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应不应该要求考医师资格证呢?会不会限制民间中医的发展?

在我下乡销售药的几十年来,我们发现许多没有医生资格证的中医医生,经常被卫生监督部门罚款。

这些中医医生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某一方面具有专长,有的是祖传,有的则是自学成才。缺点是文化低,特别是民间50到80岁的老中医,他们的文化程度大都是小学或初中文化,若规定要他们有执业医生资格证才允许他们行医,按照他们的文化程度与年龄,显然他们是无法考上的。

中医不比西医,中医更复杂,任何一个有执业医生资格证的医生也好,专家也罢,尽管他们有这些所谓的资质,均不是全科中医医生,也不能代表他们在某一方面具有真正水平的专长,那么民间那些考不起医生资格证的老中医,确实有某一方面特殊的专长,他们的专长都是通过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他们这种治病水平,不是说考生通过读几年的书,就可以从书本上学到脑海里的。

但是,这些中医医生,在当地确有很高的威望,他们的威望,是通过长期的临床积累,来自当地老百姓的认可和肯定。许多疑难杂症,是来自各大医院专家教授治不好的,到他们那里几副中药就治好了。假如要以医生资格证才允许他们行医,这是完全脱离了实际的,也就是一种本本的教条主义,对他们是极不公平的,对老百姓也是不利的。

如果这样禁止他们行医,将严重打击大批民间人学中医的热情和积极性,甚至毫无疑问,也会使许多民间家传秘方绝世,对祖国中医的发展,是一种绊脚石的阻碍行为。应当给予优惠的政策,让他们百花齐放,各尽所长,将我国中医大发展起来。




中医药法规定中医应该持有医师资格证上岗,这是硬件,必须执行。如果适当修缮考试门坎,不会限制民间中医发展,如果民间中医绝大多数无法进入考场,这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中医也是医生,凡是医生都要有国家承认的资质,中医也要资格证书。当然,中医的资格证书的申请和考试要适合中医,考试的方式和方法要不同于西医。中医看病更多的是依靠传统的医疗方法,很多东西都是古人留下的,用的是天然药物,好多是凭经验用药,只知其效果,不知其所以然。

中医看病是通过望、闻、问、切来获取病人的综合病症信息,从而开处方。他们不使用各种检验仪器,完全凭医生本人的知识和经验看病,他们没有医院也同样看病、治病。这一点是西医做不到的。所以,对中医医师资格证书的考试要适合中医行医的特点,不能因为一项考试就取缔一位优秀中医的行医资格。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医疗资源,博大精深,值得继承和发展。对中医药人才要珍惜和培养。中医要和西医并驾齐驱,共同为祖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谢邀!

现实很矛盾,一方面,不少民间高人大都没有医师资格证,但他们得益于祖上真传和实践临床经验,把中医药学运用到极至,妙手仁心,深得患者和群众信赖;另一方面,不少具有医师资格的从业人员,由于才疏学浅、资质低等原因,往往不受待见,前景堪忧。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度,中医作为国粹历史优久,高手在民间更是居功至伟,为中医发展和传承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如果中医改革不尊重客观实际,以一证定终身,那是不切实际的武断,也是非常不可取的。鉴于此,正确的做法是:一切以群众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受、欢迎不欢迎为标准。




谢邀。

会治病才配做医生!会治什么病就当什么医生,全国人民都会同意!因此,无论中医、西医都必须考一个“会治病证”!

巜医师法》管理之下的医师证,没有一个“医师证”是通过“会看病,看好病”为标准考核出来的,不是“会治病证”!拿着不能治病的“医师证”行医,那就是非法行医!因此,《医师法》允许拿不能治病的“医师证”行医,那是谋财害命的“恶法”!“医师证”成了名符其实的“杀人证”!

“行医证”,其实是“卖医证”,即是“卖药证”!因此,拿“行医证”的人,不是医生,而是“医药代表”,应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给。是一个经商许可证,而不是“职业资格证”!

中医是“医不叩门”,历史上从来没有“行医”,只有病人“有病求医”!“行医”的都是“江湖郎中”。其实“江湖郎中”并不“卖医”,只是“卖药”!

历史上的中医,都是通过拜师学艺,跟师父识药、辨证,经师父通过“会看病,看好病”的考核,才能出师门独立行医。终身对师门负责!背叛师门,做出有辱师门的事,师父是要“清理门户”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资格证   医师   医师法   中医   民间   师门   西医   资格证书   师父   中医药   专长   资质   医生   经验   考试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