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入侵阿富汗?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苏联人的霸道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应该是冷战时期的一个大事件,影响力甚至不输古巴导弹危机。一方面它发起了新一轮的美苏对抗,将全球局势推入一个新的紧张阶段。另一方面他敲响了苏联的丧钟,是导致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的重要原因。

阿富汗是个干旱的内陆山地国家,环境恶劣,土地贫瘠,并不是什么宜居的地方,但是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却非常关键。阿富汗被誉为是“亚洲的十字路口”,因为其刚好处在亚洲的正中央,是亚洲乃至整个亚欧大陆往来交流的核心交汇点。像咱们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就是经阿富汗通往西亚以及欧洲的。

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阿富汗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上长期都是属于被征服的地方。像什么希腊波斯阿拉伯,蒙古突厥帖木儿,那都曾当过这里的主人。

到了19世纪,好不容易建立起自己国家的阿富汗人,又碰上了英俄打架。当时控制南亚的英国人和主宰中亚的俄国人针锋相对,夹在中间的阿富汗人左右为难。面对两个庞然大物,弱小的阿富汗只能是尽量地保持中立,两边不得罪。

二战之后,虽然耗空家底的英国人彻底退出了南亚,而沙俄也早在二十多年前消亡,但是接棒而来的美国和苏联同样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两个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为了争夺霸权满世界的搞事情,基本全球任何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比之英俄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面对这两位大佬,阿富汗还是用中立的老办法,谁也不得罪。

在冷战刚开始那会儿,由于美苏之间实力相对均衡,互相牵扯谁也奈何不了谁,阿富汗勉强维持着一种区域均势。它虽然间于齐楚,饱受渗透压力,但同时也能左右逢源,两边的援助好处都没少拿。

然而好景不长,1953年阿富汗和邻国巴基斯坦因为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发生矛盾,即“普什图尼斯坦争端”。而在这一场持续近十年的争端中,美国明显地偏向于巴基斯坦,引发了阿富汗极大的不满。而苏联这边则是公开支持阿富汗,俨然一副老大哥的做派。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阿富汗理所当然地就倒向了苏联一方,并由此开启了和苏联的恩怨情仇。

上世纪70年代,苏联国力迎来大涨,尤其是军事实力几乎攀至巅峰,连老美都得甘拜下风。在强大的势力支撑下,苏联对身边小弟的控制欲大大增强。要求他们不仅仅要在经济、军事等领域和自己进行合作,政治上更是要和苏联进行深度捆绑。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阿富汗于1973年7月发生了宫廷政变。前首相达乌德在苏联人的支持下成功上位,将阿富汗王国变成了共和国。不过此时的阿富汗并没有完全倒向苏联,曾经视苏联为灯塔的红色亲王达乌德在上位之后,反而是变得中立起来,意图像以前那样两边捞好处。

苏联在阿富汗花了大力气,自然无法接受达乌德两头通吃。于是在1978年4月,阿富汗再度发生政变,达乌德政权被推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成立,国家权力被转移到了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头上。

这个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算是苏联一手培植起来的势力,它的两大创始人塔拉基和卡尔迈勒,都曾是苏联克格勃在阿富汗的代理人。

所以在人民民主党取得国家政权之后,阿富汗就全面开启了“苏化”之路。大到政权形式,小到口号标语,阿富汗几乎都在效仿苏联,甚至连国旗只是把镰刀与锤子换成了麦穗,俨然就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苏联完全掌控阿富汗的目的似乎已经达到。

只可惜,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前身是两个政治组织,分别叫“旗帜”和“人民”。他们分别由卡尔迈勒和塔拉基于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先后建立,并在1965年合并成一体。由于出身上的不同,导致人民民主党虽然信仰相同,但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旗帜”和“人民”各有各的山头,派系分歧非常严重。

所以人民民主党长期都在搞内部的权力争夺,政治清洗一轮接着一轮。先是“人民”派领袖塔拉基搞掉卡尔迈勒,将“旗帜”派清退出领导层。后又是“人民”派二号人物的阿明兵变,取代塔拉基坐上了最高领导人的位置。

原本卡尔迈勒和他的“旗帜”派才是苏联理想的代理人,结果却被政变夺权给淘汰,苏联不得不重新寻求代理人。而后面大权独揽的塔拉基虽然有些死板,但好歹也还是和苏联一条心,所以苏联也没有说什么,但是往后再上台的这个阿明可就不好搞了。这位老哥是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对于苏联的渗透控制颇有不满,一直都主张引入其他大国势力来牵制苏联。虽说在上台之后,阿明嘴巴上高呼着要和苏联一条心,但实际上则是对抗度拉满,各种清洗国内的亲苏势力。

莫斯科那边对于阿明本就不太放心,当初还一度准备帮助塔拉基除掉阿明,只不过却是阿明棋高一招完成了反杀。而阿明上台之后对于苏联的一系列对抗行为,更是激起了苏联极大的不满,所以除掉阿明也就被提上了计划。

正常情况下,苏联除掉阿明只需要克格勃出手,来一场暗杀或者兵变就能搞定。但此前由于阿富汗已经搞过多次的类似操作,不仅作为过来人的阿明对此防备有加,苏联方面也缺乏足够的内部力量去执行任务。毕竟就连等待接盘的领导人卡尔迈勒,都只能是老老实实待在国外。

当然更为关键的是,阿富汗在常年的内乱中形成的问题目前已经是积重难返,国内出现了一大批的反政府武装势力。即便是能够成功解决掉阿明,那么新上来的政府也很难收拾掉阿富汗的这个烂摊子。

届时阿富汗内乱四起,外部势力趁机渗透,苏联对其将会愈发地失去掌控力,甚至把阿富汗推向另一边都说不准。毕竟谁都知道,这些年阿富汗所经历的各种改朝换代,背后其实都是苏联在充当黑手。

对于苏联来讲,此时失去阿富汗是不能接受的,它太重要了。

首先针对苏联的全球战略,阿富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以给到苏联极大的主动权。

从进攻上讲,苏联向东南可以经阿富汗下南亚,将势力扩张至印度洋;向西南则是可以威胁中东波斯湾,扼住西方世界的海上咽喉。如果拿下阿富汗,苏联不仅可以谋取南亚中东,还有机会将西方势力驱逐出亚洲。

从防御角度分析,阿富汗是苏联南部腹地的最佳屏障,可以防止敌对势力对己方薄弱的南部入侵。要知道位于苏联南部的中亚各国,长期都属于苏联的边缘地带,关系并不算紧密。尤其是在文化习俗方面,中亚地区其实是更加偏向于伊斯兰风格,和苏联主流的俄罗斯民族不太契合。如果没有阿富汗阻隔,中亚地区完全有可能被再度伊斯兰化。根据苏联获得的情报,当时美国正在计划联合西亚各国,建立一个包括苏联南部加盟共和国在内的“新奥斯曼大帝国”。

其次是苏联的经济发展需求,阿富汗则是有着令人艳羡的金属类矿产。在地质学上,剧烈的碰撞和高耸的山脉往往意味着丰富的矿物。而印度次大陆和亚欧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兴都库什山脉正好横贯阿富汗,并占据了这个国家约四分之三的国土。

所以在这座阻隔了阿富汗南北的大山之中,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其不管是种类的丰富程度,还是储量的规模,那都不可小觑。尤其是像铀、稀土、铜、铁等极具战略和经济价值的矿藏,更是能位居世界前列。

苏联早在数十年前便开始对阿富汗进行地质勘探,将其矿产情况摸了个七七八八。所以对于阿富汗这个潜在的矿产及能源宝库,苏联可以说是垂涎已久,早有开发之心。

在如此之多的好处吸引下,苏联对于阿富汗可以说是势在必得,绝不有失。所以除掉阿明其实只是一个引子,苏联更希望通过这一次行动一劳永逸,彻底将阿富汗攥在手中,以绝后患。

于是在1979年12月27日,苏联集结约8万大军,以突袭的方式入侵阿富汗。开战仅3个小时,苏军便攻破了阿富汗总统府所在的达鲁拉曼宫,阿富汗总统阿明和他的4个妻子以及24名子女,仅有一人存活。

由于苏联及时扶持了卡尔迈勒组建新政府,接管了政府的武装力量。所以苏军在后续的推进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多少抵抗,仅用五天便打穿了阿富汗,基本完成了对阿富汗大型城镇和交通要道的占领。

如果苏联此时收兵撤退,那么这无疑是一场成功的军事行动。然而苏联人既然来了,怎么可能就这么离开?毕竟他们的目的可从来都不是一个小小的阿明,而是阿富汗所有不听话的人。当时阿明虽然倒了,但在阿富汗的山区之中,仍然活跃着大量的反政府武装力量。这些人如果不除掉,那么苏联这次出兵将会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苏联在掌控阿富汗局势之后,便开始着手对付各地的阿富汗反政府武装。原本在苏联人看来,这些反政府武装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无论人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那都和自己没法比,消灭他们如同砍瓜切菜,信手拈来。殊不知这却是他们噩梦的开始。

阿富汗是一个多山地国家,复杂的地形为苏联的军事行动带来了极大的麻烦。阿富汗人利用地形和他们打游击,神出鬼没,踪影难寻,虽然苏联武力强大,但总是有力使不出,很多时候都是无功而返。反而阿富汗这边的游击队,则是通过偷袭频频得手,给苏联军队带来极大的伤亡。

据统计,苏军在阿富汗战争中总计投入军队超过11万人,而死亡人数高达1.33万,而受伤人数则是约达3万。

另外阿富汗人背后还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物资财产,武器装备,要啥给啥,所以即便是苏联人这边刚打崩了一支队伍,那边立马又能组建起新的武装力量。阿富汗的消耗有人补充,而苏联这边的消耗可就只能自己扛了。据官方统计,阿富汗战争期间,苏联平均每年为之付出的经济损失高达60亿卢布。

就这样,苏联陷入了阿富汗战争的泥沼之中。

1986年,苏联终究是扛不住了,决计从阿富汗撤军。而截至1989年2月苏军全部撤出阿富汗,这场战争则差不多打了10年之久。

很明显,如同昔日美国在越南一样,苏联打了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近十年的苏阿战争打下来,极大地消耗了苏联的国力不说,更使得苏联在国际上备受指责,国际地位大幅度下降。

如此内忧外患之下,最终苏联轰然倒塌。阿富汗这个帝国坟场,果然名不虚传!




1979年12月底,就在西方国家都沉浸在圣诞节的狂欢气氛中时,苏联却突然发兵攻击阿富汗,动用了6个整师分东西两路对进。凭借自己强大的装甲部队,苏军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就达成了既定目标,基本控制了阿富汗的关键要隘。

当时,任谁都不会想到,这场阿富汗战争竟然会将苏联拖入了泥潭,犹如当年美国深陷越南一样难以自拔,十年后只能灰头土脸的宣布撤兵。甚至于,很多人都评价阿富汗战争好比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

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这段历史,还原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前因后果。

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南部,虽然自然环境并不优越,但地理环境却非常突出,处于亚洲联通欧洲的“十字路口”, 历来就是大国的博弈之地。基本上,谁掌控了阿富汗,谁就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在“美苏争霸”时期,这里更加的惹人注目。

二战结束后,阿富汗与相邻的巴基斯坦就“普什图斯坦问题”而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甚至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苏联抓住时机,表示将会坚决支持阿富汗,共同打击当时亲美的巴基斯坦,将阿富汗拉入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从此,阿富汗开始亦步亦趋追随苏联,撸起袖子和美国对着干。但是,随着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阿富汗国王查希尔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越来越引起了苏联人的不满。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主政后,苏联的对外政策更加激进,而且不仅仅针对英美等国,还采取了一种“非友即敌”的标准。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苏联对于阿富汗的“中立”或者“骑墙”态势愈发不能接受,于是决定扶持新的代理人。

1973年,苏联暗中支持首相达乌德发动政变,推翻了查希尔国王的统治后成立民主共和国。达乌德在执政之初,急于讨好苏联,竟推行了非常露骨和谄媚的亲苏政策,招致国内各支部落和宗教势力的反对。

对此,达乌德采取了严厉的手段进行打压。结果,就连原来采取观望之势的封建地主和资产阶级也不干了,共同对付达乌德。受此影响,他又调整了对苏的政策,搞得自己里外不是人,两边都不讨好,最终在政局不稳下被推翻了。

1978年4月,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上台执政,他们成为了苏联新的代理人,苏、阿之间度过了一段蜜月期。一年后,哈菲佐拉·阿明通过政变上台,担任了部长会议主席和国防部长的职务,成为了阿富汗新的领导人。

作为一名民族主义者,阿明坚决反对苏联对阿富汗的控制,主张奉行一条独立的民族主义路线。甚至于,他还主张与英美进行积极接触,利用在大国之间搞平衡,逐步增强阿富汗的实力和地位。

对于苏联而言,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豪横的勃列日涅夫终于失去了耐心,决定发起“最后的战役”。1979年底,苏联重兵入侵阿富汗,并很快攻占了首都喀布尔,还在当日夜就攻陷了达鲁拉曼宫,将一国领导人阿明击毙。

之后,苏联扶植卡尔迈勒成为了自己的傀儡,妄图彻底将阿富汗变为自己的附属。可惜,这位新代理人无论从能力还是资历都远远不及,根本无法安稳阿国内的局势。

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赤裸裸的侵略,毫无国际道义可言。而且,苏联人还简单粗暴地击毙了该国领导人,终于引起了全世界的哗然。

在英、美等国的鼓动下,世界各国都开始强烈谴责苏联,纷纷要求它立即撤军并通过政治手段解决阿富汗的一系列问题。1980年1月,联合国专门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对苏联施加压力。

一意孤行的勃列日涅夫竟然完全不以为然,坚决不同意从阿富汗撤军。而作为“美苏争霸”的另一方,美国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打击苏联的机会,它公开号召全世界抵制1980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22届夏季奥运会。

最终,包括中国在内的67个国家都抵制了这场奥运会。而且,即便参加赛事的许多国家,也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苏联的抗议。

随着战争的深入,阿富汗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经济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国内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逐渐地,阿富汗人回过味来了,终于明白这一切的根源皆在于苏联人的侵略。于是,阿富汗国内的各种势力都开始抵抗苏军,在美国人的扶持下,各种反苏力量都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搞得苏军疲于应付。

为了遏制这种势头,勃列日涅夫在盛怒之下向阿富汗派驻了更多的军队,企图暴力镇压这些抵抗者。结果,苏军完全陷入了四面楚歌当中,巨大的军费开支和人员伤亡都成为了隐痛。

1985年,在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终于下定决心从阿富汗脱身,开始就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展开多方谈判。自此开始,阿富汗问题终于出现了转机和希望。

1988年,通过数年的谈判,各方已经达成了解决方案,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苏联、美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日内瓦共同签署了和平解决阿富汗问题协议。就联合国监督、难民返回、边界争议等方面都达成了书面协议。

1988年5月15日起,苏联按照签订的合约开始撤军,并在1989年2月15日全部撤出了阿富汗。至此,苏联才终于从阿富汗的泥潭中拔了出来,只留下了破败不堪的阿富汗。

欢迎关注@文史不假,历史真的很精彩!




1980年,第22届夏季奥运会在苏联举办,奥运会开幕的时候,好多苏联人欣喜若狂,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收看开幕式盛况。可是不久他们却发现这届开幕式与往常的开幕式不同,开幕式会场上空飘扬的各国旗帜中,居然没有看到德国、美国和中国这些体育大国的国旗!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不仅如此,在随后的比赛中,很多外国运动员在获得奖牌时,也没有升起所属国的国旗,而是代之以奥运五环旗,这些怪现象让他们百思不解。

之所以莫斯科奥运会会出现这些怪现象,是因为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这届奥运会遭到国际社会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抵制,几十个国家没有来参加奥运会!

1979年冬天,苏联悍然入侵阿富汗,处死阿富汗总统,扶植傀儡政权。苏联对一个主权国家赤裸裸的入侵,蔑视了国际秩序,让苏联在国际上千夫所指,陷入空前孤立中。

苏联人当年当年为什么要对这个国土面积只有65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大动干戈,他们入侵阿富汗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阿富汗地处亚洲的大陆心脏地带,是连接欧亚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的特殊让阿富汗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让阿富汗饱受战乱之苦。

千百年来,波斯帝国、蒙古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铁蹄都曾践踏过这片土地,俄国人和英国人也为了这块肥肉大打出手。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阿富汗在1919年终于赢得独立。

但阿富汗的独立只是名义上的,它始终没有摆脱过大国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西方冷战又把阿富汗卷入其中。身处东西方阵营的夹缝之中的阿富汗处境艰难,阿富汗觉得谁也得罪不起,就脚踩两只船,奉行了中立的外交政策,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两面不讨好。两个超级大国都想把阿富汗拉到自己这边来,竞相插手阿富汗国内事务,积极培养自己的势力。

美苏角力把原本还安定的阿富汗搞得鸡犬不宁,政变不断。先是达乌德在1973年推翻查希尔政权,几年后,苏联培植的代理人塔拉基又推翻了达乌德政权,建立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塔拉基曾在莫斯科留学,又跟勃列日涅夫私交甚好。他上台后,自然对苏联人感恩戴德,全力向苏联示好。而且还把苏联那一套制度克隆到阿富汗,废除市场经济实行起计划经济。

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把阿富汗搞得乌烟瘴气,很快就让阿富汗国内陷入混乱,加剧了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到最后塔拉基和他的亲信,国防部长阿明因国内政策也出现分歧。勃列日涅夫就给塔拉基出主意要他铲除阿明,苏联人和塔拉基的密谋被阿明察觉,阿明先下手为强把塔拉基干掉取而代之。

(勃列日涅夫)

差点被苏联人除掉的阿明上台后,自然不会给勃列日涅夫好脸色看。他旗帜鲜明反对苏联控制,采取了疏远苏联,向西方靠拢的姿态。

阿富汗新政府的做法让苏联高层非常不满,他们无法容忍自己的家门口出现一个亲西方政权,更不甘心失去苦心经营这么多年的战略要地。要知道失去和苏联拥有两千多公里边境的阿富汗就等于失去南部的缓冲地带,是可忍孰不可忍。

让苏联人入侵阿富汗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那时候伊朗刚刚爆发了伊斯兰革命,新的伊朗领导主张向全世界的伊斯兰国家输出革命,如果伊朗的实力扩张到阿富汗这个伊斯兰国家,不仅影响到苏联边界稳定,也会对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产生深远影响,可能在这些地区产生连锁反应,严重影响苏联稳定。

在此情况下,出兵阿富汗就箭在弦上了。

苏联人之所以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出兵阿富汗,也是因为他们的敌人,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正被被伊朗伊斯兰革命搞得灰头土脸,美国的人质还被伊朗扣押关在美国驻伊朗的大使馆。对苏联的入侵,美国人肯定无暇顾及。还有,苏联领导人觉得凭借苏联的优势兵力肯定能在短期内解决阿富汗问题。


因此,1979年12月中旬,勃列日涅夫决定出兵阿富汗推翻总统阿明政府,12月25日,圣诞刚过,数万苏军突袭阿富汗。正像勃列日涅夫预料的那样,阿富汗果然不堪一击。仅仅两天时间,苏联军队就控制了阿富汗局势,击毙阿明,扶持起卡尔迈勒政权。

可后来的形势发展却大大出乎勃列日涅夫预料,苏联军队的入侵引起阿富汗各阶层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拿起武器反抗侵略者,苏联士兵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阿富汗成了苏联人的噩梦,成了套在他们脖子上的枷锁,成了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阿富汗有130多万死于战火,500多人无家可归;苏联侵略军总共伤亡超过5万,苏联对这场战争投入多达450亿卢布,苏联的国力因此每况愈下。在此情况下,克里姆林宫不得不在1988年决定从阿富汗撤军。两年后,苏联解体。




自古以来,俄罗斯的北边是北冰洋,所以北边只有海与冰,没有敌人。东边是辽阔的西伯利亚,从远东到莫斯科,坐火车都需要六天时间。这个时间成本会让所有敌人望而生畏。南边是高加索山脉,蒙古人就是从这里打过来的。但是,近代以后,南边不仅没有蒙古帝国,而且也没有够分量的敌手。



所以,俄罗斯的真正软肋在西边,因为无险可守。莫斯科周边,没有高山、没有大河、没有沙漠。而从莫斯科往西,则是一个喇叭形平原,越往西越窄。到波兰一带,南北跨度还在800公里左右。

所以,从17世纪以来,俄罗斯每隔33年就会遭遇一次来自西边的入侵。波兰、瑞典、法国、德国,都曾经是来自西方的侵略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成为两极中的一极。关键是在西方,苏联的影响力推进到了欧洲腹地。当时的西欧国家只能胆战心惊地靠着美国大哥过日子。



到这个时候,苏联要是不膨胀一下,那就是对不起自己。因为实力不允许。而膨胀的苏联,为什么一定要南下入侵阿富汗呢?

打遍欧洲无敌手、西边没有对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原因。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产出相当于美国的60%,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已经出现压着美国打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苏联就有机会向高加索山以南深入一下了,而越过中亚就是阿富汗。

然后再讲一下阿富汗,阿富汗非常穷,但阿富汗很重要。

阿富汗地处帕米尔高原以西,南接印度、西通伊朗、北连中亚,是连接各方的交通要道。这个地缘位置,既可以作为战略缓冲又可以作为战略跳板,自然引无数大国竞折腰。所以,凡是崛起的中亚、西亚帝国,肯定要对阿富汗染指一方。已经控制中亚的苏联,自然不会放弃对阿富汗的控制。



在近代,沙皇俄国就已经惦记阿富汗了,试图打穿阿富汗,获得印度洋上的出海口。于是,在十九世纪中期,沙俄就围绕阿富汗与英国各种纵横捭阖。但两个大国势均力敌,加之阿富汗统治起来太费劲。所以,英国和沙俄就把阿富汗当成了双方的战略缓冲。

阿富汗为什么难以统治?

阿富汗境内,横亘着一条兴都库什山,地形要多复杂有多复杂,交通要多困难有多困难。所以,根本就没有支撑统治的经济基础。关键是当地人自古以来便与外来入侵者征战不断,形成了桀骜不驯的禀赋。



在美苏两大阵营之下,阿富汗自然会引起双方的注意。但是,明显是苏联在阿富汗砸的钱更多。上世纪70年代,亲苏派政治力量发动了政变,建立了共和国。当时,苏联就高兴得不得了,自然继续拼命砸钱。但好景不长,桀骜不驯的阿富汗各方势力根本不愿成为苏联傀儡。于是,1979年,阿富汗又发生了政变,亲苏派被赶下台。这时候,苏联就不干了,之前的钱不能白砸。关键是此时,阿富汗已经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了,小弟出事、大哥就要过来撑场子。于是,1979年底,苏联派兵进入了阿富汗,推翻反苏政权、扶植亲苏政权。

但阿富汗肯定不能服,于是阿富汗战争开始,苏联的噩梦也开始了。

这场噩梦从源头上说就是苏联人自找的。因为入侵阿富汗的决策,过于草率。从后来公开的史料上看,当时的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和其他四个领导人在别墅里开了一个会,然后就把入侵阿富汗这事给定下了。而作为战争专业机构的苏共参谋部里,当时就有很多反对意见。专业机构之所以专业,就是因为理性、因为计算,所以首先考虑成本问题。苏联打垮阿富汗没问题,但你怎么控制阿富汗?而且,当时是美苏争霸,美国人肯定要插手,这个变量就必须要考虑。所以,草率出兵的结果,只能是一盏杯具。



苏军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阿富汗的关键要地,而接下来却陷入到了战争的泥淖。

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以北,主要是塔吉克和乌兹别克等族;以南主要是普什图人。而就是山南的普什图人,成了苏联人最头疼的问题。简单说就是一直打不服,暴力输出根本没用,秩序输出更不可能。关键还打不死,这伙人太顽强,而且钻了当时大国博弈的秩序漏洞。

苏联入侵阿富汗,但入侵也得讲个名正言顺,赤裸裸的侵略,苏联人自己都说不服自己。苏联入侵,建立在一个重要前提的基础上。这个前提就是社会主义阵营自己的内部事务,所以国际法管不住、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管不住。美国这一方面肯定没闲着,比如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64个国家集体抵制。但抵制就抵制了,社会主义内部事务还是自己说了算。所以,最起码,苏联人也不会认为这是侵略。

但是,苏联却不能管到社会主义之外。而麻烦就麻烦在普什图人。他们却可以跑到社会主义阵营之外搞事情。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开伯尔山口,是游牧民族进入印度的重要通道。印度多少次被征服,但征服者多少次都是从开伯尔山口杀进来的。所以,英国殖民印度期间,就把领土推到了开伯尔山口,目的是确保印度安全。



所以,问题也就来了。开伯尔山口两边住的主要是普什图人。印巴分治以后,一边的普什图人属于阿富汗,一边的普什图人属于巴基斯坦。然后,这边的普什图人与苏联玩命死磕,而一旦死磕不过就回跑到另一边,投靠他们巴基斯坦同胞。等养好伤、攒足劲,这伙人就又跑回来跟苏联死磕。而苏联人呢?只能一直头疼,因为巴基斯坦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所以不能跑到巴基斯坦收拾普什图人。

当然,美国人肯定要插手。对手犯错误、你不利用,那就是“不鼓不成列”的宋襄公。美国人不仅不愚蠢,而且不善良。

你苏联人认为是社会主义大家庭内部的矛盾,但阿富汗则认为这是一场事关民族存亡的反侵略战争。所以,阿富汗就搞全民皆战。全民皆战的主要战术就是游击队。而美国人立即帮助阿富汗训练游击队。



阿富汗主要是山地,所以苏联人特别依赖直升机。美国人立即把肩扛式毒刺防空导弹给运了过去。苏联的一架直升机要500万美元,而美国的一颗毒刺导弹最多也就5万美元。阿富汗的游击队一旦装备了毒刺导弹,那苏联人只能不断“高消费”了。所以,这场战争完全不对称,苏联人在阿富汗就等同放血,放出去的全是真金白银。

但是这还没完。战争对于现代国家来说就是烧钱。所以,美国人继续在钱上给苏联人出难题。具体手段就是鼓动沙特拼命挖石油,一年之内,沙特的石油产量从200万桶每天增加到900万桶每天。于是,国际油价从30美元一桶跌到了12美元一桶。这么个跌法,苏联会损失多少钱?每下降1美元,苏联就会损失5亿到10亿美金。这比打仗的消耗还要大。但这全是因为美国人使坏吗?

也不是。即便是超级大国也没有改变趋势的力量。苏联是1979年12月入侵阿富汗的。但在1979年2月,伊朗就出事了。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从巴黎返回德黑兰,随后立即发动革命。伊朗从追求西式民主的君主化国家,转眼之间就变成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朗接下来自然是与美国翻脸。



美国人也肯定不能忍,于是撺掇伊拉克跟伊朗死磕。中东自然别想太平了。中东不太平,油价就暴涨。所以,苏联在这个时候赚了盆满钵满。入侵阿富汗的一个原因,就是苏联人手里有钱,手里有钱就要嘚瑟。但是,国际市场是市场经济,不是计划经济。油价暴涨,产油国自然开动马力、扩大产能。开采石油等同印钞票,自然谁不干谁就是傻子。到1985年的时候,大家的产能全上去了,所以油价只能暴跌。而苏联的财政状况,自然急转直下。

阿富汗真金白银玩命砸,苏联财政状况却日益吃紧,所以这仗也就没法打了。阿富汗再一次成为帝国坟场,而苏联只能含泪退兵。但这个影响并非止于退兵阿富汗。后来,苏联解体也与入侵阿富汗的关系甚大。在阿富汗战争期间,苏联开动印钞机、收取铸币税,直接导致波罗的海三国不满。于是,苏联只能妥协,允许它们自主发行货币和财政自主。到这个时候,苏联解体就已经出现端倪。后来,率先宣布独立的,就是波罗的海三国。



总结一下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原因:一是出海口的历史情结,从沙俄时代就一直存在,甚至现在的俄罗斯也没忘;一个是美苏争霸的需要,控制阿富汗就可以染指中东,因为霍梅尼已经把中东搞乱了;一个是阿富汗实在太重要,对于陆地霸主苏联就更为重要;一个是实力不允许,二战后就把手插入了欧洲腹地,勃列日涅夫时代更是压着美国打,再赶上油价暴涨、手里有钱,出去搞事情也就太正常了。




按照比较流行的讲法,苏联当年是对阿富汗发起了一场特别军事行动而已。只不过这场特别军事行动打了十年,有130万阿富汗人死于战火,600万人无家可归沦为了难民。

这场持续十年的特别军事行动,最后以苏联方面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这次战争为苏联后来的解体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阿富汗之所以那么乱,说白了也是苏联撤军之后留下的真空造成的。

1979年12月底,就在西方都沉浸在圣诞节的狂欢气氛中时。苏联突然发起了一场特别军事行动,动用了6个整师分东西两路对进,攻打了阿富汗。

一开始苏军凭借自己强大的装甲部队,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就达成了既定目标——基本控制了阿富汗的关键要隘和城市。

可是往后的事情却出现了反转,苏联一直没有完全搞定阿富汗,反而陷入到了战争的泥潭之中了。

1989年2月15日,苏军在付出死亡12210人,伤35478人,失踪311人的代价之后——灰溜溜地撤出了阿富汗。这也同时彻底地宣告:苏联的特别军事行动失败了。

那么苏联为什么要去攻打阿富汗呢?为什么最终又会失败了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苏联攻打阿富汗的理由很简单:阿富汗居然不听自己的、居然想投靠西方——不打你打谁

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心位置,虽然自然环境很一般,但都是山地而且比较贫瘠。但地理环境却非常突出,处于亚洲联通欧洲的“十字路口”与中东地区交界, 历史上以来都是大国的博弈之地。

按照流行的说法是:谁掌控了阿富汗,谁就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当时处在“美、苏争霸”时期,这里就更加地惹人注目了——苏联人是一定要拿下这块地方的。

按照苏联的讲法:进攻阿富汗的理由就很多了:建立缓冲区、阿富汗有倒向西方的可能、阿富汗不听自己的。好像苏联还没有说:阿富汗自古以来就是苏联领土,还算比较客气了。

二战结束以后,阿富汗成为了美、苏争霸中的一个双方都必须要得到的地方。一开始的时候,苏联人取得了先机。

二战后,阿富汗与隔壁的巴基斯塔发生了领土纠纷,苏联那是坚定地支持阿富汗方面的,要钱给钱、要武器给武器。这样一来,阿富汗就彻底倒向了苏联方面了。

从此以后,阿富汗人就开始一心一意地跟着苏联人混了。可是阿富汗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开始对苏联人的指手画脚、干涉自己的内政非常不满了起来。

查希尔

于是乎,阿富汗国王查希尔在很多事情上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越来越引起了苏联人的不满。

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对阿富汗的政策变得更加猛烈了。从1973年至1979年9月这段期间,苏联在阿富汗先后发动了3次事变。首先是国王查希尔被推翻,后来的领导又被推翻。

阿明

最后一个叫做:阿明的人上台了,这哥们还是不愿意听苏联人的话。苏联几次“邀请”阿明访问莫斯科,阿明都不肯赏脸。眼看着苏联真的要失去阿富汗的控制权了。

最重要的是:阿明不止一次地宣称要与美国人实现关系正常化,美国人也积极发出了友好的信号。

这一下彻底激怒了苏联方面——于是乎,发起了一场特别的军事行动决定干掉阿明。

1979年底,苏联几十万大军进入阿富汗开启特别军事行动。一开始很快攻占了首都喀布尔,还在当日夜就攻陷了达鲁拉曼宫,将一国领导人阿明给干掉了。可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苏联人始料未及……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苏联针对阿富汗的特别军事行动却失败了呢?、

苏联人显然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同时也过低的估计了阿富汗人的抵抗意志。不得不说,同样的错误以前英国人在阿富汗犯过,苏联之后美国人在阿富汗又重演了一次。

有人说:阿富汗是帝国坟场,我觉得还是有点道理的。

苏联人干掉了阿明以后,自己亲自扶植了一个代理人上台。大家看一下:这与美国人的阿富汗战争模式是不是一样一样的。

可是这个代理人并不能控制住阿富汗的局势,此时阿富汗内部已经开始出现了激烈抵抗苏联的势力了。

苏联这是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赤裸裸的侵略,毫无国际道义可言。最重要的是:苏联人还简单粗暴地击毙了该国领导人,终于引起了全世界的哗然。

此时正是美、苏争霸的关键期,于是乎,美国人开始在外部给苏联施加了巨大的压力。1980年1月,在西方的主导下联合国专门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对苏联施加压力。

不过苏联人的态度很坚决:到嘴的肥肉岂能丢失——坚决的不从阿富汗撤军。美国人和西方当然也不会善罢甘休、错失机会了,公开的抵制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了。

最终的结果是:包括我们在内的67个主要国家根本就没去那一届的奥运会,苏联人自己搞了个寂寞。

随着苏联特别军事行动的持续开展,阿富汗内部经济被打崩了、原来的治理结构也崩了,以前不错的日子也没有了等等。

慢慢的阿富汗人回过味来了,终于明白这一切的根源皆在于苏联人不是什么特别军事行动,这就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

于是乎,阿富汗国内的各种势力都开始坚决地抵抗苏军。外援这一块也没有任何问题,美国人大把大把地给,在美国人的扶持下,各种反苏力量都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搞得苏军疲于应付。

为了遏制这种势头,勃列日涅夫在盛怒之下向阿富汗派驻了更多的军队,企图彻底摆平这些抵抗者。结果很简单:苏军完全陷入了四面楚歌当中,巨大的军费开支和人员伤亡都成为了标配。

在阿富汗多打一天,对于经济本来就不太好的苏联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后来的后来,苏联的领导换人了——戈尔巴乔夫上场了。一般像苏联这样的国家,换个人之后政策就完全不一样了。戈尔巴乔夫下定决心一定要从阿富汗的泥潭中走出来,不能继续深陷下去了。

往后经过了多轮谈判、博弈、协商以及妥协,最终在1988年5月15日,苏联按照签订的合约开始撤军,并在1989年2月15日全部撤出了阿富汗。

至此,苏联才终于从阿富汗的泥潭中拔了出来,留下了破败不堪的阿富汗,也留下了还剩半条命的自己。不过好景不长,苏联撤军之后过了仅仅两年多的时间——苏联自己就没有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其实也没啥想说的了,只希望大家多看看历史,也许有些事情的真相都在历史里面了,例如:特别军事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阿富汗   苏联   阿明   民主党   伊斯兰   卡尔   巴基斯坦   莫斯科   阿富汗人   伊朗   帝国   美国人   美国   势力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