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书法创新是扯闲篇,聊聊而已,根本不可能”,对此你怎么看?

书法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是历史赋予时代的进步,这个问题不是“扯闲篇”,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版。否认书法艺术的创新,显然是不对的,是虚无主义思潮在作怪,是历史唯心主义者。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书法艺术也不例外,几千年来书法艺术的不断传承发展创新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因此,怎么能说是“扯闲篇呢”?

书法艺术的创新,最关键的是“人”,其它素材工具应该说远远超过古人所用,古人是“人”,今人也是“人”,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以至于使得我们今人远远不止古人,血淋淋的现实生活都在每家每户的饭桌上明摆着,谁也不要睁着眼睛说瞎话,就说你吧,你读过几天书,学过多少字,有多少文化,比一比就知道,再想想你家的孩子,整天玩游戏,玩手机,写过多少小时的毛笔字,这不是一目了然吗,甚至我们中间的人连一首古诗都不会读,咱们就说著名的那个中书协副主席刘洪彪吧,初中毕业,无师无宗,我们把他从小到大所写得毛笔字帖子全部拿出来看看,到底有多少张纸,显然就是骗人的鬼吗,那个年代钻进中书协我们就不说,谁都不是傻子,可以想象的到。他说他就是已经超过了古人?简直就是可笑至极!

书法艺术应该是要创新的,但是一场文化的劫难遭遇直到今天全部是手机电脑电视,全部是现代化,甚至有人发明了机械人写书法,就这样一个几十年的社会实现,我们还有脸在这里谈书法超越古人?简直受不了!

尤其是我们书法爱好者,要敢于尝试,敢于挑战,敢于亮剑,敢于拼搏,但是,也要敢于直面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享乐主义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我们,在我们书法艺术这个大海里有几个田英章,又有几个卢中南,那些拿起毛笔就胡乱画的所谓书法家,往往自己认为已经超过古人,简直就是精神病患者,事实证明,一切正常的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我认为书法艺术也在其中,只是我们空空如也,哪里敢说去超越古人,不要自欺欺人了,显摆大量书法艺术理论也没用,好好做事,好好做人,好好学习书法,才是真正的大神儿!真真的君子!
















书法艺术创新有两层意思:1,是”创”。“创”指的是自己的东西,如果是别人的东西那叫”临或摹”。“创”出来的东西必须具备自己的想法和特点。比如:笔画有自己的特点;结字有自己的风格;章法有自己的规律。2,是“新”。”新”指的是有传承价值、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认可、还应该有一万字以上的“创新”作品。不满足这两点,”创、新”就空洞无内容,就毫无意义!值得强调的是:书法艺术的创新只针对楷书。楷书的创新成功了,行草的创新就可以”按部就班”。楷书的创新无法实现,行草就更困难!守旧、顽固不化的思想是创新的障碍,必须彻底抛弃!




书法创新确实是难!可是难点在哪里?

不是难在创新难,难就难在,你难以攀过书法笔法,还有笔力两道关口!我们现在的书坛充斥着丑书,是不是创新?也是创新,也不是创新!

说是创新,是因为他们确实写得与众不同!与众不同是不是创新?答案,不一定是,至少在书法上不一定是!因为书法需要有足够的书法功底的基础上才能谈创新,否则不是!

所以说书法创新不难,难就难在书法功底难以达到深厚的地步!书法功底深厚了,书法创新不是难事!因为谁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呢?发挥自己的个性,张扬一下自己的个性,不就是创新了吗?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书法当然亦如此。当代的书法爱好者不仅可以探索创新,而且必须坚持探索创新。题主所言观点十分荒谬,是严重的泥食于古、厚古薄今,断不足取。


回溯书法历史进程,绝对遵循的是不断丰富而多元化。否则,哪有甲金小隶楷草多种书体交相辉映异彩纷呈。今人常说,没有古时的氛围环境,并妄言中国书法已死,这是极端个人主义,是不客观不准确的。举个例子,古代能有条件读书认字的人很少,今天哪个孩子不会提笔写字?按照进化规律,现代人也远比古人见多识广,智力水平和文化程度也更高,况且如今是信息时代,学习交流太方便了。惟一的弱点就是,现代人多以硬笔写字,而非毛笔,习惯耳。


书法创新无处不在。数以千万计的书友脱离法帖的摩仿,就已经是在尝试创新。只不过创新特点不显著、水平不够高、影响不够大而已。书法艺术锤炼的基本思路就是承而创,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前人有益的东西要充分吸收,再融合自已的东西。


书法艺术本身就一种美,对一个爱好书法的朋友来说,决定书法高度的主要有两点,一是继承能力,二是创新能力。在书法舞台上,你能走多高、多远,一是靠审美,二是靠笔力。审美层次决定目标高度,笔力强弱则决定你能达到多少幅度的目标高度。审美靠思悟达成,笔力靠习练来实现。


抱庸浅见,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有人说书法创新是扯闲篇,聊聊而已,根本不可能,对此你怎么看?”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书法创新是书法中的一个特例,它不是常态,能够有书法创新的,不是大众,不是所有人。中国书法在唐代以后基本上谈不上有什么创新。

因为中国书法的体制基本上固定下来了,也就是限制在二王书法风格的这样一个范围之内了。

那么在唐代之前我们可以说书法是一个百花盛开的书法创新的时代,因为在唐代之前,书法还不是非常的统一,还在继续从隶书向楷书这样过渡,在这个过渡的过程当中,每一种书法字体都是在不同的隶书书法风格上建立起来的。

隶书在中国历史上不是一个笔法风格统一的书法这么一种字体,它有大致的体系,但是没有大致统一的风格,而是异彩纷呈的,这个原因就在于,隶书是在中国历史上完全由下层的庶民所创造出来的书法。

在400多年的隶书发展史上,始终是由下向上推动起来的,也就是从下层的庶民向上层的贵族阶层这样传播起来的,所以隶书的风格是非常多种多样的。

但是在唐代以后,书法统一为二王体系,而这个书法体系可以说,基本上是一个贵族书法体系,因为二王体系本身就是贵族集团所产生的新的楷书书法体系,这个体系在唐代以后就逐渐的固定下来,所以我们要有大的创新面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大家都是在楷书这样一个范式之中在进行书法创作的,这也是中国汉字书法在历史上最统一的一个时代,从唐代到宋元明清,中国的书法一直是这样统一的,到了我们今天,还是继承了唐代这样一个传统发展下来的。

那么,书法要不要创新,当然需要创新,但是书法创新是一种特例,是可以成立可以成功的,但是没有普遍性。

也就是说,让我们人人都去创新,这个可能性太小了。同时,作为书法流通领域的汉字来讲,过多的创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而给社会容易造成混乱。

但是作为书法艺术需要百花齐放,需要异彩纷呈,因此书法的创新仍然是大家的一种期望值,那么到底在唐代以后,中国的书法有没有创新呢?当然有创新。

这里有必要我们说一说什么叫书法的创新?书法的创新不是你创一种什么字体,唐代以后,我们想创造一种新的字体,没有这个可能性了。

但是呢,我们在笔法结构上面还是可以做适度的变化调整,在这个变化和调整当中,这本身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意趣,比如说宋代的苏米赵黄四个书法家。黄庭坚、苏轼、米芾、宋徽宗他们的书法确确实实也是很有新意的,因此从二王的书法体系来说,他们的书法还是有一定的新意的,当然你说他们要像魏碑,像隶书那样异彩纷呈,跟二王不一样,这也不是。

我们对创新的界限,很多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所以也有人就提出了,创新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怎么创没法创,我们都是在学习二王这个书法体系,你离开了二王体系,要么你去写隶书,要么你去写魏碑,要么你去写篆书你还能写什么?这确确实实还是有道理的,再说隶书也不是你的创造,篆书也不是你的创造。

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的是,书法艺术跟科技创新,跟其他的创新是不一样的,书法需要一定的稳定,因为他毕竟是一个汉字,是要传播信息的媒介,如果这个媒介经常变来变去,当然是会影响我们社会交流的。

作为书法艺术,它就有相对的书法艺术的自由性,从清代到民国时代推动起来的金石学崇尚碑学,实际上就是对二王书法系统的一次新的革新,也是对二王书法注入新鲜血液的一次书法改革,这些改革还是对二王书法起到了一定的创新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书法的创新就是完全要变一个什么样,只要把不同的字体,不同的书法用笔特点结合起来,能够形成自己的风格,能够看得出来有一种新的面貌就可以了。

例如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他还是二王书法体系,但是他写的字面貌就是一新。再比如说刘炳森先生他写的还是隶书,但是他写的隶书也是给这面貌一新的感觉。

尽管如此,书法的创新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不太适合的,但是每一个人写出自己的个性来,这还是可以成立的,所以书法创新最终不是在形式上创新,而是在精神上有自己的个性,这样也是一种书法的新的感受和新的创意。

我个人认为,一般来说,我们不要把书法的创新看的跟绘画创新或者是科技创新那样,要变一个什么很大的面貌,要用新技术颠覆或者替代旧技术,这是不可能的,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尽管如此,我们就是在这个二王书法体系之内,我们仍然可以有一些新的特点,这也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就像我们说普通话可以有北京话,也可以有河南话,还可以有河北话等等,但是呢,毕竟他们都是互相可以融通的。

例如楷书,隶书,魏碑这些书法本身就是一个大的体系,他们之间也是可以互相融通的,尽管隶书、魏碑和楷书的界限也是很分明的,如果把这几种书法能够互相融合起来,那么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创新,毕竟我们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二王书法体系,例如初唐的楷书这样一个体系,基本上在清代以前都没有什么新的变化,但是清代以后融入了魏碑还是产生了新的一些变化的,所以碑帖融合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原因就在于毕竟他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创作灵感,因为魏碑书法跟隶书非常接近,因此吸收魏碑的特点也是我们回归魏晋时代,能够找到一些新的灵感的书法。

所以,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书法汉字的历史发展潮流,例如楷书这样一个体系,但是在一个篆书、隶书、魏碑、唐楷这样一个大体系当中,我们通过互相融合仍然可以产生一些书法的新的趣味和新的风格,这是完全可以成立的,也是有很强的实践性的。事实证明,书法的各种字体的融合是可以成立的。

特别是历朝历代,积累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也希望那些有志于书法研究的同仁能够创造出属于有时代特点的一些书法作品来,这也是对创新的一种期望。

我们当代书法创新也是面临着严格的考验,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一些书法大师没有出现,如果有了新的书法大师出现,一定会对我们当代的书法创新提供最有成功借鉴意义的范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书法   魏碑   汉字   笔力   篆书   楷书   隶书   异彩   唐代   中国   古人   书法艺术   对此   字体   体系   风格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