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龄三十多年的老教师晋职比不过年轻人,快退休了一直晋不上职称怎么办?

评职称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职称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不是工作时间长短的问题,不是说你工作时间长,就一定教学水平高。

但是在教育界,也有向老教师倾斜的政策,比如评职称时,教龄是加分项,体现对你长期工作的照顾。

在职称评聘中,你的业务水平,也就是各种优秀证件更重要,还有每年的年度考核,是不是优秀等次。如果你没有各种优秀证件,说明工作不突出,没有亮点,时间再长也无用。

好多年纪轻轻就评上中级高级职称的,大多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或者授课水平高,获得过市级省级优质课证,或者有自己的教育专著,或者学生管理水平高,获得过市级区级优秀班主任,走上了领导岗位,必须年级主任中层干部。

一个老教师可能工作一辈子很辛苦,但是工作了三十多年也没有优秀证,是不是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你是把工作当事业干,还是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山东省出台了优惠政策,在乡村工作二十年,就可以晋升乡村副高级,但是有的老教师,一个优秀证也拿不出来,最终落聘。不知道你工作了三十多年都干嘛了,这样的老教师大多性格慢,比较佛系,工作怕吃苦,教学成绩基本垫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努力成就未来,拼搏的人生更精彩!




现在很多老教师都面临着这种尴尬,他们已经参加教学工作已经二三十年了,即将面临退休了,但是职称迟迟没有得到解决。这种现象不得不说是目前国内教育领域职称制度的最大尴尬,如果说仅有少数几名老教师没能获评成功的话,我们可以理解,但如果大规模的出现老教师没能获聘成功的话,实属目前职称竞聘的“尴尬”。

在笔者看来,教师职称制度早就应该进行改革,或者拓宽职称晋升的渠道。探索教龄年限与职称待遇相挂钩的方法,如果教龄达到一定的年限,或者年轻教师要想获评教师职称时,必须具备硬性条件,比如:公开课、优质论文、优秀教案等。

其实对于教师职称的晋升,笔者认为除了不断提升当前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外,还应该参照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如果达到一定教龄,就可以通过竞聘或者评聘,享受相应职称的工资待遇,至少能让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获得高级职称待遇。

就是要建立一种既有竞争,又要有对工作坚守的肯定。我们肯定年轻人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优异成绩,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让他们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大的工作动力,同时也能对长期坚守在教学岗位上的老教师表达一种尊重,至少让他们能感受到来自职业的尊重,感受到职业的魅力与仪式感。




教龄30多年,年龄50多岁的女教师可根据本校中高比例视情况而定是否有参评的必要。有的评上了,还没发证就退休了,连延长的机会也没有,别说等着领中高的工资。男教师以前不怎么重视职评,认为评上中一就满足了,中高条件苛刻,不好弄,心里就放弃了,因此错过了很多积累业绩条件的机会。现在其他条件都具备了,教龄积分也多了,关键条件缺失如社团活动、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等等又没有,所以很苦恼。

评职称不讲经验是否丰富,不讲能力强弱,不讲授课水平高低,不讲家长口碑好坏。关键看是否符合职评条件,能否答辩过关。

50多岁没评上中高大多跟自己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况且单位在职评方面应该倾斜于老教师。职评文件上对教龄30年教龄的教师开了通道,评定中级职称不需在校排序,直接领表参评。

因此,教龄30多年的教师没有评上中高是一个年代的观念问题。多半是教师自己的问题,也不排除诸如教师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竞争压力太大、指标较少、人际关系紧张、学校制度不合理等因素。

总之,不管定不定中高,能看得开,想得开就好。人生几十年,如驹过隙,唯有心情好才能感受到幸福!




教了30多年的教师一直晋不了级,是教师的一大悲哀,也是教育的一大悲哀。老教师大多数学历低,激情减退,精力也没以前旺盛了。和年轻教师相比,自然比不过他们。科技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老教师接受新事物也不如青年教师。但是正是这些老教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献出一生,应该为他们晋升一级。我希望有关部门对老教师,不要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像公务员一样,到了一定的年龄就晋升一级。




顺其自然,多活几年,有能力的多挣点其他方面的钱,只要肯吃苦,就能挣到钱,其实评职称也不易,要付出心血,还有金钱,把那么多年的精力用到其他方面,也会成功,我早就放弃评职称了,放弃对自己有好处,工作没有压力了,从不担心排名,让干啥都行,最好不用我教书,去干点后勤,最后十年职业生涯,心情轻松,也不去述职,专门养好身体,等退休后再去干点自己喜欢的小营生,心情好极了,再不用看他人的嘴脸,无欲则刚,真好,我确信我肯定比那些费尽心机得到职称的人身体好,活的比他们长,而且轻松,最主要的是我业余时间理理财,挣得钱早超出了她们职称的那不分,而且我要去乡村去了,压力更小了,教副科,更有心情保养自己了,等退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教龄   职称   教师   年限   不合理   证件   乡村   尴尬   多年   年轻人   条件   压力   优秀   制度   心情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