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父母没眼界”你怎么看?

花季女大学生小玎,长相甜美,成绩优异,计划考研,前途美好,大三时却突然嫁给26岁的洒水工人,结婚刚两个月,小玎的母亲就说女儿白嫁了,她真不该图那点征收款嫁女儿。


小玎的母亲周凤华出生农村,前半生过得很不如意,她不仅认为是她读书少的缘故,还悟出一个道理,要想改变命运,唯有读书,上大学,考研,学历越高越好。


为了不让女儿小玎重复她的人生,周凤华从小就鼓励小玎认真读书,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小玎很争气,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长沙市一所重点大学,在读期间,还打算报考研究生。


看着女儿如此争气,周凤华很高兴,觉得将来女儿的命运一定很好。然而,小玎读大三时却突然嫁给一个26岁的洒水工人龙超。


一个前途美好的女大学生嫁给一个洒水工人,怎么看、怎么比,龙超都配不上小玎,这段不般配的婚姻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和理解。


小玎在嫁人前没谈过恋爱,人很单纯,又没有主见,周凤华觉得女儿肯定是被龙超骗婚了,而为了让女儿离婚,周凤华不仅辞掉工作,专程去长沙找女儿,还向电视求助。




在距离龙家不远处,记者见到了有些憔悴的周凤华。


周凤华告诉记者,小玎是经人介绍才认识龙超,两人认识3个月就领结婚证和举行了婚礼,到现在两人结婚刚2个月。


小玎是本科生,结婚前刚满20岁,正读大三,成绩优异,多次拿奖学金,不久的将来定能考上研究生,前途无量。


龙超26岁,职高毕业,跟他父亲在工地打工,负责开洒水车洒水,这份工作没有什么出息,也挣不到钱,连老婆都养不起。




周凤华先在介绍女儿的情况时,语气透露着骄傲,而介绍女婿的情况时,言语中却带着嫌弃和看不起。


记者不解地问周凤华,小玎刚满20岁,正值花季年龄,大学还没有毕业,你为什么让小玎那么早就嫁人?


周凤华先是顾左右而言他,含糊说主要是龙家急需一个媳妇,所以,小玎和龙超认识不久就匆匆结婚了。后来,在记者的追问下,周凤华才说出原因。


原来,小玎每年的读书费用大概2万,龙家承诺只要周凤华答应把小玎嫁给龙超,龙家会继续送小玎读书,并负担小玎的学费和生活费,在龙家的再三承诺中,周凤华才答应把小玎嫁给龙超。




小玎结婚时,龙家给了10.8万彩礼,这笔彩礼周凤华一分不要,全部交给小玎保管,留作以后用。


春节后开学时,龙家却违背了承诺,不肯负担小玎的读书费用,叫小玎用彩礼钱支付读书的相关费用。


龙家违背承诺,周凤华很气愤,她认为小玎就那么一点彩礼钱,都不够将来读研的费用,现在小玎开始动用彩礼钱,将来读研就没有钱了,到时小玎读研的费用又如何解决,小玎已嫁人了,她不可能再承担了。


周凤华除了气愤,还不愿再信任龙家,而且怀疑小玎落入了婚姻的骗局,现在小玎必须及时止损,和龙超离婚。


得知原因后,记者惊讶不已,为了每年2万的读书费用,周凤竟然让小玎早早嫁人,小玎结婚刚两个月,周凤华又因为小玎的读书费用逼着小玎离婚,这也太儿戏了。


就在记者惊讶时,龙超正好开车经过,周凤华眼尖,赶紧大喊女婿停车。见到周凤华突然出现,小玎和龙超一脸惊讶。


小玎刚下车,周凤华就埋怨起来,妈妈被你气得整夜睡不着,你在龙家被欺负了,妈妈很担心你,为了来找你,妈妈把工作都辞掉了。埋怨女儿后,周凤华又指责女婿,你们家违背承诺,不肯负担小玎的读书费用,叫小玎拿彩礼钱出来垫付,而你更是欺骗了小玎的感情,骗小玎结婚。小玎在你家生活得很不幸福,她经常打电话向我哭诉委屈,既然你给不了小玎幸福,那就离婚吧。


面对岳母指责和叫离婚,龙超急得向记者解释,根本不存在我家欺负小玎的说法,我也没有骗婚,事实上我和小玎的感情蛮好的,我们两人是因为有了感情才结婚。结婚时我家花了17万,春节时我给小玎5000元过年,亲戚们给的红包钱总共五、六千,我也都给了小玎,倒是岳母一天到晚说她见不到钱(现金),经常为钱吵闹,还打电话来骂小玎,每次都把小玎骂哭了。




面对丈夫和母亲的争吵,小玎一言不发,默默地走到一边,似乎是想躲避眼前的纷争。


龙超告诉记者,现在小玎在他家的所有的开支和费用都是他来承担。


这时小玎才开口说,她现在的生活费是从彩礼钱中支出的,龙家并没有信守当初的承诺负担她读书的费用。




见小玎的说法与龙超的说法不一致,记者对龙超说,抛开钱的问题,你们的感情还是有问题的,毕竟你们认识时间短,小玎平时都是在学校上课,周末才回你家,你们是周末夫妻,相处时间还是有限的。


周凤华插话说,他们认识时间那么短,能有什么感情,根本就没有感情。


龙超似乎有意回避感情问题,说结婚并不影响小玎的学业,他家人都赞成小玎读书和考研,不管小玎做什么,他都支持小玎。


记者问小玎,你喜欢现在的生活吗?


小玎说,也不是说喜欢,在龙家生活和在她家生活都差不多,但她总要为以后的生活着想。




见小玎似乎不信任自己,龙超有些慌了神,但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记者又问小玎,你刚20岁,正是花季年龄,而且大学还没有毕业,为什么你就选择结婚了?


小玎说,是妈妈强迫她去相亲和嫁人的,她人生阅历少,没见过什么世面,也没谈过恋爱,对感情和婚姻很茫然,觉得以后她也会走相亲这条路,迟早都要结婚,所以,在母亲的强迫下,她就和龙超相亲了,在交往中,她感觉龙超各方面还可以,最后,在妈妈的劝说下,她没想那么多,就接受了这段婚姻。妈妈强烈要求她嫁给龙超,是因为龙家准备征收了,多一个人就多一份的征收款,她嫁给龙超,以后的生活会过得好。




记者说,就算你妈妈要求你嫁人的原因与征收款有关,可你也是个有思想的人,我真的还是不能理解你。


小玎说,除了大学同学不知道她结婚外,知道她结婚的朋友、同学和一些亲戚都不理解她,即使知道龙家准备征收了,还是说龙超配不上她,经常问她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老公?


当初她接受这段婚姻和她的性格也有关,她6岁时父母就离婚了,母亲带着她再婚,再婚后就把她留在奶奶(继父的母亲)身边生活,然后外出打工,极少在她身边,对她关心也不够,自小她就缺乏安全感。




幸好奶奶待她如亲生孙女,但除了奶奶对她好外,极少有人对她好,所以,一旦有人对她好,她就很感动和珍惜。认识龙超后,龙超对她挺好的,经常陪她聊天、吃饭逛街和看电影,这让她很感动,也珍惜龙超。


这次母亲吵闹的导火线主要是龙家没有出她这个学期的生活费,龙家觉得她应该从彩礼钱先出。现在,她担心的是今后的生活费和学费龙家愿不愿意承担,是不是还要她继续用彩礼钱出。在钱的方面,她也有些困惑,也想弄清楚,弄清楚了她心里也有个防备,而母亲比她更加想知道,更在意。


她选择了这段婚姻,如果在这段婚姻中她得到了重视,被珍惜,她才觉得自己的选择值得。现在因为钱产生了矛盾,她会自然而然地想出许多不好的东西和念头来,很烦恼。


小玎说完,带着记者去她的婚房,在婚房光线最好的地方有一张书桌,书桌上摆着小玎考研用的书本。


小玎告诉记者她已经报考了研究生,今年年底就考试,一有时间她就看书,可是现在的烦恼和心中的困惑影响到了她学习,烦恼不只是钱,还有龙家要求她在征收前尽快生孩子,那样又多一份征收款。


随后,小玎拿出一堆妇科检查报告给记者看,她说前两天龙家一定要求她去做妇科检查即孕前检查,看她的身体适不适合怀孕,如果身体有问题,就赶紧治疗和调理,争取征收前能顺利怀孕生子。




说到怀孕生子,小玎一脸忧愁,因为她大学还没有毕业,而且她已经报考研究生了,今年年底就考试,在这种情况下,龙家却强烈要求她生孩子,她心里也不好受,一个生孩子会影响和耽误她的学业,二是她经济不独立,没有经济来源,她没法给孩子相应的照顾,没法承担起做母亲的责任,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她和龙超认识不久就闪婚,两人感情本就不够深,现在钱和生孩子的事困扰着她,影响到了她的学习,也让她和龙超的感情生出了间隙,她希望能够解决眼前的问题,让她安心下来学习。


第二天,记者约双方父母在龙家进行协商。


周凤华和龙超的母亲一见面就吵起来,龙超的母亲指责周凤华当初就是图钱才把女儿嫁过来,说白了就是冲着龙家准备征收而嫁女,那样可以搞点钱。结婚时龙家花了不少钱,几千元压岁钱也都给了小玎,婚后小玎的一切费用都要龙家负担,小玎手里的钱却一分都不能动用,暂时垫付也不行,龙家也是农村的,一下子哪能拿出那么多钱,现在周凤华硬是为了这点钱吵闹,除了钱,其他什么问题都没有。




周凤华指责龙超的母亲不守信用,当初说好了结婚后龙家要出钱送小玎读书的。现在龙家却说没有钱,连小玎的学费都不出,还指望小玎生孩子。




看着岳母口口声声提钱,龙超忍不住说,岳母从来就看不起他,嫌弃他学历低,觉得他配不起小玎,从他开始和小玎交往时就嫌弃到现在。当初刚认识小玎时,岳母就明确问他家里会不会征收,要是征收就让他和小玎谈恋爱,要是不征收就不同意他和小玎谈恋爱。




周凤华争辩说,如果她嫌弃龙超,又怎会让女儿和龙超谈恋爱,又怎会让女儿嫁进龙家,她并不是图钱而嫁女儿,而是她能力有限,希望通过这段婚姻能带给女儿更好的生活。


记者对龙超说,你家说小玎的母亲图钱,可是到现在来看,她确实没有拿你家一分钱,甚至连彩礼钱她都没拿一分。


龙超听后沉默了,岳母确实没有拿他家的一分钱。


周凤华劝小玎千万不要这个时候生孩子,因为一旦怀孕,就要休学一年,而且一怀孕就开始用钱,孩子出生后费用更多,生活会更难,还有,万一小玎生不出孩子,龙家可能会小玎不好,到时小玎的日子更难过下去。


小玎说,龙超的爸爸说生孩子就有钱了,钱的事不用她担心。




周凤华听后,气得骂女儿单纯,这话怎么能相信,结婚时就说很快就征收了,到现在都没有动静,如果最后不征收,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听到岳母不让小玎生孩子,龙超脸色沉重,不说话,毕竟现实的利益就摆在眼前。


龙超的母亲则暴跳如雷,说如果周凤华的态度一直是这样,那就上法院,离婚,退彩礼。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周凤华很后悔,说她当初真不该图这点征收款嫁女儿,现在因为钱闹矛盾,累死了。如果龙家连女儿读书费用都出不了,还要女儿生孩子耽误学业,说什么她也接受不了,她宁愿带女儿回家自己养,就算她乞讨也要供女儿读书。




看到母亲和婆婆互相指责,小玎默默地站在一边,神情沮丧,咬着嘴唇上不说话。


从龙家出来,周凤华不断重复都是她害了小玎,因为去年她腰间盘突出,疼得动不了,不仅整整半年没办法工作,还因为治疗花掉了不少积蓄,因此,她很担忧小玎读书的费用。




就在她担忧之时,媒人来她家里说媒,说龙家很快征收了,现在龙家急着为唯一的儿子龙超找个媳妇,因为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征收款,一旦征收,每人补偿几十万征收款,小玎若嫁给龙家,不会吃亏,而且龙家说了小玎嫁过去后可以继续读书,读书的费用龙家负担。




她听得很心动,龙超是独生子,加上家里准备征收,经济会很好,小玎若嫁给龙超,不仅解决了后面读书的费用,而且生活会过得好和幸福。她自己婚姻不如意,夫妻感情也不太好,这是她一辈子遗憾,她只能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小玎身上,只要小玎婚姻幸福,她的心愿也就如愿了。




开始时,小玎不同意去相亲,更不肯那么早嫁人,她就不停做小玎的思想工作,小玎向来没有主见,在她半劝说半强迫下,小玎不仅去相亲了,而且同意接受了这段婚姻。当然,她让小玎嫁到龙家,也是因为龙家再三向她承诺会负担小玎今后读书的费用。


原本,她觉得自己的负担太重了,而这门亲事刚好减轻她的负担,没想到到头来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龙家违背承诺,现在又闹成这样,这段婚姻没必要继续下去,小玎必须离婚。


周凤华逼着小玎离婚,小玎的婚姻难道就这样始于读书费用和征收款,也结束于读书费用吗,龙超又是怎么想的?


龙超说,在工地开洒水车,比在外面的工作轻松很多,收入养家糊口不成问题,加上年底家里就要征收了,他完全有能力养家,负担小玎的一切费用,给小玎幸福。




他一直排斥感情与拆迁挂钩,不想因为拆迁而结婚。他之所以拖到26岁才结婚,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份真实的纯粹的感情,找到一个互相喜欢的人,现在他找到了。


第一次与小玎见面,他就被小玎吸引住了,他和小玎是互相喜欢,有了感情才结婚的。虽然他和小玎从认识到现在不到半年时间,但他能理解小玎现在对他有点不信任,毕竟小玎成长经历不同,自小父母就离婚,母亲又不在她身边,她缺乏父爱,内心缺乏安全感,同时,小玎也可能受她她母亲婚姻状况和金钱观影响,但他作为小玎的丈夫,他会用爱去包容小玎,开导小玎,让她感受到爱和安全感,不要对未来担忧太多。


或许是龙超的话和真诚感动了小玎,当晚小玎打电话给母亲,叫母亲不要再管这件事了,因为龙家已经承诺按时给她出学费和生活费了,龙家是她现在生活的地方,她愿意选择相信龙家。


周凤华听后非常生气,叫小玎不要相信龙家,别被龙家骗了,但小玎不听。周凤华气得叫小玎以后有什么事不要再找她,学费的事搞砸了也不要告诉她。




小玎也说她以后有什么事不会再告诉母亲,即使母亲问她,她也不说。


看着母女俩在电话里吵架,小玎的奶奶说,小玎6岁就到他们家了,虽然不是亲生孙女,但她却十分疼爱小玎,小玎自小就很懂事和听话,是个不让人操心的孩子,但小玎的性格较内向,少和人交流,很多事她都是放在心里,不愿意说出来,小玎越是这样,她就越心疼小玎。




听了婆婆的话,周凤华感触很深,她决定第二天再次去找小玎,不然小玎一定会吃亏。


到了龙家,周凤华不肯进去,龙超的父母也不愿意出来,只有小玎和龙超出来。


小玎说公公婆婆昨晚给她5000元生活费了,不够的再给,以后的也按时给,至于生孩子,龙家也说了她愿意生就生,不愿意就先别生,读书的费用和生孩子的事目前解决了,她不希望这件事继续闹下去,她和龙超的感情没有多大问题,若继续闹下去,她和龙超的感情会受影响。




周凤华生气说,她吃饱没事做吗,她闹还不是为了小玎。


小玎说,她以后有没有钱,生活得好不好,都是她的事,这次她想自己做主,毕竟这段婚姻也是她选择的,她想用自己的方式来维护这段婚姻,或许以后她会后悔,但她不赞成母亲的做法。


听了小玎的话,周凤华还是生气和不相信龙家。小玎把母亲拉到一边试图平息母亲心中的怒火。但周凤华提出三个要求,一是龙家父母出来当着记者的面承诺,记者就是见证人。二是龙家负担小玎今后读书的费用,三是小玎毕业之前不能生孩子,现在生孩子,矛盾更深。




然而,龙家的父母不肯出来,最后龙超承诺他会负担小玎今后的所有费用开支,会给小玎一个幸福的家,直到老。




可是,周凤华还是不放心,说龙超说的话不算数,非要龙超的父母出来当面承诺。


见母亲如此,小玎显得很烦躁,对母亲也似乎失去了耐心。


周凤华埋怨说,小玎没把她这个娘放在眼里,小玎只有受委屈时才会找她,真的是气死了。


小玎烦躁说她以后不会再找母亲,也不会再告诉母亲,说完,她挽着龙超的胳膊离开。周凤华气得直跺脚和看着女儿的背影骂女儿。


见周凤华如此,记者忍不住说周凤华自身也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控制不住情绪,同时,叫周凤华不要太强势了,小玎是成年人,她也有自己的思想和选择,她已经结婚了,也能接受目前的生活,做父母的只要儿女幸福就好了,还叫周凤华不要再把自己的思想和不幸福的婚姻强加在小玎身上,叫小玎一定按她的说法去做,这样会适得其反。




记者劝周凤华后,又去劝小玎回到母亲身边,努力说服母亲能接受她的决定和选择。


小玎回到母亲身边,记者对周凤华说,一开始是你带着目的为小玎选择相亲对象,也是你强迫小玎嫁进龙家的,现在不论龙家做出什么承诺,但小玎嫁进这个家庭还算挺好的,小玎现在想珍惜这段婚姻,不想离婚,既然小玎已经选择了,你就接受吧,不然事情会闹得更僵,不仅影响小玎夫妻俩感情,也会影响母女感情。


周凤华不听劝,还是骂骂咧咧,非要小玎离婚。小玎见母亲如此固执和强势,不理解她对龙超的感情,带着阻丧和失望去转身离开,她能理解母亲的担忧,但她希望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即使万一将来不幸福,也是她一个成长经历,她不会后悔。


小玎离开后,周凤华也转身离开,边走边骂,还说她白嫁女儿了。



小玎自小就认真读书,成绩优异,上进心强,考进长沙市重点大学后,并没有停止努力的脚步,大三就报名研究生考试,美途美好,将来的婚姻也应该不错,至少能找到一个各方面比较相配的人。


然而,小玎的母亲因为眼前暂时的困难,以及图龙家很快征收,有征收款,就强迫刚满20岁的小玎去相亲和闪婚嫁给各方面与小玎不般配的龙超,认为小玎嫁进龙家,不仅解决了小玎每个学期2万元的学费,小玎将来的婚姻生活有了征收款,生活过得更好,却没有考虑如果小玎不过早嫁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前途会更好,也不懂一段好的婚姻并不是有了经济就幸福,好的婚姻精神比物质更重要。


结果,小玎嫁进龙家后,并没有像周凤华想像中的好,也让她后悔不已。小玎结婚刚两个月,龙家就违背承诺不负担小玎的读书的费用,而且为了多获得一份征收款还强烈要求小玎生孩子,导致两家因为钱产生矛盾,也因为小玎生孩子一事产生分歧,婚姻中的烦恼影响了小玎的学习。


虽然最后龙家答应按时负担小玎读书的费用,暂时不让小玎生孩子,但是这段一开始就以交易为目的、小玎因为感动而接受的婚姻,谁也不知道能走多远,不知道龙家还会不会再次违背承诺和强迫小玎为征收款生孩子,不知道小玎将来见世面多了,又会不会也嫌弃与她名方面不配的丈夫,婚姻再次亮起红灯。


有人说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没有钱,而是父母没有眼界,我很认同这句话,父母眼界的好坏对子女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


如文中的周凤华,她开始时的眼界是好的,鼓励小玎认真读书,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但后来因为眼前暂时的困难和看中龙家即将征收,让小玎早早嫁人,影响小玎将来的人生,也为小玎的婚姻埋隐患,得不偿失。


所以,父母的眼界一定要好,尽量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三观正,心胸广,格局大,用正能量去影响孩子,做孩子最好的老师以及孩子人生的指明灯,同时,为孩子做的每件事,都要认真考虑和衡量利弊,尽量做出最好的决定,或者给孩子好的建议。


最后,婚姻需要以感情为基础,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婚姻都不能以交换为目的,也不要过于看重物质,以交换为目的和重物质的婚姻走不远。




一个母亲领着三个年幼的女儿嫁给一个男人。继父用自己的行为亲手改写了三个继女的命运。三个继女十分感激他。可是在晚年,继父和继母却分居10年。亲生女儿一番话,不仅揭开父母分居10年的真相,更彻底撕开男人埋藏半生的隐痛。

李享知是老高中生,他有个聋哑大哥。哥哥没有成家,一直跟着他。

前妻因病去世,他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生活。

几年后,他和有三个女儿的李水英再婚。组成一个九口之家。

28年后,六个孩子都长大成人。

三个继女中,老大李小玲是中科院生物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毕业。


老二李东东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湖南某高校任教。

老三李小玉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现在是美国高级工程师。


继女们都非常感激李享知,如果没有继父,她们的人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老大李小玲说,是继父改变了她们三姐妹的人生。

晚年的李享知一个人在家中工作,妻子李水英在大女儿家住。妻子很想念他,她说自己在女儿家住很孤单,她想和丈夫在一起,可丈夫却不让自己跟他在一起。

李享知每个周末都会去继女那里看妻子,每到这时,妻子就会很开心。她庆幸自己嫁对人了,第一个丈夫嗜赌如命,她及时离婚,带着三个女儿嫁给李享知。李享知没有嫌弃负担重,反而用自己的教导让三个女儿都考上名校。因此她一直对丈夫很感恩。


李享知对妻子和继女都这么好,为何在儿女们事业有成时却选择跟妻子分居10年他亲生女儿李海英一番话揭开事情真相,更揭开李享知埋藏半生的隐痛。

当年,李水英嫁过来时,只带着5岁的小女儿。半年后的一天,李享知从外面回来,看到家中又多了两个小女孩。妻子看到他,就立马让两个女儿叫“爸爸。”

李水英跟前夫一共有三个女儿,她带着小女儿来到这里后,家中爷爷奶奶无力再继续抚养两个大女儿,于是爷爷就把孩子送到妈妈这里。希望她们可以跟妈妈一起生活。

李享知明知道再多留两个孩子会让自己的家庭更加困难,可他看着枯瘦如柴的女孩,看着妻子渴求的目光,最终还是留下了她们。自此以后,为几个孩子拼搏,让几个孩子读书,就成为他心中唯一的信念。

因为孩子多,每次做饭要做一大锅,六个孩子吃饭要排队。

多个孩子就多一个人的口粮,家里突然多了四口人,其中三个还是上学的学生,困难可想而知。

六个孩子,三个读初中,三个读小学。 孩子们一年的学杂费近6000元, 光学费就是李享知一家一年的总收入。

李水英有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常年干不了重活。家里的一切全部要靠李享知。如果换做旁人,大概要怨天怨地,或者是撂挑子不干。但李享知却跟别人不一样,他没有被困难吓到,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出路。因为他知道,只有靠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李享知原本在村里做农技员,单靠他那些收入不足以维持六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费用。 于是他又承包了12亩地。 他在12亩地里种菜,种稻,再用买菜卖稻的收入给孩子们交学费。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机械化, 种庄稼和收庄稼几乎全部是用人工。李享知种那12亩地,付出了超越旁人的辛苦。

他一年四季都在田地里干活,因为没钱,他家种地几乎全部用手工。收水稻时,他和孩子们用镰刀割。打水稻时,别人家用机器轧,他家全部用脚踩。

冬天,他会用锄头去锄地,把土翻出来冻着,以求来年少长些草。

他一年到头在地里不停地忙活,很累,挣到的钱也仅仅够6个孩子上学读书。但他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他不种这么多地,他就维持不了这几个孩子读书和家里的开支。

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李享知从没说让哪个孩子辍学回来帮忙。相反,他在家里定下一条规矩,不管是哪个孩子,只要能读到初二,就可以不用帮家里做家务,也不用下地干活。

李享知是读书人出身,他知道一个人只有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才会学有所成。

一家九口人,直到2002年之后才能吃上大米饭。 在这之前因为粮食不足,他们都是吃红薯饭的。

尽管日子很苦,李享知还是极尽所能地鼓励孩子们。

在继父的关爱和鼓励下,三个女儿 都非常刻苦,先后被评为省市县的三好学生。

2004年李小玲考上湘潭大学,2010年考取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

2005年,李小玉考取武汉大学外语系, 2010年考取美国林肯大学 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

2008年,李东东考上北京师范大学。 在母校读在职研究生。 三个继女都出类拔萃,这和李享知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三个继女都事业有成,他自己的三个孩子生活得也不错。按理说,李享知和妻子辛苦半辈子,应该可以安享晚年。

可他却把妻子送到大女儿那边,他只在每个周末去看望妻子,又是为了什么?

即便女儿们每年都会给他寄快递,从生活用品到羊毛大衣,应有尽有。李享知却把那些东西都放进柜子里。

多年的含辛茹苦终于有了回报,为何李享知却整日愁眉不展?

原来,这些年,李享知内心的愧疚像座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老大李小玲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老二,老三是高考状元。三个继女都如此优秀,李享知的三个孩子却全都是初中毕业。

李享知本人是高中毕业生,他知道读书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机会。所以他才会对六个孩子严格要求。

他坚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三个亲生子女和继子女的文化程度相差甚远, 是他最大的心结。

三个继女在他的培养下都成才了,而他自己的三个孩子却都是初中毕业。他的大女儿在做生意,两个儿子在广东做快递生意。

虽然孩子们生活得也都不错,但李享知的内心却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看着亡妻的身份证诉说着内心的苦闷。

他觉得妻子离开,等于把三个孩子托付给他了,而他这些年忙着挣钱养六个孩子,因为精力和时间都顾不上,导致他对自己孩子就没那么上心。现在他越想越觉得亏欠孩子们,如果不是拿出全部精力来供养三个继女,或许他的孩子也能上个大学吧。如果孩子们能上大学,最起码不会像现在这么辛苦。

随着年纪的增长,李享知对孩子们的愧疚越来越多。他亲生女儿李海英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李享知非常牵挂外孙女的学习成绩。经常打电话叮嘱女儿。

女儿笑着说自己在小时候也曾经埋怨过父亲,那时候家里那么穷,父亲再娶,却一下子带过来三个孩子。导致他们姐弟吃不饱。但等她年纪大点,她就能理解父亲了,她觉得父亲是一个好人,父亲的做法一定有他的道理。

她是家中老大,所以家务活和地里活干得最多,她也是家中出力最大的那一个。收稻谷时,弟弟妹妹在稻田里,她和爸爸叔叔用脚去踩稻谷。吃饭时偶尔有肉,她总是让弟弟妹妹先吃,结果轮到她,却没有了。

李海英在说这些话时,没有丝毫的怨气和不满,她回忆起那段时间,满满的都是甜蜜。六个孩子一起吃饭,一起做事,虽然苦,但却都是她和弟弟妹妹们童年最宝贵的回忆。


李海英长大后去上班,父亲看着她每天工作时间长,很心疼她,总是说,当年你要是多读书就好了。

李海英从来没有怪过爸爸,不是爸爸不让她读书,而是她自己读不进去。妹妹们都聪明,而她没有读书的天赋。这不是爸爸的责任。

当年她看着爸爸很辛苦地养着六个孩子,却从不肯让任何一个孩子辍学回家,她曾经问过爸爸,你这样做值不值得?

她爸却说:“值得,任何一个能读进去书的孩子,我都会尽其所能地帮助她,更别说是继女了。”

这就是女儿口中的李享知,他自己是个读书人,他知道穷孩子靠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他没有偏心自己的亲生子女,相反,他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继女们身上。三个继女都学业有成,跟他的教导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听说爸爸是因为为自己和两个弟弟没能上大学而郁郁寡欢,李海英这才知道父亲的心结,原来父亲一直对自己和两个弟弟有愧疚,原来这竟然是父亲埋藏半生的隐痛。

李海英不愿意父亲继续这样苦恼下去,她给父亲录音说出自己的心意。

她说自己现在为人妻,为人母,一个人只有在长大后才知道父母为他们受的苦。她永远也不会责怪爸爸,爸爸撑起这个家不容易。爸爸这辈子坚强,自尊,善良,勤劳。她敬佩爸爸所做的一切,爸爸组成这样一个大家庭不容易。是爸爸在最艰苦的日子里,带着大家共渡难关,也是爸爸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培养出三个妹妹那样优秀的人才。她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和自豪。

女儿发自肺腑的话,也终于让李享知放下多年心结。


亲生女儿这样评价李享知,继女眼中的李享知又是什么样子

继女李小玲说,她永远记得自家那个小村子,记得家里最穷时候的模样。当时村子里有好多孩子都是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了,而继父却从未想过让她们出去打工。

继父经常说,一个女孩子,如果不读书,在社会上就没有生存能力。一粒种子,放在岸上,营养会流失。放在土里,它就会开花结果。

当时村子里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很多家长都只让儿子读书,继父却把所有的心血和精力都付出给她们三姐妹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继父把精力倾注在她们身上多,自然对姐姐和弟弟的付出就少一些。如果没有她们,姐姐弟弟的童年应该会更好一点。

李小玲回忆起她们小时候,在学校里受欺负的时候,爸爸总是很阳光,说别人欺负了我们,但是我们自强不息,用行动却打脸对方。

继父根据她们姐妹三个的性格,对她们的人生都早早有了规划。继父觉得自己简单踏实,适合考公务员。老二适合考军校,老三适合当教师。如今自己和小妹妹都按照继父的规划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唯独二妹妹去了美国。

她很感激继父,在母亲和她们姊妹三个最困难的时候,给了她们一个家。又在最苦难的时候,尽最大能力供她们读书上学。这才让她们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继父对她们三姐妹来说,是超越亲生父亲的存在,更是她们生命中的贵人和恩人。


写在最后:

当年,李享知家中一共九口人,他种了十二亩地,一年的收入也仅仅够六个孩子交学费。

他家是村里最穷的一户,三个继女又是再婚妻子带来的。如果李享知自私一点,早早让孩子们辍学帮忙,大概他自己就不会那么累。如果他早早让孩子们跟其他孩子一样出去打工,大概他也不会那么苦。

小村里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如果李享知不让继女们读书,大概也没人会说什么,但社会上却会少了三个优秀的女子。

李享知宁可自己吃苦,也要让孩子们读书,他认为读书才是穷人家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他认为女孩子不读书,将来到社会上就没有生存能力。

当亲生女儿问他为继女付出那么多值得吗?

他说值得,即便是一个陌生人,只要他能读进去书,他都会尽其所能地帮助,更别说是自己二婚妻子的女儿,于情于理,他都要不遗余力地让孩子们读书,只要孩子们能读进去,他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供她们。

一个农户人家,居然出来三个那么优秀的孩子,这里面有女儿们的努力,更有李享知的辛苦付出。

是他的眼界决定了三个继女的未来。

虽然李享知自己的三个孩子没有高学历,但是在善良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孩子们走上社会后也都过得很好。

一个家,父亲重要,母亲同样重要。想要让一个家族长盛不衰,对孩子们的培养和教育就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李享知对继女们的督促和鼓励,李小玲姊妹们未必能有现在的成就。

因为一个孩子小时候,她的人生观都没有成熟,这时候,大人对她说的话,帮她做的决定就尤为重要。

李小玲三姊妹是幸运的,她们遇到了仁义的李享知。李享知的眼界又决定了三个孩子的未来。

李享知最让人敬佩的地方,是他作为一个继父,在家境很贫寒的情况下,供出三个那么优秀的继女。而他的付出也得到了亲生孩子的理解和继女们的感恩,所以继女们经常会给他买东西回来,从羊毛大衣到各种生活用品,儿女们都为他准备妥当。

在孩子们的心中,她们付出再多也抵不上当年继父的养育之恩和供养之恩。所以,在她们心中,继父是她们人生中的贵人,更是比亲生父亲恩情还大的爸爸,继父那如山的背影,那宽广的胸怀,将一直停留在她们心中。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在李小玲三姐妹心中,李享知的父爱已经远远超越了很多大山。

昨天在看这个节目的时候,我几度落泪,为这个老人的善良无私,为姐妹间的友爱互助。为老人对三个孩子的温暖。

这个世界的美好,正是有许许多多李享知这样的好人的加持,才让我们看到了人世间最难能可贵的真情。




以我亲身经历为例子,我十分赞同这句话。因此也十分感激我的妈妈。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里。说是农村,其实村民们也分“层次”。比如说,我家邻居,简称二姨,靠着卖烧烤,成为了整条街最有钱的人家。而我家因为孩子多,父母又因为超生丢了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低保户”。

巧的是,二姨的女儿洋洋和我同年出生,从小一起读书。洋洋家境富裕,在小学的时候,就能吃上肯德基,就能办生日派对,我一度十分自卑,十分嫌弃自家穷,而羡慕洋洋。

而我妈,一个原本的初中化学老师,一直对我们几个孩子的功课特别重视。每天晚上,她从田地里干活回来,总是一边揉着腰,一边检查我们的作业。

我心目中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我因为要写妈妈布置的作业,没能去洋洋家玩,因此发了脾气。我妈抽了一根竹篾,当着哥哥姐姐的面打了我一下。

“人家是看林的,你是种林的,你跟着人家到处逛,别人巡完了林子了,你的树还没有施肥!”她特别严肃,根本没有把我当成小学生,“不读书,以后家里一辈子都得在村里当低保户!”

我才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境地,此后也一直努力读书,成了那一年村里唯一考上大学的孩子。

升学宴那天,村民们来恭喜妈妈,话里话外都是羡慕,唯有二姨十分不屑,洋洋早就读不下去了,二姨也没勉强,等洋洋初中毕业就让她去跟爸爸跑生意。

“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我家洋洋都能挣钱回来了,她还刚开学!”二姨翻了个白眼,坐得远远的。

后来我大学毕业出来工作,很少与洋洋联系。直到今年春天,疫情对经济大打击,洋洋家赔本得厉害,二姨一下子脑出血住院,洋洋知道我学医,赶紧找我帮忙。

小时候的趾高气扬早就不见了。早早嫁给同村一个无所事事的混混的洋洋,脸上写满了家长里短。家里的经济顶梁柱倒下了,她竟一个决定都做不了。一会儿问我脑出血还要不要治,二姨一直不清醒是不是该直接准备后事?一会儿说她老公找了个驱邪的“专家”来做点法事……

我听着她这些不着调的话,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很是感慨。家境是可以改变的,当初洋洋家富裕,现在也可以落魄;当初我家一贫如洗,现在也可以帮助别人了。

但是人,从小的时候不好好培养,长大真的很难再弥补教育上的缺失。而这些,多亏了妈妈当初咬着牙都坚持让我们认真读书的决心。

【结语】

一个家庭要想长青不败,就要每个人保持“发展”的状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教育和读书。孩子年纪小的时候,没有成熟的想法和观念,这时候,父母的眼界尤为重要。父母想要如何培养孩子,培养怎么样的孩子,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欢迎关注@天山灵知 分享我的人生感悟和阅读体验吧!




34岁女子,刚拿到4.3万订婚礼,就怀孕了,于是生了个儿子,然后,改口要18万,才愿意结婚,母亲也说:她们并不在意钱,只是想看男方有没有诚意。可是,男方只拿的出来8万,结局让人很无奈。

10年前,牛莉莉大学毕业后,去大都市做了10年体育记者,也曾谈过几段恋爱,都无疾而终。

34岁时回到湖南老家发展,偶然认识了36岁的佟大青,是她妹夫的朋友,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还带着8岁的女儿。

牛莉莉一直认为自己学历高,在大都市见过不少世面,还未婚,所以刚开始她并没有看中佟大青。

可是,牛莉莉的母亲却劝她说:佟家条件优越,佟大青也靠谱,自己有稳定工作,父亲做过几十年乡长,母亲是退休教师,嫁过去能过得很好。


在母亲的劝说下,牛莉莉开始和佟大青交往起来,没多久,牛莉莉就搬去佟家生活,一年多后怀了孕。

原本,两家正在谈婚论嫁,牛莉莉突然抱着三个月的儿子搬回娘家,还高兴的说:佟家很快会风风光光来娶她。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5个多月过去了,如今,儿子都9个月了,佟大青倒是来看过孩子几次,却没有提出要结婚的事。


牛莉莉等不下去了,毕竟她未婚生子,在村里被人指指点点,所以找到电视台求助,希望佟家人能给她一个明确的说法。

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大家陪着牛莉莉,抱着孩子来到佟家,刚好在门口碰到佟大青的父亲佟康。

没想到,佟康看到牛莉莉和孙子后,满脸愤怒,一句话不说就进屋了,牛莉莉也没说一句话跟了进去。


看到双方的气氛如此尴尬,大家转身询问对佟康:牛莉莉和佟大青这两个人,现在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佟康情绪激动地大喊:牛莉莉和他儿子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他们什么条件都答应了,牛莉莉还是不肯结婚。

牛莉莉却冷冷地打断佟康的话说:不是她不想结婚,是佟大青的父母不愿意。

佟大青的母亲委屈地告诉大家:起初,牛莉莉要3万3订婚礼,她们给了,又要三金,她们花了1万多也买了。


这时,一边的牛莉莉突然承认:的确是她不愿意的。因为当时佟家答应订婚就送她三金,可后来一直拖到怀孕才买给她。

在她看来:就是佟家人没把她放在心上,完全不重视她,所以,她才不想这么轻易的结婚。

难道就因为这个小小的理由,就一直拖到现在吗?牛莉莉终于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苦楚。

原来,牛莉莉虽然已经34岁了,可她毕竟还是未婚,找了个离异还带女儿的佟大青,原本就觉得委屈。


所以,她不甘心,想先办个风风光光的婚礼,再去领证。

可是,佟康拒绝了,在他那一代人的思想里,应该是先领证了,然后再去办婚礼,这样才算合法。

再加上,领了证再给牛莉莉8万,这样他们才更放心,因为这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他怕会人财两空。


听到这话,牛莉莉突然冷笑着大声说:一切都是借口,佟家就是看她现在有了孩子,不想给了。

佟大青的母亲,哽咽的把大家带进卧室,委屈的说:她们一家对牛莉莉很好,她的腿接连动了2次手术,走路都不方便。

却在牛莉莉坐月子时,一天三顿把饭端到床边,等牛莉莉吃完,她再端出去,每天晚上,牛莉莉玩手机,她前半夜照顾孩子,佟大青负责后半夜。


一家人尽心尽力照顾牛莉莉和孩子,可牛莉莉脾气不好,有时她忙不过来,让牛莉莉帮忙给孩子擦下脸,牛莉莉就发脾气摔东西。

这时,佟大青刚好下班回家,看到很久未见的女友和孩子,他只是淡淡打了一个招呼,就默默坐到一边去了。

为何会对自己的女友和孩子不闻不问呢?佟大青急忙解释说:他并没有不闻不问。

原来,牛莉莉刚开始带着孩子回娘家后,佟大青自己去接了几次,还跟哥哥也去接了几次,都被牛莉莉拒绝了。


每次,牛莉莉都是态度强硬地说:你来接我,我就得跟你回去,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随后,牛莉莉又抱怨说:因为佟大青虽然去接过她几次,可就是没给彩礼,所以她才不愿回去。

佟大青也有些不满,因为两人在一起时,就知道他每个月只有3000多工资,还要抚养8岁的女儿,根本没办法拿出这么多钱。

所以,他只能依靠父母,而父母的要求就是:先领证再给彩礼。牛莉莉却不同意。


牛莉莉无奈地表示:她之前并不知道佟大青是个妈宝男,在一起才发现佟大青没主见,什么都要听父母的,让她无法忍受。

眼看牛莉莉越说越气,佟大青仍然左右为难,没答应先给彩礼。牛莉莉气地抱着孩子,转身走了。

等牛莉莉离开后,佟康坦然地告诉大家:牛莉莉在他家住了一年多,从不跟他们说话,至今连叔叔阿姨都没叫过。


平常都在房间里,只有吃饭时才出来,并且,一直都是佟大青70多岁的老母亲做饭,她既不帮忙做家务,也不尊重他们。

后来,更是数次当着外人的面,高高在上地跟邻居们说:她帮佟家生了孩子。

让他们心里很不舒服,可即便这样,他们也没过多计较,只要牛莉莉答应先去领证,他们就给8万,办个风风光光的婚礼。


事已至此,他们也愿意妥协,先给彩礼再结婚,于是,佟大青拿着户口簿,高兴地赶到牛莉莉家。

没想到,牛莉莉却在这时候,又提出一个大难题。

原来,几天前,牛家有个亲戚的女儿结婚,牛莉莉和母亲去参加了婚礼,不仅豪华隆重,那个亲戚的女儿还拿到30万彩礼。


这让牛莉莉有了别的想法,母亲也认为她各方面条件都不差,于是,不要8万了,也改口要18万。

还理直气壮的表示:只有佟家给她这么多钱,才能说明佟家人看重她,也能表示佟家的诚意。

佟大青沮丧地低着头,原本8万他都没有,只能依靠年迈的父母,现在18万,还要短时间内拿出来,对他来说根本不可能。


牛莉莉的母亲却坦然地说:其实,她们不在意钱,只是想看到佟家的诚意,如果这点诚意都没有,那女儿嫁过去也不会好过。

在牛家人看来:佟大青拿不出来,就该去想办法,而不是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推脱。

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牛莉莉提出:不给18万,她就继续住娘家,并且每个月还要佟大青给孩子2000抚养费。


佟大青只能先答应,黯然回了家。

有人说: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父母没有眼界。这句话我是认同的,因为有眼界的父母,在子女的人生中,就是一盏灯,可以给子女指明方向。

而没眼界的父母,就像文中的两方父母一样,让子女无法更好地往前走:

1原本,佟家父母都是有学问的人,应该明白,古往今来,给儿子娶媳妇,理所当然应该先给彩礼,可他们执意结婚后再给,以至于孙子都快一岁了,儿子的婚事还拖着。

2牛家父母口口声声说:彩礼只是试验佟家对女儿的态度,可是,在佟家已经愿意给的情况下,她又让女儿改口要更多,导致女儿只能带着孩子在娘家,名声扫地。


两方父母的行为,不仅暴露了她们自己的品行,伤害了两个子女,更是给年幼的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如果双方父母都能目光长远,多为子女的以后着想,各退一步,说不定佟大青和牛莉莉就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

所以,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子女的成长,有眼界的父母心胸开阔,教育出来的子女也会看的更远,只有在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下,子女才会阳光豁达的成长。

最后:

有人认为是佟家父母觉得孩子已经出生了,就不想给彩礼,所以找借口推脱,也有人说,是牛家父母看着女儿生了儿子,就别有用心,你怎么看呢?




感谢我的父亲,在我人生的重要关头给了我对的建议。一个家庭,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盏能指明方向的灯。

小的时候说实话,家里挺穷的,兄弟姐妹加我一起有6个人,而我爸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菜农,要供养一家包括爷爷奶奶在内共10个人,那时候是非常的不容易。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家里6个小孩,我爸靠着他的倔脾气,起早贪黑,辛勤劳作赚取的钱把我们一个一个全部供上了大学。这在村里还被传为一段佳话,一家6个大学生。

我很感激我爸,其实在上大学前,我曾有两次准备辍学。一次是初二的时候,当时差点经不住诱惑,跟着我堂哥出去打工。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那时候的想法就是少一个人上学,多一个人赚钱,能帮着家里,给我爸减轻负担,让他不用每天凌晨3点赶着去田里摘菜,回来后还要骑着自行车去批发市场拉个百来斤菜回来卖,太苦太累了。

可当我做出决定告诉家里人之后,我爸一个巴掌就抽了过来,记得当时他是这么说的:翅膀硬了,老子养你不起了是吧,赚钱的事还轮不到你头上,滚回去读好你的书,读不好打断你的腿。

后来读到了高三,高考那会没发挥好,只考到了专科线,那时候我是真的不想读了,真的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走打工这条路,于是我暗中先跟我奶奶通了气,让她老人家能在我爸发脾气的时候支持我一下。

可最终还是没能逆得过我爸的意思,我被逼着复读了一年。当时我奶奶都发火了,说他到底在强着什么,就是不让娃去打工。我爸当时说,他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知道让孩子上大学才能改变我们家的命运。我奶奶问他改变什么命运,打工就能赚钱,改变什么命运。他没回答,可能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后面大家都知道了,我考上了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国企工作,这个时候我才真正地有能力帮上我爸,那几年赚的钱大多补贴了家用。后面又换了几次工作,工资也涨了不少,现在年薪一年30多吧,养家糊口不是问题,时不时还能带家人出去旅游一圈,感觉日子跟小时候真的变了。

也就是前些年的时候,我爸还帮我赚了一笔不小的钱。那是我结婚的第二年,因为家里老房子太小了,当时我老婆催我买房也催得急,当时我手头不怎么宽裕,寻思着在老家买一套小产房算了,过年回家有个地方住就行。

这个想法我跟家里一说,我爸又出主意了,他说我大学生的眼光怎么还不如他一个卖菜的,买小产房能升值不?现在镇上发展的也快,你S市买不起,那你在镇上首付一套也行,钱不够我帮你添。

然后在他的鼓动下,我东凑西凑地在镇上首付了一套房子,没想4年前买的房子当初一平方不到5000的价格,现在已经涨到了9000不止,差不多都翻了一倍。

其实回过头来想想,我爸对我的帮助何止这些,那些年换工作也是我爸在背后指点我,告诉我不能总是一滩死水在一个公司做到死,要敢于去闯,去增加自己的竞争力等等。

而我弟妹们,现在除了最小的弟弟,其余的也都成了家,买房的买房,买车的买车,收入也都不错。我爸这两年也闲了下来,可他老人家坐不住,家里老房子要改建,他正寻思着怎么用它多换两套房子呢。

我家的情况,就很能说明问题了,一个家庭穷真的不可怕,因为只要敢于拼搏,勇于争取,前途总会是光明的,但怕的是什么,就怕前路有拦路虎,用老旧的思想拖住你前进的脚步,在人生的重要关头,让人都无法做出对的选择。

而父母作为一个家庭中影响力最大的人,如果不能掌好指引人生方向的舵,把船开进死胡同,那作为孩子,结局就很难说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大青   继女   父母   彩礼   继父   眼界   莉莉   家里   爸爸   父亲   费用   母亲   女儿   感情   婚姻   孩子   家庭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