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之间一年到头互不走动、互不通话、互不见面正常吗?

堂妹20岁那年结婚,28岁那年离异,32岁又再婚,她今年38岁了,目前他们家的状态就是这样,她妈妈和婆婆水火不容。



堂妹18岁那年来上海的,和我们是一个镇上的,她堂姐把她介绍给我,让我帮她找工作,就这样我们店所有人都叫她堂妹。

我把她介绍去了一家比较大的酒楼做服务员,她身材好,长得也乖巧。

刚出社会的女孩单纯可爱,去没多久就被一个服务生天天2个包子1杯豆浆就追走了。

她不敢告诉我她恋爱了,她知道我可能会反对,会告诉她的妈妈,所以她选择了先斩后奏。

男孩直接带着他去了老家,那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地方,赶集要走2多个小时的山路,买东西都是用背篼背回家。


她去了男孩家以后就很少出山,只是给我发了个信息说她在那边很好,别挂念。

后来她怀她们家宝宝了,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操作的,堂妹只有一张身份证,也没有回老家开结婚证明,她们就办好结婚证了。连她父母都不知道自己的女儿结婚了,而且怀孕了。

怀孕快8个月的时候,她才打电话告诉她妈妈说她结婚了,她妈妈才一路颠簸找到她婆婆家。

她没想到她女儿嫁的人家是离公路那么的遥远,长途大巴到镇上以后还要走2个多小时的山路。

滚了一身黄泥巴,走得筋疲力尽的到了堂妹家里,堂妹的婆婆没有热情的招呼,也没有倒口水给她喝,更没有问她饿不饿,只是搬了个凳子让她坐,然后背个背篼就出去了。



晚上婆婆凉拌了一个大头菜,炒了个卷心菜炒肥肉,煮了一盆土豆。

堂妹吃得狼吞虎咽的。堂妹的妈妈看到自己的女儿那副模样,心里像针扎一样地疼。

晚上母女俩睡在一起,堂妹才说平时都是煮一锅土豆,调一碗糊辣椒,只有来客人才有米饭吃。

堂妹的妈妈抱着她哭了一晚上。

她让堂妹跟她回老家,这个孩子生下来他们娘家养,她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在这荒山野岭的地方受委屈。

那会儿堂妹心里还是有些后悔的,只是将错就错而已。

堂妹的妈妈给她留下2000千块钱含泪离开了。



孩子到了2岁多,他们夫妻俩就又回上海打工了,老实说,我都不知道堂妹是怎么看上哪个男人的。

堂妹想让她老公学厨师,那就从切配做起,没想到那人特别懒,眼高手低不务实,唯一的优点,会吹牛。

一个店的人都不喜欢他,他自己的烟从来不给别人抽,别人抽烟他就去要。后厨的人都排挤他,他便辞职去了别的店上班了。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就他那条件,堂妹嫁给他已经是他主上积德了。

他居然出去找野花,那野花找到我们饭店让堂妹滚远点,说那男人爱的是她。

从来都没有想过穷得叮当响的男人还有人抢。

堂妹哭着离开上海回了老家,她妈妈接到她要回去的消息激动得哭了,她说就算以后堂妹不嫁,她们愿意养她一辈子,也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受那样的委屈。



休整了几个月,她妈妈就出钱给她做生意,母女俩在县城一个小学旁边卖童装。

堂妹眼光敏锐,洞察力强,进的货很受顾客的欢迎。

那些年她一心经营生意,赚了不少钱,在县城买了套100多平米的房子。

不幸的是,她老公带着她女儿找来了,堂妹留下女儿,坚决不同意男的进门。

男的看堂妹没有回心转意的意思,就离开了,2个人就算彻底结束了。

后来堂妹的斜对面童装直营店一开,堂妹就没有生意了,看着生意直线下降,有时候不开张,堂妹吃不下睡不着。

开车出去买东西的时候,迷迷糊糊地把路边的2个老人给撞伤了。

医药费加理赔掏空了积蓄都不够,她妈妈急火攻心气得病倒了,堂妹只能把房子卖了。

她又一贫如洗了。她要在医院照顾住院的母亲,又要照顾自己的女儿。忙得根本脱不开身。


她打电话让前夫来接女儿回去过暑假,这样她也能喘口气。

这男的那段时间和那野花也分手了 ,那野花去她家坐都没有坐一下转身就走了。

那男的又来找堂妹了,说干脆复婚吧,他也不走了,和堂妹重新开始,反正他手艺也学得差不多了,等童装店和丈母娘的事情告一段落,就去找个小店经营。

那段时间天天在医院守着丈母娘,求丈母娘留下他,还给丈母娘掏医药费,说以后自己就是她的儿子了。

这丈母娘又心软了。

堂妹婆婆听说儿子不回去了,把堂妹家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一遍。

一家人干脆把婆家拉黑了。

那男的回家看父母也是他自己一个人回去,堂妹说她怕了,再也不敢去了。

这两亲家估计此生都不会再见面了。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之所以成为亲家,是因为男孩女孩联姻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只要孩子们幸福快乐,亲家之间没必要频繁来往联系,保持距离比较好。

题主问两亲家不见面不联系正不正常?

我觉得很正常,这样少是非口舌,少生事端。




亲家之间一年到头互不走动、互不通话、互不见面,在以前同村、同乡等同地的情况下,肯定是不正常的,但在如今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

我妈生了三个女儿,三个女儿都远嫁外地,亲家之间别说走动、通电话,甚至连面都没见过。

我姐和我姐夫是大学同学,1993年结婚的,姐夫家在本省另一个县城的农村,是地道的农民,家境贫寒,条件特别差,据说要上个厕所都得跑到2里外的学校去上。我家住在县城,条件相对比较好,我姐夫父母性格内向,可能也有些自卑,再加上我妈并不满意这门婚事,而且我妈也晕车。最后决定在我姐夫家和我家各办一场婚礼,亲家并没有互相参加两边的婚礼。所以我父母和我姐夫父母并没有见过面。

因为我父母曾经干涉过我姐的婚事,但最后发现家长越反对,反而越加速孩子要走在一起的决心。后来父母伤心了,干脆对我和我妹妹的婚姻不再发表意见。

我是1995年远嫁到哈尔滨的。当时从江西到哈尔滨是火车,去一趟要三天两夜,中途还要在南京转车,双方父母都在上班,根本也没法见面。我年轻时属于离经叛道之人,对一切形式上的东西不在乎,没要彩礼、没有陪嫁,也没有婚礼,两人打了个结婚证就算是把婚给结了。

我妹妹大学毕业直接分配在北京工作,在北京认识我老家山东的妹夫。还是因为相隔甚远,交通不便,双方父母也没有见面。好在双方父母都不多事,彼此谁都没有挑过理。只要孩子生活幸福,他们就很满足了。

我们姐妹仨都是上世纪90年代结的婚,当时亲家不来往、不走动的现象还不是很多。不过在我们老家,婚姻中的男女双方基本上都住在一个县城或一个村或邻村,大人们本来就认识,这样的亲家自然走动要多些,平时生活中也能互相帮衬。如果同地的不走动,那双方肯定是有水火不容的过节在里面。

也许我父母本身就比较开明,而我们姐妹仨个偏偏都嫁给了外地人,正巧我们夫家的父母也很明事理,大家都没有为所谓的风俗啊、面子啊争执过,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没把见不见面当回事,县城里的人也比较开化,没有谁因此而议论我们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口流动的加剧,现代人择偶早就不局限于本地了,跨县、跨省甚至跨国婚姻都比比皆是,地域遥远、风俗差异,再加上年轻人婚姻的不确定性,亲家不认识、不走动的现象就更普遍了。很多亲家最多是婚礼上见一面,平时基本没有任何来往,即使有事,也是通过孩子们两边串联解决。

我一直觉得亲家的关系很尴尬,本来生活毫无交集的两对家长,因为孩子们的婚姻而被迫成为亲戚,但说是亲戚,又没有血缘关系,而且双方还经常各自站在自己子女的立场上指责对方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甚至为了利益之争几挥老拳,大打出手,实则可笑。而孩子们一旦离婚了,那亲家立刻摇身一变为陌生人,若是外地的几乎不会有任何交集。

我表弟自己是江西景德镇的,他娶的老婆是四川的,两人在美国结婚生子,双方父母都没参加婚礼,后来知道我堂弟和他媳妇离婚了,我姑姑还很感慨自己亏大发了,说当初儿子儿媳新婚燕尔回国时,自己为了示好,还特地让儿媳妇带了5瓶茅台送给亲家公。现在人家把婚离了,我这五瓶茅台也白送了,一点儿响都没有!

好在现在很多家长都活得比较通透,对亲家这层关系的分寸也把握得比较到位。如果地域比较远,那干脆糊涂一些,能避免交往就避免,实在避不了,也尽量保持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互不打扰、互不干涉,这样大家都轻松!




说起和亲家来往这事,我就是一肚子气。儿媳妇和我儿子从认识到结婚已经十年,我们和亲家两口子只见过四次面,且最后一次和他们在一起都不超过十分钟。却发生了一件事,我决定从此不和亲家他们来往了。



儿子上大四的时候,国庆节放假回来,故作神秘地给我们说有女朋友了,我和老公互相看了一眼,没有吱声。


他很奇怪我们俩的这个态度,我告诉他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了。他问我们怎么发现的。


因为他过年回来的时候,我们买的零食,他带了很多去学校,这不是他的风格,男生有这么喜欢吃零食的吗?我们猜他只能是拿去讨好某个女生了,只是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女孩。


我们就等着他多要点生活费的时候,然后揭穿他。结果,他一直没有要求我们涨生活费。当时我和老公就说,应该是个不错的女孩,至少没有在物质生活上要求太多。


然后,我们就有意无意地提醒他,找女朋友就找那种父母婚姻幸福,在家庭氛围和谐的环境中生长的女孩,她们相对来说责任心强,家庭关系单纯容易相处。


然后大四放假回来,老公陪儿子和几个侄子喝酒,期间说到关于谈对象的事情,侄儿们开始说自己谈恋爱的情况。这时候儿子忍不住了:“你们为什么不问问我有没有对象?”


我和老公故意不搭理他,只和其他侄子说笑,然后儿子忍不住就“坦白”了,主动说了姑娘的情况。


女孩是另外一个城市的,距离我们有三四个小时的车程。她家是农村的,五六岁的时候父母都出去打工,她和弟弟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听儿子说她学习很勤奋,是个学霸级的女孩。


过年的时候,儿子把女朋友带回来了。果然,女孩看着很清纯的学生样,普通的穿着打扮,我和老公很满意。


转眼儿子大学毕业,两人虽然隶属本省,但是路途较远相当于异地。我让他们干脆先把婚结了吧。这样有利于找工作和安家,不是说“成家立业”嘛。


要结婚,就必须要和亲家打交道。这才有了我们后面的事情:


第一次见面


我当时请大姑姐和我们一起去,大姑姐临时有事去不了,就让姐夫开车送我们。


开了三个小时我们才到亲家居住的县城,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地方。亲家公接到我们,找到了停车位,停好车就去了亲家家里。


一个百平米的小三室,由于我们的到来,显得有点挤。亲家母倒好茶。我们把带的酒,水果和其他礼物放在了茶几上。


第一次见面,大家很拘谨不知道说什么。儿子是提前就到了他们家里,简单几句客套话以后。亲家母提出出去转转,看看他们县城的公园。


前后坐了不过几分钟。我们电梯下楼,基本没有什么话。到了楼下,儿子和女孩走在一起,我们五个长辈走在一起,全是哼哼哈哈的话。


可能亲家两口子不好意思,就说让我们随便转转,他们请了几个亲戚一块吃饭,去看看饭点准备得怎么样,然后就儿子和女友陪我们三个。


这一次见面没有聊到10分钟吧!


到了吃饭的时候,他们准备了二桌。基本就是男同胞坐一桌,女同胞们坐一桌。


然后就是男的那一桌,闹酒可热闹了。女的这一桌,相对比较拘谨冷清。


她们几个熟悉的女亲戚,叽叽喳喳地说着我完全不懂的人和事情,我也插不上嘴,只能边看手机边吃饭。女孩偶尔过来打个招呼,亲家母不时地招呼我挑菜。


下午,我们就说上午开车累了,想休息,儿子和女友就去给我们订酒店。一觉醒来三点了。想着起来也没有意思,不如就在酒店的房间里看电视玩手机。


晚上依然是二桌,吃的火锅。气氛依然是那样客客气气的,不咸不淡地坐着,吃着。


结束后,大家就出来遛弯,到处走走看看,全国的城市都差不多。要说看,真没有啥看头。


客气了一番,又回酒店休息了。


第二天,我们索性就给儿子说我们不去她家里吃早饭了,就在外面吃点米粉或者稀饭包子之类的吧。


在酒店挨到十一点,亲家两口子邀请我们去家里吃午饭,我们才动身准备吃了午饭就回去。


吃午饭的时候,我们三个和儿子和女友以及亲家两口子共七个人,也算围了一桌吧。


期间也都是姐夫他们三个男士聊的多,儿子和女友聊的欢,我和亲家母只是客气地哼哈,招呼着吃菜,没有真正地聊过天。


这就是我们的初次见面,大家都为了给对方留个好形象,全部在客套和相互恭维中结束,我们和亲家两口子都没有正式坐下来聊过十分钟。


接着就是儿子和女友开始了实习期,他们的爱情会怎么样,我和老公一直抱着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不干涉的态度。


第二次见面:


直到有一天,儿子给我打电话说,亲家两口子要来我们家里看看。我除了说欢迎,还真是没有其他话说。


我和老公商量怎么给他们见面礼,房间肯定还是我们街上的宾馆,也和城里的酒店差不多。


他们也是女孩的姑妈和姑父开车来的,路不熟找了很久,接到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客套一番以后,儿子和女孩主动带着她爸妈在我们的三层小楼里看了一遍,他们指指点点地边走边议论。


晚上吃饭依然在火锅店里,吃完饭,我安排儿子去取了钱,亲家公和亲家母各1200元,给她姑父和姑妈各600元,说了一下孩子们的事情,表明了我们的态度。


还好双方都挺满意,然后就是看孩子们自己决定啥时候结婚了。


他们回去后过了二个月,亲家母给我打电话说,眼看着孩子们大了,不能由着他们啥时候结婚,让我们催催,都已经是二十六七的人了,如果哪天俩人吹了,我儿子还好办,她女儿成了大龄女生,不好谈婚论嫁的。


听她说的也有道理,我们开始了催婚模式,并且告诉儿子,我们啥都准备好了,只等他们结婚。


一番催促之下,儿子他们准备结婚了。本来应该儿媳妇呆在娘家等着我们去车子接的,可是她直接来到我家里不走,还说不愿意回去。


她爸妈打电话让她回去,说结婚前夜不能住在新郎家里,这样会妨碍弟弟,对娘家不好,可她说自己会在宾馆住下,不住我们家里。反正一句话就是,结婚前不回娘家。


我问她这么做的原因,她说“我怕我妈到时候要上车了,再提什么过分的要求,家里亲戚多,挑理的人也多。”


我对儿媳妇印象真的越来越好了,做事情很理性,分的清楚轻重。


我们还是包了一个客车去接亲家两口子及其亲属,准备第二天的婚礼,也给亲家两口子准备了各六百元的下车费。


第三次见面


他们到的时候,已经快中午十二点,距离婚礼开始还有十几分钟,开始我们征求过儿媳妇的意见,万一她爸妈不能准时到,怎么办?


儿媳妇说照常进行,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父亲送她这个环节改成伴娘送。


不过幸好她爸妈按时到了,虽然仓促但是婚礼总算如约举行了。


然后就是上台,行礼等等,我们和亲家两口子没有机会聊天,我要招呼我家的亲朋,他们家里也来了二桌多亲朋需要应酬。


晚上我把宾馆的整个住宿部全部包下来,安顿亲家两口子以及亲友,街坊们各种闹洞房,我也没有找到机会和他们好好坐坐。


第二天,他们又坐上我们包的客车回去了,这一次见面可以说是很匆忙,就打了个招呼。


现在来说说引起矛盾的第四次见面,就是这一次,我才真正看清楚了亲家母两口子,遂决定不再和他们来往。


平时儿子儿媳妇有假期的时候,我劝他们回娘家看看父母,我们天天在一起没关系的。


我和亲家母也有过电话,微信联系,也就是问候一下,客套话多。虽说是亲戚,但是没有深交,相互之间不了解,也没有什么话题说,加上语言方面也不怎么听得懂,一年到头也就联系二三次,就是问候孩子。


这不是儿媳妇年假因为学驾照用了,没有假期回娘家了,就打电话让她爸妈来玩,我也明确表示欢迎。


亲家两口子来了,我却没空陪他们,我一个人要置办伙食。早上送完娃去幼儿园,就开始买菜,计划吃什么菜,还要做家里卫生。


他们就由儿子和儿媳妇相继带出去玩,到点就回来吃饭。每天换着花样地弄,怕他们吃不惯,还要根据他们的口味。吃完饭他们就由小两口陪着,不是休息就是聊天,我就收拾厨房。


家里的事情,说多不多,就是各种程序做下来大半天就没有了。


到第四天的时候,他们决定要回家了,看挽留不住,儿媳妇只能送他们去搭长途汽车。出门的时候还喜笑颜开的。


可是儿媳妇回到家里,就满脸的不高兴。我还以为是舍不得她爸妈,还对她说,没事,现在车方便,下次让他们多玩几天。


儿媳妇哼了一声,径直走进自己房间,关上门不吭声了。


我也没有在意。可是她一连几天都这样对我爱搭不理的。“不会是以为我慢待了她爸妈吧,”我心里有些疑惑。可我已经尽力了呀,每天三顿饭,每餐几个菜弄下来,我也不轻松呀,心里当时就有些委屈。


又过了几天,儿媳妇还是这么说话阴阳怪气的,脸色也难看,饭端到桌子上了,还是爱搭不理的。


我心里就有想法了,一向沉不住气的我就直接问儿媳妇,“有啥不舒服的,就说出来,别每天都怎么绷着脸,我又不是来受气的。”


儿媳妇问我“你为什么给我妈说我太坏了,又说我是心里特别怪的一个人?我坏在哪里,怪在哪里?”


我一下就懵了,我问她“从你爸妈进家门,你啥时候看到我坐下和他们聊过天?况且我要说你坏话,心里再大的委屈,也不可能去给你妈说,我又不傻,明知道这是要吵架的事情。”


儿媳妇不吭声了。我又继续说道:“我和你在一起生活五六年了,你在哪里听过我说人长短,别人我都不会说,会傻傻地说自己家里人坏话吗?你仔细想想那几句话像是我说的吗?你又有啥值得我说的?”


看儿媳妇不再说什么,我又说了两句,“算了,你觉得是啥就是啥吧!我不想多解释,实在不行从今以后,你妈来我就走,不来往,避免产生矛盾。”


这时,儿媳妇脸色有所缓和。她走到我面前拉着我的手说:“对不起,我妈这人就是喜欢说长道短,在农村呆惯了,不说不舒服。我以后不再听她胡说了。”


儿媳妇是道歉了,可是我心里的疙瘩却解不开了:“我好吃好喝地招待你,忙得团团转。你不说感谢我,还在你女儿面前挑拨是非?从今以后别来往了。这种是非婆,少来往免得惹麻烦,这次在女儿面前说,下次不知道去哪里折腾呢!


我对亲家两口子心里当时就有些反感了,“这是隔的远,如果离的近,还不得天天吵架呀?”


现在快一年了,我们俩亲家之间没有打过电话,互不来往,甚至没有一句问候。


也许,这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挺不正常的,但是我觉得也要和自己处的高兴的才来往,就像朋友一样,处处找事的人,就没有来往的必要了。


我在儿媳妇面前也从不提起他们,就当没有这个亲戚。


以前,我还天真地想“可以和亲家过年的时候,相互聚聚,今年你来我家,明年我去你家,就当作旅游。”


现在看来不来往是最明智的,大家边界感明确点,少给儿子找麻烦。做个和亲家不来往的亲家也蛮好的,至少太平。

朋友们,你们理解我的做法吗?欢迎在评论区写下你们的留言!!




以前会觉得不可思议,现在就自己亲身经历,觉得可以老死不相往来这样就太好了!

在我的老家,绝不是这样的,既然是亲家,那就是亲人一家。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感情不光是血脉才能带来的吧!在我的亲人中,亲家有事,好事坏事,都是会第一时间分享或者分担!

当然,可能也会有个别不是很亲近的。

于是,带着这样的文化,裸婚远嫁到了一千多公里外。自己的父母也是这样对待亲家的(我的公婆)。可惜,真有一种鸡同鸭讲的感觉!

十几年,也是热脸贴冷屁股够了!越是对他们好,他们越骄傲。真不知道这对没有礼貌的老太太老头儿哪儿来的自信!只讲一个例子,老头儿病了,第一时间不给他俩儿子打电话,反而是给我爸打电话,要我爸去“帮他”,说的是帮,大家可以脑补[抠鼻]。

人都是相互的,如果他们也是这么多我们,当然理所当然。因为我们到这边十多年,还没遇到过什么麻烦事,他们平时高傲,也不觉得有啥,就想也许是这边整体的人文吧。所以,只要他们遇到什么事,我爸妈都会甚至会主动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帮助。但是,今年,家里出了好多不太好的事。其中,我爸三天内做了两次手术。在这里,除了他们,我们再没其他亲人。老公在医院康复,自然没有办法兼顾。老爸做手术,只有我和老妈在医院。因为疫情,老家亲人也过不来。孩子没人带,也只能请朋友帮忙带。而他家就在离医院走路只要20分钟的地方。中间别说看望,就是一个电话也没有问候一下。

以往的冷漠,我们总是一厢情愿的理解为,人文,相信他们人还是好的,心还是好的。这次,明明貌似应该有亲人,但却感受到举目无亲的无助!

现在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人只想占便宜,从不愿意付出。谁都不是傻瓜,跟这样的人交往,宁愿老死不相往来!

人与人之间,来往不来往,真不是社会给了你们什么关系(工作方面除外),而是,是否值得彼此去维护。




“你那个穷婆婆”!老妈冷哼一声!老妈与婆婆只见过2次面!一次是我和丈夫结婚!另一次,是我出了车祸!正因为那次车祸,让老妈的态度有了180度大转变,一直说要去探望一下我的公婆。


不得不说,老妈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都多。我和丈夫大郎谈恋爱,老妈不同意!因为大郎家在农村,且弟兄三个,他是苦哈哈的老大。


公婆没有退休金。第一次去他家,真被惊到了,从没见过这么穷的人家。


家里三间摇摇欲坠的正房,里面连白灰都没有粉刷过。吃的是清水煮面条,穿的是从集市上买的衣服鞋子,也就几块钱。


那次,见婆婆洗头,我心里极难过,婆婆一辈子没用过洗发液,竟然用洗衣粉洗头。擦脸毛巾又旧又破,像极了蜘蛛网。


家里两个破旧的暖壶,连个像样的水杯都没有,经常用碗喝水。家里只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这样的公婆不可能给我们买车买房,恐怕以后会是永久的负担。还有两个没出息的弟弟,更是我们的拖累。

我们两家的条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老爸是食品厂厂长,老妈是小学教师,他们都是公家的人,都有退休金。


我家虽然安在农村,但八间正屋冬暖夏凉,三间东屋宽敞明亮,还有两间厨房。阔气的两扇大铜门外,贴一幅龙飞凤舞的对联儿,彰显着我家的书香门第。


我不顾老妈的反对和冷眼,毅然跳进了火坑。事实证明,老妈是对的,我们的经济负担异常沉重。


尽管大郎的爹妈穷得叮当响,但也是大郎的亲爹娘。孝敬老人,天经地义。


何况大郎一直对我很好,一直纵容我睡懒觉!买菜是他,做饭是他,洗衣是他,跑腿是他,日夜抱着淘气的闺女哄睡觉,也是他。


爱屋及乌,我对公公婆婆一向舍得花钱。每年为两边的妈妈买新衣,平等对待,绝不厚此薄彼。夏日买棉麻衣裤,冬日买羽绒大衣。甚至经常给两边的妈妈买纯棉的内衣和袜子。


老妈却十分不满!“你那穷婆婆”她经常用白眼儿斜我!觉得农村老妇穿亲闺女买的高档新衣,十分不配!婆婆也的确每次都诚惶诚恐,说自己有衣服穿。

爸妈和公婆第1次见面,是在我和大郎结婚的第2天。结婚当天,我们去公园逛一逛,便算旅游结婚了。第2天,两家人在学校食堂吃个团圆饭,就算正式见面了。


没想到那次见面,还极不愉快。大郎的大舅有一些身份,是某个部门的小领导。找了一辆破旧的吉普车,带了两个司机,拉着公公婆婆,来到了我们学校。


没想到这个破旧的吉普车罢工了!眼看中午即将开席,司机是父子俩,没吃中午饭,就闹着要去修车。


大郎没有办法,只好陪同他们去修车。新郎官没影了!将爸妈和老哥晾到了宴席上,十分尴尬。


这还不算,车一时半时没修好,他爸娘、他大舅、两个司机、共5个人。需要我这个新娘,亲自安排他们的食宿。


别人都是欢欢喜喜,等着做新娘就好,我却因为结婚,亲自收拾学校分的破烂小院,买东买西,整整瘦了十几斤!


老妈盯着我,越发觉得闺女不争气。真是丢她老人家的脸!爸妈与公婆第一次见面,也没说几句话,场面冷得能结冰。


女儿4岁时,我遇到一次特大车祸。我坐的校车与对面的大卡车迎面相撞,起火爆炸。我挣扎着从烈火熊熊的小窗中跳了出来。


大难不死,却伤得极重,在ICU整整躺了45天。爸妈老哥都赶来了,公公婆婆与大郎的小弟弟也赶来了。


从此,就是一场我与伤痛之间的马拉松赛跑。我做过无数次手术,换药、护理、喂饭,复健,锻炼。每一样都需要陪护人员巨大的耐心。


老妈有洁癖,看着血肉模糊的伤口,就皱着眉头,根本下不去手抹药。用一个细小的棉签抹呀抹。吃饭喝水的杯子,她要洗10遍。看着她伺候我,我的心太累。


最后,让爸妈回家帮忙看闺女了!婆婆和小叔也在医院伺候了我一个月。只有丈夫大郎,始终如一,伴在我身边。


医生说,我的伤太重,可能会留下残疾。以前高高在上的老妈有些慌,担心她的丑闺女被退货!看到大郎对我一直很好,才大大松了一口气。


想想大郎以前对我的好,我真的不该矫情,埋怨他的暴脾气,埋怨他花钱如流水 ,埋怨他无限度贴补他家的无底洞。


后来,我鞭策大郎去读博士,去评职称。我只是个硕士,职称也比大郎矮了一截儿。老妈看女婿的眼光才不那么挑剔。又患得患失,担心女婿变心。


事实证明,大郎是个厚道人!对我没有半丝嫌弃,反而经常受我的气!大郎爹娘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不知从何时起,老妈不再用言语讽刺我的婆婆,因为婆婆教导出个好儿子。


婆婆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善良贤惠,既要拉扯三个孩子,又要去地里干活,回家还要做全套的家务,公公这一辈子没做过一顿饭。


婆婆有严重的腰椎病,腰快弯到了90度。请她来我们家住了一冬,闲不住的婆婆非常局促不安,一开春就闹着回老家了。


听说我婆婆身体不好。老妈开始唠叨,“你婆婆这辈子真不容易,啥时候带着我去看望看望她”。还让我打电话,她要跟我婆婆通话,无奈我婆婆耳朵聋的厉害,老妈只能叹息。


题主问,亲家之间一年到头不走动,互不通话,互不见面正常吗?


不正常!只能说,人情淡薄。现在交通和通讯如此发达,要想通话和见面,非常容易。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结婚是结两性之好!小夫妻两个只要琴瑟和鸣,不离不弃。爱屋及乌,双方亲家应该相看两欢喜!


亲家可以多走动,多通话,多见面。本来是同龄人,应该有很多共同语言。


如果两边都是独生子女,甚至可以搬到一起,方便双方儿女照顾。两个大家庭和谐共处,幸福美满!也省去了小夫妻两边奔波,岂不美哉乐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亲家   亲家母   堂妹   儿媳妇   公婆   两口子   姐夫   县城   婆婆   家里   儿子   女儿   父母   妈妈   女孩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