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最阴险的人是谁?

最阴险的人是公孙胜,这个老道从一开始都造谣。忽悠晁盖吴用一帮人造反,忽悠宋江入伙,忽悠各大山头并入梁山!嘿嘿,结果把宋朝的各方潜在的造反势力融合到梁山了,他自己倒是不参与了。这家伙是不是间谍,混到梁山大哥级别的人物了,后面择的一干二净,最后让朝廷一下给清理啦[捂脸]




  

  没有最阴险,只有更阴险!

  看到不少作者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都说吴用最阴险。确实,智多星吴用阴过不少人。只是,那些被吴用阴过的人最终怎么样了呢?

  比如说,吴用阴晁盖。晁盖是因为吴用而死得吗?人家是被史文恭射死的。

  比如说吴用阴宋江。吴用越是阴宋江,宋江越是上位。宋江最后拍板决定招安投降朝廷,最后被朝廷所坑,吴用那也没跑了。

  比如说设计逼迫一些人上梁山。自古以来,臣子进谏,君王纳谏。吴用的建议再混蛋,再阴险,那也要宋江采纳才对。

  因此,无论怎么说,吴用的阴险那都排不过宋江。宋江才是梁山好汉中最阴险的人。

  只是,水浒中只有梁山吗?不对啊。梁山好汉包括宋江,那都被人家玩得团团转。

  宋江刚带着大部队投降朝廷,朝廷就派他们去征伐辽国。这明摆着是借刀杀人。在大败辽国之后,宋江又被迫带着梁山好汉去讨伐同样出身的义军田庆、王虎,最后更是与素有美名的江南方腊大战,最终,方腊被灭,梁山好汉也有三分之二阵亡。

  宋江他们难道不知道那些朝廷高官是在阴他们?他们知道!

  可是,既然已经招安了,做了朝廷的人,那就必须听从朝廷的调度。诸如辽国,田庆、王虎、方腊,那也确实是朝廷的敌人。宋江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平定。

  只是,倒霉的事情都让宋江他们做了,最后领功受赏的时候宋江他们都残了。

  偏偏宋江他们都残了,朝廷高层依然还是不能放过宋江。他们还是要想方设法把以宋江为首的梁山众位头领以各种名义一一干掉。最后,除了几个会吹拉弹唱的技术工人(诸如铁叫子乐和,神医皇甫等等),几乎所有继续留在朝廷为官的梁山出身将领全部被杀了。

  因此种种,宋江再阴险,那也不如朝廷阴险。

  当时的朝廷由哪些人组成?

  头一个就是道君皇帝宋徽宗,其次是太师蔡京,再次是太尉高俅。

  在水浒传中,这三个人才是水浒世界最阴险的人。三人之中,又以蔡京为最。别看宋徽宗是皇帝,其实都被蔡京玩得团团转。蔡京虽然极少登场,但是,水浒中的重要事件,几乎处处都有他!




高俅最恶心最阴险的卑鄙小人!

——整个书里面的人,只要他一出现我就恨不得杀了他!

残害忠良,狗仗人势,阴险奸诈无恶不作!可见一个皇帝多么浑晕无道,身边留的不是智才双全,品德兼优的忠良。而是一个踢球的混混……

由此可见,国将不国,民不聊生不乱才怪!

更可气的是结尾怎么没让高俅亡?




水浒中最阴险的人,其实作者早就告知了,

第一,挑唆林冲杀王伦。

第二,设下计谋杀晁盖。

第三,逼别人上梁山,

这个阴险人物非吴用莫属了。




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分析方向皆有不同,所以答案也就不尽相同。有人说是一心招安、害得梁山十不存二三的宋江狠毒;有人说暴虐嗜杀、令人发指的李逵残忍……不过在我看来,这些人虽然算不得好,但在我心中那位面前,多少还有些不够看。可笑的是这个人还是金圣叹口中的九位“上上人物”之一,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智多星”吴用。


穷酸教书匠,冒充诸葛亮

吴用本是乡间一个教书先生,不过初次登场倒是以“武”登台,用一根铁链拦开了争斗中的刘唐与雷横,作者有意如此安排,或许是想突出这位的文武双全吧。

看那人时,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

不过这教书匠倒是高估了自己,两个大汉谁也不扯他,执意相斗,直到晁盖赶到才“熄了火”。书生和晁盖是旧相识,又有些小聪明,看出事情有些古怪,于是跟着晁盖回了家,一打听便得知了“生辰纲”一事,也是从此时起,一个乡村穷酸秀才摇身一变,成了“羽扇纶巾”的“诸葛孔明”。但是,摇扇子的未必都是诸葛亮,从他后来的“运筹帷幄”我们就看得出来,“书生误国”在他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下面,就和大家简单聊聊吴用的败笔与阴险人生。


漏洞百出生辰纲,挑拨离间梁山泊

知道了生辰纲的路线、押送队伍的大致人员框架后,吴用便开始“运筹帷幄”,最后确实“决胜千里”,不过歪打正着的成分太大了。

之所以要“智取生辰纲”,真的是因为杨志武功盖世,七个人都斗不过他吗?根本不存在,有公孙一清在,武功什么的都是浮云。晁盖、吴用等人之所以要大费周章,根本目的是想在做此大案后依旧保持良民的身份生活,而不是落草为寇。但是他们犯了至少三个致命错误,以致不得不抛家舍业,赶赴梁山。而这些都要归结到吴用的思虑不周。

第一,没有进行有效的乔装改扮。

杨志赶来看时,只见松林里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儿,七个人脱得赤条条的在那里乘凉,一个鬓边老大一搭朱砂记,拿着一条朴刀……

刘唐最显眼的朱砂记都没有半点遮拦,其他人脱得赤条条想必也没有特意改装。如果我没记错,阮氏三雄中好像谁还有花秀,而晁盖在他们当地更是名声不小的人物,好多人都认得。他们在截取生辰纲之后并没有将押送队伍赶尽杀绝,所以只要有人提供线索,晁盖暴露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大。


第二,事后全无遮掩

抢完生辰纲这段时间其实才是最关键的,因为官府势必会对此事采取一系列措施。但是作为谋划者的吴用并没有任何妥善的善后安排,甚至可以说非常愚蠢地犯了至少三个错误。

首先,七个人目标太大,应该在截取生辰纲之后暂时分开,分头赶回晁盖宅院或其他藏身之处;其次,分赃过早,使得官府在严查时就发现了暴发户白胜;最后,七人在截取生辰纲之后并没有低调做事,而是直接住进了黄泥岗附近的客栈,而何清就是在这时认出了晁盖,使得后来何涛很快锁定了晁盖。

第三,实施过程变数过大

最后我们回到计策执行本身,无论是假扮成客商还是白胜卖酒,整个过程并不严谨,毕竟喝与不喝完全在杨志的一念之间,如果杨志不是和同行人员关系太僵,如果他们自带了酒水,那么吴用的这一锦囊妙计很大可能会“胎死腹中”。

可以说关于“智取生辰纲”的整体谋划水平相当低,漏洞甚至多得一时半刻都想不全,最后能成功完全要归功于“剧情杀”。

“东窗事发”后,晁盖一行人投奔了梁山泊,“白衣秀士”王伦没有容人之量,所以对晁盖一行是拒绝的,这时吴用阴狠毒辣的一面派上了用场。

首先必须说明,王伦确实嫉贤妒能、不容人,但他是梁山的大寨主,本就有做主的权力,留与不留都没什么对错,起码罪不至死。

那么如果晁盖等人想要留在梁山,就只能将有点无辜的王伦除掉,其实在林冲两不相帮的情况下,晁盖等人如果突然发难,王伦必死无疑。但吴用不想这一行人背负夺人山寨之名,于是给林冲拱火,句句劝慰,句句撺掇,以致最终林冲被利用,火并王伦,晁盖和吴用等人得以坐享其成。


《水浒》中夺人山寨的事并不算少,王伦名声又不怎么样,所以即便晁盖等人杀了他,江湖上也未必有太多非议。但林冲“弑主”,骂声可能反倒会多些。但吴用不管这些,他要的就是自己一行不沾身还能吃现成的,而元老林冲因为杀了王伦,此后也只能跟着自己这个团体混,因为除了旧相识怕谁也不敢和林冲走的太近。

借刀杀人还收获“死忠”一枚,这就是吴用的算计。

机关算尽太聪明,铤而走险撞大运

其次来说关于江州救宋江的一系列谋划。在宋江被下狱后,吴用想到的是冒充蔡京给蔡九写信,让儿子将宋江押赴东京,梁山趁机在半路截取。这条计策虽然从水准上说只能算中规中矩,但是非常实用。同时为了万无一失,吴用还派人将天下无双的模仿高手萧让和雕刻专家金大坚请上了山。

使人赚了他老小上山,骗其二人入伙,当萧让、金大坚的老小说道:“你两个出门之后,只见这一行人将着轿子来,说家长只在城外客店里,中了暑风,快叫取老小来看救。出得城时,不容我们下轿,直抬到这里。”

救宋江是为了义气,但是为了自己的义气把人家清白好汉骗上山,还是掳人家眷相逼迫,这是不是有点缺德?都说出来混的祸不及妻儿,吴用却反其道而行之,专朝家眷下手。梁山很多好汉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不得不落草,比如徐宁,呃……或者说徐宁更惨一点,因为除了家眷被劫上山,吴用还让汤隆穿着徐宁的盔甲四处作案,栽赃嫁祸,夺笋。

说回到营救宋江,原本到这里,整个计划天衣无缝,但是吴用偏偏画蛇添足,在信件上刻了“翰林蔡京”四个字。如果这是公文,无可厚非,但是父子之间的家书,哪个爹会这样署名?等他反应过来,那边早被黄炳文识破,戴宗都被抓进去吃牢饭了。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因为此前作损遭报应了,只不过报应落到“无辜”的宋江身上了。


事已至此,只能强攻,但是作为整个计划的谋划者,吴用在军事上的不足暴露了。作为军师,需知天时、地利、人和,可是在晁盖等人抢出宋江撤退时却生生被大江拦住去路,眼看追兵将近,晁盖、花荣等人手足无措。毫无疑问,这是吴用谋划上的严重失误,江州乃是大城,并非穷乡僻壤,以梁山的手段想搞到一张详细的地形图可谓手到擒来,然而吴用却连撤退路线都没有安排明白,这样的军师别说诸葛亮,怕是连郭图那样的二五子都不如。

当然了,吉人自有天相,揭阳岭上的诸好汉如同神兵天降,救下了突围而出的梁山好汉,成功解救了宋江。但是这怎么看都是“撞大运”,可以说整个计划开始是差点害死宋江,后面更是险些把晁盖、宋江两个老大全送走。从这个角度说,吴用能成为梁山大军的军师,多少有些“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不择手段赚人,阴损毒辣栽赃

关于吴用设计赚人上山,刚才已经提到过徐宁、金大坚、萧让。这三位虽然憋屈,但还算幸运,起码毫发无伤,但是有二人在吴用的算计下一个差点身死,一个名誉尽毁,他们就是武艺天下无双的玉麒麟卢俊义和人品端正、义薄云天的美髯公朱仝。

卢俊义本是北京大名府的有钱员外,只因棍棒无双无对而被宋江觊觎,于是吴用的谋划开始了。


先是假扮算命先生把卢俊义忽悠瘸,又在其家中留下卢俊义入伙梁山的藏头诗,行栽赃嫁祸之事。卢俊义在吴用的诱导下走上“梁山之路”,不幸被擒。但他清清白白一个好汉怎么可能毫无缘由落草为寇。而在宋江等人送卢俊义下山时,吴用并没有告诉卢俊义藏头诗的事,于是在返回北京后,卢俊义被包藏祸心的李固与贾氏以此事为由害入大牢。

之后卢俊义受尽苦楚,几乎丧命,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除了李固与贾氏,“功劳”最大的就是吴用。


相对于卢俊义,朱仝更加无辜。论人品,朱仝几乎可以算作一个“无缺”的存在。对宋江、晁盖、吴用等人皆有救命大恩,为了老搭档雷横宁可自己吃官司被发配。

好在刺配到沧州,知府对朱仝非常器重,知府家的小衙内更是对朱仝的大胡子情有独钟,抱着朱仝便不肯撒手。出于信任,知府将儿子交给朱仝照料,可以说朱仝被刺配还能有此待遇算得上“好人有好报”。

但是有一句话,叫做“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宋江又开始想“兄弟”了,作为一丘之貉的吴用自然开启“天机模式”,与雷横、李逵下山,骗了朱仝,偷了小衙内,李逵更是将小衙内劈成两半。诚然这是李逵残忍,但若非吴用吩咐,李逵何必如此?而另一面,宋江和晁盖也按照吴用的部署将朱仝家眷“接”上了山。可怜朱仝被逼得无路可走,只能上山落草。

却说沧州知府至晚不见朱仝抱小衙内回来,差人四散去寻了半夜。次日,有人见杀死在林子里,报与知府知道。府尹听了大怒,亲自到林子里看了,痛哭不已,备办棺木烧化。次日升厅,便行移公文,诸处缉捕,捉拿朱仝正身。郓城县已自申报朱仝妻子挈家在逃,不知去向。行开各州县,出给赏钱捕获,不在话下。

就这样,朱仝背负了不该他背负的,承受了不该他承受的,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对朱仝来说,名誉尽毁怕是比赔上性命也轻不到哪去。归根结底,吴用的策略就是栽赃朱仝,断其退路,其阴损可见一斑。


有心投敌不忠,瞒上行事不义

提到吴用不忠,很多朋友都会想到在梁山兵伐大辽时,面对辽国的劝降,吴用颇觉得有理,也向宋江明言,知道哥哥不肯背宋,所以只能与敌交战。其实就吴用的内心而言,他是倾向于降辽的。

诚然宋室昏庸,但揭竿而起也好,接受招安也罢,这都是内部战争,吴用有心降辽,这是叛国,由此可见,吴用其人毫无廉耻之心,不知忠义为何物。


其实早在朝廷第一次派人去梁山招安时,吴用就曾暴露过他的不忠。首先我们必须肯定一点,就当时的形势来说确实不是招安的好时机,朝廷压根没看得起梁山,自然不会重视,吴用的想法是先打几场硬仗,让朝廷知道梁山的实力。这种想法没错,甚至可以说高瞻远瞩,没有被“愿望达成”而蒙蔽了双眼。

但是吴用的做法不可取,他是瞒着宋江搞“串联”,如果放在现代或许没什么,但是在《水浒》的背景下,这种有些能力又并非绝对忠心的属下是非常危险的。他如此作为,置不知情的宋江于何地?

客观讲,吴用没做出什么对宋江和梁山不忠的事,但从他的行为可以看出,吴用绝非什么耿耿忠心之人。



总而言之,论阴险,个人认为吴用足以冠绝《水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忠良   李逵   阴险   水浒   梁山   机关算尽太聪明   衙内   家眷   知府   老小   生辰   军师   朝廷   好汉   确实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