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一起,那样谁都不开心”,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有句话说得好,近臭,远香!任何关系,走得太近,都是一场灾难。其中,也包括父母与子女关系。老了!但凡,有自己的小窝,哪怕是小一点,也没关系。记住:千万不要和子女生活在一起。


具体表现如下:

1,作息时间不同。人老了,上了岁数。睡眠自然而然地就会少,而且,喜欢早睡,早起。而现在的年轻人,是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拿起手机,就没命地玩。你说深了吧,人不愿意听!说浅了吧,又全当耳旁风!


2,生活习惯不同。如今的年轻人,都是甜水里泡大的。过起日子来,不懂得精打细算。一天晚到,就直往回买,也不知道吃。时常是还有了开封的酱醋茶,小食品等就已经过期了。一说,还嫌你唠叨。虽然钱不多,但架不住,积少成多呀!


只要在家里,电视,电脑,全开着。别管用不用?费不费电?你一说,人家八句话等着呢!这才几个小钱,妈,你就别管了。


而我们60后,都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有时候,看到他们白白浪费。真是,气得心都疼。


3,购物习惯不同。现在的年轻人,网购起来,就像不要钱似的。天天收快递,收到手软。买啥也没个规划,乱买一气!有时购回来的,没相中,也懒得退。就堆在那里!你一看,能不生气吗?


4,饮食习惯不同。老了,牙口不好,胃也不中了,就喜欢吃炖得烂乎烂乎的菜,吃软软的米饭。而年轻人,要吃硬一点的,一粒是一粒的。说这样米饭有咬头,吃着香!做菜更是,人家喜欢煎炒烹炸,无辣不欢!


5,消费方式不同。你说说,现在的年轻人吧,胆子大得很!没到手的钱,也敢花。什么花呗,借呗,信用卡的。每个月挣的钱,还不够上个月消费的。就这种月光族!叫辛苦了一辈子的老爹老妈,能不生气吗?简直气得要吐血!而且,还不能叼叨!一叼叼,就得吵架。一吵架,就得鸡犬不宁。


6,子女教育方式不同。我们那个年代,是大米,白面。孩子吃饱了,散养式生长。不讲究,也不懂得科学的育儿方法。如今的孩子,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碰。学这个,学那个。花了大笔的钱不说,到头来,样样通,样样松。


即便这样,也得忍着,不能叨叨。叨叨出口就是事!人家就会说,又没花你的钱,你心疼个啥!


7,也是最尴尬的事。人老了,就爱起夜。即便是小心翼翼,也会弄出动静来。而且,一冲水哗哗地响!一夜二三回,你说烦不烦?连自己都烦!


8,费力不讨好。寻思他们上班累,早起,给他们做口热乎饭,吃完再走。可人家,可不这么认为。宁可晚点起,半路上买个煎饼果子,对付一口。也不愿吃你做的饭!还说,起那么早!干啥?烦不烦!


所以,老年人。想开了,就别往一起凑合。能帮孩子,就给他们点钱。不能帮时,就只有选择闭嘴。他们的日子爱咋过,就咋过!眼不见,心不烦!


总而言之,在自己身体完全能自理的情况下。享受独居生活!不能自理时,考虑家庭养老或上养老院。这样,少给儿女添麻烦!也各有各的生活空间,少去了不必要的烦恼。如此,甚好!各生欢喜!




王大妈拿着100万的存折,对着女儿说:“这100万,你哥分40万,你20万,剩下40万我管。”儿子低着头不吭声,女儿看着王大妈,想说又不敢说,生怕老妈把钱收回去。


王大妈看儿女这样,她知道自己必须做这个决定,说:“那就这样说好了,下午你们把我东西收拾好送过去,我晚上就住过去。”儿子像是被刺了一下,猛地抬头说:“妈,你不再考虑下吗?”王大妈二话不说起身就走。


王大妈和王大爷已经退休多年,帮儿子把孙子带大,如今孩子上中学,外孙女也帮忙带大,上小学。老两口这才退下来享受晚年,可没想到,王大爷因为一场大病后病故,王大妈成了真正的独居老人,这时她体会到一个真理,也让她做出很多人难以理解的决定。


去儿子家住,孙子因为正处于叛逆期,和父母多次争执,她又因宠孙子,和儿媳起冲突,儿子夹在中间难做人。


王大爷去世后,她有几个要好的老姐妹就说:“你也去养老院住,现在那里设施也好的很,你去了咱们也是个伴,和孩子住一起矛盾多,真的不行。”王大妈听了这话很生气,她说:“我有儿有女,又不是孤寡老人,我住养老院算咋回事,就是孩子们也不会同意。”


就这样,王大妈住进了儿子家,孙子是王大妈一手带大的,正上初三。他见奶奶来了,特别高兴,王大妈心里也很欣慰,觉得幸亏没听老姐妹的话,不然哪能享受到这天伦之乐。


刚住进来一个月,王大妈就和儿媳起冲突了。



一个周末下午,孙子从外面回来,他看见王大妈就抱着她胳膊说:“奶奶,有件事你得帮帮我。”王大妈就这一个大孙子,从小就是有求必应,她拍着孙子的手说:“说吧,又要让奶奶干啥?”孙子这才告诉王大妈,自己学同学时髦,打了耳钉,又怕爸妈看到生气,所以就想到让奶奶出面告诉父母,父母总要给奶奶面子的。


王大妈这才发现大孙子的耳朵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两个耳洞。王大妈也不是守旧的人,她觉得大孙子这耳钉带上还挺好看,就是现在是个学生,戴个耳钉不符合学生的规定,她告诉孙子,上学的时候可得取下来,放假了想戴了戴一戴。


按说王大妈这个决定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孩子都愉快的接受了,没想到晚上儿子媳妇回来后,就因为这个耳钉引发了家庭大战。


儿子儿媳外出回来,看到孩子居然带了耳钉,当时儿媳就发飙了:“你说你这孩子,整天不好好学习,这歪门邪道的学的倒是快。”孩子一听这话不高兴了,他反驳:“我们学校好几个同学都打了,咋人家父母没说孩子?我难道打了个耳钉就是走歪门邪道了?我这又不犯法。”


儿媳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你还有理了?学生不能穿奇装异服你不知道吗?你打个耳钉就像个混社会的小混混,这是去学习吗?”说着双手就朝孩子的耳朵上伸过去,她想要把耳钉取下来。


这下子彻底激怒了孩子,他咆哮着:“我打个耳钉咋了,我奶奶都没说啥,你有啥说的?这个破家一天到晚吵吵吵,我也不想呆了。”


孩子说完摔门而去,这下子王大妈坐不住了,她一边让儿子赶紧去追,自己也要在后面追。儿子不让她去,说天都黑了,要是王大妈有个啥意外,这不是添乱吗?


好在儿子很快就把大孙子追回来了,孩子一言不发就去了卧室。儿媳气的脸都红了,她朝王大妈吵吵:“孩子打耳洞,你还说好?这有什么好,难道这符合一名中学生的标准吗?孩子你不会教育就不要教育,我教育孩子你别瞎掺和。”


儿子见气氛越来越紧张,赶紧把儿媳推到了卧室,只留下王大妈一人在沙发上生闷气。她要强了一辈子,自问对儿子儿媳问心无愧,更是心疼这个唯一的大孙子,没想到因为这样一件事,儿媳不问青红皂白就朝她一顿发火。


王大妈坐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她看儿媳送孩子上学,就儿子一人在家时,说了想了一夜的话:“孩子打耳洞我给他说了上学不能戴,放假戴,孩子都答应了,还挺开心。没想到你们一回来就这样了,最后还怪到我头上,也不是我让他打的呀!我的个性你知道,你家我是不能住下去了,说不定哪天闹的更凶,你是儿子在中间是个夹心饼,难做人呐。”


儿子听王大妈这样说,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想到王大妈接着说:“我昨晚气不过,给你妹打电话了,刚好他们两口子都在家,说今天过来接我。”儿子知道王大妈的脾气,做好的决定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改的,他只好帮王大妈收拾东西。


王大妈住到女儿家,没想到这是女儿女婿的一个圈套,七十岁的人去了变保姆。


王大妈就这样住进了女儿家,她都没和那群老姐妹说这件事,她觉得很丢人,一开始自己信誓旦旦的说住儿子家没事,没想到这么快就打脸了,只能住女儿家。


她到女儿家,女儿就像是看到了大救星一样,两眼放光地说:“妈,你可来了,你来了就好了。”



王大妈还以为女儿对自己的这番遭遇有所心疼,没想到女儿接下来的话,让她觉得自己是从一个坑跳进了另一个坑:“妈,你不知道,前两天我公公在家晕过去了,幸亏送医院送的及时,做了全面检查后,医生说他这是因为心脏的血管堵造成的,需要做支架,婆婆也着急上火地住院了,你女婿这两天只好常驻医院,昨晚回来拿东西刚好听到你说要来,我们俩都挺高兴的。


王大妈心中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她问:“你公婆都这样了,我来住你家你俩高兴啥?”


女儿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你知道的,你女婿是个独生子,这下子他父母住院了只能他一个人去伺候,这还伺候不过来,有时候还需要我去帮忙,这两天我这孩子没着没落的,都不知道咋弄。”


王大妈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是个救急的,她一边心疼女儿受累,一边气女儿算计她,可是这是自己的孩子,有啥办法呢?


王大妈就这样以将近70的高龄化身女儿家的保姆。给他们一家人做饭,还得照顾病号,做病号饭,还得操心孩子上下学,这些弄完,王大妈还要给女儿家搞卫生,几天下来,王大妈硬是瘦了一圈。


就这样,亲家出院后,女婿也没有谢谢王大妈,觉得她这是应该的。这时王大妈才明白过来,女婿这是知道自己没地方去了,觉得自己住他家就该做这些,可他没想过王大妈也是要70的老人。


一时间,王大妈觉得生活没有了奔头,自己虽然生了两个孩子,可到头来,自己却没有人心疼。


老姐妹的一番话,让王大妈决定卖房,自己给自己养老。


王大妈住儿子家和儿媳起冲突,住女儿是免费保姆,这才是个开始,今后该怎么做呢?王大妈一时间不知道改怎么做了,她自认为是一个替儿女考虑的人,也不是一个自私的人,为啥老了老了就和儿女弄不到一起去了呢?


王大妈实在是憋屈的慌,就和一个关系特别要好的老姐妹说了这件事。


老姐妹一听就说:“我当初劝你去养老院,你还说去了是给孩子们抹黑,自己有儿有女不能住那里。你看我,我也有儿呀,我就住了。我用我的退休金养活自己,也不给孩子们找麻烦,更何况这里都是年纪相仿的人,咱们的共同话题多,反而开心。孩子离的远,远香近臭,关系反而好了。



王大妈听了老姐妹的一番话,想了很久,于是她做出一个决定,把房子卖了。卖了100万,王大妈也不把这些钱都据为己有,收到钱后,她开了最后一次家庭会议。


儿子女儿来了之后,王大妈说:“我不顾你们反对还是把房子卖了,卖了100万。我今天把钱分一分,老大家加上我大孙子,分40万,老二分20万,剩下40万我养老。我知道你们要说我有退休金,那些钱够我在养老院花,这笔钱是万一我生病了,住院花,不让你们掏钱。你们都是一家人,我能不麻烦你们就不麻烦你们。你们平时如果有空来看看我就行了,没空就算了。”


听到王大妈真的要去住养老院了,儿子心里很难过,他挽留王大妈,可王大妈心意已决还是去了。


结语:


回到题主的问题:有人说“人老了,千万别和子女住一起,那样谁都不开心,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非常认同这句话。人老了,如果可以独立生活,尽量还是独立生活,有事子女在出面。这样双方都是独立的生活,谁也不干涉谁,相对自由,不管是空间上还是精神上,都要轻松一些,就像王大妈,虽然一生都为儿女着想,可是牙和舌头也有打架的时候,总是会有矛盾的,这样反而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


人老了,想要过得舒心一定要懂得这几点:


1、有条件的话,还是自己住。这样自己也过得顺心,还不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


2、尽可能自己手中有钱。就像王大妈,在儿女家过得不舒心,可她有钱,所以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今后的生活,孩子还没啥意见。


3、不管住不住一起,尽量少参与孩子的生活,少管孩子的事,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意见和准则,让他们去折腾去吧。自己照顾好自己,就是对自己负责,就是为孩子着想,为他们减轻负担。


人老了,您觉得要不要和子女住一起?




60岁的张大妈老两口高兴地去儿子家住,孙女却嫌弃老伴说:爷爷,嘴巴臭。儿子说:我给你们租房出去住吧。半年后张大妈的一个举动让一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张大妈和老伴李来福有一儿一女,儿子李顺女儿李丽从小就让老两口很省心。


老两口都识字不多,但是李顺和李丽却从小就学习成绩好,后来两人先后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尤其是李顺还被保送了研究生。


两个孩子毕业后都留在了大城市发展,张大妈和老伴成了村里人们羡慕的对象,李顺和李丽也成了亲戚朋友们教育孩子的榜样。


儿女对张大妈老两口也很孝顺,不但把家里的老房子翻盖一新,还经常回来看他们,或者带着老两口游山玩水,老两口觉得开心极了。


儿子的女朋友是研究生同学小梅,家里经济条件也不错,儿子结婚的时候亲家没有对张大妈提什么条件,只说是张大妈尽心就好,张大妈于是给了儿媳妇58000的彩礼,房子是儿媳妇家的。


婚后儿子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张大妈打电话时候,儿子说工作忙想趁年轻在事业上做出一番成就。


女儿比儿媳妇先怀孕,张大妈就去了女儿家帮忙照顾女儿。


儿媳妇怀孕后,张大妈就和儿子说,她先帮李丽照顾一段时间,等到儿媳妇做月子时她再去照顾月子。


亲家却主动提出去照顾儿媳妇坐月子,张大妈觉得这样也好,毕竟亲妈照顾闺女更贴心


儿媳妇生孩子时候,正好外孙生病女婿又出差在外,女儿一个人忙不过来,她就让老伴去看了儿媳妇,她给了包了儿媳妇5000的红包,让儿媳妇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吃。


后来,看着视频里孙女越来越可爱的小模样,张大妈心里就有了念想,她提出要去儿子家住一段时间帮着带孩子,也让亲家休息下。


儿子却说是家里地方小,丈母娘在家住着,张大妈过去家里住不开了,等待女儿再大一点的时候接母亲过去。


一转眼孙女果果3岁了,儿子也没让自己去家里住,张大妈干脆没和儿子打招呼,直接和老伴就去了儿子家。


当儿子和媳妇看见站在家门口的父母时,吃惊极了。儿媳妇赶紧把公婆让进家里,还悄悄地瞪了一眼李顺,李顺赶紧问张大妈:妈,你和爸咋不说一声就来了?


张大妈说:我这来自己儿子家还非得跟你申请啊?


亲家母看到张大妈也有点吃惊,儿子说:妈,你看家里确实住不下,今晚您先在宾馆凑合下,明天我给你和爸去租个房子住。


张大妈看了看说:浪费那钱干什么?我和你爸住客厅就行,一家人还住一起还亲。


亲家母听过了这话,就说:李顺,那我先回家住一段时间,让你父母在家住吧。


当晚李顺丈母娘就回家了,儿媳妇看着脸色就不太好,但是也没说什么,只是夜里果果跟着姥姥睡觉习惯了,一直哭着找姥姥,一家人都没睡好觉。


第二天,儿子把果果送到幼儿园后,和儿媳妇顶着黑眼圈去上班了,张大妈和老伴在家也没什么事可做,就想帮着儿子打扫家里卫生。


正在他们老两口忙着干活时,有人敲门,张大妈开门一看是个陌生的女人,女人说自己是来做保洁的,张大妈赶紧给儿子打电话。


儿子在电话里说:妈,忘了和你说了,今天是定期保洁的,这个保洁大姐在我们家做了好多年了,她知道怎么干,你让她进去干活就行。


张大妈看着那个女人熟门熟路的在儿子家打扫卫生,她忍不住问道:你打扫一次多少钱啊?


女人说:您家儿媳妇办理的包年,每年5500块钱,每周打扫一次。看着张大妈一副心疼的样子,女人说:您儿媳妇是我们公司的老客户了,这是最优惠的价格了,我们还会赠送一次油烟机的深度清洁。


下午的时候,张大妈又听见门铃响,原来是儿媳妇网上买的蔬菜和水果到了,张大妈看了一眼包装上的标签,不禁有点咂舌。


等到晚上儿子下班回家,张大妈已经做好了饭菜,儿媳妇吃了一点后就不吃了,只说是吃饱了。


可是没多久儿媳妇订的外卖又到了,张大妈问儿媳妇说:你不是说吃饱了?随后又反应过来说:是不是我做的不合你口味?


儿媳妇有点讪讪的,说:妈,不是的,就是我有点嘴馋了。然后就坐在桌前不说话吃起了外卖。


张大妈坐在小梅对面说:小梅啊,你这打扫卫生还要雇人啊?打扫一次也不便宜,这房子也不大,自己勤快点也就能干完了, 何必浪费那钱呢?


小梅笑了笑没接话,张大妈又说:你们还年轻,不要总想着享福,过日子要学会打算,老话说:吃不穷喝不穷打算不到才受穷。


小梅没吭声站起身来就去了卧室。


李顺一看媳妇不高兴了,紧跟着进了卧室,过了一会儿又出来拉张大妈坐到沙发上说:妈你就别操心了,看会电视吧。


张大妈看着儿子说:儿子,你这周围的菜市场在哪里?我和你爸在家闲着没事,每天去买点菜,你们在网上买得太贵了。


李顺想了想说:出门10分钟的距离,您愿意去就一大早去,菜还新鲜,也别买太多,够一天吃得就行。


然后,李顺又说:妈,你明天炒菜的时候少放点盐和油。


张大妈一听,就说:是不是你媳妇嫌弃我炒的菜不好吃?我和你爸吃习惯了,没油没盐的没滋味啊,再说你又不是吃不起油,多放点油有啥不行?


李顺耐心地说:不是吃不起油,是你和我爸年纪大了,一定要少盐少油,吃得清淡点对您二老的身体好。


张大妈撇了撇嘴说:我知道了。然后又问:果果怎么没回来?李顺说:果果跟她姥姥睡习惯了,昨晚没睡好,我就让她姥姥接回家了,这样我们也能休息得好一点,昨晚没睡好我这一天没精神。


张大妈有点不高兴了:我这来就是为了看孙女的,你这还不接回来?


李顺赶紧说:这不后天就周末了,到时候你和我爸再和果果熟悉两天,要不然果果晚上总是哭,您不心疼你孙女啊?


张大妈不说话了,第二天一大早她和老伴打听着去了早市,买回来了一大堆的蔬菜和水果。


晚上,李顺和小梅看见厨房里一堆的蔬菜和水果都有点意外,张大妈喜滋滋地说:买得多也好讲价,而且不用总出门去买菜了。


小梅说:妈,你买这么多,这不是要好多天吃同样的菜?再说放上几天也就不新鲜了,少买点每天吃新鲜的多好?你这虾是不是买的不是活虾啊?


张大妈本来求表扬的心情一下就没有了,说:每天买一点费事不说还贵,我这放在冰箱也一样保鲜。卖虾的人说这虾刚S没多久不影响口感,但是却便宜很多呢。


第二天下班时候,小梅没回家,李顺说是她回娘家看果果去了。张大妈嘱咐儿子周末一定要把果果接回来,让她看看。


周六一大早,张大妈就起床做了早饭,等着儿子去接孙女。结果8点多了,儿子和媳妇房间也没有动静,张大妈忍不住要去敲门。


老伴拉住她说:孩子们还不容易休息一天,让他们多睡会,也不着急的事。


张大妈好不容易等到9点,就坐不住了,不顾老伴的劝说去敲门,喊儿子去丈母娘家接孙女。


李顺睡眼惺忪地打开房门说:妈,时间还早着呢,你着什么急啊?让我们再睡会吧。


张大妈却大声说:都9点多了,我做的饭都凉了,你们还不起床,早睡早起可是好习惯。


李顺无可奈何地起床,可是小梅却一直磨蹭到10点才起来,等到午饭后李顺才和小梅带着果果回来,张大妈老两口看见孙女高兴地抱着她就要亲,果果却躲开了李来福说:爷爷,嘴巴臭。


李来福脸色一变就愣住了,小梅却扯了一把女儿,说:果果,先去洗手洗脸换衣服。


张大妈赶紧跟着果果进了卫生间想要帮她洗手,小梅却对她说:妈,你别管她,让她自己洗就好,小孩子要锻炼她们的自理能力。


下午午睡后,张大妈想要带果果下楼去玩,小梅却说:妈,果果的舞蹈课时间要到了,我要带她去上课了。让李顺带您出去转转吧。


等小梅带着女儿出门了,李顺和父母说:爸,果果中午那话您别介意,您常年抽烟身上有烟味,果果不适应,他外公外婆都不吸烟。


李来福把拿出来的烟又放了回去,李顺又说:我给您和妈在小区租个房子住吧,这样你们老两口也自由些。


张大妈和老伴都不高兴了,说:我们这才住了几天,你这就烦我们了?你丈母娘住了那么久也没见你让你丈母娘租房子住?你这是有了丈母娘就不要自己亲爹妈了?


李来福更是生气地说:你是娶媳妇,不是倒插门,我和你妈出去租房子住,村里人知道了还不得笑掉大牙?


李顺叹了口气,说:爸,你在家不能抽烟。


李来福才后知后觉地说:果果回她姥姥家住是因为我抽烟?


李顺说:是,你这烟瘾大,每天回家家里一股烟味,二手烟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就是您自己也要少抽烟才好啊。


李来福说:行,那果果在家我不抽烟,白天我去门口抽。


李顺又说:妈,每天买菜少买点,咱们荤素搭配着吃,如果您不觉得每天买菜辛苦,我网上买点,天天吃同样的菜也让人就吃腻了,再好吃的东西连着吃也会腻歪的。


李顺又说:妈,你每天你就负责和我爸出门遛弯,在家看电视,其他的事您就不要管了,有什么事你和我说,我来处理,你看好不好?


张大妈看了儿子的笑脸说:好,都听你的。


就这样,张大妈和老伴在儿子家除了吃饭也没啥事可干,每天在家看电视、睡觉、偶尔下楼去遛弯,可是和楼下的邻居又没有啥可聊的话题。


果果倒是慢慢地和他们亲近了起来,只是下午有绘画课或者舞蹈课的时候,都是亲家去幼儿园接着上课,晚上也就在姥姥家睡了,张大妈不认识路又不会开车。


果果不在家的晚上吃完饭,儿子小两口就在卧室各自抱着手机自得其乐,剩下张大妈和老伴在客厅百无聊赖看电视。


张大妈和老伴早睡习惯了,每到九点多就开始催着李顺和小梅睡觉,并说:年轻人,现在不知道爱惜身体,将来老了身体就会给你颜色看。


后来无聊之下,张大妈在楼下溜达时候见到矿泉水瓶子和废旧纸壳就带回家,想要攒着卖钱,也可以贴补儿子的家用。


有一次一家人出门吃饭,果果看见地上的一个矿泉水瓶,开心地捡起来递给了张大妈,说:奶奶,给你,等你卖了以后给我买冰激凌吃。


小梅一看,黑着脸把果果手里的瓶子一把打到地下,拉着女儿转身就回家了。


李顺只好讪讪的带着父母也回了家,看着紧闭的卧室门,李顺对张大妈说:妈,您别往家里拣这些东西了,这些东西不卫生,你万一因为这个生病了,花的医疗费可是多少瓶子换不来的。


张大妈看着儿子尴尬的样子,心里也很不舒服,于是对儿子说:顺子,你给我和你爸买票吧,我们回老家。


李顺说:妈,要不然我在小区给你和爸租房子住,这样咱们都自由,只是你也不能捡废品,毕竟不卫生。


张大妈摇头说:不了,我和你爸钱上不能帮你的忙,租房子又是一笔大开销,只要你们小家庭过得好,我和你爸就放心了,我们在老家也自由,都是老邻居也有人说话。你这里出门一个人也不认识,天天在家里实在是憋屈得很。


两天后,李顺和小梅带着果果,开着车把父母送回了老家。


回答题主问题

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很多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很容易产生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日常琐事,对老人和年轻人来说,生活都是一种煎熬。


父母和子女同住,如果双方都明事理懂得退让,生活还容易些,如果遇到强势掌控力强的父母,有可能让原本相爱的小两口最后以离婚收场。


如果条件允许,父母和子女之间可以保持“一碗汤的距离”。生活里没有谁对谁错,不过是生活习惯和观念的不同而已,但是就是这样些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活的摩擦和矛盾,让生活变得一地鸡毛。




母亲今年春天住院,遇到了68岁的蒋奶奶,她儿子给她办手续,她在旁边流着眼泪破口大骂:“我把自己房卖了,给你们买600万的大房子,现在你媳妇想把弄到医院不管了!”蒋奶奶骂声引来了众人围观,儿子不敢吱声,女儿却表情复杂,似有难言之隐。

蒋奶奶的儿子把手续办完,帮着拿蒋奶奶的卡交了钱就说自己要上班,逃也似地离开了医院。

蒋奶奶的女儿年纪看着40多岁,面相温柔,但是难掩憔悴,对蒋奶奶有点不耐烦,我们外人都看得出她的敷衍。

安顿好蒋奶奶的第 二天,周围病房的人都知道了蒋奶奶家的故事,她是大嗓门,喜欢找人聊天,一旦说起话,完全看不出是一位病人。

我儿媳不孝!”蒋奶奶的开场白总是这句话:“我卖了我的老房子300万啊,给儿子换了600万的大房子,现在他们想把我撵出来,我就不走,病好了我就回去!”

一听她这话,我们听得人都觉得蒋奶奶儿媳真过份,老人花了那么多钱,怎么能这样对待老人?

蒋奶奶说:“我儿媳是护 士,喜欢打扮,每天描眉画眼,每天出门准备一小时,回家洗漱面膜又是一小时。

她还说:“我儿媳天天睡懒觉,大白天叫也不起床,我看个电视声音大点都不行。”

我儿媳对她的猫比对我都好,但是那个猫毛弄得家里到处都是,我就把她猫送人了,她还跟我吵架,好多天不回家给我做饭。”

我孙女看个手机,电视,我儿媳就不让,我悄悄把自己的给孩子玩一会,她就暴跳如雷,一点也不尊重老人。”

我们开始还附和她,但是发现她越说越多,停不下来,这个儿媳看来的确不怎么样,不过蒋奶奶也是真挑剔,弄得我们一众人很是好奇,这个儿媳真挺厉害,到底是什么样?

蒋奶奶的女儿话很少,很多时候都是默默地一个人远远地待着,刷刷手机,接接电话,按时打饭打菜,倒是一直都在蒋奶奶身边。

有人就说:“你女儿挺乖巧,在这里伺候你蛮周到。”

蒋奶奶撇撇嘴:“自己没本事,还嫁个没本事的老公,不过这次也是为了照顾我,把工作辞了。快40岁的人,在家一点事不顶用。”

我有点惊讶,她女儿我以为40多了,整个人显老好多。

晚上的时候,令人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我送饭回来,看到蒋奶奶屋里挤满了人,蒋奶奶的儿媳年轻漂亮,带着一个10来岁的小姑娘,手里拎着不少东西,没一会功夫,就把蒋奶奶的病房收拾了利利落落。

蒋奶奶的女婿看起来木讷老实,手里拎着饭盒和很多日用品,一口一个“妈”叫得很是亲切。

我被眼前的这一切迷惑了,这还是蒋奶奶口里看不上的儿媳和女婿吗?

一家子和医生交流,安顿好了蒋奶奶,还排了班,晚上还是女儿留下来照顾蒋奶奶。

到了第 二天,她女儿渐渐和大家熟了,带给我们和蒋奶奶截然相反的说法。

其实蒋奶奶老伴在的时候,帮着儿子在郊区买了85平的房,小两口结婚后就住在那里,后来,生了孙女,蒋奶奶不愿意带,孩子的外婆就从扬州来帮着一直带。

可是孩子上幼儿园了以后,老伴身体忽然不好了,那时候听说花钱多,蒋奶奶做主,要把儿子的房子卖掉,她一直嫌弃那个房子远,离她远,而且还在五楼,她腿不好,去一次太累了。

但是儿媳儿子都很反对,那个房子离儿媳医院近,她上班方便,孙女也在小区上幼儿园,动来动去实在麻烦。儿媳儿子还表示想办法凑钱给老爷子看病。

蒋奶奶感到自己的权 威受到了挑战,她心中很不满,也不经过孩子同意,把自己的老房子卖了300万。

儿子女儿知道消息,气得不行,但是木已成舟,拿蒋奶奶也没办法。

但后来老伴还是走了,也没花多少钱,大部分报 销了,蒋奶奶不得已交了房,搬到了儿子家。

儿子家就两室,以前孩子外婆和孙女一起住,这下,外婆也不好住了,自己收拾行李回了扬州。

蒋奶奶从来就不喜欢儿子的房子,她也不认识什么人,房子又局促,天天在家闹着要换房。

儿子儿媳给她闹得没办法,答应换房,女儿蒋奶奶是从来看不上的,也从来没考虑过的,当年女儿找了开出租的女婿,她就没有正眼瞧过女儿女婿两口子。

现在她的女儿一家三口住在60平的房子里,女儿到处打零工,她问也不问,她认为,那是女儿当年不听她的话,执意不要面包要爱情的结果。

儿子儿媳被蒋奶奶说动,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换了600万130多平的房子,还贷了100万,新房子视野开阔,三个卧室,蒋奶奶也有一间大卧室,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这婆媳相处是门学问。以前蒋奶奶和老伴生活,在家里一言九鼎,儿子和儿媳在郊区生活,只是周末见面,儿媳对她礼貌周到,自己的小家也打理的井井有条,孙女有外婆照顾,可以说日子平淡如水。

但是这两人从装修就开始了龙争虎斗。

蒋奶奶喜欢中式,喜欢深色实木家具,儿媳喜欢现代,喜欢浅色家具。

买房时,蒋奶奶把钱丢给了儿子,只留了20万,自己还有2000多退休金,到了装修,自己是舍不得再拿钱,也拿不出钱来了。

钱不在自己手上,蒋奶奶发现这装修上自己没有发言权,说啥都不管用,她每次设计和看家具都跟着,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是儿子后来都是听老婆的。

尽管儿媳在蒋奶奶的卧室里选了蒋奶奶喜欢的风格,但是蒋奶奶的怨气由此开了头。

儿媳是护 士,讲卫生,爱干净,以前老伴在的时候,承包了大部分家务,蒋奶奶也讲究,但是现在她自己动手,发现没那么简单,眼睛也老花了,她和儿媳一样,看不得乱,但是儿媳自己收拾,她收拾不好,就指使儿子,儿子每天上班回家很累,难免厌烦,就干的有一搭没一搭,她觉得这都是儿媳在背后捣乱,两人的关系更差了。

这些都是小事,这次生病来住院,原因却是蒋奶奶自己。

蒋奶奶一直有个打牌的习惯,每天下午午觉醒来,晚上吃过晚饭,都要打。

但是换了新小区,人也不认识,小区倒是有个场地,可是烟雾缭绕,蒋奶奶也不喜欢。

她每天都手痒痒的厉害,实在想玩就去小区外面打几把,受不了味道再出来。

时间久了,她竟然认识了几个同样爱好的小姐妹。

有一天她提议:“去我家吧,我家安静。”

其他阿姨问:“你儿子儿媳能愿意吗?

蒋奶奶撇撇嘴:“他们敢不愿意,房子一半钱都是我掏的呀!”

果然,打了一个星期都相安无事,阿姨们都有眼色,儿子儿媳在家就不来,走了再来。

蒋奶奶过得开心,小曲都开始哼起来,也不找儿媳麻烦了。

那天她们照例支起桌子打牌,忽然门一响,儿媳疲惫不堪地回来了,显然头一天值夜班了。

另外三个阿姨作势要收,蒋奶奶摸了一把好牌,怎么能舍得散局,她建议:“我们去我卧室,关起门来玩。”

这一玩就是两个小时,大家玩得尽兴,屋外静悄悄的,什么事也没有,大家都夸蒋奶奶儿媳懂事。

到了晚上,儿媳和儿子的屋里就传来了争吵,蒋奶奶心知是什么事,但装修的事自己还气着,也不想去劝儿子儿媳。

就这样,蒋奶奶每天呼朋唤友在自己的卧室打,偶尔还使唤儿子儿媳洗水果倒茶。

那天晚上,儿媳接孙女回家,准备洗水果,发现自己买的樱桃不见了,她找了一圈,进了婆婆的卧室一看,牌桌旁边的篮子里,只剩了梗和籽。

儿媳“啪”地摔门而出,蒋奶奶的朋友都站了起来,纷纷表示要告辞,蒋奶奶觉得自己丢了面子,马上按住小姐妹,冲到客厅:“这房子有我一半,你不高兴不要在我面前掉脸子!”

儿媳从来不和她当面吵,顶多是不吱声或者离开家。

这次儿媳把孩子的书包一收拾,牵着孩子说:“你的房子,我走好吧!”

孙女吓哭了,拉着妈妈手不让走,蒋奶奶冲上前去,想要分开儿媳和孙女,可是自己一下没站稳,摔倒在地上。

这一摔就进了医院,她长期久坐,情绪暴躁,查出来不少毛病。

不知道儿子给儿媳说了什么,尽管她还生着气,儿媳当晚还来医院看了她,应该也有道歉的意思。

我们周围的人听了蒋奶奶女儿的版本,觉得她儿媳其实还不错,起码不和老人争吵,她家的婆媳矛盾都是琐碎的生活小事。

1.其实蒋奶奶不应该卖房和儿媳买在一起,当初如果她肯听女儿劝说,拿300万在儿子小区买个小的就更好了。那样的话,装修风格,卫生,打牌这些事根本不会有人管她。

2.她过于强势,这种性格之前的老伴会迁就她,但是儿媳儿子不一定会,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会不满,矛盾积累,迟早爆发。

3.蒋奶奶对女儿实在冷漠和无视,但是她生病,又是女儿一直默默地陪伴她,照顾她,不因为她的任性和骂而不管她,但蒋奶奶买房卖房,从来没有考虑过生活困难的女儿。

4.“远香近臭”,其实可以想象,如果蒋奶奶病好了回家继续住一起,还会吵吵闹闹,建议蒋奶奶和儿子儿媳商量,在小区买个小房子或者单独租一间,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就好。这样老人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空间,互不干扰,能减少很多矛盾。




吴阿姨高高兴兴地与儿女住在一起,结果却是不欢而散,她跟儿子说:“我的家是你的家,你的家不是我的家”。

我过去的邻居吴阿姨今年67岁,老伴去世的早,一个人辛辛苦苦将儿女拉扯大,儿子和女儿不放心她一个人住,让她去家里一起住。她在儿子和女儿家各住了一年,最后对与儿女住在一起彻底失望。主要有以下问题:

1.寄人篱下生活不自在。儿子住两室一厅的房子,夫妻俩和孙子分别睡两个卧室,把吴阿姨安排在了储物间,放了一张单人床,旁边都是杂七乱八的东西。吴阿姨文化程度不高,唯一的爱好是看电视。但她每次去厅里看电视,没看多长时间儿媳就要关机,说电视声音大太吵人。吴阿姨要求儿子买个小电视,放在吴阿姨住的小屋,但儿子不同意,说储物间都是纸箱等易燃物,不宜放电视。吴阿姨觉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没有办法,只能一忍再忍。

2.生活不习惯。吴阿姨是一个特别爱说话的人,可自从跟儿子生活以后,虽然吃穿不愁,生活无忧,但心情总是很郁闷。小两口下班回来就钻到屋里不出来,儿子偶尔跟他说几句话,还嫌他啥都不懂,让他闭嘴少说话。习惯了一辈子大喇叭,到了儿女家成了哑巴。她看不惯儿媳逼孩子学习,跟儿子偷偷说,孩子还小,不要逼得太紧。儿子却说,您不懂,别瞎掺和。有时候看着孩子学习很辛苦,就说让孩子休息一会儿再学,儿媳马上急眼,说老思想会耽误孩子。

3.子女看重钱。儿子和儿媳做得很过分,家里买菜等日常生活开销基本由吴阿姨掏钱,即使这样做,儿媳也不领情。儿媳觉得让婆婆同住是尽了孝道,吴阿姨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吴阿姨住在女儿家时,女婿总是说挣得太少,家里开销太大。吴阿姨被弄得很不好意思,时不时拿出几千块钱贴补女儿家。每次拿钱时女婿立马乐不可支,说一大堆好听的话,两个月后又恢复原样。经过一段时间,吴阿姨看明白了,有钱才是娘,没钱啥也不是。

4.额外负担重。女儿和女婿都上班,每天早出晚归,吴阿姨很体谅他们,每天除了买菜做饭洗衣打扫外,还承担了接送孩子的活。孩子每天都要上兴趣班,吴阿姨陪着去不成问题,关键是家长也要跟着学,回来辅导孩子,如果你不学,那微信群的作业就完不成。吴阿姨岁数大了,脑子不好使,智能手机也摆弄不好,女儿和女婿教了很多次,还是不会。很多次孩子的作业没完成,老师就找家长。小两口抱怨吴阿姨不用心。吴阿姨觉得,每天这么累死累活的伺候你们,不但不知道感恩,还让我去做老人做不到的事情,心情很坏。

5.饮食起居差异大。吴阿姨口味偏清淡,喜欢养生,由于有三高,在饮食上面更加小心谨慎。而儿女则截然相反,高兴了就在家吃,不高兴了就下馆子或者叫外卖。他们喜欢火锅、炸鸡、烧烤、小龙虾、啤酒等等,更加注重的是美味。作息时间方面,吴阿姨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而儿女通常都是夜猫子。如果吴阿姨唠叨几句,孩子们就很不耐烦了,老人的好心反倒成了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最后,吴阿姨毅然决然回到了自己的家住。一个人的生活很是自在,经常找老姐妹聊聊天,偶尔外出旅游,心情非常舒畅,再也不去儿女家做带薪的免费保姆。吴阿姨为人好,平时有点什么事,邻居都会帮忙,他感叹儿女虽亲生,却不如邻里。她说:我想体验一下同住养老好不好,现在知道了,人上了岁数只要生活能自理,千万别和孩子同住,那滋味不好受。她跟儿子说:“我的家是你的家,你的家不是我的家。”

老人和子女住一起,确实可以享受儿孙绕膝其乐融融的家庭幸福。但是,同在一个屋檐下,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日积月累,有些小的分歧就可能产生矛盾。矛盾深了,便难以调和,结果是老人和孩子都很苦恼,最后往往不欢而散。

总结和启示:

1.每个人步入晚年,都希望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但不是每个老人都能子孙绕膝,安享天伦之乐。有些老人固执的认为,含辛茹苦将孩子养大,到老那天必须住在一起养老。同住才知道,那滋味真的不好受。

2.老人和儿女是两代人,存在代际差异。彼此的观念不同,生活、饮食、消费、育儿、卫生等等习惯差异很大,长期生活在一起,就会产生矛盾冲突,父母和儿女都不开心。

3.住一起容易触发婆媳矛盾。婆媳关系是家家最难念的一本经。很多婆媳刚开始关系还是不错的,但相处久了,看到对方的缺点更多了,就会产生矛盾。所以,如果老人和子女分开住,这样婆婆和儿媳见面的次数不多,产生矛盾的机会也就自然减少,即便见面时有什么意见,分开一段时间各自冷静就会好多了。如果分开住的话,婆媳更容易和谐相处,家庭更和睦。

4.只要生活能自理,尽量不要和儿女同住。老年人惬意的生活方式很多,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心情舒畅,身体自然健康,不必跟儿女住在一起找不痛快。分开住了,才会距离产生亲和美,分住的距离越远父母与儿女的关系越好。那这个距离究竟是多远才好呢?最好就是“一碗汤的距离”,也就煲好一碗汤,送到子女那里还不凉。这样,老人既能够想子女的时候就过去看看。而子女又可以照顾好父母的饮食起居,尤其是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他们可以立马就赶到床前。

5.当老人不能自理的时候,可以请保姆到家里,或者去住养老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来福   孙子   儿媳妇   儿媳   老伴   孙女   女婿   儿女   阿姨   子女   奶奶   儿子   父母   女儿   房子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