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最好不要频繁去已婚儿子的家,也不要给儿子买东西,你怎么看?

兰姐,55岁,退休金4500,心疼独生儿子每日早出晚归,天天往儿子家跑,出钱又出力,最后儿子的一张年卡,让她明白了婆媳相处之道。。。。。。


兰姐是一位退休的护士长,从小就一直是班干部,这也造就了爱管人爱管事儿的脾气和性格。

最后,她不仅管自己家,还管起了儿子家。引得儿子儿媳十分不满。

而她的老公一辈子甩手掌柜,对儿子家里的事情不闻不问,啥也不管,最后成了儿媳口中的好公公。


兰姐卫校毕业,就到市中心医院里做了一名护士。


当护士的兰姐,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凡事追求完美。后来由于工作表现出色,提成了护士长。



身为护士长的兰姐,在医院里也是出了名的工作认真负责,深受领导们的器重。


兰姐的丈夫和兰姐的性格不同,是个闷葫芦。他和兰姐在一个医院上班,是一名外科大夫,平日里不善言辞,却是公认的老好人。


平日里,兰姐和丈夫在家,不用说,妻管严,兰姐说的算。


丈夫也是什么事儿听兰姐的,兰姐让丈夫去街上买桃,丈夫不敢买柿子回来。家里大大小小、上上下下的事情,也全是兰姐在操心。



管人管惯了的兰姐,在医院里,管着一帮的小护士,在家里管着老头和儿子以及全家的生活起居。


有人问兰姐,白天在医院里就是天天操心,回到家里还是啥事儿都得靠她操心,累不累?


要我说,兰姐累啥,能者多劳,天生就是这样的人。而丈夫呢,乐得清闲。



要说起来兰姐,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从小父母双亡,自小跟着奶奶长大,那时候奶奶家里也穷,兰姐的衣服向来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从小这样的生活条件,也造就了兰姐自小也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虽说跟丈夫结婚后,丈夫家庭条件不错,而且他们夫妻二人都在医院工作,收入也都不错,兰姐还是生活上十分节俭。毕竟是从小苦惯了。


兰姐和丈夫结婚的第二年,兰姐怀孕了,可是在一个多月的时候见红了,最后这个孩子没能保住。


守着医院的她,咨询了好多同事,又喝了不少苦药水,几个月后,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

有了上次的经验和教训,兰姐十分小心,每天在家卧床保胎,到满三个月的时候才敢下床,可以说从知道怀孕开始,到生产就没在上过班。


不仅如此,十月怀胎期间,兰姐还做了一个阑尾炎的小手术。


最后快生产的时候,孩子一直胎位不正,最后生孩子的时候,兰姐可是遭了大罪了。


不过都还好,一切都过去了,总算是平平安安把孩子生了下来,八斤二两的大胖小子,兰姐和丈夫别提有多高兴了。


可想而知,兰姐对这个宝贝儿子有多紧张。真的就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但是兰姐疼爱儿子,却不溺爱,对儿子要求也是十分严格。


这样也造就了儿子在家里也是一点儿也不怕爸爸,却十分害怕妈妈。


在教育孩子上,兰姐又拿出了她那一丝不苟的性格来。

从小让儿子去学唱歌、朗诵,教育儿子待人接物上要有礼貌,同时在学习上也是对儿子要求严格。


尤其是在儿子小学期间,兰姐要求各科成绩不能低于95分。如果考不到95,回来就要罚站。


一次,兰姐的儿子没考好,只考了89分。儿子回家没敢和妈妈说,但是又要家长签字怎么办?儿子自己学着妈妈的笔体在卷子上签了妈妈的名字。


后来,这个签字还是被火眼金睛的老师发现了,老师把兰姐叫到了学校。兰姐气得不行,回家把儿子狠狠地揍了一顿。


自打这以后,儿子对妈妈更是害怕了。


兰姐的控制欲和爱管事在儿子身上从未消退。儿子大学毕业,兰姐一直想让儿子长大当个公务员,旱涝保收,稳定且体面


谁知儿子根本懒得去考,最后毕业了到了一个国企上市公司去工作。


儿子本就吸取了兰姐的好基因,长得十分帅气,又自小在母亲严苛的教育下,自然也是十分优秀。


儿子的工作,没按自己的意愿,在婚姻上,兰姐也一定要让儿子按照自己的要求。


开始,儿子在单位谈了一个同龄的女孩,可是兰姐嫌女孩家是外地的,父母都没有稳定工作,怎么也不同意,后来还是硬生生的把二人拆散了。


最后,在兰姐的撮合下,儿子和一个家是本市的女老师结婚了。


这下子可是合了兰姐的心意。兰姐一直十分喜欢老师这个职业。稳定,不用坐班,还有一个寒假和暑假。


看好儿子平日里工作忙,早出晚归,正好儿媳是老师,不太忙,可以好好照顾儿子。正好合了兰姐的如意算盘。


尽管如此,二人结婚后,兰姐还是对这小两口的生活十分不放心。这时,兰姐又拿出了她那爱操心,爱管事的性格来。


他专门配了一把儿子家的钥匙,想着儿子虽然结婚了,在自己的眼里也就是长不大的孩子,还得靠自己的辛苦照料。


尽管自己家和儿子家坐公交还得三站路呢,兰姐也不怕辛苦,每天拿着老年卡,奔走于菜场、自己家、儿子家三点一线。


怕他们吃不好营养不够,她就隔三差五拎着蔬菜、水果、排骨、鱼等到他们家里,把儿子家的冰箱塞得满满的。


担心他们小两口只知道睡懒觉而没时间弄早餐,兰姐就一大早,拎着买好的早餐,送到儿子家里来。


有时候儿子早晨想多睡会儿,却被老妈一大早的各种叮叮咣咣吵醒。


工作日期间还好,可是到了周末,兰姐照样是早早地就把早餐和各种吃的送来了。儿子和儿媳好不容易盼到的懒觉,一下子泡汤了。


说起来,儿子是苦不堪言,可是,儿子还好,慢慢地儿媳就对这个太勤快的婆婆有点儿意见了。


除了儿子家的吃饭,小两口的生活兰姐也想插手。


平日里,小两口上班去,兰姐也不走,就在他们屋子里替他们收拾打扫屋子。


只干活还好,兰姐干活有时候还要嘟囔,嘟囔儿媳不爱干活,出去收拾的怪齐整,家里乱的像猪窝。


除了生活,一辈子节俭惯了的兰姐,对儿子儿媳的做派也是十分的看不惯。


看不惯儿媳好好的衣服,没怎么穿说不要就不要了。


看不惯好好的饭菜,说倒了就倒了。


看不惯家里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花那么多冤枉钱!


不仅如此,儿子屋里有些陈设摆设,兰姐也要干涉。


家里的餐桌本来是横着摆的,兰姐非说横着摆有些碍事,过路不方便,让竖着摆。


家里的挂钟,本来横着放,从各个角落能看见,兰姐非要说违背挂钟的设计,竖着放更美观。


儿媳喜欢卡通,卧室里的台灯买的卡通造型。兰姐看见了,对人嘟囔,都三十多岁了,还像小孩儿一样,屋里摆一堆小孩儿的东西。


总之,有看不惯,就会在话里话外表露出来;儿子家里很多东西,她都试图去干涉。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要说兰姐,吃过饭就走也就算了,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小夫妻二人。可是不是,兰姐稀罕她的宝贝儿子啊。看见儿子就喜笑颜开,吧啦吧啦和儿子聊个不停。


儿子去哪,她跟到哪。儿子去上厕所,她守在门口,儿子洗澡,她说进去就进去了。


儿媳在旁边感觉这个家自己更像是外人,多余的人,在一旁直翻白眼。


开始儿媳不做声,兰姐说啥就是啥了。可是时间长了,儿媳也有些不满了。这是我的家,我想怎么弄就怎么弄,这个婆婆也太爱管事儿了吧。


儿媳开始对儿子说,你老妈太爱管事儿了。仿佛这个家的女主人不是我是她。


儿子又何尝不知道自己老妈的性格呢?可是夹在媳妇和老妈之间,他也是左右为难。


一天趁媳妇不在家,儿子推心置腹地和老妈谈了谈。


儿子说:妈,我知道您一直喜欢打羽毛球,我给您买了一副好球拍,又在咱附近体育馆办了张打球的年卡,您以后没事儿多去打打球,多照顾照顾自己的身体。我们小两口的生活我们自己会打理。


响鼓不用重锤敲。儿子一席话,兰姐瞬间明白了用意。小两口是嫌自己管的太多、管的太宽了。


兰姐说:我一个月4500的退休金,3000块钱都花在了你们小两口身上,我图个啥啊?


这样也好,我钱也省了,劲也省了,以后我就天天去打球。


写在最后:

老人最好不去已婚儿子的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都说母亲这个角色是一场修行。从对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成人以后的全身心的退出。


这个世界上,向来没有苦劳。有时候自以为的全情投入,不一定能换来想要的理解和共情。


儿子既已成家立业,你就已经把他交给了另外一个女人,最好不要频繁去儿子家,打扰他们的生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老人介入进去,晚辈不自在,老人也容易自己因为看不惯而自己生气。与其这样,不如放手。


都说婆媳关系,远香近臭,不是没有它的道理。适当的保持些距离,会让彼此看起来更美。


平日里各过各的,逢年过节、欢聚一堂,这样的天伦之乐,何乐而不为呢?


我是穗雪,十几年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用心创造内容,每天分享更多不一样的人和事儿!

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穗雪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李峰今年43岁,刚为二胎办了满月宴,本希望让父母留下来帮忙照顾孩子,可二老却说“这是你的家,我们的家在乡下,如果你们放心的话,我们可以把孩子带回去。”

李峰的妻子却不愿意,说“孩子还那么小,怎么能离开父母呢?再说,我怎么放心把孩子让你们带回去?”

两老人反问“那你说该怎么办?我们留下,你不是嫌弃我们脏、不讲卫生,就是嫌弃我们这里做不好,哪里做不好,我们还有留下的必要吗?”

老人还说“我们知道儿子成家了,在这个家里,父母只能睡客房,甚至连进门的锁匙都没有,我们无话可说,可我们不想再看你们的脸色了,别想把我们当免费保姆却又看不起我们,我们不吃这一套。”

原来,李峰大学毕业后就应聘到深圳华为集团,成为该集团的一名技术员。

说实话,在这样的大集团上班,竞争非常激烈,李峰的压力非常大,而对于他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他并没有多大的优势,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提升自己的技术含量。

想要拼出一条生存之路,他只能下大功夫、全身心去搞技术,都说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公司里有了一席之地。

同时,通过他自己的努力,用了将近6年的时间,终于在深圳买了一套二手房。

记得他的父母听到自己的儿子在大城市买了房子后,并没有想象中的开心,而是叹气着说“都怪我们没有本事,一点忙也帮不上。”

其实,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来说,李峰可以算得上是一名比较出色的男生,他靠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在深圳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大都市中,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窝,再也不用被房东赶来赶去。

而这时候的李峰,在父母眼里已经是大龄青年了,可还没有对象,这让父母非常着急,经常打电话催婚。

其实,李峰心里同样着急,但是,他知道以自己的条件,可选择的余地并不多,他已经被分手两次了,原因只有一个:李峰除了自身能力之外,家里不但没有任何的助力,反而还是累赘。

因为,李峰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他参加工作的这几年,那工资都要一式三分,一分寄给父母,一分自己还贷款,还要出一分给最小的妹妹读大学。

这些年,他也认真地谈了两个女朋友,但是,当对方听到他有这么重的家庭负担后,都提出了分手。

两个前女友都说过类似的话,她们说“我结婚,哪怕不是去享福,但也不是去济贫的。”

对于这样的现状,李峰也很无奈,他唯一能做的除了拼尽全力之外,就只有比别人更加节约。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以方便面为主食,唯一的营养就是父母从老家寄过来的那一箱鸡蛋。

都说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李峰的情况正是如此,在他妹妹大学毕业后,他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父母也来信说不用他寄钱了,因为,读研究生的弟弟也毕业了,可以帮忙分担了。

父母还叮嘱他说,他首要的任务就是找对象,让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找对象上,家里的事就不用他操心了。

后来,李峰在朋友的介绍下,与一名其他省份的姑娘谈对象,这姑娘就是李峰的妻子。

其实,真正说起来,李峰的条件比很多普通打工的同胞要好很多,他不但有技术有头脑,关键是还肯下功夫。

说实话,有几个人能像他那样,靠自己个人的能力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安家乐业。

而李峰和相亲对象拍拖半年后,两人就在双方父母的见证下,结为一家人。

第二年,李峰升级了,成为一名爸爸,正是在这个时候,李峰的妻子和父母第一次发生了矛盾,而且还是不可调解的矛盾。

原来,在李峰妻子快到预产期时,他的父母从老家赶过来,还带了两大袋土特产和8只自己养的土鸡。

父母说自己没什么可给儿媳的,如今儿媳就快要坐月子了,就把家里养的鸡攒下一大筐鸡蛋都带过来,说是要给儿媳补身体。

而那两袋蛇皮袋装得有红署,还有小白菜干和豆角干、苦瓜干、黄瓜干等等,都是地里种的蔬菜干。

父母说儿子在外面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自己能帮一点是一点,而且,自己种的东西吃着更放心。

看着自己父母从大老远带那么多东西过来,李峰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他知道父母很不容易,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儿女们。

对于公公婆婆的到来,儿媳刚开始还是挺高兴的,毕竟,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公公婆婆对她的态度非常热情,虽然彼此之间语言不通,但是,看表面就知道公公婆婆对自己还是比较客气的。

可是,不到两天,儿媳就受不了公公婆婆那不讲卫生的样子,比如公公婆婆不但没有洗手的习惯,而且,每次吃完饭还喜欢把脚伸到沙发上,这一幕让她觉得很恶心。

而且,婆婆还三四天都不洗头,感觉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都说看一个人不顺眼时,她连呼吸都是错的,儿媳看公公婆婆正是这样的心态,刚见面时的好感已经荡然全无了,甚至还扬言要把公公婆婆带来的7只鸡(已经吃掉一只了)扔出去。

公公婆婆也看出了儿媳不喜欢自己,但他们还是假装不知道,厚着脸皮留下来,原因是他们想等儿媳生产后,自己见过小孙孙再回去。

一边是快要临产的妻子,一边是从千里迢迢之外的老家过来,想要看望孙子的父母,李峰第一次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父母也看出了儿子的为难,同时,两老人也担心儿媳总是生气,这么大的肚子,万一气出病来就麻烦,就向儿子提出,让儿子给自己找旅馆住。

无奈之下,李峰只能把父母安排住到旅馆,其实,李峰知道,父母原本打算留下来帮忙照顾孩子的,但是,看如今的情形,不用说穿,妻子有她自己的打算。

而两个老人在医院里看过孙子后,还给儿媳熬好了鸡汤,留下一个红包,带着对儿子和孙子的不舍,坐上了回老家的火车。

李峰把父母送上火车后,看着火车的尾巴,不知不觉泪流满面,他觉得自己愧对父母,还记得父亲临上车时对他说“你有自己的家了,以后如果想我们老两口就回来看看,至于你这,如果没其他原因,我们是不会再来了。”

果然,父母说到做到,这十多年来 ,父母再也没来过,每次让父母过来住几天,父母都会找各种借口拒绝。

特别是母亲,她常说“儿子在外面有家了,就等于和父母分家了,而儿子的家有了女主人,父母也只是个外人,哪能经常去儿子家,没得招人嫌弃。”

他的父亲也常说“少见面好,少见面就不会有矛盾,还能当个亲戚走动,要是我们两个老家伙常去儿子家,惹恼了儿媳,到时可能连亲戚都做不成了。”

父母的话让李峰感到一阵悲伤,但现实确实如此,父母过来,本身是一件开心的事,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自己和父母之间似乎少了些东西。

特别是自己长大后,父母在自己面前似乎也变得小心翼翼的样子,有时候明明想反驳自己的,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仿佛是害怕惹自己生气一样。

而他从父母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讲真,心里五味杂陈。

本来,他以为自己和父母之间就维持着这样不远不近的关系也不错,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到了这个岁数,居然还老来得子。

妻子就建议让他的父母过来帮忙照顾,毕竟,妻子说家里的开支重,如果单靠他一个人上班的话,压力更大,再说,家里又多了一个孩子,哪怕是为了孩子,也得多挣钱。

其实,李峰知道,妻子心理很不平衡,一直觉得父母偏心弟弟,而对他们不管不问。

妻子不知道的是,他的小弟弟只比他小四岁,初中没读完就跟着父亲做事,而他读大学时,弟弟还给他交过生活费。

为了这一点,他觉得自己都不应该再去和弟弟计较,再说,这些年,还是弟弟在父母身边,父母有个头痛脑热的,都是弟弟在照顾,而他,能做的只有背着妻子给父母寄点生活费。

不过,对于妻子的建议,确实需要父母帮一把,毕竟,自己三年前才换了新房,如果靠他一个人支撑的话,的确够呛。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向好脾气、好说话的父母居然会拒绝,而且还拒绝得那么干脆,他满心以为父母会借此机会留下来,毕竟,从侧面来说,这也算是给父母和妻子之间一个和好的台阶。

事实却是他的一厢情愿,父母第一次从老家过来,就在这个家里受了那么多的委屈后,对这个家已经失望了,甚至可以说是对他这个儿子不抱希望了。

不过,说实话,他们既不放心也不舍得把儿子让父母带回老家,无奈之下,李峰只能把妻子和父母请到一起,一家人真正地做一次全面的交流,甚至可以说是约法三章。

其实,父母哪舍得上儿子为难,他们只是想要儿媳的一个表态,他们不怕累,也不怕吃苦,就是不想看儿媳的脸色。

而有了儿媳的表态后,他们才放心地留下来,但两个老人还是住到了客房,两个老人说在这个家里,自己本来就住不了多长时间,等孩子上幼儿园了,自己就可以回老家了。

因为,那时候儿子的老丈人正好到退休年龄,两个老人知道,到时候儿媳也用不上自己了,自己也可以功成身退了。

当然,哪怕这是儿媳心里的打算,她也不会明着说出来,只是,大家心照不宣。

y果然,李峰的小儿子上幼儿园后,妻子就把老丈人接过来,说老丈人自己在家太孤单了,如今既然退休,刚好可以出来走走。

李峰的父母什么都明白,两个老人二话没说,简单地收拾好行李后,就狠狠地抱了抱孙子,含着泪水坐上了回老家的火车。

临上火车时,父母交代儿子说,希望他有时间就多抱孩子回家看看。

如果说这个城市有什么是两个老人无法割舍的,那就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子,可他们也知道,哪怕自己再不舍,终究会有分开的一天,只是这一天提前了而已。

以上就是一对朴实的农村老人在儿子成家以后,从儿子和儿媳的态度中感受到:在儿子不再需要自己的那一刻,儿子和父母之间,似乎已经不是一家人了。

儿子的家如果儿媳不点头的话,自己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去看望孙子,还要被儿媳问“什么时候回去”?

都说养儿防老,可事实上,很多老人在儿子家过得并不理直气壮,他们在儿子家没有归属感,更没有一种称之为“家”的感觉。

特别是那些接儿子从老家接出来照顾孩子的老人,在他们还有价值时,也许日子不会太难过,可当他们不需要老人时,老人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就是文中的老人一样,在儿子儿媳需要他们帮忙照顾孩子时,他们身上那些以前不能忍受的习惯,似乎也不是那么无法忍受。

他们在同一个屋檐下相家无事地生活了三年多,可是,当儿子儿媳不需要他们时,他们身上的一切都会被放大,甚至成为儿媳眼中那个令人讨厌的“糟老头、糟老太”。

而两位老人可能是看清了整个事情的真相,也或许是他们本身就活得通透,既不想让儿子为难,也不想让自己过得那么憋屈,所以,他们退出儿子的家庭,成全儿子儿媳,也成全了自己。

他们这样做,既让儿子保留了体面,也让彼此之间的关系还能维持正常来往,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发生争执的话,最终会受到伤害的,只有自己和儿子的亲子关系。

可事实上,并不是每个老人都能具有这样的智慧,生活中,很多老人都喜欢和儿媳争输赢,争自己在儿子心里的地位。

其实,在儿子决定和另一个女人组成家庭的那一刻开始,儿子已经是别人的丈夫了,做父母的只能退居二线,在儿子需要时,自己还有能力的话就搭把手。

父母能做的就是不打扰,当然,父母对子女的牵挂不会因为子女成家就变少,甚至还会因子女不在身边而变得更加想念。

只是,不得不承认,子女的重心已经不是父母了,而是他们各自的小家庭。

不过,不管世事如何变迁,都希望每个人都能善待父母,不要让父母寒心,我们的势利可以对向任何人,但是,不要对着父母。

父母是我们无论怎样报答都无法报答万分之一的人,他们才是我们心中的佛!




父母的家永远是儿子的家,儿子的家不一定是父母的家,这句话说得好像有点残忍,但其实回头想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咱们做父母的,把儿子养大成人,娶妻生子,实则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只要远远的默默的关注着儿子,只要他安好,就是父母最大的心愿。

真的没有必要时不时地去掺合儿子小家庭的事儿。

我回答类似的问题,从来没有说标榜我自己有多么伟大,我只是根据我亲身体验,来实话实说。

我跟儿子家住在一个小区,1栋楼里,一个楼栋进来不同的单元,不同的楼层而已。即使住得这么近,我也从来不会不请自到地随便进出儿子的家里。

这种跟儿子家的一碗汤的距离,让我自己觉得真的是刚刚好。因为,儿子想来看看父母只要几分钟的路程,没有舟车劳顿的辛苦。

其实,无论是一碗汤的距离,还是相隔千山万水,相处起来都是一样的,都是靠咱们老人的情商,智商来处理跟孩子们之间的相处方式的。

像我家就是这样的,平时我是从来不会管儿子家的大事小情的。但是该我出的钱我是一定会出的,因为孙子是外婆带着,咱做奶奶的不出力是必须要出钱的,既不出钱又不出力,不是我的风格,我对于儿子的小家除了出钱之外其他啥也不管。

每个周末儿子一家三口会来我家聚餐一次,其实说白了是把孙子领给我亲热亲热,稀罕稀罕而已。

我都是挑儿媳妇喜欢吃的海鲜,什么鱼,虾,蟹和儿子孙子愿意吃的饭菜做满满的一桌子。然后饭后看着小孙子拎着大一包小一包的水果,高高兴兴地往家走,我就觉得非常的开心幸福和满足。

只要儿子过得好,是所有老人的最大的心愿。

儿子大了,成家了,交给另外一个女人去管理了。无论吃穿用行,都不用咱们老人操心了,所以也没有必要给儿子买什么东西了。

我都是遇到过年过节,给孩子们发发红包的。不要跟儿子之间的关系搞得太过于亲密,那样会让儿媳妇有意见的。儿子结婚成家了就大胆放手的交出去就好了,咱们就过好咱们自己的日子多好啊。

就好好地保重咱们自己的身体。该吃吃该喝喝,啥事不往心里搁。余生不长,要好好爱自己,不要去打扰孩子们的生活。免得惹人烦还徒增自己内心的烦恼,真的没有必要。

与其老惦记着孩子的生活,还不如趁着自己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找点事儿干,多挣点儿钱,有钱就有生存的底气。

我想说,无论跟儿女还是跟任何人的关系,都是靠钱去维持的。别说我物质,想一想一定是这么个道理。

反正,我是啥事儿不管的,我就管好我自己,只要咱们自己身体好,把自己管理好,不给儿子添麻烦就是爱儿子了。

我曾经有一次为孙子在吃饭的事情上跟儿媳妇闹得不愉快,儿子跟我聊过一次,说这头儿是媳妇那头儿是妈妈,两个女人都是他最爱的人,他也没有能力去协调我们俩之间的关系。觉得真的很为难。

真的,在那一瞬间我懂了,为了我的儿子不左右为难,从此我家再也没有所谓的婆媳之间的矛盾了。

在一个家庭里总有人要做出让步的,看似委屈了自己,实则是爱了儿子,家和万事兴。

写到最后,老人最好不要频繁地去已婚儿子的家,也不要给儿子买东西,我认为是明智的选择。不知道各位友友们有没有不同的观点,一起在评论区里唠唠呗!




我和老伴已经多年没去儿子家居住啦,尽管有时偶尔去一次,也是当天返回,有时弄得儿子媳妇都不好意思,但我还是我行我素……

儿子家在成都高新区,与我相距50公里,房子首付是我交的,3室1厅,122㎡。买房时很天真,准备将来把老巢卖了去他那儿养老!心里想,到时房子不够住,就弄个小的挨着住,颐养天年,岂不妙哉!那知后来的事……

孙子出生时,我和老伴正上班,亲家母虽有些不情愿(特别喜欢跳广场舞,打小麻将),但还是去了!带到两岁半,坚决“辞职”不干啦,我俩刚退休,于是儿子媳妇开车回家,笑脸把我俩接了去……

去了才知道“遭啦”……

①一家四口吃喝拉撒(给孙子买奶粉除外)全由我承担,因为我和老伴两人每月有4000多元退休工资(现在涨到6000多啦),媳妇主管夫妻财政,她不主动给,我能问她要?

②我俩成了“潲桶”,早餐有好吃的两口子在家吃,不合口味的就到外边吃。晚饭嘛,预感到不合口味,就在外边吃了才回家,家里做的剩下来,老伴又舍不得倒掉(老伴讲那是钱买的),于是我俩经常吃剩饭剩菜……

③我俩成了标准的洗衣机,俩口子经常将换下来的衣物丢进洗衣机不管,媳妇连内衣内裤都要我老伴给洗……

④更令人气愤的是,双休日媳妇经常借口单位加班(实则出去潇洒)不在家带娃娃,弄得我俩7天连轴转……

孙子进幼儿园的第二年,儿子公司收入看涨,可以养家啦,而媳妇的收入原地踏步,于是我俩坚定“辞职”,让媳妇回家当所谓全职妈妈……

事隔半年,孙子生日,我们带了几大包土特产去,还给孙子发了800元的红包,原本想多住几天,让媳妇开车带着去两个新开发的景区玩玩(儿子生意忙,早出晚归没有星期天)……

媳妇没吱声,第二天上午我们还没走,她就当着我俩的面唉声叹气地拆洗被褥等,将那些新买的洗漱用品及拖鞋等一律丢进垃圾桶,用意很明显……

以后又去住了一个晚上,也是如此操作……

我终于明白,儿子的家不是父母的家!从此我和老伴很少去儿子家啦!即使有事要去,也是当天返回,绝不在那儿过夜!

有次我带老伴去华西医院看病,错过了末班车,尽管儿子家就在10公里处,媳妇和儿子都让我们打车过去住,我也一口回绝,花了近200元打滴滴回了自己的老窝!

注:此为小区福平大伯讲述,雪上村落记录整理。




难道一结婚就不是一家人了吗?我滴天呐,中国的孝道到你们这块都成了罪恶,都成了影响小夫妻生活的毒瘤了吗?你们为何能问出这么惨无人道,忘恩负义的问题,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天伦之乐在你们这块只变成了普通亲戚,甚至是普通朋友了吗?还是你们觉得父母老了,又穷又丑又脏丢了你们的形象?污染了你们家空气,弄脏了你们家的屋檐?还是你们压根就觉得父母老了就成了你们家的累赘,最好老死不相往来才成你们意愿呢?我想80%-90%的人你的亲父母去你们家,你绝对问不出这么大逆不道的问题,如果还问那绝对是个白眼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儿子   老人   孙子   小两口   儿媳   老伴   公公   婆婆   媳妇   频繁   丈夫   妻子   家里   父母   两个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