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说索额图是大清第一罪人,而不是说鳌拜是第一罪人,这是为什么?

因为在康熙眼里,索额图比鳌拜的危害更大,也更加可恶。

顺治皇帝去世时,留下了四大辅政大臣,而鳌拜是其中之一,按照当时的排序,鳌拜在这四人中,仅排在第四位。

前三位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以及遏必隆。

但鳌拜仗着战功卓著,且对清太宗皇太极有救命之恩,另外对顺治皇帝有翊护之功(即拥戴辅弼的功劳),所以日见张狂,最终走向了擅权干政,威福自专的道路。

比如,康熙曾任命一名官员补户部之缺,结果鳌拜却安排亲信上任,并且还是在明知道康熙已经安排好人的情况下。

更过分的是,鳌拜丝毫不给康熙面子,并堂而皇之与康熙相持,最终,康熙无奈,只能将自己安排的人和鳌拜安排的人同时任命。

还有,鳌拜亲信去世,群臣请示康熙是否赐谥号,康熙拒绝,而鳌拜则无视康熙,直接给自己这个亲信安排了一个谥号。

另外,阻碍首辅索尼的孙女成为皇后,矫诏擅杀次辅苏克萨哈一家,以及在朝堂上遍插党羽,这些都是鳌拜曾经干的事情。

史载,当时清廷可谓是“文武百官,尽出鳌拜门下”。

当然,张狂如此的鳌拜,最终还是被康熙智擒,康熙八年五月,康熙皇帝设计擒下鳌拜,并定罪三十款,至此,鳌拜风光不再。

按理说,以鳌拜所犯之罪,掉脑袋都是轻的,但康熙最终从宽处理,仅对其“革职、籍没、拘禁”。

即免去官职爵位,抄没家产和处以拘禁。

不仅如此,在康熙晚年之际,还主动对鳌拜进行平反,不仅屡屡提及鳌拜的功劳,还追赐其为一等男爵,另外还让鳌拜的孙子达福袭了鳌拜的爵位。

相比之下,当初帮助康熙铲除鳌拜的索额图,却没有这种福气,他的结局要比鳌拜惨上数倍。

先是在康熙四十二年五月,索额图被康熙下令拘禁于宗人府,之后到了当年九月,康熙又下令将其赐死。

而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恨,康熙更是命令前去传旨的皇三子胤祉,将九条铁链绑在索额图身上。

最终,在九条沉重的铁链压迫之下,老迈的索额图动弹不得,数日之后,便活活饿毙于监所之内。

这还不算完,索额图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也被康熙下令处死,另外他的同党族人,或是流放或是被杀,总之结局凄惨。

更要命的是,在索额图饿毙数年后,康熙皇帝对他的功绩,给予了全面否定,同时,更是将“本朝第一罪人”帽子,送给了已死去数年的索额图。

同样是处置权臣,但康熙对于索额图的惩罚,无疑远甚于鳌拜。

康熙为何会如此区别对待呢?索额图又做了什么,导致康熙在他死后仍不解恨,又把“大清第一罪人”的帽子,扣在索额图头上呢?

这一切,都和一个人有关,而这个人,就是曾经最令康熙看重的皇太子胤礽。

曾经在康熙眼里,索额图是一个堪称大清柱石般的股肱之臣。

前文讲过,顺治临终之际,留下了四大辅政大臣,但鳌拜不甘居于末位,因此开始大肆专权擅政。

尤其是首辅索尼病逝后,鳌拜更是设计逼死次辅苏克萨哈,又采用威逼利诱等手段,将三辅遏必隆也拉入自己阵营之中。

随后,鳌拜广植党羽,以至于满朝文武,均出自鳌拜门下。

对于这种情况,年轻的康熙自然不肯坐以待毙,他想除掉鳌拜,但想归想,真要执行起来谈何容易?

这个时候,索额图帮了康熙一个大忙。

索额图为首辅索尼之子,当时的他,正担任吏部右侍郎职务,为了帮助康熙除掉鳌拜,他主动辞去该官职,转而去康熙身边当了一个一等侍卫。

之后,他以练习摔跤为由,暗中召集了一批布库少年,待到时机成熟后,将鳌拜召进宫中,一举将其擒拿。

至此,鳌拜被下狱,而康熙也在索额图的全力协助下,得以真正主持朝政。

而这仅仅是索额图的功劳之一,在康熙亲政之后,在削藩一事上,索额图也是出力甚多,另外,他还代表清廷,签订了中俄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还有,跟随康熙从征叛乱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等。

这些,均是索额图的诸多功绩,而靠着这些功绩,他不仅被康熙视为股肱之臣,更是被康熙盛赞为“勤敏练达”。

而他的官位,也一度做到了议政大臣,一等公。

不过,站得越高,就跌得越痛,在他六十几岁已然是退休之际,却被康熙锁拿回京,最终活活饿死在了宗人府之中。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与康熙曾经最看重的太子胤礽有很大关系。

胤礽是康熙皇帝的嫡次子,但由于康熙的嫡长子承祜幼殇,因此,胤扔实际上是康熙皇帝的嫡长子。

而正是因为这个嫡长子身份,加上康熙对于嫡长子继承制的推崇,因此,在胤礽刚满周岁时,便被立为的皇太子。

原本在最开始,康熙皇帝对于太子胤礽的感情和期望,可谓是比天高比海还要深。

比如,专门设立为皇太子服务的詹事府衙门,同时授予胤扔外祖父一家诸多官职,另外,更是在胤礽患上天花之际,不分昼夜守护在他身边。

总之,康熙在早期,是对胤礽寄予了殷殷期望以及深沉的父爱。

那么这和索额图又有什么关系呢?简直太有关系了,因为按照辈分来讲,索额图是胤礽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叔父,而这么算下来的话,那他就是胤礽的叔姥爷。

所以,在康熙宠爱胤礽的同时,索额图自然也颇受恩惠,自然而然的,他也成为了太子集团的谋主。

毕竟今天的太子,就是明天的皇上,况且太子还是自己的外孙,因此索额图必然是坚定地站在胤礽一方,并为其出谋划策了。

当然,对于这一切,康熙也十分清楚,但他并没有进行阻止,一来是出于他对胤礽的宠爱,二来也是出于对他的信任,反正早晚江山都要传给他,有几个心腹臣子,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康熙一向自视甚高,强大的自信心,让他认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但随着胤礽的年龄愈加增长,他的行为却越来越骄纵,这就让康熙对他开始有所不满,期间,康熙也曾多胤礽进行训斥,并处死了一批服侍在太子身边的人,希望通过这些举动,能让太子有所警示。

并且,在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大封诸皇子,将皇长子胤禔、皇三子胤祉晋封为郡王,又将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等人封为多罗贝勒。

康熙此举,其实目的就是考验太子胤扔,让他能有危机感,以便对自己骄纵的行为有所收敛。

但让康熙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晋封让其他皇子看到了机会,同时也加剧了其他皇子与太子集团的矛盾,而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便因此而上演。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胤礽不仅没有幡然醒悟,反而因为父亲康熙对其他皇子的晋封,产生了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情绪,而其行为也越发骄纵不法起来。

实际上,太子胤礽在成年后行为骄纵,多行不法之事,主要的责任在于康熙,是他在早期对胤礽的过度宠爱,从而忽视了对胤礽的道德教育,才最终让胤礽形成了无法无天的性格。

但康熙怎么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呢?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胤礽的叔姥爷索额图造成的,没办法,谁叫索额图是太子集团的谋主呢?

并且,康熙还认为,索额图曾在暗中帮助胤礽“潜谋大事”,意思就是阴谋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从而意图废掉康熙,另立胤礽为新君。

而证据则是在胤礽被立为太子之初,索额图曾“倡议”,把太子的服舆仪仗,全部用和天子近似的规制。

所以,在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带着对胤礽恨铁不成钢的怒意,同时带着对索额图暗中“潜谋大事”的恼怒,迁罪与索额图,将已经退休的他锁拿回京,随即不久后将其赐死。

原本,康熙意味,通过索额图的死,能让胤礽认清事实幡然醒悟,但在不久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康熙不仅坚定了废黜胤礽太子之位的决心,也让康熙对索额图的恨意更添了几分。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巡幸塞外,途中,历来与胤礽不和的皇长子胤禔,向康熙皇帝密报了不少关于胤礽的不法之事。

比如说胤礽暴戾不仁,肆意殴打王公大臣,截留蒙古贡品,纵容属下勒索等等。

胤禔的这些密报,有一些确实是胤礽所为不假,但有一些实则是虚构而来,但本就对胤礽颇为不满的康熙,并未多做分辨,而是对胤礽的不满程度更多了一些。

当时康熙就说,胤礽这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随后,又发生了另一件事,当时随行康熙巡幸的皇十八子胤祄在途中突患重病,为此康熙十分焦急,但身为兄长的太子胤扔,却对此不管不问,甚至连探望都没有。

这就更让康熙感到火大,他认为胤礽这是毫无仁爱之心,更没有一点做兄长的样子,因此将胤礽召来,狠狠地训斥了一番。

结果,胤礽不仅不承认错误,反而出言顶撞康熙,这还不算完,两人争吵完毕后,康熙启程返京,而在某日夜里,胤礽居然偷偷靠近他的帐篷,“裂缝向被窃视”。

这个举动,让康熙顿感惊惧,在他看来,胤礽这分明就是不满叔姥爷索额图被处死,而向自己复仇来了。

“从前索额图助伊(指胤礽)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鸠,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清圣祖实录》

这样一来,康熙如何不对胤礽既失望又恼怒?而对于胤礽的叔姥爷索额图,自然也就又恨上了几分。

毕竟康熙始终认为,索额图是太子集团的“谋主”,曾帮助胤礽“潜谋大事”,再加上胤礽“裂缝向被窃视”也让康熙认为这是他为了给索额图复仇。

最终,胤礽迎来了他人生中第一次被废,此时距离索额图被处死已经过去了五年。

但不久后,随着皇子之间因为夺嫡而导致的矛盾激化,让康熙也是焦头烂额,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再一次将胤礽复立为太子。

原本康熙以为,通过废而复立,既能让胤礽有所悔改,又能让其他皇子不再对太子之位有觊觎之心,这样就能让朝堂的局面稳定下来。

但事与愿违,虽说复立了胤礽,但实际上的矛盾并未解决,并且其他皇子们对于胤礽也再无敬重之心,而胤礽鉴于这种情况,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干脆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他暗中联合步军统领托合齐,以及内务府总管凌普等人,计划逼迫康熙提前退位,结果消息泄露,被康熙提前得知。

这次,康熙与胤礽这对父子之间的矛盾,终于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而康熙也再无忍耐之心,第二次废除了胤礽的太子名位。

至此,胤礽的政治生涯算是彻底走到了尽头,能走到这一步,自然与胤礽的狂妄不法等行为有关,但这个结果对于康熙来说,是一个巨大且难以愈合的伤痛。

想当初,他对胤礽这个儿子寄予了无比深切的厚望,为了教育好胤礽,他在册封胤礽为皇太子的当天,就下诏设置服务于太子的詹事府,同时安排了不少重臣调任其中,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和培养胤礽成为一个明君。

除了安排有重臣名士教导,康熙还经常亲自上阵教育胤礽,儒家典籍、国学满文,康熙曾不厌其烦的一句一句读给儿子听。

当时在太子东宫担任师傅的汤斌就称在一封家书中说,自古以来,君王教太子之勤者,未有如今日者。

并且,康熙也经常对身边人表达出自己对胤礽的殷殷期望,据“康熙起居注”中的记载,某次他和大臣陈廷敬聊天时说到太子胤扔(当时陈廷敬担任詹事府主事),动情之处两眼泪花,满怀深情的对陈廷敬说了这么一句话。

“毋使皇太子为不孝之子,朕为不慈之父,即朕之大幸矣。”---《康熙起居注》

总之,胤礽身上承载着来自康熙深沉的父爱和期望,但正所谓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胤礽让他愈加不满的所作所为,以及最终二度被废,彻底伤透了康熙的心。

他极度失望,也极度悲伤,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几十年,并寄予厚望的太子,最终却走到了这一步。

严格来讲,胤礽走到这一步,康熙要负有很大责任,他无底线的溺爱,正是胤礽愈发骄纵的原因,但正如前文所说,康熙怎么会愿意承认,造成这一切是他的错呢?

所以,胤礽的叔姥爷,那个在康熙心中是太子集团的“谋主”,并曾经帮助胤礽“潜谋大事的”索额图,就成了胤礽从“优秀继承人”到不仁不孝之子的罪魁祸首。

说得简单点,就是康熙把培养胤礽失败的罪责,全部推到了索额图的身上,他认为胤礽走到如今这一步,都是索额图把他带坏了。

所以,康熙对索额图的恨意越来越深,每一次回想到自己曾经疼爱的胤礽如今成了这样子,康熙的恨意就增加几分。

因此,在索额图被处死十年后,康熙对他的恨意也达到了顶峰,为了泄愤,康熙在朝堂上当着众多大臣的面,对索额图的几乎所有功绩全盘否定。

并且,康熙在最终给了索额图一个“本朝第一罪人”的盖棺论定。

坦白来说,康熙在索额图已经死了十年后这样评价他,颇有“秋后算账”的味道,但不管怎么样,曾经为大清朝做出不少贡献的索额图,就这样被康熙顶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那么,康熙为何会在多年后,评价索额图为“大清第一罪人”,而不是说鳌拜是第一罪人呢?其实,这与有没有触及康熙的底线有关。

鳌拜虽说擅权专政,但他的终极目标,只是想继续保持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以及保住自己的党羽和门人,并没有威胁到皇权。

至少鳌拜没有表现出有夺取皇权,另立皇帝的意思,因此,归根结底,他就是想做一个权臣。

但索额图则不然,他特殊的身份(胤礽的叔姥爷),让他不得不,也必须站在太子一方,并且,也成了太子集团的核心成员。

当然,他这么做出了身份原因之外,也有为了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让家族长保富贵的原因,但不管因为什么,他的做法,却触犯到了康熙的底线。

康熙一生,都在不断集中和强化皇权,加强皇权的至高无上地位,是他做了一生的工作,但索额图却因为身份和家族利益,与康熙站到了对立面。

虽说那些“潜谋大事”以及所谓的“谋主”,并不完全真的如此,但问题是,康熙却始终认为索额图在很早的时候,就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有废掉康熙,立胤礽为新君的计划。

所以,这样以来,无疑是严重并直接侵害到了康熙的切身利益,甚至还威胁到了他的统治。

因此,这样“居心叵测”的索额图,简直是罪大恶极,而和鳌拜比起来,索额图所犯之罪更为可恶,所以,“大清第一罪人”的帽子,就必须是非索额图莫属了。

只不过,康熙自始至终都没有对自己进行过反省,正所谓“惯子如杀子”,胤礽最终被废,他的责任更大,但他却把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全盘扣在了索额图身上。

所以从这一点来讲,索额图这个“大清第一罪人”的帽子,被扣得委实是有点冤。




1703年,68岁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帝还不解恨,又下令抄了他家,杀光了他所有的儿子。5年后,康熙依然愤愤不平,将一顶“本朝第一罪人”的帽子,扣在了索额图头上。

谁能想到,这对水火不容的君臣,在40年前,还是朝堂上的一对佳话!

作为一个出身豪门的”官三代“,索额图既努力、又幸运。

他的父亲是康熙的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索尼,哥哥是一等公噶布喇,侄女是康熙青梅竹马的皇后赫舍里氏,侄孙是康熙最看重的太子胤礽。

在家族的助力和影响下,索额图的仕途起点,注定要比别人高出许多,胆识谋略也超脱于常人,所以,他得以追随康熙智擒鳌拜、平定三藩、签订《尼布楚条约》、灭掉噶尔丹。

由于索额图在家中排行老三,又位极人臣、过目不忘,所以,人们常戏称他为“三眼索相”。

“三眼索相”的成名之路

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驾崩。为了让8岁的皇三子玄烨顺利继承皇位,顺治临终前,特意安排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大臣辅政。

六年后,首辅索尼病逝,处处要强的鳌拜,不甘屈于辅政大臣末位,开始锋芒毕露、在朝中遍植党羽。

他不顾康熙地反对,先是逼死了第二辅政苏克萨哈,又威逼利诱,拉拢了第三辅政遏必隆。

鳌拜对待朝中同僚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对待毫无倚仗的百姓了。

一时间 ,弹劾鳌拜欺压百姓、卖官鬻爵的折子,如雪片般飞进了皇宫,鳌拜自知理亏,就托病不朝,年仅14岁的康熙无法理政,只得亲临鳌拜府,请他出山。

谁知,康熙刚进内室,就发现鳌拜在被子中,藏了一把锋利的尖刀!康熙强作镇定,大笑解围道:“看来,随身带刀,真是咱们满族人的一贯传统啊!”

回到宫中,康熙惊魂未定,鳌拜不除不行了!

但鳌拜手握40万大军,朝中尽是他的耳目,要除掉他,谈何容易?

康熙略一思忖,立马想到了一个人,他一定能帮自己拿个主意。

1、舍身取义、智擒鳌拜

1669年5月,康熙以下棋为名,频频召索额图进宫。

不久,索额图主动放弃肥缺,冒着会被鳌拜杀头的风险,毅然辞去从二品吏部右侍郎的职务,自降一级,担任康熙的一等侍卫。

他组织了十几位亲贵子弟,以摔跤为幌子,为康熙训练了一批勇士。

一日,鳌拜入宫拜见,刚踏入武英殿的大门,就被一群勇士团团围住,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

在索额图的帮助下,康熙兵不血刃,除去了心腹大患。

作为回报,索额图从正三品侍卫,越级提拔为正一品国史院大学士,半年后,又荣升保和殿大学士、加封太子太傅,成了名副其实的群臣之首。

这一年,索额图只有34岁。

2、运筹帷幄、平定三藩

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仗着封地上的军权、政权、财权、日益骄纵,大有和朝廷分庭抗礼之势。

当时,天下大定,为着大清的长远考虑,康熙决定撤藩。

没想到,索额图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皇上,撤藩之际,三藩必反!”

康熙年轻气盛、不以为然道:“吴三桂这些人存有异心已经很久了,现在撤藩,他们要反,不撤藩,他们也要反,不如先发制人,还能掌握主动权。”


“三桂蓄异志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清史稿·吴三桂传》

果不其然,撤藩旨意刚到云南,吴三桂就联合耿精忠扯起了反旗,声势之大、兵势之盛,完全出乎康熙的意料。

八旗兵出师不利、屡屡受挫,康熙也跟着心灰意冷、一度萌生了退位下罪已诏的想法。

大清存亡之秋,索额图又一次站了出来。

这一次,他搁置成见,选择和政敌明珠、莫洛站在一起,积极为皇帝料理军事、出谋划策。

索额图心里明白:如果大清完了,那他们这些人将死无葬身之地。

此时的索额图,已成了坚定的削藩派。

据说,有一次,索额图正在秉烛办公,突然身边闪出一个高大的身影。索额图心中一惊,立即问来人:是不是吴三桂派来的刺客?

刺客“噗通”跪倒在地,当即承认是奉吴三桂之命,来取索相的项上人头。

索额图面不改色,只听来人继续说道:“我在你身边很久,发现您夜以继日都在料理军务,没有片刻休息,您是造福百姓的好宰相,说什么,我也不能杀了您!”

索额图靠自己的勤政,征服了刺客,也拯救了大清。

在明珠、索额图等重臣的全力支持下,三藩之乱历经八年,最终被平定,至此,大清才算真正完成了对大陆的统一。

功劳簿上,索额图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康熙对他的信任也更胜从前。

这之后,索额图的权力越来越大,依附他的人也越来越多,“索党”由此形成。

3、明争暗斗、加入党争

电视剧《康熙王朝》里,孝庄太皇太后曾对少年康熙说过这样一段话:

“党争自古就有,可怕也可用,庸君最怕党争,可圣君不怕,不但不怕,反能利用……只要你能左右逢源,把党争控制在不祸乱的程度,你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康熙是千古一见的明君、圣君,他不愿消灭索额图一党,也不愿看到索额图一家独大,于是,火速提拔了一个能制衡索额图的人——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

明珠为人,表面上满脸仁义,背地里却拉帮结派,满肚子刀枪,处处排挤不依附自己的大臣。

而索额图也随着权力的日益膨胀,走上了和明珠一样的“权臣”之路。

大臣们以二人为首,纷纷表态站队,最后竟到了“非索党即明党”的地步。

1680年,明珠在党争中略占上风,老谋深算的索额图本打算以退为进,就向康熙帝递交了辞呈。

没想到,皇帝不仅爽快地批准了他的请辞,还做了两件耐人寻味的事儿:

康熙一面嘉奖索额图“辅弼重臣,勤敏练达,自用兵以来,翼赞筹画,克合机宜”;

另一面又旁敲侧击,严厉斥责他包庇兄弟、自恃豪富,作恶多端。

用今天的话讲,这就是典型的“胡萝卜+大棒”啊!

也许是识破了索额图的不良用心,也许是党争闹得越来越过分,康熙二十二年,索额图被一撸到底。

他被革去了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等所有的显要职位,只保留了一个小小的佐领职务。

明珠从此只手遮天,任意妄为。

此时,与朝中两位权臣一起此消彼长的,还有后宫里的两位阿哥——皇长子胤褆和皇太子胤礽。

作为太子党的核心成员,索额图被贬斥,太子胤礽的日子自然也好过不了,但对皇长子胤褆来说,这可是争夺储君之位的大好机会啊!

眼看皇子们的储位之争愈演愈烈,康熙幡然悔悟,遂决定重新启用索额图。

1686年,在家赋闲两年的索额图,被重新任命为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

这一次,他要凭实力彻底打败明珠!


4、不辱使命、签订《尼布楚条约》

1689年,索额图作为大清的首席谈判代表,来到尼布楚,与沙俄商讨北部边疆领土问题。

在会上,索额图义正严词地说道:


“黑龙江自古归属中国,俄国从未领有,贝加尔湖以东、以南是蒙古领地,而蒙古历来就是中国皇帝的臣民,因此,俄国应当退到色楞格河以西,将尼布楚、雅克萨一带归还中国。”

面对索额图的强硬,沙俄代表团只得做出让步,经过一个多月的拉锯式谈判,双方最终达成统一意见,签订了中俄历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

中国将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地区割让给俄国,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则是中国的领土。

在这次外交斡旋中,索额图有理、有据、有节,最大程度上争取了国家的利益。

对谈判结果,康熙深感欣慰,索额图一行回国后,他亲往狩猎营地接见。

这是独属于索额图的高光时刻。


5、三次征噶尔丹、立下战功

在稳定了北部边疆后,康熙终于腾出手来,收拾西北的劲敌噶尔丹。

噶尔丹是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一贯野心勃勃、嚣张跋扈,丝毫不把大清朝廷放在眼里。

康熙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康熙一连三次御驾亲征,索额图一直身先士卒,率领所部多次伏击噶尔丹,康熙三十六年闰三月十三日,噶尔丹走投无路,最终服毒自杀。

准噶尔部叛乱被平定后,蒙古高原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索额图从征有功,本该论功行赏,然而,他却隐隐感受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人越到无限尊贵时,越是险象环生处。

此时,明珠被打压,明党也掀不出什么大的风浪了,唯一让他担心的,就是太子。

索额图已经和太子牢牢绑在了一起,一旦太子不能即位,那自己的地位和身家性命都难保了。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大封皇子,皇长子胤褆和皇三子胤祉被封为多罗郡王,皇四子胤禛等被封为多罗贝勒。

对其他阿哥的扶持,就是对太子的打击。

索额图对此深感不安,但他猜不透皇帝的心思,只能再次以年迈多病为由,请求退休。

康熙欣然准奏。

这一年,索额图66岁。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索额图虽然得以“光荣退休”,但并未实现“平稳着陆”。

“大清第一罪人”的盖棺定论

康熙四十一年,皇太子胤礽在陪皇帝巡视到德州时,生了一场大病,已经告老还乡的索额图被召去侍疾。

索额图对太子悉心照料、二人终日形影不离,一个多月后,太子痊愈,銮驾返回京师。

“四十一年,上阅河至德州,皇太子有疾,召索额图自京师至德州侍疾。居月馀,皇太子疾愈,还京师。”——《清史稿·索额图传》

然而,到了次年五月,索额图突然以“结党妄行,议论国事”的罪名,被康熙帝下令逮捕,交由宗人府拘禁。

同时,索额图的子女、兄弟也被囚禁,严加管束。索党官员或被杀、或被下狱、或遭流放、或被免职。

索额图再次尝到了从云端跌落到谷底的滋味。

然而,这一切还都只是开始。


5月19日,索额图接到上谕:

“去年皇太子在德州住时,尔乘马至皇太子中门方下,即此是尔应死处。……尔任大学士时,因贪恶革退,后朕复起用,尔并不思念朕恩。即若养犬,尚知主恩,若尔者,极力加恩亦属无益……朕若不先发,尔必先之,朕亦熟思之矣。”

在这条上谕里,康熙传递了三个意思:

(1)索额图在德州侍疾时,竟然逾制乘马,显然是不将太子和皇上放在眼里;

(2)索额图在朝中任职时,屡屡作恶,革职复用后,仍不知悔改,丝毫不顾念皇上的恩情,还不如养条狗;

(3)索额图欲图不轨,想要对皇上动手。

这桩桩件件,都是灭九族的罪名啊!索额图惊骇不已,辩无可辩。

但康熙没有立即下旨杀他,只是慢慢减少了索额图的衣食供应。

四个月后,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

如果事情到此结束,索额图还不至于死得太惨。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长子胤褆向康熙密报:“太子在圣上回京途中,私窥幔城,意欲难测”,康熙心中大惊,难道太子为了皇位,要弑父杀君?

保险起见,康熙决定废掉太子胤礽。

在废黜诏书里,康熙再一次提及索额图:

“从前索额图助胤礽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朕不知是今日被毒死,还是明日遇害,昼夜不得安宁,时时警戒,朕若不先发制人,尔必先发制我。”

在康熙看来,索额图想要扶持太子谋反,是死有余辜。现在,胤礽想为索额图报仇,伺机暗杀皇上,简直是罪大恶极!

然而,一个月后,事情又发生了反转。

同年10月,大阿哥胤褆以巫术陷害胤礽的镇魇案爆发,胤礽看到了“复出”的希望,于是,将自己过往的一切罪责,都推到了最强支持者——索额图身上。

康熙未必真相信胤礽的指控,但他们父子,一个需要重新获得父皇的信任,一个需要复立胤礽,给天下臣民一个交代,于是,索额图成了最好的“背锅侠”。

“一切暗中构煽悖乱行事,俱系索额图父子。顷废皇太子亦奏言,其向时悖乱,皆自伊等为之。”——《清史稿》

可皇太子胤礽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三年后,康熙忍无可忍,再次将胤礽废黜。

心痛之际,康熙想起昔日最得力的助手索额图,给了他一个绝对差评:

“昔索额图怀私,倡议皇太子服御俱用黄色,一切仪制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于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索额图被否定了所有的军政功绩,永远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同样是权臣,为什么索额图的处罚要甚于鳌拜?

从结局上看,索额图死于非命,而鳌拜得以寿终正寝;

从身后评价上看,索额图被康熙认定为“大清第一罪人”,而鳌拜在死后,先被康熙平反、追封,后被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加封;

从后世子孙来看,索额图的两个儿子被杀,一门被灭;而鳌拜的子孙得以承袭一等公爵,世袭罔替。

鳌拜和索额图都是康熙时期的权臣,但康熙对索额图的惩罚,无疑远甚于鳌拜。


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二人对皇权的危害程度不同。

在康熙看来,鳌拜专权,只是为了获得辅政首辅的位置,在朝中一家独大,并没有想要推翻皇权,而索额图则不然。

索额图积极扶持太子,建议太子逾制穿明黄色衣服、擅自更改皇上处理过的奏折、在皇上身边安插眼目……索额图想要的,是康熙退位,太子登基。

忠于太子,便是对皇帝不忠。

康熙视皇权如命,怎会容忍他人染指?

其次,康熙对索额图恨之入骨的另一个原因是,索额图“带坏了"太子胤礽,是他教唆的太子肆意妄为。

可康熙忘了,古语有言:子不教父之过,索额图只是“倡议”,真正默许、纵容太子屡屡违制的,正是康熙本人啊!

但皇帝怎么会犯错呢?于是,康熙将自己的教子无方,一股脑全推到了索额图身上。

与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帝王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

索额图,大半生殚精竭虑,想为胤礽争一个天下,结果却落得如此下场,值得吗?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年五月,索额图无故射杀了家中一名仆人,并将其尸体秘密处理掉了。



索额图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但他不知道的是,那名仆人的父亲正是康熙帝身边的一位宫廷侍卫,他一直在密切关注索额图,他见儿子许久没有露面,这才意识到儿子可能被杀掉了。

多年来,这名侍卫掌握了索额图很多罪证,只不过碍于索额图的权势,一直不敢将实情禀告给康熙帝,但儿子被杀之事让他无法接受,带着对索额图的恨,他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全盘托出。

事实上,那时候康熙帝已经决定对索额图下手了,他听了侍卫的话,感到更加愤怒,于是派遣内务府官兵前去捉拿索额图。

一天傍晚,索额图正在位于太舟坞的豪宅中的荷花亭中搂着美女,吃着涮羊肉,心情非常愉快。

突然,一队官兵闯了进来,索额图很敏锐地意识到自己东窗事发了,于是一脚踹倒桌子,各种金子制作的餐具散落一地,然后起身逃走。

但是,索额图毕竟年事已高,怎么会跑得过官兵,他很快就被抓住了,然后被押送到了京城。



没过多久,索额图被抓的消息就传开了,太舟坞附近长期饱受索额图欺凌的百姓闯入其豪宅中,将所有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然后把豪宅夷为平地。

索额图入京后,康熙帝异常愤怒,下令将其关押在宗人府内,康熙帝派重兵看管,在他的手脚上戴上沉重的链子,他连翻个身都十分困难,只能勉强进食。

三个月之后,索额图饱受摧残,已经没有力气再吃饭饮水了,没几天他就死在大牢之中了,时年六十七岁。

康熙四十八年,太子胤礽被废,康熙帝又想起了索额图,他感到悔恨交加,便对身边的臣子们说,“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那么,索额图究竟干了啥,为何被康熙帝称之为第一罪人呢?

一,索额图曾经那么优秀,为康熙帝立下汗马功劳。

索额图是索尼的第三子,索尼功勋卓越,拥立皇太极继位,也是顺治帝的宠臣,顺治帝去世前,将他列为康熙帝的四大辅臣之一。

康熙帝即位之初,鳌拜大权独揽,结党营私,欺负年幼的康熙帝,索尼也受到排挤,只得称病在家。



康熙六年,索尼决定发起反击,他将大儿子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嫁给康熙帝为妻,由此与康熙帝结成联盟,后来他又上书康熙帝亲政,从而让鳌拜执政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但是,索尼还没完成布局就去世了,他临终前告诉儿子索额图,一定要帮助康熙帝铲除鳌拜,这样家族才能继续保持辉煌。

当时索额图已经三十一岁了,担任一等侍卫,他时刻铭记父亲的教导,对康熙帝忠心耿耿,而康熙帝也将其视为心腹。

康熙七年,索额图升任吏部右侍郎,但他发现这样不利于与康熙帝交流,他便在第二年辞去职务,继续入宫担任侍卫。

康熙八年,康熙帝决定动手了,他时常以下棋的名义召索额图入宫,两人议定了铲除鳌拜的办法,索额图奉命召集了数名亲贵子弟担任布库少年,陪伴康熙帝练习布库,实际上侍是为智擒鳌拜做准备。

等一切还准备就绪之后,康熙帝召鳌拜入宫议事,鳌拜认为康熙帝只是个爱玩少年,便毫无防备地入宫了,他刚进入大殿内,就被索额图率领的布库少年给擒获了。



鳌拜被捕之后,索额图又协助康熙帝铲除鳌拜的党羽,康熙帝得以掌握大权,由此开启辉煌的一生,而索额图也因为功勋卓越,成为康熙帝最倚仗的大臣。

康熙九年,三十四岁的索额图迎来人生巅峰,康熙帝任命他为保和殿大学士,他由此成为内阁之首。

其实,索额图的才能也很突出,他过目不忘,人称三眼宰相,而且他心思缜密,办事周全,对得起康熙帝对他的信任。

在担任宰相的三十多年时间里,索额图可谓功勋卓越,他帮助康熙帝平定三藩,两次跟随康熙帝亲征准噶尔,还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尤其是平定三藩之乱,索额图虽然反对康熙帝马上削藩,但康熙帝执意为之,后来朝廷军队连续打败仗,正当无法收拾局面的时候,索额图又挺身而出,给予康熙帝遗很大的帮助,与明珠等人一起稳定朝局,也为前方大军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两次征讨准噶尔的战役中,索额图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不但献计献策,还亲自率领八旗兵征战,展示出了自己军事方面的才华。

而在与沙俄议定边界的过程中,索额图老谋深算,据理力争,有礼有节,虽然没有完全收回被沙俄占领的土地,但条约的签订也稳固了清朝北方疆土,为动乱四起的清朝提供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二,索额图权力欲极强,与明珠进行党争。

索额图与明珠作为康熙帝的左膀右,最初还能做到同心协力,共商大事,但随着两人地位的不断攀升,权力之争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从身份上来说,索额图与明珠都是皇亲国戚,出身也很显赫;从才学上来说,明珠学识渊博,深谙为臣之道,并不弱于索额图;从能力上来说,明珠定三藩,剿台湾,抵御沙俄进攻,与索额图一样也是功勋卓越的。

这样两个势均力敌的人,康熙帝原本希望他们能和平相处,为国家做更多贡献,但后来发现不能,所以转而采取了制衡术,让两人相互掣肘。

因为康熙帝的一昧纵容,导致朝中大臣纷纷站队,不是索党就是明党,两派势力之间斗争不断,可谓形同水火。



起初,明珠是略占优势的,他乐善好施,为人谦和,善于拉拢人,但他是在伪装,他其实是一副假仁假义的面孔,而且心胸狭窄,对那些不依附自己的大臣进行排挤,可以说满肚子都是刀枪。

到康熙二十年前后,明珠的优势逐渐明显了,他积极帮助康熙帝筹划平台事宜,得到了康熙帝的重用,索额图在此期间几乎没什么作为,暂时被康熙帝抛在脑后。

康熙二十二年,台湾彻底平定,明珠功勋卓越,权势也逐渐走向巅峰,索额图十分不甘心,与明珠展开了激烈斗争,搞得朝堂乌烟瘴气。

这让康熙帝十分不满,于是将索额图一撸到底,革去了他所有职务,只给他保留一个佐领之职,他的两个兄弟也被革去公爵和伯爵。

自那之后,善于伪装的明珠彻底取得了康熙帝的信任,他只手遮天,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而索额图则在失意中度过了两三个年头。

而随着索额图的失势,他一直极力维护的太子胤礽,地位也出现了松动,而明珠支持的大阿哥胤禔,则越发春风得意,开始对储位产生了觊觎之心。



胤礽是康熙帝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所生,赫舍里是索额图的侄女,但在生胤礽的时候因为难产去世。

由于赫舍里家族功勋卓越,康熙帝又跟赫舍里氏感情很好,再加上胤礽是嫡长子,所以康熙帝就在胤礽周岁的时候将其立为皇太子,还对他精心培养,为此倾尽心血,父子感情也十分和睦。

索额图下台后,明珠展开了对胤礽和索额图的极力打压,凡是支持二人的臣子,均遭到了明珠的清洗,这引起了康熙帝的警觉。

为了维护胤礽的地位,康熙帝决定重新启用索额图,他在康熙二十五年的时候,任命索额图为领侍卫内大臣,这使得明珠的气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康熙二十六年,直隶巡抚于成龙给康熙帝写了一封密折,说朝中官职都被明珠及其党羽给卖完了,康熙帝感到十分震惊,就问于成龙为何没有人揭发,于成龙回答说,因为大家都很怕死。

这件事让康熙帝觉得事态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再加上明珠一直跟胤礽作对,他便决定收拾明珠。



康熙二十七年,御史弹劾明珠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康熙帝借机对明珠进行打压,革去了他的职务。

虽然,后来康熙帝恢复了明珠的职务,还让他跟随自己亲征准噶尔,但他此后二十余年都未受到重用,一直处于半退休状态,索额图则取代他成为百官之首。

三、索额图极力维护太子胤礽,深度参与夺嫡之争。

明珠倒台后,索额图重新获得重用,逐渐恢复了所有职务,他还第二次跟随康熙帝参与平定准噶尔的战役,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第一次对成年皇子进行了分封,大阿哥胤禔和三阿哥胤祉都被封为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等皇子则被封为贝勒,康熙帝还让这些皇子积极参与政务,为自己分忧。

康熙帝的这一举动,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对于胤礽来说,自己的实力也因此受到极大削弱,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而九子夺嫡的大戏也由此拉开序幕。

索额图作为胤礽的娘家人,自然与胤礽是利益共同体,两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索额图只有让胤礽顺利继位,才能保全自己,对自己的家族也最有利。



很快,索额图就展开了对其他皇子的打击,为维护胤礽的地位做了很多事情,但奈何胤礽太不争气,他行为荒诞不羁,不求上进,这让康熙帝对他越来越失望,索额图也因此受到牵连,逐渐被康熙帝所不喜。

这时候,一个叫做高士奇的人出现了,他原本是索额图推荐给康熙帝的,康熙帝认为他很有学问,于是逐渐将他提拔为礼部侍郎、翰林院学士,而他也很善于巴结康熙帝,康熙帝因此非常宠信他,两人的关系也非常亲密。

尽管高士奇已经是康熙帝的宠臣,但索额图自认为是他的主子,对他吆五喝六,每次见面都要求他跪拜,稍有不如意就罚跪于庭院之中,甚至当众羞辱他的父母、妻子,这让他感到十分耻辱,以此对索额图怀恨在心。

不过,高士奇是个聪明人,他没有跟索额图撕破脸,而是虚与委蛇,表面上对索额图毕恭毕敬,暗地里则收集索额图的罪证。

康熙四十二年,高士奇暗中投靠到明珠门下,尽管当时明珠早就不受宠了,但他依然身居高位,一直在想办法扳倒索额图。



明珠明锐抓住了康熙帝对胤礽逐渐失望这一点,断定有一天康熙帝必定更换太子,于是跟高士奇秘密策划,发起了对索额图的反击。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带着太子胤礽、高士奇等人巡幸至德州,索额图则留守京城。

趁着这个机会,高士奇跟康熙帝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将索额图结党营私、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等罪状全部抖了出来,还说索额图参与夺嫡之争,危害朝政太深。

康熙帝早就对索额图所有不满,听了高士奇的话,觉得有必要观察一下索额图,刚好那时候胤礽生病了,康熙帝便将索额图从京城召来,让其侍奉胤礽。

索额图在德州侍奉胤礽一个多月,胤礽病愈之后,康熙下令二人提前返回京城。

到了当年五月,康熙帝也回到京城了,又发生了索额图杀仆之事,侍卫将自己所掌握的情报告诉康熙帝,跟高士奇所言几乎差异,康熙帝便决定对索额图动手了,他下令将索额图抓捕,关押在宗人府。



当年九月,康熙帝下达了一封诏书:

尔为大学士,以贪恶革退,后复起用,罔知愧悔......尔乃怙过不悛,结党妄行,议论国事。皇太子在德州,尔乘马至中门始下,即此尔已应死。尔所行事,任举一端,无不当诛。

诏书中说了索额图的两桩罪:

第一,索额图以“贪恶”被革职,被重新起用之后不知悔改,还结党妄行,议论国事;

第二,索额图在德州逾制乘马,根本不把康熙帝放在眼里,可见他平时所作所为,随便挑出一件来都是死罪。

不久,康熙帝就将索额图饿死在狱中,索额图的两个儿子也被杀,其他家人、党羽要么被杀,要么流放。

其实,康熙帝之所以要杀索额图,还在于索额图深度参与夺嫡之争,为了维护胤礽的地位而不择手段,再加上索额图平时为非作歹,残害臣民,可谓天怒人怨,康熙帝不杀他都不行。



其实,康熙帝杀索额图的时候,还有一些话没说出来,但数年之后他实在忍不住了,便将索额图的更多罪行公之于众。

四,索额图是如何成为本朝第一罪人的,鳌拜又为何不是?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带着众皇子巡幸塞外,大阿哥胤禔向他密奏胤礽的种种不法行为,让他对胤礽的忍耐程度达到了极点。

在返回北京的路上,有一天晚上康熙帝在大帐中休息,突然发现胤礽靠近他的大帐,还透过缝隙向里面窥视,这让他觉得胤礽有谋逆之心,于是下诏将胤礽废黜。

在康熙帝的废太子诏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索额图助允礽潜谋大事,朕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允礽欲为索额图报仇,令朕戒慎不宁。

康熙帝说,当初索额图曾暗中鼓动胤礽谋反,他发现了这件事,所以将索额图处死;现在胤礽想要为索额图报仇,这让他到不安,所以打算废掉胤礽。



康熙得没有说索额图打算如何谋反,但在胤礽被废之后,他又说了另外一件事,说在索额图的蛊惑下,胤礽穿的衣服都是天子才能使用的黄色,而且一切礼制都跟换皇帝没有差异,他后来干的那些骄纵之事,都是从这件事开始的。

昔索额图怀私,倡议皇太子服御俱用黄色,一切仪制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於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康熙帝的言外之意是,索额图打算让胤礽提前登基当皇帝,这当然是谋反了,也难怪康熙帝会杀掉他,还将其称之为本朝第一罪人。

由于康熙帝所索额图谋反,还说他是本朝第一罪人,索额图因此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受到千万人唾骂,他的家族也由此败落,彻底抬不起头来。

那么,索额图真的打算谋反吗?

我个人对此表示怀疑,我认为康熙帝之所以把索额图说成第一罪人,是有政治目的的,他在废黜胤礽之后,很快就发现胤礽是被陷害的,于是有重新立胤礽为太子的想法,但他首先需要给胤礽洗脱罪名。

为了能够顺利复立胤礽,康熙帝将胤礽的所作所为都推给索额图,让索额图变成胤礽的背锅侠,这样胤礽就被洗白了。



从现实角度而言,索额图虽然位高权重,但他没有实力谋反,而且他是那么老谋深算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不知道谋反的风险太大,搞不好就家族覆灭,他哪来的胆子?

再者,那时候康熙帝并没有废掉胤礽,索额图不至于到必须谋反的程度,更何况康熙帝在杀索额图的时候,就应该把他与胤礽谋反的事实公之于众,怎么可能让胤礽在太子之位上继续待五个年头呢?

因此,“本朝第一罪人”这个头衔颁发给索额图,很有可能是冤枉他了,他顶多就是个权臣、奸臣,且在夺嫡之争中触犯到康熙帝的底线了,所以才被杀掉。

与鳌拜相比,索额图并没有威胁到皇权,不过康熙帝将其称为“本朝第一罪人”,虽然有言过其实的嫌疑,但索额图的危害确实比鳌拜更大。

我们都知道,索额图在宰相这个位置上干了三十余年,期间他与明珠进行党争,深度参与夺嫡之争,还把胤礽带上了歧途,再加上他本人的累累恶行,都严重动摇了朝局稳定,其影响力之恶劣,在清朝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反观鳌拜,他执政期间虽然威胁到了皇权,但并没有动摇康熙帝的地位,而且他活跃的时间只不过五六年,对朝廷的破坏程度很有限,再加上他功勋卓越,总体上也是个忠心于朝廷的臣子,所以结局更好。



当初,康熙帝打算杀掉鳌拜,鳌拜把自己的衣服扒开,将自己身上的累累伤疤展示给康熙帝看,康熙帝看完痛哭流涕,于是免除鳌拜死罪,改为监禁,最终鳌拜病逝于狱中。

后来,康熙帝念及鳌拜的功劳,让他的一个儿子继承二等公爵;雍正时期,鳌拜的一个孙子又被雍正帝晋升为一等公爵,其子孙后代也都有爵位,享受朝廷厚待。

也就是说,鳌拜的功劳是大于罪过的,这是康熙帝及后来历代皇帝都认可的;但索额图的所作所为对国家的危害太大了,鳌拜都可能自愧不如。因此,如果非要评选康熙朝的第一罪人,那也应该是索额图,而不是鳌拜。




康熙8年,“满洲第一勇士”鳌拜被康熙设计擒下,列罪30条,终身囚禁,死于狱中。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下旨善待鳌拜后人,给予其后人相应的官职。

十年后,康熙彻底为鳌拜平反:“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着,应给世职。”

雍正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加封鳌拜为“超武公”。

康熙四十二年,索额图被康熙捉拿下狱,饿死狱中。对索额图一生的所有功绩,除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外,其余全面否定。

其子格尔芬、阿尔吉善被处死。其同党或被杀,或被拘禁,或流放。子孙被革职。

康熙说:“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康熙剧照)

俩人都是对清朝有大功的人。

鳌拜三朝元老,康熙辅政大臣之一。随皇太极南征北战,一生功勋卓著。先后参与皮岛之战、松锦会战、镇压李自成、剿灭明朝余党、征剿张献忠等,誉满朝野。特别是在皇太极去世后,坚定地站在福临一边,拥立幼帝,确保了大清江山的稳固,无愧“满清第一勇士”的称号。

索额图最初只是一个侍卫,助康熙扳倒鳌拜;和沙俄勘定边界,签订《尼布楚条约》;随康熙亲征噶尔丹;裁撤“三藩”。索额图是康熙最为倚重的心腹,被誉为“本朝第一功臣”。

那么,同样是“大清第一”的股肱之臣,为什么鳌拜只被幽禁,随后还被平反;而索额图几乎被赶尽杀绝,还被视作“大清第一罪人”呢?

鳌拜的30条罪状中,大多都指向了他结党专权,把持朝政,大肆培植亲信,随意任免官员;肆意妄为,无视圣上,不遵人臣之道,骄横跋扈;另外还加了些不痛不痒的罪名,如妄议皇后册立,私买奴仆,擅养死士等。

(鳌拜剧照)

即使这样,在康熙用库布擒拿鳌拜时,鳌拜至始至终没有反抗,束手就擒。只是掀开自己的衣服,让康熙看看他为了大清江山,留下的满身伤痕。并质问道:“为何诛杀大清功臣?”

可见,即使在最后一刻,鳌拜都是忠心的,他从未有过谋逆之心。

康熙对鳌拜的罪行是这样说的:“妄称顾命大臣,窃弄威权。”也就是说,鳌拜只是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威,与皇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索额图也结党弄权,他和纳兰明珠“权势相侔,互相仇轧”。不过索额图和明珠的党争牵涉到了皇子。索额图依附太子胤礽,明珠辅佐皇长子胤褆。俩人在朝中相互倾轧,广结党羽,争权夺利。致使谕令不达,朝臣分化,形成“太子党”和“长子党”,严重动摇了康熙的统治根基。

康熙为了朝局稳定,也为了保护太子,于是出手打压了“长子党”, 黜纳兰明珠的大学士,至此再也没有重用。

(索额图剧照)

“太子党”由此势盛,以至后来有了谋反之意,这也是索额图最终被杀的原因。

康熙四十二年,索额图被囚禁后,康熙曾传谕:“朕若不先发,尔必先之,朕亦熟思之矣。”意思是说,康熙经过深思熟虑,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拿下了索额图。

康熙四十七年,在第一次废黜太子胤礽时,康熙曾说:“从前索额图助胤礽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朕不知是今日被毒死,还是明日遇害,昼夜不得安宁,时时警戒,朕若不先发制人,尔必先发制我。”

康熙两次提到“先发制人”,还说“潜谋大事”,说明索额图确实有撺掇太子谋反的举动。只是康熙及时发现,太子未能成事。

综上所述,在康熙的心中,鳌拜和索额图的罪过有质的区别,鳌拜只是防碍了康熙的乾坤独断,而索额图是要谋反。

因此,康熙说:“索额图是大清第一罪人。”




皇帝想要处死一个功臣,理由很多,结党营私,中饱私囊绝对算一个拿得上台面的理由,“谋逆”简直更是罪该万死,直接诛九族了。索额图就是死于“谋逆”。那么他究竟“谋逆”没谋逆呢?这全凭皇帝一句话,皇帝说你谋逆你就是谋逆,这就是皇权制社会最大的霸道。

康熙不说鳌拜是大清第一罪人,是因为问心有愧,鳌拜该杀还是不该杀?只怕康熙心里最清楚。

作为大清的开国功臣,鳌拜最初追随皇太极攻察哈尔部,攻朝鲜,可谓战功赫赫,而攻打皮岛一战中,鳌拜的表现简直令人热泪盈眶。要知道,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视皮岛为心腹大患,他们日夜筹划,就是为了能将这个与关外宁锦一线的明军互为倚角的“钉子”拔去,除掉毛文龙,除掉袁崇焕,后金的胜利便指日可待。

当时鳌拜打了前锋,率先冲上皮岛,却早已被严阵以待的明军攻打,一时间炮矢齐发,鳌拜展开了近身肉搏,拖住了明军,让清军后面的部队赶来,最终取得了胜利。

松锦之战中,双方交战也十分惨烈,鳌拜坦露胸膛,命令部下下马步战,近身肉搏,再次打败明军,而返回的途中清军遭到截杀,鳌拜再次大喊着冲到前面保护皇太极部队,他冲锋陷阵,五战五捷,身上伤痕累累,无一处完好……

如果一个人肯为你的江山玩命搏斗,试问有谁不为之动容?而当康熙用诈术——一群少年,擒住鳌拜时,鳌拜并未反抗,只是掀起衣服给他看,问他——“为何诛杀大清功臣?”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对少年康熙而言,恐怕是他到死都不能忘记的——无论是他的动作、语言还是悲哀的神情。

康熙对鳌拜的定罪也仅仅是——“妄称顾命大臣,窃弄威权。”然而这顾命大臣是顺治亲自赐给他的责任,而不是他的过错,这点康熙心里也跟明镜似的。

不仅如此,鳌拜还有拥立之功。论资格,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比年幼的福临更有资格接管大清江山,鳌拜在崇政殿冒着被多尔衮记恨的危险,大声说:“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这一句话断了多尔衮继位的可能性,也让鳌拜其后遭受了多尔衮三次迫害,两次差点被杀。

他忠于的不仅仅是大清的江山,而是皇太极、福临、康熙一脉的江山。这样一个对康熙有恩,甚至恩重如山的人,康熙因为夺权而杀死他,其心又何尝不愧疚呢?

鳌拜死于与四大臣尖锐的矛盾,给政敌留下很多把柄,而其心又耿直,有什么说什么,勇猛有余而心机不足,所以才落得被杀的下场。小皇帝想亲政,鳌拜是绊脚石,搬开绊脚石他才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这其中孝庄的主意也起了关键作用。

鳌拜是武将,他的功劳是自己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他跟索额图不同,索额图是外戚,外企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政治混子外加吃软饭的。

索额图是个政治投机分子,其人脑子很聪明,学东西过目不忘,最终凭借索尼的身份打入政治决策核心,又因赫舍里皇后的裙带关系而备受瞩目。

索额图在智擒鳌拜中出谋划策,算是他立的第一件大功。但其实康熙并不觉得他多有功,认为是自己的功劳。

三藩之乱中索额图出谋划策,说——将那些建议撤藩的人处死吧!康熙训斥了他,抬举了明珠,但索额图不在意——毕竟此时他有一张王牌在手——太子胤礽。

这便触了康熙的逆鳞,外戚干政是皇帝最为忌讳的,而索额图却越来越明目张胆,毫不顾忌,他以为朝廷是他自己家里,皇帝是他的一个亲戚,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甚至在与明珠争斗时,他大肆结党营私,篡夺太子干大逆不道之事——”凡皇太子服御之物,俱用黄色“,这条建议就是索额图提的,犯了康熙的大忌,康熙就直接质问他:”你想干什么?想谋反吗?想让太子杀死朕,然后当皇帝吗?“

明珠和索额图,原本是皇帝制衡朝臣的两颗棋子,明珠是”长子党“,力挺长子党皇帝,已经够蠢的,索额图比他还蠢,力挺太子胤礽当皇帝。

康熙心里命定的皇位继承人,一直是胤礽,那为什么索额图明明押对宝了,却还是死了呢?

因为在皇位继承人上,皇帝不允许任何人押宝,无论朝臣站哪一边,都注定是错的。聪明人永远站在当朝皇帝这一边,不结党,不站队,做一个“孤臣”,这样皇帝才会对他放心,才会日后赐给他顾命大臣的权力。

皇帝还活着,他就要拥立皇子,无论是哪一个,都注定是个死。

索额图如果是个聪明人,他应该祈祷明珠长命百岁,权势不倒,因为一旦明珠倒了,他这颗棋子就成了弃子,注定要步明珠的后尘。

所以康熙说他是大清第一罪人,还说他“助胤礽潜谋大事,朋比徇私,益加贪渎。”可见康熙想他死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并不说明索额图真是罪大恶极,企图谋逆,索额图未必有谋逆的心思——他只是想抱住年轻太子胤礽的心,让赫舍里氏的辉煌延续下去。他想做个辉煌显赫的奴才,他没有谋逆的野心,也没有谋逆的能力。

康熙咬牙切齿地说索额图是大清第一罪人,说明对他已经恨之入骨,到了口不择言的程度,仅此而已。

所以索额图是个聪明人,他也是个蠢人,他玩了一辈子政治,但他却不懂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准噶尔   沙俄   噶尔   罪人   康熙   尼布楚   党羽   索尼   皇太子   皇子   长子   大臣   太子   明珠   皇帝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