛇,给它弄点吃的。




谁知,蛇越长越大,邻居看见了都很害怕。再说家里也没合适的地方让它呆了。

于是,农人狠狠心,把蛇带到了山上,给它找了一个山洞,让它住下。

一番安慰之后,他打算离开。谁知,刚一转身,蛇说话了。

“主人,谢谢你救了我,以后你有困难我会报答你的”。

“你会说话啊?”

蛇点了点头。说那天我在渡劫,受伤了,多亏主人救了我。以后遇到困难就到这里找我。

农人很高兴。和蛇告别就回家了。

一个月后,农人打柴回家,发现有人围着城门口的布告,他一打听,才知道有人病了,需要百年蛇鳞做药引子治病。农人心动了。




能救人,还能得到重谢,有钱花,这事真不错。不就是一片蛇鳞吗?他想起自己救的那条蛇,它能说话,肯定有百年了。

于是,农人上山了。他跟蛇一讲,蛇答应了他的要求。

哈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人心不足蛇吞象   药引子   蛇胆   农人   樵夫   贪得无厌   人心   穷苦   宰相   灵芝   典故   山洞   眼珠   贪心   大象   大蛇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