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赵政委工作能力突出,先于李云龙评上军级,为何仅是少将?

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是在1955年,以赵刚当时的职务和资历,能被授予上将军衔是很正常的,已经不低了。

1955年授衔的时候,赵刚的职位是军政委。当时几乎所有的正军级干部都被授予少将军衔,无论是军长还是政委。赵刚也是正军级干部,授予少将军衔一点也不奇怪。

找钢的资历太浅了,她属于典型的“三八式”干部,在资历上是远远比不上李云龙这种老红军的。能被授予少将军衔就已经很不错了。

国家在授衔时的程序是很严格的,考虑到了多种因素。上将绝大多数是兵团级主要领导,有个别是因为资历很深而以兵团级副职被授予上将军军衔的,比如王新亭上将,他当时是兵团政治部主任。

中奖大多数是兵团级副职干部,也有极少数资历深的正军级干部被授予中将军衔。但1938年才进入军部队的照赵刚显然不在此列。要知道,向王必成将军这样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过纵队司令员,在朝鲜战场上单任我兵团代司令员的功勋卓著的大将也今天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以赵岗的职务和资历显示评不上中奖将的,B授予少将军衔已经不低了。

要知道在那次授衔的时候有六位资历跟他接近的正军级干部仅仅被授予大校军衔。

给予赵刚的评价已经足够高了,不可能再授予更高级的军衔了。






两个因素,一个是入党较晚,缺乏红军时期的资历,另一个是抗日相持阶段被李云龙给“耽误”了。


《亮剑》中,赵刚的工作能力异常突出,最终授予了一个少将,大家都认为赵刚作为“三八式干部”,资历上比起李云龙这种红军时期的军事干部要浅得多,所以评个少将不低了。

的确一个少将对于普通的“三八式干部”而言,衔级真的不算低了,甚至偏高了。

然而赵刚不但是一个军事政治都过硬的政工干部外,他还是一个加强版的“三八式干部”。


和普通的38年抗大毕业的“三八式干部”不一样的地方,赵刚此前就有一个被刻意隐藏的过硬的资历。

虽然缺乏红军资历,但是赵刚是“一二·九”运动的组织者。“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是1935年12月9日,中共领导的反对“华北自治”的抗日爱国学生运动。

所以作为运动的组织者,赵刚实际上应该是至少在1935年以前就入党了,甚至在我党内部已经是地下组织领导层的一员了。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三八式干部”从抗大毕业后,进入的是连营一级的指导员、教导员职位。而赵刚可以一下子就直接进入129师386旅独立团当政委,不但进来就直接是团级政委,而且还是386旅的下辖团。

更关键的是,赵刚到总部报到的时候,提出下战斗部队,副总指挥觉得很为难,觉得有些屈才了,后来是因为觉得李云龙需要有人给套套笼头了,才让赵刚到独立团当政委的。


所以很显然赵刚原本如果不来独立团,是要直接留在总参谋部的。

赵刚在独立团有苦有甜,和李云龙互相学习,最终配合得当,成了生死之交。但是连续多年独立团一直立功、犯错,然后功过相抵。李云龙和赵刚也就一直停在原地踏步。

说白了虽然独立团打了很多胜仗,但是很多胜仗本质上仍然是李云龙“犯错误犯出来的”。独立团“我行我素”的性格,并没有因为赵刚在独立团而改变。赵刚这样的政工对独立团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独立团对赵刚的“政绩”帮助不大。


这就导致了赵刚没有足够的资格,参加最关键的1943年中央党校学习,更“错过了”1945年4月的党的第7次全国代表大会。

而如果当初赵刚留在总参谋部,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1943年参加党校学习,1945年再选一个候补委员。加上这个资历,赵刚的仕途走向就又会不一样,至少不可能只是个少将。129师385旅769团参谋长范朝利就是一个中将,所不同的是范朝利有红军和长征资历。

但是到了淮海战役的时候,李云龙当了华野11纵2师师长,就申请把赵刚从中野调到华野,给他当政委。


也就是从这个阶段,赵刚的仕途开始正式起飞了。很快被调往2纵当政治部主任,就已经副军级了,然后又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时候,联络廖运周部起义,立了大功。到了解放战争结束后,升到了总参谋部政委。

但是赵刚虽然后来在解放战争中进步迅猛,然而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才又进了总参谋部。而这中间恰恰就是被李云龙给“耽误”的。

不过比起赵刚,李云龙真是愤愤不平,自己要资历有资历,要战绩有战绩,自己曾经的顶头上司是大将,772团的“程瞎子”(陈康)是个中将,自己却只混了个少将。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这是个知识点,因为赵刚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特殊的“三八式干部”群体,注意跟鬼子的三八大盖没毛关系,而是指1938年起,分批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干部,他们当中的大部分毕业后直接奔赴了抗日前线,而《亮剑》中的赵刚是这批干部的代表,十年之后的淮海战役期间,已升至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敌后打击日本侵略者,在战斗中队伍迅速扩大,缺乏干部的短板逐渐暴露出来,老红军们政治军事过硬但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像李云龙孔捷这号的大老粗大有人在,这个短板不仅制约了部队的不断发展,也使八路军的整体素质难以有根本的提升,道理很简单,在老红军中选拔军事干部相对容易,政工干部则可选范围太小了,而我军当时实行的是军政双首长制度。

随着大批沦陷区的有志青年涌入延安,使我党我军吸收和培养知识分子干部成为可能,毛主席曾经专门发出指示:“军队一定要收纳大批革命知识分子,要说服工农干部吃得下,不怕他们,工农没有知识分子帮忙,不会提高自己,;工作中没有知识分子,不能治国、治党、治军”。于是,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艺等学校纷纷开始招收青年学生。



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第一期学员基本还全是红军干部,与其前身红军大学没什么区别。然而从第二期起就有609名知识青年入学,而到了1938年4月开办第四期时(注意《亮剑》赵刚的人设就是这一期),来自全国各省市的知识青年学员已占到了83%的比例!这些学员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进行了一定的军事训练,比如赵刚在军训中被演绎成“具备狙击手潜质”的优秀学员,李云龙因此大赞:“咱们的政委那是孔夫子挂腰刀——文武双全”。

看看赵刚的履历吧,一二九师独立团政委、团长兼政委、华东野战军二师政委、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军政委、总政治部二级部长。一般而言,抗大毕业生初到部队也就当个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而已,赵刚直接被任命为团政委,应该说起点很高,毕竟人家是从事过地下工作的老党员,与到延安以后再入党的青年有所区别。



这批“三八式干部”文化底子厚,理论水平高,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能够准确理解和贯彻延安的各种指示精神,成为八路军政工战线的主力,因而晋升确实较快,李云龙当师长的时候,赵刚擢升纵队政治部主任,这基本就是副军职了;李云龙代理A军军长时,赵刚已经实授C军政委,进步速度明显高于李云龙同志。

但是在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比较多了,“三八式干部”虽然提拔很快,但是有两个先天不足,制约着他们肩章上的豆豆,其一是红军时期的资历,其二是战争年代的战功。从元帅到大将、上将和中将,绝大多数都是参加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的老红军,比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或者黄麻暴动等等,大部分也经历了长征。



有人统计过,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红军干部战士,解放后最小的是县委书记一级,而显然,三八式干部的履历中不具备这一元素。

《亮剑》剧中李云龙、丁伟和孔捷都是红四方面军老兵出身,参加了1928年的湖北黄麻起义,这是四方面军建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农民暴动,李云龙喝酒时怎么说来着:“要不是赶上黄麻暴动,娃都生一炕了”。而赵刚只在北平参加了“一二九运动”,那已经是1935年发生的事情了,资历差别还是很大的。



战功则更容易理解了,三八式干部毕竟主要从事政工工作,各级军事主官仍然是由老红军和战争中脱颖而出的军事干部担任,如果三八式干部授衔普遍过高,对于那些出生入死的战将们肯定是不公平的,事实上,类似于赵刚这样文武双全的毕竟只占少数,大多数三八式干部被军事主官们讥为“卖狗皮膏药的”,虽然进步较快,授衔过高总是不妥的。

尽管一肚子牢骚,最终李云龙、丁伟和孔捷这样的老红军也只授予了少将军衔,那作为“三八式干部”的赵刚获授少将其实已经不低了,实事求是的说,授大校也没什么问题,只因《亮剑》把赵刚塑造成这批干部当中的佼佼者,才使少将军衔成为可能。




李云龙确实比赵刚“进步慢”。

在参加淮海战役时,李云龙是华野11纵队2师师长。当时,粟裕建议提升为2师副师长,李云龙坚决不干。于是,李云龙才成了2师师长。李云龙当了师长以后,就申请把赵刚从中野调到华野,给他当政委。可是,没过多久,赵刚就被调往2纵队当政治部主任。

当时,李云龙对于赵刚被调去2纵队当政治部主任很有意见,不想和老搭档分开。不过,这个政治部主任相当于纵队的“副政委”,在当时算是副军级,比李云龙的高一级。等到建国以后,赵刚直接升任总参谋部政委,这就相当于正军级干部。

再看李云龙,因为中间伤病了几年,在建国以后才是福州军区C军副军长(代理军长职务)。一直到1955年,李云龙从南京国防大学毕业以后,才正式被任命为军长。李云龙当上正军级干部的时间,比赵刚晚了五六年。

在军级干部中,赵刚的军衔不算低。

1955年我军在授衔的时候,在《关于评定军衔工作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中提出了这次授衔的原则:“授予军官军衔时,一般不得高于编制军衔,但可低于编制军衔一级至两级”,“一般以不低至其编制军衔三级为原则”。

也就是说,所有人的军衔大都是低于现在的职位的。也是因此,64位在职军长、政委中,只有2位上将(55军军长陈明仁、69军军长董其武,他们是起义过来的,有政治因素);6位被授予中将军衔(抗战时期主力团的团长或者参谋长)。

6位中将在抗战时的职位:陈康是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范朝利是129师385旅769团参谋长,跟陈锡联团长一起夜袭阳明堡战斗;张天云任115师344旅687团团长;刘金轩任129师385旅769团参谋长。

剩下的56人中,53人被授予少将,3人为大校。军级干部中,83%被授予了少将!这些少将都是八路军时的团长和政委级别,李云龙和赵刚能给个少将真是不低了。

而且,虽然政委一职很重要,但是,军事主官们都很“排挤"政委。四大野战军中,有两个野战军的政委是被司令兼任的:

一野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三野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二野的政委是邓小平,因为离开部队,没有评元帅;

四野的政委是罗荣桓,也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以政委身份被授予元帅军衔的!

这么看,赵刚政委能授予少将,不算是受了委屈!

而且,从赵刚的履历看,他已经算是进步很快了。他是1935年以后才参加革命的。资历比李云龙等人差很多。当时,因为他的学历高,还曾领导学生运动。所以,从抗大毕业后,一上来就被分到独立团当政委了。要知道,抗大四期招收了5500多人,为军队培养干部907人!这些人大都只分了连级职位,赵刚算是“高就”了。

虽然资历不行,但是赵刚在解放战争时期表现亮眼。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时候,曾联络廖运周部起义,是立了大功的。所以,解放战争结束后,升到了总参谋部政委。不过,1955年军衔授予时还要考虑资历,“山头”等问题。他被降级评,也是情理之中。

政委一职跟我国古代的“监军”有些类似。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文制武的传统。古人认为,把军权交给文人,比交给武将手里更安全。这就是所谓的“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也是因此,历朝历代行军打仗的时候,基本都会派文官(或者太监)去前线监军!

“政委”是我军实行双主官制的表现,也算是对古代“文官监军”传统的进一步发展。政委是从党的角度(政治思想角度),来管理军队的。他和部队的军事主官的工作简单说,就是分别负责生活和打仗。但是,政委有权在军事主官犯错误时,制止他犯错。所以,这就等于给了政委监管同级别军事长官的权利。也是因此,各级军事主官很难避免要跟政委有一些摩擦。可能也是因此,在评军衔的时候,政委比军事主官不受待见。

(文|勇战王聊历史)




赵刚,《亮剑》中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独立团政治委员,与独立团团长李云龙是工作搭档,俩人经一段时间磨合后,就配合得非常默契,在战斗中将独立团锤炼成为一支顶呱呱的八路军在晋西北的抗日主力。

作为燕京大学的高材生,赵刚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属于军内少有的能文能武的军官,特别擅长狙击作战,用三八式步枪击毙深入抗日根据地的日军山崎大队数个机枪手;在辛庄防御战中,还是用三八式步枪在500米开外,击毙一名正装迫击炮炮弹的日军装弹手。

解放战争时,当李云龙还在华野担任某师师长时,赵刚已经是华野某纵队副政治委员了,相当于副军级干部,比李云龙的师级干部级别高;全国解决以后,调任总参谋部某部政治委员,此时已是正军级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军衔。

尽管在授衔时,确实有解决军的部分军级干部被授予中将军衔的,但那都是资历深特别是战功卓越的军政主官,以赵刚在军内的资历,不可能被授予中将军衔,事实上全国大都数军级干部所授的都是少将军衔。

赵刚被授少将军衔,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军中的资历尚浅,1935年时,还只是北平燕京大学的一名学生,而李云龙1927年就参与了黄麻暴动,当时都已经是红军主力团的团长了,以李云龙的资历和战功,也仅授予陆军少将军衔,作为八路军独立团的老搭档,赵刚不可能被授予中将军衔。

1955年,全军第一次授予军衔时,中央军委以级别为基础按照德、才、资条件评定干部军衔,在同等资历条件下,一般都是部队军事主官优先考虑,其次是军队政工主官,再则是军事参谋长,最后才是军队后勤主官。

在李云龙负伤住院时,赵刚被提拔为纵队副政治委员,后比李云龙早一年成了军级干部,李云龙出院后,才当然代理军长,所以在军衔评估时,也就是妥妥的少将军衔,不可能往中将军衔靠。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少将   解放战争   延安   独立团   总参谋部   军长   纵队   军衔   军政   政委   资历   红军   中将   干部   能力   财经   军事   工作   赵政   李云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