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身边有没有小学是个学渣,中学突然开窍,逆风翻盘的孩子?

我以前有个小学同学还真是这样的,那还是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好像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班里转来一个学生,是从附近郊区的小学转来城里上学的,后来从他口中得知是他爸到城里的银行上班了,就把家搬到了城里。

这位同学当时给人的感觉就是傻里傻气,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他挺聪明的。关键是他非常淘气,淘气的程度怎么形容呢?就是那种傻乎乎的淘气那种,例如上课时同学们都不说话,有时候老师在讲台上说一句,他在下面接一句,老师瞪他一眼、骂他一句,然后再讲一句,他又接一句……,而且接的话经常能引起哄堂大笑,非常扰乱课堂秩序。再例如他平时经常无组织无纪律,被“值周老师或值周学生”抓到之后扣了班级的纪律分。

我们班主任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妇女,她也是属于那种很粗鲁的人,这一点不是我讽刺她,而是毕业多年以后同学们对她的一致评价。我们这位班主任粗鲁到什么程度呢?扇嘴巴子、揪耳朵、揪脸蛋、揪太阳穴那里的头发……都不算什么,关键是一张开嘴骂人时都是那种上至父母、下至猪马牛羊之类的恶心词儿。我们这位同学经常挨她的打骂,而且被她骂成:彪子(傻子)。

当然,小学这些年我这位同学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排在班级倒数几名,如果按照常理来看他基本是属于老师口中“没希望”或者“前途没了”的那种学生。

后来上了初中,我们没在一个班级,但平时也有联系,偶尔还一起踢踢球什么的。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很一般很一般的水平,虽然不是倒数,但也属于肯定那种考不上高中的水平。

中考结束后,他好像真的没考上,但那时候因为有自费上高中的名额,好像是三千五百元打底,然后差一分对应一百块钱,按照这个数字计算自己的自费数额,只要不是差得太多就可以交钱上高中,而且还可以上重点高中。但他上了高中之后,尤其是上了高二,却明显开窍了,学习成绩一直都排在年级的前一百名左右。虽然这个成绩还没有达到“尖子生”的水平,但对于一个在小学开始就被自己班主任定性为“傻子”的人,有这个成绩真的很令人刮目相看!

高考发榜的时候得知他考了580多分,好像上了某211高校。现在看到这个分数可能大家会觉得没那么高,580多分就能上211?但要说明的是,在二十多年前985高校也就是这个录取分数线!当时感觉他挺亏的,如果高考志愿报得再大胆一些,他的分数稳稳上985。不像现在,没有630分以上的分数是不敢报985高校的。

回想整个学生时代,我最佩服的就是这位同学,他在我心里真的犹如神一般的存在!绝对是学渣逆袭为学霸的典型代表!他的智商绝对高,只是小时候贪玩而且没有遇到一位好老师而已。




对不起,我要肯定地跟你说,没有!

现在小学的知识面都非常广,深度大,一,二年级语文就要拼音过关,识字量够大,课外积累要兼顾,还要求能够自主阅读;数学也要达到加减乘除运算自如,如果不能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年级就打好基础,越往后走,将会学得越吃力,我只见过很多小学阶级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上到初中之后,适应不了科目骤然增多,难度一下子加大,导致成绩下滑的,真没见过小学的学渣,上了初中可以翻盘,你想多了[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我妹妹就是啊!小学渣的不行了,考试都不让她进考场的,她是倒数第二,有个小男生是倒数第一,他俩不安排考号不安排考场,当然了,成绩也不计入排名,怕拖班里后腿,每次考试都是把他俩单独弄一个屋里,发给他们试卷,爱抄抄,爱商量商量,貌似整个小学都是这样。初中的时候我妹妹知道努力了,当然了,基础不好,努力的过程是特别吃力的,她初一努力了一年,初二开始成绩开始进入中游,初三的时候排到全班前五了。高中还是比较稳定,大概也是前五吧。我记得有一次考了第八,把她哭的不行了都。后来考上了一个不错的二本(那时候二本的含金量也不低),毕业后半年考上了教师编,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教育学生学无止境,她又考了研究生。她的学生很服她,她带的班无论是班风还是成绩,都是最好的。




我家姑娘算是吧!小学一年级一周要请三次家长,四年级的时候老师还要求我们给她请家教。

说是学渣,其实我个人觉得就是孩子年龄小,不开窍。

比如,给她讲一年级数学应用题,基本就是树上七只猴,跑了三只猴,还剩几只猴这种的,你要让她给你讲,愣是可以讲成一个催人泪下的猴妈妈找孩子的悲情故事,当然最后以猴子全家团圆过着幸福的生活为结局。

而且因为我对她没有必须考多少分的要求,所以她从来没有分数危机。60分,70分,80分她都挺高兴,在她那个重点小学人均95分才算及格的班级里,她属实是拉低平均分的学渣一枚。

学渣是怎么逆袭的呢?就是我们作为家长遵循孩子的生长规律,既不拔苗助长,也不放任不管。根据她的年龄以及她的认知慢慢规范她的学习习惯和教她有效的学习方法。

上了初中一年级,她还是年级排名中间的娃,初二碰到了两位好老师,给她鼓励,自此走上逆袭之路,成绩稳步上升,但是中考因为数学失误只考到本市排名第三的重点高中。

高中这娃又开始摆烂,高二下学期发现自己的成绩只能勉强上一本线,又开始发力,好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还是考上了985大学。

其实我觉得所谓学渣逆袭,还是要靠孩子自己有上进的动力,以及肯为了目标去努力的行动!而且家长不要给孩子贴学渣的标签,一旦家长认证孩子是学渣,这个标签就不好取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过许多状元。就是那种高考状元。我记得我刚进单位时候,一个大办公室里十来个人,大家一盘道,有八个是状元。有的是地级市的状元,有的是省级单科状元,我们那儿是个“状元窝子”。

想想也简单。中直机关的科研所,历来以群英荟萃而著称。虽然在九十年代初,有很多人选择去外企,但是“学而优则仕”还是传统观念。进入中直机关,毕竟福利待遇好,依然很多名校毕业生的一大选择。

一众家世平平,没有什么后盾的寒门学子,真的能够通过读书改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进入这个带国字头的单位,进入这座大门口有解放军站岗的白色大楼,成为指点天下,挥斥方遒之人,学子们感觉棒棒哒!

状元们闲的没事儿,在一块儿干什么呢?就聊天,天南地北,神仙小鬼。瞎侃。

我记得那时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办公室就变棋牌室。好多人凑在一起打牌。是的,即便是硕士博士,中午的时候也愿意换换脑子。拍三家,拱猪。因为整天和数字打交道,让我们就像是被一群马蜂追着跑的人一样,脑瓜子嗡嗡嗡。

我们那时候办公室的噪音也不小。电脑一开机,跟猪似的,它哼哼半天,也不干活。还有那种针式打印机,滋啦滋啦的声音,让你觉得耳膜都痒痒。再加上速印机复印机呲呲呲的在那里工作着,真是让人头疼脑袋大!

所以到了中午,一手端着饭盒,一手挥着扑克,还得特别使劲的那种。

“俩五”

“俩八”

“放下放下,我一对尖。”

啪的一下子甩了下来,又有气势,又有决断。仿佛是拿惊堂木拍了一下桌子,又仿佛拿着公章,在文件上猛盖了一下。男同志们要的就是这个气质。

就在这时候,我慢慢吞吞的说:“让我垫一个,让我垫一个。俩九”

不得不承认,状元们的脑子速度反应挺快,和他们在一块儿玩儿牌也好,对数造表也好,就连中午吃饭,我都慢半拍,跟二傻子似的。

不过我也有我的强项,我文字逻辑能力强,他们以后那些数字拢八拢八,还得指着我给他们写成稿子,再往上交呢,大家各有千秋。

文字能力强的人从哪儿来呢?从唠嗑来呗。我知道好多文字能力强的人,其实都是显性或隐性的话唠。反正就是爱唠嗑。我就是。所以,题主的这个问题,我还真问过状元们。

“你们学习成绩这么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一进学校就好,还是上初中高中才好?”

一个状元冲我一笑,说:

“我就没正经进过小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爸爸支个小摊,我还得帮他卖咸鸭蛋呢。我觉得我做到了天天能够保证上学,那年是……哦,我妹妹能帮我爸看摊儿了。好像是五年级。五年级的时候我学习还一般呢。但是到了初中就好了,初中的功课有意思,之前的那些,全是废话!”

啪!“345!”

另外一位状元听了点点头。我记得他是复旦的硕士,南方的,江苏人,个子不高,细着嗓子对我说:“小学的功课有什么可念的?我觉得坐在那里,听一听就烦死,我之所以按时上学是因为教室里冬暖夏凉。我那时候经常迟到早退。至于功课吗?虽然不算很糟,但是也不上心。真正有意思的是中学,那还有点听头。物理几何,听老师讲一讲,还蛮有意思的。”

“不要!我就一八一五,摊牌走不了了……”

大个子的天津小马说:

“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嘛也不知道。傻子赛的。一二年级功课就是整不明白。掰手指头。一直到了四年级的时候,好像稍微好一些,在那之前我也没写过作业,老师说我傻,不用写了。我们那时候功课也松,也不怎么考试,学习成绩好不好有什么用?家长又不奖励我。

六年级的时候,我接触了一本书,是讲奥数的,里面涉及很多立体几何的知识,我一下子觉得太有意思了。之后就开始自己自学了。

上初二的时候,我被老师发现了,送到了奥数班。高一拿的全国二等奖,奥数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

这位老哥后来保送清华了。

………………………………………

状元们甩下扑克,信马由缰,顺嘴溜边在那里回忆着自己的童年生活。我听了之后,算是松了口气。

为什么呢?

因为我弟弟在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就不好,基本相当于小学渣。三年级的时候,也搭着那年我父亲去世,对他打击很大,他断断续续的休了半年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在班里排中等。

课后作业,我看他也不怎么做。上小学的弟弟成天就是玩。他有很丰富的业余生活。比如说他喜欢钢琴,不但弹琴,还喜欢谱曲。他写的一段歌曲,还在电视台上参加过比赛。寄给什么音协下面的杂志,还能挣稿费,这让我很惊讶,原来写曲子也能挣稿费。那时候是80年代,钢琴也不考级,所以小朋友弹钢琴也不那么痛苦。除此之外,他还喜欢画画,读书。从【上下五千年】到【老人与海】 逮到什么看什么。他甚至会织毛衣和简单裁剪。

唉,父亲去世之后,弟弟的话少多了,总是静静的和妈妈坐在一起,看会儿课外书,或者是帮妈妈打毛衣。我也不好意思拽着他学习。那段时间,弟弟身体也总不好,断断续续的总生病。唉,我想了想,算了,先不催他学了,先把身体弄好吧。

就这样,弟弟碌碌无为的上了初中,初一的时候还可以,从初二他学习成绩开始慢慢向上走了,居然在重点中学里能排中等。而且他也不觉得学业重,还是接着玩。

弟弟属于那种典型的后劲强的孩子。他的本科是一所普通大学,但是硕士阶段去了一所名校,博士读的更是世界top10。

后来有一个资深的教育学者说:“这是典型的飞机型学生,就是起跑时间长,但越飞越高。在许多专业领域人才里,飞机型学生占的比例非常高。”

后来我想了想,凡是中学之后,慢慢成绩开始攀升的孩子,大多是学习原动力开始起航了……

好多人都说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好像一形容学习,就是一个苦字。

但是,对于真正的学霸来说,绝不是这样的。

学习不是去劳改,也不是蹲大狱。学习对未知知识的一种探索。现在可能都没什么人提这句话了。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是人类的本能呀!这和吃饭睡觉是一样的道理。

你把一根棍给个大猩猩,它还会在手里摆弄半天呢。如果你什么都不给它,它会觉得很无聊。

小孩子也是一样,记忆模仿,联想创造是他们的天性。

保住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我见过很多小学生被家长像添鸭一样,往脑子里塞满了各种知识,死记硬背。结果到了初中,需要思维拓展的时候,孩子落后了。而且怎么也上不去?这种情况我觉得才冤呢。

三岁认识100个字,五岁能背唐诗,六岁会做方程式,这有P用?你家娃七岁就上班吗?哪个单位招童工啊?犯法呀。

这种拔苗助长的家长,顶多能让孩子在学龄前达到四年级的水平,但四年级之后,往往孩子的学习原动力丧失了,成绩就会慢慢下滑。

不可否认,有的孩子是神童。在极其年幼的时候对抽象事物就能够产生兴趣,但绝大多数孩子不是这样的。他们面对海量知识,和与自己大脑发育不相称的学习时,只能产生厌倦,无聊。

其实厌倦和无聊,才是学习路上真正的拦路虎呢。

相反,学龄前的多元化开发,积极动手动脑的课外活动,才是在积赞孩子学习的真正资本。

比如说,钢琴(当然,这也是需要一个天生热爱音乐的孩子)比如说绘画,再比如说体育运动,丰富的课外读物,甚至包括讲故事,这都是开发大脑。哪一个,也比死背乘法口诀强。

………………………………

我在小学成绩的 也很一般,我觉得老师讲课像念经。反反覆覆,没完没了。我就算是休了一个礼拜的课,和我姥姥去南方旅游了(我那时每年都会休学,去南方旅游)回来之后发现,老师还在那儿原地不动,还教那个单元的。

初中的时候,老师讲的课好像有点意思了。作文也可以写的长一点儿了。数学“花活”也多一些了。再加上物理化学。一块板子上,小球跑来跑去。小玻璃瓶里,什么液体晃来晃去,一会儿能变色,一会儿能冒烟儿,这有点意思,哈哈哈!

既然这么有意思,咱就上点心吧。也就是连学带玩的样子,初中就度过了。

真正苦的是高三!

的确,无论是我还是弟弟,在高三的时候学习压力都挺大的。但是我可以向您郑重保证,就算是学霸,在高三也得头悬梁锥刺股,我还真没听说哪位上清华北大的,高三的时候不着急呢。保送的除外啊!

但是学习不是蹲大狱。真正有压力的状态,孩子只能承受一年到两年。你不能让孩子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被压到高中甚至是到大学吧。就算上了大学也不行啊,本科,考研读硕博甚至博士后,这样算下来,如果都是靠压,靠苦,靠励志,靠逼迫,这学习得多痛苦啊!难怪现在有的孩子会抑郁呢?

我见过一个糊涂妈,偏逼着自己上幼儿园的孩子识字,一天认识20个,忘了就打。

把孩子爷爷心疼坏了,这位一辈子建功立业的老刑警,伤心的对我说:“判刑最多也就判25年,可我看我孙子,打三岁就让她妈摁着在那服刑呢,你说她妈想让孩子读博士,这得多少年,我真心疼他呀,恨不得替了他。

这个“小囚犯”很少有在外面放风的机会,每天从幼儿园回来,低着头拖着脚,就被家长押运回家,开始上课。

他妈那天高兴的说:“我们家孩子,已经学到三年级的功课了。”

幼儿园学到三年级的功课,这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难道小学三年级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

真不明白这些家长是怎么想的。把孩子逼到厌学的地步,让他们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就迎来了自己学业生涯的巅峰,然后呢,一路下坡,出溜到底……

有一个奶奶那天无比痛苦的对我说:

“我们家孩子刚上一年级头一次考试,才考了27名,一个班42个学生呢?”

我问她:“考了多少分”!

奶奶说99。我就纳闷了,99怎么能排出27名呢?咱也不明白,咱也没敢问,最后又问了问,怎么错的?

奶奶说:“倒没有错,但是该顶天立地的,没有按规定顶格,还有一个题算慢了,还有一块儿地方,好像用橡皮擦破了,唉,我们小子就是毛手毛脚的,达不到完美啊!”

跟老太太说:“恭喜你啊,你们小子可能有学霸天赋。”

老太太觉得我是在糊弄她,我对她说:“满脑子有奇思妙想,不按规则走的孩子,很可能拥有更多的思维空间,而这些思维空间,是他在高中初中之后需要的那种抽象联想能力。满脑子都是死规定,都是小心翼翼的填图抄写,这样的孩子,往往欠缺的就是这一块。”

只要孩子爱学习,初中飞跃不着急。

各位妈妈,不要指望让孩子一上来就成为小学学霸。有的孩子可能需要一段助跑时间,来适应学校的各项规则。

飞机的助跑时间最长,但是你看它一旦起飞之后,能飞多少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孩子   小学   块儿   逆风   倒数   四年级   状元   功课   弟弟   家长   初中   成绩   身边   年级   高中   老师   中学   财经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