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断肢后,大血管怎么止血?

在过去的古装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大侠们之间的精彩比拼,其中刀光剑影和内力纷飞让我们无限向往。但常言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哪有不挨刀的时刻。

所以就算是天下第一的高手,也有被斩断四肢的时刻——例如著名的神雕大侠杨过,就被斩掉了一条手臂,当时鲜血都喷了老远,曾经成为我们童年的阴影。

不过在电视剧里面,杨过等人可以凭借内力和点穴的手法封住大出血,然后像没事人一样从容离开。但是,这只是金庸笔下的传奇世界和古代社会完全不搭边。

那么在古代战争频发的年代里,古人遭遇了杨过一般的状况,又该如何进行止血呢?

对于这个问题,那答案自然肯定不会是内力和点穴手法,因为这些都是虚的。不过古代人也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无能,虽然没有内力,但是古人也有自己的解决手段。

不知大家是否看过欧美的老片子《第一滴血》,里面主角就曾经用火药来进行止血和消毒,如果有印象的话,一定会被当时的男主角的硬汉形象所震撼。

事实上,欧美人的那一套早就是陈芝麻烂谷子的操作,而且还不一定符合现实,但是中国古人却老早地使用了这些招数。

诚然,古人的确不懂科学,也不懂得消毒和感染的概念,但中国古人最擅长的就是经验之道,通过观察来寻找规律。所以在西晋时期有一个叫葛洪的道家高人,就发现了奥妙。

也许是经常受伤,再加上道家人喜欢炼丹,因此突发奇想之下,此人居然提出用灼烧的办法来止血。

这一手段记载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二中,其中说:“忽伤乱舌下青脉,血出不止,便杀人,方可烧纺铃铁,以灼此脉令焦。”

想想影视作品中被烙铁折腾的犯人,听着那外焦里嫩的刺激声音,中国古人的手段不可谓不狠辣,可比第一滴血中的男主霸气多了。

那么效果怎么样呢?根据现代科学来看,高温可以消毒,而且通过这种高温的方式可以加快结痂,虽然带来剧痛,但的确有一定的效果。在那个年代是一个高招。

事实上,后来的人都借鉴了这一点,尤其是在蒙古秘史中记载,蒙古人沿用了这一招数,甚至还延续到了明清时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快速止血手段。

当然这一方法最简单,可是绝大多数人没有关公那么彪悍,很容易导致人昏死过去。所以古人又提出了另一个概念,那就是压迫止血法

这种方法被记载于《五十二病方》中,其中提到:“止血出者,燔发,以安其清。”不过这种方法还比较原始,早期是烧灰外敷伤口止血。

而且,上文提到的葛洪又治鼻卒取血,用“苦酒渍棉塞鼻孔。”此举使得止血变得更加温柔。

不过明眼人看出,这种止血还有待发展,果不其然,到了清朝的时候,压迫止血的方法被真正完善,清·杨清叟《外科集验方》第五指出:“治金疮重者,筋断脉绝,血尽人亡。如要断血,须用绳及绢带缚住人手臂。”

作为一个现代人,听到这段内容一定会非常熟悉,没错,这就是当今人们非常常用的止血手段。通过阻断血液的循环就能够抑制大出血,进而实现治疗。

由此看出,中医的理论知识未必和现代科学对照,但是在应用知识方面和现代其实相差不多。

而伴随着压迫止血法的完善,后来又有了更加方便的止血手段,那就是结扎止血法,在《诸病源候论》中记载:“动脉血管出血,当以生丝缕绝其血脉。”

可以说,当时的止血手段与现代已经基本上一般无二。

因此假若有士兵在战场上真的不小心被人砍断了手臂,那么当他被抬下战场的时候,其实并不一定会立刻死去,而会经过老中医的治疗对其快速止血。

尤其是使用绷带结扎止血的方式,可以让士兵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不过,即使到此为止,士兵也依旧无法真正活下来。原因很简单,因为古代人或许可以做到快速止血,甚至可以做到有效的杀毒,但是伤口如果不快速愈合,还是难以让士兵度过真正的危机。

记得之前有一个话题,周泰身上中了很多创伤,按照三国时期的医疗手段,连绷带止血都没有,所以周泰真的像一个不死小强,换做一般人血都流干了。

事实上,在三国乃至于魏晋时期,早期的止血手段还真的很难救人,尤其是斩断了四肢引发的大出血的状况下,即使能止血也无法把人救活。

但是,根据考古发现,学者们发现了隋朝时期的缝合技术。这个缝合技术在现代医疗中很常见,就是用针线来缝合伤口。现代人可能觉得非常简单,但在古代社会简直是神迹,而且是拯救大动脉出血的重要医疗手段。

最早出自于隋朝巢元方著的《诸病源侯论》,里面提到了肠吻合术,而且他不仅仅只是简单针对伤口的缝合,更是针对断了的肠子进行手术。

不得不说这项技术的确非常了不得,简直和华佗的内科手术堪称医学界的两大传奇。

不过由于诸多原因缝合伤口的技术,一直要到明清时期才真正成熟,例如,明代陈实功著外科正宗》,就详细记述了用丝线缝合刎颈切断气管的刀口。

所以在这些技术的作用下,如果有人在战场上被砍断了四肢导致大出血,如果真的有比较靠谱的医生,愿意花大代价进行治疗,那么毫无疑问,以上几种方法基本上可以保住士兵的性命,而不需要虚无缥缈的内功。

当然这里还得提一句,在汉朝后期,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因此,在进行以上诸多操作的时候,病人的存活率又可以大幅度提升。

综上所述,古代中医在应用方面非常发达,甚至很多与现代基本相似。从该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医当年的探索,同时也不要低估了古人的智慧。




你或许还记得这个画面:《神雕侠侣》里,杨过同学的左臂被郭芙一剑斩断后,他非常镇定的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点了自己左肩“肩贞穴”的穴道,便止住了血……

然而,靠点穴止住断肢的出血,只是金庸老先生美好的愿望。

真相是残酷的,一旦肢体受伤离断,诸如如股动脉、肱动脉、尺动脉、桡动脉这种粗大动脉就会瞬间断裂。血液在心脏收缩的高压下,会瞬间高速喷出。而我们身体里的血液却只有4000~5000ml,喷干比你想象的要快的多。

那么古人是如何止住断肢的出血呢?

古代起初,人们其实主要靠“止血带”+“铁板烧”来止血。

肢体离断,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罕见,这类严重的伤情主要发生在大规模的战争中。随着冷兵器的发展,尤其是双持重兵器的出现,使得中西方古代战争中都经常会出现整个肢体甚至躯干被瞬间斩断。

由于战场条件凶险恶劣,加之古代医疗条件极其有限。所以,绝大部分断肢的患者都会迅速出血死亡。

极少数幸运的情况下,断肢的患者用布带缠住肢体临时控制住出血被迅速救治活了下来。救治他的人选择止血的唯一办法就是:“烧灼”。

是的,虽然在离断肢体近端紧紧的扎住,用大量的布和绷带可以迅速的临时缓解出血速度,但最终将大动脉闭住靠的仍然还是烧灼。

往伤口里撒各种药粉再加压包扎,这种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只能止住小血管出血。肢体大动脉的破裂出血靠这些都不可能止住。

火焰或高温,会让断肢残端的各种组织尤其是血管会被瞬间凝固碳化结痂,血管的破口就这样被烧闭了。尽管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和局部组织的坏死,但这不仅封闭了血管破口,还能烧死伤口上的细菌。其实现代外科手术中的电刀电凝止血,其实也是靠局部电流产生高温凝固封闭了血管。

直接用明火烧往往很难控制烧灼范围和程度,所以常常如电影中的酷刑一般用烧红的铁片直接按压烧灼断肢创面,俗称“铁板烧”。

当然,在战场上用明火止血甚至消毒的方法一直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残酷的二战中,很多中弹受伤感染的士兵,在残酷的战场条件下,由于无法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护,为了防止伤口感染继续蔓延或止住出血,有些士兵会采用将火药到入伤口而后点燃的方法。

随着战争和医学彼此的发展,缝合开始慢慢出现。

不仅是在西方,我国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用缝合伤口来止血和闭合伤口的方法。但这种技术仅限于极少数医者,战争中绝大多数的紧急止血依旧靠的是止血带和铁板烧。


当然,作为一名创伤骨科医生,对历史的研究肯定不够专业,可能有所疏漏。欢迎各位专业人士在留言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不要说古代,就算今天断肢后的死亡率还是很高的。

大家看美国二战电影,经常会发现战斗中有一个词语会被喊得震耳欲聋,就是“卫生兵”!

这是因为一旦士兵受伤,就必须得到卫生兵迅速的救治,尤其是包扎止血。

《兄弟连》有一集,说的就是一个卫生兵在巴斯托涅的故事。他抢救了很多人,技术很好,但精神也差点崩溃。如果战友被子弹或者炮弹打伤了,卫生兵第一时间赶到,进行伤口紧急清创、消炎、包扎,必要时候还需要心肺复苏抢救。

随后根据需要看看是否需要注射吗啡止痛,美军还有战地输血和输液的能力,这是强于其他国家的医疗水平。

但卫生兵只能做这么多,他们主要就是止血、止疼、消炎,随后紧急用吉普车(二战后是直升机)送到二线的医疗队。美军一般在三线设有野战医院,真正的重伤都会送到医院,必要时候进行大手术。

那么,如果是古代其实也是类似的方法!

一旦断肢后立即要进行包扎止血,古代同样是使用布带。但是缺乏现在的种种药物,动脉和大血管的出血是不容易止住的。

古人的方法主要是铁板烧法,简而言之就是用高温使血管断端变性,挛缩使肢体停止出血。

这种方法也就是《第一滴血1》里面兰博的方法,不然伤口持续出血即便不太严重,也会要了伤者的命。

更别说,断肢必然会导致大出血,铁板烧法是很必要的。

其实,古代一旦断肢大出血,无论迅速包扎还是铁板烧法,死亡率都是非常高的。

即便能够侥幸止血,还要过止疼和消炎这两关。过于的疼痛可能让伤者直接休克而死。

至于消炎,则是古代最大的问题。古人战斗受伤以后大部分人死亡,都是因为伤口感染。即便是很小的伤口引起的感染,由于缺乏抗生素,也是很容易致命的。

只是完全断肢的情况,如果是部分断肢,也就是常说的断了一半,又会怎么样?

现代的话就要看断肢的情况,但很多情况下是可以不需要截肢,也不会出现死亡,甚至会保留肢体的大部分功能,不会导致残疾。

但古代就不同,即便肢体只是部分断裂,也要看具体情况。比如上肢肱动脉以及其他的主要分支断裂,就古代的技术来说无法进行修复,肢体必然会因为缺血而坏死,很容易造成伤者的死亡。

即便伤者没有死,残疾也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古代战争中,伤者死亡率是非常高的,更别说像断肢这种重伤,基本就是九死一生。

《神雕侠侣》中,杨过被郭芙砍掉一支手臂,在古代基本是必死无疑,根本就活不下来。

甚至《碧血剑》中,何铁手被父亲砍下一只手掌装上铁手,也是基本死翘翘了。




古代,人们在狩猎和寻找食物等生活过程中,会与野兽搏斗或发生部族之间的争斗,因此外伤是很常见的。加上中国的历史上战事很多,金疮出血随战争而来是不可避免的。

有效止血是保全生命的重要步骤

战争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流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因为跌打损伤而导致的出血也很常见。

血液对于人的正常生理非常重要,现代研究表明:成年人正常时,全身的血液占体重的8%

(1)当伤口小、出血量少时,伤者全身情况无明显变化。

(2)当损伤后失血量超过全部血量的20%时,就会出现脸色苍白,手脚发凉,脉搏细弱等休克表现。

(3)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

外伤发生后,失血的速度越快,对人的生命威胁越大,几分钟内失血1000毫升就可致人死命

所以外伤后进行有效止血是保全生命的重要步骤,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治疗外伤止血的物理方法

古代常用的物理止血方法

总体说来,古代常用的物理止血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烧烙加热法、包扎法和综合法

(1)烧烙加热法

这种方法在我国古代出现的时间较早。早在东晋时期,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提到此方法。

通过灼烧断肢部位周围的肌肉以止血并防止感染,不要说血管自己闭合形成回流了(人类知道血液循环是很晚的事情)。

烧烙法的益处是除了防止感染以外,可能还使得热气更加容易渗透达到体内,激发生理机能的功能

(2)包扎法

这种方法有其本身的特点和技巧。包扎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而使创面不易愈合,过松容易脱落或达不到止血的目的

从查阅到的文献来看,中国古代的包扎法主要有止血带法、捆扎法以及填塞止血法。

在《余听鸿医案》中也有记载,在对被蛇咬伤的患者实施截肢术时,用红带两条捆扎,从原理上说捆扎法与止血带法的止血原理相似。

(3)综合法

综合法可以说是古代最常见的方法,古人在治疗外伤出血时。除了单纯地运用物理止血方法外,常常结合药物来进行止血,用药封裹伤口。

古代常用的止血药,大致有以下这些:石灰,地黄,当归,龙骨,乳香,三七,降香等。

其中,三七在《本草纲目》说它“能治一切血病”,我国最有名的中药复方制剂云南白药,三七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如果现代外科医生穿越到古代……

从文献来看,我国至少在三国时代,华佗就已开展外科手术,尤其是腹部手术极可能会伤及一些静脉。

在外科手术中如何止血,虽然古代文献并不多见,但从现代临床外科手术所使用的止血方来反推古代,相信古代的外科手术中也一定存在止血技术,应该也是以物理止血方法为主

如果现代医生穿越到古代会怎么样?可能是:

  • 没有药,古代只有中药,如果你是中医还好,如果你是西医的,那么你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 古代的无菌技术很差,更没有抗生素,一个感染都可能要人命,如果是脓毒血症,估计只有等死的份。
  • 古代的麻醉技术很差,虽然有麻沸散,但是麻醉效果不好,日本的中医比较发达,曾有日本中医师与他的妻子自愿尝试麻沸散,结果是一死一盲,更没有镇痛药,病人对手术的疼痛是否耐受不得而知。




古人是怎么给严重外伤病人止血的?这个知识很多人都不知道。

实际上,古代医生们就开始给病人做手术了。考古发现,甚至上万年前的人骨上,有手术后的愈合痕迹。可知,这个病人在当年手术后至少存活了半年以上,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更是精通外科手术。他可以给病人做切除阑尾的手术,在手术之前让病人服用麻沸散,然后用小刀割开肚皮,切除病变的肠子,再把肠道缝合,肚皮缝合,养几天就好喽!

中医在古代也是分科的,专门做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的,称为疡医。他们采用的手术刀具也是分为许多种,有的甚至和现代外科手术器械类似。

比如唐朝有个人叫做安金藏,因为一件特殊的病案,而被载入史册。怎么回事呢?

这个安金藏,是武则天时期的太子李旦身边的工作人员。有一次,李旦被人诬告谋反,武则天虽然是李旦的亲娘,但是皇家无亲情,于是下令让酷吏来俊臣来审理李旦谋反一案。

太子身边其他人胆小畏惧来俊臣的酷刑,就要违心承认谋反。安金藏却是凛然不惧,大力为太子李旦辩白,还说,你们要是不相信我说的话,我愿意剖出我的心来证明太子的清白,绝对没有谋反!

说完,安金藏就抽出配刀,插进了自己的肚子,然后肠子都流出来了。

遇到如此忠义之人,忠烈之事,酷吏来俊臣也不敢马虎,赶紧禀报了武则天。武则天闻听,也是大为动容,让人把安金藏抬入宫中,让御医抢救。

御医们把流出体外的肠子缝合回纳,再用桑白皮线缝合肚皮,安金藏竟然又活了过来。武则天感于安金藏的忠臣烈举,下令终止审理李旦谋反一案。后来安金藏身体棒得很,又活了几十年。

这个历史记载,在医学史上很有研究意义。它证明了,在唐代我们就可以给腹部受重伤的病人做手术,并且疗效很好,让病人痊愈,又活了几十年。

那么我们说回这个问题本身,严重的外伤,必然伴随着大量出血。

比如古代,有大规模的战争,还都是冷兵器对抗,刀砍斧劈棍子砸的,脑袋受伤估计就over了,四肢受伤,在所难免。要给四肢做手术,大血管怎么止血?

现代有完整的解决方案,出血多了就先输血,然后有血管钳夹闭,动脉血管结扎等等办法,古人肯定没这样的认识,器械。面对大出血,古人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古人主要采用三种方式来应对这个问题。

第一,用布条捆扎四肢。

古人已经对于四肢出血的外伤,已经有经验,那就是采用布条把四肢近躯干处用力捆扎用来止血,赶紧找医生处置。然后过一段时间松开一次布条,再继续捆扎。

这种方法,不但古人在用,今人也在沿用。

第二,伤口涂上金疮药后加压包扎。

古代用的这种金疮药,往往含有乳香,没药等成分,再辅加龙骨,风化石灰等,用油调拌,是一种粘性的药膏,涂上再加压包扎,对于伤口恢复也有效果。毕竟古人是实践派,在长期的治伤经验中摸索出来的有益的配方。

如今这些方子都淘汰了,没人用了。主要是有了更高的药物抗生素,谁还用金疮药啊?

说真的,古代患了很重的外伤能治好的,都是命大之人。这里面有个幸存者偏差,身体基本素质好,抵抗力强,命大的活下来了,然后这个治好的患者就会说,医生医术很高明。其实我估计死掉的病人更多啊。

第三,应用烙铁。

烧红的烙铁,烫到人身上,把皮肉烫个稀巴烂!这是抗战剧中经常看到的,汉奸对抓进牢里的人用大刑逼口供的镜头。

然而,烙铁应用于医学,却也可以救人。当有大血管出血的时候,古人往往应用烙铁法,把出血处血肉烫一下,然后蛋白质受热变性,产生粘连,就把出血的血管封闭住了。

必须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烙铁,和大家在抗战片中看到的那种大大的烙铁不一样。古代医生用的烙铁,其形状就像个长长的铁丝,或者细铁条,可以精细的应用于患处出血,而不至于把更多的组织烫坏。

最后给大家上一个图吧,这个图的工具都是我国古代外科手术的器械,怎么样,和如今的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刀剪镊齐全哦。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断肢   铁板烧   华佗   古人   血管   金疮   烙铁   外伤   动脉   肢体   病人   伤口   手段   古代   方法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