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不足怕冷怎么调理?

看你年纪多大,年轻可以通过突破体能极限来改善体质,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做到而且受益终生。年纪大了就要找中医调理,具体能达到什么效果看自己的机缘吧。平时多晒太阳泡泡澡多食热性食物也可以有一定的帮助




阳气不足,是现代人最容易出现的现象。但是在这里我要跟大家强调一下,阳气不足与我们平时所说的阳虚体质还是有差别的,虽然现代人约80%的都有阳气不足的问题,但并不能说80%的现代人都是阳虚体质,所以说,阳气不足不等于阳虚体质,他们之间有着质的区别:



阳气不足与阳虚体质是有差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1)阳气不足只是一种现象,而阳虚体质已经让这种现象成为一种常态

(2)阳气不足,是由于短期内阳气过度损耗所造成,如用科学方法很快就会调整过来。而阳虚体质就不同了,一旦遇上情志失调或外邪入侵很容易产生疾病, 短时间内很难调整过来。

明白了以上两者的区别,这样对待你以后的调养效果就会更加明朗清晰。如果题主所说的是阳气不足,而且怕冷,是一种常态的话,那应该已经形成了阳虚体质,如果是阳虚体质,那调理就需要和长一段时间。



阳虚体质,大都是因为长期的贪凉食、贪凉环境而伤脾伤肺,对于阳虚体质,调养重在扶阳固本,防寒保暖。

1、日常起居:要注意关节、腰腹、颈背部、脚部保暖,燥热的夏季也要少用空调,不能熬夜,起居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多增加室外活动,运动可增加气血调畅。

2、中药保健:阳虚体质的人可选择安全的中药来保健:如鹿茸、益智仁、桑寄生、杜仲、肉桂、人参等。



3、艾灸穴位:人脉肚脐以下的神阙、气海、关元、中极这四个穴位具有很好的温阳作用,可以在三伏天或是三九天,选择1-2个穴位进行艾灸。(每次艾灸到皮肤发热烫,但又能忍受为度)

4、饮食水谷:津液亏,则气血损,津液源于饮五谷,所以一定要有合理的饮食,(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指导)才能冲津。

5、养骨养阳:骨气即阳气,“久立伤骨”,不能长期站立,长期站立时应该学会做工间操,轮流活动双膝。




进入冬季,有无阳虚更能体现出来,门诊也有好多怕冷前来就诊的朋友,都是阳虚的表现。对于各种各样的阳虚怕冷表现与调理,与大家浅谈一下。

一、什么叫阳虚证?阳虚为什么会怕冷?

阳虚证:是人体体内阳气亏虚,机体失去温养作用,以畏寒肢冷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阳气亏虚,机体失去温煦,不能抵御阴寒之气,而寒从内生,表现为畏寒肢冷等一派虚寒之像。

二、阳虚病因病机是什么?

在《素问·调经论篇》指出:“阳虚则外寒。”

以上古代文献可以看出阳虚的病机与临床表现,在临床上,多见的病机有以下3点:

1、久病不愈:损伤阳气,或者气虚日久演化为阳虚,阳虚不能温养机体,虚寒内生,则畏寒肢冷。

2、久居寒凉之地,或过食寒凉之品:日久伤及体内阳气,虚寒内生,畏寒肢冷。

3、年老体衰:随年龄增大,命门之火渐衰,逐渐体内阳虚,畏寒肢冷。

三、阳虚的各种临床表现与调理:

1、肺阳虚:肺阳虚衰,肺内虚寒的表现。

  • 主症:畏寒肢冷,咳嗽,咳吐白色泡沫痰,时有憋喘,遇寒加重,面色恍白,鼻流清涕,咽干痒,舌淡白苔薄白,脉浮或弱。
  • 治则:温肺散寒
  • 方药: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
  • 中成药:小青龙颗粒、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

2、脾阳虚:脾阳虚衰,脾胃虚寒的症状。

  • 主症:畏寒肢冷,脘腹冷痛,得温则减,腹胀腹泻,水样便,不欲饮食,食后腹胀加重,喜饮热食(水),舌淡白苔薄白,脉弱。
  • 治则:温阳健脾
  •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小建中颗粒、理中丸、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健脾丸等。

3、心阳虚:心阳虚衰,心阳虚寒的症状。

  • 主症:畏寒肢冷,心慌胸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胸中冷痛,口唇紫绀,舌淡白苔薄白,脉弱或涩。
  • 治则:温补心阳
  •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 中成药:心宝丸、麝香保心丸、参附强心丸等。

4、肾阳虚:肾阳虚衰,肾阳虚寒的症状,女子又称宫寒。

  • 主症: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腰腹冷痛,男子阳痿早泄,不育,女子带下清稀量多,月经推后,闭经,不孕,舌淡白苔薄白,脉弱。
  • 治则:温补肾阳
  • 方药:右归丸加减
  • 中成药:右归丸、五子衍宗丸、龟鹿补肾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肾宝、锁阳固精丸、壮腰健肾丸等。

四、阳气不足怕冷的养生注意事项:

1、少吃生凉之品,少居寒凉之地,以免寒邪伤阳,出现体内虚寒症状。

2、积极治疗慢性病,以免病久伤阳,出现体内虚寒证。

3、可以吃温补的食品,如羊汤、狗肉汤、鸽子汤等。

4、阳虚证要积极治疗,以免日久阳损及阴,形成阴阳两虚证。

5、积极锻炼身体,运动主升阳,阳气充足,体格强壮。

6、春夏养阳,尽量少用空调,以免伤及阳气,在避免中暑的情况下,多参加户外活动,以补充体内阳气。

以上浅谈阳虚证怕冷的病因病机,各种阳虚证的调理以及养生,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祝愿大家阳气旺旺,百病不生!

(温馨提示:文中方药仅供学习与交流,切勿自行抓药,责任自负,若喜欢中医科普与养生,请关注此号!)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当阳气不足时,病症都会找上身来。

与自然界的变化相同,人在春夏两季,耗费的阳气最多,所以在这个时候特别要强调养阳。

阳气不足,易患6种小病痛

1、手脚冰凉

阳虚则生外寒,阳虚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手脚冰凉。这是因为四肢末端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血液循环差。

虚得越厉害 ,手脚的温度就越低,症状严重的人,膝盖以下、胳膊肘以下都是凉的。

注意

有一种冷需要和阳虚的冷区别开来,就是四肢末端冰凉,手到了胳膊那里就不凉了,脚到脚踝以上就不凉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通常不是虚了,而是堵了。

往往是由于肝气不顺畅,导致气血壅滞,阳气闭塞于内,不能通达四肢所致。

此时需要行气活血,而不是单纯的养护阳气。


2、怕寒怕冷还怕风


阳气足则机体功能状态就饱满,阳气虚化生的热量不够、抵御外寒的能力也差。

这种怕风怕冷是长期的,不是暂时的。

这种人平时穿的衣服总比别人多,耐热不耐寒,常年体温偏低。

他们头怕风吹、后背怕凉,但生病很少发高烧,往往是低热,到37度以上就很难受了,吃退烧药也不好退。


注意

气虚也会怕冷怕风,不同的是气虚一般会出现稍微活动就气喘、出汗的情况,此时补脾胃、补气效果更好。

3、频繁的感冒咳嗽

《黄帝内经》中有句话说:“邪风之至,急如风雨”。意思是说四时不正之气侵犯人体的时候,如风雨般迅速,让人防不胜防。

阳气足的人病了,症状看起来很严重,但来得快去得也快;而阳虚的人反而症状轻微,痊愈得慢。

因为,疾病症状是阳气与外邪争斗的表现,阳气充足则“战况激烈”;阳气不足虽“战况缓和”,但邪气反而会直接入侵身体深处、缠绵反复,自然就好得慢。

4、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西医又叫变应性鼻炎。多表现为清晨接连不断地打喷嚏,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在接触过敏原后还会随时打喷嚏。

更尴尬的是,这类病人在不感冒时也会有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还可能不自觉地从鼻孔滴下。

从中医的角度说,这就是正气不足、寒邪入侵于表、郁滞于鼻窍,主要跟肺、脾、肾的虚损有关,诱因多是空调的过度使用。

5、胃寒、胃痛、腹泻

有些人特别容易感觉胃部发冷,一受凉或吃些寒凉的就肚子痛、拉肚子,平时大便也经常不成形。这就是阳虚、脾阳不足引起的。

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是五脏的后勤部,如果脾阳不足,运化能力差,脾胃之气不能持续地供养五脏,最后阳气就会越来越虚。

所以大家平时不要贪凉,不能过多地喝冰饮、吃冰淇淋及寒凉食物,也不要随意乱用抗生素,这都会损伤阳气。

6、夜尿多、睡眠不好

有的人晚上没喝多少水,上床睡觉前也上厕所了,但睡到半夜还是要起夜,甚至还要起来好多次,第二天早上起来人昏昏沉沉的,整天没精神。

这是肾阳虚的典型表现,身体里的水不能被运化利用,很快就变成废水排出去了,喝点水就跑厕所,小便清长。

“养阳”要先“护阳”

阳气就如同我们身上的“矿产”,“适度开采”才能长盛不衰。因此,养护阳气不仅要做到“开源”,更要重视“节流”。

不做以下损伤阳气、耗散阳气的事,才是最有效的养。

  • 熬夜,总是超过晚上11点才睡觉;
  • 冷饮和凉茶是日常饮品,喜欢吃生冷寒凉食物;
  • 习惯光脚穿鞋,天气较凉时还爱穿凉鞋、拖鞋,天冷时露着膝盖穿短裙;
  • 过度节食,营养不良;
  • 长期在阴暗湿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 长期、大量用抗生素、激素类、利尿剂、清热解毒中药等;
  • 长期过量运动,或喜欢桑拿,出汗过度;
  • 大汗淋漓后喜欢吹风,甚至洗凉水澡。

驱寒养阳,身暖气强

寒邪侵犯人体,都是从表到里,由浅至深的,所以当有外寒时要及时驱除。

驱寒有三个特别简单的办法,谁都能办到:晒太阳+泡脚+生姜红糖水。

1、晒太阳

晒太阳可以壮人阳气,因此大人小儿都要常晒太阳。

寒气重的人会边晒边打喷嚏,还有人晒太阳就流清鼻涕,这都是在排寒。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所以建议大家晒太阳驱寒时不妨重点晒晒头顶。

2、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让寒气排出体外。

同时,泡脚还能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有助于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状态。

但是,泡脚时需要注意,泡脚的水温不宜过高,40-45℃左右为宜;每次泡脚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持续15-20分钟即可。

另外,脚部有伤口的糖尿病患者、患有静脉炎或静脉曲张等血管病患者不宜泡脚。

3、生姜红糖水

“生姜+红糖”两者搭配有助于驱散寒气、温养阳气。

做法:姜洗净切碎(去不去皮皆可),置入锅中,放入适量的水与红糖一起煮。先用猛火烧开,然后再用慢火煲半小时左右。煮好后趁热喝即可。




生活道公益健康认为,一般阳气不足,是分为三个层次的,最外的层次是肌肉、经络、关节,第二个层次脾胃阳虚,第三个层次就是心肾阳虚。

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调理办法和方剂的。

应该说,最外层次是轻症,脾胃阳虚属于多数的,心肾阳虚属于重症的,就要常说的回阳救逆了。

一般多数都是脾胃阳虚比较多,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了脘腹胀满、肢体倦怠、手足不温或吐酸、吐涎沫、恶心呕吐或腹痛、不思饮食、口淡不渴等等,一般用附子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等增加阳气的。平时自己用点生姜煮水也会有些改善的。

温经散寒的,就说肢体关节比较寒冷的时候,这个时候一般用当归四逆汤。

建议这个一定去看看中医的,辨证施治,我们自己很难调理的。在不严重时候,就是适量运动来调理就很好的,动则生阳啊,再就是用点艾叶水,晚上泡泡脚也是增加阳气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阳气   黄帝内经   建中   艾灸   方药   寒凉   脾胃   生姜   中成药   机体   体质   症状   体内   平时   中医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