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妈妈打,跑和不跑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区别?

被妈妈打,跑和不跑的孩子区别是:

小时候挨打不跑的孩子,稳重、责任心强、忍耐力强,但是不知道变通,容易走死胡同;而且有些孩子比较懦弱,并且非常的自卑,这些人对自己非常没有自信,就算自身比较优秀也不敢表现自己;

而挨打跑的孩子大多数机灵圆滑,花言巧语惹人爱。但缺乏一定的责任性,很容易投机取巧。敢于反抗的孩子,往往内心都是非常强大的。这样的孩子内心总是不甘于现状的。

我就是被打不跑的孩子。记得有一次我的母亲拿起一根木棍准备打我,周围的婶子大娘叫我抓紧跑,我偏任死理不跑,而且嘴里还一边叨叨说我妈有本事就把我打死。在我看来,认为自己并没有错,或者不明白错在哪里。所以,妈妈惩罚不跑。其实现在想想这是一种消极情绪的表现,一致我在长大进入社会后一直不是很有自信,老是担心自己会把事情搞砸,又或者做的不够大家满意,养成了讨好人的性格。

其实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行事标准也各有一套,站在孩子的角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小时候做错了事情 被妈妈打 ,妹妹一看到妈妈拿条子就赶紧跑 ,妈妈追不上会很难过 。 而我因为看到妈妈伤心 ,不忍心让她难过 ,所以甘愿忍受疼痛 也不会逃跑 。后来妈妈知道我不逃跑 ,就是我怎么犯错他也不会打我 ,但是会用农村很难听的话骂我 。我知道他骂出的话有多难听 就是他的心里有多难过 ,但是我她骂我的时候我非常非常难痛苦,因为我觉得我在他心里面就是那样的糟糕 ,也觉得我本身就是这样的糟糕 。我甚至想她与其用这种难听的话骂我 还不如打我几下来的痛快。

而从小到大 ,妹妹的性格和我的性格就大不相同 ,他很少听父母的话 ,哥哥姐姐的话也很少听 ,几乎只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也不管别人怎么看他她。而我一心想着要孝顺父母 ,尊敬兄长 ,所以做事情总是以他们的意愿为先 。即使他们让我做我极不情愿的事情 ,只要他们吩咐了 我都会做 。

后来我发现我十分压抑 ,一度得了抑郁症 ,十分痛苦难熬 ,每天都想着要怎样去死 。但是妹妹却没我这种情况 ,他身边有同学朋友 ,过的相对比较开心 。

如果天下的父母在骂孩子的时候 都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或者注意一下说话的方法 ,或许就会少很多像我这样整天不开心的人 ,做什么事情从来不考虑自己开不开心 而首先考虑的是身边的人开不开心 。




我就是那个被妈妈打了绝对不会跑的孩子,而我哥哥和我恰恰相反,他只要看到我妈妈去找棍子,他就会立马跑得不见踪影。那时候家里人都说我乖,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我心里到底有多少委屈和压抑,以至于后来的我叛逆无比。而我和我哥哥的人生也是截然不同。

哥哥比我大三岁,从小就非常调皮捣蛋,隔三差五的惹祸,不是去摸别人家的鸡蛋,就是去地里偷摘别人种的瓜,总之,我们家三天两头的有人来找,都是来告我哥哥状的,这让我爸妈头疼不已。我妈说从小偷针,长大偷金,现在不好好教育,长大就完了。我妈所谓的教育就是打。

每次我哥闯了祸的时候,我妈都恨不得把他抓起来一阵打,可我哥被猝不及防地打了一次后就学聪明了,后来一看到我妈去拿棍子,他就立马转身往外跑,他跑得比兔子还快,我妈也追不上。他在外面一呆就是呆大半天,等他回来的时候,我妈气也消了。

我和他完全相反。

都说老二的求生欲比老大的强,在我们家,还真是如此。我懂事之后,亲眼目睹了我爸妈对我哥的态度,为了让爸妈对我的关爱更多一些,我就一直很乖,我认为,好好听爸妈的话一定会受宠,一定会少挨打。

所以爸妈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还会主动做家务,帮爸妈干活,包括后来上学后我努力学习,都是为了能获得爸妈更多的表扬和称赞。记忆中,爸妈很少打我,为数不多的几次也是因为考试没考好。我妈打我的时候我从来没跑过,都是老老实实地站在那里让她打,挨完打之后,我妈不发话我就不敢走,什么时候她说我可以走了,我才敢去别的地方。

有一次,我和我哥同时生病发烧,我妈带我们去村里的卫生室里打屁股针。医生刚拿出针我哥就被吓哭了,然后一边哭着一边往外跑,可因为卫生室的门关着,他没能跑出去,所以没一会就被我妈抓住了。我妈把他按住,双腿夹住他的腿,医生勉强给他打完了针,而他在打针的过程中,一直在哇哇地大哭,打完针医生给了他一块糖他才不哭了。

到我的时候,虽然我内心也害怕,毕竟也就是一个几岁的孩子,那时候注射用的针管比现在的一次性针管要粗很多,针头也是又长又粗,可为了像我妈还有医生展示我的勇敢,我硬是忍住,一声都没让自己哭出来。

结果是,等我们回到家后,我哥哥的屁股什么事都没有,而我的屁股却青肿了一大片,我妈去问医生,医生说可能是我打针的时候肌肉过于紧张造成的,如果当时我像我哥一样,把情绪宣泄出来可能就没事了。

我哥哥虽然比我大三岁,可他小学的时候复读了一年,初一的时候复读了一年,所以他上初二的时候我也已经上初一了。那年寒假我们两个人考试都没考好,取完成绩忐忑不安地回家后,我妈让我和他站成一排。

我哥一开始老老实实地和我一起站着,可他趁我妈一不留神的功夫,又跑了出去。最后我妈拿条子抽了我几下手掌心,我就站在那老老实实地让她抽,还倔强地努力不让眼里的泪水流出来。我挨完打后还给我哥求情,让我妈不要再打我哥了,我妈气鼓鼓地冲我说,我替他求情也没用,等我哥回来她会加倍地打他。

可是我哥那天直到天黑了还没回来,我妈从一开始的生气到后来的着急、焦虑不安,她和我爸一起出去找我哥,最后在离我们家不远的柴垛子那找到了他,他躺在草堆里睡着了。我妈看到后又是心疼又是自责,把我哥弄醒带回家后自然不舍得再打他。

从那以后,我妈好像就没再打过我们,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会训斥我们,但不会再对我们动手。

而我自从进入高中后,可能是因为长久以来内心被压抑地太厉害了,我进入了强烈的叛逆期,从那时候到现在,我对爸妈都不再事事服从。

高中我考上了我们市重点中学,我们附近几个村,就属我考得最好,一瞬间我成了爸妈的骄傲。可是第一年期中考试的时候,我的成绩在我们班里垫底,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班里的每个人都很优秀,毕竟原先都是班里的尖子生,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不想再学习了。其实可以说我一直以来都不喜欢学习,我以前愿意学习的动力是想获得爸妈的肯定和表扬,可我进入叛逆期之后,突然就有点自暴自弃了。

高一和高二都是如此,我的成绩基本上都在班里倒数五六名左右,可是我爸妈却压根不知道我已经成了班里名副其实的差生,他们还以为我还是一如既往地优秀。

为什么他们会不知道呢?我们家在乡下,离市里一百多里路,我们那边也没有直达市里的车,去一趟市里非常不容易,要先坐车到县里,再从县里坐车到市里,我都是一个月才回一次家。那时候我爸妈好像也没有手机,家里只有一个座机,老师也从来没给我们家打过电话,毕竟老师也不太过问差生。而每次考完试我爸妈问我成绩多少的时候,我都是骗他们说考得还行,在班里中游水平。他们从来也没怀疑过我,认为我不会对他们说谎。

高三上学期的一次期中考试,那次不知道我怎么考的,我竟然考了班里二十多名,这是整个高中时期成绩最好的一次,可也为我惹来了不少麻烦。老师看我成绩提升得厉害,决定把我爸妈叫来开一次家长会,让他们鼓励一下我,争取再接再厉,有更大的进步。

那次家长会是我妈来的,这下我所有的老底都揭开了。我妈不相信老师说的,可却又不得不相信。开完家长会后,我妈伤心地对我说:你真是让我太失望了。

我听到她这么说,我的内心突然就爆发了,我觉得我一肚子的委屈,我近乎咆哮地说:你有什么好失望的?我对你们更失望!你们是不是只喜欢学习好的孩子?一直以来,我为了讨你们的欢心,我努力学习,什么都听你们的,可你们呢?你们还是一个劲地对我吹毛求疵,整天在我面前说谁谁谁有多优秀,我真是受够你们了!学习有什么用?就算我考上了一个很好的大学,等我工作后一个月不也就是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几千块的工资够干什么的?你们除了压迫我还是压迫我,你们是想把我逼死吗?我感觉我以前都是在为你们活着,以后我要为自己活,怎么开心怎么来!

我妈那次看我的眼神我到现在印象还很深刻,有伤心,有不敢置信,有失望……可是那次她出乎意料地没有再说什么,默默地转身走了,她的背影让我感觉有些孤独,我突然就有些想哭。

我哥哥的学习成绩一直以来都不怎么好,他第一年高考,考得一塌糊涂,又复读了一年高三,第二年我和他一同高考。高考成绩出来后,我的成绩自然不怎么理想,他的成绩也还是不怎么好。爸妈说让我再复读一年,我却说什么都不想再复读了,我受够了高中的生活。

可最终我还是复读了。

我们家一个远房亲戚,他得知我和我哥的高考成绩后,给我们说了一所医学院,建议我们报考那个学校,说他们单位和那所学校有协议,毕业后如果表现优秀的话可以直接去他们单位工作。我是有些心动的,可我哥却非常反对。

他听我爸妈说完之后,指着我生气地说:我和她小学一个学校,初中一个学校,现在好不容易上大学了,还要在一个学校,我还有一点自由吗?我不上了,我再复读一年,让她上吧。

我当时心寒至极,无比的伤心,我强忍住眼眶里的眼泪,对我爸妈说:我再复读一年,让我哥上吧,我不喜欢学医。

我当时心里想的是:他都已经上了两年高三了,我怎么能让他再上一年呢?

就这样,我又复读了一年高三,后来在大学里认识了我老公,毕业后就留在了这边,而我爸妈似乎一直都对我比较放心,从来没问过我独自在外面闯荡的日子苦不苦、难不难。他们甚至还一直认为我过得比我哥轻松。

而我哥哥大学毕业后顺利去了医院工作,一边工作一边进修,因为工作稳定,所以收入也一直比较稳定。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爸妈去看望他,回来打电话给我诉说他单位宿舍条件有多艰苦,我听了也很心疼他。可后来想一想,我那时候也是租住在一间阴暗潮湿,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见不到一点阳光的居民房里,又有谁心疼过我呢?

我哥哥和我比起来似乎是幸运的,他的工作有人安排,结婚生子后的生活也有人安排,而我却什么都要靠自己。我和老公创业的这几年,甜过,也苦过,可别人看到的似乎都是我们的甜,很少有人能看到我们的苦。

即便如此,我爸妈一直以来还认为我比我哥哥要幸运,我到现在已经不会再去和他们争辩什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难处。就说我哥哥,虽然他看起来一直都挺顺利、挺幸运的,可谁又知道他的内心到底有多少苦涩呢?谁又知道他内心到底承受了什么呢?

人们都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可我想说:被妈妈打的时候,会跑的孩子也会有奶吃,不跑的孩子永远是心理承受最多的那个,甚至可能还会是容易被别人忽视的那个。

被妈妈打,跑和不跑的孩子长大后会有什么区别呢?通过我的自身经历我来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跑的孩子心眼比较多,心思比较活络,不跑的孩子老实,心里装的事多,时间长了会很压抑,甚至会抑郁。

跑的孩子可能他们天生心胸就比较豁达,另外他们头脑比较灵活,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能看得更开一些。而不跑的孩子虽然老实,却也把所有的心思都深埋在了心里。他们不论受多少委屈都只会自己偷偷躲起来哭,不会给父母或是朋友倾诉,慢慢地,他们的心里会越来越压抑。这类人,抗压能力一般都是比较差的,一旦遇到点比较严重的事,这件事就很有可能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做出伤害自己甚至伤害别人的事情来。

2、不跑的孩子一旦叛逆起来会比跑的孩子严重很多。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对于不跑的孩子来说,这句话再合适不过了。他们如果一直沉默下去,最终受伤害的是他们自己,而如果他们爆发了,那很可能性格脾气会变得比较极端,甚至六亲不认。他们一旦叛逆起来做的有些事会让人无法置信,甚至让身边人怀疑他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要不然怎么会跟变了一个人一样。其实他们不是变了,只是被压抑的时间太久了,突然的爆发和释放让身边人有些接受不了。

3、父母一般会更偏爱被打的时候会跑的孩子。

有人说父母难道不是会更偏爱乖巧一些的孩子吗?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现在我却认为正好相反。不跑的孩子一直以来太乖了,太让父母省心了,所以父母在他们身上花的心思也少,而跑的孩子,却吸引了父母更多的眼光,也会耗费父母更多的心思。父母的心思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爱,他们在谁身上花的心思更多,就代表着给谁的爱更多。另外,跑的孩子一般也比较能说会道,不跑的孩子却比较老实木讷,当然是跑的孩子会更讨父母的欢心一些。

跑和不跑的孩子,主要是他们的天性所为,我们做父母的,要更加善于引导。打孩子解决不了问题,应该努力尝试和孩子沟通,努力打开他们的心扉,努力做到既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的朋友,不要让孩子把所有的话和委屈都憋在心里。

现在内心压抑的孩子太多了,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孩子向我们敞开心扉,释放出他们的心理压力。




小时候我妈把扫帚打断,我愣是待在原地没跑。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很有道理。我和我姐从小挨打时候的不同反应,便很能证明这个道理。

小时候我可倔,比毛驴还倔的那种。那时候刚记事,自己推着婴儿车被摔了一下,然后起来之后,就使劲踢婴儿车,也不管自己的脚疼不疼。

“让你把我摔了!让你把我摔了!”

等到会跑以后,我和姐姐玩得更疯了。有时候犯了错,挨打是家常便饭。虽然我比姐姐跑得更快,可每次挨打的时候,姐姐都跑出老远了,我还是留在原地。正在生气的父母,自然一把捞过来,来一顿竹笋炒肉。所以,我的童年是很完整的。

姐姐则不一样,父母基本捞不到她。曾经有一次,我爸追了她三条街都没撵上。

“你回来吧,不打你了!”可姐姐愣是没有回头。

每当她看势不妙时,早就悄悄地准备好了退路。除非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否则白天一天都找不着她的身影。因为吃午饭的时候,她都会跑到附近邻居家混饭吃。邻居一看她的架势,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咋啦,你妈又要打你了?”

而我则是停在原地,随便父母摆出什么姿势,就是不跑,随便你打。父母一看我这架势,明显不服啊,所以打得更重了。曾经有一次,我妈把扫帚都打断了。我就趴在地下哭,不出声的那种哭。打到最后,我妈手下首先受不了了,她自己也哭了起来。

“你这熊孩子,咋这么倔呢!”

“你倒是跑啊,跑了回来妈的气也消了!”

姐姐也劝我,下次看她眼色,一起跑,顺便带我去别人家蹭饭。可即使这样,我还是不跑,我妈一看我这样子又来气了。

打到最后,父母都不稀罕打我了。他们发现,吵我一顿,远比打我一顿效果更好,所以他们也改变了策略。不过我姐一旦被他们逮住,还是少不了吃一顿皮肉之苦。

“你这熊孩子,打你还敢跑!”

我们姐弟俩长大后,常常拿小时候的经历和父母开玩笑。那时候我们犯错了,到底是跑还是不跑啊?因为不论跑不跑,在父母嘴里都是不对的。每当这时,母亲自己都笑了。

“逮住谁就揍谁呗,捞不到那就没办法了!”

这种性格上的差异,也注定了我和我姐日后成长轨迹的不同。姐姐初中没上完,便去了南方打工。她脑子活,想法多,除了正常上班之外,她还摆摊卖衣服、卖小饰品,想尽一切办法挣钱。

等她后来结婚后,也没闲着。开服装店、开鞋店、开饭店、卖红酒……她简直比男人还能折腾。现在的她,又开始承包工程了。

至于我,则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乖宝宝,从小学到大学,父母没有为我的学习担心过,也不担心我惹是生非。毕业之后,安心进企业上班,老老实实挣工资,基本没怎么想过出去单干。

姐姐活泼、开朗,有自己的想法,敢闯敢干。而我则是比较内向,做事循规守矩,有时候还好钻牛角尖。许多人知道我们姐弟的性格后,往往会说:“这两人性格换一下就好了!”

对此,我深以为然。

假如再遇上挨打的事,我绝对跑得比兔子还快!




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因为小时候我和我弟弟就是两个极端的典型。我性格十分内向,而他又十分外向。我们两个小时候经常闯祸,或者说是他喜欢闯祸,而我跟着他一起闯。

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一起承担父母的责罚。每次我和弟弟被爸爸妈妈训话或者挨揍时,我就会害怕的一动不动,任凭风吹雨打。如果父母不说话,我一直能站到墙角很久很久才会动。

图1:我12岁时与弟弟合照(我在右边)

但我弟弟不同,想揍他那可要等天黑,因为他知道闯祸了,白天都不会回家,一直等到天黑后吃饭时才会回家,否则白天抓都抓不住。记得一次我弟弟把爸爸准备送礼的香烟偷着抽了,接下来不出意外,被爸爸追着绕村子跑了两圈才抓住。

我弟弟从小惹事生非,胆子非常大,即使上学了同样如此,也是经常欺负同学。而我则不同,上学后则是经常被别人欺负。记得我上初一后,经常就被一个同班叫王强的同学欺负,后来被我上三年级的弟弟知道后,他居然把这个比我还大的初一同学揍了一顿。(备注:我弟弟学习不好一直留级,他比我小两岁。)

图2:我5岁时与弟弟合照(我在左边)

后来我也算中规中矩,不闯祸,不惹事,在父母眼里就是只乖乖猫,还被班主任起了个绰号叫“假女子”。

在后来我上了中专,而我弟弟还在初中,他胆子越来越大,砸校长办公室的玻璃,被老师批评时还打老师。最后上初二时被开除,那时候还打妈妈。几乎可以说没有人能管的住他,除了我爸爸。

我毕业后参加了一个很普通的工作,而爸爸觉得弟弟初中都没毕业,如果不让他上个技校学一门手艺的话,长大会抱怨父母。于是爸爸花了高昂的代价,让弟弟进入了技校。

图3:我15岁时与弟弟合照(我在左一)

不出意外,弟弟上学后学会了上网,经常出没在游戏厅,还输了很多钱,经常跟家里偷钱。

在后来,弟弟辍学了,因为学校压根管不住他,接着他就跟着一些二流子混。

而我,工作没有起色,年龄也越来越大了,一个对象也找不到,人家都说我太老实。

可我弟弟不同,他也不知道为何,好几个女孩死缠烂打都要跟他,最后他居然把人家都甩了。

我父母不仅仅是个农民,还做着一点微薄的小买卖。后来有东北老板找我爸合作,我弟弟后来帮家里跟着老板做着小买卖。

图4:我22岁时与弟弟合照(我在左边)

而我则老老实实上着自己并不喜欢的班,因为除了这一步路,我真的不敢跳出去。我弟弟却不同,他想如何就会豪不计较后果地去做。

我印象十分深刻,记得有一次我弟弟说,他未来的愿景,是在大城市买房,然后想办法把我和父母都一起接到大城市,走出这个山沟沟,他要让村里这些一直瞧不起他的人羡慕,他要光宗耀祖。其实他说这话的当时我居然信了,而我却又觉得这个理想实在太伟大,对我来说却遥不可及。

他头脑精明,情商很高。老板发现他十分善于做买卖,于是将他带上做起了买卖。谁知我弟弟后来居然将老板家的亲戚给拐跑了。

记得那时候老板并不愿意他们交往,可她死活都要跟我弟弟,最后那女孩在家人都无法阻止的情况下,半夜跟着我弟弟私奔。

那两年收成好,我弟弟又觉得东北有发展,果断地在东北买了房结了婚。而我则在南方老老实实地上班。

后来我26岁时去了长春,那是我弟弟家的孩子出生了我去看望。这时候我依旧是一个老大不小的单身狗。此刻我越来越觉的紧张,我这个大哥当的,居然连个女朋友都没有,更别说买房了,尤其是当今如此高昂的房价下,猴年马月才能够个首付。

在后来我又继续上班,我弟弟两口子由于要上班没时间看孩子,于是把我妈妈接到东北看孩子,可我妈走了我爸爸没人做饭,于是干脆地不种了,全部搬到东北。

那时候我家都回不去了,因为家里没人了,然而一切都来的很突然。后来有许多人说我为何会来东北买房结婚,其实正是因为我老婆是我弟弟介绍的。

有时候想想真的很奇怪,今天所做的这一切,居然都是曾经梦寐以求的,而这一切,也早都在我弟弟的计划里。他也兑现了曾经的诺言。我们家也成了村里第一户举家搬迁出那个山沟沟的家庭,确实后来让许多村里人都羡慕不已。

说到这,也就告一段落了。我性格内向,思维趋向于现实,比如我不知道该如何一夜暴富,所以我对超出思维能力范围外的生活甚至都不敢想象,因为我觉得这就是天方夜谭。我小时候被妈妈打,我就站着不动,因为我觉得我如果动了的话,可能会惹父母生气的,说白了,被妈妈打时站着不动的孩子,我认为多数是属于替别人考虑的孩子,他们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意为难别人。他们恪守常规,也不愿意越界出轨。但这样的孩子往往都十分压抑,他们将所有的不良的情绪都自己品尝,最后责备自己。

而我弟弟则完全相反,性格外向的他思维十分活跃,用我妈的话说眼珠子一转就是一个谎言,不但有时候哄的村里人团团转,长大后还哄的女孩子团团转。他们被父母打时不愿意承担痛苦,会想尽一切办法逃避惩罚,出牌也往往不按套路,多奔波也喜欢奔波。他们永远不安于现状,他们永远都有宏伟的目标,并且为之而努力,如果他们没有目标的话,他们就会颓废起来并不知所措。

所以我和我弟弟完全是两个性格的极端,如果把被妈妈打时站着不动的人比做一头温顺听话的牛时,那么被妈妈打时撒腿就跑的人完全可以比做一头马,热情豪爽无拘无束。所以,您看到这就应该很清晰地知道希望自己得从小孩子听话一些呢,还是活出自我才重要?我想显然是后者。

没错,我也希望是后者,因为这么多年过来,连我自己都dont like myself。

可即使如此,我依然活出了精彩的自我,至少我的人生没有大起大落,但也算一帆风顺,对我来说,这或许就是God安排最好的宿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妈妈   孩子   班里   村里   心思   小时候   弟弟   内心   性格   哥哥   姐姐   父母   事情   成绩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